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看到自己女装的样子,对化妆师说,能把我再打扮漂亮点吗?化妆师说,这就是我能把你打扮的最漂亮的样子。霍夫曼非常伤心,他说,“我知道我作为一个女人一定非常有趣,但是如果我在一个party上看到我自己,我不会想要去和她搭讪,因为她在外表上没有吸引力。我觉得很伤心,因为我因此错过了和很多有趣的女人说话的机会。我觉得我这种想法(因为外表去判断一个女人的价值的想法),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
希望我们不需要通过性别互换也能将我们本应享有的权利紧紧握在手上。
在网上冲浪,一般涉及到性别议题,有种类似于“性别互换,评论过万”的声音似乎非常响亮。但是我常常会思考,好像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互换一下性别这么简单。如果只是由男到女/由女到男这般考虑性别这一身份大标签,我们是否会更容易陷入一种误区——我们本身所属的分类并不拥有另一种分类所拥有的权利,而要拥有这一权利最好方法就是挤进我们本身不归属的那类群体。当然最常见的是通过伪装,或者切割等形式。
最近闹得比较凶的一件事是北大宿舍对话上野千鹤子,招来不少非议。某些抨击的声音带着“娇妻”“婚女”的标签像洪水一样在网络空间肆虐着,大有要为女权主义扫清渣滓的派头。但这样的行为好像并不是出于女性主义的自爱与追求,倒像是斗兽场上被红布吸引着的困兽了。女性主义不是藩篱,婚姻,爱情乃至恋爱脑本身并不影响对着一信仰的追求。我可以是一个恋爱脑的女性,可这并不意味着不改掉恋爱脑我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女性主义者。
如果因为向某种主义靠齐而丢掉了我身上的某种品质(尽管有时它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毒害我,甚至我能从中获得某种快感),那我要怎样证明我不是从一场木偶戏跳入了另一场木偶戏中。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成为谁的傀儡,而是在追求做自己的自由一路奔波。
诚如影片中所述的那样一个错误的观点是“女人们常常误以为权力是男人独属的,所以为了获得某种权力,唯一的方法是假装成一个男人”。而另一个可以摆在一起谈论的例子是在星爷那部《九品芝麻官》中老爹那句“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事实上当我们把某种品质或权利和某一群体锁死后,我们很难在处在自身的位置去思考/行为。为了脱离这种困境,通常人选择的办法就是向“理想”的一方靠拢。所以当桃乐丝表现出那种强硬的态度,大家会认为她在假装一个男人,以此换得强硬的表现。而令人大笑的是她本身确是男人假扮的。但重点不在于扮演者本身是什么性别,而在与扮演者是怎样的人。抹去纯粹的性别后,影片中的麦克是一个痴迷于演戏,专业态度拉满的小演员。正是基于他的品质,所以他呈现出来的桃乐丝是抹去性别先行的,是为人物服务的。她应当是个有态度,有力量的女性,所以他尽力去表现出来这样的特质。而不是因为他是男性所以他演的那样的好。
最后来点类比吧。
或许人生并不像我们常想的那样,如果我是某某就好了。类似于如果我是清北毕业生或许人生不会这么糟糕,如果我是美国人人生会自由很多吧……但其实即使我们不是名牌大学出身也不妨碍我们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人人都有享受美好的资格;生在中国我们能享受到的自由也可以无限广阔。权利的获取不是靠变装去获得,而是当我们清晰且坚定的认为我们本身就享有某种权利时,最终努力争取到的权利才是真正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窈窕淑男》,Tootsie,1982年美国喜剧电影,演技派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在片中饰演了一个男扮女装取得成功的男演员。接触Hoffman的第一部电影是《雨人》中的智障哥哥,他身高仅166cm,相貌平平但演技出众,凭借《克莱默夫妇》和《雨人》两度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I was a better man with you, as a woman,than I ever was with a woman, as a man."
