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看的这部日剧,很喜欢,好像比较小众,以至于豆瓣的影评和图片都比较少。 整部电影的调子很慢,如果不是喜欢这种慢节奏的电影,女主冷冷的淡淡的感觉,在一开始确实让人觉得提不起精神,但是题材,剧情,长镜头,构图,BGM,治愈,色彩,我看完感觉不能更爱了。 就是这样一部手工缝纫题材的日剧,大概是很对像我这样的手工爱好者的胃口了。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如果出生在以前的年代,我是很想当一个裁缝的。 几年前我还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是一个十八世纪的老裁缝,嘎吱嘎吱踩着缝纫机正得意的时候漫天都落下蕾丝花边和田园风的布头还有琉璃和贝壳的扣子,我越踩越快越踩越快最后累醒了”以上是我那天的记录。没错,我会把每天的梦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已经坚持好几年了。 影片一开始出现一排剪刀,是缝纫的工具,也是电影娓娓道来的开始。 剪刀、针线、缝纫机、钟表、人物动作时衣物摩擦的声音,都被导演刻意无限放大了,变成整部影片的自带背景音乐,市江翻开那本一看就是珍藏多年的有些陈旧的设计本,一件一件由祖母记下由自己来继续延续的作品,那些有些年头的旧物件,老缝纫机,扣子,茶壶,每一样都有岁月的痕迹,就好像一部流动的恋物志,充满了岁月和光阴的味道。 谁说过,造物的人,都有一颗玲珑心,有他们的坚持和坚守。所以,虽然在这个“情怀”和“匠心”被广告用烂甚至恶心的时代,我依然想称电影中的市江为匠人,她此生只做好一件事。一件衣服愿穿一生,这很深情。 影片中有很多触动我的细节,一如那些治愈动人的日剧中呈现的一样。老爷爷穿了一辈子的西装,记录了他人生中每一个闪亮或重要的时刻;村子里面三十岁以上的人每年一度的晚会,只在于这一天穿上自己最喜欢的礼服,跳一支舞。 不管是平日操心家务不修边幅的主妇,还是光着膀子喝啤酒的抠脚大汉,在这一天,都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如此庄重而正式得盛装来到晚会现场。这是衣服的功劳,或者说,是对市江为他们精心制作的礼服的尊重更贴切吧。 曾经也在很多电影里面都呈现出,老辈的人衣着考究体面,定是要合身,所以要量体裁衣,要定制。特别是中国的旗袍,老上海题材的电影里面呈现的不胜枚举,例如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色戒中的汤唯。 日本人也是如此,手作的温度是敛在尺寸里的,融化在热情你,不甘寂寞和枯燥。我想,一个匠人,他们都会做一件事,就是把匠心裁下,不着痕迹地融到作物里,像是秘密的祝福伴随着它的拥有者一生,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这一点都是相同的。 不记得是在那部电影还是哪篇文章中读到过一个老人所说:“我们那代人,东西坏了不能用了,会想着要修;现在的人,东西坏了不喜欢了,就想着要换,甚至扔掉。”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中所要呈现的另一个点。 影片最后虽然市江走出了自己狭隘的小天地,换了发型,也换了装扮,显得和这个时代更接近了,拥抱了现代社会的更新换代,使传统缝纫能够延续下去。 但私心来讲,我其实更喜欢影片前半段那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裁缝师市江,虽然不出名不赚什么钱,但是能忠于自我的感受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那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如市江一开始所言,只愿活在自己梦中。当然,这也只是对理想状态的另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了。 最后,影片的拍摄很走心,每一帧截图都很美,光线,构图,色彩,简直是一部很好的摄影教科书。男主三浦是山口百惠的儿子,我也是看完翻资料才知道,演技不错。
看完《生缝寸尺心》勾起来很多关于日本感觉的记忆。
对日本最初的认知是从日本人做事的态度开始——一方面小时候便知道了这是一个非常挑剔的民族,会要求分秒不差的合同交期,会一件一件检查货物商品,发现最不起眼地方的瑕疵然后要求返工甚至赔偿;另一方面又被爸妈拿回来日本客户来访时带来的点心所惊艳,每一个看起来都花了心思制作设计,即使当时年纪很小,充满和风的包装和点心本身精致的味道,也都觉得要毕恭毕敬坐好,专心品尝才对得起做点心的人投入在里面的心意。
第一次去日本,出发前夕问妈妈去的城市叫什么,她说京都,(无知的)我就百度了一下,除了知道了这是从前日本的首都,知道它很古老,被科普着读了川端康成,但除了千重子和紫丁地花的名字之外也没有更多具体印象。直到被梅雨季节闷热潮湿的空气包裹,真真切切抚摸过了川端的渡月桥,紫阳花簇拥在视线所及的各个角落里,站在古老寺庙里笔直笔直的参天大树下,知道了深山里真的存在着代代相传的料理亭,才触角完全打开地去真真切切了解到人与生活的不同形态,切实体会到细致与传承的价值。
