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和我讨论了她观看的电影《小巷管家》,她说里面有个小巷管家赵大爷,把胡同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调查,落实。改建厕所,拆除煤棚,装点鲜花,搬走吴奶奶烂肉面馆,但却要留下这碗面的味道等。 妈妈说她当时观看的时候都哭了!当今的时代就需要这样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情的党员呀!人心都是肉长的。赵大爷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被别人风言风语地议论,被自己的发小冷落奚落,但是最终,他感动了胡同里的每一个人!
影片以国庆100天倒计时为时间线索,以北京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将北京市的基层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表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故事。电影坚持以正为本、以情动人,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北京文化。
影片中出现的背街小巷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乱停车停车难等等问题,这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重点。
影片赵建国“最后一公里”的感人事迹,展示了他对街巷的热爱,展示了他守初心担使命的坚强意志,他的执着成就了美丽街巷,也成就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些精神是非常值得现今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们学习的。
我与同事们观看了影片《小巷管家》,我感到电影讲述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小巷管家与社区干部的辛苦付出,能得到居民的认可,心中充满了感动。在社区建设中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治理,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机制,对社区环境先改善后管理,使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巷是百姓生活的家园,也是城市最难治理的地方,“街巷吹哨、部门报道”北京市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下气力整治背街小巷,这部电影非常贴近我们辖区的生活,让我们知道有这么一群责任心强的热心人,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却每天义务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地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营造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小巷管家我感慨万千,小巷管家虽然不是领导,没有权力,不拿工资,但是贴近民生,走进民生,踏踏实实做事,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想的都在为街坊四邻做好事,办实事,赵大爷就是这样的,他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不退缩,凭着自己的热情,努力,学习,终于得到大家认可,对卫生改造,环境管理都有很大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赵大爷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
【8分】周末去看了《小巷管家》,巩汉林老师通过其精湛的演艺为我们生动刻画了一个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小巷管家赵大爷”的形象。观影后有如下体会:身为党员,应该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树立起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努力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行为准则;无条件服从党的工作安排,不惧困难和挑战,把每一次困难和挑战看作是自我提升的机遇,以积极的心态去利用条件、创造条件,扎扎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处理邻里问题时要掌握调解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要具有宽阔的胸襟,将群众疾苦放在心上,将闲言碎语屏蔽在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编剧写样板戏的?
老戏骨们都尬演了,你说得有多尬
挺接地气,也挺乐呵。我绝对相信,电影中这种热心肠、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好人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而且为数不少。可是......俺们正常人,不这样说话啊!一个个台词说的,跟某某日报成精了似的。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的么?
很好看,活生生的北京大爷
为了凑够90分钟,强行结尾了三遍
主旋律能拍成这样,不容易了
单位组织看的,没啥人看。说问题吧,声道收声不对,空镜头太空,人物刻板印象太足,什么水务局住建局开会没事都戴个安全帽,以为把情景喜剧混一起就是电影了。另外还好叫小巷管家,叫胡同管家更没人看。最逗的是开场唱着北京人的北京的城,北京上上下下多少公务员不是北京人,多少人没户口,看着这片子心里多膈应啊。
c6
这不是部电影,只是把电视里的几段情景剧拼凑起来移到了电影院。单位组织观映于宁波影都。
教育味道太浓厚了,显得有点尴尬。
就冲这电影让我半天不上班,我给他三星
闲人王大爷
那个书记成天坐享其成,就让群众跑腿,然后听取汇报,没事吧她
朴实无华的家长里短,但是又是那么的真实。
作为一部电影,有很多硬伤,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算不上好看,给三星只因相信这种善良热心的人性之美真实存在,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怎么说呢,巩天阔演的比他爸好……电影最大的硬伤就是很多镜头景别根本不适合放到荧幕的尺寸。可以放电视可以放网络,第二是剧本故事太散,缺乏主线。
都2020年了,用点心吧。
单位组织看的。当时同事大哥说:小象管家?是保护动物的题材吗?脑补了一下小象管家的形象,乐死了。说的是北京国风胡同里的事。我们一致认为该叫胡同管家而不是小巷管家。里面的一些老北京话还是用得挺好的,包括那位总喜欢用歇后语的大爷。巩汉林挺适合演这种小人物的,无论外形还是言谈都有种居民的细碎感。关于拆煤棚和改公厕以及吹哨报道的事,以小见大。因为工作有的时候能接触到社区,他们的工作确实很难,最难的就是面对三教九流,面对人的工作确实很需要水平,需要走各种路,用很多的办法,让人能从心坎里认同。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最近这些年发现在面人时,讲法可能不一定管用,但有时花费时间一次次地聊天沟通,包括帮他想办法自然会水到渠成获得理解和认同。比硬碰硬效果好得多。这部片子里,比较不喜欢社区书记的角色,说的话比较空。
认真看完了,主旋律拍成这样也算不错了~几处都泪目了,现在特容易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