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bb安、乔奔、阿花,录制了新一期的播客。我们一起聊了聊最近在海南岛首映,正在「日本新片展」热映的日影新片《北斋》,相互交流了江户时代的文化、北斋当时的境遇,以及那幅世人皆知的《神奈川冲浪里》背后的故事,和它给欧洲印象派带去的奇妙影响力。或许,艺术家对于真实世界与平民生活的关注,有着某种超越时空的奇妙同频。
小宇宙收听指南:
//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fec2a2adee9c1e16d03b91b
推文详情:
//mp.weixin.qq.com/s/iuX1ZgtVMdJXgS8Q2O78yQ
1)收听指南
2)本期安利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Patricia Wheatley导演
《写乐》筱田正浩导演
《醉画仙》林权泽导演
《沉默》马丁·斯科塞斯导演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冲田修一导演
《再发现浮世绘》茶乌龙著
《北斋漫画》葛饰北斋著
杭州茑屋书店展览(2020.12.14-2021.1.10)
独特的“故事角”,讲述葛饰北斋和茑屋重三郎的故事。
播客中音乐抄送:吉田兄弟 - 冬の桜
3)关于和观选片会
和观内部最不严肃的选片交流会
同事们轻松的下午茶唠嗑环节
从电影出发,与观点碰撞,打开文艺电影的盲盒
4)话题建议
你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告诉我们你想收听的播客话题,或添加和观放映员East(微信号:Hugoeast2020)。
播客制作/文案撰写:乔奔
公众号 /微博 / 豆瓣 | 和观映像
云端放映员Hugo微信号 | Hugoeast2016
北京放映员East微信号 | Hugoeast2020
版权合作Vivian微信号 | vivian_afro
电影戏剧性十足,有强烈的风格,色彩艳丽充满张力,连演员的眼神很“浮世绘”。
几处北斋获得“灵感”的具象表达特别有想象力,很喜欢。
第一处是北斋走在大街上,忽然吹来一阵大风,街上的人被风打扰,各种姿势四仰八叉变成了慢镜头。
第二处是北斋得知重彦死讯,彻夜未眠作画,他看到了柔弱的作家和武士对抗,鲜血溅满地板和墙壁,北斋又冷又怒不住发抖。
最后一处是电影最后,青年北斋和老年北斋同画海浪,海浪声由远及近,他最终没有改变世界,但是他成为了北斋 (北极星,唯一一颗永恒不变的星)。
有几场对手戏和环境的描摹也很喜欢。
一场是鸢屋老板请大家去麻雪花魁处庆祝写乐大卖。
天才后辈写乐和传统前辈歌磨之间的紧张感,得意的写乐和满腹失意的北斋的冲突,一个在推杯换盏中沉默,另一个在热闹的歌舞伎表演中爆发。这次会面将北斋打入谷底,少年为了打发时间就能画画,而自己却耗尽心力都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骄傲的背面心情碎了一地。北斋离场后,舞厅又恢复了热闹,他在与不在并无二致。
另一场是北斋和作家同僚会面。
北斋跑到作家家里突然来了灵感,抢了作家的桌子就画起来,作家不肯但又无奈,最后就让北斋占用了桌子,还帮他扇扇子解暑,真的是很可爱的友情了。
