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动画片,视觉效果还可以,人物动画很形象,特别喜欢那个红屁股的动物,可爱,萌,心又好,还承包了好几个笑点。剧情改得有点胡闹,可能小孩子会喜欢。我看完后觉得有点胡扯。尤其是孙悟元偷走金箍棒那段,孙悟空武功那么高强,被偷金箍棒怎么可能无知觉?不过一路讲述孙悟元从什么都不会的玩具到能使用金箍棒打败牛魔王,成功逆袭,传递了很多正能量,这点值得好评。还有我很喜欢牛家族里说地方话那段,东北话四川话等等,然我这个东北人看得十分高兴,是影片中不错的包袱。总体还不错,可以带小孩去看。
说起西游记,一个在中国无人不晓的经典IP,无数影视人参演改编使用过这个题材,里面有好有坏,可是随着西游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大众已经有些审美疲劳。马系海导演的这部《大闹西游》,首先得说敢用西游题材证明团队很有勇气,并且在故事编排方面和背景设置方面都与以往的故事不同,其次人物设定比较有意思,在电影存在两个"孙悟空",一个是苦苦冥想的胖大圣,另一个是来自玩具世界的孙伍元,为了实现彼此的目标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玩具世界的孙伍元是本电影的主人公,为了证明自己进入西游世界,和真的孙悟空开始了一段师徒生活。电影的制作方这次很下功夫,无论是大场景的构建,还是每个小人物的设计,大小兼顾,整体画面感干净精致。从配图可以看出孙伍元的毛发都是清晰可见的,本片3D观感很棒,中国动画的制作方面确实在不断进步,这点值得表扬。
说完主角就不得不提反派的存在,牛魔王化身大圣的对立面,对大圣的地位垂涎已久,为了夺回牛族的地位,怂恿孙伍元偷金箍棒。但牛魔王也不是十足的坏蛋,有着坏心思的同时,还有一颗"画家"的梦想,在山水之间、火山爆发面前,勾勒出艺术感十足的画卷。
总体来说,电影完整度很高,中间穿插的笑点也比较自然,并且还有方言的使用增加了趣味性,同时还能兼顾小朋友的理解力和世界观,本片相对更适合亲子一同观赏。不过剧情方面,有些细节仍需打磨,比如孙伍元的成长过程可以穿插思想的觉悟,以及老神仙的点拨:不要甘于平庸要让世界不无聊,感觉有些偏于鸡汤和说教,反而没有起到主旨升华的作用。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不但制作精良、同时剧情也能令人满意的动画作品。
上周末跟孩子去看这部电影,男孩子似乎对力量类的影视都格外的着迷。看的人还挺多的,入座率达到了一半,基本都是像我这样家长带孩子看的。
孙五元一直认为自己是美猴王,但他却因为没有金箍棒证明自己而遭到同伴嘲笑,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西游记里面,并见到了真正的美猴王。当看到那个发胖的美猴王时真是太意外,一直以来他的形象都是积极正面的,突然看到这么消极的形象有点结束不了,不过后来也释怀了,其实这样才更真实,好的坏的面都是他。
剧情里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点,孙五元拿到了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金箍棒,导致它被牛魔王抢走。第二点,琪琪在孙五元说一定要拿回金箍棒时很温柔的对他说好。能力只有与资源匹配时才能守住它,否则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当孩子要去做以他现在能力做不来的事情时,家长不要阻止,只需要蹲下来温柔而坚定的跟他说: 好,我们支持你!
孩子在孙五元被同伴欺负时很气愤的说他们很坏!在美猴王不借孙五元是他很气愤的问为什么不借给他?孩子的世界没有灰色,只有黑与白。
画面还是很精美的,孙五元真的好可爱的,特别是他晕倒时那软趴趴的状态,剧情不算特别的理想,总体来说还不错,给四星鼓励国产动画电影,期待未来能越做越好!
