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一部电影,看之前以为是恐怖片,看了开始以为是宗教片,看到中间以为是鬼邪片,看到后半点以为是犯罪片,看到最后才知道是神魔片,体会一下发现是现实片。
别笑,这部电影不是什么大杂烩,却恰恰充分利用了宗教、鬼怪、犯罪、神魔、侦探这些元素,将现实主义的主题完美诠释了出来,既不脱离现实,又不按常理的诠释了现实,最后甚至能让观众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恶魔。
我们常常害怕恶魔,神鬼之说让很多人谈鬼色变。但真正的鬼是什么?小时候,我也经常听说村子里有鬼神的大仙,虽然好奇但从来是敬而远之,周围的人也总是用鬼怪的眼光去看这些大仙,但其实隐藏在这些人背后也不过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罢了。其实就是这样,就像让我难以置信的一件事,今年我舅舅偷偷告诉我,我妈妈她小时候就是一个真正的“神棍”,她是宗庙神婆带着的“小神”。那时候应该是外公外婆家里穷,不得不让排行老三的她年纪小小就出门赚“外快”,我妈妈性格活泼调皮不爱上学,口舌又出奇的灵活,跟这份工作不谋而合,其实那时候她也就十岁左右。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唱诗年念经,跟着神婆作法。他们经常走家串户驱邪祈福,说是做法时我妈会头上蒙着红布,等她被鬼神附身就会各种念经唱诗,甚至可以算命驱邪。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所以听到这个只是觉得莫名的搞笑,仙人算命我是信不了一点的,但如果把这件事放到那时候的当下,亲身目睹他们生火燃香作法驱邪这一个流程,肯定会产生几分畏惧的情绪,这是妥妥的巫术啊,就算不信鬼神,也要敬畏三分。当然出于好奇,我也亲自问了我妈的想法,她说对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很多,什么唱诗鬼神附体没有感觉了,当然她这么说也有几分避而不谈的意思。我并不觉得古怪,因为她现在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市井大妈,天天操心的都是家长里短,什么鬼怪在她身上我是一定点影子也看不到。而且她做神婆的时候也就是个不经世事的小孩子,自然是大人怎么说就怎么学,学念经唱诗,跟着“巫婆”的作法套路完成任务,虽然她那时候应该也深信不疑自己有确实是被神仙附体了。但说白了,这也只是一门营生,但披上了宗教的外衣总会给不了解的人一种敬而远之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之所以谈这些,因为这部电影确实阐述了这一问题,剧情一开始就从基督教佛教的世俗化角度进行了描述,宗教也离不开“营生”二字,也就是“钱”。主人公一开始去调查稀奇小道宗教也是本职工作,是谋生手段。……(此部分省略一千字剧情描述)这部电影最好看的部分莫过于结局的反转,不仅仅是意想不到的人物转换,更精彩的部分在于好与坏,神与邪的转换。一对双胞胎,但鬼胎姐姐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不详之物,被圈养,被折磨。观众带入剧情,也并没有觉得不妥,因为她是邪物。但剧情发展到最后你会明白,邪魔姐姐原来是一个被派来总结人间恶魔的“天使”,她一生只有这一个任务,也从未做过坏事,但她经受了人间最恶毒的待遇。反而真正的恶魔却拥有不老之身,享受信徒的推崇和臣服。原来现实是被唾弃的不是恶魔是“真善美”,被推崇敬仰的才是“假丑恶”。就是这个主题的反转和升华,让我忍不住过来写个影评称赞一下,很神很精彩,整个电影剧情也不拖拉,因为披着探秘侦探的外衣,看起来也很过瘾,再加上神鬼宗教色彩,融合了现实主义的题材,结局的反转和立意的升华,我觉得这算是“满分”电影。虽然豆瓣只给了7点几分,但个人觉得这部电影值得8.5分。
0. 序:写在前面的絮叨
