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0观影计划 第08部
by / 弓谷所長
这周末回了趟老家,参加三场跨度从小学到高中的婚礼(可惜因为时间关系,高中那场没有参加)。
回家一趟动车就得坐6个小时,回的路上看了《暴雪将至》和《红河谷》,来的路上看了《三块广告牌》,然后开始码这篇东西。
火车的轰鸣和耳机的声音,还有外面忽阴忽晴的天气,在火车上看电影的感觉很奇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电影里的某个镜头,什么时候突然就和沿途窗外的画面契合了。
比如这部《红河谷》,影片前半段将西藏的美好拍的淋漓尽致,列车呼啸的时候,你就会冷不丁觉得可能它会驶向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就是电影最奇妙的地方,所以去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准备两部电影。
《红河谷》的导演叫冯小宁,和冯小刚没有半毛子关系,我去查过了。
“一个哈哈笑,一个感动流泪,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和冯小宁。” 这是冯小宁他自己形容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冯小宁让人“感动流泪”的成分在《红河谷》里就可见一斑。
从影片开始雪儿达娃差点被族人丢入黄河祭河神,被藏族人格桑救下;到后来达娃的哥哥来要接走雪儿达娃时,离开的雪儿达娃又留恋不舍回到藏族这片草原;藏族公主最后美丽地同归于尽殉葬,藏族翻译官被英国埋伏中捐躯;再包括英国人给藏族人带来的惊喜,以及他最后放过了带路的小男孩……
这些情节都让人特别感动,甚至会忍不住留下眼泪,在美丽的画面背景下,这些美好的、痛心的感动更加令人动容。
电影中还提到了一个美好的爱情传说:有一个女孩回到天上去了,可小伙子深深爱上了她,很多年过去了,小伙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他守候在湖边,等待着她心爱的姑娘转世归来。
有点耳熟的传说,虽然美好但却觉得凄凉,这种凄凉的感觉也一直蔓延了《红河谷》整部电影的后半部分。
影片中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在开始因大旱即将遭投河祭祀,含着眼泪说:“下辈子,做不做女人”。而在影片的结尾,她又含着眼泪说:“来世,我还要做女人”。
这样的设定,和这个爱情传说也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冯小宁的电影以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著称,所以在看《红河谷》时的确会发现他将西藏的神圣而壮丽、战争的残酷(至少在1997年看来,战争的场面已经算非常浩大了)、藏族人物保卫家园时无畏和伟岸的形象,从观影的过程中你的情绪就很容易被感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于一部1997年的电影来说,《红河谷》的镜头是算非常诗意而丰富的。可能是阅片量不够多的原因,所以在接触过2000年前大多数的国产影片,大多数的印象都是粗糙的画质、平淡的镜头。
而《红河谷》却不一样,基本的推拉摇移不说,还有对西藏景色的大幅度的摇臂、航拍,这些的确比较难得一见。
最后再提一下,影片中有一段拍雪崩的画面。我查了一下,据说当时导演为了拍这个画面,把乃钦康桑雪山下的卡若拉冰川给炸了,本来乃钦康桑雪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雪山,但现在冰川上却有个三分之一的缺口,着实让人惋惜。
冰川的形成是非常的缓慢的,南极200多米深的冰体,需要几千年才能够形成。到现在,电影拍摄对冰川的损害还没有恢复。
但话又说回来,在2007年冯小宁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大使”称号的导演,他的剧组在拍摄时不给外景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所以说炸冰川这件事到底缘由是怎样的,真不得而知了,有人知道的话可以跟我分享一下。
小时候电影频道是我的最爱。她老是放一些引人入胜的电影。 我还记得那时候在播《红河谷》,丹珠唱歌那一段,我一直都忘不了。今天又看了一遍。 雪儿达娃的自然美,丹珠的野性美,格桑的豪放硬朗,嘎嘎的天真可爱都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阿妈说的雪山女神寻找波西的故事,那是我听过最棒的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 辽阔的草原,高耸的雪山,绕在山腰的云彩,沉落的夕阳美,粼粼波光的湖水美。这都是我对西藏向往的开端。 片头是拿生人祭河的愚昧无知,片中是西藏人民的自由洒脱,片尾是民族危亡的沉重愤怒。 罗克曼说着文明与野蛮。 Civilization? What civilization? 我只看得到无赖,鲜血,残忍,谎言。 罗克曼和琼斯是格桑救下的,巫师说他们是魔鬼。他们确实是带来战争的魔鬼。 罗克曼送给格桑打火机,格桑送给琼斯打火石。看似是两个文明的交流,但点燃的分明是可怕的战火。 罗克曼带着他的长枪利炮赶来,格桑见到“朋友”高兴极了,想要献上哈达。可是,响在耳边的不是友人的问候,而是震耳欲聋的炮声。 喇嘛“活佛”送弹药那段,不知换了我多少眼泪。 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差巴的儿子永远是差巴的儿子。但在侵虐者面前,他们没什么分别。 头人说,我们的糌粑要留着过冬,有剩的也要喂狗。他说,你不该在佛像背后开枪,他们还以为是佛送他们走的。 丹珠站在山上唱着次仁拉索,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空旷的高原。不论是头人还是差巴也跟着她唱。白牦牛都要来救她。她是度母,真正的度母。 嘎嘎带推着炮的“文明人”走向沼泽,成功后的笑容充满得意和仇恨。 格桑和雪儿达娃变成了雪山女神和那个等待女神的汉子。但在等待之前,要给他们最后的教训,要知道“对待跳进羊圈的狼,不能手软。” 阿妈的转经筒从来不曾停歇,她是在为谁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呢? 老电影真的好看,就是有点费眼睛(也费鼻子,老是擦鼻涕眼泪)。
不这部电影不管放到哪个时期都是一部好电影,如果布拉德皮特的燃情岁月能获得国人的认可,那这部电影也一样值得国人的认可。配乐,画面,情节甚至取景真的不次于燃情岁月,片子前后呼应感人至深令人深思,这可是我国二十多年前拍的片子。随着国人的欣赏水平的提高,我相信时间会给它一个客观公众的历史评价。
那时候的冯小宁,还挺好看的
虽然是部BUG百出的作品,但依旧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广袤绝美的西藏风景,凄美梦幻的当地神话,敢爱敢恨的藏族男女,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冲击都给了这部电影丰富的内涵。虽然冯小宁没有把这些东西升华到一个极致,但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PS:终于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悲歌
为宁静战场上的歌咏,多加一星
不比不知道,藏区有多难拍,后来多少部也没超过这个。剧情一般,但宁静这里女神到家
用活牛残忍杀害只为一个镜头,炸毁当地卡若拉冰川致永不能修复,这个片子的导演和它所犯下的罪孽,比黄海波范冰冰之类更应该被永世封杀!
