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回归前夜的警匪片,还是那么有味道。 其实这时候警局内已经有躁动不安的因子了,其实这时候在低沉的空气里总漂浮着一层悲凉的味道。高度戒备,戒备的不仅仅是片中的刘青云吴镇宇,还有屏幕前的观众。你不知枪声在哪一秒响起,你不知它朝向何方。 包sir,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警局上司,更重的还有他的责任心和行动力。麦坤,一个亡命匪徒,嚣张跋扈,誓不认输。阴阳两极,正负相抵,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你死我活。 但按照惯有的套路他们还是欣赏起了彼此,一次次看穿对方的计谋又一次次将斗争白热化。后来他们却都不再单纯代表黑白,两人相互逼近逐渐靠拢到一个灰暗的中间地带,也都屏上了一口气,谁都没有再跨多一步。 麦坤对包sir直白地谈起杀人这个话题时,巧妙地避开了那句“别叫你的同党过来”的要求。他开始低沉地回忆起中学往事,暗示自己早已在地府爬过一遭,杀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包sir直视着他阴暗的眼眸,神情冰冷,却也没有再出口威胁。 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做好老本行之外残留着一丝人间的温度,都拥有自己放不下的家人。这一点上麦坤体谅了包sir,所以,他没有朝母子俩下手。毕竟,当包sir放弃他的行踪回头关照摩托车手的伤势时,他这么告诉他。你是个好警察,但我们不得不如此。 麦坤有着过人的头脑和周旋的智慧,他适合当一个好对手。包sir没有想过害死麦坤,最后一枪,他有意调转身子让子弹穿透自己的后背,只是给这个惺惺相惜的对手一点补偿。而作为一个警察,他本能掏枪打向了麦坤的女友。这是他第一次杀人。 他终于像麦坤所说那样尝到杀人的滋味,可几乎没来得及细想,麦坤那只握住枪的手就对准了自己。 枪声穿透颅骨划破夜空,某种意义上的一尸两命。 包sir曾问麦坤杀死第二个人是什么感觉,麦坤挑衅似的望着他,杀了我啊,杀了我你就知道了。他们含血的眼神死死锁住彼此,凝固的气息,死神的挽歌。 尽管是黑白两道,在包sir和麦坤的人生字典里都有兄弟的字眼。为了维护兄弟,黑道选择一命偿一命,而作为警察,只能将失去的职责未尽的任务拼命找补回来,给牺牲的兄弟一个交代。包sir望着倒下的阿勇面上明显地抽搐了一下,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忍了又忍,没有落下来。 97前最重要的是“安定”,上头这么告诉他,他便想尽一切办法围追堵截,不假思索就跳入下水道紧跟在麦坤身后。为了做好他的警察,他暴躁易怒,在闹市街头便因激动扣动了扳机,差点因误解逼走了自己的下属,警察生涯的苦不堪言,使他苦笑着说自己很后悔。妻子劝他另谋出路,他却淡淡一笑,转头还是继续做回了警察。 那是种深深扎根的使命感,是麦坤对他另眼相看的基础。再说,他没理由半途而废,就算是为了死去的兄弟。 可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么多。生死搏斗,高度戒备,维护辖区内的安定,不能常常顾及家人亦使他左右为难。不曾想,几声枪响,送走了那个他朝思暮想都要亲手捉住的匪徒和女友,高度戒备使他无暇权衡情分与使命,他怎会想到故事要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强忍着后背的枪伤他在警车上就拨通了电话,确保妻儿平安,脑海里却不断闪过麦坤搂着女友死去的一刻,天旋地转。他已经杀过一次人了,身上背负着不只是身为警察的身心俱疲,还有六神无主,还有心麻意乱。他不可能因为大案的了结再次重拾勇气振作起来。除了哽咽着告诉妻儿他的感情,他随时预感到被一层阴霾笼罩起来的前方的重重危机。他说不出话,只是捂住双眼低低地悲泣起来。暗夜,哭声,痛苦,在这之前象征着撕裂与爆发的闪电,同时映照着一场喋血后留下的残局,两具蜷曲的尸体,一个向灰色地带边沿缓缓倒下去的躯壳。 感谢1997的林岭东,这场影帝级别的对峙,足够回味到二十四年后的今天。
这是97年林岭东自编自导的一部作品,也是刘青云和吴镇宇合作得很出彩的一部电影,之后还有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一个字头的诞生、O记三合会档案等作品,都不及早期的高度戒备经典。
