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无人知晓

已完结

主演:金瑞亨,柳德焕,朴勋,安智浩,文成根,闵镇雄,徐夏,全锡灿,白秀章,朴哲民,权海骁,赵汉哲,尹灿荣,张荣男,徐荣柱,韩汝云,太元硕,金赛纶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0

 剧照

无人知晓 剧照 NO.1无人知晓 剧照 NO.2无人知晓 剧照 NO.3无人知晓 剧照 NO.4无人知晓 剧照 NO.5无人知晓 剧照 NO.6无人知晓 剧照 NO.13无人知晓 剧照 NO.14无人知晓 剧照 NO.15无人知晓 剧照 NO.16无人知晓 剧照 NO.17无人知晓 剧照 NO.18无人知晓 剧照 NO.19无人知晓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无人知晓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讲述女主角因为连环杀人案痛失最爱的朋友,时隔19年她再次追踪连环杀人案,揭发巨大的恶的真实面貌的故事。  金瑞亨饰演重案组刑警车英真,她因年幼时没有守护最爱的朋友,怀揣罪恶感和愧疚,负重前行,立誓要揪出凶手。  柳德焕饰演新星中学科学教师李善宇一角。他对学生倾注了多少的感情,就受到了多 少的伤害,甚至更深。本意想要离开教团的他却在周围人的挽留和劝导下,来到了姐夫担任理事长的新星中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内心多情温暖的孩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读心人第四季我不是继承人狄仁杰之天宫蜃楼不在远方菜鸟老警:联邦调查员 第一季算不上辉煌的青春湘江北去新还珠格格冒牌监护人之寻宝闹翻天牙狼:神之牙再见,影迷柯克维尔的奇迹朱丽叶与梁山伯补天别逼我结婚脱轨十六个春天无眠故事集 第一季三生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怒海狂蛛 海霧车站白金汉谋杀案乡村爱情11国鸟染色

 长篇影评

 1 ) 剧本结构

1.福岛一家以独特的方式来到公寓
2.展现一家人开始生活,在一起吃晚饭
3.妈妈一早去上班,小孩在家整理东西(个人细节的展现)
4.小原去超市买东西准备晚餐,路上遇到学吹竖笛的孩子
5.在家做饭,饭后小孩子睡觉,妈妈回来,指导小原学习。(细节展现)
6.早上醒来,妈妈哭了,谈论结婚的事。
7.晚上,妈妈喝醉了回家谈论家事
8.早上妈妈给小孩子留下钱独自走了。孩子看着外头却不能出门,小敏洗衣服,(指甲油),小原去买东西在超市被人误会偷东西。
9.小原回到家中,记账,小敏的指甲油退去了
10.一家人睡觉了,小原打电话,第二天去找孩子的父亲要钱,展现男人的处境和态度,路上遇到坐在汽车里的孩子。】
11.小原在家里记账,小路不敢出阳台。妈妈回来买了礼物,给小孩理发,小敏涂指甲油,妈妈又要走了
12.妈妈和小原吃饭,谈及上学,小原送走妈妈
13.小孩子在家玩耍,时间流逝的细节(蜡笔,指甲油,灯)圣诞,小原去买折价商品。
14.回来路上遇到失意女生丢书
15.饭后洗碗小敏讨论妈妈为什么不在家
16.小原一个人在街上游荡,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没有接,抛弃了孩子
17.小孩子在家吃面,小路吃完了往里面放饭团,过日子遇到麻烦。小原打电话问到妈妈电话,原来妈妈还在。小原放掉了电话
18.小原找售货员代写信封。每个人受到钱,细节
19.小雪生日妈妈不在,小原带小雪出门玩,看城铁。出门遇到房东。
20小原在路上捡到红色球,自己玩起棒球。
21.小敏发现信封的笔记不同以往,小孩子小路终于来到阳台。
22.小原无聊来到电玩店,自己沉静在其中
23.小原认识了两个孩子到电玩店游戏,孩子送小原回家
24.小原取不出钱了,小路在阳台。小原带朋友回家玩,家里停气了。有人欺负小路
25.孩子要小原偷东西,校园拒绝,散伙,小原独自夜里玩游戏。
26.小原去找朋友玩,等待无聊。朋友婉言拒绝去他家
27.小原在路上遇到被人排斥的女生
28.小路在家玩游戏。家里一片混乱。煤气公司派人来,小原去找超市想打工,超市拒绝
29.家里没钱,小敏把买钢琴的钱给了出来。小原和小路洗澡
30.小原带小孩子出门玩耍购物。细节展现。路上碰到房东
31.回来家里停电
32.小原在公园取水,遇到不上学的女生,在一起玩耍,女生到家里,受到震动(时间的流逝。蜡笔)
33.孩子和佳子到户外玩耍
34.小原声音变了,去见佳子,佳子给小原买水。佳子和小原是来两个世界的人,小原看着瓶子盖
35.小原来到超市等待雇员施舍过期食品,小路和小原一起回家
36.房东来告知房租期到了,佳子答应给小原钱,小原拒绝接受佳子靠援交赚来的钱,独自跑开。
37.早上醒来,小路在吃纸,小原跑去给小路买面,小路独自到外头和人玩耍,小原生气把小路的玩具踢坏。回来孩子们一起吃面
38.小原下雨天打水,大热天一家人疲倦无力,小原把妈妈衣服卖了,小敏不同意发生争执,小路无心将花盆弄掉。小原自己走开
39.小原来到学校,被招入棒球队,获得了一时的快乐。
40.小雪不小心从椅子上摔倒,小原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没理他,小原到超市偷医疗用品
41.小雪死去。小原静静的坐着。小原去找佳子借钱。两人到超市买了很多巧克力
42.小原在家受到妈妈的钱。晚上小原和佳子送小雪尸体到宇田机场
43.回来一家人到超市领过期食物,继续生活

