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段旅程,这是有道理的,一段旅程总是向前,会有路口要你抉择,会有站台让你歇息。《弗鲁特韦尔车站》来自于真实事件,它发生的地点带着天然的隐喻意义,而导演的切入点和片名也道出了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生活旅程的苦与乐,以及戛然而止的旅程。
奥斯卡•格兰特,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黑人青年,他买过大麻,进过监狱,找了份超市工作,还因为老迟到丢掉。这是一个在美国电影常见的角色,通常是黑人,基本在街头吊儿郎当的混日子的形象,时不时见到几个同肤色的兄弟,拳头轻碰,来句“yo,dude”。奥斯卡的身上散发着那种天然的平民色彩,有点儿痞气,又本质上不会主动伤害他人,他表现出热情与开朗,乐观与积极,但是也表现出无奈与沮丧,失意与敏感。他有自己的爱人,却也时不时乱搞,有一个不介意自己“没出息”状态的女儿,他处于从昔日非法行当生涯努力向平凡合法工作转型的阶段,有些痛苦,但是看上去生活过的也像那么回事儿。整部影片大部分时间充满了一种电视台跟拍纪录片的感觉,家长里短的展示一个黑人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母亲奶奶一起聚餐,又和朋友们一起庆祝新年,看上去,生活还是美好和充满希望的,这群底层青年,一样可以在地铁放起音乐,载歌载舞。导演精心让生活看上去那么平凡普通,仿佛这一次,奥斯卡又将如往常一样回到自己家中,与妻子和女儿继续自己前途尚不明朗的生活。
然而,奥斯卡的人生在弗鲁特韦尔车站步入突变,导演之前埋下的种种伏笔再次一起爆发,突然的冲突,突然的抓捕,突然的爆发,突然的枪声,一个黑人青年的生命就这样在弗鲁特韦尔车站彻底终结。看上去,这又是一场充满敏感的种族问题的悲剧,奥斯卡因为牢里与白人狱友的冲突而撞上倒霉事儿,又被白人警察极其粗暴的对待,最终被白人警察枪击身亡。尽管制度上,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已经整体不在,然而历史不会很快洗刷昔日的痕迹和更加长远的影响。在美国影视剧中,一方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美国黑人生活状态与白人的落差,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教育和经济积累有限,导致了整体在社会的底层化,而在这个阶层中贫困和犯罪问题重生,又导致他们可能在这个状态下循环,并引发社会对黑人依然存在的可见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特别在美国法律题材作品中,你又经常会感觉美国黑人对种族问题似乎过于敏感,甚至将之当作一种可以操控的工具。在《弗鲁特韦尔车站》中,导演做了更好的平衡,控诉着悲剧表现的社会矛盾和不公,也并未将控诉偏激化。片中有几段有趣的白人与黑人友善交往的细节,奥斯卡尽管即将丢掉超市工作,还热情的教一位白人女孩如何做菜,甚至热情的电话叫来家人帮忙;而在奥斯卡与一帮朋友们新年狂欢后难免内急,想让两位女士进街边店方便方便,面对店主的不情愿,奥斯卡有些痞气的让店主无奈答应,接着一位白人夫妇也遇到类似情况,奥斯卡热情的让怀孕的女士解决紧迫问题,还和男士有段互相鼓励的对话。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可见奥斯卡们的本性,他们因为生活环境、教育、视野,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因素,生活的旅程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污点,但是却有着底层人士的坦率与热情。一些社会的隔阂没有那么容易被消除,在一些冲突中,这些看上去吊儿郎当,一脸嚣张,多嘴粗口的家伙天然的被当作社会不安定因素,虽然他们本来只是想在新年好好放松一下,虽然他们只是想在新年有个开始了无数次却老是回到起点新的开始。
