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derniers temps, je vois chaque jour la mort d’un animal. D’abord la baleine qui remonte la Tamise et meurt sans avoir trouvé son chemin vers la mer. Puis le cheval éventré de Carne de Gaspar Noé, le chien tué par morsures du film d’Iñárritu, les poulets en Turquie, contaminés par le virus H5N1 et qu’on met dans des sacs de chaux. Dans Santa Sangre, de Jodorowsky, la petite fille, comme une variation humaine de l’animal, à qui on coupe les deux bras et qui s’étouffe dans le bain de son propre sang. Ensuite un éléphant se vide en saignant par la trompe, écartelé par un village entier.
看到后面没想到这么好看,看前面的时候由于看的是生肉而且有复杂纷乱而且很多画面还极度cult造成生理不适,比较难熬,但是慢慢坚持下去逐渐把剧情看懂了,就开始懂得这部的妙处了。 主要就是一个人从小就被其母亲创立的邪教洗脑,再加上从他的童年回闪来看,他真的很爱他的母亲,所以当他的母亲死了的时候,这个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就破碎了,于是他出现了严重的人格分裂,在长大后一直在“母亲”的控制下“不情愿”地疯狂杀追求他的人,在片中看似一直操控他杀人的母亲其实一直都是他臆想出来的,最后女主的出现才让他重回现实。
这部电影对精神分裂这种常见的题材的描写是出乎意料的前卫的,精彩程度堪比搏击俱乐部,况且实在80s的南美洲,其超前程度可见一斑。
再一个方面就是这部电影的美学价值,色彩 服装 构景 ,完全复刻了80s拉美的盛大parade文化以及马戏团文化,每一个画面都忍不住定格仔细观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也是最惊喜的点就是它的配乐,采用了古早低保真的管弦乐,黑白电影的感觉随时呼之欲出,也将这部电影的古典美学以及另类风格突出到了极致。 (ps:男主真的好弱小好可怜好病娇好优雅好帅,长的真的很像我们的matty哥哥,声音也超级好听)(由于cult的血腥建议晕血人群以及残肢恐惧症人群慎入)
1992年左右看的内部片,在岳阳路,记得是10块钱包月,每周放映两次,每次放两部,看了一年多,印象比较深的有脏兮兮的死去的双生子,用男女交合缓解刺青痛苦的雪华葬刺,以及弹眼落睛的超级CULT片圣血
圣血的由来,源自于导演曾无意中与一个杀过17个女人的杀人犯一起喝过咖啡。这个杀人犯被判为精神病进入精神病院10年,后来好了,不仅当了律师,还娶妻生子,说自己“忘了以前所有的事情”。观点是:he is granted forgiven by God.他的四个儿子参与了演出,主角和其幼年,以及一个护士和跟胖女人跳舞的
这是一个天才导演的人生独白。佐杜洛夫斯基,当一个像他一样的导演敢于正视自己内心中的一切时,他所创造出的影像便彻底将我征服了。童年回忆,成年世界,这一切都真假难辨,分不清孰是孰非,就连芬尼克斯想要自我救赎个什么都不知道,或许这噩梦般的一切,只不过是他在教堂里的南柯一梦罢了
和圣山比起来故事性强一点,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分明。大概是一个关于从回忆中自我解脱的故事吧
1,男孩对男性暴权的抗拒—父亲的鹰与地面的公鸡;2,紧接着性的启示后是大象血腥残酷的死亡,成为男孩抗拒成长的梦靥;3,对母性的依赖成为迎接现实的阻力;4,幻象的消失象征着男孩终于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成为一个男人。哑女的存在真是温馨又美好。
佐杜洛夫斯基真的拍起剧情片来也是有独特的韵味,虽然穿插着他那自我标记深厚的限制镜头,但这次并未夺人眼球,而是真正的融入了文本之中,使其成为具化的意喻所指,真正有了剧情层面的对照。从主题来看,整个电影其实是探讨童年生活中父母所刻烙印的深厚,父权崇拜带给了男主对于女性的首要欲望,而备受背叛的母亲,却因为父亲数次的出轨从而变得生性多疑,即对男性满怀敌意,又对女人深有怨恨,这两种作用加在男主身上制造了他的悲惨困境,也描写了母亲过于强加儿子自我欲望的癫狂,在这一点上,失去的手臂成为绝好的喻体,这一被父亲“阉割”掉的部分,成为母亲不忿的现实对照,而夺取儿子手臂成为了自我强加欲望的真实写照,最后的男主的自我掌控,对应控制权的回归,虽然明显,但好在操作手法夺目,电影内里的邪典气味赋予了这份喻体的迷人色彩。
8。硫酸毁偷屌,标刀飞双臂,孤儿作鸟人,弑母终重生
我的童年沒有鮮血、啞女和大象的死亡
拉丁血统的导演气质一直都很牛逼,本片也许启迪了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的《伤心小号曲》。
比《圣山》和《鼹鼠》更加克制与现实,血腥、暴力元素减了不少。但这种彻底符号化的手法依然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且此部充满了可被解读的情感,给人更大的震撼。
赤子无计逃心魔,横刀冷夺千妇命。忍看倩女成新鬼,我以我血祭嫫母
佐杜洛夫斯基如布努埃尔附体重新演绎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马戏与杂耍又隐现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的味道。弑父娶母的隐喻,动物与妓女的流离。cult/fantasy
8/10。导演想表达恋母情结与青梅竹马谁胜谁负的问题,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使他长大后模仿暴力的投飞刀游戏,而童年阴影使他产生报复淫荡女人的罪恶面,烧掉少女雕像是暗示驱除自身罪恶面的成功。贫民蜂拥至悬崖打开大象的棺材分肉吃,裤裆活蟒和母子同体的钢琴二重奏都外化出心理的痛苦、混乱。
用一种粗糙狂野诡异又浪漫的方式演绎的光怪陆离,它满足了我所有幻想世界的渴望,让我重新审视艺术创造精神世界的最初幻想是什么。
太绝了。Alejandro Jodorowsky是psychoanalysis的推崇者吧,这个童年巨大创伤对成年之后的长久影响真是一个完美个案。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太合理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太合适了,cult片的画质凸显的荒诞感太贴切了。我真是好久没有遇到——思维方式和审美和我完美共振,这么让我毫不犹豫的的五星电影了。
= = 导演受什么刺激了
8分,其实还是《惊魂记》玩剩下的,不过这电影的配乐实在是太优秀。《伤心小号曲》的导演似乎借鉴了这部电影?不同于《鼹鼠》的荒诞,这部电影的剧情还算偏向现实,用怪诞来形容更贴切。感觉佐杜洛夫斯基如果看三池崇史的电影,一定会很喜欢。
弗洛伊德当年写他的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没有料想到它们竟会成为后世无穷无尽的坎普美学源泉。恐怖喜剧片《圣血》对心理学符号的滥用让人不得不把整部作品称为刻奇,里面充满了导演的自怨自艾的小感伤,却没有一丁点广泛的人性关怀,更不用提里面露骨的厌女倾向了。
老爸儿子一起上阵!赞~好久没看这么美的片了。虽然里面有几处表演和机位不到位,但微暇不遮玉。blanca那个妖妇,啧啧啧
貌似费里尼、布努埃尔、寺山修司合翻希胖的《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