每一场戏都有个内核,在内核外再安防上零散的点。使之丰富,同时场与场之间注意节奏

 2 ) 无人知晓的时间

无人知晓的时间

柏邦妮

《无人知晓》,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一部电影。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叫福岛惠子的单身母亲,生养了四个小孩,分别是十二岁的长子明,十一岁的女儿京子,五岁的儿子茂,以及三岁的女儿小雪。这四个孩子,来自四个身份不明的缺席的父亲。惠子是那种女性:已经到了在灯光下看才会觉得美丽的年纪,巨大的眼袋显得她憔悴并且有些严厉,但是她的撒娇般的声音,少女的装扮,以及金棕色的长发,都使人看不出她是一个“母亲”,看不出她准备承担生活给予她的沉重。她的逃避方式就是将孩子们藏匿在房间里,不允许他们外出和上学,向所有人隐瞒这一切,同时,向自己撒谎。因为,“我也有幸福的权利啊”,她两次离家出走,第一次走了一个月左右,第二次再也没有回来,她选择在东京的某一个区,和男友同居。摄影机停留在这个狭窄的房间里,拍这四个孩子的生活,他们的命运。

这是一出悲剧,但是电影中毫无怨怼和仇恨,也没有嚎哭和呐喊,气质平静从容,光线明亮,音乐轻快,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静静的日常描写。波澜不惊,但并非无动于衷。只有在长久的注视中,才能感受到这平静之下的东西:深沉的绝望,恐惧,强烈的情感,不甘心,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的渴望。碾碎,蒸腾,翻滚,又重归平静。电影透露出无比强大的力量:那是努力活下去的生命能量,也是超越这一切的生命规律。

在电影中,引起我兴趣的时间有两段:一段是惠子第一次离家出走,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一段是惠子第二次离家出走,直到影片结束,大约是一年的时间。与其说,时间本身引起了我的兴趣,不如说,是时间的表达引起了我的兴趣。是枝裕和用独一无二的方法表达了他的时间。

一是四季的更替。电影中一年的时间,以夏日福岛一家搬进新居开始,以夏日福岛家的孩子走向街道结束。中间经历了圣诞节,新年等节日。是枝裕和通过四季的更替来写时间:深秋,明出外围上了围巾。秋冬,母亲还未归来,孩子们一边在窗前等待,一边在玻璃上的白气里写字。春日,樱花满枝。夏日,蝉鸣大作。没有冷气也没有风扇,房子已经断水断电,四个孩子憋在房间内,静静的捱过苦夏,一言不发,每个人皮肤都是湿漉漉的,头发粘结。夏末,小雪意外死去,明和外来者纱希一起,将小雪埋葬在飞机场边的空地。夜风凉爽,吹动了他们的头发。是枝裕和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方式,如散文,如俳句,写景物的变幻,四季的更替,时光的流逝。

二是细节的变化。一个细节是指甲油。在影片开始,一日晚归,惠子兴致很高,给京子涂上了自己的指甲油。父亲据说是音乐制作人,渴望弹钢琴的京子,有一双白皙修长的手,鲜红的指甲油使那双手更加美丽。次日惠子第一次离家,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影片并没有从对白中透露确切的时间,只是特写了京子的手,指甲油已即将脱落殆尽。

