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要你开花》:你是我日复一日的梦想
在北京十五年了吧,曾几次受邀参加电影首映礼,但一次都没去,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场中人。于是,脑海里有过的电影首映礼也就是在荧幕上看过而已。
这一次,倏地,猝不及防的,参加了杨阳师兄的电影首映礼,参加的理由就一条:因为他是杨阳师兄,仅此而已,足够了。
虽然,这次的首映礼和我在荧幕上看到过的好像不太一样,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但有一点没料到的是,我竟然几次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也是那么的猝不及防。
摆着地摊的长相奇特而又爱财如命的张帆,街边贴膜的口吃男叶盛,街边画素描的英俊奶油小生刘磊,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你能想到谁?对!《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那三个哥们。可这三位毕竟是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和印度那三位还是相差甚大的。
回到这部电影,哦,对了,影片的名字是《我要你开花》,我要你开花?开什么花?脑袋开花?梦想开花?等我和一班师兄们坐在影院里,看着大屏幕上活灵活现的剧情,我才依稀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
三个在街边吹嘘耍弄的人,能走到一块,也是市井民生里比较常见的一幕,果不其然,这会儿,三个家伙饿着肚子想着去寻觅点食物垫吧垫吧,于是看似偶然又恰似必然的被一个秀场所吸引,被吸引的原因仅仅就是能免费提供冷餐。
于是,三个家伙的奇遇就从此刻开始被点燃了。
在这个秀场中,可能最吸引人的不是那推上来的一百万现金,而是大屏幕上时刻闪动着的一个英文单词“Dajavu”。中文翻译为“既视感”,简单而言就是“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这是一种很多人都有过的心理体验。编剧的聪明脑袋瓜就在这里开始闪光了。
能把“Dajavu”的概念引入电影,目的当然很明确,就是希望每一个观众在看到电影中的励志故事,都能联想到自己在梦想之路上的经历和体验,感觉似曾相识。这部影片的启迪更多的是在于思想者希望通过电影,让更多的人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盲从别人的梦想,让更多的人有勇气去撰写自己的成功故事,而不仅仅总是对别人的成功似曾相识。
好了,影片的正式序幕就此拉开了,三个家伙就在这个秀场中接受了“梦想72小时”的开花任务,三个人要在每个小时的整点面带微笑地朝着白色智能小花盆说出“我要你开花”,并且同时浇点水在小花盆里。任务简单?好像是有点简单,但实际完成下来呢?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
回到影片的片名,发现这个片名是贯穿整个影片的,那么看到“我要你开花”几个字,你会想到什么?一种极度渴望生长的躁动?一种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一种为了目标奋力向前的执着?
北京越来越冷,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苦涩掷地有声,往事统统安详。
志在北漂,我们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秀苦楚秀幸福,报喜不报忧。出门在外,深夜归家,没有人会给你留下饭菜和汤。偶尔拾得的好总归不牢固,总有期限。就像叶盛在接到妹妹的短信说父母病危的那一刻,他是瘫坐在地上,身无分文,一无所有,怎么办?“梦想72小时”的任务还要持续下去吗?三个家伙决定要一起回河北农村的叶盛老家。叶盛在喝醉酒那一刻的内心告别,震撼了在座的所有乡亲父老,母亲更是泣不成声,父亲也是面露愁容,而妹妹始终站在哥哥叶盛身边。
叶盛要离开老家了,这里有一幕,打动了我,三个家伙坐在老乡的三轮拖拉机车上,妹妹这时用手比划了个心字形在胸口,哦,妹妹是哑巴!这时镜头拉到了叶盛这,只见叶盛站起来,举起一只手臂朝天空发狠的宣誓着什么。泪,下来了,我的。
就如之前张帆被媳妇赶出门一样,三个家伙总要陆续出现点什么状况才是,然后,麻烦就到了刘磊身上。可能从小是养尊处优吧,体质不是太好的刘磊是经常血糖低,这回可差点要了他的命。最后的第71小时,叶盛拿着注有强心剂的针孔和张帆进行了内心深处的一番对话。“他是我们兄弟,我们兄弟的命还不如100万吗?”这振聋发聩而又直击内心的话语,让我为张帆敬佩不已。这么一个爱财如命的市井小民,能说出这番话,他还是很有情有义的!
