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2021

HD

主演:Lorenzo Antonio,Logan Shroye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复活2021 剧照 NO.1复活2021 剧照 NO.2复活2021 剧照 NO.3复活2021 剧照 NO.4复活2021 剧照 NO.5复活2021 剧照 NO.6复活2021 剧照 NO.13复活2021 剧照 NO.14复活2021 剧照 NO.15复活2021 剧照 NO.16复活2021 剧照 NO.17复活2021 剧照 NO.18复活2021 剧照 NO.19复活202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官方下场写同人,还tm写崩了

沃卓斯基姐妹对此片的心情借一段台词说出来了:

“咱tm不是说好了不能给矩阵三部曲写续集炒冷饭么?”

“你说了又不算,咱亲爱的母公司华纳要赚这个钱啊!”

这姐俩真是 meta 达人,在影片中,矩阵三部曲被系统扭曲成了一套卖座游戏,崔妮蒂和章鱼机器哨兵的手办摆满了尼奥一桌——哦当然,尼奥是游戏设计师,而虐他千百遍的史密斯特工……成了他的老板,死敌天天盯着你996,真他妈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了。

不止,沃卓斯基姐俩儿借电影中码农们对续作进行头脑风暴的时机,把这十几年来对矩阵三部曲的讨论 meta 了个遍:

“是什么让矩阵三部曲(游戏)这么受欢迎?是枪!很多很多枪!” “是子弹时间!我们应该再搞一个子弹时间!” “三部曲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隐喻!”……看来姐俩对网上的瞎BB挺熟悉啊。

我想电影前半截已经把被迫炒冷饭的怨气发泄完了吧,然而并不,越看到后面我越觉得:这片子拍得…跟个同人作品似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大量借用原三部曲片段:角色做梦梦到的是旧片段、玩儿游戏玩儿到的是旧片段、把旧片段当电影在影片里放、闪回当然更要闪个几十分钟的旧片段……. 我听说过写论文自我引用几十次的,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拍电影自我引用这么多次。

电影拍得这么“怀旧”、这么meta,讨好粉丝,甚至可以说是 “媚宅”,是一部分原因。你们不是沉迷旧三部曲嘛,喜欢掰开揉碎瞎BB嘛,来!我官方喂屎给你喂个够!

深层原因,是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

甭管沃卓斯基对三部曲、对社会寄予了多高的期望,矩阵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以至于现在这部除了搞成媚宅粉丝向黄昏恋夕阳红,它没法产生新的吸引力。人类革命也革了,系统升级也升了,救世主耶稣也基督过了,你还把人泡营养槽里又捞出来再搞一遍,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薅啊!

沃卓斯基显然是明白这一点的,无数小地方透出了自嘲,比如借角色直言 “故事都是一样的,不过总要换个皮讲一遍”;还有尼奥大战时本打算再发动一遍飞行的超能力、然而下蹲起立作势半天…最终再起不能,影院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觉得这个桥段简直是整部影片的暗喻 —— 哥飞不动了,随便吧。

影片除了继承旧遗产,着实没多少新意,唯一有更新的,就是演员和演绎了:果然故事都是一样的,换个皮再讲一遍嘛。

老油条已经疲惫不堪,尼奥和崔妮蒂两个老革命都到了上八宝山的年纪了,居然还得硬着头皮谈恋爱撑主线,我看得都累;还有更老的元老奈奥比,都变修了蛤蛤蛤蛤。

而后加入的新皮囊,大多差强人意,我看得最顺眼儿的…居然是新·墨菲斯,继承前作黑大壮的风格,衣着还添了一些新时代的亮骚,完全不令人失望。

而新·史密斯特工就没意思了。和新人一比较,我才发现原版雨果维文的演绎有多精彩、多么的有压迫力,这才是可以和主角光环匹敌的漆黑意志啊!新版史密斯乔纳森和尼奥对戏,居然演出了基佬多次撩直男不得而恼羞成怒的怨妇感,我几乎要同情他了……别误会,我对这位小乔没意见,他演研究系列杀人犯的FBI侦探演得很不错,只是人长帅了就真的不适合演强力的、压迫性的反派,只适合可爱而迷人的孔雀型反派。

巴尼叔叔演的新·建筑师(考了个新证儿,改叫“分析师”了)就完全是个喜剧了,巴尼叔叔那种贱兮兮(无贬义)的气质从他脸上每一个褶皱里渗透出来,给他每一个角色染上一层浪里浪气的滤镜,令我无法严肃评价。

PS. 结尾彩蛋异常惊喜,我十分期待其中暗示的真·续集! Bring Catrix!!

 2 ) 十八载落花花住,廿二年犹梦梦出,《黑客帝国4》积善余庆之作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提议M-理论作为“物理学终极理论”的设想,“M”的含义包括多个以“M”为起始的词汇,例如魔术、神秘、膜、矩阵(Matrix)等。我们甚至可以猜测《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标题灵感也源于此。古今中外,科学、哲学对终极的解释众说纷纭,至今未有统一定论。但是,终极理论的其中一个解释也可以到《黑客帝国》 中去寻找。

为了安抚激愤的网友,我还得多说几句话。有的观众更看重剧情,因此对《黑客帝国4》的定位勉强合格,不得不承认,《黑客帝国4》故事情节确实有些散漫。但我更看重这部影片的哲学境界,而《黑客帝国2、3》哲学水平降低才是真令我失望。但《黑客帝国4》远在《黑客帝国1》基础上又提升了哲学境界,因而我也摒弃了以往对该续作目光短浅的隐忧。以我仅有的粗鄙智识看,该系列的哲学水平排名是《黑客帝国4》高于《黑客帝国1》高于《黑客帝国2、3》。但给出排名未免也是一种刻意分别,不过,为了方便传达理念我大概还是要列出这个排名。

我从未在同一部学术著作看到过以下所有内容,然而电影《黑客帝国4》让我见识到了。如果只为炒作过去,那完全不必续作。《黑客帝国4》是要颠覆一切传统认知,也颠覆人们对电影的定位,向我们展示一个无所不包的神奇叙事。

不必用前三部的观感再去裁定《黑客帝国4》,如同不能以今日之梦去做昨日之梦,《黑客帝国4》既致力于消解一切现有概念,创作者也不会在意观众具体相状的意见。

拉娜·沃卓斯基续作《黑客帝国》必定顶着巨大压力。但无论怎样,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编剧别出心裁地,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不如解构问题。《黑客帝国4》借制作游戏之名指出这些年来,观众在《黑客帝国》看到的更多是暴力、性感,甚至有人声称《黑客帝国》意味着混乱,却忽略了这部影片带给人的哲学思考。在“shā神基努57岁能不能胜任打戏?”“如何带领人类反抗机器?”的喧嚣声中,人们却忽略了第三部结局尼奥带给人类和机器社会的是和平。在《黑客帝国4》尼奥刚醒来时,就被告知他过去的壮举“改变了一切”。在过去的60年里,尼奥引领了人机之间权利与权力的对话。正因如此,第四部动作场景也仅限于小范围打斗,不再有大规模战争及激烈的反抗。《黑客帝国4》最后的计划中,有人质疑:“穿过整个胎儿区、发电厂,爬上上千哨兵守卫的两公里高的塔,这是最简单的第一部分?”莎蒂反驳:“当然,因为我们要做的只是说服别人。”由于《黑客帝国》系列动作场景过于突出,往往使人忽略了影片最温情、关怀的一面,最具深邃哲思的另一层面。《黑客帝国4》设定锡安世界已历60载,实则反映的就是影片之外人类社会这60年来的过往。

