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古神话纪录,与《淮南子》,《楚辞》等是研究先民在那个蒙昧时代对宇宙自然的哲学认知的重要资料。改编的时候至少抱有点敬意,别这样张冠李戴,羊头狗肉。 本篇只是借了山海几个异兽的名字,杂糅一个简单的价值观,编排进参差的情节 ,这个片子是啥?指望走进电影院,点开视频的观众带走的是啥? 告诉观众撒泡尿认清自己吗? 黑灵是人内心求不得的怨恨,是带来抑郁的黑狗,是生而为人无法摆脱的诅咒,五行外物与之无可奈何,抽离了痛苦人变成苍白的躯壳。小麒麟这一角色所要传递的,是正视痛苦,悦纳自身,相信这是本篇想表达的破解之道。只不过能否不这么突然,闪着胯胯肘子了。 说起小麒麟——羿,没看出来麒麟和羿这俩人物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希望看懂的高人指点。羿在《山海经》和《淮南子》都有出现,后期一点一点被历朝的执笔者历史化,根据不同的神话版本,羿有或人或神的身份。羿的传说除了“尧使羿射十日”,以及“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等,存在不少缺失,这也是中国神话体系断片化的遗憾。羿小时候的空白倒是给了编剧胡编乱造的空间。 心理问题始终要自己克服,而对众生毫无共情的白泽(这点反而比不上师弟火烛)拿着五行大旗一通乱挥,外加嘴遁就打跪开了六道轮回眼的火烛师弟,解放百姓的内心,白泽你凭什么?!一个不明就里白泽当不了救世主,而召唤弱水安抚百姓怨念的师傅自己早就悟到,羽化成仙了。
通篇的人物,反派师弟最有层次,也更有血有肉。集合了全部怨念,切身地感同身受了众生一切苦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成魔成佛都在那个苹果上的虫。 小萝卜头糖泥的查询方案用的是elasticsearch吗?集群放在哪了?有灾备吗? 九尾狐的设定尴尴尬尬。如果把这个人物拿掉对剧情的影响微乎其微。要说是红颜侍卫,那被白泽按在地上摩擦的毕方,跟九尾狐打成六四开,这个唯一的女性角色除了演绎一个痴恋男主的花瓶又有何意义呢? 苦山神有三个人格,三倍的烦恼,解脱之时就是身死之时,最无助最凄苦便是他。 最后把斗战胜佛搬出来碰瓷,六小龄童又要批判了。山海经成书大概于战国时期,孙悟空带上紧箍咒成佛是在唐朝,相差了千年,穿越了吗?编得太low了。 中国现阶段的很多动画电影杜撰创作拍些边角料的同人作品,然后冠之以《山海经之某某某某》或《某某之缘起》之类的名字,后面耳熟能详的宏大叙事没资本甚至根本就没机会展开,最后市场上留下了一堆不伦不类不痛不痒的怪胎,年轻的或者初涉中国文化的观众还以为这就是原著本身呢,何谈文化输出。 希望聪明有才华的动画人吸取沉淀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自己的作品,佐之以技术,尊重之,善用之,发扬之。 看完有些郁闷,不吐不快,胡乱写下些文字,希望看官批评指正。
现在好些国产动漫总是喜欢拿着传统的文化外衣去演绎一些好莱坞式的浪子回头,然后在故事里借着各种网络梗敲锣打鼓使劲闹腾。
热闹完了,回过神再去回味一下,怎么觉得这碗鸡汤咋就这么熟悉?然后等你拔去那层传统IP的外衣以后仔细琢磨一下,嘶……这特么不是漫威超级英雄大乱炖么?
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脉络,就连价值观都快一模一样了。
有意思吗?
咱们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就真的拍不出来了?
主角一定要设定成狗厌人嫌的模样,然后各种鸡汤乱灌一气,然后恍然大悟“Love and peace”才是世间的真理,宇宙的大道!
咱们有偏偏佳公子,窈窕美佳人,慷慨悲歌的侠客,不让须眉的巾帼。哪一个做主角不能美的冒泡?
非得把一个周处一用再用?
看看咱们流传下来的不管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演绎,里面有修身齐家的小追求,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宏愿;有追寻道的修士,有庇护族群的英杰;又爱又恨,有悲歌有欢笑……
这些放进故事不比一个空泛的爱与和平有意思?
