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们》是难以评价的电影。
一方面它的确是2020年较为亮眼的电影,另一方面它与2019年的《爱尔兰人》《好莱坞往事》《只有芸知道》处在同一主题序列里——可以称为:二十一世纪新十年开端焦虑、中老年男性危机或者我更喜欢称为“怀旧”。
本来碍于学业压力,我是打算六月份再逐一写2019年的三部电影,《绅士们》的出现增加了难度。(因为这样的电影我看过就忘了,不像其他三部那样总能想起,所以得快写)
在同一“怀旧”序列中,《绅士们》的内容和叙事手法就不再亮眼了。尽管有“戏中戏”和“叙述者”这样的嵌套,可和《爱尔兰人》的三段叙事、《好莱坞往事》“回忆中回忆”(我忘记布莱德皮特回忆时候是不是嵌套了关于李小龙的回忆,不影响镜头切割过去与现在的美感)和《只有芸知道》的双线/交叉(我也不知叫啥),依然显得平平无奇。
即便放在导演自己的创作序列中,有《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压阵,“戏中戏”反而显得累赘、冗余,像是无法将多线叙事快速集中,只好用台词过渡,倒显得能力不足,这一点和《猛禽小队》非常相似。
盖·里奇作为“花里胡哨”叙事高手,与昆汀一样。俩人还有一点相似之处:对电影足够熟悉。熟悉到能轻松在自己的电影里拆解与嘲弄(戏仿)他们能用得上的任何电影桥段。
《绅士们》里有许多梗,我不擅长考据,留给专业的人,只是直觉上貌似相识。(老贵族死去的场景我想起一部电影现在又忘了,括号标记在这里,提醒自己万一想起来呢)。其中艹猪,是首相日猪的挪用,却让我想起一部1974年电影叫《一个人和猪的故事》的故事。
即便他与昆汀如此相似,在2020年来临之际,这部《绅士们》和《好莱坞往事》相提并论仍有些力道不足。倘若按照《两杆大烟枪》那样去拍,不但形式陈旧,还会发现这个故事有孱弱的地方,不足以撑这么久。
另一方面阻碍我评价之处是华人的身份。(尽管国内工农子弟和留学生群体俨然平行世界,更遑论海外华人,可依旧激发了我浓烈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怀。)
第一次接触华人黑帮是在2014年《哥谭市》,你很难评价这是什么心情,地下世界已经被华人掌控的确是华人成为世界新贵的体现之一,可名声实在不好听。就像重庆帮接手昭通帮,东北帮又驱逐重庆帮一样,东北势力的确站稳了脚跟,拥有了统御身份,可是以某种黑色形式出现,实在是难以言说。
俄罗斯人永远是最终的幕后黑手,却愚蠢;用莎士比亚的方式对待犹太人;龙是最逼近白人世界的新兴力量,好在他们经验尚浅。(这影片不就暗示着华人才是未来世界的统治力量吗?只不过以危机感的形式展现出来。)
抛开一切情绪上的东西审视《绅士们》,显得轻松许多——盖·里奇的恐惧。
英国有上议院和下议院。下议院首领会在退休后被封为贵族进入上议院,这是我们所知的;贵族的遗产税高到要切割土地给国家,这是我们不知的。
草根出身的盖导进入纸醉迷金的好莱坞以后,总想有点贵气。就像拍商业电影的冯小刚忽然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一样。草根怎样成为贵族我不知道,但是“凡是老的都是好的”这个道理,中外通用。
其实未必老的就是好的,只不过人有名气之后通常是在四十岁,面对的是一波又一波二三十岁年轻力量的冲击,总忍不住教育后来者“老的就是好的”。说是复古,是古典,是高雅,是贵族,义正言辞背后只是要后来人尊重自己。
从《亚瑟王》《阿拉丁》中能看出盖导很受迪士尼影响,无论是讲述技巧还是人物塑造,这种影响延续到《绅士们》。
看似黑帮故事,实则拍的是很古典很贵气的故事。这与早期《两杆大烟枪》站在小混混的角度发生了堪称对立的翻转,就像《私人订制》和《甲方乙方》之间的关系一样。(我觉得创作心态更接近周杰伦写歌。《我很忙》之后“一塌糊涂”。)
盖导的两部《福尔摩斯》可以看做《列那狐》或者说自身认知的影视化:一个游离、嘲弄底层与权贵之间的人物。
之后就是对未来与荣光之间的纠结。
马上来到退休年龄的盖导面对新十年难免怀念过去,怀念他向往又不能再通往的过去,比如成为贵族。
成不了贵族,就只好在梦里伤春悲秋,连大麻也变得比海洛因亲切许多。
影片展现了中年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局促,体力的不支,对新生事物的仇恨与恐惧依旧是那么直白、惊心,比如华人、手机、海洛因。
《绅士们》里的狮子教会了人什么?——一切的优雅属于老旧的中老年白人,这是年轻世界需要遵从与学习的对象规则。
可惜了,年轻人如果安分听老人言就不叫年轻人了。面对冲动的年轻人、多元化的世界浪潮,老年人怎么办?——拍部电影发泄一下。
结尾处冲动的卡车少年们,可以看做是对以往影片的回溯,可以看做偶然带来的戏剧效果,也可以看做是盖·里奇对年轻世界的和解/嘲弄。——再冲动的少年依旧要有个与古典世界携手的导师(Coach)领导。
我想盖的中年危机是好莱坞甚至西方白人世界的精神危机。面对各色人种登上世界舞台,而自己的后代在所谓的“自由主义”中颓靡。内忧外患又毫无出路,只好在电影里缅怀。
希望下一次能做得更好。这就好比让周杰伦再写《困兽之斗》《逆鳞》这样的歌曲一样无望。不是才华没了,是价值观变了。
有几个线索,可以看出你们心心爱爱的Raymond的过往,导演留的这么故意,你们挖到了没。
线索:
1.当他预计到即将派自己去伦敦南部和“害楼音”使用人群打交道时,开始时希望劝boss不插手,如果是为了交代出事不在我方辖区而为后来的混乱做铺垫是合理的,但是不能说服boss插手后他请求了一件事,那就是希望boss派别人代替自己去,从头到尾都基本无表情的他这是唯一一次展现面部非常痛苦,我们看过整片之后是知道他的能力和身手的,少有他不能摆平的事,而且从不推脱任务,从来都是主动化解任务,为什么这个简单的带人回来的任务让他抵触,而他明确说了不喜欢那里,还有他不喜欢那的原因是“那里就像是浴缸里的污秽污垢和蛆一样”,记得这句话,后面还有暗示,如果不是为了说明什么,导演不会费篇幅讲推脱任务的事。
2.多次提到他有洁癖 强迫症,自己的boss还特意单提着说他有洁癖,一般洁癖的成因是人早期时候经历的某件事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机制导致不同程度的洁癖,很可能是他成长经历了什么让他产生了心理障碍,记得他提到对那个地方的印象是污秽么,分析他为什么比喻那里是”浴缸里的污秽和蛆”,这个比喻可能不是随便举出的,分析一下为什么是浴缸和蛆,什么样的情况会出现这个组合,可能你猜到了,那就是什么人在浴缸里si了并且了很长时间,结合洁癖的诱发机制触发在他幼时,这个人可能是Raymond的家人,童年的这个经历造成了他认为”害楼音“带来肮脏和灾难,并形成了自己的洁癖和强迫症。
3.他在boss跟自己提到富家妹子之前就知晓对方目前所在伦敦南部的具体位置,即使自家boss的势力范围不在这个区域,自己也对这个区域的消息非常灵通,对这个区域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无论是预估可能会出岔子(后来真出了),预计妹子可能不跟自己走(富家妹子不在这里成长所以反应和自己预计的不同还挺出乎他的意料),跟跋扈混混的交涉(连诱惑带吓),跟“害楼音”使用者的交涉等等,都反应了他很熟悉怎样跟这样的人打交道。
4.接触和drug相关的东西有自己的一套,并且暗示已经接触了很长时间,很熟悉,索性自己从来没有染过,线索是提过自己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害楼音“。
5.”害楼音“使用者扑过来时,他非常非常在意,及其介意对方碰触自己,还尤其提到不想跟”害楼音“使用者推推嚷嚷。
5.怎么就跟了米奇。boss米奇跟Lord对峙时提到过自己做dama生意,不害人,很看不上对方做“害楼音”生意,会害人,和Raymond痛恨”害楼音“的价值观相一致(此处具有争议,虽然dama和”害楼音“的危害性是有差别的,但也都是有害的,在我国全部是违禁品,大家切记不可尝试)
【结论】Raymond的身世是,曾经在伦敦南部成长,在这个”害楼音“泛滥的地区自己的家人过世,之后颠沛流离,生存也就比较依靠dupin这个自己熟悉的领域,而米奇boss不碰”害楼音“的原则和他吻合,于是一直衷心跟着boss,而boss对Raymond的经历不是很知晓,可以从他对Raymond的反应看出。
正经影评:
首先,我觉得这片子很疯,简直是把政治正确当成了用来擦屁股的厕纸。
它讽刺了黑人犹太人吉普赛人和中国人,并且向中国开了一大波地图炮。
使用了包括而不仅限于以下的讽刺:
1、满洲傅形象
2、《马关条例》
3、骂你黑贱人,不是因为你是黑人,而是因为第一你是黑人,第二你也是个贱人。
4、嘲讽吉普赛人文化水平低且迷信。
5、英国人和中国人搞毒品之战。
6、志贺杆菌(731部队向中国投放的一种病菌)
7、Chinaman
8、致敬威尼斯商人,要割下犹太商人的一磅肉。
9、中国人爱赌马
而且这个片子的名字叫做《The gentleman》,歌颂了英国绅士精神。讲的就是一个具有“英国绅士精神”的大佬拳打中国人脚踩犹太商,依照丛林法则坐稳顶端的故事。
而我为什么是兴致勃勃的过来推荐,而不是破口大骂呢?
是因为这个名为《绅士》的片子里展下的英国民众形象如下:
英国贵族:受制于遗产税和民主,出卖自己的土地给毒品头,让毒品头在自己的土地里种大麻,毒品头所要做的就是满足他们吃喝嫖赌的需求。
普通的英国中产阶级:要遛狗,要跑步,要观獾,要自由,但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啥。
堕落的贵族子女:成天无所事事,吸毒享乐,然后大小便失禁的死在自己家草坪上。
无处不在的teenage gansters:贪婪又没脑子,到处惹是生非,就连毒品头子的手下也要招惹。
带着GoPro拍视频的boxer teenages:同样没脑子,但是唱跳俱佳,还制作鬼畜视频,以上传YouTube为乐。
而言之就是英国本土贵族吃喝玩乐、中产阶级醉心自由、欧美新移民坐在看台上、中国新崛起要抢地盘、底层移民群众多才多艺游手好闲醉心自high……
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本片的主角,这个拳打中国人脚踩犹太商依照丛林法则坐稳顶端的大佬,被誉为英国绅士精神的化身的大佬!他是!一个美国人!
而且是一个靠贩毒、腐化英国贵族、靠英国人民的毒瘾赚了几十年毒品钱的美国人!
……然后这个片的名字是歌颂日不落帝国绅士的《The gentleman》!
真可谓是题目配合主角身份食用风味极佳。
说到这儿,这个片像不像是一个美国佬拍的?毕竟它讲了个美国毒品贩子在英国展现“绅士精神”并且称王称霸的故事。
很遗憾,不是的,这个片的导演是一个英国人!
而且这个电影是谁出的呢?是好莱坞!
