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影评个人情感强烈,你可能会感到不适,建议立刻退出。
先发表一点正常人言论:
这片就是典型的北欧闷片。
真正的联通癖实际上是种,性取向?一个再有道德感的人也控制不了自己性取向是什么。。
主角一直想求助,向医生寻求帮助却不被理解,浮沉在道德与堕落之间,性欲即是犯罪,介于此而无法满足,但是又能怎么办,又不能挥刀自宫,无法摆脱,陷入迷茫,欲望与克制,痛苦挣扎,脑海里的声音说着继续,继续,但是想要停下,又停不下,头痛,头痛欲裂。。。
但是。。但是。。
😅
⚠下面言论不是我发的,是如来佛偷了我双子叶号发的。
⚠以下有少儿不宜成分,来自如来佛的警告,无法接受请立刻退出。
首先我不是联通癖,但是你妈,北欧的小孩长得也太可爱了吧,你他妈有本事别选这么可爱的小孩当演员可以吗??
其次我不是联通癖,但是Arthur太他妈萌了我去🤤他妈的还往别人身上贴。。
我实在是绷不住了,这小崽子完全就是在故意诱惑人。。
Arthur没爹,就把其他成年男性(Marcus)当成类似父亲的精神依靠,他所说的“你爱我吗”“我不在乎,我只想和你一起”也并不是。。那种意思。。但是。。但是。。真绷不住了。。。
靠,结尾还有点想哭。。因为某种疾病而不得不离开另一半,且不能让对方知道原因,甚至显得自己有些无情,最后无奈分离,两个人都很痛苦的那种be情节,看的我也头痛。。
“我的王子”草,不是,怎么那么浪漫啊你??
我真的忍不住语无伦次,这破片子真的不是什么联通癖启蒙电影?
最后我不是联通癖,但是我在影片里真真感受到那种被对方依靠依赖的感觉,像那种小狗一样单纯而全心全意的爱,自己也明白这小崽子根本不知道他自己在说什么,可是就是忍不住去故意会错意,被爱的感觉太好了,甚至于无可奈何地由爱产生性欲,想和对方一起体验。。
总结,我性取向还是成年指南。
离谱电影。
原本没计划写什么的,我看完电影扫了一眼评论区和讨论区,就觉得大部分观众都没法去体谅这种先天的病,他们只会站在高不可及的地方去批判——仿佛所有病人都应该自行了断。但是,这几天又看到了代孕的讨论逐渐变成了攻击gay,又看到了一篇公众号在写警察钓鱼恋童癖,我就在想错误的发泄,难道就只有我们少数群体应该被批判吗?
电影里,主角经常去看一匹狼,它被锁在笼子里。前两次,他盯着那匹狼看,狼也并不在意。后来,他去看的时候,狼刚好被喂食了。电影给狼进食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它吃完之后,它开始对着主角吼叫。最后一次,主角看到在荒野中游荡的狼,这是他们距离最远的一次,也是中间没有任何格挡的一次,这一次,作者给这次对视一个特写。
我认为,狼象征的是他的欲望,当欲望被隔离,两者显得相安无事,但自己却总想去直视欲望;当笼子里的欲望被喂食,它就会想要更多;当你能够坦然面对欲望时,两者已经能心平气和了。
不可否认,在任何地方,恋童都不算一种可以说出口的欲望,它需要被囚禁在笼子里。但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你总得面对它,这时就得看你的”笼子“是否坚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不相信存在没有欲望的圣人。如果你是那个恋童癖患者,你能够去克制那种百抓挠心的痛苦吗?
也许你可以,但更多的人是需要性的,他应该就像主角那样对着自己拍摄的照片打飞机。他没有去看那些违法的儿童性视频,更不会去成为犯罪分子,他们心里有底线。他们知道他的本性,却不会去拥抱欲望。
所有批判者都是认为恋童癖者的”欲望“是无法自控的,即使是在药物的帮助下。他们看到了那些阴暗面,就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不堪的。就像代孕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女性可能会被当做工具去盈利,被利用,却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产生原本都不是为了盈利。他们觉得gay本质上都还保有强烈的生殖欲和男子主义。唉……
警察钓鱼那件事情,是正确解决的方法之一。它扯出了部分的犯罪阴暗,可是还远远不够。我们没能更好地教导孩子去认识这个社会,却责怪那群原本就无辜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绝望的主妇》,里面有一个游泳教练,他友好地对待所有的邻居,学生,但由于他从性的角度去看他学生的照片,就被所有人孤立,甚至影响了他的家人。他做错了什么?直视自己吗?他错的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周围人显然是被偏见和恐惧占据了头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它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你不该反对那些不合常理的”欲望“的人。诚然,它有对有错,但有没有去满足,是如何满足的,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电影最后,主角床头放了一把药片,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朋友,唯一喜欢他的孩子,他却由于世俗压力不敢继续接触。他是绝望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但是,他没有斗争过吗?他有伤害任何人吗?天生的印记,却像天生的罪孽,可灼烧之火,却是从周围而来。
也许我“圣母”,也许我“三观不正”,但我们最求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令自己快乐的世界吗?