看完影片后刷了几条豆瓣影评,有人评价导演对佛法了解不深,将佛教与基督教混为一谈;有人评价说同样是讲修行者通过杀人想要成仙/成佛的故事,《娑婆诃》比《双瞳》差远了……emmmm 怎么说呢,有这样的见解,可能是因为中国跟韩国对于佛教、基督教的普遍认知程度不太一样,再者是国内能搜到的韩译中电影版本中,有些翻译不太妥帖,与原意有偏差或遗漏。
写这篇影评其一是因为难得有一部愿意二刷的韩国悬疑影片,再者是想要分享作为一名懂韩文的中国人所理解的原版含义及导演的意图(在韩网看到的一些官方内容)。
当然,对于影片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从来没有正解~
1. 娑婆诃:用基督徒的视角去看佛教
我记得第一次看的张宰贤(音译)导演的影片是《黑祭祀们》(完全是冲着姜东元看的),内容中规中矩,可以说是韩国版的《驱魔人》。这次看完《娑婆诃》后出于好奇去韩网搜了下张导的个人信息,发现他是位基督徒,这就难怪为什么他的两部作品均以基督教的角度去思考“神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了。
尤其到了《娑婆诃》这部电影,导演用主角朴牧师(李政宰饰)的视角去寻找现身于世的“神”——不管这现世之神是基督教的上帝再临还是佛教中的凡人成佛。或许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神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犹如我们经常思考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一般难解,又充满了趋于正向的信念。
看到电影名称《娑婆诃》的是时候我很费解,听说过“娑婆世界”(在电影里面也提到过几次)却没怎么听说过“娑婆诃”这一佛教用语,于是直接百度,搜出百度百科的结果,还是无法完全理解导演的用意。
直到反复思考解释中所讲的“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wc,这不就是基督教中经常讲到的“阿门”吗?“Amen”这一词在基督教中意为“诚心所愿”、“但愿如此,实实在在的”;再对应“娑婆诃”的用途及意义,结合导演本身是基督徒这一背景,就能完全理解为什么电影名称是《娑婆诃》了——这是一位基督徒导演用佛教语言说出来的“阿门”。
包括将主角设定为朴牧师——曾经的虔诚信徒,但后因在南非传教时妻儿被一名十三岁的穆斯林孩子用枪射毙(并且穆斯林小孩儿说这是神的旨意),开始怀疑“神是否存在”,回国后成为一名专门打击曝光邪教组织,以此赚取善款及稿费的“侦探”牧师。(朴牧师在车上与他的助手约瑟夫谈起“他朋友的故事”,但事实上,这件事情是他自己的经历,这一部分内容以漫画的形式发布为电影前传)
所以,这位朴牧师既有信仰,又有怀疑,且对佛教的理解并不深刻,很多疑惑都是通过影片中的“学霸师傅”海安僧人(音译)及“章鱼师傅”问梧僧人(音译)来解析,提供线索。恰如导演自己以基督徒的身份了解佛教一般。
2. 双生与缘起
故事的开头由双胞胎妹妹李禽货的口述开始。(注:韩译中字幕中妹妹的名字多被翻译为“李金花”,但根据导演取名的含义来翻译的话,应该是李禽货,“禽兽与宝货”之意)
1999年5月22日,黑羊嚎叫、家犬狂吠。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于韩国江原道宁越郡。虽是同卵双胞胎,姐姐下生便被认定为是“鬼”,浑身长满黑毛,指如利爪,在母胎中啃食妹妹的右腿,导致妹妹在出生时看似白净健康,但落下残疾。接生的大夫说TA(姐姐)是活不长的。但直到2014年,妹妹李禽货虚岁16,被全家人视为“鬼”的姐姐还在阴暗寒冷的仓库中如同野兽般苟活着。她们的母亲早在生下她俩的一周后离世,父亲则在一个月后上吊自尽。(爷爷骗妹妹李禽货说她的父亲是因为交通事故去世的)