电影分级越来越势在必行,今年国内动画看了风语咒和大闹西游,相较而言风语咒的观影群大致定位成年人,而大闹西游的观影对象则基本定位儿童。脑洞已经大到把金箍棒做的人人可以拿的动,举得起。可是世间万物并非均能举得起放得下。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画面做的很精致,精致到水花泛起,牛毛耸立。
国产动画的崛起不仅仅需要精美的画面,也需要编剧的激励,没有故事支撑的动画可能还不如剪纸带来的震撼效果强烈。
近年来关于《西游记》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无论是周星驰打造《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还是创造内地动画票房奇迹的《大圣归来》,以及大IP改编《悟空传》,春节档上映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系列等等,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唐僧师徒的喜爱之情,还相继成为票房灵药,可谓是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中秋节档期上映的马系海导演作品《大闹西游》同样耍起“猴戏”,与近几年的孙悟空题材作品春节档、贺岁档、暑期档上映不同的是,《大闹西游》将档期定在了金秋,看过电影方知,这样一部动画作品定在9月22日的意义。
电影主要讲述玩具小猴子孙伍元自认为是美猴王,却因为拿不出金箍棒备受伙伴嘲笑。历尽千辛,孙伍元进入到《西游记》世界……然而时过境迁,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孙伍元碰到的孙悟空已在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猴。看到此景的孙伍元一脸懵比,然而为了借到如意金箍棒向自己的小伙伴证明自己,孙伍元还是选择相信孙悟空……
以往的孙悟空作为力量与责任的代名词,桀骜不逊敢与天斗,护送唐僧一路斩妖伏魔,可谓是英勇无比。而《大闹西游》中则另寻新路带来不一样的“西游”,小蓝猴孙伍元为寻找金箍棒,穿越进《西游记》展开的冒险旅程中,当他见到颓废在家的肥胖孙悟空,还被牛魔王欺骗后,故事越来越不往我们熟悉的方向发展。
尽管小孩子们总是做着英雄梦,天马行空却又不切实际,永远遭遇各种挫折,但是如果若不努力根本是不可能成为英雄。孙悟空与伍元的破次元相遇,也给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一个铁的教训: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配拥有如意金箍棒。
事实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二次,如果不苦心修行,根本不配受到金箍棒的承认。此后孙伍元在练功时候,哪怕是受到孙悟空的刁难,却也毫不退缩,坚持下去。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倘若孙五元没有勤奋练武,金箍棒是不可能青睐他。
有金箍棒相助的孙五元最终在火焰山,击败法力强大的牛魔王,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猴王。除了邪不胜正的故事设定,我们也可以看到主人翁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还是《大闹西游》中的玩偶中的孙伍元,有朋友的帮助,前辈的指点,自身的努力,三者相结合则勇者无敌。事实证明,没有了如意金箍棒,美猴王战斗力直线下降,但想要金箍棒相辅佐,必须勤学苦练才行。这对于幼龄的观众而言也是生动的一课,寓教于乐将达到不错的效果。
孙伍元与孙悟空的设定其实很像父与子,胖大圣的形象符合严厉的老爸,粗壮却很有安全感,肚子大大还可以爬趴在上面睡觉。电影当中孙悟空与孙伍元的父子情十分令观众动容,尤其是看到孙伍元从一个涉世未深的玩偶逐步成长为一代美猴王时。
小时候的我们看《西游记》,经常听到猪八戒和沙僧说:“大师兄,师父又被妖怪抓走了!”仿佛取西经都是他孙悟空一个人的事。如今再看《大闹西游》,唐僧与猪八戒、沙僧打麻将三缺一,等着孙悟空出去化缘,幡然醒悟,取西经依然是他孙悟空一个人的事啊!一见悟空归来,唐僧立即两眼泪汪汪,这种妙趣横生的改编,倒是颇具喜感。
对于成人观众而言,如今闲来无事在麻将桌上相逢的唐僧师徒,是否有些新奇又有些熟悉呢?原来孙悟空也会老啊!童年的暑假曾在电视台一次又一次看六小龄童主演《西游记》的我们,终于还是迈进了中年。在趣味性、故事性、新奇性都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大闹西游》在特效方面也绝不落后。新颖的故事、炫酷的打斗与萌萌哒的人物造型之后,精良特效成为影片质量保证的坚强后盾。
孙悟空、孙伍元每一根毛发都栩栩如生,绿色草原、水帘洞、火焰山都在动画中得以还原,3D效果也是货真价实,曾参与过《动物世界》特效制作的团队果然精益求精。国产动画逐步解决了动物毛发和说话口型的两大难题,这在技术上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跨越。由此看来,《大闹西游》的中秋档期成为合家欢电影当之无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一千个创作者的心里,也可能会存在着一千个不同的孙悟空、不同的“西游”传奇,更何况,在不同的时代里读者/观众的审美观等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就需要截然不同的作品。就说“西游记”这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大IP吧,吴承恩本身也是在众多的神话、传说里吸取了灵感、故事,创作出集大成者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而近年的影视改编则相当的热闹,不断的衍生出新的故事,或可能性,如这部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动画片《大闹西游》,便是从《西游记》衍生而来,但又写就了普通小人物的成长传奇。
影片《大闹西游》可以说是“番外篇”,讲述玩具孙伍元虽然自认是美猴王,但因为拿不出金箍棒而在玩具世界里备受冷嘲热讽,他一心想要拿到那根可以证明自己的金箍棒,而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西游世界,并遇到了传说中的孙悟空、拜他为师,但在牛魔王的暗中挑拨离间后孙伍元偷走了孙悟空随身携带的金箍棒,他回到了玩具世界却发现这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孙伍元只有再度进入西游时空……
千古文人侠客梦,而又有多少人在童年时没有做过英雄梦呢?从小就想要当上火影改变忍者世界的漩涡鸣人,或者这个自认为是美猴王的小玩具孙伍元,多多少少有着童年时的影子,尽管在别人的眼里这种梦想是那么的可笑,但在他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凭借着勇气、能力等战胜了对手,也证明了自我。影片《大闹西游》便是借着《西游记》里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恩怨的外壳,讲述着小人物的成长、逆袭的传奇。这不仅是打破了传统的西游故事的桎梏,更是从儿童的视角为这样的传奇、英雄梦系上了想象力的翅膀而在西游的世界里翱翔,甚至可能会随着孙伍元的认知成长而自我成长。
而作为一部当下创作的动画电影,《大闹西游》自然也少不了赏心悦目的视觉特效冲击,既有五彩斑斓的主画面,也有细致的皮毛特写,而高潮时的孙伍元、孙悟空、牛魔王的生死决战局面时,能力的层次感、画面的冲击感、场面的想象力,在剪辑、配乐的配合下,让人看得很燃,无论是儿童观众还是成年人,称得上是老少咸宜。
近期来,关于影视业步入“寒冬期”的说法屡见不鲜,观众方面对于影视消费的选择也更趋于理性化,这就需要创作者更用心的推出好的作品,至少也是一部让人看的不至于一边想要吐槽想要退票的作品。而对于这部《大闹西游》来说,未成年人很可能会被这个色彩鲜明、想象力丰富的西游世界所吸引,甚至在孙伍元的追寻英雄梦中获得共鸣,而成年观众则不至于觉得沉闷单调。
美术一星,技术一星,没了。人物莫名其妙,剧情纯属扯淡,节奏乱的可笑。又是蠢货领导下的动画工作室的作品,参照追光。你们这帮猪头导演能不能别再强奸这帮手艺还不错的动画民工了?结尾预告还有2,那就祝2赔的更多些吧。
就不怕六老师告你全家?
