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特别水灵的电影,水灵的人物水灵的湖畔,接地气,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当然对乡土世界充满好奇,放眼国外获奖的中国电影貌似都是如此,外国人也特别青睐“乡土中国”里的人事物。一个女强人,外表光鲜亮丽,背后承受了多大的精神负担、情欲羁绊,而见不得人的感情竟是她生活中唯一的支柱,失去了立即大病一场。中国的香魂女和日本的女经理正是一个鲜明的比较,有异有同。一个拥有创伤的女人,却又不得不去伤害另一个女孩,历史的重演的悲哀的。好在最后事情发生了一丝转变,不过,这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更增添了一分无奈与心痛。水里来水里去,女人是水做的,它可以承受任何的伤害,却也是最柔软的。
有赖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让这些经典的影片焕发出新的生机,4K修复的画面显然让观影的视听效果更加舒适。已经不记得第几次看《香魂女》了,小时候的画面昏暗模糊,看的人也是懵懵懂懂!长大后每次看完都思绪万千,几次提笔想要谈谈感受又觉得压抑到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来!
在这个气温骤降的春雨之夜,风雨声伴着电影中的歌声,故事开启了,它就像一副画卷缓缓的展开却久久的停留在心里!给人心灵的冲击和深刻的思考!
中国女人的命运始终带有一种沉重的色彩,从古至今都需要背负很多东西,要权衡很多东西,为父母、为家庭、为孩子,却很少能为自己活一回!
被命运裹挟着的香二嫂,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勤俭持家在香魂店干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家里面 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靠着她的能干,周遭的人也都在心里竖着大拇指,既感叹着她的身世也赞叹着她的能干!
瘸子丈夫,傻子儿子让外面风光体面的香二嫂内心却有无法言说的痛苦。
影片中香二嫂不似以往很多电影里的完美无瑕的主角,没法用好坏来评价她,反而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起来。人性的复杂也在她身体得到完美的体现。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环环如她的名字一样暗示着一场悲剧的循环,在那片水域,环环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在那个年代,女人是没有选择权的,环环没有,香二嫂也没有,清朝末年投湖的两个女子更没有。更多的时候女人是一个工具甚至是一件商品,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谈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隐忍如香二嫂,能干如香二嫂,情感始终是女性的软肋,哪怕是三十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如此!情感上的挣扎着却也无力改变现状,主动权还是在男人手里。表演上很喜欢情人走后的那部分戏,特别能让人感同身受,非常少的台词,虚弱的语气。更重要的是那个没有了希望和光的眼神,特别能让人共鸣!还有最后在芦苇荡中撕心裂肺的哭泣,积压的情绪在内心发酵却无处释放到最后发泄出来,那个有些凄惨的哭声至今都会回荡在耳边,想起来都会让人的心颤抖。原本这段情是香二嫂生活中唯一有一丝甜的东西,但是最后终究还是会离你而去,芦苇荡留下了这段情美好的片刻,似乎在这里结束也更能体现出悲伤和无奈!这一生的命运都由不得自己的那种无力感演的淋漓尽致。
一抹斜阳照在香魂淀的水面,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周而复始麻木的生活,香二嫂在房顶上坐了半天,那个背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镜头,没有什么台词却好像镜头就是会说话的语言,那一天,不知道香二嫂心里在想些什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但在某个瞬间她好像突然醒过来。于是对环环说:人一辈子太长了。但是对于环环来说,人一辈子是长,长到度日如年;但是人一辈子也短,这短暂的一生,香二嫂的放赎显然已经晚了。这段煎熬的日子没法抹去,内心的创伤也永远无法愈合,这是一个时代的创伤,也是几代中国女性的创伤!就如歌词中唱的:没有路~ 也得奔前程
天色逐渐黯淡下来,香二嫂和环环并排坐着,夹杂着哭泣声一并淹没在夜色中,香魂淀的水在暮色里缓缓地流淌~~~香二嫂的故事却在我的心头久久地回荡!