而这个电影最大的反派boss是谁呢?是个犹太人。
这个犹太人最后又怎么样了呢?被主角威胁双手奉上了2.7亿白花花的银子,并且还致敬了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那个犹太boss被硬生生的割下来一磅肉。
而好莱坞和犹太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好莱坞最早的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犹太人创立的。
好莱坞现在的六大电影公司的掌门人都是犹太裔或有犹太血统,还有大名鼎鼎的韦恩斯坦兄弟也是犹太人。
好莱坞的明星明导里,犹太裔或有犹太血统的更是随便数数都是一大堆……
然后这个犹太主导的好莱坞和这个身为英国人的盖里奇,拍了个讽刺英国和犹太人(当然,也讽刺了中国人、黑人和吉普赛人)的片子!
优秀!太优秀了!
讽刺!讽刺!讽刺至极!
题目讽刺、内容讽刺、导演的国籍讽刺,就连它的出厂商都很讽刺。
简直是穷讽刺之极!
因此我不得不过来推荐一下《The gentleman》,这个片简直就是讽刺的化身啊!
很Diao,真的很Diao,看完之后我就只能说厉害厉害佩服佩服,盖里奇这个导演先是在自己老板(好莱坞、犹太人)的头上跳了个坟头迪斯科,又跳了个自己老家(英国)的坟头迪斯科,然后又对黑人吉普赛人等有色人种疯狂嘲讽,顺便还在中国的国境线上大鹏展翅……
盖里奇: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是垃圾!
多么伟大的自黑精神,我连自己的脸都打就不算歧视了。比不起,比不起,鼓掌!鼓掌!
当然了,在我的理解里把充满了痞子精神和弱肉强食的片子命名为《绅士们》是一种莫大的自嘲,盖里奇是不是有这么想我就不知道了。
倘若他也认为这个名字是自嘲,那可真是自嘲的相当到位。倘若他是认真的觉得本片相当的绅士,那就更是另一个层面上的莫大的讽刺了。
致愤怒的爱国者们:
我理解你们的愤怒,如果这片是出在十年前,我必定是要拍着板子骂人的,说不定还想冲到美国打盖里奇个鼻青脸肿。
可如今年是2020,在今年看到这部影片,却只能让我一笑了之罢了。
毕竟人类是唯一一种能以想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自慰的了不起的生物。
聊以自慰而已,聊以自慰罢了,也仅仅只能聊以自慰了。
我觉得这片不过是聊以自慰,也觉得盖里奇知道这不过是聊以自慰。
感觉愤怒?大可不必,日不落帝国的太阳已落,还不允许人家酸一酸吗?
致那些动了肝火的爱国爱民的同志们,面对辱华,对磕,犯不上。因为没用,所以犯不上。
如果真的被辱华了,索性就摆出点 "我蛮夷也" 的气势来吧!
欧洲的老流氓们横竖是不可能承认我们的(参考最近搞出来的新庚子赔款)。
承认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毕竟没哪个走下坡路的老年人能有气度和正值壮年的敌人勾肩搭背互相敬佩。
我们两家连屁股都不坐在一个锅里,也就别想着让对手承认自己的文明了。
倒不如说就算屁股坐在一个锅里的也免不了互相那个(珍宝岛冲突),更何况屁股不在一个锅里的欧洲各国呢。
跟“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定义什么是文明”的国家去争论自己文不文明是没有用的,还是一棍敲死对方,自己去当有权定义什么是文明的人才比较直白爽快。
光是骂回去是没有用的(动手才有用),就算你骂赢了,该不承认中国的还是不承认中国……
所以,倒不如对方骂我们是蛮夷,我们就笑着说“我蛮夷也”,然后默默等待就好了。
毕竟狮子已老、太阳已落,只有鹰酱还坚挺着。
说不定再熬一个世纪,鹰酱也老了。
到时,往老掉牙的狮子雄鹰身上一坐,一边听着对方痛骂“苍天无眼,蛮夷当道”,一边大笑“尔等’正统’已断,吾等’蛮夷’当道,从今往后,我等正统也,尔等蛮夷也”岂不快哉?
势均力敌的对手的嘲讽叫侮辱,势不均力不敌的对手的嘲讽叫自取其辱。
(况且我觉得这个片的本意并非辱华,而是向政治正确开炮)
绅士们放十年前也许还能讽刺一下“暴发户”和“犹太人”,不过放到现在讽刺的只有“绅士们”啦。
可能有人觉得《绅士们》是在嘲讽我们,但我只觉得这是个优秀的英式冷笑话,冷到只要你不是英国人就能笑得出来,英国“绅士”的自嘲精神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抵制这个片?大可不必,毕竟这个片可是有大用处的啊。把它录下来刻成录像带,等到哪天大英帝国鱼烂土崩,自出邮费打包一套寄到唐宁街10号和白金汉宫,再配上真挚动人的安慰信,邀请他们追忆年少岁月,岂不快哉?
诸位朋友,误动肝火,何必急躁?日不落帝国日暮途远,大约大去之时不远矣,子姑待之。
有一天私家侦探弗莱彻找到雷蒙德,说他知道雷蒙德的老大米奇所有底细,现在他准备以15万英镑的价格把这个情报卖给报社。
但好消息是今天是双十一搞活动,雷蒙德和米奇只需要给他20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他就不会把情报卖给报社了。
搞活动的时候比平时还要贵,没毛病。
接下来,弗莱彻把他调查到的情报以电影剧本的形式讲给了雷蒙德。
米奇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毒品帝国,每年都要种植50吨大麻。
马修想要收购米奇的产业,米奇带马修去看了他的农场(大麻基地),并开价4亿。
米奇说4亿并不多,因为大麻一旦在英国合法,马修每年能得到2000亿~5000亿的财富。
黑帮分子干眼也找到米奇,也想买下米奇的农场,但是被米奇拒绝。
这时,米奇的2号农场遭到江湖神秘门派“抖音帮”的破坏,抖音帮打劫了农场还录像做成鬼畜视频发到了抖音。
唱,跳,rap,篮球,莫非你是蔡徐坤?