那么多经典故事,自己不会编,抄书都不会吗?
看到大圣归来火了,封神系列火了,换个皮继续呗,反正观众们够宽容,够体谅。只要CG做得好就能有好评,就能挤进国漫崛起的班车。
说到底就是钱太好赚了犯不上用心。
如果说《千与千寻》是塑造了一个妖怪的浴室,讲妖怪们如何洗澡的话,那么《山海经之再见怪兽》就是塑造了一个怪兽的医馆,讲怪兽们如何看病。这个创意对《山海经》文化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次创造性转化。
其实作品完全可以做得更细节化一些。比如,讲一讲妖怪们如何挂号,如何买药,如何做身体检查(山海经中如果有核磁或者CT会是什么样)。医馆的门诊也是和现代人类的医院一样是一个一个小房间吗,会分科室吗,给牙齿多的怪兽洗牙会不会加收服务费,水里游的怪兽是如何看病的等等。这些都将是非常吸引人的。
既然要做医馆,就要做到极致,就要做到让观众能把它和现代人类的医院去对比,从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中寻找幽默与趣味。这种趣味要远比让影片主人公施展鞋臭这种动作噱头更有品味。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是国产动画中比较少见的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的影片。所谓“再见怪兽”,就是和自己心里的怪兽说再见。影片中,山海世界的怪兽都在不断染上一种叫“黑灵”的病,实际上就是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能量,是一种让人不断迷失自我的心理疾病。
造成“黑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实中的压抑,情感上的失意,性格上的缺欠等等。火烛作为男主人公白泽光环压抑下的一名医师,因为不被师尊重视,无法超越白泽而产生了黑灵。小麒麟弈因为自己的角比较小受到歧视和霸凌,同时也是因为父亲的离去无法走出伤心的泥沼而产生了黑灵。苦山神则是因为有三个头,意见总是不一致,总也无法形成决断而产生了黑灵。
影片中说,黑灵是不可治的。实际上是因为绝大部分医师都是在用治疗生理疾病的方式在治疗黑灵,没有意识到要用治疗心理疾病的方式才能治疗它。他们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去吸取黑灵,或者总是试图用一些术法来抵抗黑灵、压制黑灵、消灭黑灵,而没有去寻找黑灵出现的真正原因,因此也就无法根治黑灵。
影片中真正切实地治疗了黑灵,只有两次,都是用的心理治疗的方式。一次是弈带领灰化的黑灵病患者们跳舞,使他们忘却了烦恼,他们身上也因此重现了亮色。
另一次就是白泽走进了弈的内心,真切地去感悟孩子的所思所想,发现了他感染黑灵是由于伤心父亲离去这一深层原因,于是自己充当起孩子的父亲,使弈重拾父爱,并且能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黑灵自然也就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这段剧情十分感人,看哭了不少观众。
白泽作为影片的主人公,是医馆老馆主人参医师的大弟子,颇有才干,为人不拘小节,不在乎尘世功名,一心一意要找到化解黑灵的方法。但影片过于强调了他的才能与执着,而忽视了对其医德与仁心的描写。说他有一种光芒,可以照亮黑暗,可如果这种光只是才能和执着的话,显然是不够的。真正的光芒应该是充满大爱的医者仁心。
如果他有医者仁心的话,他可能就不会盲目地处置爆发的黑灵,从而给整个山海世界带来危机。如果他有医者仁心的话,在面对寻求他帮助的弈的时候,他就不会显得如此踯躅,还要让小弈一个人面对岛上的危险、山上的危险,自己直到走至山脚下才决定要回去,而没有一开始就坚定地陪伴在其身旁。
所以当我们想到影片对白泽的一个设定——他是不会产生黑灵的——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他并非真的那样优秀,那样无私,那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问题。他不是一直误解老馆主排斥、压制、不信任他么,他不是对自己是否真的能消除黑灵也产生了怀疑吗,这些情绪难倒不就是其内心的“黑灵”么?不能说心理医生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主人公就要给个免疫光环。让白泽也产生黑灵,从而更能让他发现黑灵的秘密,这或许比一个随意的光环设定要好得多。
