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我只能说,这是一部我喜欢的电影。因为它确实打动了我,明知可能多数人会直接说它烂,我心里却又有些舍不得,所以才想写点什么。
我没有看过电视剧,是因为看过了书,从而选择来看这部电影。我看过虹影很多书,《好儿女花》曾经在我很煎熬的时期,给过我莫大的鼓励。而《上海王》,它的情节和故事性,绝对是虹影小说里数排前几位的。看的时候,便觉得它很适合搬上银幕。
我起先对这个电影的演员选择是不满意的,所以我对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也有可能是因此,反而给了我惊喜。
很多人会看不懂这一部电影,这是我看电影时不停冒出来的一句话,像是为自己喜爱的东西可能不被人喜爱,而感到的隐隐地担忧。很多场戏不连贯,很多镜头零散不知所谓,有些台词让人尴尬的生硬,有些情节让人觉得意淫的厉害……它有诸多的不好,难以否认。然而可能是因为小说的情节在脑子里太深刻:它跳跃的情节叙述,我在心中已自动补充了背景;它莫名其妙的镜头,我也仿佛能明白,它所想要暗示的东西。但对于不了解这个故事的人来说,它真的可能是个烂片。
现在,我想说说它为什么打动了我。
也许是因为整体风格的原因,整部电影的人物性格让我觉得都弱化了许多,原本是截然不同而又丰满十足的人物,三代上海王、新黛玉和筱月桂,他们各自的风采都似乎差了点意思。
我最想谈到的人,竟然是黄佩玉。原本在书中,我完全不喜欢他。常爷是英雄,阿其是温暖大哥哥,而黄佩玉,我只记住了他的心机和毒辣手段,他的圆滑世故和狡黠。我最不喜欢的,便是筱月桂在他身上的这份多情。秦版的黄佩玉,始终在心中为筱月桂保留了一份心意,一份虽然有利用、有欺骗,但却也有份真心的心意。我不知是胡雪桦和虹影有意为之,还是原本如此只是我当初不懂。他说如今在这上海滩,敢劫走他女人的人,其实很好找。他准备离开众人,独身去救筱月桂时,他说:这一切终于快要结束了。他看着筱月桂的眼神,他最后停顿而又复起的步伐,其实他心如明镜。
这场戏,在我脑海里一直反复出现。他应该是过了看似风光却又多么寂寞的十年。他跟阿其和筱月桂说:如今我只相信你们二人。但转眼,便是他们算计了他。阿其和筱月桂心中常爷永远为大,而常爷从前,又是多么的信任黄佩玉,他背叛了他,所以他不得不死。即使秦演的如此风流俊逸,痴情深种,引得观众都起了怜惜,但我却仍觉得,他是应该死掉的。我的这种想法,让我越发地为他悲凉。
我喜欢《上海王》这部小说,但是我并不喜欢筱月桂这个人。其实也无所谓讨厌,只是我喜欢常爷的豪气,喜欢阿其的痴情,甚至于现在喜欢黄佩玉的孤独,哪怕是新黛玉的情义与刻薄,我都是喜欢的,但从筱月桂的身上,我却并没有特别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地方。这也让我觉得很神奇。
很多人觉得《上海王》是一部了讲筱月桂的书,所以她表现的不够“女强”,让人很失望。而我并不觉得筱月桂有多重要,可能这也是我能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吧。
筱月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她跟黄佩玉一样狡猾,一样孤单,一样渴望着权力和物质。当我这样看她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常爷和阿其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在保护她的人,而是在护着她的心,让她能够在漫长的十里洋场岁月里,记得常爷对她的好和恩情,感受到阿其的守候和真情,从而保持一颗“有情有义的心”。
她那让读者又爱又恨的多情,竟然是她最有魅力的地方。
想写的还有很多,常爷死的那场戏;筱月桂目送阿其离开那场戏;黄佩玉和筱月桂重逢的那场……其实每一个零散的镜头都并非多余,背后千万种尚未讲述的故事和暗示。
但我太困了,我要睡了,改天要是想起了,再来补写。
为了赶胡雪桦导演和曹可凡先生在诚品书店的活动,我和姐姐上午就去电影看了上海王,电影院人很少,整个场次只有包括我们的10个人,中途有人离场了,也有后面的朋友剧情讨论得眉飞色舞,散场后,还在说下半场什么时候上映,我也很开心地说,3月16日上映。
