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562篇 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专注一件事的勃拉姆斯,已经足够动人了。
最近我陷入了毫无疑问的剧荒期,除了《恶之花》和《秘密森林2》万分投入追更,其他日剧,韩剧,美剧新一季都属于顺带追追的范畴。
李准基炸裂演技绽放《恶之花》,先天人格缺陷vs后天恶的习得?
李准基恶之花:始于颜值演技,陷入人格魅力,毁灭的人生如何重建
所以我都开始投向了口碑还不错的国产剧。
热播国产新剧推荐:《以家人之名》《琉璃》《穿越火线》快乐就好
仙侠古偶《琉璃》口碑两极分化,认真好演员总会代替流量迎来春天
没想到,在没什么期待的新韩剧里,发现了一部温柔治愈的慢节奏古典音乐题材剧,娓娓道来的美好流淌——
这部剧,讲述名门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和他们周围的人们的故事。在小清新中,有种淡淡的忧伤。
这些专攻音乐的孩子们,从三、四岁起就接受专业练习、演奏、参加音乐会,人生看起来顺遂美好,前途无量。
但其实每一种人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比如,学习音乐这种高雅奢侈的专业的,不见得都是养尊处优的财阀和中产,还有出身自家境不好,完全和古典音乐无缘的“司机食堂”的男主。
金旻载饰演的钢琴师朴俊英,靠着一份专注的热爱,和国内外比赛中数次拿奖的好成绩,接受文化财团长年的后援,才能坚持下去。
即使他年仅30,已经学有所成,成为音乐家的佼佼者,一样要面对事业的瓶颈期,虽然万年第二也很出色,真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人们包括自己,都是更习惯于只关注冠军和第一。
看似名利双收,但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夸张的高收入,反而还要去贴补家里,温和沉默的小哥哥,家里也有难言之隐。
比如,坚持热爱的梦想孤注一掷,和务实地承担起“三十而立”的两种人生选择,到底该怎么办的迷茫和挣扎。
朴恩斌饰演女主,音乐学院器乐系小提琴专业大四学生蔡松儿。29岁才毕业,比同学们大7岁——因为她从全国之名的管理系毕业后,挑战了4次才考入同一所大学的音乐学院,勇敢放弃光明的前途,去挑战未知的梦想。
即使音乐生涯顺利,很有可能只是演奏家身后众多演奏者之一,默默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永远不是舞台的C位和焦点。
家庭的条件,和父母还算宽容的态度,支持她走到了29岁,可是她还应该继续任性下去吗?
再比如,出身世家,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儿童,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伤仲永”的痛,不够优秀的压力,也许也会喘不过来气,渴望叛逆,渴望打破日常,不再循规蹈矩。
富二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男女主专业上一个功成名就,一个在放弃边缘挣扎,如何相遇——
因为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对方都是的存在,处境相似,心酸暗勃拉姆斯恋单恋的人,总能相互理解。
1853年,二十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十四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克拉,并且一见钟情。
爱情当然可以打破但她世俗桎梏,年龄偏见,但偏偏她是他尊敬的老师舒曼的妻子,也就是师母。
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和孩子们,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然后,他选择远走他方,用空间隔绝爱情,避免濒临失控。
他从没停止用另一种方式,爱着克拉拉:
我喜欢你,可能只是我的事情,不打扰,不强求;
单向的爱情也是高尚伟大的,甚至单恋一个人也能完成和纪念。
所以这部剧里,男主和女主都会有这样的设定,配合着应情应景的古典音乐,非常动人。
女主问向男主,你喜欢赫拉姆斯吗,就等同于,你也会做这样的选择吗?
每一份爱在心中口难开的守望,男女主的种种成熟善良的反应和表现,真的让人心疼又动容。
没有回报的爱情,其实也有幸福的小确幸时——
全心全意喜欢一个人,不求回报和回应的感觉,也是充实的。
我特别能理解这部剧里,每一个角色,不管他们的行为我能否认同,大概是我年纪渐长,学会体谅和包容每一种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人事物。
女主温吞纠结,让人着急上火吗?
