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太鸡贼了!太鸡贼了!太鸡贼了!重要的话说三遍! 港囧故事讲得无比啰嗦,前30分钟包贝尔的重复台词占了一半时间。整部戏各种多余台词、多余镜头、多余煽情。最多余的,就是里边各种与剧情完全不挂钩,或者情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粤语经典歌曲!!!但徐峥鸡贼的地方就在于他用了这些歌。熟悉的旋律想起,总是让人心头一热。想吐槽的意念,也随之减少了几分。 其实我还是忍不下杜鹃让人无语的演技,忍不了包贝尔毫无功力的台词和那些剧烈晃动又卖弄剪接的镜头。以及赵薇在最后关头的假哭,囧! 这不是大婆斗小三的故事,而是男人心里对红白玫瑰的取舍挣扎。他最终抱着意念里一直难以割舍的女孩,却下不去嘴。他的爱情早已转移,他想的是他的菠菜。我该感动吗?不!你们用不用这么作~~~~~啊?!这一路的呼号奔跑,折腾拼命,想去做什么?打着初恋的幌子,就能越过道德的底线?亲了之后呢?完成一吻就甩,还是如果有感觉就重来?那所有同学会真的都可以拆散一对是一对了。徐峥鸡贼的地方在于他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让一连串的巧合来扰乱男主角的约炮之旅,令他最终发现自己的真爱。如果一辈子不来香港呢?小蝌蚪都为了没找到真爱而不想活啊?! 但跟小时代一类毫无内涵的泡沫电影相比,这部戏还算合格的商业片。渣男痴女,加上伪文艺绿茶婊,再加一个前因不明的凶杀案。还是有些吸引人要看完的料的。 影片结束时我差点哭了——我欠了那么多优秀港片的电影票,却买票看了《港囧》!看在香港电影情结的份上,勉强给个2星。港片如今大势已去,好在还有徐克、杜琪峰等人能坚守品质。希望还有好的港片值回票价!握拳! ps这片男演员颜值低到让李灿森这种古惑仔里颜值都排不上号的,在这部戏里被衬托得十分有光彩。囧!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1、包贝尔 喜欢或者不喜欢《港囧》的,好像都讨厌包贝尔。 可能是我烂片看得少,小时代横冲直撞得栀子花开之类的都没有看。但2015这一年来,最让人厌恶的电影角色,非他这个小舅子莫属。 是的,他成功力压黄晓明。《何以笙箫默》让我恶心了三天,但自带水龙头的黄晓明,顶多就是浮夸得好笑。包贝尔的角色,从顶上的假发到脸上的镜框,手上的破机器到脚上的限量版,乃至发自五脏六腑灵魂深处的奸邪狞笑,简直是连环爆炸般的噩梦存在。任凭他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讨没趣自轻自贱得像个跳梁小丑,但这个角色和这名演员,喜剧天赋为零,吓得我简直要哭了,恨不得徐峥当场将他手撕白斩。 至于有关方面热衷统计的笑声次数,我认为八两金的一个用力表情大特写和葛民辉的一句话标准普通话都可以秒杀包贝尔。 三年前谨慎地肯定了《泰囧》,但一味扮傻的王宝强角色,其实我并不喜欢。那简直让人怀疑,他这辈子就只能演此类角色了。 我的好朋友仁波切说,那没什么,傻叉演傻叉而已,出家人从不人参公鸡。 至于《港囧》的包贝尔,他很努力地模仿一名傻叉角色,COS纪录片电影青年,左手一个弗拉哈迪右手一个维尔托夫——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还刺破你的真相,真当自己是仙人掌啊。 不要以为名字带个bao字,你就可以当王宝强了。 仁波切说,他还认识一个bao字辈的,他是影帝。 2、歌来凑 歌来凑是中国青春片的一大法宝。简单说,就是主人公情绪不够,歌来凑。伤感青春的情绪不够,歌来凑。总而言之,戏不够,歌来凑。戏不够,歌来凑。戏不够,歌来凑。 甚至不只是青春片,暑期档三座大山,通通感染了这种怪病。搞笑的则是,中国电影的配乐水平差到没法听,往往一部电影的音乐或者原声,其实约等于一首主打口水歌。 《港囧》把粤语金曲串烧用到了“似大江一发不可收拾”的灾难境界,一二十首几乎不带停,也真是年度现象。这些歌,约等于内地电影人眼中的香港。 