米奇为了防止抖音帮再来找茬,被迫关闭了2号农场,这让他亏了不少钱。
并且开始调查打劫他的是谁,以及是如何知道2号农场的位置的。
这一期间米奇受人委托帮忙找他失踪的女儿,负责这件事的雷蒙德的下属不小心将一个叫阿斯兰的人从楼上推下去摔死了。
原来,抖音帮是背着老大“教练”去打劫米奇的,教练得知此事后知道自己惹不起米奇,主动找到雷蒙德希望能戴罪立功。
雷蒙德和教练查到是一个叫法克的人把米奇的农场的位置透露给抖音帮的。
法克是干眼的下属,而干眼又要听乔治勋爵的,于是米奇认为幕后主使就是乔治。
米奇把乔治修理了一顿,但其实乔治是无辜的,幕后主使另有其人。
乔治去教训干眼,然而干眼已经膨胀了,直接杀了乔治。
原来,马修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马修和干眼协商,如果干眼能压低米奇的农场的价格,马修收购农场后就让干眼做二把手。
所以干眼去找米奇假装要收购他的农场,还把米奇的农场的位置透露给抖音帮,从而借刀杀人。
马修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啊,他利用干眼来压低米奇的农场的价格,自己却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至于他承诺让干眼当二把手,干眼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妥妥的空手套白狼。事实也的确如此,干眼根本没有活到马修收购米奇的那一天。
干眼也不傻,他知道马修一直在利用他,他不甘心一直被利用,于是不再服从干眼。
他找到米奇的妻子罗莎琳,想用罗莎琳来威胁米奇,却被米奇反杀。
如果干眼听马修的,他就只是马修的棋子而已;如果他不听马修的,就会加速死亡。所以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米奇,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弗莱彻讲完了他的剧本,准备以2000万英镑的价格把这个剧本卖给雷蒙德和米奇。
什么剧本要这么贵,你以为你是诺兰吗?
弗莱彻没有要雷蒙德立即同意,而是给了他三天时间考虑。
教练绑走了报社主编戴夫,对他做了《黑镜》第1季第1集的事,以此警告他,让他不敢刊登米奇的新闻。
马修找到米奇,说米奇的农场最近发生了这么多事,已经值不了4亿了,他只给1.3亿。
弗莱彻想敲诈雷蒙德和米奇,结果反而被他们利用。
雷蒙德在弗莱彻的鞋子里装了追踪器,从而拿到了弗莱彻的情报,其中包括马修和干眼密谋的录像。
米奇将录像放给马修看,要求马修赔偿他2.7亿,还要割一块肉,否则就杀了他。
抖音帮觉得教练太畏首畏尾了,他们不顾教练的反对,决定去杀了米奇。
另一边,弗莱彻也还留了一手。
他不仅敲诈了雷蒙德和米奇,还把米奇的下属杀了阿斯兰的情报卖给了阿斯兰的父亲老阿斯兰,一个俄罗斯大佬。
老阿斯兰派人绑架了米奇,恰好遇到要杀米奇的抖音帮。
结果抖音帮杀了老阿斯兰的人,阴差阳错之下救了米奇。
弗莱彻还没死心,还想把剧本卖给戴夫、雷蒙德、老阿斯兰之后的第四个人,结果被雷蒙德抓住了。
《绅士们》本质上还是《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的路线,但是也有一定的创新。
比如弗莱彻以讲剧本的方式把他知道的信息讲给雷蒙德,同时也是讲给观众。
《绅士们》主要有2条时间线,一条是现在的时间线,一条是过去的时间线,也就是弗莱彻的剧本。
人物线就更多了,米奇、雷蒙德、弗莱彻、马修、干眼、教练、抖音帮、老阿斯兰、戴夫……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又常常和其它人产生交集,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
弗莱彻以为他处于上帝视角,每个细节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其实他也有视觉盲区。
他只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不知道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了。
反过来说,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了,却不知道弗莱彻还把情报告诉了老阿斯兰。
电影里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其实每个人都只能看到整个事件的一部分。
这种一叶障目的现象大部分情况下是坏事,它会让人膨胀、自负,然后做出一些他无法承担后果的事情。
但偶尔也会是好事,比如抖音帮大战老阿斯兰,让米奇侥幸生还。
阴差阳错、鬼使神差、计划赶不上变化、猜到开头猜不到结局是盖·里奇电影的一大特点。
比如弗莱彻敲诈雷蒙德、米奇,反而被他们利用,让米奇得到了马修的实锤。
马修利用干眼去压低米奇的农场的价格,然而到后期干眼不听他的了,宣布单干。
马修只知道他在利用干眼,殊不知两个人是互相利用。没有永远的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破坏米奇的生意对干眼没有坏处,所以干眼才会去干。
但干完这些事他也要提防马修卸磨杀驴,所以他没有傻傻地对马修唯命是从。
他不听马修的、不听乔治的都没有错,他错在太自大了,以为自己能和米奇抗衡,结果被米奇反杀。
比较聪明的做法是不明目张胆地违抗马修、乔治,也不明目张胆地对抗米奇,而是静观其变,在两虎相争的时候再从背后插一刀,闷声发大财。
现在米奇和马修还没打起来,你就冲在前面打头阵,这不是找死吗?
