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看电影看到死,得以有幸参与了惊奇法国奇幻电影赏。此次展映影片多在早年间,完整查阅片单后,目测1955年亨利·乔治·克鲁佐的的《恶魔》会比较抢手,而因为很喜欢早期吕克·贝松的关系,首选了他1983年的开山之作《最后决战》。核子战后的文明废墟,人与人的关系如沙漠、废墟一样冷血荒芜。黑白、无言的形式本身就是对电影主题的辅助。影片定位在科幻,而环境氛围的孤寂空旷感,还是营造出了惊悚气息。这部电影即便放在今日也足以惊世,它的先锋实验意义要大于影片内容本身。并不能完全理解片中天降小鱼、碎石桥段的寓意,但很多作品晦涩难懂,却意在于此。
Besson幻想出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一座人迹罕至的废墟。在这样的蛮荒之地,看到没有来历的人,看到裸露的无奈的性,看到野蛮的杀戮,还好Luc没有让我们的希望真正幻灭,于是也看到了一丝温情。所有的这一切,在无言中进行,在黑白中进行,原本的温情,似乎也变得苍白无力了。但又隐隐触到坚定的信念,磐石般。这就是Luc,这个一心要毁灭什么,又建立什么的导演。
影片主角的出场很巧妙也很隐喻,于充气娃娃做爱时的呻吟,翻看书本却念不出字来,冒着生命危险偷别人汽车的发动机,自制了飞机决心飞出蛮荒之地……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描述着即将毁灭的世界,那么无望,那么死寂。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用,没有信任。所以我说Luc是在毁灭,毁灭着观者心中美好的现实,也正是不现实的现实,他看到的现实,也许才真是现实,于是,他坐着主角的飞机,也要飞出这片蛮荒地,结果,失败,降落在另一片更无望的土地……这一片无望土地确实无望,除了互相利用的人类,甚至连一花一草一树都没有,没有生命可以存活,只有自相残杀的人类而已……如此荒凉,如此无望……
http://mazinganlan.blogbus.com/logs/5402235.html我们渴望预知未来,因为人类有无止尽的好奇心,既使今天知道明天会死也难以遏止人类好奇心的强烈渴望。而我们对未来又是充满着无边际的悲观情绪,因为我们似乎从今天看得到明天,什么都在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83年有一位青年虽然默默无闻,却有着无比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敢于突破一切传统,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束缚去尝试拍摄一部没有对白的黑白影片。在20年后他成为了法国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却一直在制作《郁金香方方》这样的商业电影。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吕克•贝松,看起来时间真得会改变一个人,当我耐心的看完他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最后的决战》,忍不住如此想着。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2003年的这部《郁金香方方》,虽然这并非吕克•贝松亲自执导的作品,但却是被称作欧洲好莱坞派的影人吕克•贝松所一手操作的。《郁金香方方》是一部有明星、有大场面,却又什么都没有的空洞电影,甚至不能算作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影片。在20年的光阴中,吕克•贝松开始蜕变成一门心思赚钱的商业影人,他也深悉这一切,所以他在执导的《圣女贞德》宣告失败后便开始仅仅挂名制片。号称只拍十部电影的他,只剩下最后一部作品可以出手,他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永远只是挂名制片人,他甚至开始变得输不起。在没有十成把握之前,他只是守望,毕竟不希望收山之作只是像《郁金香方方》这样的商业烂片。