父母双亡后,妹妹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身为基督徒的奶奶,每晚都要大声念诵《圣经》,并求上帝的救赎,仿佛认定家中的那个TA就是恶的化身。似乎每到一个地方,TA都会影响周遭的事物有所异常,导致无法在某一处长久生活。这一次搬家也是,搬来不久,附近一家养牛场的牛们相继倒下,农场主请来神婆作法,却丝毫无用。
夜晚,神婆貌似感知到了TA的存在,便与助手一同前往姐姐被关着的仓库前,不料被一条蛇咬伤了腿…… 至此,影片《娑婆诃》拉开了序幕。
二刷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导演将两姐妹的生日设定为“1999年5月22日”的用意——这一天的农历为四月初八,正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故事的开篇是佛诞日,结尾是圣诞节,张导设定的很巧妙)
而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在世人看来并不是“佛祖转世”,而是一个“鬼”。
这里有一个关于双胞胎姐姐的特写——六指,而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们看到那位藏传佛教的高僧认定金帝释是现世弥勒,也是因为他有着美丽的十二根手指(两双六指)及香气。同样是“六指”,一个被认定是“不祥之物”,一个被认定是“佛祖显灵”,这一观点均来自娑婆世界我等凡人的“预知”,轻易判断了一个人、一件事、乃至整个世界。
(注:韩译中版本中译为“金济石”的名字根据原意翻译应该是“金帝释”,此名源于佛教中的护法神“帝释天”,而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帝释天的外将,为帝释天工作)
电影借“学霸师傅”海安僧人之口解释,佛教中并无“恶”。如非要判定此“恶”,“恶”是残害人身心的贪嗔痴,而非世人(或基督教)所惯于区分的善恶之恶,非黑即白。
影片基于佛教的“缘起说”讲述“因此有彼,无此无彼,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道理。世界万事万物均由因缘而生,亦由因缘而灭。故事的开始与结束是因果缘起,并非善恶之争。
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姐和金帝释的人物设定也是如此:
双胞胎姐姐在母胎中啃食妹妹的右腿,相貌丑陋如野兽,父母在TA出生后相继离世,爷爷奶奶因TA“作怪”不得不频繁搬家,夜夜背诵圣经祈求上帝救赎,TA身边的蛇咬伤了神婆,TA还会用咒语操纵鸟儿们撞击窗户恐吓“广目天王”……种种意象都表明TA是人们口中的“鬼”,是不祥之物;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TA或生来外表是“野兽”,但在妹妹李禽货初潮后(可视为少女成为女人的身份转变,因她们俩是同卵双胞胎,影射她俩本为一体,妹妹的流血等同于姐姐的流血,验证了“在TA流血的那一天,他(金帝释)将消灭不在”的藏传佛教高僧的预言)外表开始蜕变,从满身黑毛、不会讲话的“兽”,变成了后来郑罗汉所看到的“在世弥勒”——TA曾在郑罗汉因杀害了那些无辜少女而夜夜被噩梦缠身时为他吟唱摇篮曲,抚慰他的心灵,并在郑罗汉面前结三次手印,让他醒悟。所结手印依次为说法印(佛陀成道后,为了让更多人觉悟成佛、了脱烦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用的就是这个手印)、无畏印(表示佛陀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和施愿印(表示佛菩萨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施予众生所需,满足众生愿求)、无畏印和降魔印(相传佛陀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干扰其清修,佛陀以右手触地,令大地为证,终使魔王惧伏,即表示降伏魔众),
你说TA是善还是恶?是兽还是佛?