教练主动要帮米奇收拾残局;老阿斯兰要报复米奇,被抖音帮解决了;还有弗莱彻“主动”把情报送上门来……所有好事都被米奇遇到了。
所有人都煞费苦心想分一杯羹,但结果往往都是遭到反噬;
米奇没做什么反而笑到了最后。
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完全不讲道理,这就是盖·里奇的黑色幽默。
马修很阴险,想要玩阴招,结果被抓了个正着,偷鸡不成蚀把米。
干眼有勇无谋,枪打出头鸟,成了炮灰。
弗莱彻有点小聪明,但是还不够聪明。他想利用别人,结果反被利用。
在我们没有看到结局之前,我们可能会觉得马修、干眼、弗莱彻有心机、有城府,更懂丛林法则,更适合生存;
而米奇没有年轻人那么血气方刚,他更讲江湖道义,不会主动挑事,好像更容易被淘汰。
但结果完全相反。
我们根据一个人的性格和特点猜不到他最后的结局,这就是盖·里奇的电影反套路的地方。
电影里每个人都各怀鬼胎,都打着如意算盘,但他们都像弗莱彻一样,自以为大局在握,其实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他们都自以为自己最聪明,其实只看到了视线以内的东西,没有看到视觉盲区里的东西。
他们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反而成全了米奇。
米奇能笑到最后,运气要占很大一部分。
有教练主动帮忙收拾残局,有抖音帮“帮”他干掉老阿斯兰的人。
在抖音帮和老阿斯兰的手中逃脱也是主角光环爆棚,抖音帮都不知道检查一下他是死是活。
包括利用弗莱彻也是雷蒙德的主意,是雷蒙德聪明,不能说明米奇聪明。
他想调查破坏2号农场的事是谁干的,结果还查到了无辜的乔治身上。
米奇是一个老好人,很讲江湖道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到逼不得已不会做得太绝。
乍一看他并不是所有人当中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心狠手辣的,好像并不具备最大赢家的特质。
当然,你可以说马修心机太深了,干眼害怕被卸磨杀驴,所以才会决定单干。
米奇讲江湖道义,所以他的下属雷蒙德不会出卖他,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但是乔治也讲江湖道义,干眼还是出卖他了。教练也讲江湖道义,抖音帮还是要违抗他。
所以我们得不出“米奇讲江湖道义,所以笑到了最后”的结论。
讲江湖道义不行(乔治、教练),不守规矩也不行(马修)。不顾一切往前冲不行(干眼),玩小聪明也不行(弗莱彻)。
所以还是那句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米奇。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就算你把米奇做的所有事都做一遍,你也不能成为第二个他。把米奇换成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同样成立。
盖·里奇拍电影好像不讲道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混黑道的都是天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很危险,不管你干什么都可能会死。
生活也是如此,可能同样一件事,他做了他就发财了/升职了/成功了,你做了你却没有发财/升职/成功,得不出一个普遍的规律,也无法学习借鉴他人的方法。
生活就是不讲道理的,没有成功的秘诀,也没有规律可言。
2017年艾米·汉莫就透露《秘密特工2》已经开始写剧本了,不过至今都还没有实质进展。
《绅士们》最后出现了《秘密特工》的海报,弗莱彻还说“你需要一个续集”,这是暗示《绅士们》和《秘密特工》都要拍续集?
盖.里奇,先说说我对这位导演的印象吧,当初在大学时看他《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第一次被盖里奇的多线性复杂叙事给迷到。
那个时期的盖.里奇,大部分人包括我,都用“鬼才”来形容他,盖.里奇影片中的人物,每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到有些讽刺,从而发生各种奇葩诡异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不过从《大侦探福尔摩斯》之后,盖.里奇从特立独行的鬼才导演,变成了入大流的商业片性格导演,虽然后来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盖.里奇多线性叙事,还有对叙事快速剪辑变化的功力,不过此后的电影作品都少了当初的惊艳,在我眼里,“鬼才”这个词只属于最早期的盖.里奇。
这不是贬义,也无非褒义,起码,盖.里奇在入驻好莱坞,尝试各种题材和故事,在作品高产的情况下,质量和风格都能保持在一定的品质水准,也算是让观众能在娱乐体验上感受更多层次的刺激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盖.里奇大咖云集的新片《绅士们》,这部电影是被盖.里奇玩出新花样还是吃老本,这期节目重点来探讨下。
先说观感,《绅士们》依然充满着盖.里奇强烈的雄性荷尔蒙,影片围绕着一位叫米奇的英国大麻贩毒老大,正在自己大麻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想要金盆洗手进驻上流社会身份,因此找到了一位美国富豪马修,准备转手卖掉自己的大麻产业。
但在这条主线事件中,滋生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副线意外,各种意外和主线交织在一起,并成了盖.里奇又一部多线性叙事的娱乐爽片。
通常我们去聊盖.里奇的作品,总是没办法用一两句话讲清楚,最后只能总结为,这件事挺搞的,没有重点,但好像又都是重点,这正是盖.里奇的作品特色。
这部《绅士们》电影,感觉盖.里奇梦回《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不光是片中有不少致敬前作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绅士们》和之前两部作品的调性和套路,说的都是所谓丛林法则下,片中所有人都活在盲目自信中,但最后都被多米诺骨牌和舞蝶效应爆发的不受控事态,搞得晕头转向,期间所有人处理事件发生的黑色幽默言行举止,正是影片的最大看点。
很多人觉得这是盖.里奇在吃炫技老本,那些想象力的快速展现,花里胡哨的剪辑,都是盖里奇曾经作品过时的伎俩没有新意。人设方面,只是把之前《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的地痞流氓,摇身一变成了高端上流的“绅士们“之间的战役。
这让我想起了马丁斯科赛斯的《爱尔兰人》,同样的,《爱尔兰人》也和马丁早期的《好家伙》联系了起来,依然也有人喊着马丁吃老本。
在今天不管是《绅士们》或者《爱尔兰人》或是其他电影,似乎都有人在指责导演吃老本不求上进。
这里不得不拓展一下关于导演风格的论述,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导演其实一生只拍一部电影,所有电影都是处女作品的衍生和拓展。
不管是昆汀暴力美学和各种经典致敬的拼接,还是李安东西文化交融的对撞,或是诺兰对事件打乱重组和脑洞的研究。
所以我想要说的是,一位导演风格的特立独行和坚持,其实才是我们更能记住一位导演的重要印象标签。
对于盖.里奇来说,多线复杂叙事,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蝴蝶效应增加戏剧冲突,这些都是盖.里奇作品的独特标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就没有所谓的导演吃老本,不求创新这种说法了。
在我印象中,能把电影类型,风格,创新玩得飞起的,也就斯坦利.库布里克,黑泽明,英格玛.伯格曼,罗曼.波兰斯基等这些极少数的导演。
说回《绅士们》,影片依旧是熟悉的配方,同样的调配,对于我来说,整个观影体验其实很爽很带劲的,观赏度非常高。
影片从私人侦探弗莱彻视角开始,弗莱彻用电影剧本的结构方式,向米奇的军师雷介绍他所理解整件大麻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方式直接让观众切入主题,同时也更清晰全面理解所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影片借用这种剧本结构模式,也同时对这种模式进行调侃,比如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转折点,这个时间需要一场动作戏,甚至弗莱彻和雷中途还扮演剧本对白演示,增加了影片更多有趣丰富的可看性。
这些想象力的叠加,正好也非常契合盖.里奇一贯的导演风格。《绅士们》也是盖.里奇继《两杆大烟枪》之后,在国内外评分综合指数最高的一部作品,20年后盖.里奇重回创作巅峰!