“你肯定不能杀人或强奸少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你暂且还无法领会到'许可'与'禁忌’的真谛。你仅仅感悟到了真理的冰山一角。其他的部分也迟早会出现,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比如现在,近一年以来,你的内心中燃起了一种欲望,它比其他任何欲望都来得更为强烈,它被视作'禁忌’。相反,希腊及许多其他民族却把这种欲望归为神性,举办盛大的节日来崇敬它。‘禁忌’绝不是永恒的,它可以发生变化。而现如今,只要在神父面前举行过婚礼仪式,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和一个女人同床共枕。即便在今天,在其他一些民族中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寻到属于自己的‘许可’和‘禁忌’。一个人不会因为做了禁忌之事就变成了坏蛋,反之亦是如此。——其实这不过是个事关懒情与否的问题!一个懒得进行思考和自我评判的人会服从世俗的禁忌。他们活得毫不费力。另一些人则在内心中有着自己的清规戒律。绅士的日常举止,对他们可能是禁忌;被人唾弃的行为,他们反面觉得合理正常。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德米安》
因为 马克思 雷迈特的 片子, 角度题材的 稀有,决定观看。
我的共情能力比较强,看完片子,第一时间就陷入了 极度的压抑。看了短评,很多人都表现出对 未出现性犯罪的 恋童人群的同情,以及对恋童现象的无奈。
先稍微分享几个概念, 性取向一般是指引起 个体性唤起的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等。其次,性偏好使指对于特定身体特征,场景,群体,年龄,物品,行为产生的性唤起(如。。。。这个 我就 不举例子了。),性高潮的偏好(不限制取向的)。这是比较笼统的概念,人类的性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性欲望更是千奇百怪。为了满足性欲望,人类也会有多种多样的性文化。这些也就是性学主要研究的东西。当然,人是社会动物,很多行为也会出现禁忌,就要将不同的行为放在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因素下也就产生了很多性禁忌(我也不举例了,人类的各类行为在社会中都会受到约束)
目前社会中,我们通常对于性行为的最低共识就是,在性活动中没有对象受到(身心)伤害,就是可以接受的。其中涉及到的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也就是儿童。这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些社会事件中最令人愤怒,并且引发社会关注的。(鲍毓明 红黄蓝)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都提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关系中的权力结构,对儿童的身心伤害等等。 儿童性侵行为的实施者,也不全是恋童者,很多时候 是因为犯罪成本低,容易实施性侵行为,隐秘性强等原因。
恋童特殊性还在于针对的仅是特定年龄,儿童即青春期前,无第二性征。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就不在产生性欲。而且影片中马库斯的性欲也十分泛化,基本对所有男童基本都有性欲。
回到片子,观看影片时,我也被带入了主角马库斯的视角,生出对主角的同情,对该类事件的无奈,对人性的思索,被压抑的气氛和情绪包裹。但是 观影之后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参照现实:
1.主角马库斯的性欲程度在影片中被描述的比较剧烈,影片从自慰开始,多次表现自慰,并且进行拳击这类攻击性较强的运动来纾解压力,到与心理医生和女友最后的自述,表达其被性幻想长期困扰并且欲望逐渐强烈。 主角的设定,应该是已经度过青春期,属于青壮年,也没有描述有没有触发事件或迷茫探索,性唤起单一指向特定年龄阶段特定性别,即男童。而性欲的强烈程度其实是直接造成性压抑的程度,也就会直接影响性侵行为的发生可能。也就是说即使,男主不恋童,是“恋成人”,也可能出现严重的性压抑,造成痛苦。(性瘾这个概念,我不太确定,什么样的性欲程度可以说是性瘾。成瘾行为本身不好分辨,这里就不详谈)而且,恋童 也不等同于持续强烈性欲望。所以,我们对于主角和欲望之间的抗争产生的同情共情,其实并不全是因为性禁忌本身。(对于性欲旺盛,如果是遗传或者器质性的影响到日常生活,我们确实应该关注,目前也有相关的治疗方法)
2.主角马库斯在片中的设定除了 恋童 几乎完美: 外形高大帅气, 家庭关系和谐,工作稳定,生活规律。家中陈设整齐干净,还很有品味,对待孩子耐心(在亚瑟和外人看来是个好爸爸的形象).但因为 性偏好 ,不爱社交但仍然有运动朋友邀约,有异性同事邀约,单亲妈妈邻居的邀约。主角具有很高的性吸引力,但因为 恋童,却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这也许不能算是美化恋童群体,常见的影视作品中的恋童人群常常都是脸谱化更严重的猥琐形象,在影片中马库斯反而更像一个正常的你身边的优秀青年。但当他对心理医生,说出那句" 如果让你一辈子不能做爱,你会怎么样?” 时,很多人被击中了,每个人都渴望性满足,产生同理心。就像短评中,有人表达想要 和主角在一起,这就有些像是吴彦祖表达自己 婚后没有性生活时,大众的惋惜。似乎在表达具有高性吸引力的性对象因为性禁忌无法产生性满足的浪费。这也不是对恋童倾向的同情。
3 .主角马库斯在片中多次出现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从影片结局暗示亦是自杀,这个就更直接关联我们的同情,罪不至死,(从片中的隐晦描述从直接行为中确无犯罪行为,保存儿童色情作品不分享的话,这个还要学法律的同学来说了)家庭和女友的排斥,造成的社会性死亡,不免让人想到glee 的演员 马克 塞灵的事件。对于自杀的同情似乎也不能完全贴近恋童本身。
绝大多数人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性压抑的,甚至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主角一样的性吸引力,甚至他作为父亲角色的 人格魅力,就连 男孩亚瑟也问出 ”你爱我吗?”“我们能一起玩么?” 影片把矛盾简化到只有主角个体的性偏好上,并且加之“无法治疗,你的命运"。 主角所有的努力只能换来 头痛欲裂。故我们就像马库斯看着那只狼一样,我们看着马库斯无法冲破铁笼。
现代社会中性压抑是常态,不论我们的性取向,性偏好想要完全满足性需求都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罗老师、陈老师 这样拥有大量社会资源和性吸引力的人,都有被曝光后,声名狼藉的风险。性满足成本都十分高昂,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恋爱婚姻家庭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性需求,即使拥有大量性产业。更何况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合法的性产业。各种各样的性少数人群,或是性偏好特殊,性欲望强烈,老年人,低收入人群,残疾人,性吸引力低的人群的性机会 性资源 都是极度缺乏的,我们又有多少关注和理解呢?
即使不是 恋童者 ,也并不能保证一生肯定可以与自己心仪的性对象合法的发生性行为。甚至很多人一生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其实性压抑的反应更多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群体差异,并不是因为恋童就更压抑。
曾经的一个记录片讨论日本儿童色情漫画产业,并访问恋童者,其也表达了不会伤害任何孩子,只是幻想,但如果有孩子主动呢?无论是 神父性侵、童子军、房思琪等等这类事件中 大多是因为权力不对等,我们先不讨论,但如果像影片中的马库斯就是只对 儿童有性欲呢?