影片的冲突高潮来得很突然,这种平静甚至欢乐生活中突然引爆矛盾的手法,在很多电影都可以见到,处理的好,会让人感到愕然,但是真实,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你无法预知下一个意外发生在何时何处;而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观众感到莫名其妙,你必须在前面有足够的交代和伏笔。好在本片年轻的导演处理的很成熟,影片大部分时间,从奥斯卡热情的桀骜不驯的性格,到他狱中与一位白人结下的矛盾,到母亲建议到做地铁,都让最后的爆发来的突然而又自然。因为昔日的矛盾,他在地铁上意外的遇到仇人,因为他和朋友们阶层特性,他们显的很“合理”的被警方拿下,而奥斯卡们的性格又让他们嘴上不依不饶,引起更大的冲突和混乱,最终,突然的冲突下突然的枪响。也正是前面对奥斯卡的性格刻画,让这个显然不是社会模范,但是又对生活充满热情小伙子,实际上并不是个社会的麻烦,而在此之下,他的悲剧更令人同情与唏嘘。不管开枪的警察是处于慌乱,还是误用枪械,这场矛盾激化的缘由多少都有着社会隔阂和偏见的背景,片中的警察显的咄咄逼人,一上来就要将本来没有太多抵抗的奥斯卡们制服;而奥斯卡们也似乎习惯性的要口上逞强,一阵吵吵嚷嚷之中,被打上问题份子的奥斯卡们更容易激起警察们的怒火和慌乱,而这样背景下的死亡悲剧,必将引发社会或大或小的动荡与冲突,而这样的冲突中,相互的不信任与矛盾又会激化,下一次悲剧的种子已经埋下,一如2013年的Trayvon Martin案件,整个过程和接下来的社会反响,与本片反映的真实事件是那么的相像。《弗鲁特韦尔车站》是一出生活的意味和悲剧,然后导演将其情绪和立场不露声色的融入电影中,这种态度和技巧是本片很令我欣赏的地方,类似社会问题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态度,坚持基本的价值观,保持平常心,避免社会互相理解与融合中的意外阻止这种向上力量的继续。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1ba7d37c00824410d0dcb393 《弗鲁特韦尔车站》讲了发生在2009年1月1日的一个地铁车站,黑人青年被警察枪杀的事件。影片主要回顾了这个黑人出事前的故事。一个过得蛮挫折的黑人小伙,贩过毒、坐过牢、经常迟到被辞退、有女朋友和一个4岁的女儿,影片有许多细节来表明小伙子想重新来过的愿望,如把毒品扔掉、帮助超市女顾客、对一条野狗的关怀、母亲的关心(也是母亲为了安全让他坐地铁,结果反而出事了)、以及女儿对他的依赖。影片没有指责警察或者种族的问题,事后的追究,只是平静的诉说过去,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没有什么能力,有前科,是个黑人的那种屌丝般的无奈,冷静地关注小人物的生存问题,让人思索怎样让一个想改变,成为一个好人,社会应该这怎样给予他们机会。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也有单身母亲饿死2个小女孩的事例,在谴责她本人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的、社会的责任。最近印尼老妇人偷了田薯而成被告,法官判全场所有人有罪,包括他自己。无不是对现在这个表面光鲜的社会提出了拷问,只要有一个因生活绝望而走入歧途的人,这个社会都不能成为一个幸福、公平、安全的社会。
今天还有许多人想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改变,除了自己努力,也请给我、给其他人一些机会。
(劇透) 一名手無串寸鐵、被制服在地的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從背後開槍射殺了。這樣的劇情使《公義終站》(Fruitvale Station)被視為一齣政治性的電影──不單因為在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使用過度暴力對待的事件多年來從不間斷(例如二○一二年的Trayvon Martin案,槍殺黑人少年Martin的白人George Zimmerman獲判謀殺罪名不成立),更惹人注目的是這齣戲是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一開始便是案發現場的真實紀錄,由途人以手提電話拍攝下來。
不過,《公義終站》也充滿典型的悲劇色彩:並不完美的主角嘗試憑自己的努力締造未來的幸福,最終還是敵不過殘酷的命運。導演兼編劇Ryan Coogler聚焦在主人翁Oscar Grant生命的最後一天來講述這悲劇。在元旦前夕,曾不忠於女友、犯毒坐過牢、上班遲到被解僱的Oscar決心改過前非,為家人和自己振作起來,在新的一年堂堂正正地做人。但新年的第一個日出還未來臨,他的生命便迎向終結。最諷刺的是,最後Oscar的母親跟家人圍起來祈禱求神醫治那年輕人,鏡頭一轉主角便斷氣了。上帝真的那麼殘酷?
