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的英文片名为Moving,一个正在进行着、揭示位置变化的动作。中文含义下,是影片中莲的父亲和妻子分居后的搬家行动,英文则揭示了莲经历父母分居后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中有因不适产生的游移和逃逸,还有少女伴随痛苦挣扎的成长蜕变。水与火,这两个贯穿《搬家》全片的元素,见证了这种变化。它们以不同形式的实物以及口头表述反复交互出现,共同构建了莲心理变化的节点标识。
电影开场第一个镜头是夜晚窗外的雨景,接着是一家三口用餐的一个长镜头。莲的父亲用筷子戳着盘子里的鱼,脸却转向一边出神地看着窗外的雨,有点失落。坐在一旁的莲观察着父亲,有点责怪地提醒他注意吃相。镜头拉远,一家三口的吃饭的全景出现,三人坐在一张角度尖锐且奇怪的三角桌前。父亲和母亲相视而坐,将他们连接起来的一端是一个锐利的尖角(破裂的婚姻),另一端则是坐在主位的莲(婚姻危机的缓冲地)。
雨夜为这个摇坠的三口之家添加了一丝主观的扰人。接下来的第二场戏,半夜睡不着的莲,打开窗户抱怨道:我好讨厌雨呀!
相米慎二的作品元素中,总是少不了水。水是浇灌,水又是冲刷撞击。《台风俱乐部》里面的少男少女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之水”中一夜长大——一方面心理和身体两面受困于狂风暴雨,一方面又在其中同自己和他人和解;最后三上跳楼自杀一头栽在水洼地里,他的死是其他人的生。到了《夏日的庭院》,开篇是一场暴雨下带有肢体冲突的足球赛,结尾三个小男孩在死去老爷爷家中看到井里飞出了蝴蝶和蜻蜓。
莲对雨的讨厌,是对一场即将到来的冲击和动荡的下意识抵触。只是和《台风》与《庭院》不同,相米慎二在《搬家》中延宕了暴雨的到来。通过延宕,他让莲有足够的时间去确认父母当下的关系,这一过程火成了她抵达确认的连接。
火在全片完成了“危险”、“反抗”、“光与新生”三个角色的转换。
火是危险。莲在父亲不小心烧掉家庭照时,感受到了分裂已至的不安;在听着新闻报道中关于京都遭受大火的消息时,目睹了父母之间交流的拒绝。
火是反抗。暴雨的冲击后,莲开始拥抱火。化学课上,同学关于歧视离婚家庭的话激怒了莲,她拿起正在燃烧的酒精壶摔在了课桌上,火蔓延开来……莲反抗不仅是同学的言语,还有父母在处理感情问题时不为孩子考虑的做法,父母将她带到这个世界的选择,更反抗当下自己被撕裂的状态。
火是光和新生。莲和父母在盂兰盆节时相约聚餐,结束后坐在父亲机车上的莲满脸幸福地问:明年三人还会一起去看大文字烧吗?每年京都盂兰盆节时举行的大文字烧是一种节庆活动,寓意烧掉身体中的烦恼。
火推着莲去看夜晚的文字烧,又推着她去琵琶湖看一年一度的花火大会。看着火把烧起,焰火喷涌而开,熄灭又黯淡,莲怅然若失。
幻象中,莲在海边看到一艘盛放烟花的龙船,小孩子的那个她难过地看着父母岁龙船而去,而长大的她站在远处祝贺自己长大成人!