《黑客帝国》系列的剧情细节很多,自上映时日起,许多才智卓绝的前辈已经给出过解析。我也无力解析更多细节,我只提及一个还未在别人的影评中见到的。作为一名生物学者,我认为锡安前五次被毁灭所映射的分别是: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的五次生物灭绝事件。但这也可能仅仅是我自己的牵强附会。

但为了方便阐明一些问题,我再稍微举个例子。比如《黑客帝国1》影片开始不久,在尼奥工作的公司主管办公室里有人擦玻璃擦出一堆泡沫,场景的突然转变,在梦境里嵌套梦境,以及尼奥刚从矩阵苏醒时,看到柱子上亮闪闪的生物电。在这里映射《金刚经》结尾四句偈言:......(如果愿意,请自行补全)

不仅如此,1999年的《黑客帝国1》通篇借台词复述[b] 经,若有兴趣可自行发掘,我就不再一一举例。

2003年连续两部的《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虽说丰富甚至理清了《黑客帝国》系列的设定,但是人物的台词更强调“选择”,也就是因果业力,这依然是在有为法世间法里面打转转。

但比起《黑客帝国1》用台词、画面内涵[bu]经,《黑客帝国4》却已做到了不执着于有相的声音、视觉,不再做经文的复读机,而是在在处处,无相不执着。《黑客帝国4》也推翻了《黑客帝国2、3》强调的“选择”(因果业力)。《黑客帝国4》声称“这种选择是一种幻觉”,18年前耳提面命的所谓因果,也不过是一场电影缔造的幻因幻果。再比如《黑客帝国4》尼奥从矩阵醒来,是通过了一面远比他身体小的镜子,这意味着不执着于大、小的概念,所谓大小,电影镜头的视角而已。

《黑客帝国4》又在戏内说戏外,自嘲了创作组对续集的拍摄,也反讽了那些不看好续集的喧嚣。就像当我观看一部关于宇宙终结的科普纪录片时,却因网友的搞笑弹幕哭笑不得,这让人们对终极问题的探索不再那么严肃。

《黑客帝国4》境界之高,真可谓犹在梦境却已出离梦境,安住矩阵而又不住矩阵。

关于红、蓝隐喻的探讨,在播出之前既已升温。但就像以红、绿、蓝命名的夸克并不具备真实色彩那样,矩阵的代码也是不具颜色的,只为向观众展示暂以颜色区分。

构筑于二值大厦的《黑客帝国4》致力于解构一切二元对立论,纠结于红、蓝划分又有多少意义呢?解构二元之说由来不久,这股新兴于西方世界的“声名狼藉”、却又声名远播,以致于洄游到第三世界的后现代浪潮却无端契合了千年以来默默无闻、深藏不露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任何的二元划分都是刻板偏见,消解一切二元对立,不执着于有相的二进制编码,就是入不二法门(我用后现代话风进行的概括转述,手动滑稽保命×3)。

在《黑客帝国》前三部中,尼奥是个有着自我怀疑也被人怀疑的所谓救世主,主角团的战斗更是一波三折。而阔别18年再现的《黑客帝国4》,昔日的救世主尼奥被当成心理疾病患者治疗,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迫服用蓝色药丸,直到一抹貌似墨菲斯的身影重新找到他并通知他“该起飞了”。时隔约二十年,《黑客帝国4》更倾向于信任而非怀疑,尤其是身为男性的尼奥对身为女性的崔妮蒂能力的信任。拉娜·沃卓斯基曾披露之所以续作《黑客帝国4》,是希望借此走出近些年她所经历的痛苦过往,可见这些情节的设定与姐妹俩的现实经历也是不无联系的。

2003年《黑客帝国2、3》掺杂了过多商业化的摔车、砸楼、机甲特效反而像是对剧情注水,但这也不完全归咎于沃卓斯基姐妹的责任。众所周知,米粒尖虚有其表的[m、z]并不保障人们的权利。上世纪末沃卓斯基姐妹的作品尚未进入更多人视野,但随着二人名气渐涨,则需要顾及电影出资方的利益。沃卓斯基姐妹后续创作的原旨很可能被要求作出改造。比如必须减少对亚洲文化的崇尚,增添拉丁文化的威势力如法兰西人的形象,以及植入米粒尖鼓吹的虚假[m、z]如锡安议会等等。或许史密斯那句“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自甶,而是因为我们不自甶”也算是沃卓斯基姐妹的反讽之语了。

但《黑客帝国4》的反讽却是更勇敢、张扬的。这表明了拉娜·沃卓斯基已从不愉快的过往走出,也不再向资本势力和商业市场低头。影片处处大胆讥讽了[z、b、z、y]、后殖民[z、y]、后[f、x、s、z、y]等霸权行为。影片还传达了一个理念,时代变了,权力的手段也改头换面:过去诉诸战争,监狱与惩罚,一言不合就开打;现在诉诸“理性”,“治疗”,利用精神分析学攻心。影片设定锡安世界经历了60年也是不无原因的,因为《黑客帝国4》就是要以虚构影片给予现实世界启示。

呼应《黑客帝国1》开篇尼奥以主体身份看到玻璃窗上的泡沫,居于客体位次又兼为《黑客帝国4》主角之一的八哥,在镜面上擦出泡沫的一刹那,她看见了尼奥,感觉出了什么,打开了她的心灵,因而发觉了周围世界的不真实性。近二十年《黑客帝国》系列的转变,由主体叙事转换为去中心化叙事,由一元、二元论演变为多元论,以回顾历史迎接新的时代。

《黑客帝国4》也挣脱了前三部对善恶、人机的二元划分,以往尼奥与史密斯的二元关系也被解构。新史密斯指出安德森([jes]的自称)与史密斯(大众的姓氏)共同点远比想象地还多。他们不过都是在矩阵世界充当一个必要角色的应化示现而已。

《黑客帝国4》复出旧演员的形象,却是居于末次的。梅罗文加遗老式微,反映了矩阵规则下的因果业报。然而,不住于善、不善的尼奥、新史密斯却未受影响。大概是因梅罗文加入戏太深,而善良的尼奥和看似不善的史密斯都已出离于虚构的代码。晚年的奈奥比因驻于过去的战争,也像往日的锡安议会那样,充当了保守派分子。而新角色八哥和长大后的莎蒂造型、行为恰恰是更标新立异,超越于时代的,她们悄然成为了新一代领导者。