可以说,盖.里奇对《绅士们》的品控做得很到位,虽然之前的一些作品也有不温不火(UNCLE),甚至也有翻车的时候(亚瑟王),但不得不说,盖.里奇在艺术和商业的权衡下,越来越能捏准观众的趣味。
接下来,我们就来剧透回顾,试着把这个离奇复杂的故事理一遍,帮助大家更清晰完整理解。
当然,会涉及剧透,3,2,1。
某夜,弗莱彻秘密潜入雷的家中,想以2000万卖给雷一个剧本,这个剧本和雷的老板米奇大麻收购事件息息相关,故事也由弗莱彻所谓的剧本展开。
剧本的开始,米奇小时候是一个痞子混混,但米奇聪明的经商头脑,从做大麻中间商开始发家,最后做成了自营自足大麻商业帝国,几乎垄断承包了整个英国的大麻生意。
米奇种植大量大麻而不被发现的秘诀,是在英国各个贵族庄园地下种植大麻,作为贵族的回报,贵族们定期得到丰厚佣金,米奇时不时也要承接贵族的一些私人请求,比如帮贵族找失踪孩子,翻新城堡屋顶等等。
正当米奇大麻帝国处于上升期时,米奇萌生转卖整个大麻生意隐退的念头,理由是想正式加入欧洲贵族名望的成员名单中,这时一名美国富商看重了米奇的大麻产业,两人一来二去,以4亿的金额暂定成交。
但也就在这时,一位叫干眼的华人地头蛇半路杀出,想要买下米奇的大麻产业,被米奇拒绝。
就在米奇拒绝干眼后,米奇其中一个大麻地下基地被打劫,而且是被一群想红想疯的拳击小青年打劫,打劫的全过程,也被这群青年放到网上。
青年老大教练得知此事,为了不惹事生非,决定为雷卖命,以补偿那群青年徒弟打劫大麻基地的过错。
与此同时,米奇还要帮其中一家贵族找回吸毒的女儿,于是雷去赌窝把人带回来,但途中却意外把俄罗斯黑涩会老大的一名儿子弄到坠楼身亡,给后来增加隐患。
米奇经过一番所谓的精确调查,锁定一切幕后主使是华人街的一位香港老大乔治,米奇用自己特立独行的绅士方式,给乔治下了上吐下泻的药,威胁乔治不要干扰他的大麻产业。
但之后乔治被干眼枪杀,干眼直接杀到米奇老婆办公室,想要威胁米奇,结果被米奇临时赶回来救场,杀了干眼。
经过弗莱彻的一番侦查,原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并不是乔治而是马修。
马修一开始串通干眼,让干眼有意去购买米奇的大麻产业,打扰两人生意,之后再利用拳击青年的出风头的性格,去打劫大麻基地,使得大麻产业市值下降。
但在这过程中,干眼不甘做幕后二把手,干眼和马修闹翻,接着干眼大闹米奇老婆车行事件,干眼被枪杀。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马修认为已经重创了米奇的大麻产生,让大麻产业市值降低,想用1亿低价套米奇卖掉大麻帝国,谁知米奇反转,说出马修所有计划,逼着马修吐钱,并要求马修割掉身体一磅肉作为赔偿。
米奇在这一场收购战中打了胜仗,弗莱彻想当然自己的情报应能得到丰厚报酬,但雷早安排了反侦察监视弗莱彻,并把弗莱彻的所有情报拿到手,弗莱彻一分钱拿不到。
原本以为一切完美收官,但还记得之前的俄罗斯黑涩会老大儿子坠楼惨死么,弗莱彻留了一手,把情报卖给了俄罗斯老大,从而导致俄罗斯黑涩会那边屡次刺杀米奇和雷。
影片最后,正当米奇上车被俄罗斯黑帮埋伏的时候,阴差阳错那群拳击青年也有自己的计划,那群青年受不了自己和师傅一直被雷摆布,他们决定一了百了,决定枪杀米奇。
不过这正好无意中帮助了被绑架的米奇逃脱,那群青年把想要杀掉米奇的俄罗斯杀手给射死了。
看《绅士们》这部电影,整个观影过程就像是一颗洋葱被慢慢一层层剥开,但最后发现洋葱里面,却是包裹着另一颗洋葱。
当然,如果仔细用逻辑推理,一些人物动机和事件的联系,很难经得起推敲,影片也没什么思考深度可言。
不过影片的各种梗满天飞,还有被各种意外弄到绅士面子全无的米奇和雷,以及灌满各种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桥段,观众看得爽最重要,如果你觉得够爽,够刺激,够爆笑!那么《绅士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纵观盖里奇所有的作品,不都是这样吗,我们能从盖里奇的作品中感受到欢乐,体会到高级的瘙痒逗笑,同时也能从作品中能看出导演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拍摄乐趣。
这种电影也算是一种双赢吧。
这让我想到了姜文导演,他拍的电影,我们也能感受到导演是在撒欢的玩,能从姜文的作品里看到导演无限的能量和激情,不过姜文在《让子弹飞》之后,后面的作品就没有对观众那么友好了,反而盖里奇的作品一部比一部更能讨观众欢心。
这部《绅士们》,就是这样一部原汁原味盖里奇的娱乐大爽片!