从《编舟记》,《料理仙姬》,《寿司之神》,再到今天看的《生缝寸尺心》,这些关于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电影,描绘的日本那群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和全球化免疫的匠人们,专心,细致,用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一切一煮,身体力行保护着对于“独特”与“用心”的信仰,延缓与时代趋同的步调。从前看过一篇什么文章说(好像是)制作木器的学徒,进门需要斩断所有跟外界的联系,决定开始了就是把一生奉献给这门手艺了。看到这样的故事每次都不胜唏嘘,一方面佩服尊敬这些专心致志的人,一方面反问着自己深还是广的取舍和平衡——舍不得放弃大千世界的精彩,也就体会不到一生做精一件事的专心。
喜欢手作的东西,一部分原因大概是因为喜欢人,而手工业的珍贵大概恰恰就在于,优秀的手作者们似乎都放了一部分自己进去,每个细节,即便是瑕疵都值得仔细端详,独特地融合在切切实实的物件里,成为它们温度的一部分,让使用的人也感受分享到同样的喜悦跟特别。而讲回《生缝寸尺心》,流水线制造着趋同的时尚,看一眼就猜到大体标配,这个女生走的是日系路线,那个姑娘喜欢的是帅气的皮裤皮衣。手作的衣服的珍贵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非要归类一个什么风格,难以定义,就像你自己。
市江是一个只愿活在自己梦中的裁缝。她只做自己喜欢的衣服,用祖母留下来的缝纫机,或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完全和这个时代脱节。直到遇到藤井。藤井是一个热爱衣服从事服装行业的上班族,他非常喜欢市江设计的衣服,想让她参与品牌的设计批量生产,更希望她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市江对此毫不动心,依然我行我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外面的世界毫不动容。市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除了裁缝她一无是处,但只要坐到缝纫机上,市江就完全换了一个人,哪怕一针一线她也会认真用心地对待,她做出的衣服是充满感情且可以穿一辈子的。市江的顾客主要都是熟人,且年龄偏大,从她祖母开始便请她家做衣服,市江的缝纫技术正是源自祖母。因此市江对于祖母的设计也言听必从,不做任何修改,只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市江并没有自己的想法。也因此藤井的出现改变市江的想法,打开了市江原本闭塞单一的世界。
藤井对市江一直孜孜不倦地说服,市江起初无动于衷,最后藤井的突然离去反而使市江幡然醒悟,原来她也想设计出自己的衣服,她不想传统的缝纫被快速的现代社会所淘汰,她也想为缝纫的传承做点什么。平时除了做祖母设计的衣服以外,市江就为老顾客修改衣服尺寸,使衣服适合顾客现在的身形。市江总是细心地将衣服改的完美无缺、完全贴合顾客的身形,有时还会加一点自己的小设计。她的付出总是得到顾客的满心欢喜、交口称赞,且时间久了老顾客们完全懂得市江的心意,能最大限度得完美得展现市江衣服的美。市江一度也以为自己只需给这样的顾客设计衣服就已满足了,直到遇到藤井的妹妹,了解了藤井对衣服的喜爱和执着,渐渐反思自己对衣服的热爱和执着是否存在缺陷。最后通过为藤井妹妹设计婚礼礼服来证明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并不弱于祖母,虽然祖母对自己一向严苛和否认,但此时的市江已经明白自己缝纫的真正用意何在。 影片的内容不复杂,画面优美,音乐轻淡而动人,中谷美纪(饰市江)的表演不愠不火、丝丝入扣,细腻而充满寓意,优雅得令人怦然心动。影片中的人物对衣服的喜欢让我们明白,衣服不仅仅是穿的,衣服也有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服因穿者的改变而改变,每一次改变都能使穿者有全新的发现,也更充满幸福感。市江祖母做的衣服是可以穿一辈子的,甚至可以留传后代,具有祖传的纪念意义。此时的衣服已不单单是衣服,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后代的人睹物思人,仿佛死去的人还在身边,带着他穿时的喜悦和热情,继续感染着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人一起翩翩起舞,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影片最后虽然市江走出了自己狭隘的小天地,拥抱了现代社会的更新换代,使传统缝纫能够延续下去,但我更喜欢那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裁缝师,虽然不出名不赚什么钱,但是能忠于自我的感受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那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如市江一开始所言,只愿活在自己梦中。
没办法,就是喜欢这种故事和中谷阿姨!!!