本部影片的最后正如其他经典影片一样,不少谜底的揭露,让我们豁然开朗,但总感觉意犹未尽。
杨阳师兄啊,你让我这个从没参加过电影首映礼的人来写一篇影评,尤其是为这样一部优秀的片子写字儿确实是让我纠结。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像这部必定会在2015年大红大卖座的电影,你说一万句好话也只是它的荣耀的一毛,你再怎么唱赞歌也会淹没在齐声大合唱中,就好像对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的东西歌功颂德。
可谁又能管住自己的进出口呢?先下手为强吧,虽然心中一凉,还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几句。我至今没看过这部片子的影评,心中一凉二凉三凉,还是忍不住抛砖追玉吧。
三天前我看完这片子后腹中隆隆作响,忍了又忍终于一屁未放,三天后我不小心把它又回想了一遍,感觉可以扑哧一下,因为有了新的感触。关于梦想,关于创业,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如何做自己。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张帆和叶盛在第71个小时的那一番话则预示着他们这三个家伙是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也就是三个人的情义,生死则次之,钱财最后。
我们曾经都很与众不同,鲜活跳跃。但是后来,我们被教育,被纠偏,被放入轨道。于是我们变成了一群好像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地球人。我们鲜活的面容淹没在人群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无分别。当下的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我们借助艺术寻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着眼泪互相慰藉,或者说,互相平衡。
感谢这三个家伙,真实的活着,真实的追求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前几年有一首唱得我泪如雨下的《老男孩》,我想很好的贴切了时下不懈追求梦想的你、我、他。
抬头仰望着满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雁。
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
——双志精英会83班麻将组:九条
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凌晨12:19于北京•影子阁
2 ) 记一次伟大的北漂
文/公元1874
2015年,我的北漂生涯踏入了第11个年头。北漂这个词在八零后里并不陌生,很多人跟我一样,出生在某个北方或南方的二三线或者四五线或者更低线的小城市里,但又不想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一辈子,于是来到北京,开始另一种生活。用通俗一点的说法,是想在这里赚名或者赚利;而用高雅一点的说法,那就是来北京追寻自己的梦想。
梦想这件事,有时候是卑微的,有时候又是高尚的。说梦想卑微,是因为很多时候梦想本身只能做梦的时候想想,也许你想要的生活,高于了自己的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正视自己的能力,去追寻其实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只能把自己显得如蝼蚁一样可笑而卑微;而有时候显得高尚,是因为有的人一直坚持,哪怕迎着旁人的非议与嘲笑,但他会一直坚持,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而其实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以他的能力,最终能够做成这件事。这种实现目标的伟大感觉,充满着神圣的高尚魅力,令人向往。但世事之所以作弄人,就在于其实有时候当事人和旁观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事情还做不做,梦想还追不追呢?一切全凭内心一闪念。
《我要你开花》里,纪录了一群北漂人对于梦想的追随。马云曾经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种话很容易勾引人的斗志,但能勾引人的斗志有多少天就不太确定了。如同电影里的一群主角那样,刚开始奋斗时,充满着激情与豪情,觉得全天下都会是自己的,于是主角们也做着没几个月就能成百万富翁的美梦。但很快,主角们就陷入在追寻梦想里的各种歧途,三兄弟也开始在内斗里彼此质疑,故事也就向大家揭露了现实血淋淋的一面:梦想,追寻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当三个人一起追寻梦想,一起奋斗的时候。
如果要说《我要你开花》是一部励志片,相信大多数观众并没有意义。所谓励志,就是能够让人看完之后浑身充满热血,觉得跃跃欲试,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感觉。实际上《我要你开花》看完之后,我也有这种感觉。白手起家,抛弃一切顾虑破釜沉舟,去做一件大多数人都不敢做的事,本身充满着理想的热血,能够让我这样的文艺青年十分憧憬。只是这并非一部打鸡血的电影,故事本身里三兄弟在追寻梦想过程里的种种遭遇,已经向大家提了一个警钟:梦想并没有那么容易去追,想得到一些东西,你必然得付出一些东西,甚至有时候付出了,还会血本无归。
花不容易开,需要养花的人细心浇灌,耐心呵护,等待它慢慢开花。这不是光凭蛮劲就可以做到的。《我要你开花》里跟观众探讨的有两点:一,如何正视自己的梦想;二,如何用巧劲去达成自己的梦想。其实就电影本身而言,这部没有什么大腕的电影一开始就没走寻常路,不向普通电影那样找宣发找传统的院线找发行找地推,而是走O2O的模式,朝着可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的人去做推荐。戏里的三兄弟在追寻梦想的过程里不走寻常路,而戏外的电影本身,也在如今的影视行业里做出新的尝试。这种电影内外主题的奇妙契合,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吸引人的谈资。
看完《我要你开花》,也许会有人觉得,创业,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做了!但对于我这样北漂多年的人而言,里面的反思和主角遇到的种种障碍会更加值得我深思。总之,在这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也可能灭了所有发生的社会里,我们要更加有手段,有计谋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让梦想开花……不容易!
