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容易看懂的电影,结构松散,导演到底是想表达什么?试着写写,也许完全是谬误。主线:以客观视角记录了一个好莱坞的片场职业经理人,虔诚的天主教徒,经常向神父忏悔,尽心尽力地统筹管理着片场几部电影的拍摄,强势自如地应对处理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危机事件,以保证其电影正常拍摄。,在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妻子的抱怨和航空公司诱人的高薪揽才过程中,他产生了放弃动摇的思想,但他与神父的一番对话,又让他找到了电影工作激情和勇气。副线:冷战时期的政治背景下,处于思想迷茫中的人们如何去寻找拯救世界和自己的真理、信仰,电影里用戏谑的手法告诉了两条路:一条是苏联的共产主义,一条是上帝的指引,结构:开头有片场经理向神父忏悔自己没有按妻子要求戒烟的场景,结束时也安排了同样的场景,这次不光是继续向神父忏悔尊守戒烟的承诺外,还向神父寻求工作抉择的答案。电影以五部电影的现场片场拍摄作为串场,既展示了电影的拍摄制作的艰辛不确定过程,又以五部电影里的几个主要演员片场外的生活事件作为横切面,呈现了电影明星在现实中混乱又身不由己的个人私生活:有未婚先孕的女明星、同性恋导演、靠后台老板上位好莱坞的西部三流演员。五部电影片场,形式多样,有西部电影、话剧电影、史诗电影、歌舞电影、音乐电影,虽是片段,但场面、演员和调度都是高水平,特别是歌舞表演,一气呵成,十分精彩。配乐:带有宗教音乐色彩的男女声合唱,庄严而肃穆,仿佛是在描写人类寻找真理之路的艰难漫长。看其他资深豆友的影评才知道,里面埋了太多的好莱坞历史梗,导演的思想表达深邃隐晦曲折,对我这个观影不多的菜鸟来说,确实是不明觉厉,只是感受到这部电影制作水平是一部好电影。
科恩兄弟2016年的影片,聚焦电影制片厂的高管艾迪的一天,以戏中戏的方式向各类经典影片致敬的同时,发生在拍摄之外各路明星、编剧、记者等各类公私状况的应接不暇,暴露着荒诞丑陋光鲜背后的明星私生活、宗教影响、麦卡锡时代的共产主义思潮,对各种梗的调侃几乎出神入化,而手法上接近伍迪艾伦,各种冷幽默不禁令人忍俊不已。
科恩兄弟轻松写意之作,男主是一个自信果断的好莱坞大制作人,他一整天麻烦不断,有的演员不会讲台词,有的被共产主义者偷偷绑架了,有两个记者威胁要爆料大明星的丑闻,而女明星婚外情怀孕了,家里希望他回去吃晚餐他却没时间,航空业猎头用国家大业、氢弹的能量和大把钞票来挖角他,等等等等。
男主看似坚毅果决,一个个快速应对,绝不手软;却在深夜时感到迷惘,只能选择向神父倾诉。原因是每个事件的解决,都不是按照他的预设方向来的。不会讲台词的演员,他让导演好好教他演戏,而烂片却被妙手剪辑师拯救了;婚外怀孕的女星,在商讨对策的过程中找了个小伙嫁了,送他一个便宜老爸当;失踪的男星被牛仔男星约会中不经意找到的线索,直接寻回了,而男主辛苦准备的钱箱子,被共产主义男星去苏联的路上不小心掉海里了;男星与导演的同性恋八卦,男主本来准备了更大的八卦送给记者,却因为爆料者是共产主义男星,让记者不敢再发表了。
电影里还埋藏了好莱坞的资本主义、传统宗教保守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的信仰暗示,每个人选择各不相同。乔治克鲁尼扮演的大明星,浑浑噩噩的被共产主义编剧团体洗脑,又被男主连续的耳光吓傻,这个傻瓜大明星,在最后激昂的台词中,唯独忘了“faith”,导演揭开了主题。
片尾男主又来忏悔,向上帝寻找内心的平静,第二天又自信满满的再次出发,去跟这个混沌的世界搏斗,影片结束。
导演穿插了非常多的线索,来回切换的叙事,还有大量的经典好莱坞大片致敬片段,又有“信仰”这个暗线主题埋藏其中,信息量过大让观众目不暇给,需要多看一两遍来消化才好。