第四代导演集大成者谢飞于1992年凭借《香魂女》这一传统现实主义影片斩获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导演用绝美的电影美学,将纪实派和绘画派的造型元素相统一,人物的逼真性和场景的假定性相统一,综合性和独特性相统一,展现主人公香二嫂(斯琴高娃饰)与不同空间碰撞出的多边形的性格,揭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女性被异化的悲剧以及人性觉醒的艰难性与可能性。一、与香油坊这一社会空间碰撞出精明的女强人 纪实派的造型元素客观的展现香油坊这一改革红利下的社会空间及人物活动,使空间更具时代真实感,更加突出空间的主体香二嫂这一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形象。白天的香油坊在固定长镜头下,香二嫂和瘸二叔关于“钱”的一组画面,十分自然,具有生活化气息,彰显香二嫂与丈夫关系融洽的同时更突出香二嫂精于算计,持家管家的强势一面。除此之外,导演还用十分巧妙的镜头拍摄香二嫂算计金海这一情节,中景镜头的柜台背景为此次对话营造绝佳的环境,自然光线的照射,增添环境的真实感,再到构图,香二嫂刚出现在画面中时位于画幅右侧,且占较大面积,好像在强势的宣誓主权。随着对话的推进,镜头逐渐向左移动,香二嫂入画的面积逐渐增大,直到对话结束,金海已被压缩到画框的最边缘,香二嫂以绝对的主体地位宣告她的胜利。香二嫂在这个空间内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处理的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形象俨然显得精明能干,光鲜亮丽。二、与“家”这一生活环境碰撞出女性传统绘画派的造型元素写意性地描绘“家”这一生活空间以及空间中香二嫂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的伟大与柔弱的传统女性形象。影片开始一个跟镜头随香二嫂进入屋内,屋内一抹暖光与门外一片黑暗格格不入,一束晕黄的散射光照亮屋内营造出一种写意的朦胧美,柔和的光线笼罩香二嫂的身影,散发出母性的光辉,这个独属于她和女儿的空间唯美而和谐。黑暗而狭小的卧室是香二嫂与丈夫的空间,在此,夫妻关系一改白天在香油坊表面的和谐。固定镜头下,是丈夫对妻子背叛的毒打,接着用手持跟拍,香二嫂跑到门外缩在角落失声痛哭,更显内心紧张不安。此时镜头再次固定,一根柱子的前景与门框的背景构成框架式构图,隐喻性的展现香二嫂此刻绝望的处境,此时的她不再是白天香油坊里的女强人,而是无法摆脱现实残酷的柔弱女人,一个被丈夫欺负而无力反抗的传统女性。在“家”这个社会空间中,导演用色彩对比蒙太奇,一暖一冷,一明一暗,戏剧化地刻画香二嫂作为母亲和妻子这两种身份截然不同的心态。三、与酒店这一理想空间碰撞出真实自我人物的逼真性与场景的假定性相统一,十分戏剧化地展现承载着香二嫂对美好向往的理想空间。镜头以香二嫂的视点推入日本女人的房间,接着一个摇镜头,房间华丽的布置一览无余,流露出香二嫂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导演意图通过这种假定性的场景布置来构建一种与香二嫂现实生活相反的理想空间,此空间中的日本女人既是是被导演赋予象征意义的意象,也是香二嫂理想中自我的具象。然而,在这种理想空间中的香二嫂又是极其真实的,演员斯琴高娃在日本女人送围巾时所表现的语无伦次,夸张的动作真实的塑造了一种长期被压抑的天性被解放,终于可以做自我的难以抑制的喜悦的状态。镜子前,香二嫂将围巾戴了摘,摘了戴,是她对自我的重新审视,是她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来回徘徊。