男主活该是个被利用的烂好人吗?
如果都从这个角度去看待,那这部剧真的不适合追求,短平快,高效强势成功的观众。
她表现的,本就是一种不再青春的迷茫,求而不得的无奈,无能为力还得苦中作乐的非高光非至暗的人生。
这其实就是一种,“四分之一人生危机”:
具体是指青年时代对单位、对象、脱贫致富等各方面焦虑的汇总,描述了一种“难道我这辈子就这么回事了吗”的人生危机感。
稚嫩,但真实,刺骨。
自从迈入25岁大关,我就有种不明觉厉的紧迫感和拼命渴望成熟的迫切愿望。
经常某些时刻,面对种种,突然油然而生,言之有理,细思极恐的复杂心情。
就是平静的难过,然后即使看不清未来,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收拾起片刻的脆弱无助,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重要的人。
这就是这部剧里,每一个人带给我的感受——
人生各有各的一地鸡毛,但大家不都在挺着,而且不都挺得挺好?
仅此而已。
不辉煌不成功的人生,一样值得过,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生活。
不由得想起上半年,同样清新治愈的《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
朴敏英徐康俊治愈暖心:浪漫版“小森林”慢生活,致忘了诗的我们
这部剧除了立意贴近生活,小清新文艺十足以外,其实质量很不错。
1.男主小哥哥不是第一次做主演,但却是第一次让我觉得剧整体可看性很高的作品。
他留给我最深的记忆点,就是《浪漫医生金师傅》里的男护士配角,《伟大的诱惑》里也是比主线CP更吸引人的复线CP。
演技合格,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剧本和角色加成,要脱颖而出真的很难,这部剧我很喜欢,但不知道如此清新,又小众的古典音乐题材,收视率如何。
电视剧内外都一样,理想和现实总有偏差和事与愿违。
2.女主是韩剧20代的主演中,方方面面都无短板的姑娘。尤其她出演了我今年心目中第一爱的《棒球大联盟》,好感度倍增,她挑选的作品,质量都不错。
怒写四次剧评,可见我多喜欢这部剧。
3.整部剧的剪辑和叙事节奏,都让人觉得舒服又不拖沓,可以享受片刻的慢生活,放空自己,放松身心。
在今年这个倍感焦虑的大环境中,真的实属一股清流。
我相信这部剧,即使有竞争,有冲突,也一定还是反映正面的真善美为主。
4.古典音乐这种高雅艺术,其实没有门槛,只要我们愿意摒弃刻板偏见。
就如《舞蹈风暴》冠军胡沈员说的:“艺术不应该是天上触不可及的繁星,而是埋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种子,静待发芽”。
任何艺术,都应该是属于全人类都能去走进,了解,欣赏的文化宝藏。
音乐一定是开放和包容的——我们都可以去感受歌剧,即使不懂专业知识或哲学。
我曾经写过的艺术大师瓦格纳:
这部剧注定很难大火,不过我希望他能保持这种初衷,好好完成后面的故事。
作者:小冒,同名账号“芸淡风倾”,年读11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你喜欢布拉姆斯吗?」
当蔡颂雅在机场随口这么一问,朴俊英一怔,随即敛色说道:「不,我不喜欢布拉姆斯。」开场就已经定了这出戏的调性。 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音乐史上著名的三位音乐家,不只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有布拉姆斯对克拉拉终生克制的爱恋与支持,蔡颂雅口中三人的友谊在朴俊英的认知却是终身无法实现的爱情。编剧很巧妙地用三人间的纠葛与友谊点出男女主角各自的三角困境。 然而,比起爱情,随着剧情推进,对「梦想」所丢出的提问才是这出戏的精髓所在。
光是「喜欢」可以支撑一个人的梦想吗?或是可以支撑多久呢?
