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无私的老鸨和妓女,自私的三男两女
才第二部阿莫多瓦的电影,却被各式各样的细节深深打动。
如果说一般的电影讲究戏剧冲突,那么好看的电影就是冲突不断,而优秀的电影则可以把冲突演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无意去评说,只是用敏锐的洞察默默地记叙着。
活色生香中,人性被剖析的近乎残酷,却丝毫不让你觉得虚假和做作。
你会说: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尽管我们极力掩饰着,然而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无私的老鸨和妓女——
【伊莎贝尔】
她的出场是无助的,痛苦的,愚昧的,这可能是因为她的职业,她是一名性工作者,是社会上的一个边缘人。
谁造成了她的怀孕不重要,她进入行当的原因也不重要,她怎样艰难地抚养孩子也不重要,甚至她的死亡也只是在信中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她是一个没有什么重要性的人,她的存在可有可无;而工作的性质又使她的工作带有一丝下贱和卑微,好像她没有资格去认为自己有任何的重要性。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不重要的人”,与所有高贵,有趣,典雅,智慧的女人一样,用生命和血肉,和响彻天际的痛苦,孕育了一个生命。
她靠满足人们的欲望去换取最私有的金钱,但她好像又不渴望金钱,而是像一名教育家一样,无私地把积蓄全部留给了儿子。
现实仿佛在劝慰她:与市长合影,和医院人员照相,上报纸和电视,是她的荣耀和巅峰。但至始至终,她最为珍视的,是和儿子的合影。
她完全接受了生活的真实,从来没有质疑和反抗过。
你可以说她平凡,或者说,无私。
【老鸨】
喋喋不休,出场的整个过程都在喋喋不休。
可这位“性销售经理”的每一句话都没有在为自己辩护,而是在帮助另一个人,解决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她轻描淡写地谴责一个临产无助又痛苦的母亲说:“宝贝,你太傻了,你其实是要生孩子啦。”
对着呼啸而过的见死不救的出租车大骂“混蛋!”
用生命拦下了巴士之后,面对巴士司机的懦弱,她只强调了“人命关天”,剩下的是一副不可动摇的表情:“废话少说,我不下车”。
判断产妇羊水破了之后,临时决定在大巴上直接接生。安慰倍受痛苦的产妇的同时,冷静地指挥大巴司机来帮忙。
得知没有刀和剪刀,她用嘴咬断了脐带,嘴角沾满鲜血,却笑着对孩子说:“看,这就是马德里…”
在她的眼里,讨论世界是否是公正的,好像没什么意义。
因为她知道,所有所谓的公正,都是靠一张嘴,一个笑容,一次吼叫换来的。
她可能既不认同人的自私,也不认同人的无私,因为生存让你无暇顾及这些,能做的,就是坚强。
——自私的三男二女——
三男两女,注定有一个人要出局,本来早早出局可以避免伤害。
可爱情从来都不是和平的,它的产生是轰轰烈烈的,它的结束是悲伤痛苦的。
爱情并没有多伟大,总是关于占有,时间,付出。深深的关联会产生一种惯性,违反惯性就会带来痛苦。但分手又总是存在的,只因爱并非永恒,它总是会随着时间消逝。
要让爱情永在,除非把快乐的瞬间永远定格,定格的方式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做爱,也可以是死亡。
【维克多】
自始至终,维克多或许都没有深爱过艾莲娜。
他的处男之身献给了这个女生,并认为在“厕所做爱那晚很棒”就是爱的启示。
他偷钱买披萨,固执地见艾莲娜,好像只是为了延续对自身的好感,证明“我是一个不错的情人”。
这份固执给了她牢狱之灾,所谓的爱转换为了真切的恨。这里的逻辑处理非常有趣:他望着头上的牢笼,以及电视中大卫在残奥会的雄性表现,眼神中迸发出一种怒火;他并不狠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偏执自我和艾莲娜,反倒是嫉妒那位坐在轮椅上努力训练,本来企图拯救他,而现已残疾的警官大卫。
而整个的复仇计划并非夺回艾莲娜,而是“在高潮之中戛然而止”,让艾莲娜对他求之而不得,报复艾莲娜对他当年的所作所为。
如此短暂的相遇,亲热,以及意外,却可以塑造一个男人如此长久的价值观。
滑稽的是,相比最初渴求爱的盛气凌人和逻辑混乱,现在渴望报复恨的他反倒是静如止水,思维敏捷。
