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沙漠教父言行录》,里面的教父都带着徒弟,他们自己搓麻绳,或者编竹筐,换了钱买面包,然后去自己烤来吃,每天要读经祷告,也会定时跟其他教父有交往,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以前一直以为沙漠教父是一个人隐居在沙漠里,后来才明白原来还是有伴的,所以修行不是离群索居,倒是要与人共同生活,而又不向往金钱权力享受的获取,而是与神的相交,精神的满足。能把自己在书中理解的教父生活被电影视觉化,心里特别欣慰。
弗朗西斯教父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倒是他肯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却而能获得人的敬重,有的时候,真是觉得修行的人,有点太轴了,虽然很纯洁的思想,但是却显出一种愚,比如那个小修士,两次把自己圣袍施舍给别人,自己光着身子,还有为了弟兄的身体健康去取了一只猪的脚,那农夫找了来,修行的目的倒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真是难为人这样去效法。但是影片也没有评价这对错,并没有给明确的答案,只是呈现了这种修行状态。
小修士教化了野蛮人的首领,不论那个首领如何待他,而他的表情始终平安温和,眼神温柔相待,那种内心力量之大,以至让首领退了兵。
感谢神。
現實的世界本來就不能回應、滿足每個生命現實人生的需要以及想要,事實如此。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里,不斷地出現、證明,從古至今,乃至未來、他方,都是這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面對、接受,不是只有理智上的知與不知,感情上不一定能面對、消化,會有挫折、恐懼、不安、徬徨、哀傷、憂鬱,總稱為痛苦。即是現實的人生,絕大多數可能做不到,少數能度越的人,如何來面對那些沒辦法度過跟面對的人?
很認真地分享,但很多時候沒有用。不見得相信,或走不出,或不接受。不願意接受很可能不是不接受你的分享,是不願意接受人生的遭遇或用不上,甚至也願意用但沒辦法用得那麽好。該如何面對?
拔牙,不上麻藥,病人會怎麽樣?
給怯弱的人鼓勵,給失望的人希望,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也不能真正解決痛苦,但能緩解、減輕痛苦,有如止痛藥、彩票,因爲總是有希望,所以人們願意努力不放棄,宗教給人們的是這種希望,明知可能性很低。少數人會相信努力可以解決問題,但大多數不是。政府不提供解決方案,政府不是萬能的上帝,所以宗教開了希望之門,給生活中很多人痛苦的減輕方法。有些人的工作就是不斷撒播止痛劑,也許是迷信、理想主義、不切實際。
聖方濟是堅定於自己信念的人,非常強烈真摯。參加十字軍東征,看到生命的苦難、無奈,生起對生命的關懷,並反思自己的生命何去何從,從而走上贖世的道路。
走上堅定信念的路很不容易,要面對社會的質疑。當一個人質疑對方,是源自于對自己的不相信。一個人不接受自己,也很難接受別人。不接受現實的自己,愛上理想的自己,要求旁邊的人完美,期待自己完美,心理上的疾病,感情上的障礙。
要做好准備:這是一條孤獨的路,很多时候面對絕大多數人對你的背棄,因為要堅定地走向大多數人沒有信心做的事,會遭遇質疑、排斥、阻止,因爲他不想面對,甚至破壞,告訴你不可能,妖魔化你,不管你怎麽做都是沒价值的,他是對的,以他自己為標準。
不論選擇什麼方向的路,當作短期還是人生真正的道路?自己要想,你選擇的方向,是你的信念嗎?還是只是心情?當定下方向,要有自覺:路一定是艱難的,一定沒那麼容易。害怕?不用自責,沒有人天生不怕挫折。學習就好。
我們不用原諒對方,我們必須放過自己。
聖方濟和平禱詞
主啊,
求你使我们成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播种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
在有悲伤的地方,让我播种喜乐。
主啊,
求你给予我们那梦寐以求的,
叫我们不求安慰,但去安慰,
不求理解,但去理解,
不求被爱,但去爱。
因为,
给予就是我们的收获,
宽恕别人,我们就被宽恕,
这样的死亡,就是我们的新生。
世界上每個生命其實都生活在不同的空間、地域,不要讓不同的身份成爲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只要跟遠離、消除生命的苦難相應的人,就是同路的人。
也許周圍是暗的,只要散發光明,照到的地方不會那麽暗。
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拉進黑暗,先決條件是他站在黑暗裏;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拉進光明,先決條件是他站在光明裏。
當一個人要把一個人推向黑暗,先決條件是他得面對黑暗。
虔诚的信徒。心门关闭,不让魔鬼进来。想要猪蹄,就砍了猪蹄,不再多求,而农夫把整只猪都给了他们。夜晚拥抱一个路过的麻风病人,为其感到痛苦。对视暴君,使其驯服。完全的幸福不是掌握科学一切,不是让所有人都信奉基督,而是能够接受不幸和异教徒的冷落。如此清幽简单黑白的电影难得了。
短故事集,影片有着明确的对天主教权持认同的态度。何止是有教诲性质,这完全就是自我和人类相互的对精神与道德的追求原则。
The best preach is not to talk but to give an example.
