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你从未在此

HD中字

主演:华金·菲尼克斯,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亚历桑德罗·尼沃拉,亚历克斯·马内塔,约翰·道曼,朱迪思·罗伯茨,麦迪逊·阿诺德,德沃拉·纳尔逊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2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3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4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5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6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3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4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5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6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7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8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19你从未在此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你从未在此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华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有着非常悲惨的过去,他的父亲是一个暴力狂,总是无端对乔和他的母亲(朱迪思·罗伯茨 Judith Roberts 饰)施以拳脚。如今,乔和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有过参军经历的他在退伍之后成为了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之后又开始干杀手的勾当,“经纪人”约翰(约翰·道曼 John Doman 饰)打理着涉及到乔工作的方方面面。  某日,一位州参议员找到了乔,希望他能够去拯救他的女儿妮娜(叶卡特琳娜·萨姆索诺夫 Ekaterina Samsonov 饰)。刚开始,乔只把它当做是一个寻常的任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渐渐在其中发现了猫腻,并且开始怀疑起了州参议员的真正动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毕业生生存指南马素贞复仇记匿名爱情互助会第一季啦啦队阴谋飞砂风中转 飛砂風中轉天才闪光嗅觉神探第三季卧狼行动盒中之海勇敢的翅膀迷镇第一季深爱那孩子出生了……海洋深处2015玫瑰人生请把空白填满玻璃面具国语西游番外篇笨妖怪鬼哭神嚎2005失控的校园生死金天鹅祸起萧墙突破山脉在路上2023

 长篇影评

 1 ) 原来我们都是在寻找活下去的理由

这是今年最后一部电影吧,也是第一篇影评。非常感人的一部作品,很少的对白,却在用力地煽情。每个人物都很丰满,有血有肉,这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

1. 一个有创伤的杀手,Joe从头到尾都在构思自己一个个自杀的场景,但是,现实中,他靠“赡养母亲”而苟且生活下去。然而,因为一次任务,母亲被杀。执行完这个任务- 救出小女孩nina- 就成了他最后的夙愿。

2. 派去杀Joe母亲的杀手,他在身负重伤后,没有拖着身体往门口逃,而是往Jeo所在的厨房匍匐过去。Jeo问他: 你这是去哪? 他停下来,仰面躺着。Joe给他服了一颗止疼片,问到底怎么回事。杀手一五一十地告诉Jeo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有良知的杀手,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违抗命令,在最后时刻希望得到自己良心的“救赎”。他说完,哼唱着歌,握着Joe的手,慢慢死去。Joe躺在他的另一侧。他们并排着,他们握着手,他们都是杀手。

3. Nina ,未成年,漂亮的金发女孩,议员的女儿。在父亲口中,一个因为母亲离世开始叛逆的少女。可是,她却是被出卖,早早卖身的“高级娼妓”。Jeo的第一次救援,打开了Nina求生欲望。一直沉默不语的Nina在再次给带走时,终于懂得呼救: save me, Jeo. save me!

4. 当Jeo再次赶到Nina身边时,他哭了,他发现14岁的Nina 浑身都是血, 却在狼吞虎咽地进食,仿佛已经很久很久吃不下去东西了。Jeo跪倒在地上,哭着,似乎在恳请“晚来一步”的原谅。Nina停下进食,转过头,看着她,轻轻地说: it's ok Joe. it's ok.。淡淡地两句,Joe 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救赎。他的“晚到”让自己的母亲死于非命,而这次正当他以为又“晚到”之时,Nina的出现救了绝望的他。

5. 结尾Jeo告知Nina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Nina起身,他以为nina离开了,又开始幻想自己死亡的样子,nian上洗手间,出来拍了Jeo的头: let's go , wherever. 一个是在寻找自己活下去意义的杀手,一个是重获保护和关心的女孩人,人和人走在一起,靠的不是血缘,而是感知到彼此命运殊路同归。就像两条流浪狗,有伴总比被抛弃的好。

(影评尽量简短,漏掉细节,希望留下一些悬念给还没有看的人。)

