我觉得比第一部可以略好一点点。
第一部的侧重点在于抛砖引玉。重在讲述通过寻找几个案子之间的联系,揭露一种鬼怪杀人的模式。
第二部的侧重点则在于心理细节。
两部合在一起就比较完美了。
有人说第二部是第一部的重复,那是他们的脑子过于简单了。从悬念来看,第二部比第一部弱,但是从细节来看第二部比第一部更精致。
假如把第一部的案情安插到第二部中,也许可以制作出更精彩的2in1.
相比京城81号那种虽然是两个不搭界的故事,但其实是一种故事的简单重复,险恶两部还是既有沿袭又有差异的。连起来当成一部会更好。两片的好看程度在我看来有点不相伯仲。
不过虽然题材比较新颖,套路还是很陈旧的。就是那种有个毫无超能力又爱作死的角色不自量力地探寻鬼怪的真相的套路。相比之下国产鬼片那种被动的带入反而也许更不招人骂一些。
當代恐怖電影的核心,絕大部分是來自於秩序架構的瓦解,而秩序即是讓生命得以延續、日常工作得以運轉的重要因素。法國哲學家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1897-1962)認為,人們同時屬於工作世界與暴力世界,並在兩者間遭到撕裂。為了生存,人們必須勞動工作,然而涉及死亡與性的暴力世界會阻斷工作的進行,故而成為禁忌。由此來看,恐怖片裡的鬼魅或怪物都象徵著死亡,會造成人們所熟悉的工作世界的終止,也就是秩序的崩解。
家庭,正是承載社會秩序的最小單元,因此一旦受到威脅,便能引起最為廣泛的恐懼。綜觀東西方的眾多恐怖片,不管是《鬼店》(The Shining,1980)、《咒怨》(Ju-on: The Grudge,2002),還是近期的《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都是以家庭或房屋物件為中心推展劇情。尤其是美國恐怖片,更是不厭其煩地玩弄鬼屋把戲,據信有高達6成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自宅或後院。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電影《鬼店》的原著小說裡寫道:「進入禁忌的區域,便會有邪惡的事物臨頭。」便指出鬼屋電影的通則。
在鬼屋電影裡,常見主角為了突破人生的瓶頸或展開新的生活,舉家搬遷到偏僻的古老宅子中,而這些荒廢許久的房屋,經常是曾發生凶案或鬧鬼的凶宅,前些年頗受好評的《凶兆》(Sinister,2012)即為一例。電影結合邪靈題材和偽紀錄片式的8厘米殺人影像,企圖開創嶄新格局。故事發展到第二集,伊森.霍克(Ethan Hawke)飾演的小說家一家人成了眾多滅門血案的一起案例,倖存的副警長(James Ransone飾)雖已不在其位,卻仍持續進行調查,並試圖阻止同樣的慘案再度發生。只是這時,年輕媽媽寇特妮(Shannyn Sossamon飾)及其兩名幼子已經踏入邪靈的禁忌領域之中……。
事實上,早在寇特妮一家走進禁忌的世界前,片中的秩序早已崩壞。寇特妮之所以獨自帶著查克(Dartanian Sloan飾)和狄倫(Robert Daniel Sloan飾)搬家,就是為了逃離原本的家庭、逃離有暴力傾向的丈夫科林特(Lea Coco飾),換言之,寇特妮的離開固然讓家庭架構崩解,但其價值卻已然受到破壞。父親向家人施暴、母親無法保護兒子、兒子對父親萬分恐懼,資本主義所建構的中產階級家庭價值根本蕩然無存,於是「怪物」得以入侵;或者說,正是這般搖搖欲墜的價值結構,孕育出所謂的「怪物」。
在美國恐怖片中,負責驅除鬼怪、重建秩序的經常是驅魔師,或者至少是相關領域的專家,譬如《厲陰宅》的華倫夫婦,然而《凶兆2:双瘋》卻不見這樣的角色出現,甚至一開始便將其徹底排除。「邪靈是制服不了的,你只能保護自己。」神父的這席話,一方面否定信仰的力量,將驅魔師置於無用的位置,另一方面也頗具後設性趣味,嘲諷了過往驅魔電影的陳腔濫調。除去宗教的救贖之後,片中倚賴的力量是副警長,他代表的是法律,亦即一種講究理性的秩序。有趣的是,他其實已經不在警察的系統中,是以「私家偵探」自居,也就是說法律的理性秩序同樣遭排除;至少,具權威性的法律秩序是如此。
