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场抗击外邦的民族战争。
在长达14年的战斗中,中国军人伤亡接近400万,被日军残杀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2000多万,至于因为战争原因非正常死亡的中国人民那更是数不胜数。
而实际统计的日军实际阵亡人数才50多万人,高达1:8的战损比。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在不管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还是工业基础都跟日军差的远的年代。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牵制住了三百多万日军,粉碎了日本企图与德国会师的目的。最终以八倍的伤亡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二战的胜利。
这本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可是因为太多太多抗日神剧,让我们在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不同的味道。在这些完全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影视剧里,日军完全像是纸糊的一样,夸张点说一部电视剧能杀死大半个侵华日军。这些歪曲事实的影视作品们不但表现出中国人的英勇,而且这种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抗日战争阵亡的四百多万中国军魂的侮辱。这是中国影视圈的悲哀,更是中国的悲哀。
05年上映的《亮剑》曾经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片中对李云龙这一角色有明显的夸大,但是相对来说不管是对历史的符合还是服装道具以及剧情的考究都让这部剧成为“神剧”浪潮里的一股清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武器的绝对劣势下,这部剧强调的是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也就是--亮剑精神。我想这也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这部剧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今天要说的这部《河山》跟《亮剑》一样同样都是讲述的第二战区(山西以及陕西部分地区)的抗日斗争。
《河山》是由王新军执导,秦海璐监制,苗萌担任总制片人,王新军、秦海璐这对实际夫妻主演。韩立、王文琦、李雪健、石兆琪友情出演,张嘉译特别出演,辛柏青、尤勇、刘小宁、申军谊、赵亮、王辉等主演的历史战争剧 。
与《亮剑》相比,这部剧少了很多的战争场面,却多了更多的现实因素与家国情怀。
该剧以陕军(应该就是历史上的西北军)团长卫大河为主要人物,以西安事变为开头。为了促使蒋介石停止对红军的围剿,张学良和杨虎城扣压了蒋介石。而当时只是一个团长的卫大河不顾上级的命令,凭着对陕军主帅杨虎城的忠诚以自己的区区一个加强团阻挡十倍于自己的中央军于赤水河畔,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赢得了时间,也为中国的统一抗日赢得了机会。虽然当时的卫团长对政治什么的一窍不懂,不过与其说他是鲁莽,不如说真性情、赤子心更加的贴切。
随后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国共合作抗战正式开始。下面是影片中截取的另一个主角八路军团长高晓山所在部队与卫大河所在的加强团从陕西出发赶赴山西战场的片段。再配上影片非常符合氛围的背景音乐,很燃,看的我想哭。
壮士出陕,奔赴战场
四万万男儿报国志,中国儿女守土心
山河未复,何处是家乡?
然后整个影片就围绕中国军队在中条山与日军展开的斗争讲述,中国军人通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使日军未能过黄河进入陕西。(历史上中条山战斗确实存在,日军也确实始终未能从山西境过黄河打进陕西)