 2 ) 我的精神世界

对文本的极端简化和视听语言的极端偏重成就了这部反类型杰作。 导演用一系列又碎又细的镜头剪辑拼接出一个杀手的日常生活和他的生活环境,最令人称道的是本片的第一个镜头——杰昆菲尼克斯试演的杀手把一个塑料袋套在头上,心里开始倒计时。从这里开始,无处不在窒息感伴随着greenwood神出鬼没的配乐弥漫在了电影的每一个角落。 本片的主题是救赎,或者说,一次失败的救赎,杀手救雏妓,是不想看到困扰自己的童年阴影在女孩身上重演。但母亲被杀,复仇时刻大反派已经躺在血泊中。影片最后,小女孩握住杀手的手说,我们走吧,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他们成为了双方守护的最后一个行星。 和菜头在评论《我的名字叫红》时说,现代小说是个体力活,当代电影又何尝不是呢?琳恩.拉姆塞用《你从未在此》告诉我们,单纯以情节与故事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用视听语言来丰富电影的边界才是正道。而她显然做到了。

 3 ) 《你从未在此》:未完成,四两拨千斤

今年戛纳,似乎从倒数第三天才进入该有的状态,既能看到《好时光》中罗伯特·帕丁森突破性的表演,也能目睹欧容在《双面情人》耍弄剪辑的花招。在最后一天主竞赛放映中,戛纳迎来了英国女导演琳恩·拉姆塞时隔六年打造的力作《你从未在此》。

2004年,王家卫直到电影节开幕前一刻才把《2046》的拷贝送到戛纳,而《你从未在此》则以一个只有80多分钟的未完成版本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影片没有出现演职员名单,而是以黑屏替代。官方手册显示,《你从未在此》最终长度应有95分钟。在新闻发布会上,导演琳恩·拉姆塞表示,之后会再增加修补一些镜头,不过,90分钟左右的长度也是她最为满意的电影时长了。

首场媒体放映结束,《你从未在此》成为继《圣鹿之死》后第二部在主竞赛中掌声与嘘声齐鸣的影片,不过它在《银幕》场刊的最终评分却以3.1分位居第二,仅次于《无爱可诉》。

《你从未在此》是目前在我看过的主竞赛影片中最为喜爱的作品,即便它缺少一部分镜头,在混音处理上也有明显瑕疵,还是掩盖不了它的简洁、有力、个性与锋芒,以及形式风格与文本内容的密合、统一。

受梅雅·黛伦的实验短片《午后的迷惘》影响,琳恩·拉姆塞在学生时代从美术与摄像专业毅然转向学习电影,另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是欧洲艺术电影大师罗伯特·布列松。拉姆塞如此评价他,“布列松的电影对声音,影像与时间的运用极具突破性,而他对演员表演的调度也堪称一绝”。

在拉姆塞就读电影学校时,布列松撰写的《电影书写札记》成为她口中所说的“圣经”,她称赞布列松的作品是“形式上最纯的电影”。

我们或许可以在拉姆塞的这部电影里窥见《午后的迷惘》与布列松电影美学的些许印记。开场段落,一连串特写杰昆·菲尼克斯肢体部位的镜头: 从头,手,到腿,一同构成了主人公乔的出场,以身体局部而不以杰昆的全貌勾勒显现乔的个人形象,这一组特写人物肢体动作的镜头段落恰与乔隔绝外部世界,深陷创伤往事的心理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相辅互文。这一组开场镜头的设计方式也恰恰能在《午后的迷惘》开场段落寻得,而对身体部位的迷恋聚焦于分割特写,又何尝不是布列松最为独特、鲜明的电影语言与视觉标签?

全片稳稳构建出形如布列松影像的割裂感,它不仅是开场镜头对身体部位的“割裂”,快速切入闪回记忆的段落同样分裂了现实,声效剪辑又狡黠地间离了我们日常观影的惯性情绪。在那些令人猝不及防的闪回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乔的一系列创伤:童年经历的家庭暴力,参与战争时面对尸体的罪恶感与恐惧感,还有在FBI工作时遭遇的惊慌与冲击。

当乔第一次营救议员女儿,影片不是采取好莱坞经典的连续性剪辑,也不是充斥满屏的暴力与血肉横飞,而是用酒店监控器下的黑白画面,用音乐与画面错位搭配的多角度切换来呈现。这种因声画剪辑带来的断裂感正是在形式技巧层面巧妙呼应着叙事层面里的乔—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战后老兵,一个似乎已经不存于现实世界的人。

《你从未在此》高度浓缩的视觉风格没有沦为肤浅表象,也没有成为调度与剪辑的浮华秀场。每一幅构图都是考究的,每一场动作调度都是精巧的,每一刀都不是废笔,每一处剪切并非毫无意义,它精准地构建出乔完整又破碎的肖像,直抵他所承受的所有压抑和抑郁。