在柏林的严肃到显得无聊的建筑之下,在二月时时袭来的寒风冷雨之中,科恩兄弟选择将他们的《Hail Caesar》放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实在是给我们这些不远万里而来的观众们的巨大福音。
《Hail Caesar》以独特的幽默方式,影片从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一个虚构的国会山制片厂(Capitol Studio)的负责人Eddie Mannix经历的20多个小时出发,再现了当时美国电影行业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细节。
片中大段的表现当时典型的影片的拍摄现场,包括由斯嘉丽.约翰逊表演的类似《出水芙蓉》中的出水场景,还有用长镜头拍摄的致敬金凯利的水兵跳踢踏舞大段歌舞剧,乃至片中的西部片演员小伙子用意大利面演示如何用绳子套住牲口的典型桥段,当然还有作为电影情节重要支撑的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反应耶稣生平的历史大制作,大量的这类细节,使得对于熟悉好莱坞经典影片的人来说,观影成了巨大的享受。
而片中好莱坞编剧们组成的共产主义小组、劝说主角换工作的洛克马丁公司高管拿出的比基尼岛核试验照片,种种情节将50年代初美国的社会风貌和大事件自然融入,颇有怀旧的味道。
然而本片的核心,还是科恩兄弟看似漫不经心的玩世不恭,以各种颇有些荒诞的“贵圈真乱”,好好的讽刺了一番好莱坞的制片制度、明星丑闻和薪酬分配。顺带着,以一段主角为了所拍大片中涉及耶稣的情节邀请来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四家的宗教领袖来正确意见的情节,演绎了一段相当出彩的对宗教的打趣。而在共产主义学习小组送别潜伏的踢踏舞明星(查宁塔图姆饰演)登上苏联潜艇的一段,则将50年代美国电影圈里这些对东方阵营的制度充满幻想的左派们好好的揶揄了一番。
这是一部充满了丰富层次的影片,从简单的怀旧,到当时社会思想和问题的展现,到哲学层次的政治、宗教的观点探讨,无怪乎科恩兄弟声称这并不是一部喜剧片。不管怎样,在愉悦的看完众多大咖演绎2个小时之后,只能说是意犹未尽了。为了那个电影的黄金时代,以及背后对人生的众多思考展示。
科恩花了大篇幅事实上不停的在黑色幽默中输出这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包括能歌善舞的以金凯利为原型的演员表演中给配角让镜头,天真单纯无私的编剧们不停的阐释着资本主义原理和事实上的剥削。而相反整部电影对上世纪中叶明显的金钱工业游戏下的电影界的描述其实是批判讽刺性的,所有人都是被异化的螺丝钉,各种尔虞我诈,道貌岸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过去的科恩电影中的终极正确答案都是的宗教的信仰,本片直接把信仰端在台面讨论(牧师,神父,拉比,东正教牧师),通过他们互相否定的论辩和讲述耶稣受难影片中耶稣的临时工形象,其实已经在精神层面迈进一大步,并不是过去简单的套用宗教的价值观,而是对我们该遵从什么信仰进行了探讨。 由于太敏感一切都是黑色幽默中进行。最后公关经理对神父忏悔了对乔治克鲁尼的殴打,而乔治克鲁尼的演讲氛围正面而激动人心,应该是点题,是导演所想表达的,就是一种没有变质没有丢失信仰的平等团结公正的希望。 然而此篇在IDMB等等影评界遭受的巨大攻击和贬抑,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
很早就想看这部电影,因为觉得各种好莱坞明星扎堆很热闹。没想到在杭州青芝坞的逆光小舍里,打开电视选择电影里的第一个电影就是《凯撒万岁》。原本就是放轻松看爆米花的心态看这部电影 没想到给到我小小思考和回味的机会。科恩兄弟依然把讽刺,暗喻,思考杂糅得很棒。
蓓蓓的电影世界:
