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容易犯一个无心的错误:过分夸大自己的痛苦。也许在成年人这里,这种无心之过更为常见。然而我一直相信痛苦是没有比较级的。成年人的失恋、失业,孩子的失去心爱的玩具,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失去的这些东西,对于失去它的主人来说,都是百分百。
那么孤独呢?是不是也一样的?一样没有年龄偏好?也许吧。
三个人的晚餐,孩子静静等待父母的离婚决定。明明是这个决定里最糟糕结果的承担者,却偏偏是最没有主动权的人。只有用沉默来回答他们实质只是宣判意味的询问。我想,尽管13岁的孩子在那个时候还不能精确地用“孤独”两个字来总结紧紧攫住自己心脏的东西,但是她一定能听到世界破碎了的声音。从此自己的世界都不会再圆满了的感觉。
孩子究竟懂不懂得失去的意义呢?在《追逐繁星的孩子》里,女主角也是在没有懂得承担失去的年龄,失去了男主角,因而踏上一趟寻找之路。这趟寻找,究竟是向命运举起一面不服输的大旗?还是仅仅借用寻找的过程,让自己懂得向命运多一些妥协,懂得失去也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常态?不知道导演的表达欲望。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一场无果的探讨吧。
但孩子的心一定不会如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的那么单薄。“十三岁的我们,其实非常脆弱。十三岁的我们,其实相当坚强。 所以,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以前,请温柔地对待我们。”如果把孩子理解为单薄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太过贫乏了。孩子当然也会懂,这世界不是等自己慢慢长大的温柔果园,只是在冷雨或者飓风来临之前,还是让阳光多照一会儿吧。这样余温也能温暖余生。
原来。温柔,才是这个世界的通行证。
这么说来,大概没有多少成年人是合格的吧,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大概都是以简单粗暴为主流的吧。以自己的偏见,一厢情愿地把孩子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场关于存在与虚无的讨论。
尽管有很多人吐槽徐娇的那句: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但我依然被这句戳中了某点。尽管有时候弄不清楚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虚幻究竟是我们在人生这条路上的去往更深层次的修行,还是只是没有承担失去的勇气,所以在可以拥有的时候就保持高度警惕,甚至用排斥来取代拥有。不知道。但我有一种直觉,一个看得太透太虚无对人生没有任何贪恋的对象,不会成为我生命的同行者,无论朋友还是恋人。因为ta有勇气面对人生里的一切失去,有勇气把所有的残破看成理所当然与无可厚非,那么如果有一天,我想紧紧抓住些什么的时候,这样的对象完全不能和我拥有进入俗世的欲望。
人总要有那么一些贪恋,才会显得真实与可爱。
而生命的终点究竟是什么,大概远没有那么重要。
青春期的小女孩,圣诞夜,父母感情如同圣诞的天气化作冰点。小女孩站在窗前看唱诗班的孩子走来,走远,对面的窗台一个小男孩在吹长笛,和着唱诗班的音乐。小女孩的房子宽敞漂亮然而却冰冷冷;小男孩的房间则略显凌乱,从摆放的杂物看来他的生活并不像小女孩那样富庶,这时候电影的画面是简单而意义丰富的:通过房间来呈现两个孩子生活环境的差别,而看起来差别如此大的两个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时候小男孩平淡的表情将故事拉远。
我喜欢这样的开头,简单直接表意明了。但是,好的开头并不意味着能一直将这样的精彩持续,将精彩持续是需要功力的。
青春期的故事总是很简单。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忆我的初中时期。每个人想起自己最初踏入青春期的时期应当都是轰轰烈烈兵荒马乱的吧。所以其实我挺为导演担心的,如何将这样的情绪拍的恰如其分同时又不显得矫情做作,确实是很难。曾经在人大看过唐大年的《青春期》,跟我自己青春期最像的也许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曾经有人说我们也许从来都没有过那样壮怀激烈的青春吧。所以像是这样的小清新电影我倒是有一部心头好,是涉及同志题材的《少年不戴花》、《带我去远方》。《带我去远方》里面小女孩那样的视角是我可以轻易接触到的,那样的青春期,那样的不可捉摸却又意义重大是我所熟悉的。
回到《星空》。不知道几米的粉丝对这样的电影的期待为何,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这部电影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都相当精彩,在中间则稍微有点失望。导演驾驭故事的能力还待加强。当然不排除是后期剪辑没有剪好。剧本稍弱,视听语言见长。
1. 两个小朋友如何走近彼此。在我看来这一段是有缺失的,具体表现为:小男孩如何那么强烈的吸引小女孩想要走近他,哪怕要面临群体压力?两者的互动不够细致,在我看来,小朋友之间最细微的互动是极其简单而美好的,个人认为这一段的刻画不够深入,比《不戴花》、《去远方》差很多。
2. 爷爷辞世与参加板报比赛。表面上看来爷爷的辞世与板报比赛关联是很强的,然而这一段交代的不够清楚。为何小美会马上接受邀请呢,因为喜欢小杰吗?还是什么?然而她在爷爷辞世的悲伤中如何借由小男孩的力量走出来交代不细致,因此减少了剧中最可爱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张力,也让每个段落之间的关联性减弱。