疑惑、挣扎、痛苦随着父母的离去与龙舟被火烧尽而消散,水与火和解,且达成共生。
写在前头,这并不是所谓的影评,只是我的一点有感而发。好久没因为一部电影止不住地流泪,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和莲一样,五年级结束的时候父母选择了离婚,我被判给了母亲,和她一起送走了要去国外的父亲。母亲选择带我离开了我长大的城市,这期间没有人问过我的想法,没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我连毕业旅行都没参加就坐上了去往新城市的高铁,下高铁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亲戚孩子的百天宴。几乎是一夜间,我被推搡着催促着慌忙地长大,穿上漂亮的红裙子笑着走进寒暄的人群然后换上新的校服步入新的校园。
因为人生似乎不能停下来所以直到现在,发觉自己养成了四处闲逛的习惯,喜欢一个人走在热闹或冷清的街上,感受着自己和人群之间的距离,感觉自己在俯瞰着自己,那种清晰的模糊感包裹着我,让我在一种安全感中享受着孤独。
当初的我没有抗议也没能逃离,没能坐在人群里看着烟花和火焰,没能穿过森林在黎明之前疲惫地倒在草地上,也没能在醒来时踏着溪水在惨白的天空下对着过去的自己一遍遍地大喊着“祝贺你”。我要和母亲四处找学校,预习新的课程,上学,考试,放假,补课,除了学校我能去的地方只有家,和同学出去玩必须在天黑前回家,吃了别人家的饭必须要请别人家吃一次饭,不能留宿不能过夜。
这也是生活,另一种更真实的生活罢了。
莲在一次次抗议后选择与父母和解,与过去的自己拥抱告别,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选择了接受现实并接受长大,但是我却因为从来没能好好地正视自己,没能在从现实的短暂逃离中审视自己,甚至迟迟没有意识到因为失去了反抗和逃避的机会而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一个偏执而缺乏责任心的人,因为没能顺利地接受自己必须迅速成长的现实而变成了一个擅于伪装且脆弱的人。
距离父母离婚已经过去了快十年,母亲在这段时间里又和其他人交往过,到现在也有交往对象,在国外的生父与我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我,我不出所料地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进入了大学,来到了又一个新世界。我开始审视自己,审视过去,审视身边每一个人,我有了一些见解,有了一些感悟,我不再一味地随波逐流,我开始思考我的存在,感受个体和人群,触碰我曾经以为遥远的东西,但我还是没有长大。从某种层面上说,我感觉我永远都不能够再正确地长大了,我已经在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失去了这个机会,莲也是。
对于小孩子来来说,离婚意味着什么呢?是爸爸妈妈分开住,还是自己从此有了两个家。童年的奇思妙想并不会给离婚这件事情插上一双美丽的翅膀,当小孩子听闻离婚这件事情,一直到他彻底的接受这件事情之前,总是会有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可能叫做成长,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家庭不睦的孩子总会收获这份成长。有的则是反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并不是反例。《搬家》是一部日本电影,众所周知,日式电影的主要内核总是会精准的把握情绪,并在情绪上不断的渲染,最终达到点明主旨的目的。作为一部阐述小孩子面对家庭的不睦的作品,本片并没有对于破裂的婚姻有太多的直接描述,反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简介描述,让观众们对于主角莲克的家庭生活有了某种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这就是日式电影有趣的地方。
《搬家》的故事很简单,在小女孩莲克经历了父母婚姻失败后,她采用了一系列的方式来求得父母重修旧好,然而这种努力对于已经破碎了的婚姻和家庭并没有太多的用处。莲克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努力会获得回报,然而现实却总是这么残酷。最后的莲克不得不接受这段痛苦的成长,即使是自己一开始并没有给予这段历史定位为痛苦,但最终她却意外的长大了,从而也就彻底的放弃了曾经的自己的快乐。
痛苦的回忆如果要用一段美好的修饰方式来改变,或许就是本片的样子,莲克的父母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婚姻的稳固,但从来却不对自己进行反省。莲克面对着家庭的矛盾却装作不知道,她以为自己靠着自己的纯真就能避免最终的“坏事情”的发生。然而父母却依旧是分开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起先的莲克依旧是让自己保持一种没心没肺的状态,比如说跟母亲肆意的玩闹,跟父亲打电话的时候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然而在家庭中,莲克可以保持这种状态,一旦她进入到学校里,进入到跟别的小伙伴相处中,这种伪装的状态卸下后,莲克是彻底的身心疲惫,她不愿意接受现实,因此,会在家中扮演一个莲克,但她不得不面对现实,所以在学校内又是另一个莲克。
