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它有不少缺点,生硬的符号化胜过故事本身,但天朝依旧需要这样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意义,不是电影本身有多完美,而是自诩为大国强国的天朝竟然没有这样电影,你根本不知道该拿它跟谁比。所以这注定是一部话题之作,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中国电影人没人敢拍这类敏感性题材的片子(不是他们不想拍,是不敢拍,不想惹麻烦),大家普遍喜欢瞎折腾,虽然自己知道没什么用。就像中国媒体一样,净是喜欢捣腾一些诸如正能量之类的华丽空洞的东西,就像最近马航出事后有些公知微博说的那样,这个社会缺少骨气,人们缺少信仰,不懂得敬畏,只要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里歌舞升平,他们就知足了。就像《天注定》那个世界的人,看上去都像集体被洗脑麻醉的游魂。
终于本片还是与院线无缘 你花五十 八十 一百元 进入电影院 进入一个黑暗 令你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欣赏你听说过的暴力事件 而事件中的角色 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像样的电影院 你自问 这个国家中人的生活状态缘何变得如此分裂 你又凭什么来消费这些人的故事 本片最令人好奇的体验一时无法成真了 社会的本质是相互依赖 人借彼此达到某种水平的共存 到现在 钱是最大的正义 消费是正义化一切的行为 物的交换达成代替了一切其他价值 价格等于价值 依赖变成相互加害 比如说有的香港人厌恶大陆人 大陆人说 大陆供给香港的食物和水是最安全卫生的 相对来说 香港人受到了特别的待遇 也可谓不公的待遇 而有的香港人会说 这些食物和水我们是花了钱买的 也就是说付了钱 我收到差别待遇是理所当然 背后是残忍自私的逻辑 (我总以为人之间的劳动和服务是要被感谢的 而这种感谢是超出物质往来之外的 人性的) 再比如 有的香港人认为 大陆人素质低 破坏了香港的环境 秩序 抢占了香港人的生存资源 所以 大陆应该继续实行限制人口移动的制度 让大陆人好好待在大陆 这就是我见过最可耻的思路了 而这样的言论出自有机会海外留学 海外工作的香港人之口 可见其人之狭隘自私 所谓自以为的优越感 并非来自智慧和人格 也非更文明的价值观 而是最简单的阶级划分和排斥 一面厌恶大陆 视大陆为不文明的恶土 一面又恶毒得撒娇 认为大陆人就该受更不文明的管束 以上两例的香港人其实不孤独 大陆人中也有这样的“香港人” 一些人看来 贾樟柯不过是把微博段子串烧了 我相信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相当钝感的 他们眼中完全没有境遇比自己差的人 他们视别人的苦难为段子 他们可能真的已经摆脱了生活在此地处处可见的可感的张扬的无耻 渗透在各个细节的屈辱 他们的一些可能在海外 可能假装在海外 一些可能生活的还不错 而另一些则自以为生活的还不错 一次长途的海外飞行 坐在我旁边的老夫人是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 我问她对中国的印象 她说很现代化 列车速度快 准时 一切都在运作 但是 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不友善 一切都好好运作是有代价的 散点透视透视的多主角叙事 故事衔接做到本片的水准其实不算难 昆汀的电影可以作为借鉴 儒林外史也可以 真正难的是方言 我自以为南北方言涉猎不少 看本片还是吃力过看英文片 但是大体算是看懂了 一开篇就是杀 王宝强的角色不动声色枪杀三个劫匪 生冷的程度接近北野武 调子定了 姜武的口音确实串出唐山味儿了 贾樟柯拍山西的资源小镇拍自己家 细节最丰富 毛像 大广播 村民 干部 煤老板 煤老板的车 飞机 大海不满官商勾结 村里唯一的反骨 要告 被打 受侮辱 开枪杀 这一段里有一匹马 一个车夫 那马是中国人 那车夫也是中国人 大海一枪崩了车夫 吐出一句贱货! 热 王宝强演的角色是持枪亡命劫匪 回四川老家过年 之后作案 当街以枪害人 抢包 逐遁 回家一段带出了劳动力外出的小镇 亲人疏远 返乡者 麻将 互揭短 斗殴 王宝强的角色年前拜死于他枪下的鬼 点题道:你们要怪就怪老天爷 有撒子想不通 就去问他 他妻子问他能不能不出去 他说么意思啊 她说撒子没得意思么 他说枪响那一哈子有意思 冷 赵涛这段故事 杀人部分的故事原型非常有名 桑拿屋女工反抗意图行奸的地方小吏 自卫杀人 这一段最令人失望 贾樟柯似乎是用赵涛的杀戏向什么人致敬(对不起 我不是影评人 我也不确信中国存在这种人 我也不是资深影迷) 浪漫化 将杀处理一种形式美 以文害意 赵涛的另一段戏是她因介入他人婚姻的身份被打 苦 最后一段的主角湖北青年小辉在广东打工 串岗令工友伤手 逃 火车上看见一美好女子 经人介绍进色情娱乐场所做工 同事中再遇那女子 交谈 女为同乡名莲蓉 他:我们还挺有缘的啊 她:这种地方 有缘的人多着呢 女信佛 称自己这行叫撈偏門 行善来世才得解脱 一起放生 两人生情 吻 女陈实 已有三岁女 用粤语道:歡場無真情 小辉看莲蓉工作的样子 绝望而走 入台资电子厂 母来电求钱 无钱 烦恼 伤手工友找到他欲打 未打 小辉恼 厂区偌大不得目标 寝室内呆坐后 翻身跳楼 空 这一段贾樟柯本人客串山西有钱人颇出彩 就一段台词:喂? 