毕业于众人钦羡的名校—西岭大学经营系,比别人更具优势的蔡颂雅理应顺理成章投入竞争激烈的职场,但她却选择打掉重练,重新花了四年的时间考进同校的音乐系。 因为喜欢小提琴,她鼓起勇气想把此生的热情都投注其上。
当小女孩问:「姐姐,妳小提琴拉得好吗?」 蔡颂雅先是一愣,然后真挚地回答:「我喜欢。非常地喜欢。」
蔡颂雅看似答非所问的「我喜欢」却恰巧一语双关地回应了自己与观众。本该可以随口搪塞的「当然」,她却以「喜欢」来回应,不是闪躲,而是在安抚自己的心。她当然知道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有多少,也明白有些事不是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就可以梦想成真。但心总是不从人愿,老往最接近梦想的地方奔去。
如果你曾打从心里对某件事毫无缘由地坚持到底,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去闯一闯呢?如果不去做的话,会不会将来的某一天才来懊悔自己当初怎么连试都不试就放弃? 「不是我特别勇敢,就只是这样,已经心有所向,还能怎么办?只能勇往直前了。」 因为喜欢小提琴,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然而,当她因为实力不足而难以踏上梦想的音乐殿堂,当她听到朴俊英透过指尖倾泻而下的琴音而落泪,当她因为他人的天赋而自感渺小与卑微的刹那,又怎能不动摇呢?那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缩短不了的距离。 朴俊英身上的天赋有多么耀眼,就凸显出蔡颂雅仅凭喜欢的一腔热血有多么天真。
——我觉得身为演奏者的生活,真的是种莫大的祝福。 ——假如没有遇到景厚文化财团,如今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些难以想像。
这是朴俊英, 别人眼中的他该有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会有种念头,我上辈子是犯了什么滔天大错,要过这种日子。 ——肯定会做些什么维生吧,虽然不是弹钢琴,但也感觉应该会多些自由。 这也是朴俊英,或者说,这才是朴俊英内心真实的声音。 「没有才能才是祝福……」朴俊英感叹的一句话却刺伤了蔡颂雅。 「你未曾爱过你的梦想吗?」蔡颂雅有点气恼。 对朴俊英来说,「才能」就只是长久以来谋生的工具,如果从小就被迫不断展现别人眼中的才能,是不会有余裕来做梦的,更遑论那种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的不顾一切。 「我觉得音乐说到底是属于聆听者的,即使同一首曲子,对每个聆听者都有不同的意义吧。我在你的梦幻曲里,想起了我的梦想。」 音乐理应给他带来的安慰,他却丝毫感受不到,即使跟布拉姆斯一样,音乐比语言更容易的朴俊英,用他的琴音安慰了李情景,也安慰了蔡颂雅,他却从不曾因为自己音乐上的天赋而感受过幸福。 「尽管如此,是不是也必须相信呢?相信音乐能带来安慰,因为我们选择了做音乐啊。」 从来没想过要拥有某样东西、某个人的朴俊英,因为自己本身的天赋而自动放弃了自由、自尊、爱情。因为觉得沉重而不敢拥有名贵钢琴,因为关系的不对等而深埋心里的单恋,独自承受所有掌声后的压力与寂寞,某天,他的世界突然渗进了秋日的阳光,慢慢温暖了掩藏得密密实实的内心,不自觉地靠近,不自觉地想要被了解,不自觉地想要更多更多,会不会首次产生想要拥有幸福的迫切呢? 对朴俊英来说,想要拥有某样东西、某个人,本身就是种陌生的情感。 而这种陌生的感觉,是从第一次不想要失去某人脸上的笑容开始。
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异数》/ 格拉德威尔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10000小时是底限。假设每天练习三个小时,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 常常,我们总会以此自我勉励,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获得与努力相应的回报。
