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这部影片开始,我懂得要更加关注本质,只注重真正有用的东西。
贰
纳达尔的教练从一开始训练就对他说,注意你的表情;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态度,是不可能赢得比赛的。
叁
费德勒的妻子米尔卡真漂亮。两人在2000年比赛相遇。一见钟情。双胞胎女儿,双胞胎儿子。一家六口。
肆
费德勒可能会赢,但我不会输。——纳达尔
伍
这场比赛也激励了我,鼓舞了我的斗志。体育即人生。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
老英雄被年轻的新一代英雄击败,在看着新一代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是否也会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打败前一个世界第一,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天?
没有人能永远第一。
但所有的第一,都曾年轻,都曾突破,都曾荣光满身。
Federer
Nadal
年轻的Federer情绪化、摔拍子;08年的Federer干净沉静,和Nadal站在一起“like a prince”。
热血莽撞在问鼎的岁月里沉淀下来,他长成了王者的模样。
与其说Nadal是为了打败Federer而生,不如说每一个新的冠军都是为打败前一个冠军而生。
“罗杰是一个知道如何战斗的艺术家,而纳达尔是一个知道如何成为艺术家的斗士。”
势均力敌的对手,惺惺相惜的朋友。
太绝了 太绝了
事先声明,我对网球一点都不了解。只因喜欢运动,喜欢纪录片,才点开来看。
虽然只是聚焦一场比赛,但这个纪录片引出不止一点有趣的启示。
曾经世界第一的纳芙拉蒂洛娃说:“如果我不跟埃弗特(同时期的网球劲敌)对打,我们各自都有能力击败一大群对手,但这样我们也不会成为这么棒的网球手”。
博里与麦肯罗是男子网球史上最出名宿敌之一。麦肯罗回忆起博里退役时,眼泛泪光地说:“我不敢相信他竟然要退役,之后几年里,我一直劝他回来继续打球......即使他的回归,意味着我会被他击败,而且失去世界第一的头衔,我也会很开心。因为我觉得网球比赛不能没有他,他对我太重要了”。
2008年温网男单决赛,费德勒输给纳达尔,他十分痛苦;第二年又输,这一次他难过得泪洒赛场。最后费德勒才明白,有一个劲敌其实是件好事。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厉害的球手。于是,费德勒和纳达尔都被对方逼得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纳芙拉蒂洛娃在旁白里提到,如果纳达尔没有出生,她不确定费德勒现在还会不会继续打球,因为没有纳达尔,费德勒很难保持前进的动力。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林丹和李宗伟,新闻喜欢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他俩。当年的巅峰对决,我也有看,而且很紧张,很想林丹赢。现在看了这个纪录片,又查到“既生瑜何生亮”原来还有下一句:“君未归孤何安” ,才明白林李对彼此来说都很重要。希望林李之间也有费德勒与纳达尔那样真挚的友情。我现在还记得上一年纳达尔跟费德勒视频通话说因为疫情,他很久没碰球拍了,然后费德勒很高兴地说:“太棒了,那你回到球场时就忘记怎么打球。” 接着狂笑不止,纳达尔也笑着回答:“我希望还记得一点点啦”。他俩的对话实在太~~~真诚,太~~~暖心了,甚至有点逗逼。
此外,我还学到,原来网球跟其他运动最大的区别是,比赛时只能完全靠自己,教练不能告诉你战术,你也不能跟其他人交流,全靠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调整心态。
而且这个纪录片还放了费德勒的“黑历史”——输球后闹脾气摔球拍。原来球场上绅士般优雅的费德勒曾经也有这么小孩子气的一面。这也让我更欣赏运动员。运动员本来就把上天赐予的身体用到极致,还不断挑战生理上的极限。但想要赢比赛,那还要有过人的心理素质:反思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固有的想法,改进训练方法;在赛场上要掌控压力,在落后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心态,即使胜利在望也要沉得住气;失败了,要能爬起来;胜利了,要懂得向前看。
我会把这个纪录片列入“值得一看再看”的列表里。看完之后,不仅身体非常有动力做运动,精神还深受启发。
村上春树说过,他喜欢一个末流的棒球队,比赛的结果大多窝囊透顶,看得他时常在赛场边的草坪上洒泪。
他读到一本医学书说,支持的球星和球队获胜之后,体内会分泌出使人充满活力的某种分泌物。这使得村上君后悔不已,恨不得大声喊叫:喂,还我人生,还我宝贵的分泌物!