影片中他的成长和报复计划是逐步递进并成功的。他认识了克莱拉,在成熟女人的调教中成了“最好的情人”;他根据自己的选择,主动抛弃了克莱拉,站在了感情的强势一方;他挑衅大卫,让他充满压力和警惕,同时揭露是桑丘拨动扳机,致使大卫残疾的真相,挑拨大卫和桑丘的关系,让三个男人的关系保持三角状态;他用工作态度得到了艾莲娜的肯定;他用言语挑逗艾莲娜;他成功地占有了艾莲娜;最后维克多和艾莲娜走到了最后,大卫选择离开;他和艾莲娜有了孩子…
但这是理想中的爱情么?爱上一个人,不应该是愿意为她牺牲一切么?还是,爱上一个人,是因为曾经为他/她付出了一切,而爱上了那个人所承载的回忆,爱上了无法去否定的那个自己。
成功征服了那个对自己说过最恶毒评价的异性,维克多证明了自己是“最好的情人”。
【艾莲娜】
女人的爱并不像男人一样,总是以性为起点的,当爱情来了的时候,肌肤之亲对于女性并没有任何的仪式感,而只是水到渠成,对女人来说,只有感觉到的爱情,才是永恒的仪式。欲望与爱情,女人们好像总比男人们分得清一点。
但女人也有弱点,她过于敏感,以至于把许多偶然理解为情感,把情感储存为回忆。回忆或者会呼唤愧疚,或者会呼唤激情,总之,它们会掺杂在复杂的思绪中,成为爱情的一部分。这种爱在现在,爱在过去,爱在未来的反复纠缠,决定了女人拥有敏感的爱情观。
艾莲娜也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辗转在两个男人之中,而她的选择,成为了剧情的焦点。
她本来对维克多印象不错,但维克多一句自大的话让她马上放弃了和他继续见面的欲望;大卫救了她,让她心生爱慕之情,她会为大卫洗澡,和他在浴缸中做爱;维克多对牢狱之灾的强调,让她有了罪恶感,最终她如愿以偿地让维克多“报复“;她坦承地告诉大卫自己出轨的真相,并祈求得到原谅;她担心大卫,维克多两个人的安全;即使影片的最后,她还会和大卫保持通信。
除了影片开头所塑造的吸毒庞克形象,艾莲娜都是一个给予者。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因为女性,大多时间都是在给予。她们给予感情,给予伤害,给予生命。
爱情对于她们,永远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因为她们想体味,被宠爱是什么感受。而事实上,被给予永远都是表象,在爱情中,女人永远是最大的给予者。
一个慈善者艾莲娜也是其中的一员。这种给予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一种本质上的冲突,她的给予,是为了冲破自己的愧疚,自责,以及弥补由于给予而不断牺牲的自己。
【大卫】
在大卫身上,我看到了最完整的人性。
他劝桑丘“少喝酒,别冲动”,是因为他是那个愧疚而恐惧的第三者;他竭力想制止桑丘不要“以权谋私”地泄愤,乃至自己牺牲了下半辈子的行走能力;他即使残疾,却充满激情地生活,成为了一名残奥会篮球明星;他会为了捍卫自己的妻子,滑着轮椅到维克多家与其对质;他会拍下克莱拉偷情的照片,汇报给桑丘,企图借刀杀人;他会在维克多与艾莲娜在一起后选择了放弃。
他是善良的,激情的,勇敢的,自私的,狡猾的,懦弱的。
但这些所有的特质,才构建了最真实的人之本色。
【克莱拉与桑丘】
两个人用互相射击宣告了自己所持爱情观的幻灭。
对爱情的固执,背后体现着最深刻的懦弱,却又用最武力的方式呈现。
或许爱情就是一场战争,但大家都不想牺牲,因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Sid
2 ) 是欲望还是人生
这部片子的中文名字有两个,活色生香,颤抖的欲望,我更喜欢前者。
活色生香,这是对生活的描述。事实上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们也可以确定,这并不是一个单纯地描述欲望的故事。尽管里面有一段颇为唯美的做爱场景。
维克多因为在公车上出生,使得当时出于灰色统治的西班牙似乎褪去了一些死迹沉沉的味道。我直到看完这个影片才理解了开场那段看似与之后毫无关联的戏码。他和他的母亲被当时的统治者授予终生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特权,在新闻里人们断言他会有一个轮上的人生。
显然,这不会是阿莫多瓦想拍的影片。