1985年前的金帝释一心向佛,被世人认为是极善之人、弥勒在世、世间灯火。直到他遇见藏传佛教高僧,听到他的预言——百年后,在他出生的地方,将有害他的天敌出生;在TA流血的那一天,他将消灭不在。于是,金帝释心生贪念——贪于不死和永恒;心生嗔念——嗔于预言中的天敌;心生痴念——痴于成为不熄之灯火、在世之弥勒。
或许,那预言于金帝释,如同魔王波旬于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圆成佛果前的身份),是最后的试炼。而金帝释一生向往成佛,修行积善,终究未能真正觉悟,从一开始出场时一身白衣的“在世弥勒”,变成最后身穿一身黑衣,焚死于火中的“兽”,灯火熄灭,被藏传佛教高僧视为弥勒标识的六指被烧毁,最终灰飞烟灭。
你说他是善还是恶?是兽还是佛?
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 弥勒非弥勒,灯火非灯火
有影评提出将金帝释或把TA说成在世弥勒是不贴切的,因为弥勒佛为佛陀,不可能再进入娑婆世界转世轮回。Emmmm…… 个人认为影片中的“弥勒”仅仅是指代“未来佛”,能够成为未来佛陀的代名词,而非弥勒佛。而多次提及的“灯火”(也被译为“明灯”)也有其双重意义:照亮黑暗时,它是灯;焚烧事物时,它是火。藏传佛教的高僧和金帝释一直认为金帝释是“活着的灯火”、“不灭的灯火”,但实际上,最终这“灯火”被郑罗汉手中的打火机点燃,并烧死,而这个打火机是TA在蜕变后从土里挖出并给到郑罗汉的。So, 这个“灯火”是指TA还是冥冥之中被安排的灯火——打火机呢?耐人寻味。
4. 故事中的小动物们
(1)黑山羊
影片开头嚎叫狂奔的黑山羊,在基督教中往往代表着恶魔,而在佛教中,有一则故事说,佛陀教导弟子们被供奉为祭品的山羊等牲畜,在轮回中曾经是人,因破了杀戒而转世为畜,以此讲轮回转世之说。
(2)蛇
在基督教中,蛇往往象征着撒旦的化身,多被意为狡猾、诱惑、谎言等贬义。而在佛教中,佛祖端坐禅思,未知暴雨来临,七头蛇神那伽(Naga)现身,自背后弓张挡住暴风雨保护佛祖。(多见于小乘佛教的佛像及绘画)
影片中金帝释将他的天敌称为蛇,在自己撰写的经书中写道:徒弟啊,抓住蛇的脚,蛇将焚烧,法得正果。而最终,他被郑罗汉抓住了脚,郑罗汉用TA给他的打火机将其烧死。
(3)大象
在影片中,金帝释让郑罗汉看大象的眼睛,并说如果看大象的眼睛心生畏惧,便说明心中有恶,以此试验“广目天王”郑罗汉是否叛变。
而在大乘佛教的传说中,佛陀之生母摩耶夫人与净饭王结婚20年没有生育,直到有一天,她梦见一头白象进入她的左肋,从而怀孕。所以,影片中的大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射的是佛陀,而金帝释将其杀害,看似是要除掉心中的恶,但实际上杀掉的是心中的佛。
5. 结语
《大般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世间万物无一得以常住不坏,凡生者必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才可达到寂静的境域。也就是说,一切有为法的本性是空寂的,所以无常、无我,所以能实现涅。