一个细节是蜡笔。小雪喜欢用蜡笔乱涂乱画,在影片开始,她有一盒几乎全新的蜡笔,整日涂写,非常快乐。当外来者纱希,一个在学校饱受排斥几近自闭的女学生,第一次走进福岛家的时候,她的脚被一个小东西硌了一下,那是一个只有黄豆粒大小的蜡笔头。小雪,这个小女孩,喜眉笑眼,在电影中只外出过两次,被放在箱子里,拖进了这个家,而又被放在箱子里,拖出了这个家。最后,连同箱子一起埋葬。这个小女孩,用蜡笔涂涂抹抹,不知消耗了她多少时间。而这残余的蜡笔头,又使人想到,除了画画的时间,她的短暂的一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寄托和可能。
一个细节是钱。惠子第一次离家,给孩子们留下了一笔钱,约有一万日元。明每日记账,当作算数练习。一万日元的纸币已经没有了,渐渐的,一千日元的纸币也没有了。桌面上只有一些零散的硬币。昔日一本正经记录的账目,渐渐被孩子们的涂鸦盖住。最后,小雪遇难,明试图给惠子打电话,手心里只剩下三枚硬币。钱的减少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三是真实的时间。所有的电影,都试图使观众相信,在场与场之间,在镜头与镜头之间,那被剪辑省略的时间,是真实存在的。银幕上发生的一切,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真实存在于某一个世界的。电影创作者试图让观众进入到这个完整自足的电影世界,相信叙事时间和客观时间是同步整一的。为了得到“真实的时间”,是枝裕和用了一个“笨方法”:电影的拍摄时间,就用了整整一年。他以纪录片创作者的耐心,耐心的等待着他的世界,慢慢的发生,构建,变形,成熟。

因此,电影中的孩子们,真实的长大了一岁。明的扮演者柳乐优弥,从一个十二岁的男孩,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那种从童稚,生涩到渐渐的成熟,摄影机纪录了整个过程。几乎每一场戏,孩子们都在慢慢的长大,这种变化肉眼察觉不到,但是却又很明确。每一秒钟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是真实的生命。

电影中的房间,被剧组租用了一年,能清楚的看见,一个新鲜整洁的小家因为失去了母亲——这个灵魂人物,是怎么慢慢变得破落,肮脏。阳台上孩子们种在饮料瓶里的植物,也真实的春生秋杀,经历壮大和荒败。孩子们身上曾经合身,崭新的衣服,慢慢的破旧,缩小,变得局促不堪。因为无人修剪,他们的头发像野草一样,慢慢的盖过了脖颈和眼睛。

我觉得这样写时间很厉害,是因为:
一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审美的时间。这样流逝的时间是有美感的,不再是孤零零的时间,而是增加了很多附着之物,是可以观赏,可以品尝的时间

二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凝视的时间。用极其细致,幽微的细节,去写时光的流逝,如果观众不动用全部的注意力,耐心的观看,就会不知其所以然。电影邀请观众,和剧中人一样,静静的呼吸,静静的凝视。而当你长时间的凝视着那个世界,那个世界也会转头来凝视着你。作为观众,内心的世界就这么静静的被开启。

有时,在不断重复的日常场景中,在日复一日的更替流逝中,观众甚至会觉得“时间”似乎已经停止了。没错,因为这群被遗忘的孩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他们的命运无人关心,他们的时间也变得不再重要。这“凝滞,停止”的时间,就是他们的时间。

三来,电影里的时间是充满感情的时间。在这部电影里,丈量时间的工具不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一天,一个月,一年。一个女孩,指甲油从鲜亮夺目到暗淡脱落,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说是二十天,也可以说是一个月。高明之处,并不在于时间的“精确”,而恰恰在于模糊。当你开始这样猜测的时候,那个女孩的生命,已与你的生命悄然连接。

电影以这样的方式,要求观众动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呼应电影,参与电影。在这样的电影中,时间不是一个剧作的元素,也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其中一个饱满的角色。时间变成了一个充满感情,正在生长,切实可感的角色。

