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十五年前的命案,牵涉到两名当年红极一时的人物——兰尼和文斯,初出茅庐的记者欧康诺正为了文斯的访谈录(或者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在她童年时帮助她战胜小儿麻痹症的精神偶像)而调查这离奇的事件。电影从开始就跟随着记者的调查经历将整个事情的真面目慢慢展现开来,没有繁复的交叉剪辑,只有文斯略显沉重的回忆与兰尼不羁口吻下的念白在一点一点地帮助观众回到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低调的叙事往往为了衬托出角色内心的复杂,所以这部电影的重点也并非真相的出乎意料与叙事技巧的天马行空,而是人性。
一位叫做莫林的女服务生被发现死在了兰尼和文斯的酒店房间里,而前一晚他俩刚完成了连续39小时直播搞笑节目的任务,欧康诺则作为小嘉宾在那次演出的过程中发表了演讲。从那次事件后,黄金搭档兰尼和文斯分道扬镳,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隐瞒了起来。酒店的老板萨利为了不让文斯和兰尼受到影响买通警方对外宣称死者是自杀身亡,而兰尼和文斯之间则同时以为凶手是对方。
作为两位名噪一时的喜剧演员拍档,或许是情同手足又或者是互相爱慕,谁也说不清,他们互相出于保护对方的目的对这个晚上所发生的事只字不提。然而讽刺的是,引发出这种牺牲的根源是各自自以为是的推测,都不知该为这种难能可贵的情谊而感动还是该为造就这种局面的两人扼腕。他们都以为自己看透了事实,也同时自作主张地决定为对方保守“秘密”。这种“自产自销的傻”在李安《喜宴》的结尾也有所体现,让人在觉得现实太不仁的同时触碰到人性里的柔软。即使这个属于自己的“真相”对方永远不会发现也不计代价地支撑着。
电影的最后,在那棵伴着莫林骨灰一同成长的树下,当兰尼含着泪说出“原谅我”的记忆片段浮现在欧康诺脑海里的时候,她在那一刻一定也明白了兰尼和文斯各自隐瞒真相的用心。兰尼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也绝对不是无耻混蛋,欧康诺也体会到了兰尼望着自己时的细水柔情,因为她也正准备这么做,她是绝对不会忍心用一个报道去摧毁一位母亲的余生的。
她决定,再给真相多一点时间。
2013.11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702370/虽然这部R级片中有三个赤裸上阵美女,但是奇异的是,我没有任何turned on的感觉。一个谎言,一个凶手,以及一群被折磨数年的灵魂,剧情在女主角的低沉的叙述中展开。让人衍生联想的是show biz浮华下所隐藏的肮脏与秘密,两个superstar不为人知的私情,被物欲腐蚀的人心。
《where the truth lies》何处寻真相
一个人戴着耳机,宿舍兄弟们在看我保存了n年的老片:
施瓦辛格的《独闯龙潭》。
下载之前,我是当作一个情色片来看的,
然而,此片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
不说其中女主角的性感火辣和诱人的镜头,
扮演兰尼的凯文·培根 Kevin Bacon,
应该是个有名的演员,很面熟,
此片应该至少算是个中等规模的制作。
此片的最值得回味和重看在于其精巧的情节设计,
故事讲的棒极了。
两个红日中天的节目主持人兰尼和莫斯,
喜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寻花问柳来排遣压力,
在为一个小儿麻痹症女孩邦尼进行一次成功的慈善募捐的前夜,
兰尼和莫斯与一名酒店服务员莫林玩3p,
兰尼与莫林交配之时,
莫斯半开玩笑地(也是真是双性恋吧)要ji jian趴在莫林身上的兰尼,
兰尼大光其火,弄得场面很尴尬,
兰尼向莫林道歉,想不到莫林却趁火打劫,勒索兰尼。
第二天早上,兰尼醒来,发现莫林已经死在沙发上,
兰尼想,一定是莫斯害怕丑事败露,杀害了莫林;
莫斯也想,一定是兰尼杀害了莫林。。。
十五年后,当初他们募捐救治的那个小儿麻痹症女孩邦尼,
为了写莫斯的传记,采访她崇拜的救命恩人,
并探寻十五年前那个女孩莫林蹊跷死亡之谜。
随着真相的一步步揭示,直到最后十分钟,
所有观众都不会想到谁是真凶。
为了保持读此文的人的观影效果,
我就不进一步透露情节了,自己看看吧,
此片故事设计的很精巧,的确是花了心思的,
刚才在豆瓣搜索where the truth lies,
结果搜索到了这本小说,看来此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了。
无论如何,就算没有这么精巧有趣的故事,
当作一个情色片,也是很有看头的。
--
"奇思妙想"
http://www.forcode.netrss订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邮件联系我:
[email protected]三星半。
事实上,复杂的台词让我想起了落水狗,那种不容你分身低头哪怕一瞬的压迫感,是应该出现在悬疑电影中的。
背景板交代完毕。
有些不知所云的特写。
故事线交织地不算太紧张,有点舒缓的节奏更符合人设。不过,主要靠需要构建的人物很适合我的胃口。
不算有新意的回忆方式,不过截断点跟巧妙。
在第五十分钟进入了高潮。
像是戏剧里一样地极端化人格。我们一般称其中不佳者为脸谱化,显然这里它是成功的,不过标准是如此难以把握,还是看故事吧。
巧合,嗯,必须的。
比较关键的解密环节比较不那么精巧。
根据此片中为了推理刻意造就的封闭人物关系,你会感觉美国比一个村子还小。