当然,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受到困扰的人,即使作用非常有限,但结果也不应该是注定的残酷。但任何一种利用不对等关系的支配、侵害都是不能被支持的,不论他的主观意愿是不是本能。本能获得快乐就去实施对他人的伤害就是不能被社会接受的。性行为也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我们不要把它异化,这和我们的所有行为准则一样,欲望并不是借口。无论人类历史怎么倡导性解放 性自由 ,都不能对某一方造成伤害和压迫,无论以什么样子的包装。
性 在文明社会 应该是 性成熟 个体之间的行为。
亚当与夏娃被造就为善的人。然而他们有缺陷,因为是造物。这种缺陷使得他们的自由意志有了不顺服神的倾向,亦即骄傲。在骄傲的驱使下,他们受到堕落天使撒旦的诱惑,偷吃了禁果。从此上帝把人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的肉身不顺服他们的灵魂,不顺服他们的意志,让他们的肉身可朽,以此作为对人类不顺服的惩罚。
肉身的欲望尤指情欲。情欲对整个身体取得胜利,成为灵魂与意志的主人,而不是人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仆人。
在人类犯罪以先,人的灵魂是肉身的主人。此时赤身裸体,做爱本身都没有什么羞耻。犯罪以后,这些都变成了羞耻。人开始遮掩自己的性器官,做爱开始在隐秘中进行。
“当情欲产生时,灵魂既不能有效地命令自己完全摆脱情欲,又不能彻底统治身体,使这可耻的器官由意志来推动。“ (奥古斯汀)
”灵魂由于身体的抗拒而感到羞耻,身体是一种低于灵魂的本性,身体应当服从灵魂。“(奥古斯汀)
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等性取向,由于一般在成年人之间开展,其本身也不造成任何身体与心理伤害,所以是被社会和法律所广泛接纳的。恋童癖,则由于恋童者大多有心理疾病,被认为是一种性偏离。由于情欲的对象是儿童,不具备性许可的能力,所以恋童者一旦采取行动就是犯罪。因此恋童者肉身与灵魂的矛盾更加激烈,对意志的要求更高。
恋童不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一种受罚式的被选。普通人在情欲的驱使下性交,需要满足的合法条件非常简单,恋童者则被完全禁止将这种欲望付诸行动。他们的心灵所受到的来自肉身的情欲煎熬,可想而之是多么惨烈。但这并不意味着,恋童者可以无限顺从自己肉身的情欲,放弃灵魂对其的拒斥与抵抗,进而为自己行动所造成的伤害辩护。片中男主角有可贵的德行与自制,能够克制自己不去行动,值得称赞。
社会大众更多的时候会将恋童者等同于性罪犯,而不会以一种客观或者换位的方式去看待。恋童者的存在,是在提醒人类肉身不顺服这种惩罚设定的普遍性。因此恋童者更应该拥有一种忏悔的姿态,因为被选而承受这种悲惨的命运,并不无辜,而是因为有罪。不同的是,这种惩罚相对而言更严厉了一些。但神的惩罚愈严厉,他的爱也更深。恋童者站在地狱与天堂的边缘,顺服于肉身,他堕入地狱;顺服于神,他踏入上帝之城。
引起极度不适,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竟然潜藏了如此多的危险。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可能是给孩子设下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马库斯对自己的恋童癖是有很强烈的负罪感的,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会非常自责,并因此感到极度痛苦,他想从这种病态的欲望中脱离出来,说明他本身不是恶人,可能真的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真正可怕的是另一类人,俗称人渣,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是犯罪。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进一步反思: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保护孩子,不被他人伤害,有哪些教育是我所忽视的?
这部电影填补了我的知识盲区,我没想到世上人人痛恨的恋童癖,其实不是心理疾病。当医生说他会伴着你到死去,恋童癖和同性恋异性恋一样,是一种性倾向时候,我震惊了。我没有想到我们是一类人,一类不被社会接纳理解,尝尝处于自我怀疑,苦苦挣扎,无处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我能感受到男主的当时的绝望和悲愤,为什么多千千万万人群里,偏偏是我,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
影片里的男主和新闻里的,往常的恋童癖不一样,他有和那些罪犯一样的癖好,却一次次控制自己的欲念,一次次陷在心里欲望巨鳄的挣扎里。
我以前一直以为恋童癖和漏阴癖一样是一种心里障碍,心理疾病,极少数人才有,可以治愈的。在百度确认了一下,恋童癖确实不是心理疾病,而且没有治愈的可能。我之前对于恋童癖的所有认知都是电影新闻错误的解读传递,对于一个事物认知的偏差和曲解,是我们对这个人群偏见和误解的最直接来源。
影片一直沉浸在男主对男童的性兴奋,克制与欲望来回切换,把男主都快逼疯了,虽然我能理解男主,可我毕竟不是他,我无法体会到他的痛苦。
男主没当想克制自己的冲动,心里那个声音总在不停地在耳边回绕,就这一次,我保证下一会不会这样,我保证。庆幸的是男主一次次依靠自己的毅力战胜了心魔,没有伤害到一个纯正的孩子。