3 ) 怎样从屌丝晋升百万富翁
正在热映的电影《我要你开花》,是一部创业励志喜剧,算是为中国电影开启了新的故事类型。故事由三位屌丝青年张帆、叶盛、刘磊的一次梦幻式经历开启,那是在某一次人头攒动的大师论坛上,他们偶然接受了“梦想72小时”的百万元大奖任务,开启了这一场看似荒诞癫狂,却饱富人生哲理的奇妙旅程。
犹记得当年那部声震全球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样是一个围绕着百万元巨奖的奇妙故事,但本片的任务,无疑看起来更轻而易举,三位青年要呵护着一个智能型的花盆,每一小时共同在其上指纹“打卡”,用心浇水,并用最真挚的声音呼唤:“我要你开花”,三天之后,花开钱来。但是就这个看似异常简单的任务,却被纷扰的世间事,将他们折磨到心力俱疲,被骗,被抓,被打,甚至住进了医院……令这72小时的经历,却如噩梦般长久。
剥开故事的表层,其实有着一个现实的话题,那就是,“我要你开花”,究竟呼唤的是那朵花盆里的花,还是每个人内心对成功对财富的渴望。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其实很有必知道的是,本片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互联网创业者和创意人策划、拍摄、出品,是一部典型性草根式更接地气的“中国合伙人”,影片背后是多个“屌丝群”创业成功的百万富翁传奇。
《我要你开花》的故事,来源于几位在互联网时代艰苦创业,但已经功成名就的业界精英们的真实感悟,是一场互联网创业者们的大游戏——黄太吉创始人赫畅、百合网创始人慕岩、我是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芬尼克兹创始人宗毅,影片不仅整合了他们的创富经历,甚至也让他们以现实身份参演了影片,这是本片荒诞外表下的真实“面目”。
本片给到三位心怀“一朝暴富”梦想的屌丝们一个虽然看似简单,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一颗种子,怎样才能在三天的时间内发芽、生长、开花。而三个人的态度,也注定这不是一次齐心协力的圆梦之旅,他们有的执着坚持,有的心存疑虑,也有的完全无所谓。其实,这颗种子,对应的就是梦想的萌芽,而三人的态度,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反映着创业期的众生相,非常具有概括性。
究竟哪种心态哪种对待方式,才能距离成功更近,影片没有给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或许创业的事情,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但故事最后,对于“认真”和“坚持”的肯定,相信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收获。本来,创业不是天上掉馅饼的美梦成真,而是在机遇与拼搏的前提之下,再经历千辛万苦的努力,方有可能踏进成功的大门。
虽然大多数时候,很多人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却在最后的前夜马失前蹄,因此说,成功,是一个极小几率的事件,但至少在《我要你开花》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已经成功的商业精英们最真挚的情感倾注,最真实的成长经历讲述,观影之后的感悟,远胜买上一堆《穷爸爸富爸爸》之类的所谓励志创富宝典。
最后要说的是,本片是一个概念性很强的电影,虽然疯狂搞笑的情节会让观众异常欢乐,但这“疯狂72小时”所呈现的三天,其实是针对创业起步期的三年,这三天的每个人不同的状态、心态,与三年创业的艰辛,是完全吻合的三个阶段,而他们所遭遇的各种经历,比如资金匮乏,比如被误解歧视,比如家庭情感裂缝,甚至是合伙人之间的各种矛盾丛生,都是创业路上的典型性磨难,如果能够坚持到成功,则是影片所灌输给观众的核心精神财富,透过热闹看门道,才能收获更多。
4 ) 《我要你开花》:新世纪创业白皮书