不管是家庭價值、宗教信仰或法律秩序,背後指涉的皆為父權權威,顯見《凶兆2》意欲破除傳統。於是片中的寇特妮無須保持純潔或道德,為人婦、為人母的她依然可以和副警長親熱,甚至堂而皇之讓他踏進家中。另外,寇特妮也不用變成「陽剛化的女性」,手持刀槍等具陽具象徵的武器與反派對抗,她只消掌握母性的力量,即可有效喝止丈夫對狄倫的暴力。可是,父權的暴力如影隨形、無所不在,它可以轉化成各種形式,以一雙隱形的大手操控所有,就好像時隱時現的白臉邪靈。故而寇特妮讓副警長進入家中,看似打破父權家庭的框限,但她也必須帶著小孩乖乖留在家裡、留在屬於女人的私領域裡,否則將會引發邪靈(父權)的憤怒。
《凶兆2》一方面破壞、一方面又立即著手重建,其中最為顯著的例子當屬「母職」。片中,狄倫兄弟倆看著電視播放的恐怖片,寇特妮見狀順手關掉電視,並說:「我不喜歡你們睡前看恐怖片。」狄倫回她:「那又不是真的。」從這場戲來看,寇特妮似乎是個關心小孩教育的稱職母親,但事實不然。狄倫晚上睡覺時頻頻因惡夢驚醒,卻不見寇特妮來關心;他數次跟隨鬼朋友進入地下室看殺人影片,寇特妮也沒察覺;此外,狄倫受父兄欺侮時,寇特妮更無從保護他。如同鬼朋友所言,寇特妮只會阻止電視上虛假的恐怖暴力,卻總是袖手旁觀,放任真實的暴力上演。說到底,寇特妮是個失職的母親;幸而最後還有贖罪的機會。當她挺身而出阻止丈夫、成功保護狄倫時,彷彿瞬間完成母職儀式,讓懲罰不至於降臨自己身上,而狄倫那句「媽媽,我愛妳」則是完美的呼應,使得儀式更為圓滿。
故事發展到後來,科林特和模仿、承襲父親特質的查克成為犧牲者,相對懦弱的狄倫和寇特妮卻存活下來,這是對父權的反動嗎?我對此持保留態度。畢竟最後從收音機傳出的聲音指出邪靈(父權)仍舊存在,而(繼承父權的)查克是死亡或失蹤,終究是個謎。
如果说险恶1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险恶2完全作出了补充,并且我认为应该没有第三部了
很多人说第二部并没有第一部那么恐怖
那是因为,第二部,完全用被蛊惑的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故事,没错,也就是将一切的秘密过程全部揭晓。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第二部的时候,我没有提心吊胆的感觉,因为一切都在观众的眼中
无需再去担心主角会何时面临危险,因为我们知道了恶魔们的计划
所以第二部应该是第一部的补充,可以说两部是不同的叙事角度
那么险恶到底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第一部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好像只是有那么一个吃小孩的恶神,蛊惑小孩杀害家人,完成祭祀的故事。
而第二部真切地体现了主旨,家庭表面的幸福,实则险恶
第二部的那个家庭,压根就没有幸福吧,家暴导致了小儿子的长期软弱忍让,这也就是小鬼们一开始选择小儿子的原因
因为这样的人一旦爆发,可是要比他哥哥还要可怕
家暴同样也导致大儿子的暴力倾向,也就导致最后的悲剧。
也许你看到这里,想提问,险恶1的那个家庭可没什么恶习?
真的吗?
仔细回想,险恶1的那个作者父亲一直让家庭住在犯罪现场,让邻居一直以异样的目光对待他们
甚至可以回想一下,险恶1的那个女孩曾经在刚入住,就和她爸爸说不要住在这里
可是因为那个作者父亲却没有答应
有时候孩子真的不懂得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吗?
就是因为长期父亲为了创作住在犯罪现场,长期父母因为这样的事情吵架,长期被他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导致最后的悲剧
总的来说这个恶神只是激发出孩子们本来就有的险恶的一面
这险恶的一面是生长环境所造成的,也许将来他们在社会上也会被激发出来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家庭真的美满幸福,孩子本来就是美好憧憬的代表,又怎么会走向地狱的深渊?