我在东莞嘞 徐悲鸿的额? 拿下 那可宝着了 行咯 那就澳门见啦 就这 那娱乐场所的一段 一个秃头眼镜男在绿皮列车场景的房间里要扮首长 北方腔耍嘴皮 贾樟柯实在是瞧不起冯小刚 结落在赵涛 已自由身 去山西求工 进第一段煤老板遗孀的公司 (那公司除了倒卖煤矿 也做实业) 老板问你在老家有事儿么 答没事儿了 尾声 戏台上演铡判官 戏台下的中国人似乎一辈子也不会进电影院 这一部电影 其实是银幕反射出的幻象 无所谓完美 到底要求一部电影什么 “人在悲哀之中 才像个人” “人在贫穷之中 才方始有点点像个人” 被羞辱被贱待则不可能像个人了 做不得人可能是要人命的 我猜贾樟柯明白只有那些还偶尔会去电影院的人才会看到这电影 而他是想刺伤这些有机会看到电影的人 告诉这些人 有很多中国人 进不了影院 看不到电影 但是这些人 也是人 这是贾樟柯斗胆犯下的罪
_______2019的分割线_______
当时写的“香港人”是我看到的香港人 是那时的 我在网络上看到的 大声喧哗的 “民粹”的狭隘的一部分香港人
今天我看到的是勇敢而有度的香港人
我希望我们身边有更多2019香港人这样的中国人
只需做到两点:1、国内上映;2、一秒钟都不删。我就一定去电影院支持,这是把微博上的真像搬上大银幕的史无前例的力作,要不然国产电影就像看新闻联播一样索然无味!
虽然这部电影可能会在中国成为一部被官方禁止在院线上映的“禁片”,但这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好电影。两个小时讲四个故事,结果是四个故事都没讲好。只有一堆噱头和隐喻,片中人物没有灵魂,不接地气。在四个故事中选一个,好好拍,更有可能拍出一部经典电影……
刚看完天注定,转头就看到昆明的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2014年3月1日 立此存照
与宣传的一样,本片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仍是填补了一个空白,尤其华语电影对当前社会事件的缺席,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影片吧。但也仅限于此了。从电影本身,贾樟柯甚至失去了早期电影的魅力,让影片陷入符号当中。各种概念与事件的生硬插入。其中,东莞小男小女的交流最有生命力,赵涛表演最可怕
考验审查的时刻又到来了
布衣之怒,天下缟素。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活在天朝,你可知罪?有着胡金铨的墙纸,贾樟柯珍藏的模特模型,侯孝贤老在背书的那套传统戏剧经验,至于高度戏剧化的凶杀场面,有人说是北野武,是吗
贾樟柯使用中国最主流大众们的故事,做出了一个不会被最主流大众们关注的电影。
#第66届戛纳电影节# 看过《天注定》:导演贾樟柯将包括山西胡文海杀贪官、周克华抢劫杀人、邓玉娇刺官、富士康员工跳楼等中国重大社会事件进行汇总,以各个当事人物的视角对当代中国社会进行了寒彻入骨的揭示,令人不胜唏嘘。四个故事主人公侠骨凛然,借暴力成全自己。「当代武侠」名副其实。
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天注定》,而不是更多的《长津湖》和《中国医生》。
完了完了,冷酷杀手的设定下,我竟然有一两个瞬间觉得王宝强也有一点点性感了!遗憾的是服务站那段他怎么没冲进来把赵涛张嘉译一枪一个直接打死,赵涛那段就不用演了。我一直没看贾樟柯的原因就是实在迈不过赵涛这道槛,今天奋力一迈还是感觉抬不动腿,全世界除了贾樟柯谁会想跟赵涛轧姘头?谁会往她脸上拍打着人民币非要艹到她??没有人吧?没有人啊!
贾樟柯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只能演电路故障机器人的老婆?
结构、表演和后期制作都相当有水准,结构尤其好,细节关联明确。缺憾在于部分情节节奏安排过快,比如第四节的富士康,缺乏细节支撑,与人物性格不吻。动物寓意主题先行,符号感过于明确。王宝强的故事最为简炼黑暗,印象深刻。贾的社会关怀依旧,瑕不掩瑜。
片中一个个狠角色,想杀就杀,想死就死,都挺利落的。只是导演没说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或者说为什么到了非杀不可、非死不可的地步,人物情绪并没有铺垫足够,在4个30分钟的故事里,观众也就很难感染到同样的愤怒和绝望。
导演说打三分,因为三分天注定
还是贾导有骨气,该怎么拍就怎么拍,管你呢。睡着也好离场也好,看到最后的一定全体起立鼓掌数分钟。这片子很奇怪很震撼,业余的东莞小哥演得真好。
难得的直面现实,但有佳句无佳章,对平民暴力成因的探讨也流于潦草,属于一勇遮百丑的电影。这种给逼人上梁山的体制既得利益者定罪的电影,被追毙实在太正常了,能让出国参赛已经很给面了,没人会为影片上映所产生的后果负责的。
10月份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贾导,业界良心
姜武凶猛夺命虎,宝强冷血无情杀。韩东东莞扮嫖客,赵涛挥刀变女侠。和谐社会靠大家,一人一星不打架。
摄影太好了!如翼添虎!人物也走得比较深,最后一段嫌生硬。这才是电影阿,就算没有票房也比大票房的电视剧式电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