看到豆瓣上这么低的分,这么多差评,还是非常吃惊,至少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导演真的想展现一个那个时代的上海,他在活动里说,好的故事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他的故事对于当时上海那种诡谲云涌的情状与气氛烘托表现得非常好,让故事的底色异常浓郁与迷人。他想要展现的上海是一个“融”的上海,导演说这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演员普通话、方言与英语混杂,让当初观影时的不理解也多些认同,连裹着小脚一个姆妈都会说几句流利的英语,多么时髦!但十几年过去,当姆妈再掂着小脚走路时,又有些不搭,这个世界变化得多快啊!于是过去与今朝之间,又多了些参差与对照。影片中的建筑导演也说有借鉴南浔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小到门窗的设计都别有匠心。
这确实是一块异常迷人的土地,迷离到每一条弄堂窄巷都藏着一段动魄惊心与荡气回肠的故事。这是一块鱼龙混杂的土地,这是一片吸引着无数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的热土,有冒险,有机会,有蝼蚁般的小人物,也有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因而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里浪漫多了些奢侈,爱情多了些血色,悲情多了些壮丽,阴谋多了重黑暗,信任少了丝光明,当然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多了许多。曹可凡先生说,他这样概括上海:大气,洋气,雅气。实在精辟!
胡雪桦导演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上海,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今昔可以参差对照的上海,这是融的上海,也更是容的上海。
这是导演花了很长时间改的剧本,“十年磨一剑”,最后把那么漫长的故事那么纠结的人生凝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叙述,确实是困难。但是我却觉得该有的都有的,有时点到即止未必不如饱满扎实,说得多了,反而冗余。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有那么多参差对照的人生。是一举手一投眉间的生死,是一朝一夕间的物是人非。让人感受人生的惊心动魄,也感受人生的冷暖无常。世界变化得太快,竟然没有什么是抓得住与靠得住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复杂背后的简单。利益的纠葛千思万绕,密密层层,剪不断理还乱。但是用情义二字来解,人生似也从容简单了许多,也是打动人心之处。
我想用力地用心地去理解与感受每一颗认真的心灵,或许不够完美甚至会被嗤笑笨拙,但是足够真实与真诚,我敬佩每一个认真的人。对每一个念旧的人来说,这是“江湖还在,大侠已远”的时代,这样的真实与真诚是那样得难能可贵。
“言之有戏,行之有义”的复杂与简单,这或许就是上海王的人生况味。
Ps:活动中,胡雪桦导演撩头发的姿势特别风骚哈!(褒义词)
忍着恶心看完了,我是病的不轻啊哈哈哈哈!冲着这豪华演技派阵容去看的,没想到让个导演给导得稀烂。话说胡军秦昊余男你们知道这片子最后给剪成了一坨屎吗?前半节充斥着慢动作违和的配乐,全上海的男人都想要一个浦东乡下丫头,不论是中西贯通的留洋派同盟会,还是满清的守备,还有上海滩老大,还有妓院的小跟班,品味如此相同,他们是多没见过女人?后半拉再拉进来一个军阀,还是以这个女人做由头打来打去。我也是醉了,中国的电影都成这样了吗?稀烂的剧本稀烂的导演狗屎一样的片子!给一星是因为没有可以一⭐都不给的选项!