最后一些细枝末节。
和式的建筑真的好美,无论是庭前看花,还是廊上听雨,都再美不过
北斋之妻大概是男人心中的白月光。美丽,温柔,醒来的时候她在厨房忙碌早餐,工作的时候奉上热茶并静静看着。 (看完都要承认自己非常没有人妻天赋。)
老年北斋,说世道一点变化也没有。鸢屋老板曾说绘画能改变世界,虽然是一句良言,可是是骗人的。
一部葛饰北斋的传记片,片中用四章介绍了北斋人生的几个片段,像是北斋人生的四季。第一章讲述了他从胜川派的弃图如何找到自己作画的宗旨,成为北斋,第二章介绍他成名后因画柳原种彦的小说插图而与作者高屋结识,第三章介绍他画富岳三十六景的由来,第四章讲述了他在柳原种彦被幕府官员威胁并杀害后悲愤作画的经过。中间穿插了幕府对浮世绘画屋和画家的打压,并出现了东洲斋写乐和喜多川歌磨,他们不算是配角,只是用于衬托北斋的人物。整部影片人物经历比较破碎,需要对日本浮世绘画史了解较多才能完全理解,本片不足之处在于对北斋找到作画得真谛和风格的转变介绍和铺垫不够,很多是用镜头来表现,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观众就会觉得深涩,比如他将蓝色染料淋雨后泼在自己身上那段,如歌舞伎一样的表演,我还以为他是模仿写乐画中的人物,看了他作画才明白,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影片中幕府对市民文学和绘画的打压非常可笑,然而联系现实让人笑不出来,北斋和柳原种彦期待自由创作的春天的到来,这直到二战后才成为现实,足足晚了两百年。北斋的老年演员演的更为出彩,年轻时的北斋被阿部宽大叔的耕书堂老板压的死死的,稚嫩十足,老年的的北斋阅尽了人间的百态,气场十足,对作画的坚定信念溢于言表。最后一幕青年和老年的北斋同画波涛汹涌,应是象征两人内心的波澜,年轻时的北斋画的是自己迷茫中的心态,老年的北斋画的是好友被杀后无处发泄的悲愤之情,起伏的波涛也预示着幕末风云变幻时代的到来。
由于坐在巨幕厅的第一排,所以很难看到下方的中文字幕,所以我全程看着英文字幕,思索它的意思,大致也是能够看懂的。演员阵容强大,即使是不关注日影的我,也能看到几张熟悉的面孔。但是电影真的很长,也不算拖沓吧,只是我事先并不知道它是一部传记类的剧情电影,所以当主角北斋换了一个老年演员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负担。第一章第二章,当出现第三章的时候,我以为是最后一章了,结果还有一章。虽然我没有中途离场,但快结束的时候我还是吁了一口气。就当是单纯地欣赏画作也不错。
全程都是大家作画,以及放大的面孔,主要对焦的就是画卷,手和眼睛。巨幕厅的效果让我觉得他们简直是巨人,一个拍摄后背的镜头,我一开始还以为那是铺着的被子。我一直很喜欢浮世绘的风格,包括那些最出名的神奈川冲浪和富士山风景图。老年演员癫狂的表演一点都不出戏,相反年轻的北斋演员总让人觉得中二得有点傻气。
听着钟点房隔壁的声音,我又进入了创作时间,完全不管周围创造的此起彼伏的噪音。喧闹如同江户时代。
这个以北极星命名的大画家,画到90岁。片中把它三个阶段都体现出来,而着意于那个关键时刻,神奈川冲浪里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他为什么能够对周围的政治世界视而不见,坚定的和老百姓站在一起。他到底想干什么?