沃卓斯基姐妹又热衷于文字游戏,《黑客帝国》几乎每一个人名都会暗含寓意。比如,“尼奥(Neo)”是将“一”的三个字母调换顺序,“崔妮蒂(Trinity)”又指“三位一体”,“安德森(Anderson)”是指人之子、是[jes]的自称,“蒂芙尼(Tiffany)”寓意为神的示现,这也暗含了男女主之间的默契。“托马斯”呼应前三部的怀疑论主题,而在第四部史密斯(大众的姓氏)对尼奥的称呼是汤姆(大众的名字,也是托马斯的简称),用以彰显二者的共同之处。再比如,“梅罗文加”取自法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又与矩阵的前五次[g、m]相呼应。“八哥(Bugs)”的意思既是虫子,用以代称网络爬虫,同时又是计算机故障。“莎蒂(Sati)”可能是指这个词的另一层寓意“真实的人”。浅层次来看,热衷于文字游戏是在着相。但实则也未必是,因为如果执着于不玩文字游戏就是刻意去除相。而真正达到不取于相的境界,会顺其自然地玩文字游戏,不执着于刻意去除相,也不执着于有相、无相的二元对立。

多数解析者提出《黑客帝国》中“锡安”也是虚拟世界,我也不得不打碎一部分人的幻想,认可锡安世界的虚妄设定。如果作为硬科幻,那就本不该出现将人体用作电池这一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设定,况且锡安人仅仅依赖地热能喝得上白米粥也是不现实的。若仅视作文艺作品,影片也用许多信息揭示了这个设定。比如《黑客帝国2》一个情节,一名孤儿托人示给尼奥一只满是折痕的汤勺,提醒尼奥异能在锡安照样适用。这指的是第一部出现的小男孩,他已有能力穿梭两个世界,并且脑袋上没有插口,在锡安也没有亲属关系,所以自称孤儿。还有《黑客帝国4》指出莎蒂的父亲运用“异常”设计了尼奥的复活舱,莎蒂作为“异常”的继承者,也有能力具象化出现在复活舱的周围。这些角色的境界甚至可能比主角还高,只不过电影更方便展现英雄抗争的故事,而忽略了那些隐士的生活。

“锡安”一词原义是指:升到天上去的国,一心一意住于正道之中的上帝的子民。可见电影《黑客帝国》中“锡安”的寓意也近于“极乐世界”。但所谓的“极乐世界”,在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低熵树列、有用于播音的幻化鸟鸣......这诸多有相的物质存在,距离离一切相的彼岸,还不知远到哪里去了。就像电影《黑客帝国》的“锡安”有被机器欺骗的虚假自甶、有米立尖鼓吹的虚假[m、z]那样,追求“往生极乐”的“有为泡影”,还不如认认真真去建设[s、h、z、y]社会。在《无量寿经·第二十二》中有:在任一时间区间往生极乐净土的生命,一定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按我自己话风给出的现代文翻译)。这也旁证了所谓的极乐净土与[bu]教追求的最终目标(无上正等正觉)并非同一性质。还有人会因此认定“往生极乐”是抵达彼岸的一份保险。但若按[bu]教世界观,另有一个基础的共识是,一切众生都将抵达彼岸。由此可知,往生极乐世界只是证得无上正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实际上,那个有相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极乐世界”,就如同《法华经·化城喻品》在一条险难恶道的中途,有个智慧的导师为了缓解众人疲惫,变幻出的幻城(按我自己话风进行的概括转述)。倘若人们沉溺在中途的幻城,与抵达真正的终点显然是背道而驰的。然而,善良的尼奥在自己洞觉这一切虚妄之后,却不忍心将真相告知信仰正岌岌可危的锡安人,甚至都不忍心任由虚幻的矩阵遭受毁灭。

但是,近二十年来,影迷、诠释者们对锡安过多的真假之辩,不免落入无休止的二元争端。关于电影《黑客帝国》之外的真实,《黑客帝国4》已给出最佳诠释,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在《黑客帝国4》尼奥以“[chr]复活”/ “[bo-s]应化”的“二象性”归来,从挡子弹升级到了掰导弹,但其实早在第一部时,先知那里的小男孩就已经教尼奥用心使汤勺弯曲。《楞严经·卷二》有言:“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若按[bu]教哲学体系,一个人只要发觉汤勺不存在,万物仅仅因被心感知而存在,强大的内心就有能力扭转周围的环境,同于如来。这里的“如来”也并非表特指,而是指“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境界。所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用空间概念做个类比,我们三维生物可以到达二维平面的任一地点,因而我们可以想见,假如有四维(这里指的是空间维数)生物,那么它也可以在我们的世界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在另一个地点。或许尼奥超越速度、时间(因为仅作为譬喻,未必是恰当的,所以这里还是用了“时间”)的异能也是这一部分的呈现。若按电影《黑客帝国》系列的世界观,尼奥只是矩阵中数据误差的集合体,实则在矩阵生活的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力,比如《黑客帝国1》中在先知那里的孩子们。尼奥直到《黑客帝国4》才学会掰导弹也还不算晚,毕竟矩阵中绝大多数人都没学会呢。在《黑客帝国1》的开篇我们知道,尼奥只是一名信息行业的普通职员,他开局就面临着被解雇、被抓捕的风险,他甚至没有能力按照墨菲斯的指示爬窗逃跑。当时的尼奥根本不可能想象在某一天,人们寄希望于他去拯救世界。在《黑客帝国2》,先知提醒尼奥“认识你自己”,尼奥作为“救世主”,却也告知被他救过一命的人“是你救了你自己”。《黑客帝国4》一反前三部的设定,指出救世主并不唯一。影片结尾崔妮蒂获得的能力,也已证明了在矩阵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救世主一样,用心使幻境扭转的能力。

最后,为使这篇影评所涉及内容更加详实、完备,我还要加上我最擅长的性别议题批判。

尽管随意切换性别的这姐妹俩在性别议题上已经远超了大多数美国电影,但对女性意识的表达,依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沃卓斯基姐妹有时会在影片中插入少许带有女性意识的台词,比如在《黑客帝国1》当尼奥以为崔妮蒂是男性时,崔妮蒂反驳:“男性会这样以为。”在《黑客帝国4》崔妮蒂也有一句反思女性处境的台词:“家庭真的是女人想要的吗?你怎么知道你想要,还是成长环境要求你想要?”但总的来说,《黑客帝国》系列对女性角色包括女主角的塑造却是较为客体化的。女主崔妮蒂看似自甶发展的恋情,实则只是赠予救世主的一件“战利品”,缺乏属于她自己的主体性。还有,尽管崔妮蒂的动作场景振奋人心,但突显其女性曲线的着装设定,与男性角色更突显力量的动作、着装对比,还是带有了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男性凝视下的固化审美。另外,尼布加尼撒号船员只有两名女性,女性只作为个例存在。部分男性船员也有女性cp却生活在锡安后方,这依然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续作《黑客帝国4》似乎反映了女性获得解放更难,而且难在家庭的束缚。崔妮蒂从家庭出走,虽说算得上对传统的反抗,但女人因爱情挣脱家庭,真的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解放吗?矩阵、锡安同为虚幻,同样在矩阵的婚姻、在锡安的爱情也实为虚构的代码,弃前者而从后者,“三”、“一”又真的做到了永离于虚妄吗?