我想说的是,这种宝贵的分泌物呢,还真有其事。至今还记得,2012年的温网,还有2017年的澳网,费德勒夺得了久违的大满贯,此后至少一周,我心头萦绕着一股子淡淡的幸福感。的确有某一种宝贵的分泌物,令我在那段日子里,持续地保持着愉悦感,哪怕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不幸腹泻三日,也未能击溃我的这份好心情——就算坐在马桶上,我也在轻轻地哼着歌。
隆重鸣谢我的偶像费德勒,给予的如此之多宝贵的分泌物。
当然,也有因为得不到分泌物,感觉人生暗淡无光的时候。譬如这场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网球比赛”,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依然能够感到一丝丝的隐痛,在内心深处如同夜空闪电那样掠过。
喜欢费德勒,是因为自己也打网球,对于这个行当里边技艺最为出类拔萃的人,自然打心眼儿里膜拜不已。欣赏他用芭蕾舞一般优美的身段释放出致命的一击,那种分泌物就已然潜滋暗长,如同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如果他能够精彩获胜,分泌物就呈火山喷发之势,幸福得简直如同翱翔天上,哪怕肋下并无翅膀。
探究一下,这种宝贵的分泌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在万能的网络上一番搜寻之后,总算知道为什么村上君对于这个分泌物绝口不提其名称了。它的学名叫“睾丸激素”。 的确有一点不雅。试想,望着天空大喊什么“还我人生,还我宝贵的睾丸激素”,怕是要被观者当成白痴吧!
关于睾丸激素,有这么一桩趣事。希特勒的女秘书克丽斯塔写了一本回忆录。1944年一个秋天的早晨,希特勒的表现迥异往日,不再皱眉,不再阴郁,时常古怪地发笑,还突然张开双臂对助手们抒情:“当两个人相爱时,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她很是困惑,询问希特勒的私人医生莫勒尔,莫非元首沾染了什么贵恙?莫勒尔透露:““这么说,你注意到不一样了?我刚刚给他注射了从公牛睾丸中提取的激素,可以让他振奋精神,精力充沛!”
科学家早就验证了,睾丸激素主要控制自信、安宁、乐观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什么粉丝们如此狂热?是因为一个胜利的偶像可以赠予他们这些礼物。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安宁,更加乐观,并且更加积极进取。
从前,有人冷嘲热讽说:费德勒获胜之后,得到了成千上万的奖金,你们这些粉丝们半毛钱也分不到,不知道有什么好激动的。那时候,我总是哑口无言。现在我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喂,你这个科学白痴,我的收获一点都不小啊,可以得到许多免费的睾丸激素……”
话又说回来,2010到2012年,2012年到2017年,是费德勒大满贯的空窗期,虽然我的人生的其他方面过得不坏,但没有收到费德勒提供的分泌物,依然颇感遗憾。这期间,小德、纳豆、穆雷的粉丝收获的分泌物比较丰富。我只能用嫉妒的眼光看着他们,无法背弃费德勒,改做其他胜利者的粉丝。
其实,纳达尔的“把每一分当成最后一分来打”的剽悍,小德的“连滚带爬依然把球救回到让对手绝望的角落”的霸气,穆雷“貌似半死不活实则随时满血复活”的柔韧,我也能够欣赏,但始终无法打心眼里喜欢上。毕竟费德勒才是一生所爱。哪怕我昧着良心,大声宣布:我是穆雷的粉丝,也不会收到任何分泌物。此事无法勉强。这种睾丸激素是很有节操的,它的道德观念比睾丸强多了。
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知道拥有一个好的对手,意义有多重要。冠军固然值得拍手叫好,但在成为冠军的道路上能够遇见一个:可以并肩同行、相互激励拼搏,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这样的对手更值得让人拍手叫好。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竞技体育的关注慢慢变得多起来。网球和排球一直是很喜欢的运动,况且,这次的纪录片可谓用心良苦,没有什么理由不是5星,