从封面来看是一部轻浮的电影,但是却暗含着一股愤怒的力量。比如他说:我选择了北极星做我的名字。
但是仍然把一位深沉伟大的画家表现成了一个浮躁轻狂的中二。
他怎么会是一个中2呢?他是一个深沉的选择了自己命运的人。所以他在画富士山,他在画青龙。把自己所有的精神都注入其间。
没想到这部电影能在疫情慢慢泛滥的时间出来,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时候,也许垃圾都有人看吧。
电影《北斋》虽然是葛饰北斋的传记电影,但更注重描述江户幕府统治末期的压抑的社会。电影从莺屋书店书画被政府查封焚烧切入,此时北斋还没开始画画,只有十几岁。 在那个时期,不仅民众创作和欣赏文艺作品是受到限制的,苟且偷生的武士存在本身也不被容忍。柳亭种彦死的很窝囊,但她的妻子却对北斋和阿荣说,他是自尽的,死的很体面(武士片《切腹》讲了一些武士的自杀的虚伪性)。种彦很软弱,缺乏作为武士被推崇的品质,但他明知可能会死,还是承认了自己是小说作者。种彦为了自己的创作,竟然也短暂获得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北斋清楚种彦的为人,知道他是不可能自杀的。北斋在脑海中看到种彦的死法后,将内心的痛苦描绘成了流着血泪,扭曲且怨恨的人头,北斋彻底灰心了。电影的最后,大限将至的北斋将一直以来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仿佛与年轻时的自己一起作画,人生所经历的一切都化作了画上的巨浪。北斋一直相信书店老板莺屋重三郎所说的,画能改变世界。所以北斋仍然坚持创作,等待开放的时代来临。影片通过对比胜川春朗和葛饰北斋的不同探讨了什么是艺术。胜川春朗为了画可以不顾一切,他的画技很高;北斋是个毛头小子,没有系统学过画画;最后胜川春朗不温不火,北斋一出道就大受欢迎,因为北斋有自身想要表达的欲望,而春郎只是当做阶级跃升的途径。所以影片给出了答案,艺术是自身情感的表达。米歇尔·昂利(Michel Henry)也认为艺术的基础是情感,并且艺术是一种将不可见之物可见化的表达方式(很像浪漫派和谢林“艺术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的说法)。电影中重三郎说,画是不需要语言的,一看就能明白。几十年后,北斋的浮世绘作为包装纸进入欧洲,却受到很多艺术家的追捧,掀起一股浪潮。 在北斋死后不到五年,日本的国门就被美国强行打开了,几百年的太平盛世与压抑的社会一起消亡。考虑到后来发生的事情,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有限者做不出真正正确的价值判断,无论如何历史总会向前发展。但这种变化也许是必然的,传教士留下的世界地图,民众们屡次遭到压制却一直顽强生存的艺术需求,北斋等人用艺术传承的被压抑情感都是未来的火种,会打破这种通过闭关锁国和严格的文化政策所得到的虚假太平盛世。 在只能顺应命运/历史的必然性的情况下,我有些能够理解黑格尔的神正论了。既然黑格尔认为死亡就是对神之爱,将爱理解为消除自身的人格和特征等个体性(《宗教哲学讲演录》),那么谢林批判黑格尔是泛神论,是神与人的互相毁灭就没什么意义了。但就像我一直所认为的,美因兰德(Mainländer)那种极端悲观主义实际上反而是一种乐观主义,因为他们乐观地认为世界最终会归于虚无。所有人真的都会毁灭,实现与神合一,最终使神完善自身吗?真的存在历史的终结吗?无论是永远的幸福还是永远的寂灭?如果以真正悲观主义来看,可能一切都是或然的,真正的悲观主义是“暧昧”的。但无论如何,叔本华所说的“意志”,法国哲学家所说的“生命”是不可能压抑的住的。
其实除了北斋,东洲斋写乐与喜多川歌麿都有出现,也是惊喜。因为之前看过《北斋漫画》以及《写乐》,其实可以对比着看。
老年部分好过青年部分。配角中玉木宏尤为印象深刻,芋生悠也还不错,两人的“对手戏”很有张力(。
果然逢到出这个人的片,不是纪念出生就是纪念死。
——“还是没变。我都要 90 岁了,看到的却始终是一样的光景。” ——“会变的。终有一天。” ——“我眼中浮现出了一些话。我要将这些话留在这世间。” 星尘自家制作,至少画面很美。而且大公司就是好呀,城桧吏的柳乐优弥(?)甚至让我有一丝恍惚。
#日本新片展2020# 没有那么差,有的点还挺戳我。本质是日本的文化输出电影,伯乐茑屋重三郎的理想——让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喜欢浮世绘,不正是让葛饰北斋实现了吗?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什么都写才是流水账,现在呈现的效果恰好是选取了北斋较为重要的几个阶段或者转折。题外话,幕府时代对印刷物的管制,使北斋终其一生没能等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去做什么”的时代,再看现在,历史大概一直没有进步。
我还没放弃和这个世界拼命
编剧很大胆,演员演技棒。愈往后走愈发能走进影片,走进导演和编剧想传达出的北斋。心潮愈发澎湃。
卖点十足但平庸至极啊,与龙泽马琴因创作争吵、与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同框是最大惊喜。为影帝和在读的《浮世绘女儿》来看,分为出道、成名、七十岁中风后画出传世之作几个段落
标记想看一年了,终于看到好快乐啊。日本电影最妙的地方是能给人力量,两次把画翻出来都有震撼到我,字面意思,心真的跟着颤动了一下。跟《炫目之影》一个主题,不同境界,都喜欢。我也要努力创作了!!