在男权制、 [z、b] 制的双重压迫下,沃卓斯基姐妹这几年的[tr-g]历程遭受了本不该有的指责与谩骂。据说1999年时《黑客帝国》在当初没敢呈现的设定是关于[tr-g]的隐喻,若按原计划的设定,在矩阵醒来的人会在锡安世界成为一名异性。如果电影真的去呈现了对性别意义的消解,显然是更大胆的、最具颠覆性的。

如果以此作为《黑客帝国》系列的哲学解析,那么以上所涉及内容的确还不够广泛。《黑客帝国》可算得上一部复合流派的影片,有时还用同一个情节进行双关。比如,仅仅是虚拟现实的故事背景设定就已经一语三关,甚至多至四、五种含义。因此,不同的解析者对《黑客帝国》总会解析出ta愿意解析的那类哲学。我自知才疏学浅,也只能解析这比较片面的一小部分。再比如,由于主角们的职业,《黑客帝国》肯定更倾向于计算机领域,计算机行业的诠释者们就足够发挥特长解析出更多内容,那些方向也不是我一名自然科学学者有能力去解析的。

这篇影评我从《黑客帝国4》上映之前就在写有关前三部的内容,上映之后又赶着补上对第四部的评论。《黑客帝国》所涉及哲学议题本就相互叠加,因此我并未采用分条目、类别的阐述方式。但为使阅读尽可能通畅,我也已对段落顺序稍作调整,却还是未免行文结构混乱。

虽然还有许多可解析的,但又完全没有必要,我也只能适可而止了。长篇累牍,却还是留下这过分赘余的言语。(本文略删改,加了点字母读者自行猜想吧。)

最后的最后,是语文不好的我,瞎写的两句诗(压中华新韵):十八载落花花住,廿二年犹梦梦出。(好像用重复字也不好,不会写,捂脸 w(゚Д゚)w )

月无阴晴圆缺,因为月球恒常是近似球体。 不必嫉妒西方人拍的电影好, 电影《黑客帝国》讲的是东方人曾经遗失的心,我们本应该感到惭愧。

 3 ) 你真的看懂《黑客帝国》4了吗?

《黑客帝国》是曾经改变我三观的作品,我对黑4的期待超过任何一部作品,黑4上映后争议很大,但是我没有失望,我很喜欢《黑客帝国》4的故事和设定。

这里分享几个有趣的设定。

老三部曲里墨菲斯的船是美国制造,新的里面船是欧盟制造;老的幸存地是锡安,新的栖息地是艾欧。几乎也象征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当年美国一国独霸,超级大国,现在讲多元,融合的欧洲成了文明的代表。锡安的时候人类只知道斗争,忽略了生活。而艾欧不同:艾欧是人类和机器共同建造的城市(机器内部也分裂成了支持人类一派和反对人类一派)。艾欧人不再热衷抗争 开始探求美食的享受,这难道不是进步吗?这里我其实站奈欧比,奈欧比鄙视锡安的人活得跟matrix里并不无他样,她不再竭力去解放人类,反而顺其自然,奈欧比经历过锡安保卫战,曾经是墨菲斯的爱人,看的比谁都清楚,永远是最棒的掌舵人。而且奈欧比说过她不相信neo是救世主,依然不相信,她其实是对的,这个后面会解释。

梅罗文嘉:名字来源于法国王室,象征着穷奢极欲的古老贵族。随着neo代表的普通人的觉醒,贵族没落,但是不可否认,普世意味着庸俗,是艺术的灾难。梅罗文嘉痛斥neo带来的市俗声音淹没了高雅的格调。由他之口吐槽当下的经典毁灭IP泛滥再合适不过,就真很有趣。

史密斯:史密斯本身就是程序,是neo的负值, neo的反面,跟neo拥有同样的能力,俩人是一体两面,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neo的觉醒使得他得到自由,史密斯从一开始就在寻求真正的自由,而他的自由才是真正的毫无界限的自由。neo的自由里面有爱有责任有人类社会应有的规矩,但这是neo选择的他自愿的,free will的体现。而史密斯没有,史密斯不受任何拘束。他唯一要保障的就是neo不能死不能被送回营养舱。neo的沉睡会直接导致史密斯的沉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史密斯联手neo对抗分析师。史密斯的梦想大概就是吃饭睡觉打neo,然后吃饭睡觉换个皮打neo。史密斯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neo,但是史密斯可以成为任何人。Neo象征着普通人自由意志的觉醒,但万事万物都有循环。史密斯从始就在探求自己存在的目的,但是他存在的目的其实就是neo存在不可避免的结果,他是为了平衡neo。唯一不同就是史密斯和neo的选择不同。

再谈谈分析师:他象征着顽固守旧派。他不喜欢变化,他要做的无非就是维持秩序,维持现状,在现状下得到最大利益。他比老一代的架构师更加贪得无厌,架构师是纯理性的,不偏不倚,而分析师是明显站在机器一方的。他不喜欢更新,不希望变革,他要把醒来的neo从新装回营养舱,否则就杀死崔尼缇,neo必须赴约。老一代的架构师其实对人类是有点儿看不上但说不上厌恶人类,而分析师是明白的说了对人类的厌恶,而这是因为他了解人类。架构师的确不了解人类,对人性的了解限于先知,否则也不会失败了5次。而分析师既然直接以心理师的身份监视neo,那么也暗示了他对人性是非常的通透的。分析师对人类可以说是毫无怜悯心,他新设立了蜂窝系统,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系统,意思就是matrix里有相当大的数量的人类根本就没有现实里对照的营养仓里的身体,是纯程序NPC,而这些NPC就是分析师嘴里的“工蜂”——就是普通男性。他们在阻止neo和崔尼提逃离的时候直接现回原形变成人/肉/炸/弹。

最后谈谈我们的救世主和他的爱人。Neo是系统里变量的集合,代表了不可控,他能量巨大,他可好可坏,他是整个系统的bug。他象征了普通人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普世的价值,自由的意志。Neo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第三部结局面对史密斯的逼问,neo只说了一句“因为是我的选择”。Neo是普通人自由意志的觉醒,无论他的选择如何,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他,可以是任何人,所以史密斯对neo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也证实了奈欧比的说法“我仍然不相信你是救世主”,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是救世主。

最后说说第四部里最关键的人物崔尼缇。neo自己也说他不相信自己是救世主,但是崔尼缇相信,是崔尼缇觉醒了他的能量,可以说崔尼缇是他的钥匙,他的灵魂,他的目标。崔尼缇相信他是救世主他就是救世主,崔尼缇相信别人是救世主别人就是救世主,也象征着父/权社会是有女性自己给予成分的。所以到这里我们也许才会恍然大悟,也许真正的救世主,真正的关键,不是neo的选择,是崔尼提的选择。崔尼缇被分析师(陈旧观念)谎骗,虽然厌恶但是也一直听话,但是当neo(自由意志)找到她,崔尼缇也觉醒了,崔尼缇的觉醒更迅速更适应,仿佛早就等着了。这里我想起之前挺火的新闻,“抛夫弃子”旅行世界的女性,是什么诱惑了她们,无他,是自由的意志而已。(最恐惧女性觉醒的那群人,也许你们只是工蜂)