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 这部电影基本上是发生在30个小时之内,一个好莱坞制片人&危机公关高手的一天生活。还没天亮,就开始有人不断的找他,让他帮忙解决各种麻烦事儿,而且找他的个个都算是公众大人物,每一件事都那么棘手也那么重要,我都觉得他压力好大。他的工作就是帮这个造梦工厂的所有明星规避舆论和各种危机风险。
跟着他的脚步,顺便见证了造梦工厂的造梦日常,又把我们大众的视线拉回到好莱坞黄金时代。那是一个明星云集,歌舞盛行的时代,也是我最爱的老一辈明星正当年的时代。
[1]斯嘉丽扮演的鱼美人分分钟把我们拉回到《出水芙蓉》。但是下一秒,我们就看到斯嘉丽荧幕外的火爆脾气,以及好莱坞背后的潜规则。当年《出水芙蓉》的女主角确实有带着身孕跳水拍片的记录,所以,斯嘉丽这一角色也是在暗喻这段荧幕背后的小八卦。
[2]曾经的脱衣舞男查宁塔图曼这一次让人分分钟感受到金凯利的复活,也就是当年歌舞片盛行时代,经典电影《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男主角金凯利。我当年可喜欢他了!爱死他了!脱衣舞男查宁塔图曼也跳起了踢踏舞,简直金凯利附身,看得我荷尔蒙都要迸发了。当然,这一次,科恩兄弟也借查宁塔图曼暗喻了一把当年金凯利的政治倾向。所以,科恩兄弟每一个明星的选择都是有考究的。在资本主义这个大工厂里运转的每个人都有着标杆性的象征。
[3]其实《凯撒万岁》除开制片人的角色,非要在明星云集扮演的明星云集里面挑一个大头明星主角的话,那就是我们曾经的钻石王老五乔治克鲁尼。毕竟他被绑架了,他的这个棘手事儿是其他明星的几倍,让制片人都产生了“算了吧,我不想干这份该死的工作”的冲动了。他当时正在拍摄的大片也有一种暗示当年狂砸钞票拍摄《宾虚》的暗喻。
有意思的是 ,他就是一个被资本主义大工厂腐朽的明星“制造”,却被卷入一场共产主义的洗脑中,但是扮演的角色又是对faith的折服。最后,他那慷慨激昂的表演却因为忘记了“faith”这个词语而卡壳。不知道科恩兄弟这样巧妙的安排是不是也是在表达一种好莱坞资本运营的无奈。毕竟,谁都得生存。有一个环节挺重要的 ,电影里面最重要的角色其实是耶稣,但是耶稣却从来一个正脸都没有露过。在片场,各种角色有各种等级划分,他这个“最重要”的角色却在现实中是属于临时演员那一档。嗯,有意思,我不太懂西方人的信仰,但是也被这种讽刺给狠狠撞击了一把心灵。
当然还有这两位大明星扮演的角色,他们的演技也是分分钟让我折服。一个眼神,就能够把一个角色传达到位,也是没谁了。果不其然撑起目前好莱坞一线巨星的地位。
现在我们该回归我们这部片子的制片人了。不知道为何,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然,我这个小屁娃处理的可不是那么棘手而麻烦的大事儿,但是这种工作状态也是让人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划等号感。每天,我的工作就是被各种找我处理各种不同的事和人给安排完毕了。家人找我的事儿,我就像这个制片人一样,电话里 嗯嗯 答是答应了,但是安全不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因为根本抽不出心思来关心家人找你的事儿,自动的把他们的事儿划分到“不急不重要”到范畴儿。当工作遇到特别麻烦的事儿时,确实有一种让人想要逃离的挫败感。因为你会觉得这样子的事儿永远不会停止,你用了各种方法,嚼劲各种脑细胞去解决,不知道答案,随时一颗定时炸弹悬起的这种心理真的不能够再认同。
但是,当问题一个一个迎刃而解时,你会又能够重拾信心继续做下去。就像制片人在忏悔室里说道的那样: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儿是对的。是的。我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有太多压力,太多难受,太多不堪,太多麻烦,太多心累,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儿是对的,我还想继续做下去。因为,麻烦是不断的,人生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麻烦中度过的。加油,自己。