同时,时间也超越了角色,成为一种规律。在电影的结尾,明照例去便利店后门等待,好心的店员将过期的食物送给他们,而京子,茂和纱希则在对街等待着他。四个人一起走向街道,茂照例去自动售货机和投币电话里找别人遗落的零钱,他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欢喜。经历了生离死别,这群孩子们一如以往的生活着,似乎有些淡漠。而这分淡漠,正写出了时间的残酷与伟大。那份如常的平静,写出了时间的本质,这就是生命的规律。






 3 ) 一部充斥着矛盾和牵强的电影

看完这部片子相当压抑,相信大部人都有此感受,只是大家压抑的点有所不同,我是被影片前后的相互矛盾,那种近乎变态的结尾却要以是枝裕和不痛不痒的方式去表达而感到压抑。

影片观看过程中以下牵强的点一直在脑海中徘徊:

惠子这种毫无责任感(无论是家庭责任感还是社会责任感)的母亲竟然养育了以明为首的四个如此懂事的孩子?我一直觉得原生家庭健康度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但不是必然的,孩子的基因和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自己的走向。然而四个不同生父的孩子性格居然出奇的一致,都那么乖巧和听话。实在很难想象。

惠子的很多孩子他爸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游戏机房店员有一份正常收入的前提下惠子为什么不靠一些儿童组织和机构去协调生活费,偏要靠一己之力?虽然影片后面提到如果靠儿童组织那势必兄弟姐妹会分开,也许会被不同的家庭所收养。然而一个不愿意彼此分开而选择艰难地走下去的家庭,不是应该充满了许多的爱吗!由这样的爱构建的家庭是不会最终以那样的方式支离破碎的。如果是可以如此轻易为了自己的幸福或者更大意义上是卸下自己的包袱而抛弃孩子的人何不早点为孩子找一个至少愿意抚养自己的家,你真的以为十几岁的明可以强大到承担你都承担不了苦海吗?

惠子这种女人是无脑的,她让孩子不要上学因为读书没用,她让孩子不要出门因为出门了他们就被知晓了。这个用下半身思考的女人,经历过那么多男人但从来没留住过男人。经历过那么多生产却从来没思考过养育,也许你说她经历的都是糟糕的男人或是日本当时男尊女卑的现象造成她的遭遇,但这从来都不是个人责任缺失的借口。

明在妈妈一个人辛苦赚钱养家的前提下懂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未免有点太懂事。不仅操持着所有家务,关爱兄弟姐妹,特别向往读书,晚上还会自学。那种他年纪应有的男孩淘气、脾气、血气去了哪里?在他这个年纪特别是男孩,拥有这种隐忍度和克制度是很可怕的。只有后面他开始结交不良少年在超市里偷东西、邀他们上门打电游,家里乱到看不下去,这才接近了他年纪孩童的日常。

明在明明知道妈妈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在生活拮据到如此地步时还一意孤行地选择继续活在无人知晓下,虽然之前当妈妈以山本家接起电话的时候明已经知道妈妈抛弃他们了,那种志气也好赌气也罢,偏要到只剩三个硬币的时候才肯打出最后一个求救电话,你是不是忘了你只是个孩子?还是你不想破坏抛弃你的妈妈的幸福生活?这样的志气是不是应该留到18+?

明和京子在小雪不能动弹的情况下竟然选择沉默?不报警不送医还没有一滴眼泪?这个家庭前半段的热闹恩爱场面哪去了?那个懂事的大哥哥哪去了?被樱花来冬雪去的一年整的都不成人样了吗?还有那个阴郁怪异又善良的女学生,和这几个小野孩玩在一起,竟然还默认地和明一起“搬行李”,也许她也想加入无人知晓的行列,可是这近乎变态的反应真是让人汗毛竖起。

明的活动范围其实不大,那些超市工作人员,房东应该是眼睁睁看着明从一个正常的邻家男孩到后面衣着破烂的小乞丐,工作人员有给明提供过期的食品以维持生存,房东太太也不经意间看见他们家的情况,但是居然没有一个人过问一句你们到底怎么了?大家只是谈谈地看着你们的处境变糟,变得很糟,可是也只是看着,如此而已。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想要揭露的社会冷漠,即便这般冷漠,也未免时间太久,欠费、偷盗等行径终究也会被动地被这个社会所知晓吧?

这样的矛盾和牵强整整延续到剧终,在看了电影所改编自的原版新闻后终于化解了,我有了答案。

真实故事是“惠子”确实抛弃了孩子,后来还因此被起诉。“明”确实以类似的方式处理“小雪”,可是“小雪”是明和他的伙伴打死的,邻居因为发现这个家里只住着孩子而报警,警察在家里还发现了另一个“小雪”......