黑客帝国第四部与前三部相比,更加突出了女性的觉醒,这是时代的进步,而沃卓斯基一直都是真正的先锋艺术家。黑客帝国4没有让我失望,依然是我最爱的电影系列。

 4 ) 自己动手写了个黑客帝国5的剧本

既然黑客帝国4看过的都说剧本不给力,那么不如自己来写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跟老友记一起头脑风暴就是爽歪歪!真正的知己好友就是不仅能马上发现原本自以为不错的剧本里存在什么不足,还能更上一层楼想到你想不到的地方。

原文如下:

以前剧情曾经说过在Neo之前已经有很多个The One,一直在跟机器帝国抗争,那么我的主角就是第一个觉醒的The One,我们可以称呼他做The First One,他是第一个成功从虚拟回到现实的人类,也是Zion的最初创建者,他领导了人类与机器人的第一次战争并取得胜利。他一直在思考人类的未来去向以及人与机器的关系,但是他深知人类寿命太短,不足以找到答案,而且现实太过荒芜也缺少他需要的信息。于是他秘密打造了一个生命维持系统,然后重新返回了虚拟世界。领导者消失的人类社会很快被机器人打败,但是建筑师发现了少数人类觉醒有利于虚拟世界的运转,于是开始人为诱导The One诞生,从此进入无限轮回,直至Neo的出现。时间线来到电影4结束之后,长久以来消失无踪,人类和机器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的The First One找到了Neo,解释了他的过去并说出了他最终找到的答案。人类和机器人的斗争来源于能源不足,而能源不足的原因是核战争遮蔽天空隔绝了太阳光,失去了太阳这个最大的能量来源,所以地球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所以The First One认为只要清除覆盖地球的核尘埃,让太阳光重新照射下来,恢复地球生态系统和能量供给,机器就没有必要继续囚禁人类作为电池,人类和机器的战争就能结束。The First One找到Neo是希望合作完成这个清除核尘埃的装置,Neo欣然答应。中间是一段搜集装置核心部件的任务,可以穿插各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动作戏码。总之最后任务完成,装置随时准备待发。但是此时The First One告诉Neo一个残酷真相,现在的人类和机器都已经适应了没有太阳的黑暗世界,当太阳重新照射下来,人类和机器可能都无法承受强烈的紫外线,绝大多数都会死亡,但是适者生存,总有幸存者能够适应存活下来重新构建文明,那将会是人类与机器和谐共存、不再有战争的新文明形态。Neo一时无法接受,与The First One打了起来,但不敌The First One。The First One没有下杀手,因为知道真相担心机器人也会被消灭的机器帝国倾巢而出,正在攻击过来。The First One留下Neo保护装置,将地球命运的选择权交给了Neo,然后一个人单挑所有机器人。最终Neo的决定是……?留个悬念给你们自己思考,如果是你会决定怎么做呢?

以下是我跟老友记的聊天记录:

 5 ) 英雄成熟但迟暮

开头很抓人。前半小时让我觉得:这才是创作者功成名就之后应该讲述的故事——站在高处审视过往的成功,同时和普通人一样为现实中的一地鸡毛而烦恼——而不是像La La Land那样,成功后的直男含泪回顾当年的辛酸无奈,就差给加个副标题《我在LA都挺好》了。

重启游戏并开会那段让我笑得很开心——原来全世界的出品公司都是一样的。不从内容本身出发,不重视原创性,成天想着走捷径,拿大IP炒个冷饭。营销会上的图表、大数据、热词,内容会上一堆策划把一堆jargons像杂耍球一样扔来扔去……都太熟悉了,原来创作者的困境不分国界。

中间段拉跨,主要有三个原因:

1)大段解释性台词太多; 2)打戏无新意; 3)(也许是华纳为了省钱而找的)年轻卡司没有气场,带不动戏。

当年的Morpheus和Smith,那种声线多么厚重,表情多么凝练,光是一张脸就让你感觉有了不得的事情要发生了。最近的两部90年代大IP翻拍,《狮子王》和《黑客帝国》,充分说明了演员的声线和台词功底是多么重要。

最后将一切归结于旷世爱情,虽和三部曲一以贯之,但也着实让我扶额。只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即使变成了女人也没用,死死抓着一点情怀不肯撒手——这电影要是中年女导演拍的,绝对不会出现“世上最强能量来源于亚当和夏娃爱而不得的渴望”这种世界观设计。更尴尬的是,亚当和夏娃都老了,看两个中年人如此用力地为了彼此不惜毁灭全世界,我得出了一条金科玉律:影视剧中呈现中年人的爱情,必须是无奈或是反讽的,或至少必须带这两种色彩之一,不然就是硬逼着观众抽离。

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沮丧感。导演借着角色之口,骂华纳不懂行乱做决定,骂当今主流文化是毫无新意的垃圾,甚至把上帝从不善良但严谨的“建筑师”改成了擅长gaslighting(咱也用个热词)的变态心理分析师。与其说Neo是导演的自我投射,我感觉Niobe可能更像:曾经锐气满满的少壮派,以打破规则为乐,现在地位崇高大权在握,自己制定规则后变得严厉保守,把类似自己当年的行为定性为“造反”。随之,原版“黑客帝国”故事的强烈爽感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迟暮英雄回首当年的唏嘘和试图寻回少年感的强弩之末。

 6 ) 《黑客帝国4》真拍砸了吗?我们有一些不同意见

剧透预警

本文部分整理自铥铥科幻电波Vol.171

2000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那个最好的时代诞生了3部幻想里程碑:《哈利·波特》《指环王》《22世纪杀人网络》。

也就是《黑客帝国》。

在铥铥科幻电波Vol.59&61,我们曾说,《黑客帝国》是一次“阿宅的完全胜利”。

当年,沃卓斯基姐妹用极度中二的意象、高度前瞻的思考和绝对先锋的视听语言,完美融合商业性与私人性、大众文化与亚文化、先锋与通俗,制造了一场掀翻所有人想象的赛博暴雨。

20年后,《黑客帝国4》迎来了史上最汹涌的差评。观众认为它“差到可以载入邪典历史”“一次成功的怀旧,没有新东西”“是对当今以IP为主导商业片风潮的一个巨大中指”。

某种程度上,它面临着类似《指环王》重映(或整个赛博朋克类型)的困境:

审美和技术巨变,当初的命题褪去神话色彩,显得不合时宜,设定‍也难以继续,故事还要怎么讲下去?