所以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上。
这部剧可以给我们充分地反思对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给了4星,如果是恐怖片爱好者,看第一部就够了,第二部只是补充说明。
评论不好的人说基本没看懂在说什么,但你看不懂不代表就不好,什么都你看懂了还有文学中所说的艺术么!!!整个地球都在围绕着你转你才承认说地球在转么!!你看不懂就算了,妄自评论低分我就想问问你是良心评价么!!我就想问,你小学初中都没上过直接蹦到大学能听懂课么!!作为恐怖片的狂热粉丝,观览了那么多恐怖片,观影体验基本没几部像这部一样在观影时心率就达到像刚跑完800米一样在胸腔里想跳出来一样,看完后整个人也还是颤栗的。其实什么高潮什么架构某些人胡乱叙坠自我陶醉抒发情感和感想并自我潮吹地如同文学艺术大师一样崇高权威还堂而皇之滔滔不绝对导演编剧各种挖苦外加冷热水合灌刺激人家神经。我知道这些人在看过这个评论肯定会噗之以鼻,我也就笑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自己真的有那个鉴赏资历和能力,或许就不会只局限在一个豆瓣网上评论影片了,诺贝尔文学奖将是你终极努力的方向。好了,言归正传,说影片。个人的体验是感觉非常好的。其实说到文学,个人觉得最好的文学无非是让大众有一个很好的观影情感体验,并产生感情共鸣。我觉得险恶系列做到了。然而对于看不懂2的这些人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观影体验,这就归于前一部的情节基础没有打好而已。情节我不透露,需要自己去体验。话不多说,你们自己去看吧。
我觉得还可以啊,评分太低了吧,我可以打个四星综合一下
第一部已经很烂,硬是出了2。一无是处,
#不如不拍续集系列#我的天呐这是个啥,第一部虽然有点虎头蛇尾还算是个及格的恐怖片?这一部简直是为了说明故事就这么平铺直叙下去了,完全放弃了惊悚跟逻辑,看看最后那段剧情,“熊孩子教你怎么摔东西”??两个大人还打不过一个小男孩?故弄玄虚了半天只给人一种“什么鬼”的错愕……
是因为没看第一部的原因么?基本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可是这破逼传说完全没必要分2个电影讲。dv从入门到精通。只有一台,没有就没有了。好的。
1个熊孩子能摆2个成人1个小孩绑到杆子上, 2个大人和1个小孩被1熊孩子追的到处跑,剧情一般,惊悚部分也不够,比第一部差,凑副3分吧.
警察叔叔好可爱!
后补 不记得内容
这片子真他妈气死我了,简直气到头疼,看恐怖片从来没气成这样,简直是神奇的魔力。整体稍逊第一部,但也挺好看的,就是真的是…………………………操。
教堂案的小男孩好撩人啊,不就是看片吗好啊好啊陪你啊。满眼宠溺的笑着说声“sweet dream”,把手指放嘴上说“嘘”,这也太挑逗啦,而且也就是他的作案手法是最大的亮点,是真正的撒旦之作。
一个没被鬼附身的熊孩子,把两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绑上十字架,还割出一片草地并纵火,追得重新组团的三人没了命地跑,我也是服。然而一棒子敲碎录像机就破魔了,我也是服。
结尾很坑爹,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干不过一个熊孩子被吓得到处跑你这是忽悠谁呢?!
最讨厌这说话声音巨小 然后突然大声的恐怖方式 耳朵要聋了妈蛋!也有可能是视频压制的问题?不管了,结尾段的不开车要跑还打不过孩子智硬!
有了1的铺垫,2容易理解多了。首先它叙事没那么做作
作为母亲,儿子管教不了,丈夫施虐不敢反抗,最后被个熊孩子追杀也没能力自保,和寂静岭里的母亲一对比真是弱太多。幸好还有个好心的警察帮忙,虽然也不强。结局烂尾,还以为可以完全结束了。
我真的很烦这种一惊一乍 还没有节奏的恐怖片。。。完全没有第一部好。。。
配乐精神污染max,比潜伏3好,剧情漏洞只能靠英俊小男鬼和可爱小警察补。后续剧情可以有:男童夜夜看恐怖片终成温子仁接班人。小鬼勾引屋主看录像不料对方是恋童癖反被刚。Mr.Boogie看上又一两正太家庭没想该家姓Winchester……完。
第二集就没有了悬疑,一遍遍看影片更像是凑时间。dylan和女主似乎片尾不软弱了,但对于恐怖片可有可无了。花式弄死的方法倒真是太脑洞了,老鼠咬穿真是叹为观止。
第二部是个什么鬼,简直难看到爆,完全不吓人,和第一部简直差太远。
圈钱圈的不知所云 隔靴瘙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