中国一直缺少讲创业的电影,这使得《中国合伙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但余温还在。在当前人人都想创业的情形下,多诞生几部讲创业的电影,显得尤为重要,偏偏这类题材有那么少。这是我坚持驱车20多公里去看《我要你开花》的原因,这部电影没有拿得出手的幕后团队,没有认得出脸的演员阵容,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海报,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但所有这些缺点,其实也正是它的优点,这部电影讲的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里到外都透着真诚劲儿,这在当下浮躁的电影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电影起始于一个看似很荒诞的骗局,三个穷困潦倒的屌丝为了一顿冷餐填饱肚子,混进了讲座现场,鬼使神差的花99块钱买了一盆尚未发芽的盆栽,演讲者承诺,每隔一小时浇一次水,中途不能换人(有指纹验证)坚持到72小时,就能开出花,届时可以拿着花来换100万的奖金。看到这里,按照正常人的思维难免呲之以鼻,这种拙劣的骗术,还没有最低级的传销有技术含量。且不说72小时是不可能开花,单是每隔一小时就浇一次水,不管什么植物也要涝死了。但故事的推进也是从这里开始有趣起来,三兄弟不但相信了,还真的一直坚持到最后,开出了花儿,这期间历经的艰难困苦,嬉笑怒骂,构成了90分钟的“开花”之旅,其实电影放到一半,我就已经被这三个疯子感染的去期盼能快快开花了。
这部电影用一个荒诞和现实相结合,轻松有趣毫不压抑的故事,试图为观众开启创业密码,每个人都会通过这部电影总结出不同的道理,从我的角度,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团队很重要。这是电影从一开始就摆明的观点,要想开花,必须三个人一起喊口号、一起浇水,缺一不可。三个人在漫长的72小时里,经历了创业之路相仿的阶段,先是志得意满,豪情万丈,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就忙不迭的看起了店铺;接着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三个人努力克服困难;再后来是越来越难以坚持,小团队开始有分歧、有意外,好在最终坚持下来了。最终说明的道理是,组团队一定要找有同样诉求的人,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总是能再坚持一下,迎来最终的胜利。
第二个是,锁定目标、坚持到底。三兄弟最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来到赫畅家,得到了黄太吉的offer,这个童话式的结尾是真是假并不重要,反倒是赫畅的那句话给我很大触动,他说现场有500个人拿走了盆栽,但只有他们三个回来了。胜利往往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一个人是平庸还是非凡,也许就在于他是不是比别人能多走一步。
第三个是,疯子和天才一步之遥。创业需要有天才一般的想法,也要有疯子一般的义无反顾,缺一不可。如果不是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说把煎饼店开在SOHO,为特斯拉打通南北充电之路,哪一个听起来不是疯话?但当这些被正常人看作是疯了的事情成真,就会马上转而成为天才。想别人未曾想、做别人不敢做,成功者通常都是这样。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邀请到了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百合网创始人慕岩、打通中共南北充电之路第一人宗毅,在片中出演自己,极具现实意义。
《我要你开花》并没有讲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毕竟不论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还是黄太吉的赫畅,他们的成功都是难以复制的,但电影会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再给你足够的信心让它生根发芽,就像电影里的盆栽一样,要坚信自己一定会得到盛开的花。片尾字幕也很鼓舞人心,援引了2014年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鼓励草根创业的话,仿佛在告诉你,想创业,先看看这部电影再去干!