不知道如果这部片子按照顺序拍会变成什么样子,看了一遍没太明白,一直在努力回想和分析中,到底是谁保护了谁?谁又是真正的凶手?可能是看的时候已经有点累了,或许根本就是我变笨了?看这片子还是得要用点力气,不为了情节也为了能跟上不断交错的时空转换
事实证明,柯林·费斯很适合演gay,大叔你很萌,也许真有演亨利爵士的潜力吧。凯文·贝肯依然露得那么泰然自若,女主角很有A片女演员的气质~~ “We love each other, but we don't fuck.”囧~~
其实真凶出现的时候已经猜出来了,剧情真是美国版的【无法坦诚相对】……女主太没有气场了,大段的独白更显得稚嫩,还不如女服务生
虽然没有Felicia's Journey好,但Atom Egoyan的故事还是很流畅的。不过就这样一个故事而言,情节过于复杂。colin firth继Another Country后又一次不伦之恋也,正面全裸卖点多多,哈哈。
有着古典韵味的频繁主观描述转换的悬疑推理。加上情色噱头,本来或许可以很出彩,但在文艺范儿的配乐和不紧不慢的节奏下,整部片子像alison lohman的表演一样新鲜而拘谨,总体显得十分清淡。
#跟风刷片##围脖观光团路过# 科林叔和培根叔估计都不愿承认的黑历史,披着密室杀人悬疑外衣而已,不管客官你的倾向是什么,影片都在用功迎合你~不过艾莉森·洛曼真的好漂亮啊,必须承认的说
看过DVD影碟也是早年旧事了,现在这个所谓高清视频勾起我的看碟往事,DVD时代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虽然还是有人喜欢DVD格式或者那种花絮以及制作……但是蓝光4K时代让我们对电影影碟已经重新界定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好电影什么⊙∀⊙?时间看,都会异常有好的效果,当然越清楚越好看。
故事根上来说不错,而且这种回忆拼凑真相的方式拍好了效果不会错,可惜女主气场不强,完全没有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感觉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导致隐藏着厚重感情的真相在她口述下很像廉价小说。Colin叔和培根叔在直播舞台上四目相对欲说还休眼中带泪那幕还挺带劲的~
在同类型里算不错的了,但也不是特别出色。。
一段刻骨铭心的同性恋和15年的折磨。能把平庸的故事拍得不平庸,外加弦配乐氛围烘托。感谢导演(克洛伊的导演难怪多共同点)演员(Alison lohman选角完美)和,好台词。wait, till the truth can't touch the innocent people.
当我看到文斯帮兰尼暴揍他人,兰尼给了文斯脸颊一吻,而这两人又没有太多台词交流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一部分真相。全片的悬疑气氛不强,很多时候我都忘了还有"凶手"这一说,因为女主角根本没有真正去找凶手,更谈不上找线索,我们只能随着剧情推动慢慢等导演告诉我们答案。所以女主角的戏份这么多其实挺无趣的,也没有让我产生代入感,她甚至没啥自控能力,骚得可怕,而艾莉森·洛曼的表演更是没撑起来角色(但她太美了!),反而是两个影帝级男主角更有看点。
有点意思,主要讲了那个叫凯瑟琳的为什么死?通过不断地猜测,推翻猜测,结果连主人公,调查当年女孩死的女主角都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真相,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把colin饰演的文斯给逼死了。而女主人公也受到了两位搭档的厌恶。最后,大家会明白,真相不是光听光看,而是要靠自己分析、判断。
首先豆瓣简介剧透千万表看。看三俗片推荐看到此片,一看演员都这么大牌赶快看一眼,结果kevin bacon 和colin firth还搞过这么一腿还挺意外的噗。悬疑片其实还挺悬疑的,最后这种结局不知道是因为信任还是不信任,了解还是不了解。女主美,有裸戏呦,推荐。
剧情其实算是很用心了,但女主真的表现不够!
科林叔在里面居然演小gay。Kevin Bacon实在好囧。激情戏码尺度非常大。悬疑转换比较生硬。但是还是比较凑合的一部电影。
6/3/2006 8:00pm City Hall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凯文·德纲与科林·谦之间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基友故事╮(╯▽╰)╭
还挺好看,一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就是女主角的胆子也太大了,单独一个人揭露凶手。
开场,镜头对准的、女记者的面部特写,却仅仅听到她的画外音,影片的第一次音画分立,在《何处寻真相》中,伊戈杨区分了两种介质的影响,画外音narration占据中心地位的叙境(主观回忆影像)以及作为直观画面的“现实”,声音与听觉的主导几乎将画面完全降为“图解”,它是一种想象层面上的同一性,一种平滑转换的叙述主体在后半部分作为“结构性招魂”术的investigation之中消解,女记者的存在填补了死去的Bonnie这一“漂浮的能指”,在Karen=Bonnie的通灵术之下作为被压迫者回归。在伊戈杨的影片中,机器依然作为外部记忆术的客体,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和录像带”作为绝对可信之真相的人机复合体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