1、虽然剧中大多数人物都使用化名。比如第二战区最高司令阎锡山在片中化名魏总指挥,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孙伟如将军化名为宋军长……但是影片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2、服装、武器、战斗也都很考究。
3、背景音乐尤其赞,不同的场景都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整体的节奏,观看过程代入感很强。
4、最让我欣赏的就是贯穿整个影片所展现的那种家国情怀。不管是国产党还是国民党;不管是战场还是敌后;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面对日本侵略者那种有志人士表现出来的守土决心让我深深感动。
一个国,两个党,四方儿女
片中既有国民党,还有共产党;既有陕军,还有川军晋军中央军。虽然中间有着各种的摩擦与敌对,但是面对日寇,他们共同的守土决心都不容置疑。
(卫大河和高晓山,有没有人感觉左边的高晓山长得很像撒贝宁)
特别是片中的分属不同的阵营的卫大河和高晓山这一对主线人物。高晓山一开始是共产党阵营红军团长,卫大河是国民党阵营的团长。在战斗中高晓山还冒充中央军混进部队俘虏了卫大河。所以卫大河一开始对高晓山是特别仇视的,所以两人斗嘴的过程也为这部抗战影片带来了不少难得的笑点。只是这种斗嘴从一开始的仇恨变成了后来的惺惺相惜。在逐渐相处的过程中两个同样有着赤子之心的军人都彼此了解了对方,变成了好朋友,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好朋友。
最终,高晓山为了救卫大河牺牲了生命,卫大河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想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军民同心,共御外辱
片中的大柳镇算是一个支线剧情,戏份不多,但是在片中的分量却很足。
大柳镇陕西的一个镇。是片中主角卫大河的家乡,卫大河父亲是当地最大的地主。在日军还没有打到陕西的时候,大柳镇的父老乡亲把一个个年轻后生、一袋袋粮食都送向战场。青年打完了送中年,中年打完了送老年和少年。最后连最大户的卫大河他们家每顿饭都只能穿带补丁的旧衣服,每餐只能喝稀粥了。
一趟趟送去前线
送去的不仅仅是新兵,是粮草
更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守土卫国心
一趟趟拉回来
拉回来的不仅仅是牌位,是牺牲的将是
更是中国军魂,是中华儿女誓死卫国的信念
总结:可能现在像这种抗日剧,战争剧已不再受欢迎。但是平心而论,在这种题材上这确实是一部好剧。历史需要正视,更需要铭记。也希望中国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好,像各行各业一样,慢慢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最后,用这部剧主题曲《河山》上的几句歌词来结束文章:
你面朝黄土 将人心富庶
我迎着日出 全力以赴
每一次征途 都难料归路
仍有千家万户 一路上与我风雪相扶
何以称英雄 何以为光荣
忠诚在胸 壮阔河山生死与共
悲怆的战鼓 满身的伤负
这一身铁骨 卫我故土
你不问辛苦 为胜利付出
我才能阔步 义无反顾
家国的托付 以命守护
哪怕粉身碎骨 也绝不停下金戈的挥舞
本剧的剧情较为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的思想和面对外敌入侵时的态度。故事也比较尊重历史 ,一是反映了东北军后来的落魄和地方军的不公待遇,二是反映了国共合作,三是客观记录了中条山战役
剧中都是老戏骨,没有小鲜肉,可谓是时下娱乐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影视剧应避免过度娱乐化、商业化。把影视看做艺术,而不是商业,正所谓“娱乐至死”。
春节陪老人零零碎碎看了一些,自我隔离期间又仔细看了一遍,觉得真是值更好的分数。
第一次从抗战片中直观的感受到了牺牲士兵的 国、家、族。伤亡的士兵需要抚恤,安葬。偶尔出镜的关内大户丝毫没有跳戏,衣服细节处理很传神。从衣着光鲜到破旧布丁,家家族族,特殊时期国难下的缩影。
有两处让人出戏的细节,其一是翠姑娘。扮相和演绎,都有问题。全剧几乎所有人都很好的拿捏了角色细节,这个姑娘哪哪都不太得劲。其二就是全剧官兵同志们讷,都太胖了,不论是国军还是八路普遍太肥硕了。
全剧一共几个日军将领,没有脸谱化,有冲动型的,夸张型的,智谋型的,难得!
