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佐贺市有务农支持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免费培训你两年,而且还给房子给钱(120~150万日元/年),2年后毕业出来正式务农的话还继续提供5年期的资金补助。
条件很简单:50岁以下,欢迎夫妻/家人一同申请,准备50万日元的启动资金(主要是买农机具)。
说实话我都心动……等我退休了就去日本种地……
春暖人软,小娃背花娘笑靥。 放学回家路过大片青草地,小花儿开的鲜。摘颜色,每种颜色收集全,双肩书包朝前背,拉链敞开塞满花枝,一路喊叫”卖汉堡包,卖汉堡包”。回到家妈等在门外,院儿里种满草花,闭眼,吸气,阳光橘子味。 童年有伴,夏日里不知何为午睡。 大人的世界静止了,孩儿们偷来耍。树荫,啄木鸟,秋千,知了叫。记忆里永远都是跑啊跳,三五一行笑着闹,时间从未停一秒。 喜欢蛇,雨后青草地里小青蛇。右手抓着玩伴左手捏条树枝拨,唰唰,草影里划出七彩虹。 幼不识秋,天远云白数过雁。 坐在自行车后面晃腿问妈世上有没有红草,妈说没,指着塘边野草嚷你说错那儿就有。 惊诧于儿童感知自然的能力。天地之间,诗人与小孩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冬不语寒,漆红门厚倒贴福。 红油辣子白片肉,香椿鸡蛋醪糟馍。住平房,每户前院有寸地,种菜种花种树。跑过厨房冲里喊晚上四菜一汤,汤勺四只扣盘上!去邻居姐家玩,看见自家砖房窗上冒白气,捧个雪球回去砸门梁。 莫干山,缭雾初散,送完肉回家的姑娘有辆自行车一路滑下去,真好看。
本片17-19分钟处,女主自制“甜米酒”(酒酿、醪糟 whatever)有一暧昧情节。原本说到炎炎夏日,冰冰凉透心凉的甜米酒很易入口,一口气就能喝完。突然话锋一转,莫名其妙地说“可是做多了喝不完的时候也有” 。其实我们观众也没那么在乎喝不喝得完有没有那么重要,喝不完放冰箱里存着呗,我们这些城里的粗人喝不完豆浆、酸奶、饮料的时候都是这么处置的。可是编剧特想就此予以详细的交代,到底女主喝不完的时候要怎么办呢?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女主会在大半夜叮嘱小男生要瞒着松冈茉优专程前来喝酒以解夏乏,喝不完的甜米酒竟然变成了一夜的“夏”情。啊,农村生活真好啊!
看到豆瓣网友就此问题也展开过相关讨论,大部分网友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仍有少部分网友心地单纯坚持认为本片是纯到不能再纯的田园诗影片,与肉体绝对毫无瓜葛,你们淫者见淫的都是些臭流氓。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详解。
一、旁白文本的分析,以及常见字幕的翻译问题
说到两人行起那好事(我是说喝酒的好事)的时候,旁白的台词如下:
常见字幕的翻译是:
在这样湿热的星星月亮都见不到的夜晚 汗水和如此黑夜纠缠上
而这里的原文是
湿度が高くて、月も星もないこんな夜は、じっとりと絡まる、本当の闇
本片的常见字幕的翻译偶尔有一点小毛病。(比如这里就有一篇评论谈的是男生谈不喜欢城市生活的翻译错误,写得很好,很受启发: //movie.douban.com/review/7453886/ )而在此处,翻译的漏洞体现为,乱加主语。即“纠缠”这个动词在原文中没有主语。什么和什么纠缠?黑夜和湿气纠缠起来?花花和草草纠缠起来?还是小伙伴和小伙伴纠缠起来?原文并没有交代。翻译把这句话的巨大模糊性、暧昧性和成人性消解掉了,刻意加上两个不存在的角色,一个黑夜,一个汗水,让他们纠缠,这是不恰当的。
“じっとりと絡まる” 一句不存在主语,中间的“と”表示前面的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或许翻译把这个と误认为是连词“和”,于是向前面又找了一个“夜”,让夜和じっとり这两个人纠缠纠缠。这个理解是有误的。
