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格:电影中有一个角色,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实那丑陋的帷幕将笼罩我们。”
伍迪:你可以从这句台词窥探到我真实性格中的一面。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一直都处于那种催眠般的看什么都很美好的恍惚之中,现实一直在提醒我们,它并没有那么美好。
这组对话摘自伍迪艾伦的访谈录——《我心深处》,但是谁又能想到一贯喜欢展示丑陋帷幕的伍迪艾伦这次会放起绚烂的烟花呢。在贝蒂说出君士坦丁堡之后,布里格斯陷入极度的震惊,而后由惊转喜,却依然惊诧得说不出话来,他推开玻璃门,望向观众片刻,震惊中充斥着“催眠般的美好的恍惚”。完美的反转,美好的结局,却让我在深夜找回了对伍迪艾伦电影久违的激动。
史提格:《玉蝎子的魔咒》是一部介于黑色电影和神经喜剧之间的电影,具有20世纪40年代电影所具有的那种特质。在那个年代里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些?
伍迪:说来有趣,我从来都不喜欢神经喜剧,除了那种男人和女人从互相讨厌到最后结为欢喜冤家的电影——尽管这令人匪夷所思,因为他们话里的每一个词明明都是对对方的侮辱。
怪不得贝蒂和布里格斯从影片开始的唇枪舌剑一直到最后布里格斯表白都依旧互相嘴上不饶人。诸如“细菌在你血管里存活不了,因为太冷了”“你要是不帮我,你就只能在探视日去羞辱我了”等布里格斯对贝蒂的讽刺,以及贝蒂回呛的布里格斯种种的离奇死法,两个人像一对幼稚小学生一样,却又在阴差阳错之下陪伴彼此、照顾彼此,终于在催眠的潜意识内心种下爱的种子。“你看不见恶言秽语之下是什么吗?是美好的东西。”
一般而言,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男主都是在彻底失去心爱的缪斯之后,或者喃喃自语,或与友人倾诉,吐露的都是承认自我欺骗的懦弱与虚伪。但是或许是玉蝎子的魔咒带来的魔力所致,布里格斯听从同僚的劝告,抓住最后的三分钟,卸下伪装,战胜恐惧,不要面子,“听着 ,我和你开诚布公,我把我的心交给你。我一直和你过不去是因为我害怕你,就像你害怕我一样。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东西,那个让我们互相恐惧的东西。”
正如开篇引用的伍迪艾伦自己的话“现实一直在提醒我们,它并没有那么美好”,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不失去那一点期冀的美好,只能在丑陋的帷幕下带着层层面具配合着演出。顾城那句诗再点题不过,“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受过伤害的贝蒂,等待的就是一个勇敢放下伪装的“近视小蟑螂”。
马达加斯加对上君士坦丁堡,是坦然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彼此,是真实的美好的东西,是惊诧过后相视一笑的默契,老头是懂浪漫那些弯弯绕绕的,只是不怎么爱拍是吧。
海伦·亨特冷峻和脆弱的美都演绎的很好,甚至被催眠的花痴状态都不会让人觉得负担。但还是得说,还是年轻的查理兹·塞隆,美艳性感的不可方物,钥匙之吻比烟花之吻还带劲。
伍迪艾伦是我年纪越大越喜欢的导演
感觉伍迪艾伦的所有电影都在讨论现实与幻想的关系,这部就直接以催眠术为主题,也让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漫画,到处都是对话框,充满了黑色幽默和神经喜剧。他演的角色永远衣品好又聪明,伍迪艾伦是我们每个人,讽刺中产阶级、讽刺宗教、焦虑迷茫、愤世嫉俗、敏感脆弱。
也可能只是我。
伍迪艾伦有部电影叫业余小偷。说一帮笨贼为了挖地道抢银行在银行旁边开了家饼干店来打掩护。结果他们的抢劫计划因为迷路而破产,饼干店的生意却大获成功。
我的观影感受也是,有点剑走偏锋,巧妙的情节、神来之笔的he的结局还有伍迪艾伦永远精彩的大段对白太多人讨论了,倒是电影里男主和女主(为什么她叫菲茨杰拉德,有点出戏),女主和老板、男主和查理兹·塞隆三段感情让我特别有感触。
我是相信感情有开始有结束的。感情往往在亲密关系确认后走下坡路,两个人只有足够亲密过,才可能开始计较直到感到无力修复。张爱玲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期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感受往往远大于正面感受。
顾城也说“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年轻时候我十分讨厌这句话,那时的我大胆去爱,如果有泪水也混着酒水喝到肚子里。直到几年前,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关系,因为随亲密关系带来的焦虑、挫败和失望,我逐渐不知道该怎么排解,或者说我懒得排解。我已经快四十岁了。