用"干净利落"形容本片恐怕最为妥帖。在简单直叙的营救之途里,穿插几段具有分晓意义的回忆段落以及两段乔心生幻觉的幻像篇章,当沉默寡言的他,在第二趟解救中无力嘶喊出“where can we go”,片尾最后,又顺着被救小女孩说出“It’s a beautiful day”,《你从未在此》的简洁明了与戛然而止正留着余味,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抵达最为核心的叙述表达,触发最为厚重的情感力量。

我们就在沉浸感与断裂感的分分合合里见证了一个边缘者和失败者如何蜕变为自我救赎的英雄,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保持距离,冷冷目睹着乔的挣扎、脆弱与困顿,又无限渐近、认同着他,作为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5.27写于戛纳 原载凤凰网娱乐:http://ent.ifeng.com/a/20170528/42944691_0.shtml(发表后有做部分修改)

 4 ) 与现实生活的疏离、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母亲相处的温柔、决定拯救雏妓的决绝。

杀手亚祖和小丑亚瑟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童年有印象,成年有心魔,

生活的重压让两个人都变躁郁、脆弱。

不过与小丑亚瑟的那副亢奋笑脸不同,亚祖的整个人就是一个字:

杀人灭口,冷酷;

毁尸灭迹,冷静;

收钱消灾,冷漠。

虽然从事着高危惊险的行业,可杀人对于亚祖来说只是一个糊口的普通工作。

他和那些遭遇中年危机的大叔一样潦倒困顿,独自一人照顾着相依为命的母亲。

这一天,老板交给了亚祖一个新任务。

当地议员的爱女当年被绑架,如今几经辗转沦为了一名暗娼雏妓。

议员虽然找到了女儿的下落,可是碍于身份和影响,只能暗中求助亚祖救回自己的女儿。

亚祖作风相当老派。

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聚焦到男主身上,他先是买到了趁手的工具,随后又特意去泡了个澡,把自己打理干净。

完成了这些仪式,亚祖突袭了暗娼的据点。

无论是看场的保镖,还是买春的嫖客,亚祖用一把锤子将他们逐个爆头锤杀。

亚祖过关斩将,很快就找到并救出了议员的女儿。

可是看似顺利的任务却节外生枝,剧情突然急转直下。

亚祖原本按照约定,带着女孩来到了一处宾馆,等着议员上门把女儿接走。

然而他和女孩等到的,却是一支暗杀小组!

暗杀人员一看就是专业人士,他们先是掳走了女孩儿,随后又打算将亚祖灭口。

最后亚祖还是凭借着主角光环和过人身手才反杀成功,逃过一劫。

可事情到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亚祖发现与议员和女孩有关的人都成了追杀目标。

接头人父子惨遭枪杀;

杀手老板被凌迟折磨;

亚祖的母亲也惨遭株连,被人一枪爆头。

而直到亚祖暴起手刃了杀母仇人之后,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议员根本不是女孩的父亲,正相反,他是女孩的床上恩客。

为了防止自己的丑事曝光影响政治生涯,议员以寻女为由,借亚祖之手清洗了整个暗娼窝点。

在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后,亚祖等人则成了议员除之后快的眼中钉。

亚祖能否在乱局中求得一线生机?

议员和雏妓的结局又将如何?

各位筒子们还是自己回头揭晓谜底吧。

《你从未在此》,豆瓣评分6.9。

番茄看完全片,就知道这注定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

有人爱到死去活来,逐个镜头嚼碎了品滋味儿;

有人厌到嗤之以鼻,拉着进度条快进还要吐槽没剧情。

确实,《你从未在此》的剧情恐怕一句话就能讲清楚:迷失的杀手执行任务却惨遭陷害,化身复仇使者拯救孤女的同时也拯救自己。

这种套路剧情本就谈不上出众,有《这个杀手不太冷》这种神作珠玉在前,这种大叔配萝莉的设定也并不讨巧。

然而影片的导演拉塞姆却用她女性独有的细腻的笔触,将亚祖勾勒成了文青版的“杀手莱昂”。

首先,《你从未在此》的故事虽然聚焦到职业杀手身上,可是影片却与血腥和杀戮绝缘。

片头交代男主的杀手身份时,只有他清理犯罪现场的零星片段;而即使是男主血洗暗娼窝点的桥段,我们也只能从监控视频中捕捉到一闪而过的画面。

导演在用极其克制的镜头诠释暴力,大量的留白给观众自己想象的空间。

而片中男主的表现也和这种文青式的杀人方式相当契合。

在自己家中反杀不速之客后,亚祖为了减缓对方的疼痛,甚至热心的喂了他一片止痛药。

最后甚至和后者躺在一起手拉着手,陪着对方走完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杀人能杀的这么文艺,这么温情。