《黑客帝国4》真的拍砸了吗?我们有一些不同看法。

01

沃卓斯基没有放弃

整个2021年,如果要评选年度最赤诚创作者,一个是庵野秀明,另一个就是沃卓斯基姐妹。

痞子用滚烫真心道出再见,而沃卓斯基姐妹拍着良心讲述了某种相信:

相信这糟糕的世界上,还有东西值得坚持。

它不像《不要抬头》般吞下红药丸,对现实竖起中指彻底躺平,也不像《头号玩家》般给你蓝药丸,为阿宅构建一座大型童年回忆游乐园。

我们在《黑客4》中收获的感动,是创作者的自觉和底线:沃卓斯基没有放弃。

《黑客帝国》老三部曲如此完整、先锋而迷人,因为导演已经将自己对哲学、信息技术、御宅文化等一切中二元素的热爱推到了极致。

她们认为“叙事”的意义,就是创作者向全世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把后续交给观众。“这些透过我(们)说出来的故事,已经不属于我(们)。”

沃卓斯基不想制作续集,制片方不同意,只好在电影里喊话——

抱着什么样的期待和理解进入这部电影很关键。

乍一看,《黑客4》仿佛“Matirx主题乐园粉丝深度游”,情怀糊脸,想要的新东西却没有,预期的落空让很多人失望,创作者在片中表现出的愤怒和不甘,也让观众感到冒犯。

但《黑客4》没有止步于愤怒。

面对糟糕的环境,它咒骂了所有人,但又小心翼翼地守护了某种东西。

这部糟糕时代的英雄电影,用创作者最后一丝坚持问了一个问题:

你还相信吗?相信爱与英雄梦想吗?

02

爱与英雄梦想,你是否相信?

“我们创作里最关键的元素,就是自我定位与转变,而在其下支撑所有创意的基础元素,就是爱。”——莉莉·沃卓斯基

萦绕《黑客帝国》系列的两大关键词,是“爱”与“中二”。理解本片的关键,就是厘清这两个关键词如何与前作互文。

1、爱,支撑自我定位&转变的基础元素

《黑客4》诞生于拉娜·沃卓斯基某天半夜醒来、思念去世父母的巨大悲痛。

“我的大脑开始构思一个能够抚慰人心的故事。在这之后的一个晚上,两个已经死去的角色——尼奥和崔妮蒂,在我的睡梦中重生了。”

献给母亲和父亲:爱是万物的起源

“爱”是《黑客帝国》始终如一的主题。虽然整个系列爱情戏不多,Neo和Trinity看似并无太多火花,对“爱”的执着探讨却一直潜伏在水面之下。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情在老三部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事件发展,改变最后‍‍后的结局。

而《黑客4》再次表达了一种相信:

相信“爱”可以穿越时间、生死、自我怀疑和糟糕的世界,穿越制片方对创作者的逼迫,成为无法磨灭的存在。

为此,导演在设定、叙事、结构、视听语言等层面使用了各种方法,这里举出三种——

第一,“握手”意象。

Matrix的架构师(本作中的蓝眼镜心理咨询师)洗脑尼奥的说辞是:用指尖触碰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

结果,崔妮蒂和尼奥正是通过握手才激活了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

影片每次重点呈现他们联系,不是用“亲吻”或“拥抱”,而是用《创造亚当》般指涉人神相连的“触碰手指”。

对“触碰”的强调贯穿全片

第二,前作中两个AI相爱诞生的后代——黄衣小女孩萨蒂,长大了。

机器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人性、诞生的具有灵魂的爱之结晶,可以稳固地存在,并左右故事走向。在第四部里,萨蒂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关键时刻帮尼奥‍救出了崔妮蒂。

第三,身份对调。

《黑客帝国》三部曲是一个古典的英雄成长故事:男孩受到感召,踏上了‍拯救世界的道路,并经历了自我的重生。‍‍在这种传统的男性英雄叙事里,崔妮蒂打破了某种常规。

她以冷峻的中性气质展现了性别的流动性,在尼奥怀疑自我的时候,用一个反向的‍‍童话故事里的吻——一名女孩亲吻男孩,让他复活——告诉他,我爱你,我相信你。他们的感情没有炽热的山盟海誓,但有始终如一的坚定。

在剧作结构上,崔妮蒂的结局必然是死路一条,献祭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英雄,完成自我成长,拯救世界。 第四部中,崔妮蒂终于觉醒了。作为一个女性英雄,脱离叙事套路,在过去男性英雄应该觉醒的时刻承担了最重要的 magic moment。

她不再拥有至美的硬朗线条,‍不再骑着摩托车穿着紧身衣打打杀杀;‍她结了婚,有一个看起来挺普通的老公,有两个缠着她的孩子,还有了一个完全不相称的新名字——蒂芙尼。

彩蛋:老公是《疾速追杀》导演

尼奥则成了胡子拉碴的落魄中年,眼睛失去光芒,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他:你疯了。你设计了一款名叫Matrix的游戏,崔妮蒂只是游戏里的幻想角色。尼奥不再相信世界、相信自己,是崔妮蒂改变了一切。

这个笑容令人心碎

《黑客4》的第一个magic moment,就是尼奥和崔妮蒂的咖啡馆见面。他们曾经为彼此牺牲,‍现在又‍忘了对方是谁,‍不断否认自己,怀疑世界,‍却一见如故。

仅仅坐在那里便是无条件的信任,这就是“爱”的完美诠释。

再看亿遍QAQ

这次,是崔妮蒂主动握住尼奥的手,开口说第一句话,当救世主不再拯救世界,只想拯救爱人,又是崔妮蒂带他飞翔——她不再是辅助角色,而是事件的核心。

经历了身份、事业和情感的重大变化,沃卓斯基相信“爱”永远值得被表达和赞颂。电影中‍几乎每个情节都像漫不经心的恶搞,唯有在表达两人感情时,你会感到导演在用力。‍这种magic moment构建在前三部对爱情始终的坚信之上。

至此,《黑客帝国》水面之下的冰山主体再次浮现:不管技术怎样发展,‍世界怎样虚幻,‍我们能够守护的最真实的东西,就是“爱”。

2、中二,完成自我定位&转变的外在表达

这里说的中二,是说整部电影英雄叙事背后的导演意图:我们就是喜欢宅文化。

《黑客帝国》,史上最成功的阿宅商业电影,沃卓斯基毫不掩饰私人趣味,完美融合了港片(中国功夫)、美漫(超人)和日漫的中二精髓。在角色、意象、元素上明显指涉西方神话哲学,像EVA一样玩宗教梗,像《攻壳》一样掉书袋,最后,把这些最古老的元素跟最新的计算机概念结合起来。

尼奥,被选中的弥赛亚,黑超+立领大衣,徒手挡子弹,可以飞檐走壁,会中国功夫......上升路径取决于“是否相信自己拥有以上开挂般的中二能力”。

重返Matrix 60年后,尼奥飞不起来了。

他猛戳镜子,只碰到一块固体;桌子上的TGA奖杯、Trinity手办,是向现实妥协的证据;他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像孩子一样委屈。

基努·里维斯那张随时跳戏到John Wick和强尼银手的脸,完美诠释了中年英雄的痛苦:

当一切神圣使命褪去光环,英雄如何自处?