因此更加准确的翻译或许是:
湿气如此之重、看不到星星月亮的这个夜晚,粘腻地交缠,无限的黑暗。
哈哈哈哈,这也不够准确,太成人向、解读过度了。
二、色彩妖异的百合花的符号学分析
片中此处出现一色彩略显诡秘的黄色百合,如下所示。
如果有对日本某些流派的摄影略有了解的网友,不难联想到,这种色彩妖异的花朵有非常强烈的性暗示。花朵以其作为植物性器官的身份,常被用来指代人类的类似器官。而诡秘的色彩常常能够激发一些生理性感官性的体验。而百合花的花瓣和花蕊都很大,色彩常常相对丰富,尤其适合用来暗喻。
当然这个问题的主观性很强,想必不是人人都能赞同。以下旁证几例,请看看这样的花朵是否有可能具备某种符号的属性:
三、布景分析
此处为了表现两人关系亲近,特意将平时的方桌改换成了较小的圆桌,请看下图。
而平时同一场景下出现的全都是普通方桌,小圆桌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次。女主家里到底能不能放得下这许多桌子也不清楚。总之,这一特别道具的使用一定是标志着此处不同往常的。至少导演很希望两人能面对面相坐,而且摄像机能够在较近的距离内拍下两人共处的这一空间。
同一场景的对比请参考如下几图:
四、与漫画原作的比较
这部田园诗片子才刚开始十来分钟,女主就跟学弟如此这般,的确有点画风不合,无怪让人难以接受。而其实漫画原作是从冬季开始,两人上册一起结成劳动者的革命友谊,到了下册才讲到这里,已经认识挺长时间了,才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在原作里并不显得突兀。
这一段镜头和台词是非常非常忠实于原作的,上面提到的旁白和百合花都是原作切切实实出现了的,导演未加任何修改:
五、“沸”字的理解
这里还遗留下一个问题,台词里说到的这个“沸”字(翻译作“沸得恰到好处”)、上面漫画中也出现了的,究竟作何解释?讲了半天只是往粥里加酒曲加酵母,根本没有煮沸的意思,为什么要写个沸呢?
我个人的理解(只是一种猜测,其实并没有信心),此处的“沸き”作“起泡、发酵”的意思讲。理由一,发酵起泡的状态相仿于烧开水起的泡;理由二,女主打电话请男生来的时候的台词讲的是“米サワ発酵進み過ぎちゃて”,可能有点发酵过头了,起泡起得过多了;理由三, 沸き和湧き(均读作waki)这两个词他们未必真的能准确区分,起泡义大体介于两者之间。
画面真的好美,看着特别舒心,很治愈。
乡村的生活真实而美好,但也很辛劳,风吹日晒、日晒雨淋、早起晚归、披星戴月、汗流浃背,但虽然辛劳,但他们都是自由的,待到丰收的时候,是喜悦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自给自足,从不担心吃进肚里的东西会有添加什么化学品。
电影中主要表现的是美食,美食的做法、取材、材料的储藏。主人公很多时候都是回忆着妈妈的做法、味道而尽力做到记忆中的味道,隐隐觉得主人公是在通过做美食回忆母亲的过往,以及对母亲以前看法的改观,以及对母亲的敬爱。母亲虽然生活在乡村小森里,但她却知道的很多,比如酱料。可见,母亲即使生活在只有一条路能通向外面世界的乡村,却对外面的世界有不少的认识,也许这也隐隐地告诉了我们母亲离开小森的原因。
主人公边做食物边回忆母亲,我边看边回忆那些年在乡下的日子。夏日的午后,吃着刚从后院里摘下鲜嫩的葡萄看电视、去拾柴的路上摘个梨一路吃着去、在门前的翠竹下荡秋千、在门前的黄瓜地里数着小黄瓜,等着长大入我肚,跟着外婆种玉米、除草、放牛、背着小背篓去打猪草,下地窖里取红薯做红薯饭……真实而美好,各种好吃的,鲜嫩可口,都是自己在地里种的,吃着放心,也能体会丰收的喜悦。
乡村里的人也很真实,就如影片中悠太说的:我的父母说的话都很有内涵。
最后,主人公说她回到小森是在逃避,这个不好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能回到乡下也是要很大勇气的,说悠太是直面人生,可在我看来,这何尝不也是逃避?