然而,并非所有事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都可以功成名就,比如极需天赋的音乐。
出自朴代理口中虽不中听却很现实的劝退:「颂雅妳开始得太晚了,先不提擅不擅长的问题,是根本追不上,时间是不可战胜的。喜欢的心情我理解,但我觉得也该有人告诉妳现实。」
因为不甘心,因为觉得自己都已经坚持到了这里,如果现在改弦易辙,是不是显示自己当初的一意孤行是一种鲁莽?「瞧,不是早就跟你说了吗?」深怕这种落井下石的话连自己都会承受不住。 要不要放下,能不能放下,都不是别人说了算,若非经过自己反刍后的痛定思痛,是不会因为释然而豁然开朗的。能够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为自己的人生设下停损点,可能比追求梦想还需要更多的勇气。
徘徊在梦想与现实的蔡颂雅,在毕业演奏以布拉姆斯的F-A-E奏鸣曲(自由却孤独)结束了自己对小提琴的单恋。承认自己的极限,然后做出选择,而不是任着喜爱的事物变成一种逃避的藉口。
「仔细想想,觉得自己也挺像布拉姆斯的,一直独自坚持着不被接受的爱,那种单恋,想到此为止了。不过没关系,虽然一直独自深爱、独自受伤,最终这么结束了,但至少那段时间,确实幸福过,那好像就足够了。」
所有热爱过留下来的印记, 手指上的厚茧、 脖子上练习的痕迹、自我怀疑与旁徨......都是你曾经这么努力过的勋章。比起伤害,因为热爱过而获得的安慰才是音乐真正的疗郁力量。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总是先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并隐藏自己内心的朴俊英,因为家人、爱情、事业……总总应接不暇的压力而身心俱疲,因为不幸福而想放弃音乐,终于也懂得在母亲的怀抱里释放自己的情绪。
终于不再自我克制,不再追求让所有评审都给出八分而演奏,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随心所欲去演奏,一如布拉姆斯内心真正喜欢的句子F-A-F,自由而幸福的。
主动放下执着的蔡颂雅,主动追求幸福的朴俊英,在人生的折返点上,转身,走起。
♬后记: 向来看剧有两种喜好,一种是「好看,好好看!」,另一种是「喜欢,好喜欢!」好看的剧会刺激你的肾上腺素,而喜欢的剧则是会通透到心底深处,也许刚好就像流行乐与古典乐对我的差别吧。
而《你喜欢布拉姆斯吗?》就属于第二种,比起好看,不如说是会打从心里喜欢的温柔作品,属于很主观性的感受,或许它的舒缓调性不见得能博得众人的目光,对我来说却是异常地对味。
就如新人导演赵英民PD巧妙利用剧中台词来回答:「我们就算不能达到所有人都认为7〜8分的电视剧,也要对某些人而言成为是10分的电视剧。」
这是一出把古典音乐、梦想与爱情,结合得很完美的戏剧, 编剧柳宝利作家同时主修小提琴与经营学、而后从事艺术管理的背景,使得这出戏在梦想与现实的探讨更具说服力,把几个主人翁的迷惘与心境转折描绘得极其细腻,加上出色的OST助阵,全剧呈现一种不疾不徐的悠缓。主演朴恩斌与金旻载的亲自演奏实力与倾情演出,让整出戏有如徐徐迎面而来的秋日和风,是个美丽而动人的相遇。
最后,很喜欢最后一集的这段话,把它献给正在爱情或梦想的路上旁徨的你,希望你也能重新获得继续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音乐术语中,crescendo这个词不是逐渐变强的意思吗? 所谓逐渐变强,反过来想,也是目前最渺小的意思, 因为只有目前最渺小,以后才能越变越强大。 感觉自己最渺小的瞬间,反言之,不也是逐渐变强的起点吗?」