番茄真的是头一回见。

其次,女导演拉塞姆叙述剧情“避重就轻”,暴力场面“偷工减料”,可却对杀手亚祖的日常生活却是“连篇累牍”。

影片先用闪回的镜头交代了男主的人设背景:童年时遭遇生父极端的家庭暴力,自己和母亲都成为了受害者。

父亲用锤子对母亲进行伤害,亚祖就用锤子当成自己的行凶工具;

每次父亲施虐结束后就会用毛巾盖住脸休息,亚祖也养成了杀人前后蒸桑拿的习惯。

如果影迷们细心,就会发现亚祖成年后执行杀人任务时的这些习惯,都是有据可循的。

不幸的童年给男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而等到男主成年之后,童年的噩梦和战后的创伤也让他变得极不正常。亚祖平日里唯一消磨时间的方式就是“自杀”。

所以,与其说《你从未在此》是一部惊悚刺激的救援电影,倒不如说它是精神病杀手的视频日记。

电影成了男主的独角戏,片中导出都是亚祖一个人发呆走神的沉默桥段。

唯一值得导演和影迷庆幸的是,男主是杰昆-菲尼克斯。这个须发蓬乱、身材走样的中年糙汉的眉眼之间都是戏。

与现实生活的疏离、对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母亲相处的温柔、决定拯救雏妓的决绝。

 5 ) 这个杀手的意识流

F**K! 看第一个镜头就让我想骂人!

一脸困惑的看完全片,简直莫名其妙,闷的要死。什么叫作“你从未在此”?

浮肿着脸和身体的Joaquin Phoenix演的这个角色,看起来好像处在精神崩溃和抑郁症的边缘,拿着锤子到处杀人,还尝试自杀未遂。故事情节支离破碎。

直到后来,看了眼剧情简介,才感觉出点儿意思来。这个故事换一种方式讲,大概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吧。

在这部视觉效果非常主观的电影里,跳跃的镜头选材其实也拼凑出了故事的大题轮廓,而且,还更直接的传达出了主人公的情绪。这种意识流的剪辑方式,以前多被文艺片亲睐,这几年是越来越常见了。传情达意效率很高,更接近我们头脑的运作方式,省去了多余的语言转述,直达思维深处。

在这部片子里,更有意思的地方是声音的主观性展现,噪音、人声和静音的运用,都是配合着人物情绪来的。

非常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影片,手法我喜欢,故事倒是次之。

以及,片名的寓意还是没理解。

 6 ) 有一种“面瘫表演”叫做演技卓群

梦露之前的灵气,在上过系统的表演课后,都消失殆尽了。

在看过[你从未在此]后,我被大胡子又胖胖的杰昆·菲尼克斯的“无表情表演”震住了。

他就像是[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和[谋杀绿脚趾]“督爷”的合体

熊男身材,留着大胡子和小辫,和母亲同住,生活随意,表情凝重。

因为饱受着童年和参军梦魇的困扰,以暴制暴、解救雏妓少女就成了他对抗虚无生活的唯一方式。

©[你从未在此]中大胡子又胖胖形象的杀手

只是这一次,他遇上了麻烦,搅进了政界人士的一场阴谋,母亲被杀、女孩被抢。

老套的杀手救萝莉的故事,因为这位杀手寥寥数语的沉默、面无表情的沉静,而显得多了几分趣味。

母亲被杀后,他沉默、眉头波动,微颤的唇与腮,没有哭喊,没有叫嚷;

©[你从未在此],面对母亲被杀的“无表情表演”

下楼枪杀闯入者,冷静地问话,和对方躺在地板上,哼起电台的歌,楼上躺着被杀的母亲。

即使是最后“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幸福的结局,他也仍然是一脸被大胡子包裹着的无动于衷和面无表情

©[你从未在此]杀手和萝莉最后成功出逃

但很奇怪的,你因此深受动容,你更晓得他演得好。

事实上,这个角色也是去年戛纳上的「影帝」获得者。

这无疑让我对无表情式的表演多了几分兴趣。

01.