前半部分又是一个老顽固手艺人所谓坚持传统不肯变通的死样子,就跟最近的《百鸟XX》似的,还套上了更文艺的外衣。然而那个古着舞会就好像《百》里的葬礼一样,一群人沉浸在追忆的快感中,停止前进。结尾是令人欣慰的,匠人到设计师的成长。
MIKI再美也救不了这空荡荡填不满还偏不肯多给点景别的迟缓节奏……不过中谷美纪每一身都美,大披巾羡煞人也。刚起床穿睡衣那会儿太像柴田纯了,一时非常感动。
前半部分还不错,后来就有点点太滥情了,给美纪女神加多一星
现在还有能穿一辈子的衣服吗,这种怀着敬意做衣服的人生真的优雅又美好,手艺人匠人都值得尊敬
三島有紀子给我的感觉总是有股神经质,不管是洋气、贵族气、笑气、惰气。这一次打造一股35岁以上的成人贵气,中谷美紀开头对了,但越往后便越浮夸,淡定不到最后。
没有生命力的电影。
衣服好美。匠心其实因人而异,发扬光大与传承本心,本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是自己愿不愿坚守,前方不适合草率决定也不适合不成熟的面对,因为敬重所以踌躇,思考是为了更坚守初心,明辨前路。在之后,做任何决定,都不会如从前拘束,也不会随波逐流。
好温暖好棒!个人年度十佳!真的好喜欢中谷美纪!五官没有很亮眼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特有气质特好看!电影里也喜欢 喜欢蓬头垢脸起床被客人看到后马上跑回去换衣服的自然 喜欢她吃到好吃的芝士蛋糕就满足地笑 喜欢她抬起脚在椅子上摇啊摇的可爱 最喜欢她对衣服严谨的匠人精神。电影没有过多着墨在衣服的细节 更偏向人文关怀——我以前觉得救死扶伤警恶惩奸才是伟大 但当听到片桐阿姨说起南的奶奶受人尊敬 葬礼时大家都穿着奶奶做的衣服来送行 我突然懂了 只要用心 哪怕一针一线都是伟大。咩酱这时候好年轻 杉咲花也好看 黑木华的轮椅婚纱也不错!最后市江南终于开始做自己的衣服了觉得又热血又温暖!最后希望啊 到处都是不会因为穿得隆重就被人当动物一样投来异样眼光的地方 想工整一丝不苟地穿这套装展现自己的品味!那样的世界多美好啊!
總是有那麽些導演只能拍場景卻不會拍電影 何況還矯情...
情节很淡很淡(但是我又不忍心说它很无聊……),片子里的房子都好美,木质窗框+彩色玻璃、栽满鲜花的庭院、可爱的zakka店……里面那个妹妹穿着婚纱坐在轮椅上那一幕好美。
衣服是美丽的,节奏是舒缓的,画面是清新的,三浦是可爱的,中谷是优雅的,剧情是空洞的。日式高定就是这么诞生的。
虽然属于治愈系不过除了内个芝士蛋糕我神马都没体会到。衣服本来就是要常换常新嘛。说那么深刻的意义也只有日本电影做得到吧
死气沉沉
日本人这种一生用心做一件事的心态和精神力是值得尊敬的。
@2017-05-15 23:44:30
认为是对手工意义探究最升华的
像是无数广告拼贴在一起,不过作为参考。。多打一星。
一件可以穿一辈子的衣服,一场三十岁以下立入禁止的大人们的舞会。
喜欢缝纫、咖啡馆、芝士蛋糕,只是没想到俩人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