最终,她戴上了围巾,是她短暂的觉醒。这个空间里发生的一切都美好的不真实,离开这个空间回到香魂淀,她还是那个原来的她。四、与香魂淀这一文化、情感空间碰撞出精神的延续综合性与独特性相统一的电影美学对香魂淀进行规模化的处理,使文化的栖息地,情感的发泄处更具史诗般的宏达。结构上,影片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具有文学的结构美。从此开始,在此结束,镜头一推一拉,长镜头仿佛以小船的视角一直前移,高高的地平线使河面更加深远,写意的灰蓝色调,朦胧的自然光,开放式的构图,使一帧帧画面都极具绘画美。这极美的画面背后蕴藏的则是香二嫂无尽的悲哀,首尾遥相呼应更是女性悲剧的轮回。被丈夫施暴后那晚,香二嫂独自划着小船在芦苇荡里痛苦,镜头慢移,主题音乐《就靠着心中那盏灯》悠扬悲切,贯穿始终,音乐美呼应内心悲痛,渺小的身影与黑夜,河水融为一体,此时的香魂淀化身为她悲情的诉说地。香魂淀有一个凄美的传说,香二嫂在这个承载着传说中如香魂般不断绝的坚毅精神的文化空间中觉醒了。导演用叠画的手法将香二嫂坐在河边沉思的画面重复叠加,慢摇镜头充分展示她的各个方位的静止形态,使她觉醒的过程更具悲剧性,艰难性。导演将文学,绘画,音乐这几类艺术相融合,塑造出电影独特的美学特征,流露出导演悲天悯人的诗意情怀。整部影片深刻挖掘香二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复杂小人物,借此把人的觉醒,人性的启蒙和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放到现实的社会大背景中展现,表达一种对人性,人情及个体尊严的尊重。导演谢飞用“一缕香魂”寄托香二嫂对自由,自我追求的无断绝,更寄寓了自己对“人本主义”精神坚守的无断绝。
“环环,你和墩子离了吧!再找个合适的……” “娘——” “人这辈子太长了……” 听到斯琴高娃满怀沧桑的说这一句的时候,我霎时泪流满面…… 终于曾经不理解的歌词都明白,“岁月长,衣裳薄”,要怎么忍受,靠什么撑下去? 圆房那夜,二嫂差点就投了这芦苇淀,被婆婆拦住了。 “忍忍吧,孩子,忍忍。” 这一忍就忍了二十年。忍了二十年,却不是个尽头。也看不到尽头。儿子依然傻,丈夫依旧打她,情人也最终离去。忍到最后,竟看不到希望…… 那个儿媳妇为什么叫环环呢?对二嫂命运的循环吧!同样是交易,同样不幸的婚姻,同样有个爱人在省城从此生活在不一样的世界,同样是勤劳能吃苦的好女儿家…… 可二嫂儿媳妇环环的命运却是二嫂用手腕为她铺下的,有人说二嫂太阴毒,其实,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这是怎么了?” “没啥!” “墩子弄的?” “你儿子除了掐就是咬,他根本做不成个男人!” 一贯强悍二嫂在情人离开后,也开始颓然,生活半点希望都没有,哪怕渺茫的虚想!她听到这些话,想起自己的人生,终于先把自己对儿子的爱放一边,放儿媳走了! 环环也不过刚二十吧,人这辈子太长了…… 然而,环环终于听到了自由的赦令,却非欣喜若狂,她痛哭失声,“现在谁还能要我呢,谁还要我?” 黄昏里,那么美丽的芦苇荡,那些风吹动大片大片摇摆的芦苇中,两个被夜色掩埋的女人,一份可能被复制的悲剧! 还记得那些凄凄切切的歌,那些夜里独唱的歌,混熟了人情世故,熬出了事业,竟等不到幸福。 人生最怕的莫不过绝望……
几乎没人可以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唯物和唯心左右手互搏,光芒正义如同搭台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连糟粕菁华都可以破了再立立了又破,唯有艺术的永恒定力亘古不变。既然科学的昌明无法抚摸人类精神深处的愉悦,我们更要感激这些时代的记录者,他们躲在聚光灯的背后,扛着摇摇晃晃的摄像机,偷窥着人性和自然的秘密,小心翼翼地封存于胶片之中。