维克多以后非常平凡,除了有一张特殊的证件可以确保他免费做公车。艾莲娜让他第一次知道男欢女爱的乐趣,但是她却不再欢迎维克多的到来。维克多坐在环城的公车上,司机显得如此不耐烦,要求他必须说出一个目的地。在普通人的想法中,也许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地。维克多最后还是来到艾莲娜的家,却意外卷进了一场桃色纠纷。桑丘和大卫两个警察因为听到维克多和艾莲娜争斗时的枪声而来到他们的寓所。混乱中,桑丘借维克多之手射击与妻子卡拉有染的同事大卫。艾莲娜在大卫的保护下逃离,也因为当时的回眸和感动嫁给了之后瘫痪而开始打轮椅篮球的大卫。
维克多在狱中重新生活,他在给他的母亲的信中写道,他在学习教育、宗教,以此减刑并充实自己。他的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就离开人士。维克多在母亲的墓地见到大卫和艾莲娜,并偶然结识了卡拉。
他原本是计划要报复的。那个报复的计划在他后来对艾莲娜的陈述中显得异常可笑。他要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情人,他要和艾莲娜一直做爱,让艾莲娜不能离开他。他从卡拉那里学到足够的技巧,也让卡拉爱上了他。但是维克多却似乎已经忘记了复仇的事,他只是爱着艾莲娜,所以希望呆在她的身旁。
得知射杀真相的艾莲娜为了得到平静的生活,决定在离开之前以性爱平复维克多的仇恨。可是她真的如维克多的预想爱上了他。她的丈夫大卫因为嫉妒告诉了暴力的桑丘,维克多和卡拉的关系。深爱维克多的卡拉为了通知自己的情人带枪前去他居住的陋屋,并在那里和桑丘互相射击身亡。艾莲娜无法接受大卫的自私,最终选择和维克多在一起。电影的结尾,待产的艾莲娜和维克多坐在朋友的车上,维克多对着肚子说一个二十六年前的故事。
一开始我们以为维克多会有一个足以改变他母亲是妓女这个事实的人生。
一开始我们以为维克多出狱后会处心积虑地想要杀害大卫或者艾莲娜,弥补他失去的六年。
一开始我们以为艾莲娜会保守她和维克多之间的秘密,继续和大卫生活在一起。
一开始我们以为卡拉在家中就会杀死桑丘,让跑去和维克多见面。
不过我们的以为都错了。这是一个用不寻常的调子所描绘的活色生香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误会、偶然和无知。但幸好,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足够圆满的结果。
3 ) FIFF21丨DAY1圆桌《活色生香》:性器官比十字架更虔诚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一天,首先我们讨论的电影是阿莫多瓦导演的《活色生香》,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大家好,我是选片人代表,在阿莫多瓦八九十年代频繁入围无人知晓单元之后,我其实对他97年的新作品饱含期待,这不仅是他集大成之作《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上一部作品,也是他众多家庭伦理情色电影中关系最复杂的一部,换言之很有商业性,而且抛弃了同性元素,让这种"狗血"更加大众化(没有说同性恋很小众的意思)。当然床戏的元素作为噱头也是我觉得可以入选主竞赛的原因。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给《活色生香》打了X。我不喜欢剧情太过狗血且拍得也狗血的电影。
场刊嘉宾 @Not Here
今天最后一部《活色生香》给了两星,结局雨过天晴、生活还在继续,很是让人感慨。如此复杂的剧情也能节奏顺畅地讲述完,每个人物都很鲜明,塑造也比较成功。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活色生香》我给的4颗星,虽然跟我手松的确有一定关系,但是我真的吃这套,色调明艳,充满靡靡之音,人们好像总是充满了激情去爱,是让我能感觉到西班牙的魅力的电影。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都像网一样纠葛,但是最后都走向了一个终结点,一个是死亡,一个是新生。(还有就是性爱镜头好漂亮)
首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开头部分出现了大段字幕,提到了西班牙内战的历史事件和相关的宪法条律,大家觉得这些部分是否有对电影真正起到作用?