面对一个昔日已然获得中肯口碑的电视剧蓝本,《上海王 》的电影化未曾相见其居然能变得如此冗长平庸,整部电影给我最为深刻的映像便是一个字“赶”,剧情故事的跳跃性发展,使全片几乎没有一刻能真正走进电影,只是犹如在看一场超长版的电视剧预告。
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会主次失衡,格调紊乱。
导演有野心,想拍一部上海往事,可惜摊子铺得太大,感觉就匆匆忙忙。更何况同为旧上海,罗曼蒂克珠玉在前,两相对比,高下立现。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虹影的作品被糟蹋了
导演空有野心和抱负,却欠缺能力和想法,把一个《上海往事》拍成了廉价电视剧版的《一个女人和几代男人的浪荡史》,故事格局很大,但支线太多抓不住重点,叙事节奏失控,这第一部基本就是在赶剧情,缺乏更准确的电影视听语言,感觉就是在电影院看了一部精简版的电视剧一样,所有的元素都透露着无聊!
为了余男去看的,原本很期待大女主的电影,但本质还是个绕着男人转的玛丽苏,失望。凤小岳和秦昊帅气,胡军老了秃了,演技还被女主和秦昊压制,没有撑起剧情。
野心很大,执行很差。上海多方势力争权夺利,有模仿《教父》的野心,格局之大足以撑足三小时的戏份。但却硬生生以近似快进的剪辑方式压缩到110分钟,结果是灾难性的。剧情发展如同赶路,同样是切手,远不如《罗曼》来得惊心动魄。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切换莫名其妙。摄影和演员都可以,一切毁于剪辑
电影玛丽苏,剪辑有毛病,但黄佩玉真是帅得嗷嗷叫,没想到秦昊的民国打扮真有几分味道,完全是一位可以单独出MV的男人
感觉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应该还不错,演员们努力了,这能看出来,但是不太喜欢。
这是讲述一个上海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上海一直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魔力的城市,即使在那个年代也一样。感觉佘男很贴合这个角色,她称不上漂亮但是她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性感和野性。我没看过剧版,单说电影,节奏确实把握的不够好,感觉很急促,情绪刚刚被代入,镜头却切了,整场节奏都特别赶,毁了电影
如果让我选明年的申奥片,那肯定就是这部了...国仇家恨,儿女情长,历史长河,国际视野。宏伟画卷,荡气回肠!中国的《一九零零》,女性叙述的21世纪的《美国往事》。
车开一半,话讲一半,戏也演一半,从头到尾都在赶。剪辑有很大问题,一场戏还没演完镜头就给切了。把冗长的剧本压缩成一部长版的预告片,枪声毫无预兆,子弹突如其来,一直都在高潮。不能因为照着小说和电视剧改就失掉电影应有的韵律,全程就像开了32倍高速快进似的。模拟景观很假,角色倒是很融入。
不好看,跟剧比相差太远了!
题材不错,应该要拍成电视剧。
超长版无情感不走心电视剧风电影,哦不,电视剧好很多。经过上一部超级烂之后,胡导演终于回归了正常烂。辛苦几位演员,贡献了从演生涯以来最差表演。
海王:听说有人要上我?
背景音乐滥用,剪辑点奇怪,配的上海话别扭,特效低配…这特么需要双女主?有这个必要?完全没有史诗感,要表达的东西结尾全傻呼呼直白地告诉你了。这么一个dream team白瞎了…只能给个辛苦分看着费劲
依然是电视剧审美。秦昊被拍得很帅。胡军死前的戏还算紧凑有劲。岳小凤默默演了个人生赢家。“个高、胸大、没裹脚”,就能成为全片所有男人的追逐对象引发一系列杀戮?估计虹影的原著就这么狗血了
一个乡下丫头和三个上海王的故事。
2017.2.17 20:20保定华隶影城虹影的原著小时候扫过几眼,小说的氛围别具一格!我觉得电影版还可以,比《罗曼蒂克消亡史》要明晰,比《刀锋1937》要文艺。几个演员可圈可点,秦昊、余男、李梦、百灵甚至蒲巴甲都演的很认真。就是胡军有点出戏……上海滩啊,总是上演着无数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