多年的自我催眠、否定、无力、不甘,在“我可以”和“我不行”之间反复横跳、心力交瘁的疲惫,冲出屏幕直插心脏。这也是《黑客帝国》中闪现的福柯理论:当你怀疑世界的时候,其实是怀疑自己。而对英雄来说,怀疑自我最为致命。Matrix强制尼奥活着,但让他再也不相信自己,朋友、同事、医生......无数NPC诱导他完成自我规训,通过定义“你疯了”“我确实疯了”把他隔绝。

《黑客4》呈现的中年英雄心境真实到扎心,就像每一个大喊“我还相信光”的中老年阿宅,拼尽全力抵抗庸常。

沃卓斯基没有放弃每一个宅梗和比喻:

片头数字雨干脆变成了日文,大方承认“我们就是喜欢日漫”。

离开虚拟世界的途径升级了,不是打电话,而是通过“windows”。

沿用老三部符号体系,兔子、猫咪、水流,舰长第一次认出偶像救世主,就是在擦玻璃——第一部中尼奥/Thomas Anderson被老板训斥后隔着玻璃擦掉水流的动作。

跟前三部相比,本作的尼奥只会发射龟派气功。

他不相信自己能飞,是崔妮蒂飞起来拽住了他,傻乎乎荡在半空还互相提问:“是你在飞吗?‍”‍“好像是。”

《黑客4》的中二全方位从里到外,笨拙、愚蠢、傻到爆炸,却打破第四堵墙,让主角、创作者和观众“三位一体”(trinity)般重叠。

面对糟糕的现实,很多人会放弃,沃卓斯基仍在任性坚持。她们骗过了所有人:别信,这就是个烂片。然后才袒露真心——

记得吗,中年救世主蹲在马桶上,看到厕所墙上一句话:

It is so much simpler to‍‍ bury reality than it is to dispose of dreams. 埋葬现实比摆脱梦想更容易。

沃卓斯基选择了更难的路,‍拒绝被磨平,浑身长满了刺,跳起来讽刺所有人。痞子说,阿宅回到现实吧,而沃卓斯基说:你为什么不再相信另一个世界,不再相信新的可能性?

20之后应该有这样的中年英雄电影,告诉我们:无论世界怎样,你都要相信。

03

《黑客帝国4》的时代性

尽管导演完成了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我们还是难免失落:这个时代,《黑客帝国》的续作注定只能是大型行为艺术,从此跌下神坛吗?

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说,“伟大的民族在三种手稿中写下他们的自传,这就是行为之书、语言之书和艺术之书。如果不读其他两本书的话,其中任何一本都无法读懂,但三本书之中只有最后一本是值得信赖的。”意思是,艺术是时代的反映,而且几乎是最没有办法‍‍撒谎的那一种。

为什么《黑客帝国》难以复制它在1999年的成功,必须理解时代的巨变。

一是技术的变迁。

2000~2020,这20年,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信息技术爆炸期。

当年还在拨号上网,如今已经讨论元宇宙。《‍黑客帝国》的前传故事在03年动画版The Animatrix里交待得很清楚:最初,人类跟机器人爆发了战争。人类切断了机器人的能源——太阳,机器人就建造了矩阵,把人类圈养起来做电池。

当年,这个构想很了不起,是因为它把“人机关系”放在最极端的对立情况下,进行了一场思想实验。“20年前,我们期望互联网对人类是一场革命,对真实与虚假,对机械与肉体之间,对肉身和精神,希望它开天辟地,摧枯拉朽”。

20年后再一看,这种设定已经无法成立。我们几乎已经身处Matrix,每个人都用全部生命盯着屏幕,用观看时长和转评赞来为网络世界贡献一点点微弱的‍电量。

所以第四部做出了一个重大调整:人和机器不再二元对立。

尼奥醒来时感叹,折腾这么多年,还是回到了原点,船长说,不,我们没有停滞。在尼奥沉睡的几十年间,人类可以控制机械生物,和它们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系。同时,虚拟世界可以向现实世界投影了。

一种是“粒子型法典”,帮程序以实体形式进入现实世界,操作机械甚至参与战斗。

握手/触碰的意象不断出现

一种是“转基因”草莓,人类种出了草莓等自然作物,不用再吃恶心的合成食物,但草莓的基因序列却来自Matrix数据库,回应了第一部经典的“吃牛排”桥段——我知道牛排是假的,但Matrix告诉我的大脑,牛排好吃。草莓接替牛排,在第四部中继续探讨“存在的本质”、搅动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如何证明草莓的味道不是假的?尼奥真的回到现实了吗?

二是创作环境的变迁。

99年,《黑客帝国》引发的狂潮不只有观影热潮,‍还有全世界哲学家和哲学爱好者的疯狂讨论。当时,沃卓斯基思考世界真实性的理论武器是鲍德里亚、康德等,她们借由先哲抛出严肃思考:我们的生活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

可是今天,“如何证明世界是假的”成为网络段子,关于存在的思考被网络大众娱乐文化消解,一如《黑客4》中,尼奥为了人类解放付出的一切被“廉价化”“娱乐化”,‍‍变成了一款电子游戏。每个人都可以振振有词地解读它、‍评价它,每个人都对造物主指手画脚:你可以这么改,下一部这么搞。如果艺术也是“创造新世界”,那么创造出来的世界到底属于谁?‍尼奥在游戏公司会议上感到的困惑,是他作为救世主的痛苦,也是沃卓斯基作为导演‍‍的痛苦。

《看电影》主编阿郎说,观众对《黑客帝国》对前几部的印象会变成一种期待,强加到这部电影之上。当初那种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思考和视觉语言的震撼,现在会减弱,造成期待度和可看性很低。但是它好在一点,就是仍然紧扣着网络和人类的关系,在思考:网络到底是一种解放,还是一种退步。

《黑客4》没有放弃对网络的思考。

用第四部对《黑客帝国》系列进行解构,对信息技术的20年‍变迁给出新的回应,就是沃卓斯基姐妹的答卷。

这不是一部创造新世界的电影,而是一部让新世界中的人们思考自己存在的电影。它真正触动了我们的少年之心:你是否相信你坚持和热爱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同时,它也是一声给创作者和每个人的警钟:网络时代,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值得被留下?你是否只想看大数据投喂的猫咪视频?

Wake up。

这正是赛博朋克从诞生之初的问题,《黑客帝国》灵感源头之一、95版《攻壳机动队》里素子的最后一句话:网络如此宽广,我要到哪里去?