宁静太美了...
雪儿的形象和性格也很不错,但是宁静饰演的角色真的是女神一样。配乐真赞。主要人物的形象都很饱满立体。景与情融为一体。歌颂自然,宣扬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反对侵略与战争。绝好的反战片。
大航海时代英荷西迅速崛起离不开掠夺源住民部落甚至是阿兹特克和印加这样的帝国。影片里他们的足迹再次踏上了东亚的西北区域,悲剧还会上演,只是我们可以一窥一些消逝的美丽。小时候现在都是中央6一直循环播放的老片、整部影片给你从心灵上一种震撼和凄美的感觉、让人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西藏的向往……
主旋律、汉地凝视、刻板印象、东方主义、罗曼司……剥掉这些糖味屎衣(政治要求)和屎味糖衣(媚俗噱头)之后,结果发现这居然是唯一一部未污名化旧西藏人的中国电影
苍凉。悲壮。如果说人类学会了用火就进入了文明社会,那么,质朴单纯的民族只好学会火的使用与文明的你们,同归于尽。
令我感动的一部电影 在20世纪初藏人就为了保卫自己的尊严和中国的领土而和英国人战斗 抵抗 人性的光芒在此体现 民族大团结万岁 抵制其他国家对我们的亵渎
还没犯神经(剃光头)之前的宁静凭借这部电影在我儿时很长时间都占据着心目中女神的地位。三星半。
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工业文明武力征伐草原文明,侵略与反抗,有教养的屠夫与未开化的善良人。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价值,是在于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武力永远征服不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向心力。电影战争部分取材于1904年发生于西藏的真实事件。世外桃源般的红河谷,青藏高原神圣浪漫的至美,宁静洒脱的大笑和悠扬的歌咏,邵兵的腱子肉,应真圣湖沐浴的天地人合一,都成为了电影的记忆点。
本片講述的西藏歷史,實際和六十年代的《農奴》一脈相承,分別在於《農奴》強調階級鬥爭,而《紅河谷》是把民族主義當成無往而不利,不容質疑的價值觀。本片強調漢蒙藏本一家,是被英國殖民者從中挑撥,而導致分裂。片中反復講述以英國人為代表的殖民者如何狼子野心,強調這種西方的人文關懷實際上都屬於假仁假義,不僅是對九十年代,甚至對今天的現實影射可謂昭然若揭。
15年前的,其实有点人类学视角,不过做作的地方真不少。难忘小男孩那抹微笑还有宁静圣洁的歌唱。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cctv6,画质清晰,视角独到。“只要有男人和女人,雪山和草地,藏族人就永远不会死。”挺惊艳的世纪末国片,邵兵的藏族小伙格桑阳刚气十足,宁静演藏族姑娘一点也不违和,她浅浅笑起来的样子真像度母呢。难得的是,冯小宁有着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突破了以往国片总是沉浸在小我的局限,甚至拍出了战争史诗的气质。前半部分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节奏让人有了无限期待,可惜后半部分急转直下转折生硬(英国佬只是为了侵略而侵略?),前后撕裂严重(问题主要出在剧本上),出场人物情感单薄脸谱化(比如英国大兵琼斯怪异的行为逻辑让观众无法代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没有淋漓尽致地展现开来,让本该成为经典的战争史诗沦为有些俗套的“抒情长诗”,遗憾。ps,藏族阿妈讲述的珠穆朗玛传说让人浮想联翩,有些场景唯美的如同明信片。
90年代的冯小宁剪辑风格有林权泽的影子,虽然意识形态还是太醉人,但剧本上的可取之处还是能拍死现在那帮80后作者的。
国产战争片补遗。少年记忆追忆。网络资源大多为93分钟删减版,仅在某瓜视频找到113分钟05秒版本。一句“我代表英女王要求你们投降”,道尽了国家间战争的本质。个人观点,这是冯小宁最好的一次驾驭,也是国产战争片最高的境界——写境,而非写人写事。虽然最终呈现效果依然有可见的瑕疵,且拍摄过程中有一些引起争论的操作,但作品过硬的质量是无法抹杀的。8.5
宁静在里面很漂亮很吸引人
多年前的电影了,突然在豆列中发现其踪迹,我居然还记得故事的大致剧情,当年的宁静真的好美,她本身便有那种少数民族女子的野性美,在这里扮演的那位藏族姑娘真是形神具备。我还记得最后,邵兵扮演的男主角抱着深爱女子的尸体,木然点燃英国兵送给他的打火机,火势滔天,掩埋了一切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