布列松和他的极简主义

“无表情表演”竟然真的不是“面瘫”!

事实上,杰昆·菲尼克斯在[你从未在此]中的表演,是导演琳恩·拉姆塞刻意要求的。

琳恩·拉姆塞这位英国女导演,又是极简大师罗伯特·布列松的“铁粉”。

布列松的[死囚越狱]片头,就是导演的手写笔记:

你将看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我依其原样拍摄,不加修饰。
©[死囚越狱]片头

基本上呈现了布列松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追求电影的纯洁性/简洁性

“少即是多”,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要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只给观众看最少的东西。

而要实现这种简洁性,除了简略的叙事框架、纯粹的视听风格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演员的表演

在他的[扒手]里,作为扒手新人的男主角,在一次作案后被人拦下在地铁口,要求归还钱包。

©[扒手]中男主作案被人拦下

但你看他的表情,仍然是往常一样的自然、冷淡、无动于衷又略有些局促

即使是最后在狱中和女主角隔窗相对,他的脸上仍是看不出悲喜的。

©[扒手]男主最后在狱中和女主角隔窗相对

[死囚越狱]中,在狱中的男主角用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来策划越狱。

他观察木门,打磨勺子,用布条和铁丝做绳子等等,可等到他终于松动了门板,打开门框之后——

他的表情,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仍是平静至极

©[死囚越狱]越狱的男主全程保持着大概这个表情

包括犯人下车逃跑时,警察也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成竹在胸

©[死囚越狱]犯人逃跑时目不斜视的警察

从[一个牧师的乡村日记]到[扒手]、[死囚越狱],再到[金钱],布列松的主角很多都是从头到尾没有表情的。

无论遭遇困境,还是偶尔的开怀,观众都很难从他们的脸上看出角色的情绪变化

因为在布列松的观念里,没有角色,没有演员,只有负责完成作品的“模特”

所以,他从来不用专业演员,每一部电影都是根据剧本去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合的“模特”。

最终让这些非职业演员用最低限度的表情和动作来表演。

以抗拒情感来产生情感

这也是他一次次在《电影书写札记》中提到的方法和观念。

©布列松在片场指导演员们表演

所以,琳恩·拉姆塞学布列松这么做,极为推崇布列松的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也常常这么做。

像是他的[火柴厂女工]、[没有过去的男人]等等,都是此类“无表情表演”的绝佳范本。

02.

无表情,就是最小限度表演

1933年,葛丽泰·嘉宝出演[瑞典女王]

电影结尾,嘉宝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来到海港追随爱人,却发现此时爱人已经死去。

船已起航,她走到船头,望向远方,没有表情,单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波动。

©[瑞典女王]结尾经典一幕

观众们却被这个结尾感动地一塌糊涂。

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她这张没有表情的脸,赋予了各种心理活动和情绪。

而这一结尾,也因此成为影史上经典的「无表情表演」或称「零度表演」的瞬间。

几年后,英格丽·褒曼出演[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褒曼在其中的无表情表演

因为拍摄过程中剧本一直在改动,没有人知道这对苦命鸳鸯的最后结局。

褒曼于是在其中也保持了无表情的表演状态,让人们对最后的结局多了几分猜想。

[白日美人]里,凯瑟琳·德纳芙的无表情表演,成就了影史上一个经典的冷若冰霜的“荡妇”形象

©[白日美人]冰美人的荡妇形象

而在科恩兄弟的很多片子里,杀手往往也是面无表情的。

最经典的[老无所依]中的冷面杀手,大多时候都是寡言又阴鸷的。

即使是暴烈的杀人场景,或是最后被车撞伤,你从他的脸上都几乎看不到太多变化。

©[老无所依]中没有表情的冷面杀手

而那种令人窒息的神经质般的恐怖,已经在这种“收着演”的精准里,被观众感受到了。

想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不喜欢用专业演员,或是宫崎骏不喜欢用专业声优,都是同样的道理。

无表情表演不是不表演,他的眉毛、眼神、唇齿或许也在演戏,但一定是最小限度的表演

经过专业训练的,总免不了存在“过度表演”的情形。

但像[偷自行车的人],用本来的失业闲散人员来演一个失业流浪者,他的每个眼神都凝聚成了苦难的样子。

©[偷自行车的人]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十足动人

没有大悲大恸,没有喜形于色,只有那微蹙的眉头和从没舒展开的脸庞。

所以赫尔佐格会说:

梦露之前的灵气,在上过系统的表演课后,都消失殆尽了。

他拍野孩子的[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拍底层小人物的[史楚锡流浪记],用的都是不会做表情的素人布鲁诺。

©布鲁诺在[史楚锡流浪记]中的表演

布鲁诺甚至还是个真的「神经不正常」的苦难者。

他呆滞木讷的那张脸,既有着孩子般的纯真,又有着残酷社会的烙印,在银幕上显得有些滑稽、又感人至深。

03.