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医者,特别是中医师,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传承。所以作为一部以医为题的动画作品,理应着重表达医德的传承。影片在这方面也确有一些不错的体现。比如人参就是一位拥有大爱、献身精神这些崇高医德的医师,而白泽在了解了师尊的真正想法和做法后,也的确受到了影响,医者仁心在其身上获得了传承。
但我们也希望白泽能把这样的医德传承下去。如果只是他自己能治疗黑灵,那就成了美式科幻动画中的孤胆英雄,不是医生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或许是,弈受到白泽的救助更是受到他的影响,最终也成为了一名医师学徒。他自己就有通过跳舞治疗患者的先例,那时就体现出他具有大爱仁心的潜质。这样,从老馆主人参医师,到白泽,再到弈,就能形成医德与医术的传承体系了。
最后有个遗憾就是,苦山神没能被复活。苦山神在影片之中是个很惹眼球的角色,造型独特,萌态可掬,特别是他那种性格是现实中很多人都有的。当他抵抗不住黑灵而石化的那一刻,很多人都会感觉悲情。
但我还是充满理想主义地希望他能获救。当白泽找到黑灵的秘密之时,当山海世界不再为黑灵所困扰之时,是否可以回过头来再去检视一下沙漠中那尊茫然而不知何往的石像呢?不要忘却那些先驱者,也不要吝啬对苦山神所代表的这一类小人物的救赎。在解决黑灵的问题上,一个都不能少。
点亮心灵之光,勇敢面对生活和情感中的问题,和心中的怪兽说再见,从这个医术+怪兽的山海世界带回来的伴手礼,我们收到了。
相关链接: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动画影评俱乐部!
点击下面二维码
关注宋天师聊动漫创作号
主角一个又矮又挫的自恋猪头三,全片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正经事儿没有,只会喝酒吹牛。他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潇洒男主,呈现给我的只有烂醉如泥臭屁连篇的恶臭男。别说动画片审美意识与现实不掺,请问瘦成纸片人的九尾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美丽的女性角色就要服现实美役?我承认九尾一袭红衣很帅气非常美,甚至是里面最武侠的角色。但是希望对于她身材的描绘能更有力量感一些,还希望美女配猪头三的组合少一些。反派高白瘦,如果不是反派肯定更帅(此处可见哪吒里的敖丙)
四大长老和萝卜头承包了少得可怜的笑点。
嘲讽女人买东西疯狂和快递多的烂梗让我很不适。没有不让说的意思,只是向来都是女人可供嘲讽,从没见过内涵嘲讽男人喝酒和脾气暴躁的。
故事结局强行正义拯救真的很牵强。情节无聊,中间有段群魔广场舞让我尴尬得脚趾抠地。
山海经的味道太淡太淡了,只有几个山海经里怪的名字。其实更像古代版的疯狂动物城。
古风古韵的画面还可以,但也仅限于还可以了。只想对美工说一句辛苦了,其他人不知道有没有在用心,还是能力有限仅止于此了。
没有人觉得这个片名《山海经之再见怪兽》有歧义吗?
这部电影是没有前作的影片,单看片名很容易产生误解。到底是再次见到,还是告别……
撇开这个部分不谈,电影整体的完成质量也并不高。
剧情、画面、设定,各有各的问题。
先说设定的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用《山海经》这本古籍来作为故事的背景设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你打这个旗号却没用到里面的东西。
主角白泽、医馆馆长、四大长老、反派火烛……几个主要的角色没一个是山海经里面的。毕方是有了,但是形象和书中记载的毫无关系。
这完全就是在欺骗观众感情!