3. 父母离婚与离家出走。将父母离婚、爷爷辞世、对童年美好的怀念以及离家出走这些重中之重的内容都在去观看星空的路程。导演用了很多胶片来描述丛林(原谅我称那一片美景为[丛林])中两个人的友情的美好,感情的升华等等,在我看来这一段的笔墨若是放到前面去,交代平淡生活中两个人如何确定对方的友情,则可能会更好。
4. 一些演员演的有点过,尤其是小美的爷爷,那一个抬起眼来的“惊鸿一赔”啊。作为第一次演戏的小杰的演员则淡定非常,也许是本色表演,相当有味。
5. 看星空一部分的丛林中打光实在打得太烂了!给那一段的美减分严重。
就视听语言来看,电影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太美了,色彩、光影的运用都很棒,视听语言方面亮点还是很多滴,仿佛置身于13岁孩子的漫画世界之中,自由徜徉而满面忧伤。
据电影团队上《康熙来了》说其实这部电影有向《蓝色大门》致意的意思。台湾的小清新电影实在多不胜数,但仍旧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超越《蓝色大门》。如同《蓝色大门》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看,以小见大,同时将每一步感情和思绪的变迁,忧郁与跃动都清晰呈现的电影,超越也是极难的了。但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电影创作者更加是应当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毕竟不只是《蓝色大门》难以超越,要知道易智言自己也很难超越《蓝色大门》。
青春期时代我也经常听着父母吵架不耐烦,每天想着离家出走,走不远之后又偷偷回来。那时候的世界尽头是城市的尽头。那时候的尽头逃不过父母的手掌心。现在看看,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而且越来越远了,父母还在原地吵啊吵,当年觉得的波澜壮阔现在真的化成了茶杯里的风波。
当时真的如同剧中小女孩的OS那样想:好像世界上长大的,只有我自己。其实长大不过是意味着你和那些曾经哺育你的每一个熟悉的人、事、物、场景作别,不断的学习面对生离死别,不断的学着更加坚强和孤独的面对自己注定只能一个人行走的人生路。
故事的结尾,桂纶镁的一段很美。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错如其来的经历硬生生的闯入眼帘,圣诞夜的唱诗班、那等待填充的拼图,好像从没有发生过般似曾相识。人生的蒙太奇的拼接,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导演没有把镜头给那个还没走出来的老板,桂纶镁已经泪流满面。
P.S:据王中磊说,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的这场《星空》是大陆放映的第一场胶片,见到了导演林书宇,华谊兄弟的王中磊和监制陈国富。虽然一度以为拿不到票而紧张兮兮,最终还是舒坦的坐在导演旁边的旁边的旁边看电影。
上大学的时候,为出版社画过三年插画,初时始终弄不明白他们要的风格,画了很多写实的唯美的,既费力又不讨好,他们的主编嘴跟棉裤腰似得还说不出来什么,憋了半天憋出了俩字——意境,我苦思冥想了几天还是没想明白啥叫意境,最后她不耐烦了甩给我几本几米的书说:这就叫意境。从此三年我就开始反复模仿几米的风格,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但却对几米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昨天朋友说要看这个片的时候,我在豆瓣的介绍上看到了几米俩字,立刻打了一个寒颤,不过7.9分得影评让我产生了可能还说的过去的错觉,从影院出来我就决定了从此不再相信豆瓣上小清新片子的分数了,这部打着几米招牌的小清新儿童爱情片,甚至让我有点怀念几米了,便宜果然没好货,北京最低价的团购券让我第一次在剧场里见识了家庭影院的效果,所以画面我就不评论了,除了骂屏幕我就根本没注意过别的,就说情节吧,老实说这是部从情节到演技都没有任何惊喜的片子,爷爷一出场就好像再说,我就要死了我就要死了,刘若英庾澄庆一出场就像在说,我们要离婚我们要离婚,小美在窗口看见小杰吹笛子的时候,就像再说他是转校生他是转校生,小杰的妈妈一出场好像在说,我狠男人我狠男人,刘若英的苦逼脸一出现就像在说,我很痛苦我很痛苦,大象们一出场就是再说,我们是几米我们是几米,最狠的是小美最后已经说了从此她再也没有见过小杰,我正等着出字幕的时候,桂纶镁出现了,我的心开始慢慢的说,要洒狗血了要洒狗血了,这时法国小女孩出现了,我想我也许猜错了,紧接着小女孩的一句姐姐彻底打破了我仅存的幻想,果然男猪脚出现了,还好没有给他正脸,但从女煮饺猴急的眼神里就知道了,一定长得不寒碜,好了,饶了我吧小清新,你敢稍微细腻一点么,两个13岁正值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都洗白白脱光光了,咱能稍微反应一下生理上的本能么,别傻傻的跳舞了,哪有那个心思啊,好吧,我邪恶了,这样太不小清新了,爷爷爷爷,你除了做了个三条腿的大象就没有更多跟你孙女的美好回忆么,见面就是相拥而泣有意思么,好吧,住在一个走了两天一夜才找的到丛里小木屋里,周围一个邻居也没有的生活是挺几米的,但您老是怎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把孙女抚养成人的,靠打渔么?好吧我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我太矫情了,但其实我见过无数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也孤独也痛苦也会离家出走,但我见过更多父母为了孩子维持着已经索然无味的婚姻,影片的结尾,起码刘若英找到了新的幸福,那我们应该做我们自己呢,还是应该为了13岁女儿脆弱的感情维持一个冷冰冰的家庭呢,寂寞都是自找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你觉得寂寞很酷,你就寂寞去,比如住进一个几米式的小木屋,或者自伤自怜自己是个死了爷爷丢了男友的单亲儿童,这是你的权力,但是选择了寂寞以后就开始享受寂寞让世界如此美丽,是不是有点意淫了。