或許最殘酷的是Ryan Coogler。對於「真人真事改編」的標記,有些人把焦點放在「真人真事」之上,有些人卻著眼於「改編」二字,察看電影跟真實之間有何分別。為了營造悲劇感,導演增添了不少虛構情節,加強了張力。例如有一幕在油站,Oscar跟一頭狗玩耍,但轉頭那頭狗便被車撞倒了,司機不顧而去。Oscar抱著狗,看牠在懷中死去,身上沾了血。這場戲令觀眾相信他本來就是善良的人,卻不是真實事件。
電影也加插了一場Oscar在海邊撒掉大麻草的戲,顯示他即使丟了工作,也不願意重蹈覆轍(他已坐過牢),決意痛改前非。另外主角在城裡與一個陌生市民的對話也可能是虛構的:Oscar跟一位偶遇的男人說到自己想結婚但沒有錢,那男人卻說不要緊,自己結婚時也很窮,後來環境變好了;陌生人的勉勵使Oscar對未來的家庭生活更有憧憬。這些情節都在表達一個信息:主角是個好人,而且浪子回頭金不換,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這種正面描寫的作用完全是為了跟主人翁悲慘的結局作出對比:Oscar愈有盼望,他的死亡便愈顯得悲慘,這件槍擊案便愈叫人髮指,所牽涉的種族議題便愈令人關注。
在美國,因為平民可以持有槍械,所以警察執法時特別緊張;最終開槍警察的行為被法庭判為合法,但死者家屬、民間團體和義務協助的專家卻提出了不少疑點。
《公義終站》最後以字幕交代槍殺Oscar的警員Johannes Mehserle最後謀殺罪名不成立,改判為誤殺,坐牢不夠一年便獲釋了。電影沒有從法理角度探討這宗案件,沒有交代開槍警員的辯解。Mehserle在法庭解釋,當時他企圖對Oscar使用電槍,怎料拔錯了手槍,釀成了大錯。這說法跟Oscar在現場目擊的一位朋友的口供相當一致。不過,即使Mehserle是誤殺Oscar,不代表沒有種族偏見的問題。在電影中,Oscar在地鐵回家途中遇上了一個白人「仇家」,被攻擊後反抗。白人警察接報「有人毆鬥」後出現,白人仇家已逃去,警察走進擠滿白人的車卡,眼看只有Oscar一個黑人,便把他拉下車。Oscar和他幾個黑人朋友被警察粗暴對待,直至奪命的槍聲響起。一如以往,事件發生後一度引發騷亂,並無助於種族融和、消除歧見--導演也沒有把騷亂的景象放在戲中。
Ryan Coogler繞過了案發後的法庭訟訴和倡議活動等更有「劇力」的情節,透過呈現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及其悲劇收場來作政治倡議。種族之間或其他類型的偏見往往源自有權力、處於優勢的一群沒有把另一方當成跟自己一樣的平凡人一般看待──不完美,但總可以改善。《公義終站》描述的日常生活情節,扣連上一個特殊案例之後,便顯得不再平常,增添了改變社會的力量。社會由不同各自有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個人和家庭所組成;洞察到他人的日常生活,就跟自己的生活一樣,其實關乎一種政治性的德行。覺悟到這一點的人,並不會討厭政治。
參考:有關電影虛構情節'Fruitvale Station' Is Loose With The Facts About Oscar Grant
(原載於《時代論壇》一三九二期.二○一四年五月四日)
我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电影,乔丹的演技可以啊。
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本片此时公映,和正在进行的齐摩尔曼审判产生了微妙联系。但我并不认为影片的重点是种族冲突,因为大部分笔墨是描绘这个年轻人生活的状态和家人的关系。奥斯卡女配获得者奥克塔维亚•斯宾塞演得很棒!但影片本身还是比较稚嫩的,觉得有些太过琐碎而不够细致。
种族歧视的悲哀。
没有华丽的布局,只有简单的叙述,这部片子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个事件而出名不足为奇,但是导演真正将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和不平凡的死亡刻画的淋漓尽致。可喜,可悲。
这大概是奥斯卡非常普通的一天,我们了解了他想要变好,包括救狗表现善良。还交代了他的女友,女儿,家人,朋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切,都让这个角色更有血有肉,观众也会对他更有感情。这样,结尾才会更震惊。
影片所讲述的关于一条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背后的人性故事能够引起每个人的共鸣。它也清晰地展现了导演和演员们拥有的潜力
可能是出于对敏感话题的考虑,导演选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立场,即没有太过的故事情节,又没有尖利的理性批判。不过这种真实事件的改编也通常受限于真实,在承担了还原事件的同时,讲起故事来难免缩手缩脚。
不存在的对抗,文化深渊的悲剧。
当一个人的生活被压缩成一个新闻标题,他生命中的一切水分就都被压缩挤干了。当把这个社会新闻重新冲泡、还原成一个人与家人、朋友的琐碎和庸常,才能看出背后的残酷与无常。电影写出了命运的撞击,但仍然过于刻意、过于电影化、每一处温暖气氛的营造都为了映衬最后一切破碎成灰时的冰冷。
每个角色都很饱满,非常值得一看
4.5星,有的地方有些刻意,但整体十分震撼。They shot you again, Wallace!
最后十分钟安静得可怕,不公的枪响震碎了所有人的耳膜。手法与表现都相当中规中矩,但却意外地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平凡者世界中温暖与冰冷的部分。正因许多人都怀有能成为更好的人的想法,才会对这种脆弱感到心痛。
全靠最后一句话
瑞恩·库格勒自编自导,用出奇冷静和客观的视角展现了旧金山Fruitvale地铁站事件,并努力还原出黑人青年Oscar Grant生命的最后24小时。导演将尺寸拿捏得刚好,既不刻意煽情美化Oscar的形象,也不丑化警方控诉正义姗姗来迟,一切都交给观者评判,无声胜有声,枪响的那一刻我们是如此一致地感到震惊和悲
真实事件改编,看完令人错愕
一个人历经逆境堕落,正准备重新开始,生命却意外的戛然而止:这其实是一个古希腊悲剧的范本。可惜新人导演只是以“记录”的手法还原了事件,而没有发掘出更多深层内容,从而缺少了撬动人心的支点。
种族歧视很糟糕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一个男人对生活困境的抗争,却最终败给了社会的种族偏见和歧视。没有花哨技巧却还原了真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