坐在电视机前看《最后的决战》是沉闷的,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已经让我变得不太适应了,加上没有色彩的画面显得了无生趣。而电影中的世界也是一样的了无生趣,废墟、荒漠、人烟稀少,一副核大战后毁灭的人类世界。我们在不少电影中都看到过这样的描绘,可是在1983年,吕克•贝松却是想象力超前的。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却具有强烈的实验性。
从世界一头来到另一头,尽是满目苍痍,沙漠、废墟,残存的人类为了食物和能源如原始状态般争斗,一副人类文明毁灭后的无政府状态。主人公一幢废弃的大楼中孤独的阅读、手淫,然后出去寻找能源,渴望从废弃的汽车中寻找到有残存电力的电瓶。而另一头一位矿主通过控制着一个侏儒小人来获取地下水源,从而奴役着一群工人为其采矿。
主人公依靠着矿上掠夺来一个电瓶,从而驾驶着自己建造的简陋飞机逃去寻找另外的世界。一路上尽是无边的沙尘暴,地球的全面沙化是我们的未来吗?为什么电影中的未来的世界不是四处海洋就是遍地沙漠。能源的衰竭、环境的恶化,在所有的明眼人心中一切都是无可避免的。未来不会变得更美妙只会以这样悲哀的局面收场。
主人公的飞机能源用尽,坠落在一个小镇。一样的满目苍痍,一样的人烟稀少,主人公在一间间废弃的房间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和食物。空中开始下起雨,一条条的鱼从空中落下,光怪陆离且匪夷所思,这场鱼雨为主人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他甚至还找到了一些喝剩下的酒。一切又似乎找得到解释,暗喻着地球沙化造成龙卷风的随意形成。
故事的另一边,后来一直在吕克•贝松的作品中出任重要角色的让•雷诺开始登场,他所饰演强壮的乙企图用食品罐头作诱饵引诱一位老者丙开门,从而闯入他的住所。但是每一次都被机智的老者丙所躲过。就像是一座城堡的攻守双方,一方总想攻入,一方坚守住,然而直到那时我们还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当乙与主人公相遇,企图将主人公置之死地。主人公虽然最终逃脱,但在激战中受了重伤。
丙救了主人公,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也许是怜悯和同情,也许是寂寞和孤独,他把主人公留了下来,给他食物,和他打乒乓球,还教他一种类似吸烟的享受。再到后来,丙甚至还以他为模特在墙上作画。当丙察觉到主人公对他画在墙上的女人充满了兴趣,于是便蒙上他的眼睛带他去看自己“珍藏”的一个年轻女人。从这时似乎能看得出老者丙通晓着各类知识和艺术,几乎是人类文明的守卫者。而乙就好象是一个暴力的征服者充满着可怕的破坏性,企图撕碎人类的一切残余文化。
当有一天,乙终于攻入城堡,而丙又被空中莫名奇妙坠落的石块雨砸死,而女人最终死在乙的手中,而乙又最终死于主人公之手。末落的世界陷于光怪陆离的旋涡之中,主人公失落地回到最初的地方。当主人公在片尾杀死矿主,释放了侏儒,并将一切还给了工人们,侏儒带他见到了矿主的女人,仿佛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吕克•贝松用镜头营造出一个黑白的末世地球,文明的破败,以及女人的匮乏导致“性”成为最昂贵的奢望。一切都映衬着年青的吕克•贝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冲劲,不考虑商业性的勇气,这也是我们现在再也不能够看到的。
文:眉间尺
法国式的抽疯你永远不懂。最后决战 Le dernier combat (1983http://www.imdb.com/title/tt0085426
吕克贝松处女作好生猛,竟然是个末日废土流。编剧再用点心就好了。
场景、服装、节奏和表演都太精彩了,可以说我看过的吕克·贝松最好的一部作品,情节什么的其实都不重要了,魅力完全来自电影这种形式本身的表现力,太有意思了!