所以,那位藏传佛教高僧所说的“人类极限的最后,便是‘不死’,是永恒的生”这一句话本身便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的扯淡,可惜,金帝释终究没能觉悟,甘愿弥留于娑婆世界,自食因果报应。
p.s. 本来为了写这篇内容特意二刷还截图来着,但感觉影评就该与看过本片的影迷们分享,无需太多描述,so, 不啰嗦更多啦~
如有其它见解,欢迎留言交流。
神作一部。剧中,男主以耶稣宗教流派以此来印证旁观者的视角,一步步揭秘,剧中佛教弥勒是否为佛的存在做揭秘。
首先,片中广目天王的引线出一系列因由四大天王护法佛陀弥勒,出现一系列儿童被害案件,直至最后联系到影片初镜头的病胎孪生姐姐,才是降世杀害佛陀弥勒的那条蛇。却出现一系列佛陀弥勒假借身份、编撰佛经隐藏被害儿童名单、为维护佛身感化四天王四处残害所谓降世于此的79名儿童…一系列故事都在印证:龙变成蛇的诡辩视角,而我们一直祈愿的真正佛陀明灯便由此变成了病胎儿孪生姐姐。这里特别强调,金(东方教佛法大师)是六指,仓库储物间病胎孪生姐姐也是六指,亦即佛可以永生,也可以成魔,佛不在于外化形象,而在于心性之间。病胎孪生姐姐从一降生就是六指来看,必然是揭示佛的降临,也是启示原来金(东方教佛法大师)成蛇(心生恶念)的证实。
影片中,曾有佛法教会大师释义,蛇的存在,不是指魔,鬼怪之类的存在,而是人的心性善恶的表象。从而让我们甚至,佛之所谓佛,是无蛇的诡谲之心的。影片最后,也是在一次重复了病胎儿孪生姐姐存在时的状态,“你掩面而哭泣…”佛的存在就是隐匿于人间,她深知人间疾苦,不断哭泣,却备受世人的冷漠与嘲弄,依然守善于此。反观那些自称佛陀弥勒的人,他们裹挟的保护着自己的命途,为了所谓的未来,践踏他人,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剧情逻辑缜密,层级非常明晰,视角很中肯,实足是佳作一部。借喻的影片,才能被称为优秀作品。
佛并不会永生是佛,魔也并不会永生是魔。喇嘛有一句话,藏佛教的成佛是指自身修行功德圆满,它不代表死去,也不代表永生。但传到日本就变成了成佛既是永生。这句话中就已经透露出了贪念的意思。
但喇嘛又说了,金帝释是弥勒在世。既然已经是弥勒了,怎么又会有贪念呢?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佛并不会永远都是佛。魔也总院不会是魔。魔女先是咬食自己的爆胎妹妹,又害死牛群。父母为她压抑而死,爷爷奶奶却还一直把她带着。妹妹想毒死她,最后又后悔回来把食物踢掉。加之魔女一直被锁在黑暗里。这些环境综合起来,可能就导致魔女开始修行,最后一刻脱胎换骨,魔成了佛。
魔女掉毛,以及说话时的手势,都暗喻她已经正在向佛迈近。但她身上的黑气没有消散,时而多,时而少。说明她有杀心,依然成不了佛。最后金帝释死了。魔女也死了,魔女身上的黑气才显示。说明魔女得到了救赎,彻底成佛。又印证喇嘛那句话,成佛是修行功德的圆满,不代表永生,亦不代表死去。