场刊嘉宾 @脏脏豆
我理解就是想拔高,其实开头和结尾都有涉及到一点政治内容。
你说的是“想拔高”,但是影片中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一层拔高呢?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而且电影里的对比画面是开头街上没人、结尾街上人很多,是想说一种和平状态的到来吗?但除了从大街上的部分去看,感觉不到还有哪里提到了内战的元素。
场刊嘉宾 @脏脏豆
这样看有点像写着写着跑题了,但是结尾又想尽办法往回扣题,可是我仅爱跑题的部分。
那换个角度,阿莫多瓦的电影大多关于性与性别、关注女性及非传统性向受到的压迫,大家谈谈《活色生香》里类似元素吧。
场刊嘉宾 @Not Here
那个老男人算得上是在PUA妻子吗?
没错这个的确是比较显著的一点,然后其实母亲也是阿莫多瓦电影里重要的形象符号,大家觉得两个同男主有性关系的女性身上是否有他对于母亲的情感投射?
场刊嘉宾 @Not Here
妻子在与年轻人的交往中寻找更舒适的亲密关系。这个年轻人需要教导,需要关注,有点儿像母亲的意味,但是那样子理解很无趣哎太直接了。
场刊嘉宾 @脏脏豆
那个妻子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很具有爱的能力的人,虽然在婚姻之外才得以施展,但是没办法再去爱了,就只能结束自己的生命。
大家觉得电影里有没有用三个男人性能力的排序决定他们的生死这种潜台词?如果有,这算是男性视角的意淫还是其实关注到了女性一直被忽视的性需求,给予她们主导权的选择?因为我看到的是,被女人主动选择、认可、验货过的男人才能活到最后。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个人觉得这电影有点别扭。比如Victor出狱后驱动他的动力是向Elena复仇?方式是和她共渡一夜然后狠狠地抛弃她?但他俩最后在一起了?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就是狠狠做爱了所以就相爱了吧。
场刊嘉宾 @Vergangenheit
我很不喜欢人物被莫名当成这种狗血的棋子…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男主一开始一直预先张扬“我要操你”,但其实最后是女主主动选择的,而且女主进来的时候他还慌了,我觉得这就是gay的优势,不会写出一个自大的色情狂,他其实还在被“塑造”当中。他最开始甚至做爱都不怎么样,是那个女人教他的,但是一点就透。
开头铺垫他来到世上的仪式感和使命感,后面看着发现这就是个普通废柴,其实他的使命就是让女人快乐,做一尊欢喜佛,而且每个女人都可以去塑造他。
主持人 @鲍勃粥
“被塑造”,这个很重要。
场刊嘉宾 @脏脏豆
噗,所以男人成为被塑造的了。
场刊嘉宾 @Not Here
可能因为我不是很在乎性爱戏份,所以理解没有那么深入。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一切关于性爱的故事都是充满神性的,性器官比十字架更虔诚。
#FIFF21#DAY1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也是第二遍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刚刚进大学,寝室里的"色女"不知从哪里借来,一帮人关上门灭了灯对着一台小小笔记本电脑里三层外三层的看,故事行到维克多和艾莲娜的激情戏,尽管是黑暗中,被挤在角落里的我也只敢垂首"偷窥",让人脸热心跳的青春啊!
转眼间已为人妇,代老公整理片子的时候又发现它,惊呼就喜欢看战争及警匪片的老公也有这等"色"片,老公不以为然:这也算"色"?于是重看一遍,不关门也不关灯,旁边还有一个大男人陪着,戏也行进到激情之处,可是,我的激情呢?再也没有心跳的感觉,再也找不回发烫的脸,当初寝室里很静,能听到某女呼吸变调,能看到某女为了消除尴尬故意移动板凳.现在,老公昏昏欲睡,我也觉得不过尔尔.
维克多出狱,不禁为艾莲娜强为贤妻的生活捏一把汗,看看他和戴维浴缸里的作爱场景,谁会为这种畸形的性爱喝彩?我赞赏艾莲娜的诚实,没有人可以控制另外一个人的青春,暴力不行,不幸也不行!
三个男人都有强烈的控制欲,一个也不甘落后,山曹借助暴力,戴维借助怜悯,他们相同的武器是借刀杀人;维克多相比之下多么单纯,他用青春之躯和爱情换来胜利.女人的选择,一目了然.控制和自由,暴力和反抗,虚伪和真诚,创作者的选择,也一目了然.
我不再脸红,我不再心跳,我不再为忐忑的青春不安,因为我知道,选择权,在我手中!