13th BJIFF No.2@万国城百老汇。4k修复版,2023年1月修复完成。明明看上去是个父权衰弱的世界:女人内外皆美,香油坊里外都是能干的香二嫂张罗、儿媳环环善良坚韧,小女儿聪慧好学;男人则肉体畸形,父瘸子癫,灵魂空心,游手好闲。但在乡土中国,女性的能力却始终无法兑现为权力,她们的喉咙,始终被小男人死死扼住:香二嫂被醉酒的丈夫骑在身上用枕头摁住捶打、环环被性无能的丈夫又咬又掐、小女儿则被父亲一句话就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传统的超越之途是抽刀向更弱者:“多年媳妇熬成婆”,遂形成了没有出口的悲剧循环。有意思的是,作为参照系,掌控了自我的日本女经理也是东亚女性,似乎正是环绕她的现代符号赋予了自由可能。映后谢飞导演到场,调侃说几位比他年轻的几位主演都说身体不好来不了,于是就自己来了。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男人何苦为难女人。斯琴高娃演技炸裂,尤其是躺在芦苇里发出的那一声怒吼,实在悲怆!缺点是夜晚太暗了,啥都看不清楚!ps:白景琦,你这个禽兽,竟然连自己的……
太惨了,但总感觉这个故事没写完。斯琴高娃和陈宝国演一对情人,然后《大宅门》里又演一对母子,二十多年后杨雁雁和许家乐复制了这一神奇……
人这一辈子太长了,长到要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命运在两代人之间延续~
若只是展现所谓健康淳朴的城镇生活,那么意义是微乎其微的,或者最多以斯琴高娃收到丝巾由笑到哭的丝滑表演,来慨叹女性在传统婚姻中对幸福微乎其微的索求罢了。但当再寻常不过的生活袒露出吃人的恒久本质,这部电影开始变得有锐气与骨气。香魂淀是女性的集体坟场,哪怕美化成传说,粉饰出香气。落后的两性观念与性观念下,七岁被卖的女性有了能力,就开始买别的女性,同类之间通透理解,于是可以精准收编,而非打破恶性循环,这比单一的家庭悲剧要可悲得多,更可悲的是,是哪怕有了这个打破的动作,却没有思维与世风去彻底解脱,在这样一潭死水里,你看迎亲的队伍多么欢乐,红得多么血腥。记住了全场的一次掌声,是翻译员说日本女经理不结婚,但有情人。#北影节13#7,保利,4K
学院派的优点就在于实力的培养。《香魂女》只用了寥寥几个镜头,就把谢飞在构图和剪辑上的能耐全部展现,规矩的剧情推进里自成一套方圆。他其实是在用成濑的情节剧方法讲着《金锁记》类的故事,如许多90年代初的作品一样,在农村女性的身上找到了时代变迁的烙印。日本人再度进入荷花淀,反而成了贵宾。影片里最大的讽刺在于,能造出好油的这汪水里淌着的都是女人多年来隐忍的泪水,用来洗涤男人对她们造成的屈辱。谢飞的温柔里其实都是刀刀见血的批评。
芦苇飘飘,荷花萧萧。酱油瓶瓶,香油腥腥。河水清清,船儿盈盈。两队娃儿耍娶亲,两个女人投河尽。泪水湿透彩丝巾,化作鸟儿飞仙境。瘸、色、酗、赌、傻、癫、淫,懦弱胆怯属男性。她,不能自已。她,也不能自已。世世相传、代代轮继。她们都是命运的牺牲品。唯有那个日本女人,懂得怜惜自己。
在男性掌控的世界中,女性有着无能无力的苦难,并且会“欣然”地将这份苦难交付给自己的继任者,事业上再有成就,生活中仍是弱势群体。