和宝宝谈论的结果:(宝宝真的观察力很细腻,很擅长捕捉细节,逻辑和联系能力都很强!绝了!爱和宝宝一起看电影)有反思宗教的意味。宗教也是人管控与传承的,不乏“人味”,政治、欲望…“佛教里没有善恶,只是欲望和执念”,牧师也质疑自己的信仰,“上帝存在真实性”/所以这也可能是一种宿命,喇嘛讲的话注定成真,是一种必死的预言。没听喇嘛的预言前,自己的死都是假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当金帝释听完喇嘛的预言后,喇嘛说的预言便注定成真,因为金决定要不择手段使自己永生。这种欲念也许就是最后杀死金帝释的一击,这一击也许就投射到姐姐身上,姐姐即为金的欲念的投射,即是金自作孽不可活,金奋争百年即为自己和自己的抗争最后还输了。死亡这是金生命中必然发生的,只是喇嘛告诉了金他什么时候会死,金产生了最后的欲念,金原本是龙,却因为不当的欲念成了蛇。一个人想要成神的时候便成魔了。/信仰问题值得深思。cn 人普遍无神论,其实也可能是一个可怕的“问题”。不是说一定要信奉宗教,信仰是很广大的概念,包括你做人的一些态度原则等,不一定是宗教。但是没有自己信仰的东西,则会很可怕。在zz压抑的历史环境下,cn 人有没有宗教信仰(指的是信仰的一面),人们心中的无数诉求无法有出口去投射,所以只能寄托在zz 上,但zz 压抑下又不得志,想必是狗急跳墙,疯狂可怕,无所不用其极。纵观历史,wg 时期人们的浮躁狂热,众叛亲离,什么没有道德没有底线的事情做不出;立足现实,在同样压抑的 zz 环境下依旧浮躁狂热,尤其网络世界,人们乐于造神与欣然灭神的矛盾行为常常发生…网络世界也是现实的投射。
刚刚看完《娑婆诃》这部电影,站在阳台上看着远方的灯火心情很复杂。我曾经也如片中的人们一样信仰着神明,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我向神明祈祷,我告诉我自己这是给我无数次的考验中的一次。直到我所信仰的神明彻彻底底抛弃我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真的是愚蠢至极!!!夺走的永远不会还给你,你所信仰的神明只会闭着眼睛哭泣而已。
曾几何时,想过放弃信仰,抛弃神明,最后还是无法完全做到。这信仰之力已经融入骨髓之中,已经融入呼吸之中,在手足无措的时候还是默默信仰着。其实在马上放弃的时候,在你迷茫的时候,真的在冥冥中中指明了一条道路,神爱世人,信仰长存!
这个影评其实与电影无关,只是电影中的朴牧师的一些话在我的心里重重的锤击了一下,尘封的记忆稍微苏醒了......
与《双瞳》有着极为相似的内核,主线和拍摄手法,虽然两部电影里都没有鬼神出现,但是宿命这只“看不见的手”让人生畏。不可多得宗教题材悬疑电影,值得一看!
19038#我倒是认为比《黑司祭们》要好看啊,可能因为《黑》有个姜栋元而显得太偶像化了吧。话说正因为无宗教信仰所以才更好地观看这类片子,因为否认所有而一视同仁?插科打诨的李政宰虽然是主角但因为角色原因没啥发挥度,朴正民确实是很亮眼,不过于亮眼的外貌(就是长得不好看)用演技完美的表现出角色了。到后面才发现有刘智泰哈哈哈
“佛教没有恶人,恶在人的欲望,在人的心中”。所以,有了欲望,战胜肉身的弥勒会变成“蛇”;有了善心,出生即为恶魔也会立地成佛。
我发现,自从高丽发生世越号事件以后,关于神鬼宗教的影视剧就大有含沙射影的掎角之势,从《哭声》,《昆池岩》到《鬼客》。这种感觉就像日本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和311大地震之后,那种痛定思痛从文学到动漫再到电影的蔓延。所以,你以为我看电影就是单纯的看电影呢?