5 ) 《我要你开花》:三“傻”坐“羊”车一路“囧”来!
对于喜剧这一题材,我的观点是“好看的喜剧不难拍,好看的悲喜剧才难拍。”这是因为,单纯的喜剧,只需要逗人笑就可以了;而悲喜剧,除了让人笑,还能让你感动,甚至流泪。比如看《泰囧》,观众只需要乐一下就可以了,不会为影片中的桥段元素感动或流泪;但如果换成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更多的人则会是在哭和笑的过程中看完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新上映的电影《我要你开花》的喜剧定位,毫无疑问是一部悲喜剧,当然从这部喜剧中,我们得到的东西更多,而这种类型的喜剧也更值得观众反复玩味。
先谈《我要你开花》本片中的喜剧。该片设置的人物很单纯,“傻”的可爱:三个北漂青年,虽然经济上很落魄,但都很善良。在别人看来是“骗人”,他们却坚持了下去;在别人看来是“疯子”,他们却选择一路“疯”来;总之,这种包含小人物的喜剧,给这部影片增色不少,也让这种讨“喜”的人物,更受欢迎。
当然《我要你开花》影片中的这种“傻”人,加上一些“疯”事,才会使故事变得好看。酒吧里,寒酸的三人喝着酒开始大谈创业的理想,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免不了遭受他人的笑话;向街摊老黄买东西吃,钱不够,用一句入股打发。最为有趣的是,他们还一度被警方以“精神病人”带到警局时,他们又要在这里给花浇水;而当看到真正的精神病人被抓走时,更是还丢下“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笑翻全场。可以说全片中的笑料十足,足以令观众开怀一笑。
其次,作为国产首部创业喜剧,《我要你开花》更是不乏一些艰辛,辛酸的场面,而这些桥段也几度将片中的悲剧元素推向高潮。当主人公张帆和刘磊陪同叶盛回乡时,当一群父老乡亲和他们一起吃饭谈话中,我们首次听到了刘磊的心声: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生,在外人看来本应是工作体面,有车有房;但实际情况是这位屌丝青年却有着无数的辛酸,充满着太多的无奈。不仅无车无房,甚至连女朋友都不敢交。以致于他在哭泣的同时,我们也不由联想到正在拼搏的自己,去感叹人生的不易。
而当三人和亲人告别离去时,看到亲人的笑容和支持,叶盛手握拳头而站起的感觉,放佛一名屹立不倒的战士一般也给全片注入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挫折和不幸的人生面前,小人物更需要一种坚强的力量,不断奋斗,继续拼搏。《我要你开花》这一段落运用也和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不谋而合:尽管作为不入流的演员不被外人认可和尊重,尹天仇却依然要对着大海喊“努力,奋斗”。
总之,《我要你开花》作为一部悲喜剧,无论是片中的喜剧元素,还是悲剧场面,都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喜剧上,三人搭便车时,和一群“羊”挤在一起,一路上穿山洞,过水路,一系列的“囧”足够逗乐我们;悲剧上,刘磊昏迷住院时,他依然在牵挂着那个“我要你开花”,也足够让我们为“梦想”感动。
只是在当前的国产电影中,《我要你开花》这样“笑中带泪”的喜剧并不多见,从而显得更加可贵吧。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沙发院线”新浪微博或微信
6 ) 《我要你开花》:天才白痴梦
人生如梦,人皆寻梦。
地铁站口汹涌的,不单单是一丛丛人潮,更是一丛丛的梦想。影片中地摊界带头大哥张帆、散伙乐队主唱刘磊和专业祖传贴膜叶盛就是这丛梦想中的三个微弱枝芽。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马云几乎成为创业之神,创业的热情被勾引到了空前高涨的地步,创业,成为最火爆的话题,也将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作为中国首部创业题材喜剧,《我要你开花》凭一口气开一朵花,为草根打造一个魔幻梦想。