如果说,《新不了情》《甜蜜蜜》《玻璃之城》之类的手绘海报致敬,我不反感乃至还有些情义,那《上海滩》跳《倩女幽魂》再跳《一生所爱》,简直就是做贱到死,有如电影里一再发生的连环跳楼戏。 跳楼戏当然可以好看、紧张,可是,这些跳楼戏在情节上毫无必要发生,比如扔掉个DV破素材,小舅子就飞下去,完全是为了卖弄而卖弄。况且,曹保平在《烈日灼心》已经拍了两场经典的本土跳楼戏,你跑去香港拍,当别人没看过徐克的《顺流逆流》啊。 (《暗杀》导演崔东勋:我看过,所以拍了《盗贼同盟》……) (你不是在讲唱歌嘛,怎么讲到跳楼去了。) 对,这些歌来凑,就是跳楼一样的存在。四十多和三十多的大学生不来电,歌来凑。蹩脚演员极近疯狂却极度不好笑,歌来凑。狂奔快剪跑楼快切飞来铁头一盘散沙,歌来凑。电影快完了,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题曲都可以拿来凑。至于听金曲觉得享受的家伙,出电影院左转就有KTV,扔你五十块钱还可以唱通宵。 总之就是,我凑,我凑,我凑…… 3、纯情流氓 《港囧》里面,上世纪90年代,一对互相心仪的大学生情侣(艺术生喔!),连一次吻都没接上,这样的戏份,我是万万没想到。我当然不是要推荐大家去看《颐和园》,也不是说这样的故事编排就完全不可以接受,这不过是延续纯情流氓中年男的故事设定。用纯爱、纯情、纯洁,来消解那些下三路的龌蹉肮脏,为中年危机的身体和肉欲来洗地。 对于这样的角色,看过《心花路放》的并不会陌生,一路向西去大理。对于这样的小游戏,香港的彭浩翔更是深得技巧,一切尽在事后烟。 看人家彭浩翔说的: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反观《港囧》,徐峥老师满脑子想的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说到底,二者都用纯情来骗人,一个是骗对方,一个是骗自己。 骗到最后,徐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最爱的人是不停牺牲自我成全爱人的赵薇,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小蝌蚪麻木迟钝的神经也为之一振,就差汪峰老师怒砸按钮,为你转身。 但,这是在骗小孩吧。 当我们没翻过生理卫生课本?你说没有活力它就蔫了?你不想怀孕就不用怀了? 总之,股市骗钱,电影骗观众。男人骗女人,女人耍男人。骗中骗的戏码,你国二十四小时天天在演。 最后,王家卫老师是集纯情闷骚的大成者,他说,请你一定要骗我。 4、人生要吼 我对这个故事本身并无恶意。 然而它真的太不新鲜,怒火怨气也诉求不对。 如另一位道长朋友所说,喜剧、自嘲、怀旧和致敬,这些东西逐渐变成了中国商业片的法宝。它们大约等于段子(试图爆笑连连)、屌丝(假装一无所有)、怀旧(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和致敬(IP、符号、劲歌金曲大串爆)。所以,从被封为票房成功模板的《致青春》到《煎饼侠》,拙劣到家的《老男孩》到《匆匆那年》,成就了一同捉妖降魔的你。 徐峥可爱么?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他已经是“最可爱的人”了。他怀揣了你国广大中老年男性的寂寞、失落与不安,即便物质富足,即便一眼就能看出妇女们的罩杯,可是,他就是不开心啊,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那就是真爱,回不去的90年代时光,他连初恋的一个吻都没有得到,一头飘逸的假发也不见了。 赵薇的角色本应该比他可爱。她虽然没有使出大喊大叫的经典演技,但开口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破功,踩碎了玻璃,拉断了绳索,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平衡大戏。 请欣赏如下高潮段落大白嗓台词: “你好美呀,我还是死了算了。”