警察们是得对数字有多不敏感 才发现不了几个案件的联系
个人觉得张宰贤作为编剧有瓶颈,虽然能够提供文学性的思辨,但是剧作能力非常一般,如果他愿意在专长题材上拍别人更有水准的剧本,在导演层面反倒很有机会,比如车中高僧回想时面部凭空被烛光辉映切到回忆,以及在意识到受害者关联时烧水的声音外化心理活动,以及那种神圣感、神秘感、恐怖感的呈现,能够在有限的场景中想办法做细节是很可贵的
起伏太小了,远不如《双瞳》
一部根植藏传佛教理论的实践类作品···
今天看了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宗教恐怖片《娑婆诃》,相比《哭声》的鬼魅邪门,后者更加严肃,更具思辨意义,也更加让我兴奋。《娑婆诃》和《达芬奇密码》十分类似,一面类似侦探的角色追查邪教组织,一面邪教组织以末世救赎为噱头行不义之事,期间还夹杂着大量的密文咒语符号,隐喻颇多。但《娑婆诃》却又像《哭声》一样结合韩国本土宗教现实,融合了佛教、天主教和萨满教的元素,氤氲的佛堂,呢喃的咒语,奇特的鬼孩,崩塌的信仰,扭曲的人心,构建出一个奇异诡谲的娑婆世界。
这部电影没有被韩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最佳影片,但提了最佳导演奖。一位基督教牧师调查邪教的惊悚故事,角度着实独特。片中除了揭露邪教“韩国东方教”,还涉及了基督教、佛教、西藏喇嘛教密宗、伊斯兰教等,使用的具体经文史料很多,值得了解。缺点是庞杂了一些。去年韩国的这几部优秀电影,题材多是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好处是它们的编导想着市场、想着观众,按照观众喜欢的商业类型去做,喜剧、惊悚、犯罪、动作等商业样式均做得出色。即有好票房,又获奖。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吧。
前面还挺好看的,把几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关联到一起,这种复杂度都可以做剧集了。可惜后半程收的太随意了,还有些bug
背后大胆的挑畔宗教寓意很有意思,以为的佛是蛇,以为的蛇却是来终止恶。 想到了路西法曾经是天使结果受了诱惑成为了撒旦,一切都是可变数的。 所认定的一定是毫无疑问吗? 男主律师说当耶稣诞生时,杀了无数个婴儿 其实我们所认为圣诞节 他却觉得是个悲伤的节庆
佛魔一线,善恶反转,将东西方宗教元素融汇一炉的恐怖片,细节越想越有趣。韩国类型片快拍出花儿来了...
真好看,比《哭声》还好看,相比《黑祭司们》复杂了一个维度,是用佛教包装的基督教故事,大量的符号和理论,充满专业性的美感。即使不懂这些,也是一个不断反转还能自圆其说的优秀悬疑剧本。
延续了导演上一部《黑司祭们》的套路,但故事内核更加丰满了,血浓于水的两姐妹,自我救赎的年轻人以及神鬼的角色对调充满了悲悯色彩,佛教里对于因果世界,轮回命数,善恶一念间的哲思都升华得非常好,弥补了电影的不足,看之前有人拿来和《双瞳》对比,明显《娑婆诃》立意更深,两个不同系统的人为逆天,相同的是最后老天总会眷顾那些善良的人。
我他妈……一开始以为叫婆娑河,后来以为叫婆娑诃。原来叫娑婆诃……
以基督教本位视角去观察佛教界宗教事件,而这个发生在佛教界上的故事本身却是个套着佛教皮肤的基督教圣经故事,让人同时产生新瓶装旧酒和西风东渐却又别有风味的感觉。主角既是个牧师又是个反邪教斗士,东亚社会这种主角设定不光毫无违和感反而还票房卖座也侧面反映出韩国宗教化程度看来远祛日本了,日本好歹是西方宗教本土信仰和无神论者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而韩国似乎已经丝滑的进入半个宗教社会了。
剧情支撑不起恐怖的配乐,结局之前所有情节片段都太零散了吧,感觉最后强扭在一起,不了解宗教,观感一般。
绝望的狗被谁的绝望吵醒,惊慌的鸟为谁的惊慌守护,悲伤的鹿为谁的悲伤流泪,恐惧的象被谁的恐惧征服。预言出自权威的口中,就注定化为现实。佛陀动了降魔的杀念,便已经与魔同行。此灭则彼灭,此生则彼生。对宗教存在的浅层试探,以及善恶同根的思考,影像与文本的指向性虽然有些直白,但绝对不苍白。
6 概念不错,用悬疑类型包装邪教故事,对基督教、佛教都有很好的展现。不过整体完成度不高,前期的线索铺垫比较乏味。而且对于大陆无信仰的群众来说,这样的宗教主题很难入戏,更别说共鸣了。李政宰发挥空间不大,但是真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