一下目光,掀起一场战争

这句话是布列松说的:

一下目光,掀起一份激情,一场谋杀,一场战争。

大概只有在无表情表演的静默里,一个细微表情所带来的震动才具有这样掀起一场战争的力量吧。

像是[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里,“欧洲之谜”野孩子的那滴泪。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中野孩子的唯一一次落泪

面对盲人钢琴师和他忧伤的歌曲,野孩子流下眼泪,一字一顿:“我觉得生活对我来说太难了,我无法像他一样弹奏钢琴。”

他以一个婴儿的智商来到纷杂的人类社会,他的纯真,他的畸形,他的无所适从。

都是那滴眼泪的含义。

整部电影含而不露的悲伤情绪,在这一刻,散放开来,从而感人至深。

阿基的[火柴厂女工]里,和枯燥、机械的工作生活相对的,是女人冰冷、麻木的面无表情。

但只有在酒吧的一次邂逅中,你看到她羞赧的笑容

©[火柴厂女工]酒吧一场唯一的一次笑

这珍贵的一抹笑,将她对爱情和生活的憧憬放大到一定程度。

等到后来的失落,她的复仇,表情又回到了往常的冷漠和平静。

一个最轻微的笑容,恰是女人内心向往和顽强灵魂的最完美展现。

©[火柴厂女工]后来又回到往日的冷漠和平静

在这些无表情表演带来的冷峻疏离的电影气质里,一个目光、一抹微笑、或一滴眼泪,都会掀起一场战争。

如果要说的话,这也是有理论依据的。

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特写的无表情镜头分别剪辑到不同的其他镜头中,邀请人们观看。

©库里肖夫实验

一碗汤搭配无表情特写,人们认为诠释出了饥饿的内心情感;特写搭配玩耍的孩子,人们看出了快乐。

而当尸体、棺材和无表情特写结合在一起,人们又感受到了演员内心的悲伤。

虽然,库里肖夫的实验是为展现蒙太奇的作用,但另一面,也显示出了无表情表演的惊人可能性

一张无表情的脸,在前后的情节关系中,在其他角色和电影氛围的作用下,就有了具体又具开放性的情感表达。

而抑制表面流俗的情感,就获得了更多内在的情感力量。

比如[偷自行车的人]无声的控诉,比如[扒手]罪与罚的考量,再比如[你从未在此]人生的虚无。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短评

这个纯形式感驾驭的以暴易暴故事,所要达致的并非宣泄式的、解放式的有道德正义感为基准的暴力快感,恰恰相反,影片充满了反类型的手法,以宅邸屠杀的反高潮段落为最甚。探求荒诞、微妙、淋漓尽致的临终死亡体验才是影片美学形式所真正追求的目的。

3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控确实令人惊艳,开场的摄影和机位调度就带给了观众极强的沉浸式体验,从视听上来说,这部电影是纯粹技术语言的胜利。但在形式感玩得飞起的前提之下,影片的文本层面就显得乏善可陈,剪辑的凌乱让本就乏善可陈的剧本显得更加叙事节奏失控和摇摆,配乐和摄影倒是蛮出彩的

8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杀手救萝莉其实最终要自救于童年阴影,这么一个老套到崩溃的故事要怎么拍出新意和风格呢?林恩拉姆塞竟然做到了,她把角色写成一个看上去很笨拙做事情似乎总漏节拍但是下手快准狠并且对母亲很依赖的人,配合菲尼克斯面无表情的表演(哈哈,影帝),竟产生一种别样的黑色幽默感... 不知终版如何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墨西哥人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失忆的我,却在郊外小河里获得了记忆。一直以为,桥上的风景是没有意义的。直到你上了我的车,才懂得风景的意义。记忆是对我的处罚,击毙女孩和母亲的脚都僵直着。风景是给你的礼物,倒行的雨滴和你都珍贵。那个男人临死前握住我的手,就像我只爱吃绿色糖果毫无意义。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片没做完就在戛纳放了,还是第一次见,连着两晚看的都是惊悚片...这部视听技法也很纯熟,开场就是一连串密不透风的大特写,配着密集鼓点般的配乐,很带劲。除小女孩外几乎每个演员都演了尸体,简单粗暴的血腥展示,尸横遍野的现场还总放着悠扬的音乐。杰昆这一身肥膘快认不出了。剧情还是不太吸引我吧