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这还能不能叫喜剧。这句话本身可能很有趣,赵薇这个角色被设定为直来直去的纯朴大妹子,也很有趣,但在这样的场合冒出这样一句话,并且在她猛打酱油的一二十分钟里面,她像个野丫头似的频繁切断电路,真的是无解啊。 回到徐峥,他把逼迫自己播撒种子的全家人都吼了一顿,骂足两分钟,连黄毛小孩都不放过——令他成为了《港囧》里面最可爱的人。不难看出,他是用夸张的方式来训斥了一群更加夸张滑稽的人物,替观众解气。在陆港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群人没有变成大陆游客的购物狂形象(以并不好笑的爆炸来解嘲),他们依然是在神经病的大声嚷嚷。在这伙人对面,在人生天平的另一边,是徐峥内心深处的“梦想”。正所谓,世道变坏是从人们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哪怕是一个昔日的文艺青年。《港囧》无意暴露了这个事实。 5、笑笑笑 走出电影院的很不爽:我周围人都笑了,三分钟一次,你怎么就看不到别人拍电影的努力。你行,你去拍啊。 笑这个东西啊,有人捧赵本山,有人看周星驰。我看《道士下山》也笑得很开心,但这并不妨碍电影只值一颗星。 很多人自动把笑声转化为了群众的声音,如同看到票房数字,就等同拥有真理。 更何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觉得《港囧》其实并不好笑。 最可爱的徐峥,其实也根本不可爱,更不高明。他被榨汁,被取精,若真还能跟初恋再来一发,那我愿意给失踪的假发打好评。 杜鹃的形象,依然高瘦美,成功冷艳独身,环游世界有艺术气质。这个没有缺点的形象,变成了遥不可及的、逝去的梦想和理想。与之相比,徐峥除了嘲笑自己没有艺术天分,明白幼稚可笑的纯情不切实际,并且让一个更加令人鄙夷的小舅子来暴揍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外,这部《港囧》以极端保守的姿态,瓦解学美术却转卖内衣的心有不甘,释放着成功人士的郁结不快。构成这种痛苦的原因是紧追不放的脑残,是幡然醒悟发现眼前的贤妻良母,是血滴子般的夺命索魂铁头罩——中老年影评人认为它如同孙悟空的紧箍,至于古惑仔,那是野性是自由是冲击。他们还说,这部电影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我觉得很有道理,你也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 一部电影是什么?是80块钱。更是114分钟。 对用电影来杀时间的,《港囧》是好是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你觉得它好,有自己的判断,理由和观影标准,挺好。觉得被冒犯的,那么,《港囧》就只能是个灾难。 杨德昌的《一一》,吴念真老师饰演的NJ,他也陷入中年危机,希望人生有机会重新再来一次,奔东京找初恋情人去了。但他发现,再来一次并不会改变什么——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必要。在这部电影里,陷入苦惑的并不是NJ一人,老婆、初恋、女儿就连十岁小儿子,他们都有人生困惑。这就是一部电影的高明所在。当然你要说,《港囧》只是商业喜剧,它不需要有大道理。问题症结就在这了:中国人都觉得,看待一件事情,一部电影,何必那么认真。要不然就是犬儒地自我催眠,你认真了也没用啊,做人要开心。 也正因如此,《港囧》远不是一部好电影——连好看的商业片都谈不上。差点忘了,《一一》里面也有个小舅子,那叫个传神到位。所以,《港囧》若真有救,还是先救小舅子吧。 法国电影《天堂的孩子》结尾,妻子用更加深情动容的言辞,试图去打动鬼迷心窍的老公,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他追随梦中的风尘熟女而去,连看一眼在墙脚等待的儿子都没有。他在狂欢人潮中被推挤阻挡,无望地挣扎着,白衣化为了一片涌动的茫然和死灰。原来凡夫俗子都是人生命运的输家。 可悲,可怜,可笑。