“人的这辈子太长了”,总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就这样痛苦了一辈子。中国女性尝试控诉男权霸权下的窒息,极端压抑,两代都是对无奈困境的循环悲剧。在东亚儒家圈里传承的历史和社会,本片的农村情境更具中国特色(对比片里的日本女投资人),实际上现在中国很多农村妇女现状依旧如此。我还是那个观点,中国女性真正的独立,一是经济独立,二是人格上的独立。什么时候不再在各方面依靠男人,就真的觉醒了。当然这也跟男权社会的资源和话语放权息息相关。几乎也是固定机位的对话,谢飞的中近景芦苇湖取景静谧幽深,冷静客观,富有诗意,浑然没有了戏剧式的单调。8.3
香二嫂堪称中国影史最野大女主,偷男人,买儿媳,搞事业!虎虎生风、极其生动,真真可恨又可怜…片中人物包括几个龙套都是如此立体,没有假大空的纸片人,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不得不说,近年国产电影的剧作水准真是大踏步开倒车,没生活还想拍出接地气的小人物?做梦吧……(谢老对豆瓣真是爱得深沉,抓紧一切机会推广自己账号
中国农村女性的时代社会悲歌,在男权和性别畸形观念下,女性都是牺牲品,而最让人无奈的是,上一代女性迫于现实,不得不做出看似理所当然的逼迫,完成下一代“悲剧传承”。有幸的是香魂女的女权觉醒和反抗,偷情、私生女、吃药…尽管只是个人无声,结尾的放手和彻悟,是全片最高光。
【FIRST青年影像展展映】出乎意料的好看。中国女人即使再强势,也要忍受低下的地位与悲剧的命运。而且这悲剧如宿命般代代相传。香二嫂这个受害者向往独立的日本女富商的潇洒,却无力改变命运,不知不觉变成加害者,把悲剧传给欢欢。这种无力感让人震撼。电影尺度意外的大。对婚外恋有极直接的描写
怎么现在的导演都不甘心老老实实清清楚楚的讲好一个小故事呢?幸好谢飞没有告诉我们香二嫂这二十年是怎么过的,仁叔一家子在城里是怎么过的,环环和墩子离了没有,环环有没有和对象抛开一切在城里寻找幸福。
从斯琴高娃到伍宇娟,形成一个女性悲剧死循环。事业上再有成就,生活中仍是弱势群体,那个时代的反思。
相比之下,同获93年第43届柏林金熊奖的《喜宴》更受我的青睐!……谢飞导演本人说,之所以这次的最佳影片有双黄蛋,不仅是因为这两部电影都受评委和观众的好评,还有身为评委会主席的张艺谋“从中作梗”,他先试探性地问评委们一个奖项能否有两个获得者?…只能有一个奖项有两得主…那就最佳影片吧!
女人的四十与秘密;人这一辈子太长了。
白洋淀的风光令人心驰,而这种自然永恒的淳朴之美,却藏着这么多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探出头来的人类的悲剧与血泪。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别无选择地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对象,而香二嫂试图用努力与坚强对抗命运的不公、逆天改命,已然是十足的女强人,却只能落得依旧无力反抗的结局。而芦苇荡依旧在,只是青春不再来。谢飞的这部佳作,真的充满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情怀,怪不得是柏林电影节的菜。
咋海报做那么明亮呢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还是很不错的,小时候看过,现在重新看来觉得很有味道。斯琴高娃演的很到位,把那种悲剧感延续了~又有当时的时代感~不错
剧作表演都属上佳,把故事挪到白洋淀又在空间上置入了诗意成分。香二嫂的悲剧在于社会结构,她既被压迫也压迫别人(父权结构中她弱势但经济结构中她强势)。对父权结构香二嫂反抗不能(虽然她当然有能力反抗,“偷情吃药都是反抗”),这才是最为悲剧的点,也是结尾升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