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意义上的妙片 明讽暗喻满篇飞 如果片名改作天佑xxx法兰西@哲学 也是毫不违和 xxx请自行脑补 印象最深刻的两段长镜头 堵车长龙 这拍摄轨道是铺了1km吧 还有个钢琴演奏的360º圆形轨道 当年一定花了很多钱 一对夫妻周末去娘家夺产路遇车祸这些都只是镜头语言 中产阶级在现代文明社会不是在等待被x的路上就是已经被蚕食的渣都不剩 xx的吃人的资本主义 被压迫的人一起英特耐雄尔 以上才是全片的精华
周末》当然是最令人瞩目的一部:首先是它无处不 在的、充塞得过度以至于满溢的表现焦虑、血腥的场面。伴随着开头刺耳的汽车鸣笛声是两家人为争夺停车位大打出手的场面,稍后是长达十分钟的一镜到底 的关于连环车祸与堵车的修罗场般的血腥场面。在影片中,暴虐似无可避免而 没有尽头。在电影艺术史上,如此一镜到底的暴力叙事是古怪而稀少的。其次,《周末》最后 30 分钟对现代食人族生活场景的展布也是耐人寻味的。戈达尔为何以食人场景作为整个暴力叙事的收场呢?是对纯粹血腥场面的嗜好?是受当时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启发?是自我压抑的某种潜意识的释放与投射? 笔者认为,以上因素均不能排除,不过,就问题的核心来看,这一长段的食人场景的讽喻性质是明显的:如若顺从人类的暴虐天性“自由发展”,人类退变成现 代食人族是自然的事情,如同影片中那位快乐的食人族歌手,敲打着现代爵士 乐,干的却是史前人类的勾当。而这是戈达尔作品与一般“酷片”明确的差异所在。尽管对暴虐话题倍加关注,其暴虐场景一般而言是象征性或寓言化的,并非注重细节呈现。这是对人类身体的尊重态度和伦理底线。
今天,让-吕克·戈达尔已经88岁了。他无疑是高产且深奥的导演,而在一系列观影体验中,《周末》(the weekend,1967)是唯一让我睡着的电影。
“戈达尔的电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速度之快,它的无耻,以及对所有事物的极度蔑视。”
但无论如何《周末》都是1960年代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它预见性的展现了“风暴”后的政治大爆发及其混乱的后果。
戈达尔在此不断地用插画和字幕打断叙事,而且通常会让观众去观赏那些超出“合理”长度的长镜头——电影史中著名的“交通堵塞”和在谷仓院子里独奏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no.18》并且演奏了一半,然后又重新开始,摄像机三次在钢琴师和他的听众周围画了一个圈。
更有意思的是,在后面的一个场景中,两个垃圾工一边吃三明治,一边盯着镜头,他们停下手中的一切,开始了一段关于殖民主义和剥削的冗长的理论独白。这个场景对于理解《周末》的整体前提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它是如此的令人难以忍受,我便在那时候睡着了。
最近一次重看,不难发现戈达尔在电影中让卢梭所谓的社会契约瓦解。《周末》本身像是一道逻辑问题或是数学定理。 影片中的主角,法国的中产阶级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返祖的道路。戈达尔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正如后者所言的“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描述了文明从野蛮中崛起,野蛮也是从野蛮中崛起,其标志是清晰的语言的发展、武器的发明,以及从迁徙的狩猎和采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固定社区的转变。
而在《周末》中,一切正在退化到野蛮的状态。戴着印第安头饰的女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煽动游客。它反映(预言)了大多数发达国家内部危机不断加剧的时期,反映了越战及中产阶级物质主义和对美帝国主义的反感。
戈达尔在此之后说要致力于意识形态饱和的电影,而那些电影更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PPT演讲。所以《周末》是那一段时期戈达尔的“真正的”电影直到《一切安好》(1972)——所谓“真正的”,是因为它依赖于电影的错觉,像是从A到B,讲述一个故事,可以系统地被总结。