【同发于木卫二微信公众号:movie432 以及 豆瓣电影。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尺度略~~~哈哈哈,就是喜剧吧,但是笑点略尬,杜鹃挺美
我的恶趣味是看赵薇哭爹喊娘
这四星,给音乐一分,好多怀旧金曲。给杜鹃一分,那个回眸,久久难忘。给徐峥一分,因为还是打动到我了,欢乐尽管很硬,感人依旧,还是看哭了。一分,给那些感动我的回忆。
不好笑且段位不高,还有大量低荤段子,迷(港)影(片)情怀只是蜻蜓点水。“放得下”的初恋只是个粗浅概念,再度见面的尴尬与释然假惺惺的,只有“亲不下去”真实可信。结尾就是把“妈和老婆同掉水里”换成了“老婆与初恋”。徐峥是拍给陶虹看的吧,最后陶虹还给颁了奖。包贝尔的表演比王宝强还讨厌…
尴尬症发作,与此类喜剧几乎无缘。在有为小朋友们拍MV的郭导之后,终于诞生了为老朋友们拍MV的徐导。包贝尔的所有戏份几乎都是想让人快进般的惹人讨厌。再加上赵薇无力的演技杜鹃苍白的美,这碗鸡汤我不想干了,请您随意。
勉强的三星,尤其是在赵薇的浮夸演技面前,我感觉这部电影简直一落千丈。有点像一碗佐料放太多的乱炖,口味重可是不太好吃。
看完午夜首映,只能说,作为一部娱乐喜剧片,它是满分的,戏院效果十足,大家都在乐,这就足够了,还要什么呢?有些刁钻的影评不知道是在干嘛,你想从一部商业喜剧片里找艺术、找内涵,这不是有病吗?电影市场如果按照你们的性子来,肯定不出一年就崩溃。与众不同并不一定代表超凡脱俗,更可能是精神病
感觉没有前作那么好,笑点略尴尬,总体还行吧。
赵薇扣一星;杜鹃扣一星;这么用《一生所爱》不可原谅扣一星;家庭稳定的中年直男谈感情还谈得很弱智扣一星。要么是男人到了中年还这么傻逼,要么是迎合贵国中年傻逼直男的心理,用情怀都救不回来,还连情怀都被大鹏抢了先。当年安福路风流小郎君,如今“去他妈的艺术”,真和解了么?徐男神该收收了
囧途的末路之作。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笑点,但是看完真的只想把包贝尔的头往墙上一下一下砸到稀烂,真是刷新了这辈子见识过的喜剧人物烦人度的底线。
本来,傻叉演傻叉已经够了,但居然还有人从假发到狞笑都去模仿一名傻叉,而且神奇地做到了一点都不好笑。这真的不是人参公鸡,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徐峥在《港囧》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杜鹃,佟大为在《虎妈猫爸》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董洁,李亚鹏在《将爱》里背着赵薇去见初恋徐静蕾。为什么你们都要伤害我大美薇hhhhh。PS:影片显得过分聒噪癫狂,更喜欢一些碎片点缀的安宁时刻:当杜鹃一身白衣像皎洁的山茶花,当赵薇一身黄裙像明亮的向日葵。
一直觉得王宝强够恶心的,看到包贝尔彻底改变了我对王宝强的印象
有点尴尬,比不上泰囧的,不过还可以
感觉这分高就是一些粉丝刷的。。。赵薇上部是闯好莱坞,下部就是闯香港脚。集美万达看的。都木有笑,没有生命的喜剧。不要拿囧字卖钱了!
还行吧。中年危机的黑色幽默+香港音乐、电影台词串烧。
总共四星,电影立意很好,给一星,搞笑剧情让我开怀大笑,再给一星,赵薇表演让我非常感动,给二星。作为一部喜剧,它不仅完成了它的喜剧职能,又抢走了其他电影让人落泪的感人职能,简直可以说不给其他电影活路了。一星扣在赵薇戏份不够多的份上,她的角色明显大有可为,让电影主旨更加升华的。
真是服了,连这样一部无脑2B喜剧都跑来讲什么青春初恋,什么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折磨人还嫌不够。只有粤语老歌可以吸引人,另外小燕子0演技这句话终于也是信了,即使有卖傻DV男和面瘫名模同场还是0分。
尴尬,包贝尔确实不如王宝强,硬尬的笑点也是醉了,而且情节也和泰囧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