这样扭曲的生活使得她感觉到原本属于她的快乐在渐行渐远,于是,莲克继续着自己的追逐,她依旧是努力着想让自己的父母亲重新回归到之前的局面。莲克带着父亲约母亲吃饭,莲克带着一家人一起看烟火,莲克瞒着母亲订好了去度假的火车票,莲克做出了自己能做出的所有努力,甚至一度让父亲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且有了回头的迹象。然而,这仅仅是莲克的一厢情愿。
即使是父亲想回头,但母亲却很决绝,两个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愿意,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不愿意。莲克没办法在说服父亲动摇自己的决心的同时再说服母亲,莲克尽力了,但结果并没有那么好。于是,接受不了现实的莲克出走了。
如果从出走算起,本片中莲克的成长就顺畅多了,将这场出走套用公路片的逻辑,莲克在出走后,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长,她看到了很多不明白的事情在发生,她看到了很多不明白的人在生存,节日的喜庆对于原来的莲克是一种吸引,但对于现在的莲克来说,则是一种失落。物是人非,当欢乐的气氛每年都继续的时候,今年却没有了父母的陪伴。
于是,莲克在桥下对着自己的母亲大声说,“我会尽快长大的”,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真情实感。莲克在经历了家庭破裂之后,等待她的就只有长大这一条路了。辛辛苦苦的经营着这个家庭,对于父母而言已经疲惫不堪,而对于莲克来说,她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却依旧没法让家庭成员重修旧好。于是,原本被构筑的童话破灭了,原本嬉闹的场面再也不会回去了,莲克不想因此而长大,但却最终接受了那个孤独的自己,海里的那次拥抱,是莲克成长的证明。
略带诙谐的语气之下,本片依旧是成长的残忍,总有一段路要自己走,总有一些感悟要自己实践。莲克想要拥有美好的童年,但自己却依旧因为家庭的失败而无法跟别的小朋友一样,本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得破碎的家庭重新被修复,但当这种努力化为泡影之后,莲克彻底的失望了,失望带来的并不是努力的失败,而是自己必须要面对今后的孤独,莲克不愿意的事情不间断的朝着她走来了。最后,即使是不愿意,她依旧接受了自己今后的路。莲克的这段路是跑着经历的,就像她在夜晚不断地奔跑着想要找到什么却最终找不到,总有人会长大,总有人会成长,当这一天到来,生活究竟会怎样?
……
你好,再见
人一生要经历两次分娩,一次是被分娩出母亲的身体,一次是在成长的漫长痛苦中分娩出清晰的灵魂。
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意识到“家庭的不完美”,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就眷恋着一个温暖的家。而温暖和幸福总缺乏持久力和新鲜感,善变和无奈才是人生底色。很快,人生中会出现各种选择。起初,总会在各种选择中患得患失,总会觉得另一种选择会更好。实际上成长的阶梯没有好坏之分,不认定自己的选择,后悔是必然的。
无论多么亲近的关系,都终将离别。夫妻也好,子女也好,亲情友情爱情皆是如此。只是有的人从一开始就默默的接受着这样的设定,而有的人只接受在彻底失去后慢慢消化。
看似魔幻的海边火船,是女孩子心中的各种矛盾和无解的具象化吧~每个人的青春都真实的发生着,只是因为满意接受,所以内心便认定它们荒诞不经比梦境更加不真实。
毫无疑问的,离婚对于因婚姻而诞生的孩子来说,是世界的坍塌,是人生一部分的残缺。这时候不再会有人问她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而实际上这座天平今后将随着她的心跳永远高低起伏永不停止了。
更多时候,人往往在密集的人群中感到孤独。
评论区又是一片叫好之声,那我就泼盆冷水。日本有太多导演都存在“小国寡民”的偏执思维,只会拍“菊与刀”,这也导致很多岛国导演始终无法跨出“太阳系”,由于相米慎二将这部电影的前80分钟切的很碎,导致他在《台风俱乐部》中制造的灵氛荡然无存,然而后40分钟的惊艳简直是在致敬寺山修司,使其成为了一部蛇形刁手之作。
田畑智子演得很好,老觉得她长得跟jun蛮像的。贵叔开始都没认出来。有些地方表达没看懂,意义不明。后半部比较好。看的版本翻译错误太多,心情不好。(电影之外:如果不能确定两人幸福一生干嘛要生孩子?你们一拍屁股分了,连跟孩子商量一下都没?孩子是跟成年人完全平等的,又不是一只长颈鹿。)
小女孩演技真好啊。。。
相米顶峰作