5 ) 《颤抖的欲望》:浅解阿尔莫多瓦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现代西班牙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常以浓烈的色彩和情感出现在观众面前,充斥着关于女性、关于心理、关于情欲、关于性爱的主题以及后现代的艺术特征,具有相当鲜明的风格和辨识度。要解读阿尔莫多瓦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程,但不妨通过某一部电影来浅显地探寻一下其作品的基本内涵,亦不失为一桩有趣味的事。
《颤抖的欲望》(又名《活色生香》)诞生于1997年,属于阿尔莫多瓦从「爱欲」向「爱」的过渡时期的作品。两年后,他在另一部更知名的电影《关于我的母亲》中彻底摒弃了对情欲的描写,而转向了母爱,并凭此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诸多荣誉。不过,在《颤抖的欲望》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爱欲」,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
这部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却不少,情节几多转折,戏剧性很强。同时,此片蕴含着较多可解读的层次,恰好可以一一映射到阿尔莫多瓦作品的多个方面,是个较佳的范本。
《颤抖的欲望》讲述了二女三男之间因爱欲而引发的纠葛(具体剧情诸君可以百度,这里不再赘述)。虽然男性比例更多,但整个故事的走向完全是以两个女性为主导的,这点也是阿式电影的最大主题。我们可以发现,维克托、大卫和桑丘的每一步行动和产生此行动的动机都是被动的,如果没有艾莲娜和克拉拉这两个女人,维克托不会入狱、大卫不会半身瘫痪、桑丘也不会死亡。因此,即便阿尔莫多瓦没有在此片中将女性作为焦点去深入探究,可她们的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这段多人纠葛的诱因,也是阿式电影的另一大主题——「爱欲」。爱欲、情欲,或者说欲望,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本能,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往往成为了主角们的驱动力以及行事法则。在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主人公是以情欲和性本能来控制行为的。具体到《颤抖的欲望》,维克托与艾莲娜、大卫与艾莲娜、维克托与克拉拉、大卫与克拉拉之间关系的最初诱因或者维系因素都是情欲,而桑丘和克拉拉、大卫和克拉拉这两对夫妻的离散恰恰也是因为一方的情欲缺失。可以说故事里的一切恩怨情仇都是因「爱欲」而引发的。
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他的作品中欲望与道德法规的对抗。既然「爱欲」成为了所有行为动机的原点,那么别的道德约束、法律约束便不再起作用。人物在「爱欲」的指引下,行事无逻辑可循,且极具破坏力。桑丘将大卫打成残废、桑丘与克拉拉互射身亡,都是爱欲超越法律、超越婚姻的体现。同时,「爱欲」也并非永恒的,大卫与克拉拉、维克托与克拉拉、桑丘与克拉拉、大卫与艾莲娜都经历了从激情到冷淡的过程。于是,在这段充满了性爱、不忠、背叛、流血、死亡的混乱故事中,阿尔莫多瓦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呼之欲出,那就是一个癫狂的、不确定的、真理缺失的开放性世界。
当然,阿尔莫多瓦在本片中也对「爱欲」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即便不那么彻底、不那么深刻。爱欲能维持多久?欲望过后、激情过后,还剩下什么?什么才是更加重要的?便如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所言:「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的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无量的。」影片的最后,维克托和艾莲娜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难以确定这对情侣之间是爱情更多还是情欲更多,也不知道他们能持续多久,但导演终究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阿尔莫多瓦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历史的态度上,在他的作品里,历史始终是以一个附庸的姿态出现的,或会掠过几个瞬间,却不会留下任何评判。