★★ 请勿擅自抄袭或剽窃内文,目前不接受任何形式转载 ,侵权必究 ★★
在同期表现亮眼的《恶之花》和《秘密森林2》下出现了一部慢节奏的韩剧,小清新的气氛很适合最近追太多悬疑剧的我。 #29岁就不能有梦想了吗? 女主在经营学毕业后 为了实现心里的愿望 不顾反对考取音乐学院 重新学习小提琴 “你拉小提琴很厉害吗” “很喜欢 只是很喜欢很喜欢” 这样的人设太戳我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面包和梦想从来不是在一条线上的 但是为了心里所想, 任性一把,又有何不可呢? 与男主不同,从小爱好和学校音乐的他,对比女主来说,是带着光环的。但是有着这样光环的他,也有旁人不知道的阴影。有着爱给人做担保拖累家庭的爸爸,男主只能一直比赛用奖金帮家里偿还债务。还有因为拿了别人资助的奖金来上学的愧疚,所以只能努力让每个人都满意。这样的阴影,是男主才华的枷锁,让他到达了某个高度之后只能停滞不前。而女主大概就是打破这个枷锁,治愈他的良药。 “不是其他人,你自己呢你自己满意吗” 女主的一个问句,击中了男主的心 是啊或许有时候,让十个人都给八分,倒不如有一两个给十分,其他人给7分来得更好。 两集看下来,有男女主各自的三角关系两条线并行讲述,音乐节奏都还不错,镜头美感方面差了一点,美术导演感觉差了点。其他都很好,是我的心头好没错~ 一点一点,走进我的心的一部电视剧。
俊英一直不断找寻着音乐之于他的意义,音乐安抚过他孤单的童年却给他带来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寂寥,开启了他爱情的窗口却禁锢着他追求的脚步,成就他名利的同时也成为父亲挥霍的底牌,建立他自信的同时也摧毁着他的自尊。在过往功成名就的各种第一里,在他被天赋和技能拥抱每一天,他依然彷徨着没有找到那个能流入某人灵魂深处的唯一。最幸运和最不幸角色交替上演,在他钢琴师的宿命里疯狂轮回。
俊英和颂雅的相识算不上天雷地火的触动,就是稀松平常的一天里遇见一个和自己相似的灵魂。颂雅柔弱的外表之下有着一股看不见的坚韧,也许是那个全身发抖站着台上不愿意轻易退场的身影里面有一些触动到俊英的地方,或许是那个宁愿自己淋雨也不要淋湿乐器的女孩有种说不上来的特别,还是这一切其实都不重要,只是他看向她的借口而已。轻轻的,小心的不着痕迹的靠近,想给你一些安慰,一些力量,仿佛那些年不曾被疗愈的自己也获得了某种慰藉。
颂雅被俊英触动不完全是因为他钢琴家的光环,而是这样一个人在不动声色之间给了她超乎常人的关爱。在她挣扎于学业上的差距,后辈都比自己优秀的事实,怎么努力也追不上的挫败感之中,俊英是唯一一个真正看见她委屈,体谅她处境的人。俊英没有给她任何言语的鼓励,只是发自内心的把她当作小提琴家来对待,他也从未问过她和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只是抱住了最失落时候的她。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无法向他人道也的心心相惜,比起言语更喜欢用音乐传递情感的俊英,慢慢走进了颂雅心里。
在这个糟糕的世界里,这种温暖是想要抓住的现在,如果过去太沉重的话。俊英没有那么心安理得接受景厚集团和正京无条件的帮助,他为了偿还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在俊英的观念里他既然接受了馈赠,就会把这一切变成了他的责任,包括延续会长女儿的钢琴家梦想,安抚那个失去母亲的天才少女。哪怕他心动了,他都不会想要去占用,哪怕他成功了,他不认为这完全属于自己。这份感情还因为正京的回头变得更加复杂,俊英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在伤害另一个朋友的基础上和她开始。看着在两个男人之间摇摆不定的正京,俊英是失望的,她急着要来到他身边的脚步让他感到窒息,如果正京的急迫还伤害到了颂雅,俊英更加确定他必须明确果断的划清界限。