故事设计也很有意思,吴镇宇原本是学建筑的高级工程师,后来全副身家输给了赌马,于是设计了一个惊天计划要抢马会的钱。
可他的人设还不是悍匪,不坑害刘青云及妻女,不杀无辜的人,连累误伤的路人还主动致电问候,装假炸弹等等。若非生活所迫,宁愿相信他会是个好人,不忍伤害花花草草的那种。
而且他的个人战力真是差得一逼,单挑被刘青云揍得毫无还手之力,可见他说第一次杀人的故事应该是真的。
刘青云是个运气不怎么好的警察,几次三番被犯人逃走,却在最不可能追上的时候追上了。他破了案,将来会不会升职加薪还不确定,但心理阴影肯定会留一辈子。
整部电影刘青云的状态有些延续了无味神探,也谈不上有多神勇,但死咬罪犯的精神可嘉,要是靠他的同事们,黄花菜都凉了。
两人的纠葛源于吴镇宇和曹永廉杀死了一个绘图师,该绘图师恰好参与过马会保险库的设计,于是刘青云带着钱嘉乐等人将其抓获时,搜出一张保险库图纸和制作炸弹的原料。本来只是一个误杀案,结果牵连出抢劫大案,警方岂会罢休。
刘青云预判了劫匪的预判,并且先一步下套去抓曹永廉,结果还是中了同伙高捷的算计。劫囚车时虽然也先一步发现了曹永廉的踪迹,隧道又进行拔枪互射,可还是被匪徒逃走。钱嘉乐跟踪吴镇宇女友跟丢了,刘青云跟踪反被吴镇宇拿走警枪,可谓失利四连。
唯一没懂的是,吴镇宇为什么要把警枪扔到旁边的垃圾桶,如果他随身带走,那么刘青云24小时之后可能连警察都没得做了,看过杜琪峰电影神探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警员失枪是件很严重的事情,这不比之后再绑架他老婆省时省力么。
只能说吴镇宇骨子里还是个好人,不然刘青云早就殉职了,哪还撑得到大结局。而且他爱自己的女友,第一次杀人便是为了她,最后一次还是为了她,不过目标换成了杀自己。
失去了女友,他连同刘青云搏命都没了意义,哪怕抢来再多的钱,也毫不犹豫地自杀相随,这份感情很真挚,观影情绪推动得也不错。
典型的警匪双雄式电影,警察脾气暴躁、做事武断;匪徒高智商,常常打乱警方的节奏,为了拿回自己失去的,不惜犯罪杀人,而且也没有乱杀无辜,没有那么十恶不赦!
电影设定在97年香港回归前,高级警官明示,我们现在要的就是安定!不得不说97年对于香港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结,或盼望,或躲避!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故事一般、枪战场面一般、描写双方的心理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常三星半,刘青云和吴镇宇都是自己喜欢的演员,加半星。
刘青云全程被牵着鼻子走,守株待兔抓贼法。香港地图,城市景观,马场,都看得出导演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从赤柱开车去金钟法院,那一路上的景观都特别熟悉。在湾仔电车轨道上飙车!比《扫毒2》地铁飙车早得多吧!
“我们在九七之前,目标只有两个字:安定。”林岭东的冷硬风格展现无遗,输不起的麦坤出于报复打劫马会,暴躁的重案组警官穷追不舍,捷哥死于黑吃黑。一般的警匪片警察破案都如释重负,片中的青云却陷入另一种难解的痛苦,此片拍出警察压力与人性挣扎,原来杀人真的不容易,无论基于犯罪还是正义目的。
不是那么单纯的警匪,却是实实在在的知己。。。亦敌亦友。。。。有人用《盗火线》作比,当时断断续续的没怎么看明白,这次还是有点断断续续,不过……
林岭东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强烈,全片处于一种相当压抑的氛围之中,片子整体上来讲不错,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剧情也是跌宕起伏,车辆追逐战拍的很精彩,一些特殊场景的设计也别具匠心,角色之间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此片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青云和吴镇宇两大影帝彪戏让人看得大呼过瘾,配角也都是实力派。
1.一个词,大气 2.飚戏 3.吴镇宇结束了自己,刘青云呢,是结束还是开始?