接受了度过发育关后的桥本爱,就可以看小森林了。夏大片的绿,哗哗作响。人藏在大自然里,日夜劳作,流下必须的汗。不用进入等在那里的黑夜。夏夜来访的朋友,柿子串成的幕帘,心事藏入深渊。从水里捞出冰凉的西红柿咬一口,只呼吸今天的空气,只面对今日的太阳。
自己也是越来越喜欢乡下,越来越对爸妈种田的方式感兴趣……但,怎么说呢,时代的大潮并不能容纳年轻人对于乡村的喜爱。两个乡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太喜欢了,以后我要做农民。简直就是老家以前的景象,油然的亲切感。
世外桃源啊!单单一个人洗衣做饭在乡村过归隐生活,这浮躁如我,定是守不住那寂寞空虚冷。不过这里的乡间,实在是太清新了!单单这一片绿色,就在心里变的十足清澈。还有这美食美景美女,一脸天然呆、内心白,悠闲自然的状态,还有农家乐、草木青,哎哟,真心是奢望啊!8.5
桥本哥演出了吃货的本心,一边捧着小鸭子说好可爱下一秒就开始平心静气的磨刀嘴角含笑的杀鸭肢解,大写的帅。
(桥本爱 × 村妹纸 × 天然呆 × 心独白 × 野食谱 × 闲生活 × 农家乐 + 万变云 + 清爽风 + 绿油油 + 湿淋淋 + 小动物)/ 无剧情 = 抗抑郁特效治愈片
吃货少女的自我修养,这种文艺腔调的东西看看就好,离农村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真的要去农村干几天农活,我看没有几个能撑下来的。
把日本乡间简素的一餐一饭,拍得很有质感、美感、生活感。在天朝这个审美粗糙的国度,日式情调显得如此有“逼格”。但时人追捧日式美学所谓的“禅意”,恰恰最无禅意可言。刻意追求的形式感,努力再努力去趋向于“美”和“精致”的态度,其实都离禅很远。禅是一箪食、一瓢饮里全都是平常心,无谓美丑。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好难过....
烤面包,做酸米酒,做伍斯特酱油,做胡颓子果酱,巧克力榛子酱,雨久花凉菜,烤红点鲑鱼,红点鲑鱼汤,西红柿拌面,炒通草果皮,核桃饭,糖煮板栗,烤地瓜干,烤鸭子,煨炖胡萝卜,嫩炒菠菜……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全是自己辛勤劳作的回报!
我承认我是想来搜做法总结的 T T
昨天看这个看一半看不下去了,这么美的电影,我看着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中国电影票房都那样了,审美还那样,什么时候才能不吃粗粮,也认认真真做顿可心的家常菜呢。
基本只有看睡跟看馋两个结果,看了就知道了
日本人过得细腻,连菠菜都要剥筋。吃货女汉子的清新文艺生活,自给自足舒服自在,还有萌喵陪伴,我也想要啊!不过她靠什么维生?原声清新小电子,这居然漫画改编
清新的画面配上无机质的声音演奏一曲乡间农作与美食的小调,琐碎日常加回忆这种不经意的生活感(可能是错觉)让人欲罢不能。故事有一个逃避的开头愿会有面对的结局。
这种片子看完就对生活重燃希望,然后怒买一堆餐具什么的...
那些静得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过日子,而如何能让过日子变的有滋有味,我想不到除了充实的劳动/工作+美味的食物更好的方式了。桥本爱不矫作真自然,让人心生欢喜宁静。也许中国需要等待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拍出这种气息的片子了。
劳作令人无暇烦恼,片中的人物时而离凡世很远,时而又触手可及。我们有舌尖上的中国,通篇累述奉献、感恩,手艺传承和文化气节,却没人教导我们劳作本身的意义。一屋一田一人食,已是最令人羡慕的事。
呃,原来是舌尖上的日本农村……农村的生活能有这么优雅就好了,干了一天农活还有力气花几个小时做酱,晒不黑,手上不长茧……没有电影没有鼠,也不听音乐,才不想过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