大人还是孩子的结果通常是他们的孩子被迫提前长大。34岁的樱田淳子很美啊,这个逗比母亲角色也很贴她,想到同龄某位全职主妇就不爽。女主角再次证明,童星从来无所谓演技好不好,只有装大人装得像不像。
影片节奏是日本电影一贯的不急不缓,最后部分太棒了,一次虚幻与现实中的探险,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烦恼、痛苦原来也是相通的,某种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之中帮助我们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有点残忍,但是长大,就是不断的搬离旧时光,没办法回头
莲的父母离婚了,父亲和母亲都获得了重生般的自由,但是莲则想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因此不断制造着麻烦。客观来说理解小女孩的行为,个人主观上真的很讨厌片里的小女孩。如果没有孩子,那两位的生活将无比美好。值得人们在生育前认真一看的片。
国内成长类艺术片的祖师级日影hhh当年拍毕业作品如果早点看到,熊壮壮应该可以拍的更好。最好的还是女孩的元气,国内拍小孩都太没有活力了,就算成长面对阵痛,孩子的表情还是特别清澈,只是在行为上的偏激和抗拒。最后的超现实,简直跟我惯用手法一样呀。以及,田埂上众人稻草烧龙部分,不就是老家元宵节的钢火烧龙吗?只是我们更钢,都是赤膊上阵。一切对我来说不够新鲜,女孩表演是我觉得最能学习的。
1.后面40min比较好看,误入老人家、袛园祭场景、迷失树林、梦中湖里的快乐回忆,这些让我有点感触;2.身处众人狂欢中,只一人孤单悲伤,这样的滋味实在让人感到难受。
对于少女心思的描写很细腻,后面弥漫在片中的伤感真是太让人难过了。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去接受,并学会成长。童星的田畑智子就非常厉害了。
是啊,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在领结婚证的时候,何尝不是想着举案齐眉,白首偕老。而他们又是在怎样种种得无奈下,面对孩子无知而又失真的眼光下或明或暗的又签下了另一份失约的契约。都说即使我们那时很小,但什么都知道。可当时的阵痛和绵绵无绝期的复发是否将父母的影子带入了另一个循环?
1. 小姑娘灵气逼人,演技太棒了,这就是那类早慧的孩子吧。2. 导演有很多意向表达,尤其是结尾处那个龙舟上载着的房子被烧了,爸妈也消失了,所以那种家庭三口人在一起旅行,度假的短暂快乐很快被燃尽。3.她努力了,希望爸妈关系能够和好,但是大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所以她在接受的过程被迫成长。
成人世界的残忍离合投射到孩子内心,引发的震动往往是成长的先兆;小时候以为世界是单纯的是否两级,当认识开始多元化,当意识到很多事情不以自己意志转移时,就是成长的开始;做过一个暗蓝的长长的梦,经历一场艰苦的历练,她这颗小树终于长直长高了。
跳大绳的比喻;桥上母女间的喊话“我会尽快变成大人”;老人说“忘记了会更好,需要记住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海上幻象
相米慎二巅峰之作。电光火石的生活幻影,奔跑的生命永不疲倦。天然去雕琢,人、家、物、景浑然一体。少女的心路,生命的能量,释然后充盈的生命状态,太令人震撼,结尾的长镜头太顽皮,变装秀充满了东方人的睿智想象。93年旬报第二,童星田畑智子奉出立体坚韧的少女形象,光芒夺目。三枝成彰音乐太灵。
成长就是一个人独自熬过漫漫长夜。
世界不会如你想要的那般美好,你终究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小女孩简直演绝了,之后再难看到这个模样的她。看到结尾梦境与现实的交织,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像是在对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妈妈,你放心吧,我会尽快长大的!“不知道现在已经长大的小女孩是否还想快进自己的童年,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河边的一眼万年。
4+ 第三部相米慎二。东方调子的浪漫情怀、日式蓬勃童真、非典型少女长成。前面基本一直是规矩写实,而后半小时意到情到,挥别海市蜃楼之后,拥抱脆弱的另一个自己,脱茧妙极。ps.火的意象、水的指涉、祗园祭、配乐、经济独立的母亲。单亲孩子为自己发声、对一切过往与未来大声讲:おめでとう!
大家自然又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这么难吗?不是任何人的错,就这么难。and,祝贺你,终于明白了。本片最棒的地方是小女孩折腾的时候,你会觉得她有点儿烦,有那么几刹那,联想到了曾经不懂事的自己。又又又是一个从大海走出来走向成长的结尾啊,果然少年笑泪咸滋味,总在流动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