一直不敢再重看2008温网这场决赛,不管世人如何说他伟大,终究是费德勒输了。不仅输了,也是在这场比赛之后,世界第一易主了。。。
忘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网球,确切地说是关注费德勒吧。那时大学,买了本英语杂志,费德勒如日中天,而杂志其实讲得是他的语言天赋,会英语,会法语,会瑞士德语。。。好厉害的样子。从此就多关注了他,他被誉为上帝之手的恐怖正手。彼时,看到他的报道最多的就是,费德勒进决赛了,费德勒又拿了大满贯,冠军拿到手软。柳比西奇说,我们努力打进决赛,是为了输给一个叫费德勒的人。足见他当时的统治力有多么恐怖。当时,应该是讨厌纳达尔的,他是那个红土场上的天才少年,仿佛就是为了克制费德勒而生。记不清他让费德勒在法网端了几个盘子。但也只是在红土上捍卫着自己的主权。
然后,时间到了2008 年,这位红土少年居然在草地上打败了费德勒。似乎费德勒要走下神坛了。。。但世事难料。次年,费德勒的状态满满,不仅拿到了法网完成了全满贯,在草地上也宣示了自己的主权。在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状态起起伏伏,受年龄或伤病的困扰多了,传说中的费纳决就真的快变成了传说。
然后,时光快进到了2017年的澳网,应该是最开心的春节。我的费德勒,我爱了整个青春的人他终于用一场5盘对决宣告王者归来。他们说,他不可能拿到18个大满贯了,而现在他已经拿了20个了。他们说,以纳达尔的这种打法,撑不了几年了。。。而现在统治着网坛的依然是这两位“老人”,一如十年前。。。年轻的时候不喜欢纳达尔,因为他老是赢了费德勒,很难理解怎么会有人这样打球的,现在却越来越能欣赏他的坚韧不拔,越来越佩服他超于常人的毅力。
这两位伟大的对手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变得更加强大,技术更加趋于完美。与这样一对伟大的对手生活在同一时代,看到这么场伟大的对决,是球迷的幸事,也是网坛的盛事。
希望你们一直都在。。。
有两个镜头,作为背景的,,那是我家小猪么。。今年去中央球场,亲眼看到了纳达尔当时爬上去的那个平台,还是有点唏嘘的。这场比赛确实算是神仙打架了,片子的氛围营造得还不错,配乐的功劳很大。该采的人也都采了,两个当事人讲的偏表面有点遗憾。作为牛黑和豆黑,以看戏模式,竟然看得很投入。。。最开心的应该是CP粉吧。只是,牛豆有CP粉么?今年这两人还是挺NB,不过温网冠军是我家小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以及美网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十年前,在宿舍楼的活动室里看着这场比赛,经过两场下雨暂停,持续到了半夜,那一刻对纳达尔的痛恨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如今回望,更多的是对两位现役传奇的赞叹。1980年温网男单决赛,可以说是男子网坛第二伟大的比赛,拍成了电影《博格对战麦肯罗》,而08温网决赛,作为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比赛,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无疑更为合适。剧组几乎找了所有当事人,所有名宿、解说、媒体人甚至费纳本身,都对这费纳二人吹上了天。作为比赛,绝对是the greatest match of all time,而作为纪录片,这部片真的很不错。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或遗憾,那可能是这场比赛费德勒输了,但我认为,若纳达尔没有获得这次胜利,那么比赛的传奇色彩将大打折扣。
有时候不得不庆幸生在这个时代 属于费纳的时代
哭成烂泥。这场比赛对于我来讲真的很重要。前几年受伤的时候,去年春季连败的时候,今年温网长盘输掉的时候,都会掏出来重看一遍。哎,感谢世界上有竞技,让渺小的个人可以伟大。
经典的费纳决,白衣,绿地,还有费德勒,可惜他输了!也正是从那场决赛起,费德勒开始走下神坛,而我却越来越爱他了!