田中泯令我目瞪口呆
HIIFF中视二号厅葛饰北斋传记片喜欢结尾的海浪声🌊
@日本新片展 阿部宽演的茑屋老师说要把书店开到大洋彼岸去的时候真把昏昏欲睡的我乐到了,主创们真应该来杭州瞅瞅,看看自己的片子为什么和这个书店一样的华而不实。
叙事比较流于表面,另外就是女儿跟宫崎葵比起来过于像村姑了
很多作画时刻的艺术展现力非常棒,但是在剧情上又很稀疏,北斋的狂与静在四章里来回跳转,其实这部片与其说是葛饰北斋传记片,更像是江户时期的一段风情画。演员都很不错,最后柳乐与田中两人同时作画拍得真好看啊。
编导的这一章二章三章四章说中规中矩都算是称赞,这样写法的剧本简直是僵化。想说浪费演员,然而柳乐优弥突然不会演戏了似的,田中泯也舞台感太强——这种剧本和调度也的确是在浪费演员。整体还不如宫崎葵那部北斋的女儿。
极具表现力、感染力,艺术性强、傲骨铮铮的电影,并非线性常规理解上的传记片,而是片段式地呈现北斋人生及对其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节点,部分段落风格化、舞台化;是以北斋为重点的江户时期画卷,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家们创作宣言,“总有一天能不用听他们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活着看到这一天”,第三第四章看得泪眼汤汤,伯乐的心愿,一生的报答和践行,风餐露宿,绘就眼中的大自然与底层人的世界,艺术的翅膀永远在路上飞翔;更可贵的是个中禁锢压抑情绪的表现不是宣泄式的而是用比如特别的北斋蓝的滂沱大雨等方式决绝又强烈地表现出来;摄影布光考究,明暗光影迷人,荡漾开的波纹光影配合海浪创作,结尾震撼有力,潮来潮往,有些东西一个大浪就能抹去,而真正的艺术什么都不能阻隔,滚动演职员表重回主题音乐时又忍不住抹泪 | 日影新片展
第二章过度到第三章太突兀了,刚刚娶妻生子就步入年迈,刚刚接受人物愤世嫉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的个性,一下就人生尝遍、轻舟已过万重山,割裂感严重。前面太着墨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后面又突出表现柳亭种彦对抗幕府,使得传记主角北斋很失色,仅记住了他年少的狂和老年的癫。全片最帅玉木宏,瑛太发福严重,脖子都粗了。
剪预告的那个家伙给我出来!去剪正片!
啊 是不喜欢的男演员!为什么是柳乐优弥演北斋啊!!就是一暴躁男青年,还有没啥交代就突然变强的日式套路
北斋心中的巨浪,“这种日子也要画画吗?这种日子更要画。”/ 前半部是年少的摸索,后半部才展现北斋的精魂,老当益壮,泼墨挥洒,眼里看到的,一定说出来。/ 香艳妩媚的色道,浮世绘的雕刻和制作,观赏性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