除此之外,几个角色的人物设定也不讨喜。
主角白泽,为了证明自己是医馆最好的医师,毁掉了大岛、逼死了师傅……可能片方想表现白泽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但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顾别人死活的自大狂。
特别是影片还是在讲抑郁症这个背景下,像白泽这种毫无同理心,甚至根本不关心别人的人,让整体的立意显得特别讽刺。
白泽手下的小弟跳反也是跳得莫名奇妙。坏得不彻底,好得不纯粹,跟玩一样。
萝卜精这个角色没有用处而且多余,感觉是为了可爱而设置的角色,幼稚的让人脚趾扣地。
四大长老也基本都是摆设,角色戏份少到连脸谱化都算不上。
稍微好一点的角色设定是火烛和毕方,虽然都是恨意驱动,但是好歹还算是合情合理。比起其他动机不明的角色,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在剧情的部分,故事节奏奇怪,中间历险的阶段不仅意义不明而且拉得过长。
白泽上大岛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没解决,麒麟的角没治好,黑灵如何医治也不知道。
电影不是电视剧,主角的每一个举动或者步骤都是有目的的。把大量的篇幅用在叙述意义不明的小事,是在浪费观众的时间。
九尾狐对白泽的帮助,感觉和白泽没有什么关系。动画片里两者互动了了,几乎没有交集。而且特别恶心的一点是,动画片里把白泽表现成了个渣男,对九尾狐的付出根本无所谓。
影片结尾的剧情也是“亮点”不断。《山海经之再见怪兽》整个故事说的是白泽潜心研究如何治愈黑灵的故事。换句话说,就是解决黑灵无法消灭的问题。但是直到影片结束,导演也没能给观众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都不用扯上心理学去分析,什么“心中要有光”能不能治疗抑郁情绪。就单从逻辑层面讲这一点都说不通。你心里有光,是如何驱散别人的黑灵的?
最后特别提一下画面。
一般来说这种制作程度的动画,通常是不会扣分的。3D的效果和好莱坞动画相比,基本上没有差距了。
但是这部动画片我给不了星。
打着山海经的旗号,又是国漫,好歹要像点样子。
群众演员像《功夫熊猫》,黑灵雾气像《寻龙传说》,黑化的火烛特别像爱死机第3季里的克苏鲁,走廊、灯笼都是日式设计,麒麟还要到房太太的地盘上唱扭腰(纽约)……
不至于吧!
片方真的以为这个电影只有小孩子会去看吗?
设定、故事、画面一个都没弄好,真的是可惜了这么大的投资和这么精良的制作。
最后插嘴说一句抑郁症。
这个病症并不是一个成因、治疗非常明确清晰的病。诚然在动画中,冒黑气是最具体展示,但是这也并非是全部。
如果形象一点比喻的话,抑郁症就好比一艘载满了过多货物的船。吃水过深,容易搁浅,接近沉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减少货物,要么加大船身,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容易。
这部电影就像这条船,它不是装的太多,而是装的太少。一个严肃的话题,变得空荡荡轻飘飘。那必然开不远,翻船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了。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上映第一天,我就冲进了电影院!不管是疫情还有酷暑都没办法阻止我想看这电影的念头! 终于中国的动画片出现了《封神榜》《西游记》《白蛇传》以外的故事形象了!最近10年:老是哪吒、悟空、白娘子的,我有点审美疲劳!
《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上映第一天,我就冲进了电影院!不管是疫情还有酷暑都没办法阻止我想看这电影的念头!
整个影片就像标题一样,围绕着《山海经》这个大背景展开的。全片一个半小时,没有一个“人”哈!(我解释下,电影里没有一个人物角色,没有人类的故事哈!)全是精怪们自己的故事!就这一点就让人觉得很赞!就好像《疯狂动物城》一样,没人,动物们按照自己的性格活出一台戏,《山海经之再见怪兽》这个片片儿里,一群精怪们活在《山海经》的世界里,不存在对人有益或者有害,不用人类标准来衡量到底是好妖怪还是坏妖怪,各有各的性格,也各有各的烦恼。别看是精怪,却也像人一样,开心的时候大笑,痛苦的时候哭泣,会生病、会死亡、会被负能量压的喘不上气。
最大的敌人“黑灵”并不是某个大妖怪或者大恶,而是每个妖怪内心中都有可能产生的负能量。这一点,从刚开始黑灵一出现,那个妈妈一直唠叨孩子比不了其他人,然后孩子的黑灵就更上一层,就已经暗示了黑灵是个啥了!
负能量引起心理疾病,压制、抽取、抑制、封锁、消灭,都是不奏效的!!!
负能量只能自身找到根源,才能化解,达成平衡。这个非常符合中国道家的思想,万事万物道法自然。
不过絮叨半天,其实我今天不想说故事咋咋,我想念叨下故事的源头《山海经》。
首先,我超级开心的是:终于中国的动画片出现了《封神榜》《西游记》《白蛇传》以外的故事形象了!这三部故事不是不好,但最近10年看的有点多了,老是哪吒、悟空、白娘子的,我有点审美疲劳!