什么是梦想?就是跟自己的平凡为敌。
《我要你开花》是一部创业人拍创业人演的影片,也有着与平凡影片为敌的念想,影片的形式有点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无知者无畏,为了一个创业梦,可以做尽疯狂之事;风格则有点象《疯狂的石头》,围绕那朵72小时就可开放的“梦想之花”,枝节横生,泥沙俱下;内容则有点象《中国合伙人》,以梦想做舟,渡青春与生活之无涯。但又都不尽相同,《我要你开花》比《石头》更接地气更真实,
比《合伙人》更有借鉴更值得反思,比《三傻》更傻,更癫狂。
真实来自影片充满奇幻的背景故事——有位叫赫畅的年轻人,创办了一家名叫黄太吉的煎饼店,然后,将一个普普通通的煎饼做成了如今估值12个亿的事业。赫畅在片中精彩出演自己,成为第一个“售卖”梦想的人。张帆刘磊叶盛三个屌丝作为500个买入梦想的那一小撮人,就此拉开了72小时的疯狂之旅。赫畅也在影片的最后出来为梦想“埋单”,为疯狂魔幻的故事,画上一个合情如理的圆。
值得反思之处,来自三人的心路历程,从刚接到任务时张帆的惊喜与豪情万丈,到叶盛返乡,酒醉后的崩溃与荒谬绝望,再到刘磊入院,三人生出患难与共的真情。三天的“催花”之旅,也正应和了创业三年的心境起伏:第一天对应第一年的春风得意志在必得,第二天这对应第二年的措手不及各种困境抢险,第三天则对应第三年,极度压力下的怀疑未来与严重分歧,想创业?不妨先看看这部电影再去干!
癫狂则来自角色的激情澎湃以及从此“世界都是我们的”各种膨胀。但这癫狂也似乎意有所指,有那么一段时间,影片甚至是反成功学反心灵鸡汤反洗脑传销的,影片中有非常值得回味的一幕,在谈到众筹的时候,慕岩、金犁、宗毅则客串了三个高谈阔论要改变世界的人,一个要让空气链接wifi,一个要解决灵魂问题,还有一个要打通充电之路……影片中,等待三人的命运是被当做神经病抓起来,而现实中,金犁创造了墨迹天气,慕岩创办了百合网,宗毅则是打通中国南北充电之路第一人——每个心怀梦想的人,何尝不是都曾被视作有病的人,而当年嘲笑他们是疯子的人,现在又何尝不是视他们为偶像。
天才白痴梦,都是美好的愿望,比如,我要你开花,比如,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如果你能承受超小厅内荧幕的压抑感 如果你能承受不同主演间忽高忽低的颜值变化 如果你能承受在最后一秒发现自己只是看了一个超长硬广告的内心活动 可以一试
出了演技差点,剧情比较平淡外,比连故事都讲不通顺的电影强多了。
别装了!你就是一个煎饼广告!我居然会相信有人评论比中国合伙人和一步之遥好看!从开头到最后没有任何笑点和高潮剧情简单得可以,一直打着梦想的旗号但始终没搞懂主角的梦想到底是什么,看到最后的字幕才恍然大悟原来特么这就是一个就是分钟的广告!整个电影院就我一个人,要不是我就不用浪费电了罪恶
还可以呀,是部创业励志的电影,为什么这么多差评呢?很多人不懂创业!
咬牙看完,纯自嗨作品
果然便宜没好货 这货美团网特价 9.9元 果然一分钱一分货
五分钟后退场,烂片!
我就是去看夏炎的!
我要你开花
菊花朵朵开
看成:我要你菊花…估计是大烂片…
“不作死,才会死。”
当个笑话讲讲就行了,拍什么电影不浪费么
片中三个人疯癫的行为另类的诠释了不作死才会死,有梦想,有希望,有坚持,有情谊。这是一部献给在梦想道路上不懈努力前行疯子的励志片,只有创业的人才会体会其中的苦与乐。小人物大情怀,各大佬告诉你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五星怒赞,片名容易让人错过
唯一正能量就是片尾的那些企业代言。
啥鸡巴玩意?垃圾片!
一群傻逼
黄太吉简直变态到丧心病狂了。。。
什么是梦想?总有一个城市让自己遍体鳞伤。
从荒诞开始,结束于现实,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