1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3.5 优点多集中于影像风格,但是这种用音乐来营造人物“永远在行进”的手法比《好时光》弱了点,不断插入的用来表现精神状态的闪回处理得不够圆融因此显得突兀。为何近年来重影像视听而轻文本叙事的电影愈来愈多,这莫非是未来将持续的电影趋势吗?不少处让我想到科恩,有些“诡异”,但看过就忘。

18分钟前
  • Derridager
  • 还行

纯正的“电影感”!神秘的“电影感”!!绝赞的“电影感”!!!伟大的“电影感”!!!!

21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这个杀手不太瘦。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了访谈才知道,上映版本把戛纳版本里反复闪回删减了很多!怪不得突然节奏变得好断裂。戛纳最爱的两次观影和在电影院两次观影还真是天差地别。

2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戛纳版只有80分钟出头,不知什么情况。影片有点隐隐约约的《出租车司机》,反正是《怒火救援》式的剧情如果让主角患上创伤后遗症加童年阴影之后,也是这个状态。更深入探索角色,并让他陷入精神的混乱,就是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吧。有特别酷的地方,也有很矫情的地方。配乐很赞,菲尼克斯壮成一头熊。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恐怕是电影学太好的结果:学院式的镜头语言再怎么精致、创新,整部电影都像由精密零件装配而成的高级视听产品,而它所想取得任何情动根本没有达到,观众隔身于外无法进入其中。比较PTA的电影,后者如何天才般地运用各类意想不到的视听组合来创造出融贯一体的情绪体验。绿木的配乐是被浪费掉了

35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完全依靠剪辑打乱和营造杀手混乱痛苦的世界了。

39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很差

Mighty Joe, Helpless Joe. Sleepwalking Joe, Endless Joe.

44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推荐

斯科塞斯式的内心戏和雷乃式的碎片意识流诡异地结合在这一迷迷糊糊的作品中,而成果几乎均由Jonny Greenwood的音乐带来,视觉上的张力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带劲,后坐力几乎没有,不过作品对人脸的回避或凝视之间的平衡非常有意思。

45分钟前
  • TWY
  • 还行

比「好时光」还是好一些但是好得有限。这剧作又矫情又支离破碎但好歹是「出租车司机」混上点「杀手莱昂」吧,导演虽然矫情得令人想吐槽但是好在风格很突出,而且很多设计蛮有趣的,也算赏心悦目。视听风格很强烈。非常看好以后发展。

4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和《血观音》毛病一样,所谓视听,全是视奸

5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1.不得不承认,构图很讲究,杰昆演技仍旧,调度很有feel,配乐很牛,剪辑很有噱头,剧本很优秀,展现了导演不拘一格的意识流。2.其实没怎么都不懂,甚至有时候觉得很无聊,几处倒序和乱序的手法很凌乱。色调很暗,看得很累。1是超我,2是本我。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一部具备后摇情绪的电影,简洁,少话,暴力却克制暴力场面,血腥却不展示血腥过程,一点点释放能量,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除了剧情稍显简单,光影声色俱佳,好看,好听,杰昆·菲尼克斯演出了丛林野兽一般的孤独。

5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部电影的混音非常艺术,混音是男主角内心情绪的直接投射,配乐重塑了影片的视觉节奏,参与了叙事,再加上一个反类型的极简化剧本,构成了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最后并不是强者拯救了弱者,而是弱者成了下一个有着童年阴影的受害者。不是杀手救了雏妓,而是杀手看着雏妓变成了另一个小时候的自己。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欣赏对每个镜头精心构建与剪辑组接中传递出的充满纤细力量的电影感,视听更是通过狠抓“声之形”做得精准且赏心悦目,也能理解通过这些来塑造人物心理和表达出各事物“临界点”之感。但这个电影和我之间,还是隔着一道玻璃门,再进一步的东西反是它把我拒之门外了。大概这也是无法更好的临界点。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