这个世界本没有明,这是是枝裕和虚构的明。这个我觉得都不值得搬上荧幕的故事在导演向来云淡风轻的影风中变得特别怪诞。这本应表现出强烈情感和冲突的故事被美化了。令人发指的问题就这样被避重就轻了。沉重的故事背后响起的是小清新的配乐。

我不得不说我虽然喜欢是枝裕和但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把日常和苟且美好化是文艺人的通病,但是把不堪美好化,还是以是枝裕和的形式, 实在是太牵强!

 4 ) 西巢鸭弃婴事件

西巢鸭弃婴事件 (来自网上)
  
   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生了一个儿子,三口子住在一起。男人跟女人说,已经去帮他们的婚姻和孩子做过登记,所以一切都合法没问题。当孩子六岁却还没有收到叫孩子去上小学的通知单时,女人跑去有关单位询问,才知道男人骗了她.. 不管是婚姻还是孩子的出生,都没有登记,他们根本不算有结婚,孩子也没有入籍。这时男人也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家出走,没有再回来过。於是女人的生命出现了剧烈转变。
  
    她在后来的八年裏,持续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另一个男孩 (年龄不详) 和三个女孩 (当时分别是七岁、三岁、两岁),五个孩子都没有报户口;当她去百货公司上班时,就由大儿子在家照顾弟妹们。1988年的某一天,她把孩子们留给当时14 岁的大儿子照顾,自己跑去跟别的男人同居。孩子照顾孩子的六个月之间,女人偶尔会打电话回家,叫大儿子出来见面,除了问问家裏情形之外,也顺便拿为数不多的钱给孩子。大概是六个月之后,房东发现家中没有大人,於是向警察报案,这事件因此曝光。
  
   警察在孩子家的衣柜裏发现一具小男孩的尸体,应该是以前生病死去,做妈妈的却没有处理,只是把死去的小孩塞到衣柜裏去 (可想而知这个家曾经有多臭)。警察同时又发现最小的妹妹不见了,结果在某处山裏面挖出两岁小女孩的尸体。事情究竟是怎麼发生的,细节并不是很清楚,不过多数的说法是说:小女孩因为肚子饿,所以把大儿子的朋友 A 留在他们家的泡面给偷吃了,朋友 A 很生气,决定要处罚小女孩;A 当场把小女孩像球一样地给踢死了 (大儿子当时也有在家,有的说法是他也有参与打妹妹,只是打了一会儿就跑去看电视了),於是大儿子和朋友 B 就把小女孩帯到山裏给埋起来。
  
   最后做母亲的好像是在电视上看到整起事件,认为可能是她的孩子们,因此才出面。她被判刑要关三年 (但缓刑四年),14岁的大儿子因伤害致死和弃尸被判有罪,被送到少年管训机构,朋友 A 和 B 也都被送去不同间的管训机构。另外两个小女孩被警方找到时,已经极度虚弱且发育及营养都不良,事后被妈妈带回去了。
  
   1988年,在东京西巢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儿童尸体和三个浑身脏兮兮已饿了很多天的儿童 ,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
  
  
    当年刚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是枝欲和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开始以这个事件为原型编写剧本,当年就完成了。然而事隔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开拍这部电影。这中间是枝欲和曾在电视台里拍纪录片,曾拍过三部电影,生活几度变迁,但西巢鸭事件一直没能从他的记忆中抹去。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部《谁知赤子心》。
  
  尽管影像的风格如此优美,4个孩子的笑脸如此可爱,但故事带来的无望深深浸透了每分每秒,再加上主角是孩子,一段“风中的塑料袋”式的何处是我家,我的未来在哪里的苦闷,我花了3段时间,才慢慢将这片消化完。
  
  日本电影向来喜欢向光拍面部,脸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所带来的朦胧加美感,用在这部电影里,似乎尽力书写其中美好的一面。但无人知晓是为了社会的冷漠,这种冷漠不需要风格的助力,光看故事的一步步发展,就足够让人感同身受。而美好的风格,反而带来一些欺骗性,“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看完后,不经这样问,于是找到原来的事件,就有了前面的那段转载。
  
  不仅仅是在就事说事,影片进行到一半加入的年纪大一些,约是中学生的女孩,一方面家里似乎不错,却整日逃课坐在公园无所事事,另一方面为了帮几个孩子的忙,自己去赚钱“我只是陪着唱了卡拉OK”,与这些孩子的母亲成为比较,这其中道出的日本年轻社会的种种问题,如山谷深潭,无法见底。
  