就像的男主哭诉,那种肮脏的欲望,不断涌进脑子里,深入血液,骨髓里,你无法改变任何现状,你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所有的痛苦折磨,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又残忍的事情。
恋童癖一个比同性恋敏感数十倍的词语,所有人听到看到这类人,都会像影片里的内科大夫,邻居的孩子妈妈,甚至是自己的亲姐姐,父母一样,唾弃你,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你,他们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只希望你不要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当男主的姐姐质问男主,你有没有伤害过你的侄子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己。那种就像刀子一样刺入你的心口,委屈想自杀般的绝望。自己的至情都不信任他,他们像畜生一样看待男主。只因为一个身份,他们就把这层血缘远远的隔开。
这部电影让我突然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我也有一个侄子,我不可能出柜永远不会,我不会结婚,不想害别一个无辜的女孩,我也不想伤害家人。我能够想象到如果有一天我出柜,父母的不理解和彻夜难免,面子上强颜欢笑,私下会偷偷流泪。你永远不要自私的去试探你家人对于你身份的承受能力,对于他们也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能结婚生孩子,我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我为什么不能儿孙满堂,那种悲伤和绝望是难以承受的。
而我的姐姐,我想他会让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侄子疏远我,嘴上不说,我知道她不想让她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变成和我一样的人。听起来很残忍,可是我能理解她对于我的不理解,理解她为了保护自己孩子所做的所有绝情的事情。因为他们就像曾经的我,看待恋童癖一样的看待我。也许有人说,思想落后,偏见愚昧,可是这种控诉又有多大意义呢。在中国有多少人会去理解你,想去理解你,愿意去理解你,你是什么样的人,谁会关心,谁会在意,大家都只希望你不要危害到其他人,你怎么样,实际上没人在意。
男主最后救命稻草,随着亲情的决裂而消失,就此男主精神彻底被压垮了。片尾男主坐在床边,床头的零散药片是他最后的解脱,我看到这一幕,我的过往也历历在目,我们的灵魂多么相像,一个人装扮整齐,就像接受某种仪式,离开这个没人疼爱的世界,欺骗自己,这是一种新生,来世你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只不过,我被救活了,父母只是以为我学习压力太大。
我特别想冲进电影里,去干预男主自杀的行为,给他鼓励和希望,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等我,你可以挺过去的。让他知道世界真的是美好的,特别是你从死亡边缘被人救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可以慢慢改变,和自己妥协,放下执念,接受阳光照进心里的那种治愈感,那种突然感觉活在世界上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我们从来没有想去理解过一个恋童癖犯罪动机是什么,如何去对待他们,如何去让他们去预防自己犯罪行为,给予他们理解和帮助。在这样的社会舆论下,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们在哪里。刚好国内最近有一个班主任老师性侵20多名男学生的新闻,评论下面都是禽兽,恶心,赶紧去死的评论。看了这个电影我突然语塞,如何避免未成年人性侵,光靠法律制裁就你解决问题根吗?不能,光堵不疏永远行不通的,这种社会问题,我是悲观的,他们就像一个个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他倒计时的时间到底有多久,很同情,却无能为力,这就是男主为何只能寻死的罪魁祸首。
看完后,不禁想问,对于这样自省隐忍的这类的人,社会有给他们生活的空间跟余地吗?他们错了吗?可是他们能怎么才能得到帮助呢?
很有争议的话题,当男主的手划过小男孩的后背我就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第一次有电影算是正面描写这一群体。人的倾向确实不是病,但不是所有的倾向都是对的。可是如果片子的小男孩儿恰巧也对男主有想法,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讲。不过,如果一个恋童癖因无法抑制自己私欲而伤害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无论他多么可怜,多么难过,也没人去探究他的心路历程了。这真是矛盾至极。许多事看来真的不是理解就能宽恕。
激动的我看到海报以为自由坠落2改名上映了
这个电影看的人太窒息了。尤其同理心强的人。压抑欲望的痛苦、自我存在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割裂感,太绝望。没有救赎之道,普通人的快乐,在自己身上却是罪恶。这个恋童癖只不过是活生生的人罢了。联想到鲍毓明这样的人渣——无论什么群体都有渣滓和好人之分。
男主演的好好,欲而不得