在《颤抖的欲望》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亦是这部电影中与主题最格格不入的部分——在片首,他用醒目的字幕写道「人民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捍卫西班牙和平、进步、以及人民的权利,政府必须废除宪章中所有阻碍西班牙人民行使言论自由、居住自由、结社自由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宪章第十八条规定,不得侵犯任何西班牙人的人身自由,除非他触犯法律。」,兼且在片尾用一句「提心吊胆的日子在西班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来呼应。
乍一看,这段东西同整体剧情是割裂的,似乎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个人的拙见是,考虑到阿尔莫多瓦的青年时代是在佛朗哥独裁统治后期度过的,他对这段时期内所实行的文化禁锢有着深切的怨怒,可又不愿意从正面去批判,存在着一种既怀不满又想回避的矛盾心理。因此,他才在这部电影中做了这样的处理,并用整部影片里肆意的欲望来发泄不满和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颤抖的欲望》在阿尔莫多瓦的作品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但从欣赏的角度而言还是颇具典型性和探究价值的,至少可以在这部作品中对阿式电影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6 ) 柔软母性爱,硬性强制爱,与赤子之爱
一、三种关系
埃琳娜对大卫的爱带着感恩、被救赎的意味,是柔软的母性爱。大卫是英雄救美的形象,并因此瘫痪;埃琳娜从吸毒放纵变为一心照顾他,以及她经营孤儿院,也是从少女到充满母性关怀的一个转变。当大卫质问她出轨为什么不离开自己,她说“你比维克多更需要我的照顾”,她的爱更多是感恩与救赎的母性之爱。
克拉拉与桑丘则相反,是硬质的爱,充满了痛苦、强迫、暴力、恐吓。桑丘一直捆绑着克拉拉的自由,扇她耳光再安慰她(给一巴掌再赏口糖),言语充满恐吓,克拉拉说“等我不再恐惧,我就要离开你”。
这两种感情反倒是不纯粹的。而维克多则是赤子之心,他的目的很单纯,欲望也直接。他的爱有硬质成分,比如他幼稚的报复计划,充满了暴虐的征服欲与雄性荷尔蒙,光是听着讲述就叫人头皮发麻。他的爱也是柔软的,恋爱中总是真诚以待,以及他因为爱放弃报复、最后温柔呼唤孩子。
维克多对埃琳娜的痴迷几乎是纯情的,质问、开枪、报复计划都充满幼稚。桑丘为妻子颓丧了一辈子,诚然是个暴君,但也诚然爱得执迷。大卫吼叫着维护妻子,像个狮子王。
二、爱与欲
埃琳娜的一夜放纵,首先是因为明白自己恨错了人,带有赎罪意味。当年开枪的真相是大卫出轨桑丘的妻子,桑丘发泄私愤,而大卫也对她一直隐瞒曾经的出轨。这给她带来无助与愧疚,在这污糟的两个男人间,维克多反而是赤诚的,他的“报复”都是幼稚单纯的。
其次,维克多向她坦诚复仇计划,充满极端的爱与雄性荷尔蒙,爱总是与征服欲有关,他的爱充满了力量。
第三,被爱是一种权力,总会使人不自觉地有满足感。得知维克多这么多年仍宵想着她,带来成就感。
三、电影手法
紧张感与戏剧冲突满分。两个房间,两番对峙,两次枪响,充满张力与命运感。
第一次维克多开枪时,枪声与电视里《犯罪生涯》的画面交叉剪辑,刺激带感。
大卫偷拍维克多家时,随着快门声拉近画面,造成变焦镜头感,也给观众带来偷窥狂的快感。
最后桑丘举起枪,似乎瞄准维克多裆部,且镜头挪移,再从维克多胯下拍桑丘(库布里克《杀手之吻》也有类似镜头),让人想起桑丘第一次对峙所说“你再不放下枪,我就打爆你的蛋”。
桑丘浸满鲜血的手与妻子交握,两个婚戒闪着光,似乎是真正的“生死相依”,又叫人不寒而栗。
阿莫多瓦还是一贯的浓郁色彩、强烈冲突、鲜明爱欲呐。
阿莫多瓦,片中运用得最多的依然是典型的欧洲电影色调,红蓝黄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3对男女主人公,依旧还是离不开那个永恒的主题。这混沌的世界。
一部电影和法国西班牙都有关系那就意味着难看,boring……
他和她互相折磨,她偷情,他暴力,哪一种带来的伤害更痛。他爱她,在他朝自己开枪的那一刻,能死在一起他觉得特别幸福吧。维克多让我明白,男人所谓的爱情常常是青春期欲望得不到满足,造成的缺憾,是真的爱还是想证明“我是男人”呢?艾琳娜呢?从未这样淋漓尽致地享受性爱,就以为是爱情吗?
只是因为《美错》《老无所依》中看好了Javier Bardem,一路寻到这部片子来看,却又发现名导演阿莫多瓦果然是个奇才!片中五位主角、一段五角恋、一个完美的故事。西班牙,今夜请允许我为你哭泣!