和所有刚刚开始恋爱的情侣一样,俊英和颂雅既甜蜜又陌生,既期待又退缩。可能俊英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因为颂雅露出的笑容格外灿烂,早在颂雅告白之前,他已经不由自主的靠近,早在颂雅在意他之前,他已经在意她很久了。一向低调的俊英大方宣告了他和颂雅的关系,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也许就是双箭头恋爱的魔力。他再也不用压抑自己,寄托梦幻曲清空满溢的思绪,而是可以牵着爱人的手,去看每一道风景。
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俊英在钢琴里慢慢失去了自我,配合正京的伴奏,迎合市场的妥协,赢得比赛的野心,偿还债务的压力,没有一件是发自内心的。当音乐变成不得不做的事情,琴键也开始变得沉重。如果一定要让他说一个弹钢琴的好处,他可能会庆幸他还可以去给颂雅伴奏,这好像是他唯一能为心爱的人做的事情。面对俊英的坚持,颂雅更担心的是自己会影响俊英的前程,还有她和俊英的感情本身,到底有没有坚固到可以完全无视外界的打扰。他们免不了被放到世俗框架里广受非议,而不了解他们感情的就妄加判断的声音并不是那么好听。俊英早已习惯自己背负一切,他不想自己的负担变成颂雅的压力。对于颂雅来说,这样的体谅似乎成了他们更进一步的阻力。
他们各自面对着自己人生的低谷,想要互相依靠又怕拖累对方,在看不见的明天里,爱情究竟是奢侈还是救赎?后来他们知道了,有时候新的篇章来自于一些说不得勇气。颂雅拒绝为教授继续跑腿,因为这偏离她的初衷太远,用这种方式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会是她想要的人生。俊英也拒绝了帮正京伴奏,他知道他早该这样,这样的友情伤害了太多的人。由于盗用音源事件,俊英和教授的缘分也尽了,他终于明白刘教授给他指的路不是他想去的方向,可即便这样俊英也还是感念师徒一场,不想用教授的难堪换取所谓的真相。
后来,因为弹钢琴而感到不幸福是俊英从颂雅那里找到了新的意义,他把颂雅说的话编排成曲,他把对她爱化成指尖的音符,把所有说不出的话留在他的音乐里。这次颂雅明白了,这是他的方式,他一直以来的方式,她听到了他言语之外真挚浓烈的爱,心脏仿佛漏了一拍。音乐承载了压力也带来了慰藉,爱情哺育了伤痛也随之产生了力量。挥别的过往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爱过的曾经太热烈,想要和那个执着的自己合影留恋,而如今找到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珍贵的人。未来也许还会遇到很多困惑,没关系,只要我们携手同行。
更多剧评请关注公众号: 灵魂懒
意想不到的在夏末秋初的交界处偶遇了这部娓娓道来,节奏缓缓的韩剧《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在韩剧TV上初见这个名字,第一反应就是,谁是勃拉姆斯?为什么要喜欢他?
随着剧情一步一步的展开,开始慢慢了解到,这是两个三角恋情交汇的一部剧~大三角(编剧花了更多的笔墨来描述这段关系):29岁的钢琴家男主朴俊英、富家女二情京和男二贤浩;小三角:29岁的小提琴专业学生女主颂雅、女主闺蜜敏成和男三东允。男女主在各自的三角关系里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勃拉姆斯,迫于友情迫于现实的各种因素,选择用隐忍的方式去喜欢,或者迫使自己放弃去喜欢。
然而当两个三角相遇的时候,两个同样勃拉姆斯的男女主在交汇点相遇,惺惺相惜,互相治愈,逐渐卸下了勃拉姆斯的包袱,一点点地走进彼此的内心,成为彼此的世界。
这是近期韩剧里面为数不多的慢节奏作品,却深得我心,它包含了一些韩剧普遍存在的浪漫因素,包括各种场合下的偶遇,但同时也包含了很多现实生活,特别是追逐梦想的艰辛和无奈。有几段剧情非常的戳我:
最开始在音乐厅排练的时候,男主为了缓解想要继续留下参与表演的女主和指挥之间的尴尬气氛,故意将乐谱从钢琴上蹭下去。细节之处见人品,足以说明男主是个非常善良温暖的人,他很照顾和在意周围人的感受,即便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这也多少让后续剧情中男主答应再次为女二的独奏伴奏,更容易让人理解。
女主在隔着门看男主表演的时候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前一分钟还在同一个舞台上,后一分钟就只能在台下默默当观众了~现实的残酷实在是令人唏嘘。同时我也好奇,天才钢琴家,和连普通都算不上的却靠着热爱和努力一直在坚持追梦小提琴专业学生,这种巨大的差距,在男女主正式成为CP之后会是何种走向。
女主把鞋子借给即将上台表演却忘记带鞋子的小提琴家,自己不得不穿着一双拖鞋继续站在舞台侧边继续工作,而男主此时已经和女二在观众席准备观看表演。在门开门关的瞬间,男主都情不自禁的眼神飘到舞台侧边,从看到女主穿着拖鞋略显失望的站着,到发现女主不见了,男主甚至无视了身边的女二,焦急的在演出中途离场,去想办法安慰女主。在意应该就是爱情的开始吧,非常喜欢这一段的镜头和转场。
男女主穿着黑色“情侣装”在宫墙外散步,两只手不小心蹭到一起又赶紧分开,那种暧昧期才会有的小火花、小害羞,特别是两个都要奔三的“大龄”青年男女身上自然流露出的粉红泡泡,真是让人看着心里又痒痒又欢喜。
最最最心水的场面是男女主即将去艺术高中参加男主的talk concert,配着我泰抽抽的OST,迎着阳光,迎着和风,男主徐徐向女主走来,看到轻柔回头的女主,两人的嘴角都逐渐上扬。I will be on your side~因为遇到对的人,所以可以跳出彼此三角关系的束缚,所以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让我如此的欣喜,所以才变得更加勇敢。
这个世界上或许还有很多的人在扮演勃拉姆斯的角色吧,他们可能像男女主一样遇到真正对的人以后被治愈,可能鼓起勇气去告白,可能永远将感情埋藏在心底,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要好好生活,珍爱自己。
目前这部剧还在更新中,希望能保持治愈系的风格,温暖整个秋天吧~也希望,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个迎着阳光、迎着和风,面带微笑,走向你的人。
看到第三集了,一秒都没有快进。就像第二集的主题,“慢慢地,一点点”用它的温暖在侵蚀我的心。
这部慢吗?对我来说,节奏刚刚好,只能说它展现了许多细节,但是在剧情方便丝毫不拖拉,没想到第三集男女主这么快就抱上了。虽然俊英在女二面前看起来爱得很憋屈的样子,但在女主面前却很直进,一直在照顾她。
赞助人奶奶问女二俊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女二回答:“比起言语,觉得音乐更舒适的人。”俊英用音乐安慰了松雅,他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真心呢。
这部剧属于细水长流的喜欢,希望编剧不要辜负我们的真心好评。
大学毕业开始学小提琴能进音乐学校呀,打着大龄逐梦旗号的女主几集没碰小提琴啦,虽说是古典乐题材的一集45秒的古典乐出现,这样合适么?原来是个普通的恋爱季呀//我喜欢这个剧的音乐有4个,但我不说了。唯一不足就是音乐部分太少了,情绪部分太多了。有可能还是比不上交响情人梦… …
很平淡的剧,因为太乏味了所以甚至找不到评价的点
我很不喜欢电视剧里的三角关系而这部又是各种三角 但是以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的故事为切入点真的好好 古典乐的元素也很舒服!音乐有的时候真的有这种让人无条件沉溺其中的力量!再一次感叹女主的可塑性太强了吧看过的每个角色都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但都驾驭的很好!求求你们快点相互治愈!