你上一次抬头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那灿若心事的满天星斗,又会让你想起谁?是曾经的曾经,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初恋,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年少时候的情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这部电影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弥漫着淡淡忧伤,同时又温情脉脉的初恋故事。徐娇和林晖闵这对小儿女在镜头前隐忍地悲伤,静静地流泪,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欢笑,展现了他们既忧伤又明媚的无邪青春。
是不是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是不是成人的世界如少了一块的拼图画一样,纵是再美,也总有残缺? 关于成长,关于人生,关于爱,在小美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问。即便是提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得到对方肯定答复时,她心里其实也并没有最终的答案。
其实,这一切,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惜年少时候,我们和小美一样,并不懂这些。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少。
要知道,你不是小美,我不是小杰,不管从前有过怎样相濡与沫的真挚情谊,刻骨铭心的共同经历,一旦离别,很可能,就是永别。曾经的一切,就如那一夜的星光,无论多么灿烂深邃,也终只能在记忆的夜空里寂寞闪烁。
所以,若曾爱,请深爱。
我只想說:我的那個穿鴨蛋青顏色外套、笑起來腼腆羞澀的少年如今哪去了?
请教:刘若英跳的那段舞出自哪部老电影?
“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11月4日首映。恋星空情节的人必须看。五月天唱的主题曲。从某一刻开始。突然的。就有点偏爱五月天了。。。
凑热闹来哒
不同于其他小清新恋爱剧的甜,有一种咖啡般的香醇
少女的主观视角,主观叙述,主观镜头,呈现出自然的“稚嫩”状态,非常难得而罕有。视觉系都市童话,升格的形单影只。
影片画面很美,镜头干净清新,但故事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导演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很模糊。家庭情感戏过于空洞,情绪被导演强推强拽,两个小主角的情感戏让人别扭,好感过于浓烈,破坏了影片想要赋予的清纯气质。影片有几处泪点,但那只是人的生理反应,不是心理共鸣带来的情绪反应。
你知道我有多希望最后出现在拼图店的人是陈柏霖啊!!!!
这是一部听得见心跳的电影,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某个瞬间,凝结在时空里,深深的无法抹灭。
童年生活的小木屋,乡村夜晚的繁星,那是小时候最珍贵的记忆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 在街角的拼图店”,所以最后孟克柔的对面站着的不应该是张士豪吗?
内地院线应该多一些小孩子搞对象的片子,少女的童话异想世界与台湾的文艺腔。虽然远不如《九降风》,不过林书宇依然是有些水平的。刘若英终于成老清新了,呵呵。
徐娇小弟弟
很喜欢 最后出场的桂纶镁
柔软心灵初见人世别离时的一滴泪催促着少年用力寻找爱他人的力量,这懵懂与爱情大有不同。穿越城市,穿越森林,短暂的惺惺相惜可以燎原。从此幼嫩的坚强的开始成长,枝繁叶茂,直至撑起一片能够容纳人生百味的绿荫。
唯美 有情怀 无情节 视效完美 音乐上佳 台湾版《天使爱美丽》
最后五分钟片尾曲,几米+五月天,瞬间击败了整整100分钟的电影。看着几米的原画,让我深深觉得,许多艺术手段之间其实是不能相互转换的。
没必要用太过严苛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有关13岁的童话故事,就像13岁的小女孩也永远无法理解中年妇女的眼泪与悲哀。剧情单纯,画面舒服,音乐妥帖。徐娇明明也标致苗条。“在结束之前,能抓多紧,就抓多紧。”再成熟的人也应该保有赤子之处,愿一切还有幻想留有纯真的人,永远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有阴影的地方 必定有光” 电影本身略显薄弱,但表达的味道基本符合几米风格,春风拂面的感觉,没有期待所以有惊喜。片尾曲是五月天的《星空》,配上几米绘本的画面,美不胜收,一定要看完再出影院。“虽然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
很青涩很朦胧 就是不太喜欢频繁出现的动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