7.2 虔诚信徒的面孔纯洁无辜、人畜无害,甚至常有白痴智障的神色,罗西里尼对宗教的态度让人困惑,印象里他是个共产主义无神论者(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也常调侃(现在看来更像是调戏)宗教,本片中有类似教士追着“猪兄弟”捐蹄子等让人忍俊不禁的片段,然而怎么他又拍出了夜中遇麻风病人这样无言而动人的虔诚片段呢?
平静地展示有时会比批判来得更加深入,虽然这并不是一部致力于批判宗教的作品
对我来说就是宗教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有如避雨到一所小教堂,在惊奇中发现了那里的中世纪壁画。业余演员制造出非常humorous的效果,很多时候让人想起《炼狱篇》里的灵魂跑来跑去,互相亲吻,被比作绵羊和鸽子
罗西里尼,虽然你总是一切从简,但是你从来没有如此纯粹,热烈,粗粝和质朴过,以至于我分不清那些微笑的圣人到底是聪慧还是愚昧。你把他们的衣服,房子和食物拍的让人不忍卒睹,却又将这肮脏和粗糙放在油画一般的乡村美景前。据说信仰是很难很难的,在我尚未获得信仰的能力之前,暂对一切保持敬畏。
弗朗西斯,為什麼上帝選中了你? 因為我是謙卑之中最微不足道的那個。弗朗西斯,什麼是至高的幸福? 經受你現在的所有苦難和失敗便是最高的幸福。
用新现实主义格式拍出的宗教片:极其简朴的布景、严酷的自然景色、大量非专业演员……这队圣徒们的确是可爱得让人怜惜(特别是那个负责做饭的小随从),不过这种过于久远的故事还是很难能引起我这个彻底的现代人的共鸣。(评论说《 一九五一年的欧洲》里的褒曼就是延续了这部里的方济各的精神,我觉得,呃,还是差挺多的好吧……可能对罗西里尼来说是同一种思考的延续,但毕竟,从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中间隔了不知道多少波惨剧多少种主义啊……)
罗西里尼导演,费里尼编剧,影片根据意大利阿西斯镇上一个圣芳济修道院的壁画改编,它以11个片断表现了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传达了谦逊、善良、同情、信心和牺牲等圣徒的思想。通过片段式的故事来表现显得比较有趣味性,这些段落反映了宗教和现实的关系,也充分说明了生命超越卑微和私利的艰难。
Copie en mauvais état/« Le "drame" ne réside plus dans une "action" qu'on pourrait détacher des événements comme un squelette, il est immanent à l'événement lui-même, contenu à chaque instant en chacun de ces incidents, indissociable du tissu de la vie. Cette définition générale du néoréalisme s'applique à n'importe quel épisode des Fioretti. » (André Bazin)着实忘记上次看为何时 亦无踪迹可寻...
—您知道怎么祈祷吗?—是啊,“圣母玛利亚”。
阿西西的方济各。意大利电影的黄金时代正适合拍这种片。
他用卑微的生命显明基督之爱的芬芳气息,但当方济为麻风病人而哭泣的时候,那种凡人在现实与信仰之间的艰难难以言书。
我费参与编剧,清明朴素的章节体意大利陈仲子苦修史。夜戏,麻风病人木然行远,弗朗西斯掩面于花野之中,镜格升天。尾戏,众僧各得其所,渐行渐远,镜格再度升天。 (你想对火兄弟做什么?猪兄弟... 花兄弟... 暴君兄弟...) #真正的幸福,在为主受苦
D9 HM-671
人应该怎么存在于这片土地上,这是所有宗教在关注的问题,圣弗朗西斯是如此圣洁又坚韧的走在泥泞道路上,精神抵不过现实,但是却可以超越其上。
真的有被这些僧侣纯粹的虔诚的宗教信仰感动,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力量。
9.0/10。①以11个章回体片段讲述了谦逊而虔诚的弗朗西斯传道的故事。②通过非职演和简朴的剪辑/场面调度营造了谦逊、真诚与淳朴感,但同时又通过唯美的高水平黑白摄影(光影/构图)和庄重的章回体结构营造了神圣感与诗意。虽然前后两者融合地挺好了,但终究不够圆融。
当看到弗朗西斯向barbarian布道的最后跪倒在地上的嚎哭,我的心也碎了,和他瞬间有着强烈的resonance,那是福音,那是心怀信仰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恸哭。 不愧是基督教是国教的罗马,拍得很有感觉。顺便吐槽一下传教士的发型。第636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