特地下了4个G片源,看十五分钟就不行了……视听语言已经挺成熟的了,非常电影感,我不相信什么只花了几法郎拍的这个片子,应该是他已经当上了导演助理或者制片助理后撺的局,那些道具演员还有那些无人机视角怎么可能不要钱骗谁呢除非已经是电影圈的人了,当然24岁就拍得这样很生猛,但闷死我了2星
世界史 吕克贝松处女作,废土风格透着新人特有的冲劲和无所畏惧,粗糙但是极富生命力。没有台词,也没有色彩,镜头和音乐替代了语言,让电影回归最初的哑剧形式。俯视和广角把荒原图景尽收眼底,这种荒原也是人内心的荒原,为了一点点汽油和食物互相算计利用,仅有的温情是医生对被囚禁的姑娘的怜爱。高潮处还来了一段像模像样的追逐与打斗,对音乐的选择和静与动的运用,让业余的动作设计看上去很带感,也是贝松日后风格的雏形。
我居然饶有趣味的看完了。。。明明觉得很枯燥,很费解。居然还能够津津有味的从头看到尾。也算是个奇迹了。
吕克•贝松用镜头营造出一个黑白的末世地球,文明的破败,以及女人的匮乏导致“性”成为最昂贵的奢望。一切都映衬着年青的吕克•贝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冲劲,不考虑商业性的勇气,这也是我们现在再也不能够看到的。
吕克贝松超低成本的处女作,末世的氛围简单有趣悲凉,不能发声的设置和黑白画面正好模拟默片,造型卡司混搭,法式幽默和佳肴,也是觉得做成短片会更好。虽然由于制作规模不同而比较很不公平,但同时期让阿诺创世的火之战比这个就高级很多了。法国文化惊奇蓝光影展。
核末日后法国人好像从来没担心过食物和水,只关心交配权。。。。题材1星,配乐1星,吕克贝松和让雷诺伟大基情的开始1星。。。。总算凑够3星了呼。。。
无对白顶多吹个口哨,废墟一片上帝也没让仅存的生灵饿着肚子,于是天上下起鱼来,门外是仗剑而行的土匪,还黄鼠狼给鸡拜年,可惜门内有门,艺术在门内获得延续,而野蛮终究洞穿了门墙,女人这种精神食粮让男人厮斗,不觉回到了原始的争抢。
不少小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吕克贝松的实验性处女作充满着想象力与隐喻。片子里可以看出在他以后导演电影的诸多痕迹,比如动作,剪辑还有音乐。让雷诺那时候就已经那么可爱了哇。 鱼雨。
吕克·贝松的风格化处女作,末世废土生存题材。无色彩无对白呼应核战废墟上幸存者的蛮荒灰色失语状态。冷处理。音乐和构图上佳。人性中的暴力与欲望并没有击退对艺术的追寻,墙上裸女画和天降鱼雨令人印象深刻。被囚禁的女子与被奴役的矮个子。三个男人间的三角关系和决斗拍得扣人心弦。(8.3/10)
天降鱼雨,蒙眼迷宫。废土末世无声电影,无差别拼装废品冷兵器搏杀居然拍得挺有感觉。吕克贝松的后启示录里,最稀有的资源是:女人
无对白,还算蛮有想象力的~
这是我看的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次看到让雷诺。第一次被一部无色彩的沉默的电影震撼。 虽然无色彩,电影里却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场面。虽然沉默,电影的张力却无限强大,以至于在92分钟里我没有片刻晃神。 从此,我开始爱上吕克贝松,爱上让雷诺。
看了Luc Besson 40年前的处女作,太惊艳太与众不同了,那时候的他和让雷诺还都是无名小卒,找不到投资,用超低成本拍出了具有实验性质且想象力爆棚的末世废土影片,无对白、无色彩,甚至连女主角几乎都没有,虽然制作粗糙却极富生命力,处处体现着导演的才华和创造性,好几个场景都拍得超越了言语的表达,天降鱼雨和从门洞里伸出的那只美手令人印象深刻。
末世我们从头再来~虽是不切实际的科学遐想,但风格独树一帜,在大片琳琅满目的科幻世界显现异彩~想不到那时候吕克·贝松和让·雷诺还都只是无名小卒啊
吕克·贝松的处女长片作品,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还算体现了他的才华的。整部影片基本没有对白,也许是核战后的人类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剧情上其实就是他1981年拍的短片《L'avant dernier》扩充而来的,也沿用了演员让·雷诺和皮埃尔·祖利维。
其实是哑剧吧,绝对不能算默片。或者说,以前有没有title card的默片吗?小成本末日设定气氛还蛮好的。真的看不太出导演后来的方向。
存粹的装B电影哈啊【全片无对白哦】。。。目前为止,只有1370人观看评价。2星影评没有。我也不晓得为啥。。是不敢打低分吗?怕被嘲笑没看懂?其实没啥,就算嘲笑,也不超过1370人哈,有啥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