很久没有看到化学反应这么足的cp了 这么慢的剧 眼神都带火花
可能和编剧自己写的台词一样,是不会得到全场八分但会收获一小部分人的十分喜爱的类型。第一集女主被问「你小提琴拉得好吗」时愣住最后只是回答「我喜欢」的情节让我的心也刺痛了一下……(朴恩斌真完全长在我审美点上,挑剧品味也好
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很好
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很巧妙地用三人间的纠葛与友谊点出男女主角各自的三角习题啊~ 朴恩斌不同于在<青春时代>里大喇喇的个性,把一个视音乐为梦想在追逐又对未来有点旁徨的角色诠释得很好,红着眼眶就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波动,搭上古典乐的基调是一出视觉与听觉都很舒服的小品。哇~我真是越看越打从心里喜爱它的调性耶,就像第二集里舒曼的<幻想曲>,柔和而缓缓地渗透着......poco a poco----我要努力推一下这一出~喜欢古典乐的人会喜欢!喜欢以音乐为背景(如长假、密会)而追逐梦想的治愈剧的人一定会喜欢!喜欢在舒缓而愉悦的步调中笑看青春的人更会喜欢!金旻载的琴艺也未免太好了吧,没想到是自己弹的啊~~好好听啊~~~
本来以为是男女主音乐天才互相吸引那类型的,没想到会是二对三角关系六个人之间复杂的纠缠。但在蒙上了古典音乐的色彩后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勃拉姆斯原来是这层含义)女主和男主的故事很好的展示了爱好与天赋之间的距离,优秀选手背后也有心酸。大概会是一个互相靠近然后治愈的故事吧现在看来还挺舒服的 希望后续发展能更惊喜吧
200908-男主第一个弹琴的镜头柔光打的会不会过分了点。200923-八集弃。实在看不下去了,之前那个柔光镜其实已预示了套路。但我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它能在套路中玩出点什么,毕竟跟音乐相关。快进完最新两集太失望了,看不懂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轨迹,沉默和瞪眼睛什么也解决不了,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人物、情节全部都磨磨唧唧、黏黏糊糊,利益角力和明争暗斗的剧情表面化而幼稚,可惜了那几位站出来就是戏的配角。最后的最后,忍不住吐槽下选角,完全没有音乐气质。就算乐器、音乐、艺术家身份这些统统是工具,也请不要用得如此随便而肤浅。
两对三角恋看起来很狗血 但实际上男女主都是喜欢深藏心意却又执着善良 两个人很像 甚至两个人连对话慢半拍都一样 化学反应很喜欢而且朴恩斌姐姐居然很适合这种温吞内向的人设 以前的鬼马调皮的样子都完全看不到 金旻载嗓音这么好听的吗 气质也很适合钢琴家5555
好久没遇到这样想耐着心看下去的剧了。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奇妙很可爱,氛围节奏舒缓感性,有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柔。其实世人眼中的天才和凡人啊,都一样在各自的人生里烦恼着挣扎着。现实与梦想、友情与爱情的平衡和选择,大概从来都不容易吧。但也许不必勉强自己达到每个人的八分,能成为某一两个人的十分就足够了,有被治愈到呀~ / 越品越喜欢,或许恰如台词说的那样吧,这部剧可能不会大火,却像生病时的温开水,淡淡地、慢慢地温暖和治愈一些人的心~ / 虽然想不起来何时在音乐里得到慰藉了,但它一直都在陪伴我呀。古典乐和ost真美,想建歌单了~
路人小女孩看到女主的小提琴,问女主说姐姐你很会拉小提琴吗,女主过了好久说,我只是很喜欢拉小提琴,学过乐器的真的很有共鸣。朴恩斌很漂亮演技也好。剧的氛围非常文艺抒情感性。
小众题材的剧做得很认真细腻,这才是市场好!分众传播,各取所爱;百花齐放,都能存活发展。无论什么题材,你可以不喜欢故事,却能感受到审美,试图了解走进主人公的独特世界。
喜欢🤤🤤很适合现在的天气呢 男女主一对视暧昧氛围就暗潮涌动啦~~~~
16(完结) 喜欢这部剧恰到好处的尴尬,甜甜的氛围,踌躇徘徊想靠近的心情,因为一句话就牵动的心,很细腻的剧,适合独处的时候看
剧中一句台词特别好,大意是不要做到每个人都8分的音乐,要做到在某些人心里10分的音乐,因此,我修改评分为10分。
特别喜欢这种暗涌细腻的情绪,朴恩斌指日可待啊。
我终于在韩剧里找到了心目中最期待的爱情的模样。
向温柔的人投降,喜欢男女主。
私心很喜欢这种细腻的作品,虽然收视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