时隔很多年,我依然记得大一那年第一次看《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的震惊。
我想宁浩第一次看这两部电影时,应该和我一样震惊。
盖·里奇靠这两部作品横空出世,很快成了世界著名导演,还娶了流行天后麦当娜。
而后兜兜转转拍了很多商业片,不能说很烂,但也不是佳片,总体中规中矩:《摇滚黑帮》、《大侦探福尔摩斯》、《阿拉丁》。
今年年初,导演带着《绅士们》回归黑色幽默题材,不必说,很多老影迷自然非常期待。
但看完电影,我感觉跟吃了苍蝇似的。
老实说,电影质量还行,节奏明快,对白和表演都经得起推敲,如果是一个新人导演,得算佳片范畴了,但对于盖·里奇本人,还是远远比不了当年的《烟枪》和《偷》。
这些还好,最要命的是,电影里对亚裔赤裸裸的歧视让人观感极其不适。
随便截图举个例子吧。
其实欧美电影对亚裔的歧视已经屡见不鲜,就在去年,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昆汀·塔伦蒂诺在《好莱坞往事》里,对李小龙的丑化也翻车了。
老实说,昆汀对李小龙的丑化我尚能接受,因为这尚属艺术演绎的范畴,只能说昆汀太过轻率,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满嘴跑火车。(同时,《好莱坞》是部大烂片没得跑。)
但盖·里奇这部电影里的种族歧视已经臭不可闻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我难过的,最让我难过的是一些豆瓣网友的冷言冷语,随便看一下都是这种留言。
我想说的是:
种族主义歧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会因为你的大度、满不在乎就抹去它们的存在。
那些用电影里的台词(You are black, and you are cunt. He didn't say black people were cunts.)来替导演和编剧说话的人,我希望你们能在晚上9点之后的纽约Bronx区跟黑人老铁们也掰扯掰扯,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电影的解释。
如果你觉得黑人老铁们冥顽不化,也可以去德州跟更高贵的白人老铁们解释下:
I call you white trash because you are white and you are trash. I don't mean white people are trash.
看看白人老铁们会不会把这个当成种族歧视。
已经2020年了,21世纪都过了五分之一了,还有人觉得拿种族的特性开玩笑没关系,还有人觉得种族主义只是“政治正确”中掩人耳目的一环。
小布尔乔亚们也许在发达国家旅游时见识过服务人员的友好,也许上学时有过友善和蔼的外教,也许上班时有过来中国掘金的外国同事,这些接触让他们觉得种族歧视只是书本上的学术名词。
但他们没有经历过上世纪初去美国做工的华人所经历的《排华法案》,他们也没有感受过马丁·路德·金那个年代的风起云涌,他们更是对上世纪末卢旺达的种族屠杀置若罔闻。
我并不认为小布尔乔亚们能为种族平权出一份力,他们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
但我希望他们看到有人在为非裔、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平权做努力的时候,不要在旁边冷言冷语、反唇相讥。
种族歧视从来不是善与恶的问题,它是生与死的问题。
种族平权从来不是黑人、亚裔或其他少数族裔的问题,它是全人类的问题。
Q1:既然是电影,肯定就有主角配角,有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只是电影里恰好亚裔黑帮是反面角色而已,不能算作种族歧视。
A1:这是种族歧视的标准问题。
种族歧视并不是说一个种族做了坏事就应该划定为歧视,而是说利用这个种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习惯、生活特性加以讽刺或无意之中暴露创作者的态度,这是种族歧视,否则只是歧视。
鉴于这个标准,如果只是描述中国黑帮的暴力、血腥、不讲诚信之类的,这些都和种族无关,套用到任何种族都是可以的。
但Chinaman、QJ影片女主是源于清末美国华工的歧视背景,甚至和《排华法案》有关;
Dirty dragon filth的台词,既讽刺华夏民族的图腾(如同穆斯林与猪,印度人与牛),又隐射华人和海洛因的关系;
电影里割犹太人一磅肉的片段,用典自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表达老欧洲对犹太人吝啬的讽刺,在西方语境里属于anti-Seminism(反犹主义)。
这些有历史背景的讽刺,叫种族歧视。
Q2:你觉得被歧视了说明你没有文化自信,人家外国人并不是故意要歧视你,不要玻璃心,不要太敏感。
A2:这是种族歧视的界限问题。
种族歧视并不是要搞扩大化,不是要戴高帽子,把一切讽刺都打成歧视。
讽刺能不能划归为歧视,除了上面提到的背景根源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受害者评断”问题。
讽刺是不是歧视,应该由受害者来决定,而不是施害者决定。
就像你上学时骂一个人胖的像猪,你觉得没事,只是评价客观事实,但对方感受到伤害了,那么这还是应该划归到“语言暴力”的行列。
Q3:电影不是也歧视犹太人了嘛,中国人不也经常骂黑人嘛,怎么人家说说你就不行了?
A3:这是种族歧视的角色问题。
一个人可以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也可以是施害者。
你说的例子恰巧说明以你为代表的部分中国人就是这种态度,一方面被白人歧视,一方面又歧视其他族裔,比如黑人。
从我个人的主观感情来看,你这种态度既卑又亢,实不可取。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既然电影也歧视了黑人、犹太人,甚至吉普赛人,所以电影肯定没想歧视亚裔,只是常规讽刺而已。”
你觉得上面这句话的逻辑对吗?