  结尾,是希望也是无望,重新想起的轻快音符,重新组成的4个人的家庭,将面对怎样的社会,都是让人难以轻易忘记的事。

 5 ) 是枝裕和, 心灵学睡在你旁边

从《幻之光》,到《下一站天国》, 到《距离》, 再到《谁知赤子心》, 是枝裕和好像一株不需要栽培就可以自行生长的植物, 他的心灵学完全是一种空气状的存在, 你看不见但它存在的那么坚实,他的片子往往都很长, 又完全是散漫的无情节生态, 却无法让我厌烦, 你觉得每秒都要进行的呼吸很烦吗,你觉得呼吸也需要写个剧本吗?
他的镜头超越了拍摄学方法论, 超越了生活的乏味, 超越了文本的虚妄, 超越了观众的无知, 超越了票房的可笑, 超越了古山禅寺的钟声, 超越了演员的生息不止, 成为一种自在之物, 成为无名无识, 成为微尘后的粒子, 成为水源干涸但仍生存着的沙漠, 成为夜晚被惊觉的梦境, 成为呼吸来不及喊出的最后那个字

 6 ) 一个被美化的残酷故事依然残酷

我首先将真实的时间清除出去,完全接受是枝裕和的时刻表。然后把自己想像成一株爬山虎,以四季为单位,非常缓慢地攀援。渐渐地,是枝裕和的镜头,以一以贯之的精准和淡定,牵引着我的触角,潜入这块被人遗忘、无人知晓的小小天地。

这是一个弱者抛弃弱者引发的悲剧。始作俑者是母亲。一个容颜已略显衰老的女人,虽然历经生活的苦涩和荒诞,心理年龄却还停留在未成年,像做游戏一般带着自己四个不同父亲的孩子。她对待人生的态度过于轻巧,所以她的人生也显得不真实。她还没有打算、也不会打算以成人的身份承担起生活真实的重量。维系一个家庭的纽带断裂了,因为监护人与被监护人身份的混淆和缺失,孩子们也注定要被孤零零地抛进社会的浊流中,自生自灭。

但母亲也是一个被抛弃者。她的出走不过是对男人们的一再出走的模仿。因为承诺的权利和义务从未曾兑现过,这两个构建人生的关键性要素也消亡了,在这个女人的世界里。自己的人生一直在烂泥塘里翻滚,所以对肮脏和艰难已经麻木。“总之死不了,总能活下来的。”这应该是母亲在心底对孩子们说的最真实的话吧。

“难道我没有幸福的权利吗?”当她用充满委屈的做作的嗲音反问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时,她已经毫无犹疑地将要用对孩子们的放逐来结束自己的放逐。

她的身后,留下一个没有围墙、没有屋顶、赤裸于四野茫茫之中的小舟。周遭人来人往,却都视若无睹。四个孩子就这样被遗弃在人海之中。

但他们于人海中的放逐早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也许从他们一出生就开始了。漆黑的行李箱,无人的楼梯间,掉落在阳台上的无人敢捡的玩具,对上学的渴望飞快的否定,一个又一个有形无形的笼子将孩子们禁锢其中。肉体的禁锢就是精神的放逐。惟一幸运的是,他们还不到困扰不已的年龄,除了两个稍大的孩子。

整个影片的时间非常流畅紧凑,几乎不曾停顿,哪怕是有理由的给一个细节特写,比如男孩子给母亲打电话搁下话筒之后。我都很有好奇去关注一下男孩子的表情或者其他可能透露他心情的肢体动作。但导演没有给,很轻易地就放过了可以发酵情绪的机会。我想,他是在尽可能地保持影片的平实和冷静。他用不停止的时间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不会因为悲伤而变慢。

但我注意到两个被夸张地放慢甚至停驻的时间。一个是哥哥带着妹妹去接妈妈,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奔驰的列车。当哥哥说完“将来我一定要带妹妹做火车去看飞机”后,画面中就中剩下哥哥的脸和列车长长的灯光。那灯光仿佛一条巨大的虫,从各个方向不断地驶来,一次又一次照亮了男孩子的脸。这是梦想存在于现实中的时刻。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孤独,虽然察觉到母亲的疏离,但他们仍然在等待母亲的归来。家庭还没有解体,所以生活还足以承担一个美好的梦想。这个梦想来来回回,萦绕在男孩子的心里,照亮他的困苦。他决心要抓住这个梦想,在他憧憬的时候,时间变慢了,列车一次次地从远方驶来,在黑夜中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另一个停止的时间是哥哥在街上狂奔。拒绝了朋友援助交际得来的钱后,他第一次在街上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狂奔——虽然他早已经被当做一个大人一样活着。这是梦想正面撞击现实的时刻。结果是梦想碎了。街上熙熙攘攘,但奔跑的脚步声在各种噪音中格外清晰,一下一下敲打着这个世界,似乎在控诉,似乎在哭泣,那一段奔跑似乎没有尽头。