这片应该跟追光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是穿同一条裤子的,画面精美,小蓝猴子造型不错,场景更是优秀,可见这片美术概念以及后期制作水准都到位,但故事还不如追光动画啊,故事幼稚笑料低俗,哪儿跟哪啊。前不久有一部《小悟空》,今日又是这部,都是小猴子跟大胖子师父在一起,都是功夫熊猫带的节奏。不过这片画面比小悟空强,打斗场面cos龙珠,小蓝猴最后变身超级赛亚人,2.5星
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不是齐天大猩猩。。。确实够闹的
目测7分打底,看完只能给3分
看了点映,故事还是差那么点味道,但还是比较通顺没大毛病,而且最重要是视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场景的精细程度和打斗的流畅及观赏性都还是可圈可点。还有个遗憾是是精美的场景少了点中国风,倒更像阿凡达的感觉
和追光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一样看到了国产动画在三维电脑技术上的进步,《大闹西游》也尝试让口型对上台词(虽然做得不太理想),但形象设计、故事编排依然差强人意,蓝色的孙五元、肥胖的孙悟空,实在喜爱无力。场景背景物件以及动作流畅度、3D效果比较不错,但某些镜头里的花草没风时还一直飘动,实在有够欠讲究。
把艺术和艺术家黑成这个样子好吗?
我就说一个,40分钟内猴屁股加放屁作为笑点用了8次。全面崩塌,谁看谁上当
幼稚园校报落选脑洞
片头3D效果无敌!剧本还不错,不过总会把它和 大圣归来 对标
一个类似于西游外传的故事 当孙悟空也成了师傅 借鉴博物馆奇妙夜的概念 但显然导演的想法超脱于现实 构建一个他自己想象中的西游世界 这里有五百斤的孙悟空 纯为搞笑吗?好像肥胖并没有影响其灵活性 如果最后玩具猴能悟到真正的强者不依靠外物或许立意会更好 不过现在关二爷乱入也挺搞笑的
西游记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半壁江山!!!
美术可以,故事低龄台词尴尬,美工像这么用感觉好浪费哦。结尾还要拍2,求放过美猴王,六老师快来呀。2019.5.14 2/10
动画制作部分精良,电影开始的点也是新奇的,但是到了进西游记的剧情里开始变得俗套了。大概就是很久以前一直用到现在的那种俗套任谁谁都能做编剧的剧情,一个平平的主角有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需求,遇到一些改变一生的人与事后又同出一辙的做错了事情,马上要去挽救这个错误之后被自己感动到升级打败boss的结局。就一句,被编剧害惨的制作ok的没灵魂的动画。
一般我对观影活动的电影都很手下留情的,但这部看到好多其他动画的「影子」(并非致敬),剧情设计上略低幼,且有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一些包袱有点尬,对于我这个笑点低的人来说,看到结束也没能笑出来……
看得下去。这种电影很多地方创作者都是在揣摩观众的兴趣努力迎合,而不是为了做出一部好电影。不过,故事还算完整,画面很不错,各种学习借鉴痕迹,创意还是不足。
真想把后来所有拍西游题材的导演、制片人全部绑架了,让一只发情的大公猴全都日一遍。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猴子有阴影才会放过西游吧!!!
国外的动画都评分挺高,国内给低风,有点过分了,至少都是6分以上合格的
与其花钱买软文抱怨观众只认成人向,不如多看几遍千与千寻。低幼向、成人向从来不是观众评判动画好坏的标准,千与千寻的故事是宫崎骏为10岁小朋友创作的。烂就是烂,别赖低幼向。还有、放过西游记,孙悟空是熊大熊二cos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