狗娃都不出戏,翠姑你弄啥呢
这段时间才发现此剧。总体好看,不是神剧。唯有两点:川晋两团长,没啥出彩的。还有就是秦海璐,感觉在剧中,表现最差,不去狗娃。表情木纳,表演很一般,就是衣服太多,可能这剧是她家的,可以好好来个时装秀。其实,以前我挺喜欢她的表演,不知道在这剧中成这样了。我觉得,她应该多穿军装,表演投入些,此剧定然更好看。
一寸山河一寸血,看到28集,泪目几次。
这是我看过最不八路的抗日片,说不定也是最八路的抗日片。
剧情需要集中精力去看,敌我双方会反复试探斗智斗勇。
守土开疆,民族危重之期靠的不是狡诘,不是抖机灵,寸寸山河鲜血晕染。
掘工事,迎炮击,没有手榴弹炸飞机,步枪也不能击落轰炸机。肉搏的时候,敌我都会随手抄起烧焦的木梁。掩护火力下日军会胆怯。
日军会精密设计,步步为营,双方指挥官需要审时度势揣测对方的军事意图。日军不仅仅装备精良,头脑也是武装过的。国共在抗战期亦敌亦友
高晓山除了智慧,还有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东北军不战而退,虎狼之师如何在乱世消退
川军,晋军……
主角陕军也是抗战各路友军之一,我一直在想枪杆子出政权,大概就是乱世总结出的铁律。
主要演员都揣摩的很细致,虽然难免有主角光环,部分情节也有些套路。但瑕不掩瑜,这才是抗战题材应有的思考。强烈认为应该获评更高的分数。
[边看边写] 一开始有点适应不了普通话和方言的转换,而且有些地方感觉节奏太拖延。卫大河真像个愣头青,有些地方感觉他做的太过了,只按自己的心情来做事,老得有人为他擦屁股,有时真想揍他。男主光环确实很大,本身人设就不是一般人了。在家是地主大少爷,在外打仗是加强团团长。 个别情节为了表达目的,设计不太合理,节奏也掌握的有问题。 第九集 姜师长前面那么爱女儿,后面为了拉拢卫大河直接把自己女儿卖了是不是有些突兀啊,虽然能明白是为了让男女主角碰面,但是确实有些奇怪。 男女主的感情线发展的太潦草了,看得我莫名其妙。 第15集,男主背女主过河这桥段是不是有点过于设计了,后面明明有马,非得走过去嘛。 那个翠姑有点突兀,不知道为啥感觉和整个剧格格不入,感觉不是一个风格的。 我算是看出来了高晓山&卫大河这俩才是官方CP吧,加起来正好等于河山 第十八集,该死的叶贤之天天查查查,查个毛球,查的我这个恼火啊 第二十三集,叶贤之怎么还不去死🤬 剧播了一半,主角就死了一半😰 第三十一集,大柳镇的汉子踏上征途,配上主题曲真催泪😥 每日一问,叶贤之怎么还不去死😶 第三十五集,卫大河和高晓山明明就是一对嘛,都睡一起了 看来这个游击纵队要折腾到大结局了,也是抗战的一个缩影吧 到后面拍的有点差,剧情有些地方过于牵强了,有点迷惑,乱糟糟的。升华主题的场面最后几集有点太拖沓了,情感表达太直白生硬,我是倍速看的。 这剧拍的是卫大河的思想成长过程,也是反映了抗战过程中的国共两党的典型区别。卫大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有些做法让人很生气,但是他的确是一个英雄。 看很多人吐槽女主秦海璐形象不搭,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而且人家是出品人是监制,主要是为了省钱免费出演的。我觉得她演的也很好,姜雅真的服装多而且还挺好看,符合剧中形象。
优点也有很多,很多细节还是很棒的,有很多外景,景拍的真好啊,山区地形还有黄河拍的很壮观。男主的马术真好,日本人举上至下都是说的日语,群众演员真多,群演素质很高,大场面都很真实,一看就花了不少钱。 里面的演员都演的很好,段参谋长,李司令,刘叔,高晓山,叶贤之,邱元谷等等,尤其看到李雪健老师,特别感慨,尊敬老艺术家。 结局第一感觉太仓促,但是好像也不错,一个抗战剧还能有怎样的结局,我觉得戛然而止已经很好了,导演要表达的东西也在后三集拍完了。 对历史不太了解,看剧的感受就是,国民党内讧严重影响了抗战效率,各个派系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上边当官的心术不正,一再犹豫,苦了下边当兵的,打仗越打越心寒。 另外除了很喜欢主题曲《河山》之外,那篇檄文“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也令我很震撼,在剧里出现了多次,我特意搜了出处,搜不到,然后发现竟然是秦海璐自己写的,自己研究檄文的写法,用了一个星期写出来的,真是厉害啊,佩服佩服。 