这部电影也是罕有的缺少音乐,如同生活中没有音乐。不过但凡出现音乐,都是欢快的。第一个长段的音乐出现在孩子们平生第一次一起携手出门。妈妈已经不知所踪,但步出牢笼的孩子却尽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舒畅和欢欣。这是生命力的一次集中的闪光。此前或此后,生命力的光芒都没有这么耀眼和蓬勃了。

是枝裕和也是运用事物细节来展现时间的高手。没有任何言语,只有一些默默变化的客观现象在提醒我们:时间流逝了,比如逐渐蓬乱的头发,消磨掉的粉笔头,残褪的指甲油,破损的钢琴,肮脏的衣服。时间以这种方式流逝又提示了故事的走向:不再天真、危机四伏的兄妹关系,行将垮塌的脆弱的家,逐渐沦为乞丐的无可避免的结局。这些沉默的细节犹如咒语,让所有的天真和片刻的快乐更加疼痛。但面对这些不详的谶语,导演的镜头如此平静,将这股疼痛和唏嘘抽成不易察觉的细丝,缓缓地缠上观众的心。

孩子们在路边捡回一捧种子,那种子就是孩子们自己。他们在无人搭理、毫无荫蔽的街头,本可早早枯萎。但他们却出自本能地拼命生存着,无论生存的几率有多大,无论何时就会沦为泥土的一部分。

是枝裕和美化了原本更加残酷的那个真实故事。在现实中,这个世界以丑陋和堕落的方式早早萎谢:长子终于没有摆脱邪恶的诱惑,亲手参与打死了自己的一个妹妹,并因此被送进少年劳教所。另一个幸存的女孩因饥饿而奄奄一息,而次子只留给发现的人们一具冰凉的躯体。

但我感谢导演。他为丑陋的现实注入了一份生命力,弱小但是倔强的生命力,他注入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人生和希冀。没有这份生命力,《无人知晓》就会变成另一部《发条橙子》,没有美,没有感动,没有希望,只有丑陋,恶心和绝望。这是暴露丑恶的两种不同途径:一种是以被损害的美来打动人心,一种是以赤裸裸的恶来鞭挞人心。两者没有高下,只是我更喜爱前者。因为我不会因为想知道苍蝇难吃就真的去吃一只苍蝇。当然有勇敢的人会这么做。我的勇气不足。

影片的结尾最能体现导演的这个理念。草地上逆光的剪影,发丝微微颤动,一副唯美的画面。但美丽的画面却传达着无助的痛楚。我没有再看到那个熟悉的孩子,眼神里闪烁坚强和早熟;如今的他,眼神里只有冰冷和和绝望,仿佛一头流浪的小兽。他的妹妹如同街头的小花一样,被埋入了漆黑的泥土。而他和其他的孩子呢?歌曲已经告诉我们:漆黑的天空,漆黑的湖泊。

有一种长大叫做死去。哪怕导演希望这小小的卑贱的生命融进滚滚的生活中去,用平淡的无穷的岁月冲淡它的苦味,提炼它的顽强,我们也知道,生活没有这么慈悲。

 短评

我的平常生活就是他人的幸福

7分钟前
  • 暗中清醒
  • 力荐

对于成人世界的不信任在电影中几乎无处不在——妈妈,爸爸们,房东以及房东太太,便利店的店长,援助交易时的男人……

1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家中早已经没有了妈妈,生活早已经很拮据,水电早已经停了,今天吃过的泡面汤要留作明天拌饭,喜爱画画就画在水电停用通知单上,从公园偷水饮用,把摔死的妹妹埋掉......这一切,都没有人知道

11分钟前
  • 海獭
  • 力荐

难受死了。用这种小清新风格表现如此悲凉的故事,心在流血,欲哭无泪。片中仅仅出现了一滴眼泪,还是狠心的妈妈的。最可怕是“真实故事改编”几个字。

14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为什么可以把抛弃和压抑拍得这么美,这么安静。小小的生命被装在箱子里,带进这个家,最后又被拖了出去,连同箱子一起埋葬,无人知晓。“单亲妈妈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吗?” 希望世上不要再有问出这样残酷问题的母亲,既然将无辜的生命带来世上,请守护他们到底吧!