但是,相比那些“演讲”《周末》的教育意义要大得多,它让这部电影具有了历史性的先见之明,同时也让我们与它一起欢笑,一起嘲笑——它提供了无拘无束的黑色喜剧的乐趣,以及对一切庸俗和虚假的东西不断产生的怨恨。
周末
戈达尔掀起的电影文革
作为五月风暴的前征,此电影的诞生更可谓是历史事件。
爱情及哲思被革命激情所取代,从反对所在范围的领域扩张为政治立场表达。
与当下社会不同,五月风暴有明确可以问责的对象,即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及公共设施相对落后,既攻击目标已经设立,导演身处其中的指向为投身其相对立口号鲜明的毛主义,《中国姑娘》即为理想的实验场所,但是推翻问责对象之后如何重建,该影片并未做出解答。
影片无视传统电影叙事,内在逻辑由夫妇骗取遗产为主要事件为串联,人物个性仅由少数独白及对话场景支撑,并不为其观察对象,由此推断为导演对资产阶级的轻蔑态度。
电影与其历史背景无法割裂,每一个段落都可看成为社会问题的发声。
将男女主角的住所作为第一个场景,电影开头并不作为奠定气氛及基调之用,之后情节并不建立在故事之上。阳台上男女对话以及目光聚焦于楼下的车祸混乱,此时影片主角只是混乱的目击者,可作为对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预警。
关于3p的讨论
女主人公在单一的镜头下讲述自己的经历当代电影看来似乎再通常不过,但是这种没有剪辑的镜头再导演手中也作为一种提出抗议的工具,反抗他所认为的好莱坞审美霸权(对此我的疑问是是否造成另一种霸权的兴起)。而性自由的议题作为五月风暴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导演的用意在此情景也再明显不过。当时的电影环境相对于今限制不可谓不严格,导演并没有通过影像具体的还原当时情景,而是巧妙而优雅的通过女主人的亲口讲述把此私密过程展现给影院中的观众。也许她讲述的事件是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只会私人房间中一对一展开,而女主角的服装(内衣)以及拉上的窗帘,和背光的身影都展现了这种私密性,也许还带有些许羞愧之意,矛盾之处在于将藏在盒子里的东西公开放映,可以猜测在当时会激起怎样的反响。
堵车
对于情节的作用将其看成通向全然混乱的道路的过渡,第一次出现的尸体作为引子。内在含义则是原是使人生活便捷的机械工具却成为拖滞人类的铅石,其终点为残酷的将其拽入死亡。作为调动狂躁情绪的爆发点,一路上的乡村景观被大型机械入侵,农作牲畜及现代运输工具交错混杂,构建起超现实的场景穿梭,拥堵尽头为一场车祸,反而使焦躁情绪无处安放,跟随男女主角疾驶而过无疾而终。
阶级斗争
一场车祸引发结构性颠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就如马克思说的。”最后的合影是全家福。
通过对话打破荧幕屏障,产生电影还是现实的思考。戏剧化和现实角色的对比,将观众从以往主流电影造成幻觉中剥离。
虚构人物
童话形象对于存在主义的讨论,使观众产生对于电影的虚构人物的矛盾感,如男主角所说“真是一部糟糕的电影,我们遇到的都是疯子”,即对于“正确”电影来说不符合电影形象的疯子,再与现实化的男女主角产生双重的矛盾。
法国革命形象的政治演讲,戴高乐主义者的浪漫假象同理通过男女主角的介入,电影的虚构性本质被揭露,娱乐性丧失。
黑人的民权演讲
此段演讲成为背景音,对前述情景加以直观的批判,也作为反抗的宣言。
既然资产主义社会最终指向燃烧的废墟,影片给出的解决方案为回到远古海洋。资产阶级被斗争之后成为了无产者的盘中餐,打破形式的藩篱,胜利的无产者成为哲学阶级。
影片结尾女主角代表的资产阶级最终向恐惧屈服,失真化的假面被完全揭下,社会性丧失,开始啃嚼人肉。
“真是部垃圾电影,遇到的都是疯子”
戈达尔真的拍出了部给无产阶级看的电影,从喜剧开始过渡到悬疑最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这场狂放的公路之旅伴随争吵、事故和怪人,戈达尔对当时法国社会暗潮涌动的革命浪潮有着敏锐嗅觉,资产阶级、共产主义、后殖民、历史虚无主义、嬉皮士文化,忧伤与混沌,发泄与愕然,天才的革命家
戈达尔版的《兰亭阁序》,酒后狂草。他对老毛子的无限膜拜表露无遗,这片太狠了,屠杀兔子那段有些恶心,但八分钟的堵车长镜头让人目瞪口呆,也只有他老人家能玩这么high。
太恶心了那个被扒皮的鲜血淋淋的镜头、还有那个用锤子杀猪的镜头- -啊!!!这个片子过分了东拼西凑的拼接和乱七八糟毫无关连的情节,太疯了啊戈达尔!牛逼我服你!!!