达斯丁·霍夫曼的演艺生涯开始于洛杉矶附近的Pasadena Playhouse,在那里他认识了日后另一位奥斯卡影帝Hackman,两人成了好友。Hackman去了纽约,他也跟着去了,在那里他有认识了Duvall,就是教父里的Tom以及现代启示录里的上校。
达斯丁·霍夫曼在纽约做过门迎,确切的说是餐馆进门的时候收大衣的人。后来他通过毕业生一鸣惊人。霍夫曼演纽约的小人物有一套,如果说帕西诺适合枭雄的话,霍夫曼就是狼狈又执着的小个子男人,普普通通,家庭残破,请看午夜牛郎,或者克莱默夫妇。
我喜欢Tootsie,就像午夜牛郎一样,就像克莱默夫妇一样。虽然,我必须承认这部里的霍夫曼不如午夜牛郎,不如克莱默夫妇。午夜牛郎其实很多部分很像Tootsie,百无聊赖在街头找事做。有一种说法,要得影帝,你得去演瘸子、疯子、变性人、同性恋之类的角色。霍夫曼的确也没少演,和韦恩这样一种形象一辈子的人比起来,霍夫曼是多样的。同一时期的演员,他比帕西诺和德尼罗都要多样,而他又不想雷德福德那么帅气。
霍夫曼厉害的是他的表情,他的表情很多,很丰富,他像是随时能哭出来,或者抓狂,但他其实很冷静,这是表演的功力。这是学院教不出来的,一方面需要真正的训练,另一方面需要有颗强大的心脏。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3314229.htmlTootsie (1982)
将近二十几年前,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电视上曾经播发过对Dustin Hoffman的介绍。其中有一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刻,既是这部由他男扮女装主演的电影。借着看AFI100系列的机会,终于可以了却一个儿时的心愿。
电影讲述一个男演员将自己扮成女人所发生的一系列趣事。男主角是一个有着精湛演技的演员,但是他为人处事不招人喜欢。经纪人告诉他,他将永远失业,没有任何人会愿意用他。得知自己失业的男演员一怒之下,将自己装扮成女人,以女人的身份获得了自己朋友没有获得的电视剧角色。于是,男主角过起了两种生活,一方面他是一个优秀的女演员,得到同事们和观众的喜爱,另一方面他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男演员,为生活而愁。随着时间的推进,装扮成女人的他越来越受欢迎,登上了各类杂志的封面,而且还得到了同剧一位女演员的友谊,甚至让同剧的另外一个色鬼男演员产生了非分之想。女演员邀请男主角去乡下度假,喜欢上女演员的他兴高采烈的去了,谁知道等待他的竟然是与女演员父亲的相亲。在躲避女演员父亲的示爱后,他与女演员回到城中。随后,男主角遭遇了女演员父亲对他的求婚,还因为冲动与女演员产生了激情想互相接吻。在回家后,还遭到了色鬼男演员的非礼,最后因为男主角一直疏远女性朋友,使女性朋友怀疑男主角是同性恋。这一切,让男主角想立即摆脱掉女人的身份。在一次直播中,男演员巧妙地篡改台词,将自己男人的身份展示了出来,却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女演员的爱,而是遭到了她的一拳重击。真相大白后,男主角失业了,他与室友一起排演起室友自己编写的戏剧。男主角在一次偶遇中与女演员的父亲冰释前嫌,并且得到了女演员的谅解。电影在皆大欢喜中结束。
本片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的浪漫喜剧。可是,它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有着深刻的主题。本片表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于男人与女人的看法,并将这些社会观点所带给男人、女人的困扰展现出来。编导巧妙地运用的这个喜剧性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但影片本身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这也是本片的高明之处。此外,还通过电影情节的发展将纽约演艺界的现状一一展示出来,让观众们了解到演员这个职业的艰辛。
在电影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对于女人的观点,通过很多细节体现了出来。比如对于女人的名字忽视,男人们不直呼她们名字,而是用各种昵称,再比如将女人在电视中塑造成柔弱、温顺的形象等等。此外,通过女演员父亲这个乡下传统美国男人的话语中,更可以感觉到在他们对于女性原始、单一观点——女人既是女人,不能做任何男人的事情!这些就是在电影中展示出的社会上对于女人地位的看法。相反的,电影中男人们的社会地位却是强势的。通过电影的故事可以看出,男人们属于强大的、攻击性强的、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之类的群体,与本片中的女人形成鲜明对比。比如他们可以在工作时调戏女同事,可以依靠自己的地位与女演员约会,等等。总的来说,通过电影中的故事,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女人缺少相应的社会对位,在社会中属于附属性质,男人则占据着社会上优越的位置,无论是生活、工作,或者是性,都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这就是本片所展现出来的事实,也是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