中国是个让人挺着胸脯讲故事的“妖怪大国”!日本的各种动漫还有妖怪物语很多都是在历史中从中国漂洋过海去东洋再进一步幻化出来的,而留在中国的妖怪们却越来越默默无闻乃至被人遗忘。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笔损失。我们5K年历史里有无数的精怪记录、民间传说,然而现在的青少年所能叫出来名字的,却几乎没几个!
《山海经》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部神奇的书。大概成书的时间是战国到汉初,那个时代的人对自然拥有巨大的敬畏之心,万物皆有灵性,据说从秦始皇到屈原应该都读过《山海经》。这本书并不单单是妖怪大集合的书,而是自然、地理、植物、巫术以及医药、宗教都有的书,比如中国人都知道的《女娲补天》就是《山海经》出来的。
后来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都有过阅读山海经的记录,包括陶渊明、苏轼、李白……某个程度上来说,《山海经》的各种神奇纪录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的想象力的大爆发。
好了,回归正题。
动画片,特别是有文化渊源的动画主题,每一个形象都是精心打造出来的。不管是穿衣戴帽,还是性格特点。是经过无数次画了重来,写了再推翻的过程慢慢打磨出来的。有历史渊源、也有后期为了符合现代人思路的深化和升华!
所以别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各种妖精、鬼神、瑞兽几乎全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
先说4个知名度高的。
这四位不光是山海经的上古神兽,一直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的。
不多说,最招人喜欢的是“玄武”!因为他在山海经的那个时代,其实十有八九就是乌龟和说不定还包括甲鱼!但当名字变成“玄武”以后,就多了好多高大上的意味对不?比如南京“玄武湖”,如果用了本意“乌龟……湖”,同样一个物种,虽然通俗易懂但祥瑞之气就没有了,还感觉这个起名字的人文化修养比太高对么?但作为神兽的本源,人家就是乌龟!
电影里面关于玄武有几段小片段,就句句经典搞笑。比如对骂的时候,出现和乌龟王八有关的对白,在旁边听了心里最不爽的就是玄武;明明知道自己是乌龟,跑得最慢,所以没事就默默去跑步机上锻炼,大难临头的时候,跑的比其他三大长老都快;还有对火烛用龟壳当法器,表示异议……等等吧,总之都是特别清晰的表现出:我是乌龟!我代表乌龟有话说!
九尾狐不介绍了,毕竟封神榜的商纣王年代她就有了。《山海经》已经到战国了,她还活着也不奇怪。
接下来从小可爱开始说吧。
蠃(luo)鱼
这两个无间道小随从,是山海经里一种叫嬴鱼的小神兽鱼。除了他俩,毕方的那一堆小不点兵应该也是嬴鱼,关于这种小东西,山海经记录不多。也正是海报上写的这几句:
蠃鱼,鱼身而鸟翼, 音如鸳鸯 ,见则其邑大水。
意思是这种鱼有翅膀、叫声好像鸳鸯叫。蠃(鱼是发大水的预警信号,哪里见到蠃鱼哪里就发大水!
按照我们的现代人的推测,应该就是飞鱼吧!不过飞鱼长得没有电影里萌是真话哈!
帝江
这个相对不是那么家喻户晓的小神兽。或者说是小怪物吧!出现在九尾狐的酒馆里,飞在天上,作用类似于酒吧闪光球一样的照明装饰器材,团团转的那一堆。山海经上对帝江的描述也不多,大概意思是他们好像黄色的口袋,没脸,但是有6只脚和4个翅膀,你别看它们没有脸,却能唱歌跳舞。所以乐队酒吧里肯定是打工一流的!不吃饭光唱歌啊!
刑天
刑天第一次出现也是在九尾狐的酒吧,和大男主白泽口角。刑天是个有点大老粗的性格。
关于刑天,我想先说说我的个人渊源。
我小时候就知道了刑天了,源自于陶渊明的一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后来查字典,字典上写的是: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我当时只是小学生。我就觉得是刑天不科学的存在(好像僵尸一样的不科学的存在,不过刑天没有僵尸恐怖,因为刑天没有头,肯定不会咬人把别人也变成刑天)。后来再长大一点,变成了近视眼,每次去游泳的时候,不戴眼镜(我那个时候游泳眼镜没有有度数的),游泳池里的男人们都是面部模糊,只能看到穿着不同颜色的泳裤的大概轮廓。于是我就会想起刑天。以双乳为二目,肚脐为口。对我来说,整个游泳池里的男人们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刑天,有胖脸刑天有瘦脸刑天,还有肚子凸起的胖大叔,看起来好像憋气或者嘴里吃满了肉包子的刑天。那个时候突然觉得《山海经》是一部把古人的想象力记录下来和现在的我对话的书!