好多年不看抗日剧了,因为之前抗日剧太多了,看电视换一个台打鬼子,换一个台又是打鬼子,而且雷剧太多,感觉要么是打着抗战的旗号谈恋爱,要么是抗战跟闹着玩似的。这次是因为是王新军新人导演的作品,王导也演了不少抗日雷剧啊,听说这个剧为了保证质量,花了不少钱,所以来看看。看完感觉秦海璐和王新军这两口子还是可以的,很多抗战剧细节不到位的地方做的都很好,活很细,男女主没咋有对手戏,但是也让我感觉很甜,剧本稍微差一点也不错了,总之能看到导演和一众主创人员的用心,以及确实花了不少钱啊。
三星差不多,四星鼓励新人导演。
大爱良心剧,可别再认为人家王新军只会拍神剧。也有不少眼瞎的直接先入为主为神剧。
王新军个人演的还行,代入到那个年代还是很硬朗的,秦海璐演的真的不可,化妆太白,打光太亮,她一出现风格就完全和背景脱离。高晓山的演员是哪位?完全没有丝毫演技,既没有演出八路军铁骨铮铮的风采,又没有演出共产党亲民爱民的柔情,眼神僵硬的一米。河山里,他作为和“大河”相辅相成的“晓山”,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互相映衬互相成就的作用,本身可以作为经典人物设置的,可惜了,还没有管家爷爷演的好
高晓山真的不是撒贝宁失散多年的表兄弟吗
一壶好酒,须细品。
第一集就很精彩,废话没有,人物突出,演员演的好,一看就是好剧
剧本一般,演员不错,最后10集比前面好!刘叔回老家第三次征兵看哭了!中国人民抗战真的是拿人堆出来的!发动群众真的太厉害了!
虽然有众多老戏骨捧场,但剧本实在垃圾。对军阀形象的塑造很不好,恨不能把军阀部队描写成人民子弟兵,似乎军阀部队的军人和红军只有番号上的区别。事实上,军阀部队对人民和土匪差不了几分,个别军纪严明的部队,也是用严刑峻法压迫士兵。想想当时中央军都那个德行,军阀部队能好到哪去?军阀中固然有爱国者,但他们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反对侵略者,另一方面,他们也反对人民。他们爱的中国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而是他们任意奴役人民的中国。这才是共产党能赤化国民党和一切军阀部队的根本原因,因为共产党是代表基层士兵和穷苦人民利益的
山河山河何在?我是没粮的河山
西北军v5
看了前几集,是扎扎实实的好剧,棒!
我爸我妈正在追,评价还不错吧。看了一下这个制作还不错,剧情也有点意思,角度新,搞笑戏份挺多且不出戏,值个7分。
非常喜欢李雪健老师,又低调又敬业,这剧必须追下去
秦海璐所有剧好像永远都是一个样子。
族人后生都抗战捐躯了,在祠堂里给小娃分馍的族长;老弱妇孺都去前线了,在金黄色麦地里摔跤的族长……李雪健老师真是神演技,感动得稀里哗啦啊!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 ,五帝开疆 。凡国遇大事,男必在祀与戎泯躯祭国,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士披肝沥胆,将寄身刀锋,帅槊血满袖,王利刃辉光。吾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贵贱,必同心竭力,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征胡虏之地,剿倭奴之穴,讨欺汝之寇,伐蛮夷之戮,遂苍海横流,儿立身无愧,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
都是老戏骨啊!有点意思!好久没看李雪健老师的剧了!
李雪健话都听不清楚,不喜欢,减分。但是这个电视剧很感人。
王新军的导演水平比他的演技还要低下。
觉得还不错,喜欢此剧的战争场面,的确很壮观。看完诸多评论,我百思不解,为什么宣扬爱国主义,到了你们那里就是ZZZQ,就是抗日神剧了呢,豆瓣到底这是怎么了?
老戏骨 这么多 太像样了 李雪健老师大大的赞 虽然有点听不清楚他说啥 但是演技不光是说的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