一个人既然吃了牛粪、马粪、甚至鸡屎,所以他肯定不是故意吃人屎,只是常规饮食而已。
贩毒黑帮片,玩电影玩得老到,仅此而已。
我发现英国人是绕不开日猪梗了,英国人日猪,阿拉伯人艹羊,完美。
兜兜转转又重回“两杆大烟枪”的盖·里奇,故事虽然有话痨之嫌,但原创剧本拍得很炫。毒品大王收山引发黑帮火拼,最终丛林依然是丛林法则,绅士们就算披着树叶也要有范儿。盖·里奇终于没有刻意卖腐了,但休叔给里给气的表演让我一个爆笑~~~~~(强行出镜的U.N.C.L.E.海报是有多自恋啊)
4.5/5,这种商业片多一点好吗?虽然让Hugh Grant在大叔局海报前对电影公司老板说“欲知后事如何,你需要个续集”简直不能更过分。盖里奇回归老本行gangster film,得心应手。相较于给迪家拍的阿拉丁,这部可谓放飞自我。Grant老师越老越能,就算三男主都强他还是亮。整个剧情就是黄雀在后,在后,在后,在后......不过我好奇电影最终拍出来算不算最后一个twist?
YOU DONT NEED AN ENDING, YOU NEED A SEQUEL!
Charlie Hunnam看得我快怀孕了。
盖里奇是不是暗恋湖南
弗莱彻想敲诈米奇,结果反而米奇被利用。他只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不知道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了。反过来说,雷蒙德早就知道他在调查米奇,却不知道弗莱彻还把情报告诉了老阿斯兰。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整个事件的一部分。马修利用干眼压低米奇的农场的价格,自己却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至于他承诺让干眼当二把手,干眼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呢,妥妥的空手套白狼。干眼知道马修在利用自己,所以要单干,结果加速了死亡。教练主动要帮米奇收拾残局;老阿斯兰要报复米奇,被小混混们解决了;弗莱彻“主动”把情报送上门来……所有好事都被米奇遇到了。所有人都煞费苦心想分一杯羹,但结果往往都是遭到反噬;米奇没做什么反而笑到了最后。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完全不讲道理,这就是盖·里奇的黑色幽默。
片子还是挺切题的,绅士们。属于那种好看的电影,盖·里奇回到了早期风格:多线索、多人物,出色的节奏控制,各种黑色幽默与讽刺,过瘾的暴力场面,以及对情节与观众的玩弄。再加上几个男演员都特别帅,可看度还是很高的。查理·汉纳姆演了一个特别讨好的角色,真讨人喜欢。科林·法瑞尔与他的团队更是强到不行。还各种恶搞小青年与互联网一代,配乐也很赞。
亚洲人好惨
英国人,对艹猪是不是有什么情结?
回到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风格的盖里奇,在叙事上玩起双线交叉并进,但话唠程度也升级了,好在拐了英国新老影坛歌坛一干巨星,故事还是讲得很生动。不过姜还是老得辣啊,休叔把油滑劲儿演到极致力压群雄,努力再证自己是演技派。湖南依旧帅到让人抖腿。
盖·里奇还是那个盖·里奇,拍了一部大家希望他会拍的那种电影,只是这个剧本有点诡异,根本不把人物当人写,一切都是为了反转和爽来的,好在它确实挺爽的。
“I quite like it when you talk dirty to me”“Getting out of what? My closet?”…骚话真是一套接一套,结尾消费过世电影报警了,盖里奇我看你需要被Co2 Laser好好电一电。
我觉得很一般哦,毫无惊喜,玩梗的桥段也生硬做作,最后竟然也没有想要解构黑帮的意思还在不停塑造黑帮白男英雄 ,最后自反本人 出场也没用,从手法到价值都有点过时的盖里奇。
烦这种装腔作势“快来看我的剧本多牛B”的片子。电影人应该少点自恋,少拍点手捧红酒大放厥词的嘴炮段落,少带货烧烤餐桌,多关注这个世界,比如在贫民区追逐青少年那段就拍得很好。“Black cunt不是种族歧视,他骂的是你,不是所有黑人。”这话很有道理。“我卖大麻所以盗亦有道,你们中国佬卖白粉是发黑心财”就是瞎掰了。马修·麦康纳 的气质真是宜正宜邪。
盖里奇这部《绅士们》真的只有到英国之后才能对有些隐晦的点感同身受:比如狗皮膏药一样躲不起甩不掉的teenage gansters,比如在贵族家种大麻(因为不受管制),比如极大运用想象力的媒体,比如黑美国人(不过这次美国人是亚洲面孔),比如全民YouTuber……挺隐晦的,英国的绅士之道不是敌对势力动摇的,而是新旧媒体,nobody cares about your business, they only care about your story! 有的时候虽然也救你一命,但也不是为了救你,而是为了拍YouTube哈哈。总的来说盖里奇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两杆大烟枪》的套路,多线网状叙事,虽然没有处女作那么惊艳,但是骚死了,他画面拍得太漂亮了。
2020第一次观影献给盖里奇。盖里奇真香……【我发现,我看电影上头的一个标志就是:出电影院开始搜原声然后一路听回家……
北美都还没上映,所以在澳洲算是全球首映吗?观众笑声不断,段子很黑很有梗。马修又回到了正常的节奏,盖里奇还是很擅长群戏的,所以DC不如让他来导试试?
在The Gentlemen里看到了《两杆大烟枪》的影子,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说盖里奇值得,这部绝对是开年最佳,直到我在片尾听到“What you need is a sequel”并且还看到了U.N.C.L.E.的海报!!!盖里奇果然不配吃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