对资深观众来说,猜谜的乐趣是有的,只是剧作太松弛。
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科恩兄弟导演的,这是好莱坞版的建国大业吗
又不好好叙事又不好好玩讽刺,最后变成四不像。关键是连喜剧也算不上吧。
科恩兄弟的喜剧玩票大乱炖,讲一个基本不用睡觉的好莱坞制片人。剧情没想到跟预告片不太一样,虽然和巴顿芬克有对照,但本片主要还是搞笑。借本片还可以抒发自己对许多经典好莱坞的喜爱并致敬,也不错。钱老板一展歌喉,舞技没话讲,并且那首歌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没有妞就搅基”吧。。😂
质感与趣味是真没的说,可惜是个无核心事件、无核心人物甚至无核心主题的三无产品;要是再碎一点没准还能产生奥特曼式的无序,然而几大段的致敬棱角分明,让电影更像是果盘而不是杂碎汤。
电影遇到电视产生困境,电视遇到电脑产生困境,电脑遇到智能手机产生困境。但它们至今都仍未消亡。
除了回顾5060年代的好莱坞 这片子到底在干嘛啊
逃獄三王的續集。資本主義大勝共產主義。
科恩兄弟贺岁大电影,明星多,段子多,好笑就行~
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戏仿非常到位,细节比较出彩,黑和幽默都在,可惜分量太轻。
3.5 群星闪耀的卡司都只是露个脸而已,对好莱坞黄金时代各色人物的致敬模仿,以及所引出美国娱乐产业之外的政治背景,可惜科恩兄弟拿手的剧本结构游戏却没有成功在人性回归上触动到观众。而且剪辑也略尴尬,故事线与场景之间的联系和对应,特别是主线故事与致敬桥段的喜剧效果,都没有剪出来。
迷影与信仰
失去了精巧的剧本结构,东拼西凑,为了凑梗而拼剧情,完全多余的斯嘉丽那条线。失去了原本的思想性,横下心全民娱乐及向老时代致敬。整体质量全线下降,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余晖即使这样看来依旧充满魅力,剧情意外地流畅,观影体验尚属上乘。不过政治部分的讽刺实在有点过了,不知道老白会不会来玩命。
【B-】故事无聊拍的不错,说让伍迪艾伦拍的,交给他估计没三小时下不来。
6/10。科恩兄弟写给好莱坞的和解书,这部饱含信息量作品每个段落都混入了影史秘闻的内行梗,致敬了不可亵渎宗教、片场怀孕、文人灌输共产思想、gay导演潜规则的时代万象,拍成一场无脑喜剧的大马戏,戏剧冲突严重被分散,但刻画角色行为的功力仍然很强,比如扇巴掌令明星学乖和剪辑师领带卡住回放等。
Coen兄弟又拍喜剧……饶了我吧。
国师有三枪,科恩兄弟有凯撒万岁。躺平任嘲的好莱坞黄金时代,靠明星打酱油、一锅乱炖出奇葩。连科恩兄弟都开始拍春晚了,真叫我伤悲...
三星半。奇异观感类似《美国骗局》和《一步之遥》,明星数脸年代喜剧,无论是内容还是视听语言,整体风格上致敬50年代,美术布景精致华丽。但各种揶揄反讽却尴尬失水准。问题出在之前科恩最厉害的剧本和剪辑上,结构松散,离最佳效果还挺远的,回炉可能还有救。
二叔和钱老板这俩配角戏份不多却出奇精彩,Hail Caesar的最后一场戏也莫名洗脑,看似粘性很差的架构执行起来竟无比顺畅,但几乎不见科恩兄弟招牌的深刻气息,归根结底还是部充满玩票性质与对黄金年代一份情怀的娱乐片罢了。
7.3 还是科恩兄弟擅长的黑色喜剧,不过这次有些堆砌元素的倾向,核心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副线叙事元素又多又支离破碎,冲突的解决跟主角没多大关系,不过用到的制片厂体系梗实在太多了,其中黑名单编剧绑架明星一起学习共产主义最后还要对着苏联潜艇致敬也真是黑到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