不过,本片还有着一个最大的讽刺——身为男人的男主角只有将自己装扮成女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工作机会。可见,虽然男人占有强势的社会地位,但女人同样有着不可替代性,在某些关键位置,还是需要强势女人的。也正因为如此,男主角才获得了工作机会。通过男主角男扮女装获得工作的这件事实,也可以感觉到在纽约演艺界,想要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是多么的困难。在纽约有着众多的表演人才,编导们不缺少演员,而是缺少有个性的演员,所以当强势的女版男主角出现时,他获得了工作机会。此外,通过电影对于电视剧拍摄的描述可以看到,在演艺界有着诸多的内幕,比如导演与演员之间的不正常关系,男同事对女同事的猥亵,以及演员要讨编导所好等等。可见,想要获得制片人、导演的青睐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这一点则是本片所要展现的另一个方面——将演艺界的现实表现出来。当然,它是含蓄的,没有过多的强调演艺界黑色的一面,毕竟这是喜剧片。
除去电影表现的主题之外,电影还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浪漫喜剧电影,是一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爱情电影。电影的笑料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当男主角遭遇求婚、非礼、与女演员激情爆发,以及被女性朋友误解后,电影的笑点就爆发了。女演员以为他是Lesbian,女性朋友认为他是gay,美国乡下老男人向他求婚,色鬼男演员要非礼他!这么集中的矛盾冲突,在一部喜剧片中很难得。尤其是之后,在电视机前的表白,更是爆笑到极点。此段场景中演员的表演、台词、画面的剪接,以及人物的动作充满了笑料。尤其是当女演员父亲的动作、男主角室友的自言自语,以及色鬼男演员的询问,三个画面串联在一起时,差点把我笑疯掉。当然,电影的其他场景也很有喜感,比如男主角化妆成女人之后的遭遇,他与室友之间的对话,与女性朋友的交往等等,都是非常好玩、风趣的。总之,凭借本片如此优秀的剧本,它可以称为一部完美喜剧片。
本片还有一个优点,既是在电影中有几段使用插曲的片段,这些片段的画面与音乐结合的非常完美,给人一种甜蜜蜜的感觉,塑造出电影所需的浪漫气氛。而且,这些歌曲还非常好听,看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只有摇滚乐,还有抒情的情歌。除此之外,电影的其他方面就中规中矩了。布景、服装、道具都是一部主流喜剧片所应具备的水准,没有太出彩之处。还要说一点,电影中女人的造型,现在来看的话,太难看了!每一个女人都烫头,穿着各种毛衣和长裙,这些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趋势,现在看起来特别别扭。
演员方面是Dustin Hoffman一个人的独角戏。Dustin Hoffman扮演的男主角,简直神了。他装扮的女人,从相貌上来说与真正的女人别无二致,从谈吐举止上来说也是满分,这样的女人怎么能不吸引男人?本片又一次证明,Dustin Hoffman是一个实力超群的演技派,估计很少有人可以超越他在本片中扮演的女人。女主角Jessica Lange属于花瓶,没看出她有什么演技,表现很一般。Bill Murray在本片当了一回龙套,不过是很讨喜的龙套,看得出他是很会抢戏的。
总的来说,一部反映了现实社会男女社会地位的浪漫爱情喜剧,而且是爆笑的。Dustin Hoffman的表演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Jessica Lange
Jessica Lange
序列:0562
窈窕淑男.Tootsie.1982.HDTV.MiniSD-TLF
2011-09-24
最大的局限性还是让一个男性来成为女权icon。Dorothy的坚定和独立都是男性身份带来的,他可以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地说出“你应该愤怒”,也可以去“扮演”那些温柔和体谅的特质。但Dorothy终究是一个假象,所以“她”作为女性去骂导演的不忠,作为男性的时候却依旧对sandy表现得像个混蛋。两个角色之间的割裂性没法抹除。而且作为性别喜剧来说有点太严肃了……
在女权运动方面片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两性关系、日间肥皂剧、戏剧和表演等方面同样深刻,它不只是一部喜剧爱情片,它展现的是一个时代某一类群体的群像。达斯汀·霍夫曼的方法派神演技仿佛梅丽尔·斯特里普附体,在台词或表演等某些微妙的细节上下足功夫。★★★★