林岭东最好的作品....吧。好莱坞的情节模式与场面设计,加上法国黑色电影的气质,尤其是结尾死在街道的吴镇宇同刘青云的大头重叠。香港警匪片的最佳代表。一明一暗围绕政治节点形成港人的两面。波峰同波谷。
1.刘青云和吴镇宇都奉献了影帝级表演;2.并非只是纯粹的警匪对峙,更是描绘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人生沉思。
倦怠的警要抓执着的贼,贼本有机会杀死警和他的爱人而没有下手,最终反和自己的爱人双亡在了警的面前,使其更加倦怠甚至痛苦在回归的前夜。……影片的情绪和意象具有相当水准,但作为类型电影一些细节把握上还是不够精致。林岭东的尴尬或许在于,他可能是华语影坛最好的警匪惊悚动作导演之一,可该类型不巧刚好是好莱坞的特长!于是观影途中总被不知觉地进行比较……这点就不如武侠功夫,独树一帜,比无可比,因为好莱坞没有!
还不错。警察的脆弱,我觉得拍得很真实。警察不是超人,他们是常人,会情绪失控,会崩溃,会发脾气。就是有几点不太真实的地方1街上警察那样追,都让歹徒开车跑掉了。2最后去潜水盗窃,高捷的另一个台湾同伴不见了。3刘青云太牛逼了,直接顺着水下的路,追了过去。4吴镇宇从下水道上来,身上竟然不是湿的5拽钱的时候,到地面了才发现还有个人6刘青云挟持吴镇宇和后者女友对峙,刘为什么要转身?7女友死了,吴就那么容易自杀?
好看!!角色性格刻画层层深入,情绪拿捏真的厉害,从普通的追踪、警匪,到变态地互相逼迫,一个丧心病狂,一个恼羞成怒,结尾也没有掉气,紧张一直在升级,很赞!刘青云不必说哈一向很棒啦,吴镇宇也挺在线的(虽然相比起来有点过于用力了...)。高捷这个角色超有趣(也超惨的),而且好像有点映射真实,我差点听成“在台湾拍侯孝贤的电影挣不到钱,所以才来香港啊”哈哈哈
看到金库发现这片20年前看过了。。。算不上多经典,但是在香港弹丸之地格局还算大点。里面的越狱和潜水设计也很出彩,就是各种经不起推敲。说说意识形态,刘青云的细节展示特别多,家庭幸福,孩子乖巧,可是1997年啊,香港回归啊,大批精英移民,回归后香港什么样没人知道,繁荣依旧吗,生活还会好吗,对未来担忧和压力都很大,刘不吃早饭,空口吃药,为保97回归前的稳定殚精竭虑,最后与陈法蓉对峙时,明显两败俱伤做法,这是对回归的反抗。警局成员都是拼命三郎,对愚蠢的交警或者说对官僚作风更是极度不满,刻画了公职人员焦虑郁闷的心理状态。
作为林导90年代的代表作,本片完全可以并肩[风云系列],甚至很多地方超越了前作。除了一贯出色的超大胆动作场面调度,2位主演的内心戏也是相当精彩,而这种对心理的挖掘是林导作品中极为少见的,更何况本片的叙事节奏、氛围渲染、灯光等等技巧也是前所未有的讲究?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导演有意营造还是幕后人员诚心打量,但全程满布的阴郁气息,都有些银河映像的感觉了
小时候看电视上方就觉得很慢,如今仍然很慢。赞一下陈法蓉的警察太太,这种温柔恰到好处,在丈夫情绪失控时又有点勇敢的太太角色很少了。二十年前的电影了
小时看了了,长大品出味道
广泛被认为港版《盗火线》,吴镇宇很适合演智商高的人。
又是刘吴搭档,一正一邪,剧情没太多特别,多1星给我爱的这二位。这部里吴镇宇更好D。又见李兆基,策划兼打酱油。音乐金培达。那个黑帮大哥叫高捷,记住了。
公屋尸水,土炮炸房,港岛飞车,飞机脱狱,潲水手枪,潜行入库,隔墙喊话黑吃黑,警匪双方逐渐癫狂;类型片元素齐全,结合回归前后港人之躁郁,是为经典;可是细节上稍显粗糙,比如另一个台湾郎去哪鸟?
明明没看过嘛,居然之前写自己看过……今天看了,节奏很硬,但是漏洞好多,情节很挫,就靠小黑和老吴的演技撑起部戏了,两个人的表演还是很过硬的。
之前只看过林半部监狱风云,实在太压抑血腥。这次都能看下来,水箱那段当然捂眼了我会告诉你?林的风格真是粗暴直接,代入感很强的“杀人”台词不由得让人更觉真实压抑。影帝演技自不必说喽!
抱着看一部高燃的警匪动作片的期待,然而整部电影下来最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极端情绪下渲染出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恐怕只有林岭东能拍出来了。而全片印象最深刻的吴镇宇当年金像奖并没有提名。另外,街头追逐戏调度牛到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