抛弃OS,用采访和素材资料串起整个片子。在这之外,是两位惺惺相惜、互相成全的网球大师,无论对费德勒,还是纳达尔,对方都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比赛过于伟大,反倒让纪录片本身有点黯淡无光。
“费德勒是个懂得战斗的艺术家,纳达尔是个懂得艺术的斗士”。这是费纳时代的完美注脚,纪录片是四星的,但费纳是五星的,体育的魅力是五星的。2008年写入历史的温网决赛,一场一波三折、似乎预示着天意却又让人摸不清走向的伟大比赛,总之二人都是传奇了。没有这样的对手,二人都会一骑绝尘,有了这样的对手,二人都少拿了很多冠军,但也逼出了更强的自己。单单是用那场经典比赛串联就已经精彩万分了,没有演员能演出费纳这样的绝代双骄,所以这方面不太看好陈可辛拍娜姐,剧情片也许没有纪录片好看。
十年之前因为高考完了我妈才准我看这场决赛直播,从此告别隔天早上听广播报比分起床看录像的苦逼日子。豆粉14年,对老费从羡慕到嫉妒到纯粹尊敬,也只有你豆输给老费的几次真的服气。片尾剪辑太扎心了,想想两人今年在温网各自出局的两场球,真是,老泪纵横。
一期一会。他们把名字写进历史,更刻进对方的生命
回顾了经典的08年温网费纳大战和两人的职业生涯,穿插了一些采访和历史时刻。能遇到一个不相上下的对手太难得,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激发各自潜能和努力突破的动力。兼具一流的人品和球品,天赋的背后少不了刻苦的训练和辛勤的付出,得学会调整心态和接受失败。纳豆在赛场上永不服输的精神和坚挺到底的斗志频频打动我,奶牛美妙优雅的挥拍和从容不迫的气质也很让人欣赏,已经不能用单薄的伟大来形容他们了。两人携手缔造了最辉煌的网球传奇,远超输赢,看到最后那些经典瞬间很难不动容,能成为见证者,何其有幸。
"At one point I realize that the rivalry is bigger than myself."
他们注定了要在一起!纳达尔的那句,他可能会赢,但我一定不会输,不会打网球的渔民不是好的哲学家啊!
我牛我神超越了竞技体育,向着自身肉体与精神极限发起挑战的永恒之美
来站一下队,网球我选费,足球我选罗,篮球我选科,橄榄球我选二哥,其他球我选卡戴珊。
如果没有对方,我们都会拿到更多的冠军,但我们绝不会是更好的自己。
2008温网费纳决,上帝梦里才能造就的完美比赛。虽然十年前就已被定为“史上最伟大比赛”,但因两人到现在还在创造历史,其伟大程度在比赛结束后仍逐年递增。以五盘大战进程为主线,穿插访谈和回溯,展现两位最伟大男球员的优秀品质及他们对网球运动的意义。彼此成就相惜,看到泛泪。|20201018重看,在20-20的当下,体会更深。豆拿下20后,GOAT讨论不绝于耳,但一切要把俩人分高下的声音都毫无意义。网球史最伟大时代能成型,是这组对决共同的作用。费纳不可分,豆奶在一起最甜。|20220209重看,多难得伟大比赛有配得上的片子记载传颂。反过来也要伟大到一定程度(不只是比赛还有人,不只是那一刻还是激荡于时代连绵的回响)才能哺育出这样延展与意涵丰厚的纪录。|20220916牛宣布退役重看,费纳时代结束了。
费德勒和纳达尔的伟大尽显,但更令人惊叹的是,十年之后的今天,他们仍然在继续创造历史。老牛20 GS. 我豆17GS 加油加油!
4.5 得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他发给你的都能接得住,你发出去的也必有回响,人生才有那么一点意思呢。
棋逢对手,无敌也不寂寞;旗鼓相当,英雄不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