神爱世人。神于我降生之日赐福,赐嗔欲为罪。我爱的不是普通人,是最天真无邪的灵魂,我闻到他气味香甜,是我此生梦魇。我也知这爱意是欲望邪魔,违人伦之罪,医生说这性癖非罪,却诱我满身业障,罪该万死。我静默与饿狼对视,饿狼反似家犬温顺,这饿狼还未噬人,却最是难驯服。世界离我远去,我从未有过选择,只有亲手杀死恶狼。我再也到不了周六,他的气味太过香甜。
马克思演这个片还是不错的,人畜无害的形象更好地将“无辜的恋童癖”这个形象演绎得更好。。。当然导演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solution
直到决定死亡世界才开始变得明亮。真的很不公平。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痛的是如何跟欲望告别。
终于等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市面上LGBT的电影多如牛毛,可却鲜有人关注娈童癖。如果说LGBT们的欲望处在法律的灰色边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西方国家早已合法化,电影都能出喜剧片了。而关于恋童倾向的人呢?他们的欲望就是犯罪,甚至被关进监狱都是会被歧视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一群真正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他足够关注每一个少数群体。当西方世界LGBT早已不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头看看他们,一个被医护被法律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抛弃的群体,一个坐公交看到小孩自己得下车的群体,一个不能去学校不能去公园的群体。得不到帮助的他们,心中的野狼迟早会被释放出来,最后被咬伤的,也会是你我他。
这玩意儿整的有点洗白,也就是说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但是基于自己强大的理性而按捺自己的欲望,但是我就好奇既然对恋童癖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看到男童的裸体,就像我们看到女性的裸体一样了?那他们对看到女性的裸体就跟我们看到同性和儿童的裸体一样毫无兴趣,也就不会勃起才对?那么又如何施展性行为?而且他们对跟女性发生关系什么的感觉就应该跟我们对待同性和儿童一样觉得恶心反感咯?
这个恋童癖是人,不是畜生
是个爽片,看max被x欲折磨的亚子我很爽
除去狼的情节,和看心理医生的情节,都挺不错,心理医生的情节太着急,太想着说明什么,缺乏一种交流递进,狼就不用说了,大可不必这样的意象,不够凶猛,反而无味。至于到底想要是重的凶猛还是情感的轻,电影的其它篇幅给了很好的呼吸。PS.好奇这样的拍摄幕后,导演会不会给小朋友讲清楚所拍的内容。
⑦(给影片贴LGBT标签的人怕不是有病吧)故事让人感觉像是主人公突然得了一种绝症,而非是生来就有的性癖,这种痛苦应该更沉默、更麻木、更习以为然……它或许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恋童癖”,当然不代表着为这一群体开脱。人们需要分清性癖与犯罪的差别,恋童癖不是原罪,只有对儿童实施侵犯的恋童癖才是恶魔。恋童癖的结局只有走向犯罪或选择死亡吗?希望医学矫正或性爱机器人能予之帮助吧。
当代的性转版《洛丽塔》,传达恋童癖的心声,表达还是克制了,想交给德国的邻居荷兰来拍。按照Max Riemelt这个撸管的频率,拍完不肾虚那是真的让人佩服。
很罕见地动用了恋童癖的视角,被天性所啃噬的煎熬、羞耻与崩溃,都在血淋淋地疼,但对象身心的不成熟,必然构成不平等之下的许多罪愆。冲着马克思·雷迈特来看,叹息之余不得不承认,小时候要有这么一位模范父亲+朋友+偶像出现,当真无法拒绝。不由更哀叹这种癖好挥之不去,一辈子都要作无望的抗争。任何群体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狠的恋童癖去做恶,有良知的那些不愿屈服于欲望,就只好屈服于绝望。他总是去看那匹狼,也许有那么一刻,他艳羡过对方,当天性有害时,至少能在铁栏之间。可悲的是,总要在凋敝之时才能体会到自由。想起了《欢乐合唱团》最终因此自杀的演员。三星半。
和《自由意志》《羞耻》一脉相承,对于共情能力高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很煎熬,因为你能体会完全压抑欲望的痛苦。
作为一个男同我很难去定义恋童到底是一种先天的性取向还是后天的性癖好,姑且认为恋男恋女恋老恋童一样都是一种天生的取向吧,毕竟我们为了同性恋是天生不可改变的这条理也奋战了这么多年,但为什么要反对恋童这种取向呢?我想原因是因为它是违反法律和全地球人的共识的吧,恋童关系发生的双方无论从心理生理各层面来讲都是量级相差悬殊的,所以无论是否双方愿意是否主动被动是否伤害他人,结论是一定会认定强的一方是施害者,这无可狡辩;但本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如果假定恋童和其他性取向一样是当事人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社会应该怎么对待这样一个“人”?是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还是一定得消灭他们?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从人群中揪出他们,但我们真的没有想妥揪出他们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这是我第一次同情一个恋童癖,太令人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