如果这是一部正常的电影的话 最后离开的一定不会是大卫 忠诚的人不该死去 我是指桑丘 但最终两位警察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就像从未出现过最开始的那一声枪响
6.5分。看了10分钟后觉得:“KAO,这别又是科莫多瓦那老神经病拍的玩意儿吧??” 半小时不到就彻底明白,一下子又着了他的道了。男主真是好开心,打残人一条腿六年出来还抢了人老婆,性能力不够还有人免费上门培训,这种好事果然只有西班牙才有吧??
对家庭暴力对男权制霸的批判,是一个主线,两个家庭都是在这个线上挣扎破裂。Live Flesh,鲜活的肉体、生命。可以认为是女性的诉求,但在做对比强调的时候却没有笔墨去描写女性原有家庭关系的干瘪空洞。克拉拉和丈夫关系仅仅在结尾部分做了暴力解决的设定,缺少更丰富的细节填充。而例如更多的一些细节,开头与结尾的对应和母题是必然关联的?男主的永久公交票呢,都成了摆设。PS.活色生香这个译名真的对不上号。
非常喜欢阿尔莫多瓦的叙述方式!而且如此美丽的做爱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太美好了这个世界!
被污辱的和被报复的,男人的嫉妒心此消彼长。阿莫多瓦脑子里那么多奇情罪孽故事,难免有些稍显刻意动机不成熟的编造案例。片中那两个优美胴体拼在一起像征情欲的屁股看起来很和谐,比不登对的爱情和谐多了。
2022-05-02有种被开头“二十年前”剧情骗进来的感觉,就之后三个人的故事和这个男的到底怎么出生的关系密切么?除了最后结尾呼应一下之外基本和他是咋出生的没啥关系,如果这都可以那真是个万能开头。或者难道是用命途多舛的男主暗示马德里,因为“城市之子”啊。。。。女主挺惨的,如果和警察结婚部分源于负罪感,那之后为和男主好上是为什么呢????真不愧是慈善家啊。。。。。别告诉我是因为男主真的成了世界上最猛的男人。。。。另外,电视里的内容选得有趣。
本片中的做爱场面相当优美...
男主角不经意地来到这个世上,又不经意地碰上两个警察之间的纠葛,当他的愤怒在圣经中得到救赎时,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真爱。同时,他遭受到的痛苦也在两个警察身上体验。关于爱欲纠葛和冥冥中的因果报应。
切镜处,利索地省去了多余的台词,4对男女的情感虽复杂,电影却一点不显拖沓。依然是阿尔莫多瓦式的明艳色彩。依然是阿尔莫多瓦式的头尾缝合,一点点的政治味精,更入味。放慢的震颤的臀部仿佛是把弗朗明哥舞的激情无限拉长,深得我心!“我就是这样,一生都在像蠕虫似的想接近你。”
最喜欢公车上生孩子那段...看之前好奇海报上是啥.看完才知道...
贾维尔巴登,年轻时就是有这么狠角色,女人是情性动物,男人是性情动物,完全没想到是阿莫多瓦的作品,印记不明显,但是对女性身体及两性的刻画依旧很美
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关于性的大寓言,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性能力,老警察基本算是无能,大卫从有能到无能,维克多就是旺盛的性能力的代表。于是女人们最终都选择了维克多,甚至不惜以死的代价。而两次出生都颇有意味,尤其是第二次,维克多的孩子的诞生更多表达了只有不息的性能力才使人类得以延续。
6年后,入狱期满的维克多在电视中看到了残疾运动员大卫,后者代表西班牙队参加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并赢得了篮球金牌。维克多要找大卫复仇,却跟大卫妻子成了同事,这阴错阳差的背后竟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还是痴男怨女的奇情故事,还是用性(满足与被满足)贯穿全片,还是有克鲁兹和巴登。
阿莫多瓦的电影真的很娱乐,不管剧情怎么翻转,都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这部没有很狗血,也不如传说中的色情(也就海报镜头那么一下下啦!),但是情绪拿捏得不错,不过分疯癫也足够戏剧性。但是有点直男癌的感觉是为什么... 其实如果去掉最后的结局,这故事甚至有点十诫里面一集的味道
以卖春为端,以新生为末,串起三个男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讲性和人类的发展历程,和西班牙的社会面貌结合起来更加生动,而后来衍生出Hable con ella更加宏大的话题,可谓是阿莫多瓦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