好了,扯远了,电影里的刑天倒是有着猛士的大老粗性格,而且原来是人类脖子的地方变成了小帽子,没有我儿时知道刑天是怎样的那种无头僵尸的惊悚感。毕竟这个影片是暑期档,应该是老少皆宜的,对吧,嘿嘿嘿。
苦山神
这个形象有3个头。
在山海经里没有苦山神这个神,说到3头人,反而是水木茂(《鬼太郎》的那个漫画家作者哈)的《妖怪大全》里,关于中国的妖怪篇里提到了一个妖怪。
三头幻人。
这位是和苦山神非常相像的。
性格也有相似之处,三个头经常互相争吵。和人格分裂一样对吧!
而这个形象更原始的来源呢,更加有意思。
这张图是子弹库帛书,据说是194几年盗墓人在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发现的战国时期的楚墓帛书,那个时候的书常常写在竹帛上,我们国家发现的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物竹帛也有记录女娲补天、伏羲等等神话的。和《山海经》是同一时期的。
说实话我不是电影的创作团队,我也只能说是猜测,这个苦山神肯定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角色,一定是有历史渊源的。即便人家是山神或者精怪,也是有出处滴,大概当时的创作团队,在设计苦山神这个角色的时候也叫尽了脑汁,从历史中挖到了同一时期的其他神怪进入电影,而不因为人家是神怪就随意穿越,从其他时代抓一个塞进去。
另外,苦山神有三个头,互相争吵无法达成一致,在故事里也正是这样的好像人格分裂一样的精神疾病,让苦山神心中长出了黑灵。并最终无法化解走向了终结。
现实中,我们人虽然没有3个头互相争吵,但也经常不停纠结,自我否定。有时候这种否定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作出更理智的判断,但也有可能让我们掉进负能量的深渊,失去自信,不停否定自己的所有成就,看到苦山神石化的那段,心里有点感慨。突然觉得,正面心态真的很重要!
毕方
毕方是一种好像丹顶鹤一样的蓝色的鸟。山海经上的描述是“一足”,但也有后人解释为“只有一只翅膀”的。所以……是不是终于明白为啥一开始的情节里,毕方被压了手臂,后来改机械翅膀了吧?
另外,毕方和他的手下嬴鱼有一点是非常相像的,就是对于灾难的预兆。
嬴鱼是水系的,现身之处会发大水。而毕方是火系的,哪里见到就说明那里要闹火灾。毕方这个名字就是竹木之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演化来的拟音名字。
麒麟
这个不说了。
这么多年还活跃在各个神话传说、游戏、甚至雕塑石像中的强大的瑞兽!
烛龙和白泽是与麒麟不相上下的两位神兽,显然在今天没有麒麟这么有名。
火烛,其实就是烛龙。
这可不是一般能力的神兽。
这个是百度上搜“烛龙”这个词时出现的图片,虽然比火烛丑多了,但是不是有几分……神似?
百度上的介绍我直接搬过来哈,如下:
先秦时期《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
这位从功能上来说,应该和咱们现在说的龙有亲戚关系的。
再说说大主角白泽
白泽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像人名?其实真的有好多人就叫白泽!为啥!因为白泽历史渊源流传下来是瑞兽,辟邪,还辟百邪!