以前买的盘没有字幕,今天才补,节奏、视角、场面调度、色彩、表演、配乐、语言游戏,巅峰之作。我不懂为什么人们讨论戈达尔就只去关注意识形态,那顶多是拍电影的动机,最打动人的是还意义之外的东西,反对常规不等于没有形式,他创造了很多他自己都超越不了的形式
戈达尔巅峰之作 这片达到了作为电影所能企及的电影之外的极限:堵车现场惊现草泥马,农场拖拉机和钢琴的镜头,血染兔子,尸体上面打鸡蛋,totem et tabou,最后吃人肉了,一定有你丈夫一些。异化人的盲目的动物般的争斗与冷漠,堵车最能反映现代化的嘈杂和冷酷了。
堵车一段的长镜头,戈达尔难得的大场面。资产阶级斗士戈达尔,一路车祸一路批判。拍电影只需一支手枪和一个女人,这次还需一辆车。这也是戈达尔长镜头最多的一部了。
104分钟的视听折磨,去他妈的戈达尔,去他妈的这个世界,都去死吧
目瞪口呆哑口无言马勒隔壁再隔壁|心脏病人狂躁症患者莫看|其实很喜欢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级无敌大塞车
0.99G 周末.weekend.1967.BD.CC.MiniSD-TLF.mkvWeekend.1967.720p.BluRay.x264-GECKOS [PublicHD]4.36
这是看过最多车祸的一部片了也,疙瘩PPT做得一如既往好,音乐丰富了,不间断车喇叭也好听,甚至有段类似freestyle的东西,开头的口述性爱黄而不露比很多小说都写得好,前面很好看,后面就有点迷,我想真的有动物被伤害了不止是猪而已,一部迷失在宇宙的电影,疙瘩片头自己写0707@奇遇
相比起来阿尔法城真是太好懂了。我虽然跟不上这跳跃的思维,但很感谢有些台词还是非常直白的并且——眼花缭乱的颜色给人非常大的视觉刺激,很多镜头都令人印象深刻
#SIFF# 国泰/满座。四十多年后看依旧先锋的无政府主义妖怪电影(现场字幕也很无政府主义)。虽然没怎么懂恩格斯和易洛魁人,但听Jean-Pierre Léaud在电话亭里唱《Allo, tu m'entends》好感人: http://www.xiami.com/song/1769859647?spm=a1z1s.3521865.23309997.1.aytFhZ
语言表达太自由了,就算放在今天来看仍是先锋。
戈达尔总是能找着美女
电影的敌人疙瘩,观众的敌人疙瘩,高达的敌人疙瘩,美女的朋友疙瘩,楚浮的敌人疙瘩,世界有一个疙瘩就够了。
第陆仟个标记条目。前面有趣,后面40分钟,真让人崩溃。
初看,我极其讨厌最后20分钟,在最后的河边朗读古代海洋的时候,我真有砸电脑的欲望。谁才是美学的法西斯主义?但是其余都很赞。这赤裸夸张的无止尽暴力和恐怖主义气氛,冗长的赛车镜头和快速剪接,他分明准确捕捉到了当时那动荡不安的气氛。他为即将到来的一切做好了准备。摄影机就是他的武器。
我每天经历的堵车还不够多吗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也许是我的错,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也许不必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