它不再只是一句孤高追问,而应该是每个人正在面对的,平凡的终极命题。

💊

本文部分整理自铥铥科幻电波《黑客帝国》特辑

 短评

人过中年只能靠气功了

5分钟前
  • RITA
  • 还行

这不就是第一部的中年疲惫版翻拍,基努的动作戏还是一如既往的笨重啊,基督味倒是越来越浓了

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黑客帝国剧组23年再聚首一起重温经典片段

12分钟前
  • 舞当派
  • 较差

先不提meta策略的有效性(《双峰:回归》曾经给我们作了榜样),失败之处在于它本应该是关于空间的电影,但却变成了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连反派人物都从“建筑师”变成了“心理咨询师”);诚然,在《矩阵革命》的结尾,尼奥和史密斯在雨夜中毫无意义但又无比炫酷地打了十分钟的架后,沃卓斯基对于设计动作不再感兴趣,任凭其沦为好莱坞程式化的“无影像”,连续性的武打节奏变成了高速剪辑的碎片、飞溅的爆炸物和人体形状的残块,正如某角色所言,它失去了曾经的“优雅”,Matrix变得张牙舞爪,直白到吓人地展示其武装暴力与愚民策略的恐怖;因此,即便当沃卓斯基将主题切回到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时,这些连带的拖泥带水之物让捕捉这些情感变得不大可能(而这点在前作里就做得更好)。

15分钟前
  • TWY
  • 还行

华纳:你拍也好不拍也罢,这个项目一定要上马。沃卓斯基:ojbk。

16分钟前
  • To-Mars
  • 还行

黑客帝国三部曲外传之寻找崔妮蒂。 讲述了一个深陷迷途的男青年,沉迷游戏世界不能自拔,然后在外接干预之下,清醒过来。但是为了挽救自己那个还沉溺在游戏的女友,毅然返回游戏中,和管理员做出艰苦斗争之后,成功把自己和女友都升成了神级装备,逼的管理员不得不向氪金大佬妥协,最终成功救回女友的故事。

18分钟前
  • W.史密斯
  • 较差

看前特地又看了遍前三部,事实证明是对的。岁月的痕迹真的一目了然地残酷,这艘舰上的男女新兵的戏份尴尬地像硬塞进来的关系户,后半部分突然涌出一堆熟面孔以为自己在看Sense 8呢……不得不说乔纳森是真的帅!

23分钟前
  • 小林竹道
  • 还行

死后我来到天堂门口,看门的天使翻着我的生平,说:“让我看看,坏事,坏事,大坏事,说老实话你应该在地狱被烧红的铁签子穿过屁股。”天使又翻了一页:“这里,你曾经劝一位想看黑客帝国4的朋友千万别看,说有这钱不如去吃麦当劳。一位圣徒,请进。”

27分钟前
  • 拧发条鸟
  • 较差

矩阵重启没再请香港武术指导绝对是个错误

31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还行

难得日本早于其他的确先上映了。非常失望。大量的情怀和闪回。整个调性和前三部曲相差巨大,显得过于玩闹了,而剧情一会又想深刻一会又很娱乐,显得非常割裂。叙事上非常meta,不同层级里的“角色“,一会儿在聊现实,一会儿在聊真实,一会儿在聊matrix里的游戏,一会儿在聊这个电影本身。然而大量意义不大的对白显得神棍又拖沓。此外,通过角色之口对影片中的对本影片隐(明)喻的游戏进行吐槽,对各种桥段吐槽,并不会让这些很烂的表现获得免于被喷豁免权。打斗戏和飙车戏都非常拉胯,属于可以直接跳过的内容。以及整个crew的扮相也太讨好了...当然等字幕出来还得再看一遍.//预告片还是很对味儿的 过去二十年了 不仅电影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革新 在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上我们都有了各种各样新的突破 在这样的新时代下黑客帝国如何展现其世界观魅力有待考察

35分钟前
  • Stan 少想多做
  • 还行

没想到还有段《釜山行》...最后简直就是二进制版僵尸世界大战...

39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

真正意义上的reboot,开始但不止于戏仿自己,也没有简单的重复或全盘否定,而是通过当今的视角再去批判性地重构(并突破binary)。尼尔和崔妮蒂的连结在新世界里被利用并沦为情感劳工(literally),但沃卓斯基还是执拗地去强调左翼式的爱与团结的必要性。这条脉络更多是延续了她们在《超感猎杀》里的思想(通过卡司也能一窥一二)。面对系统性的trolling,唯一的抵抗只有坚守阵地,而重启的黑客帝国无疑是让这些被认为“土”的事情重新变“酷”的一种尝试。

44分钟前
  • Methy
  • 力荐

我终于知道莉莉为啥不想执导了。这啥玩应?WHAT A MESS(捂脸)。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狗尾续貂,哦不说狗尾都是侮辱狗。开头还好,越到后越支离破碎,感觉是拍着拍着不想拍了。各种尬炒冷饭,镜头晃瞎眼,动作戏一塌糊涂。剧情上也毫无深度可言,就完完全全爆米花化了,WTF. 多一颗星给我家基努里维斯。

47分钟前
  • Nyctophilia
  • 较差

非常怪异的电影,难以用好或坏描述。像侵入他人梦境目睹一些谲诡,过后了无痕迹,只留下一些让人胸闷的feeling。

51分钟前
  • nacchan
  • 还行

黑客帝国三部曲系列加一个动画版已经完美闭环。如果你想看第四部,可以试试再看一遍三部曲,总是有新东西会触动到你!

53分钟前
  • Neo
  • 还行

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回事,恶评显品味?画质拉满,音效拉满,情怀拉满,成功延续矩阵传说,有什么该得打低分?

58分钟前
  • 潇湘水云
  • 力荐

这三颗星分别给黑客帝国 1、2、3 。拉娜和莉莉都不再是沃卓斯基兄弟了。

60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拉娜·沃卓斯基疾呼:「电影已死!叙事已死!」官方吐槽,最为致命,一部讨论自由意志的电影,被多数人记住的只有Bullet Time。更讽刺的是,创作者也被挟入loop之中,沦为重复自己炮制续集的工具。「以前的艺术、电影、书都要更好,那时候还有所谓原创。」不难解释莉莉的缺席,所幸拉娜用部分的创作自由,打破第四面墙,让女性觉醒,完成那身份转变的飞翔。

1小时前
  • 推荐

3.5是懷舊+自嘲+少許新意的續集,沒有妹妹莉莉參與,拉娜還是丟出不少我覺得有趣的東西,符合當今世代的探討,也充滿對好萊塢電影工業的自我揶揄,淡化了哲學探討,強化了自我嘲諷,相隔多年再次回歸母體,一切都似曾相識,一切也都有了不少變化。4與1有不少互文與角色性別置換的轉變,1是崔尼蒂解放尼歐,4是尼歐解放崔尼蒂,軟性重啟的續集內核仍然是個愛情故事,機器人與母體永遠都無法拆散尼歐與崔妮蒂的連結,相隔多年再看到這一對破鏡重圓,穿著招牌皮衣,就是味道對了,但是沒八爺回歸參與的動作設計,場面只能用一團糟來形容,單純拉娜自己搞,就是混亂中又努力找回過去的動作感,看完只能說還是讓給專業的來吧,好壞參半的續集,劇情還不錯,但是動作戲稀巴爛,無法完全喜歡這部,但也挺開心看到母體重啟,潔西卡亨維克真的好正我超愛

1小时前
  • Puff
  • 还行

电影已经死了,游戏也过时了,我们需要更多 cat videos。

1小时前
  • 无糖吐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