电影海报这段关于白泽的描述是说了关于白泽的一小段故事。就是说人话,遇到“大圣贤”会大老远跑来和圣贤说话。
这个“大圣贤”是由所指代的,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老祖宗之一“黄帝”。不知道黄帝遇到白泽后发生了具体什么事儿,但结果就是白泽给了黄帝一份“夏目友人帐”,当然没有夏目手里那本那么温柔哈,这个是关于打败一万多种妖精鬼怪的机密文件,还是口述的。黄帝和白泽聊完了以后找人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叫《白泽精怪图》的辟邪说明书,不是我胡说八道哈,真的有这个东西,现在这个文物的一部分据说在大英博物馆。
后来自从有了《白泽精怪图》以后,老百姓都想方设法在家里准备一本,万一呢?是吧。有个啥妖怪来家里好知道怎么抵抗。没有也增加3分自信心不是么?结果白泽就变成辟邪的瑞兽更被人们所传颂了。有白泽旗帜,白泽石像,据说还有白泽枕头,反正只要和白泽沾边就辟邪,更别说起名叫白泽了。
不过反过来站在山海经的精怪角度上来说哈!白泽也是神怪之一吧,不管多牛气,也不应该无间道反把精怪们的弱点都透露给人类啊!那么对于精怪们来说,白泽应该就不是那么受人爱戴的瑞兽了吧?
所以,这个故事里白泽这位大男主因为自己的执念把大岛的昆仑医馆给折腾得彻底毁灭,惹得所有精怪都看他不顺眼,从历史神话的角度上来说,似乎也是符合逻辑的不是么?
迷古怪
这位不是山海经里的。但应该是很多神话传说里流传下来的吃人树精。不过关于老树成精这个,不只中国,全世界估计各个文化传说都有。不说远了,就说现在的电影,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里面小雀斑的宠物之一就是专门开锁的那个小嫩树枝。《魔戒》里面参与战争的树精们也总是跑来跑去,另外著名的会说话的木头还有漫威电影里场合浣熊星爵一起出现的“树人格鲁特”,虽然他的单词量实在有点少。但毕竟会说话。换句话说,树妖是无国界到处流窜滴!
不过呢,竹子精应该是这个电影里的独创!反正《山海经》里原本没有关于竹子成精的记录。
一开篇,白泽医治的的一个病人,就是竹子精,而且后面患者家属出现后,我发现人家全家都是“竹子精”的时候,顿时就笑喷了,还有一种“我懂了”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那一秒钟,我突然悟到了。这是一部没人的片子!全片欣赏《山海经》的妖怪们唱一整台戏。有意思的来了!
好了,大概说这么多吧,我对《山海经》的认识也有限,电影里应该还有不少角色是我没覆盖到的,欢迎大神们来补充哈!
碰瓷山海经?除了人物名字和山海经有什么关系….九尾为啥喜欢白泽背后什么故事也没说,所以病是怎么治好的….我感觉没看懂。火烛的形象太像敖丙了吧但是又反派又无脑….
不能二胎,容易偏心。带虫子苹果引发的心理失衡
好看诶!国漫越来越牛了,希望有续集
莫名其妙就杀死黑灵了,没交代清楚.
动画制作本身尚可,但讲故事的水平真得是太糟糕了,没有戏剧高潮,黑灵产生讲得就不清不楚,黑灵消灭更是不堪入眼,白泽性格轻率魅力不足,羿人物扁平,最后心结化解也不深刻。不是成人可看的动画片,期待而去,失望而归。
2022.10.16:动画制作技术方面感觉还不错,不过几个主角的形象设计却不太满意(火烛鼻子下的蓝、羿的绿鼻时常让我不自觉联想到鼻涕啥的就觉得看着有点别扭),反倒是一些配角(青龙、白虎、朱雀感觉挺不错,但玄武却不太喜欢)的造型有惊喜,至于故事这个国产动画电影的软肋依然有待加强,然后感觉各种魔幻神话题材也拍得有点泛滥了。★★★☆
坐在电影院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这个画风和技术都带我回到了至少5年前,影片的故事和山海经本身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关系,反正就是感觉很怪也说不上哪里怪。
超前点映看完了,发现一个梗:萝卜叫糖泥,不会是小罗伯特唐尼吧……
越看越失望,跟两大厂没法比,坐在后排的儿童看了一个钟就不想看了。想起去年的《再世妖王》,本片可算其加强版,又有许多其他国产动画的影子。2D序幕没什么好说的,算是标配了。大约是正片第一个建筑远景镜头,模型粗陋暴露无遗,好在该镜头一闪而过,而影片之后的大部分画面并没那么糟;只是影片后段灰蒙蒙的空旷场景也太多了。《山海经》是层皮,是噱头,完全看不出用场。除了苦山神(长得像蓝胖),怪物都很无趣;其他元素更不用提了。结尾还把孙悟空召来了,无语!医病也是噱头,呈现方式又是老一套斗法。台词风格混搭得不三不四,人物间一点化学反应都没有。“黑灵不能被消灭,只能被压制。”不管是象征抑郁症还是普遍的负面情绪,都既肤浅又敷衍,尤其是“解开心结就好了”这种唯心陈词滥调,烦人!