15分钟前
  • 37°2
  • 力荐

还是喜欢早期的是枝裕和,不带煽情的写实就像扎进心脏的一根针,让人刺痛到无解。少年柳乐优弥的眼睛太传神了,像是有很多话、又像什么也没说,担当得起戛纳最年轻影帝。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初工作时认识一位同事,有次一起出差时他忽然对我说起,他从小是被遗弃的孤儿,曾在垃圾堆捡废品为生,那是个夏天,他说话时常走在我前面,白衬衫上有星点的汗印。昨夜看此片,明在午夜霓虹中奔跑的身影,又让我想起他那件刺眼的白衬衫,一瞬间心酸莫名。这些,都是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真实的人生啊。

1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可能是我看过最压抑的电影了吧 在明亮的空气中绝望却找不到出口

21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男孩一次也没有掉过泪,你看见了吗。

25分钟前
  • It's OK
  • 推荐

两个多小时一直是非常压抑,却找不到释放情绪的出口——就像里面的孩子一样,从黑暗到黎明的机场,生死的告别也未有一滴眼泪。(当然那首歌的歌词太残酷了)无人知晓,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属于每个人的最平常的生活也是他们不敢奢望的宝物。细节好美啊,是枝裕和真是。。。唉。。。

2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明明有光,光裡卻有無盡的暗。無語卻哀傷,是結束那一刻最真實的感覺。

30分钟前
  • 愛永
  • 力荐

寂寞放入时间,死生藏进四季。你怎么不来玩了?问出的都是寂寞离散;这就算告别吗?道尽的皆是生死喜悲。泡面桶种下了盛与衰,行李箱藏匿着生与死。头发长了蜡笔短了,寂寞随季节更迭;灯泡暗了蜡烛亮了,生命与时光流转。日复一日无所事事,只好承载思念。最好的一次是枝裕和,最残忍的一场成长悼念。

35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埋葬妹妹时,黑暗中特写哥哥微微颤抖的手,那是一双12岁男孩的小手,它将土慢慢撒到箱子上。死亡的主题再次让人动容。真正理解的生命的人不会在死亡面前别过头去,真正勇敢的人即使在不断的失去中也能找到安顿自己生命的力量,但当这种坚韧出现在这些无人知晓的孩子身上的时候,却只让人感到生之残酷

36分钟前
  • susiehan
  • 力荐

艾小柯写的: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白衣服上沾了泥巴,迎着微曦的曙光,在空旷的早晨一语不发的从黑暗走向黎明,耳边响起的是《珍宝》的歌声:“姗姗来迟的春光,让人深吸一口气……我逐渐成长,没有人可以亲近……”——这段情节最美了

4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真是可爱的孩子啊。从《距离》之后,是枝裕和的电影就越来越生活化,有些纪实的风格,琐碎的生活细节,两个小孩甚至算不上表演,即兴发挥的表演也让这部电影充满了生活气息。更难得的是,面对这种狗血的题材,是枝裕和却并没有煽情和大喊大叫,只是让所有角色一起忍耐、承受着,连同观众一起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为什么一部如此沉重哀伤的电影,要用如此平淡甚至轻快的笔调来描述?无法上学、无人疼爱、停水断电、缺衣少食,甚至最后面临死亡。但是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会让我们变得麻木?亦或者是变得坚强。一人でも生きている。

4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看完以后,也还是沉默,没有煽情的眼泪,没有明显的愤怒,就和这部电影一样,平静的说一个难过的故事,但没有一个人流泪,甚至连埋怨都没有。被抛弃真的很可怕。

45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意识到yuki已经死掉的那一刻,我一连说了十几个shit。难过却哭不出,像是被谁狠狠打懵了,完全不知该如何反应。

48分钟前
  • Mia
  • 力荐

四个孩子的求生记录,讽刺地展示了在文明社会中,文明就在身边崩溃却无人知晓的一面。很流畅,一点都没有炫技的意思,所有手段都是为了故事服务。服装和道具的变化营造出了一户人家生活崩裂的过程,让人心悸。柳乐优弥后来长裂了。娃娃音的江原由希子扮演遗弃孩子的自私妈妈,很是贴切。

5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身为人母居然能无耻到这个地步也算奇观一件

52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