立足于时代的浓郁气息和超越了时代的精神内核都那么打动人,剧作是教科书级别的,而霍夫曼的表演是史诗级别的。
2001.9.22 cctv6 佳片有约“性别反串、折射人生”
CCTV6看过,刚买了碟重温一遍。霍夫曼演技神作,杰西卡·兰格美艳动人,比尔·莫瑞那时胡子还没有白……这部电影吐槽肥皂剧和女权运动真是到位。另外一点则是,《老友记》里的Joey一角很大程度上灵感来自于此,包括失业和做表演班老师(正如《曼哈顿》于Ross一角)
【B】果然是剧作经典啊,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闹这么大,怎么收尾,结果居然还真收回来了,好几个点把我和同学笑到抽。兰姨当年居然这么软。
神乎其神的达斯汀霍夫曼,我对他的认识到达了新的高度!演什么是什么!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纠结的人物关系真是太搞笑了,但其实里面的女性权利的意义还是很多的。歌也很好听
剧作范本。“我是个男人,我是个女演员。”反串,本来是为铺路,后来成为对演员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沉迷于角色,做该做的事,这是演员的本份,于是又引出了女性解放的讨论。而这个过程中,又是对于主角和一众角色性格或者人生观的改造和修正。喜剧能有这样的立意,非常好。误会桥段设计好,表演更好。
片子贼好,但是以2022年的厌男症看出去,看到的是十分的悲哀。只有披上女皮的男儿郎才能为女性说出真相同时受到各个性别的追捧,像极了女权男的(….。只能以戏剧假定看,但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又很难完全服从假定。比如,一个男扮女装的男的和我睡一张大床…这事没法代入。看完木有爽到,只觉得如鲠在喉,因为我们都知道这问题解决不了。
你知道这些化妆品和内衣多少钱吗?女人是怎样同时保持迷人又不饿死的?😒😒😒😒😒我想川普绝对不会质疑达斯汀霍夫曼的演技是被过誉的。(中国电影资料馆1厅胶片)
经典变装。有一股浓浓的70、80初美国的感觉。又是那种变装戏,因为变得太好了,我甚至希望他就是她。这是我本年度看过的关系最复杂的戏了。a女喜欢b男。b男装成了b女。b男喜欢c女。c女以为b女是同志。c女爸爸喜欢b女。d男喜欢b女。d男以为b女和e男是情人。a女以为b男是同志。
珊蒂以为我是GAY,茱莉以为我是拉拉,茱莉他老爹向我求婚,男同事还试图强暴我。。。。。。编剧,你好强大
7/10。西德尼·波拉克的调子总不咸不淡,搞得创意先行。从剧情看和《金枝玉叶》惊人相似,同样是男女变装一夜成名的奇事来讽刺娱乐圈,再由此延生出性别错位和同性情结。可见本片影响力的确超群,对影视业性骚扰、小配角随便演死(因要薪太高)的批露现在也不过时。可惜作为闹剧有点缩手缩脚。
达斯汀霍夫曼演技真是太棒了,感觉这个电影就是根据judith butler的表演与性别理论拍的。 看到采访霍夫曼的片段, 霍夫曼因为串性别表演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女性的不尊重还哭了, 虽然是喜剧,但内核是沉重的悲剧
以前的编剧真的知道自己写的人物。开头文青的设定很不喜欢,结果,dh直接用实力打我脸。bm和他的戏都可爱死了。这种轻喜剧的喜剧细节好精致。结构正统一气呵成。这台词量信息量严密程度,我的天啊。给跪。做个80s的女人太难了。牛逼的女性关怀哎!!行业水平倒退吧就。
8。达斯汀霍夫曼一个人的电影,不过除了霍夫曼这个点,其他各方面比起《热情似火》差距相当明显。
补标,北影节资料馆大银幕欣赏,男扮女装兼有同志平权,各种搞笑段子简直秀逗到笑傻,很难不让人想起后来罗宾.威廉姆斯的那部经典《窈窕奶爸》,不过这部82年的经典老片里,达斯汀.霍夫曼的演技完全值得一座小金人,他不是在演而是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对演员来说并非牺牲自己的形体就可以做到,更需要强大的表演天赋才行。在我看来,一个有才华有野心的男演员起码应该在演艺生涯里扮演一次女人,毕竟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多元存在嘛~
Michael日渐发现Julie的男朋友,电视剧导演Ron,并不是真心爱她,而他自己,也越来越喜欢Julie。Michael所塑造的角色引起了轰动,更让他烦恼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男人向他求爱
说真的霍夫曼当年输给本金斯利的甘地实在有点可惜,而且就算如果当年报最佳女主角也不一定能赢得了斯特里普的苏菲的选择。不过不论如何霍夫曼在本片的演技也确实不用小金人来肯定。
Forget about all the other man-as-woman movies cause this one is the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