让我点开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封面和名字,本以为是一个魔幻恐怖的电影,但其内容幽默诙谐有趣。原本两个相互讨厌的人因为一个魔咒,一件被盗事件而走到一起。在结尾,女主仍然恶语相向让我感到一些遗憾,但在说出暗语时她留了下来,让我还是感到一些失落--毕竟那是魔咒的催眠。然而剧情的反转再反转--催眠早已被解除,留下来是女主贝蒂·安·费茨格洛德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结局。马达加斯加!君士但丁堡!玉蝎子的诅咒贯穿了整部影片。CW一个嘴巴打着机关枪的保险公司调查员,虽然个头矮小,相貌平平,却是保险公司最出色的调查员,解决了一桩又一桩的保险诈骗案。贝蒂·安·费茨格洛德,保险公司请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专业人士,同时跟老板麦格鲁德有着暧昧关系,与CW是对欢喜冤家,最后走到了一起。劳拉·肯星顿,她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对于家中珠宝被盗丝毫不在意,是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她胆大,敢作敢为,个性鲜明。看完整片电影,结局那段,让我感受很深:如果CW没有开口向贝蒂开口表达爱意,那么贝蒂会继续与保险公司的老板暧昧下去;如果贝蒂的催眠没有被解开,他们两人就算在一起也是生活在虚幻不真实当中。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想,这会是多么黑暗,致郁。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事我们也要敢于开口,也要勇于卖出自己的一步,至少有时候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前段时间标记了一本叫伍迪艾伦与哲学的书,伍迪艾伦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别文艺的符号,高逼格的象征,他的电影里永远有着才气横溢的台词,猝不及防的的场景转换,引人深思的剧情反转。但这部电影看下来却让我觉得就是个性魅力衰微的中年男子把他的春梦给拍出来了。
貌似他之前拍的好莱坞式的结局跟这部还挺类似的,女主叨着叨着就爱上艾伦了,然后就抛弃了大款未婚夫。
要在一系列欢笑嬉闹中,最后才想起一切缘自当初的那个玉蝎子的魔法,这些盗窃案最后还撮合了一对天作之合
Woody Allen史上最烂的一部电影,台词一如既往的美妙
挺不错的电影,结尾好浪漫
还以为是很沉重的剧,不错
Anybody rubs my chest down better bring a ring.
have u got a loose screw?你是不是那玩意儿怂了?!they'll pump 200million volt of electricity through ur body and u'll spend rest of ur days in an ashtray
很好看啊我很喜欢,伍迪艾伦不仅是一个很棒的导演也是一个很棒的演员
连笑点都没有了,除了老头被诅咒后的说话方式和女人每次离开时诅咒老头的死亡方式。所有在危急关头还在说冷笑话的都该被送进监狱三十年。
伍迪·艾伦2001年的作品,片中他将观众带回到四十年代。剧情虽狗血,但男女的互损戏谑加上这么个结局,还挺有趣。伍迪·艾伦不仅纯熟地把玩怀旧的类型游戏,也利用催眠释放了人们压抑的爱情欲望与犯罪欲念,展现高明的戏谑功力。查理兹·塞隆模仿的维罗妮卡·莱克实在是性感透顶,只可惜戏份给得太少。
never say "I respect you" when you try to break up with a girl
《爱丽丝》里的隐身和催眠,《俄狄浦斯的烦恼》里的占卦,到这部的又一次催眠,东方元素总是以奇技淫巧的形式出现。而和米亚·法罗分手之后,伍迪·艾伦在揩油方面自然也更加无所顾忌,只要有他主演,女主角们就等着接吻吧。
音乐暧昧戏谑,气氛类似情景剧的荒诞。整个是老头子自编自导自演的意淫。玉蝎子的催眠魔咒:“君士坦丁堡”是禁欲的,可以让老头子对查理兹塞隆那样的美女了无性趣, “马达加斯加”是释放欲望的,可以让老头子勾搭中年妇女。玩玩闹闹。还行,没有推荐价值。7.2分
介于黑色电影与神经喜剧中间;颇有漫画感;几乎集结了伍迪·艾伦所有的元素;依然惊艳的对白;没有什么意义的故事。不过老头儿说:“令你们发笑就够了。”
虽然“现实那丑陋的帷幕将笼罩我们”,但倘若我们相爱忘川水也无能为力,一个小小咒语原来是每个人的软肋,当有人触及其所在,无需任何理由自会落入情网。一部介于黑色喜剧和神经喜剧之间的作品,情节虽扯,台词精妙,两人斗嘴太有趣,喜见老头又抱美人归。
剧情虽然狗血,但是有几个角色还是很可爱的
首先想到就是曼哈顿谋杀案,但是此剧本明显比曼哈顿严谨多了,因为女主不是自己的女人,伍迪也在里面大显了殷勤,自己都快吓昏过去了也要挺身而出。“为什么你在我家?”“我路过”
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喜剧片
赵非摄影。剧情又白烂又狗血,老头最近演的戏越来越少了,终有一天会想看也没得看的。我非常喜欢女演员模仿老头的说话方式(这很难啊亲,老头有木有想过试试安妮斯顿?)。结尾很棒,真是一波三折,挽回大局的手笔。
为什么有种在看话剧的感觉?可能因为场景简单,人物都是心里想什么嘴上说什么的纸片式单箭头人物,外加主要靠密集的台词驱动的剧情。两位女主大亮,如果不是她们撑场面,就算台词再有趣也很难看下去吧。
这么神奇的剧本也只有woody allen才写得出。明明那么轻松诙谐,可我看得好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