看完后我心里的光没了
盲目追求3D效果是国漫的通病,抑郁症的立意能嗅出导演不仅限于小孩买票的野心,但肤浅的主旨虚得像空中楼阁,“用爱战胜黑灵”,一句鸡汤式的口号枉费了七年的研究成果,反观《雄狮少年》的低开高走,“2D”“少年”“写实”,饼画小了才更容易做大。抛开俗套的故事和仓促的结局,配音童趣,画风精致,像儿时热播的《十二生肖闯江湖》,五年前的国漫拍成这个水准值得鼓励。下一步要考虑如何更为深入融合中国元素,不只是借用传统IP的外壳和所谓“战胜心魔”的内核。
看不来这种题材
就套了个山海经的皮,好像也没啥关系,就人物是山海经里的奇兽而已。故事嘛,还算完整,但就是好套路,老套的师兄弟反派。光打败黑灵也不算什么新奇设定。就还凑合,不好不坏。
人物形象画的不错,白泥很可爱。但是剧情太差了,扭腰是什么鬼,一直在重复,扭腰就能看见光?
带孩子看的,5岁的闺女看不懂,33岁的我觉得刚刚好!意外好看,还有片尾曲好好听!
配音台词尬到爆炸,国漫的一概通病了,这部又登峰造极。真的很讨厌老是在一个古典背景的故事里安这么多现代网络烂梗,一点也笑不出来。太难看了,如坐针毡,白眼直翻,好久没在电影院里这么想离场。什么也没做对,什么也没做好。
有的电影套路你可能不会骂,类型片固有的限制也没办法,有的电影套路一定要骂,因为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山海经,多好的一个IP,用得懒惰且毫无新意,剧情和《哪吒》《大圣归来》诸多相似,甚至建模都是,白泽、大圣,火烛、敖丙?这就是用心?一个有山有海的地方,好的,这就叫山海经?有体现传统神怪文化的内核吗?国产动画陷入了一个只会讲“爱与原谅”的主题的怪圈,再扯点时下烂梗、浅讲一下原生家庭之痛,就是多少部相似的片子了。自己裹足不前,出路在哪里,每次都吹几年几年诚意之作吗?
一部立意很好的动画。惊喜的地方在于,终于有人注意到《山海经》里珍奇异兽被动画化的可能性,除了四大神兽之外,还有九尾麒麟烛龙毕方刑天这些相对小众但十分有趣的形象,性格立体,很有想象力,更别说主角白泽原设定本就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也与这里的医师身份相吻合。但也不乏遗憾,整个故事展开和结束的还是有些仓促了,黑灵缘何而起又因何而灭,似乎还可以交待的再丰富些。影片借黑灵指代众生之苦,并将苦痛具像化,最终落到一个颇具现实关怀意味的主题上,这算是一个不错的隐喻,如果主题剧作再深挖点可能会更好。《山海经》是个好IP,我相信这么多法力无边的怪兽,能讨论的一定不止有爱与和解这样的内容。整体的观感还是很流畅的,制作也很精良,期待如果有续集会出现一个更广阔的山海异域奇幻世界。三星半。
最后还是没有讲清楚光是什么,尤其白泽的光从何而来。故事概念有心灵之旅的影子
当时出预告看好多人喷“太功夫熊猫了”“一点也不国漫”所以抱着逆反心理去看的,没想到主创团队的切入点是心理健康,很惊喜。不提故事的套路感,故事讲的着实也不怎么样,处于一种小孩看不懂,大人摸不到头脑的尴尬位置,结局收尾收的也太仓促了,既然都用了心理健康作为切入点,适当的舍弃一些才会更好,不该让主旨变成肤浅的“用爱战胜xx”。同时恭喜国漫终于不摁着美猴王和哪吒可劲薅了,看彩蛋的样子应该会有续集,给个鼓励多加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