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一团一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14年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我没想到最后母亲居然收留了日本遗孤,真的很伟大,我好讨厌日本人的自以为是啊,明明他们的天皇都说投降啦,那几个人还在那打,气s我了男主就在胜利中牺牲了。好喜欢男女主的感情啊,我宣布穿红裙子在枫叶林跳芭蕾那一段就是结局!!!有点意难平了,最后牺牲桥段其实我没哭但是我在所有乡亲们都冲出来的时候我绷不住了,都在为国奋战都是英雄
看完《战火中的芭蕾》,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难受,心痛,背诵,无奈,各种心情夹杂着,让人为这段战争时期的爱情而心碎。这段因为战争而产生的爱情,在经历了美好梦幻之后,又因为战争的残酷,摧毁了。美好,在天光大亮的时候戛然而止,剩下悲凉。
《战火中的芭蕾》在光的风格上采用了硬调,光比大,形成明暗强烈对比,奠定了沉重的悲剧基调。
白桦林,象征着纯真无暇的爱情,一如男女之间的感情;但它同时也象征坚毅与挺拔,交映这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残酷的年代里,美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却又弥足珍贵。战争岁月的远去,带走的是悲伤,徒留表面的平静,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勿忘历史。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这部片子是在俄乌交战时期刷到剪辑来看的,当时就被画面中的镜头震撼,不管是在树林中跳舞还是俄军胜利归来安德烈与女主相见的画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作为美的素材保存欣赏着,但看完正片之后,只能说一句:美则美矣,但都是工具人罢了!
很明显,这是一部讲述战争的电影,有点主旋律情节和反战宣传和平的思想意味是肯定无可厚非的,但是就是这种感觉给我太浓烈,让我觉得所有的人物都是流水生产线上的工具人罢了!
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人物是女主的爸爸,在电影前期能看出尽管心里恨着日本人,但也畏惧其势力,有着自己安分守己,在战争中苟延残喘只为守护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的小市民心理,这很正常,是麻木,也是人性,不是所有战争人物都应该像抗日神剧里面那样热血沸腾,天天啥也不管,拿个菜刀就要杀鬼子那种的。剧情中当女主的爸爸知道有责任担在身上,国家需要自己冒险的时候尽管犹豫但最后还是做了的时候,这是中华气概,是国家大义,还是能让人内心燃起对战争的些许共情的。
反观女主,看到一个几乎在战争中长大,影片中也交代了不只一个亲人死在战争下的女生,不求她做铿锵玫瑰,但未免真的有点小白花了,有的时候看着看着不免一头问号?有的时候我真的会怀疑她是不是芭比动画和迪士尼电影里面来走错片场的!
最后说一说日本纯美一家和女主妈妈吧,纯美一家人物实在是粗糙到一人一个词就能塑造出的形象:邪恶,无辜,未知。邪恶当然指那个日本军官,无辜是纯美,未知就是那个特征不明只负责怀孕的纯美妈。然后就是女主妈妈,她的儿子被日本人无情杀害,她直接就病倒了,那副对世界瞬间绝望的样子还是让我觉得很动容的,但是!!大结局的时候,邪恶和无知死掉的之后,女主妈直接一个领养纯美这是什么操作,敢情前面病了一阵之后身体好了心也好了?仇人的女儿也能释然领养了,这中间只是因为那个军官死了,纯美真的太可怜了?这好像说得通但其实不通!结合电影之前情节的种种看,女主妈才是个小人物形象最明显的人物风格,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村妇女,这种结局突如其来的大爱精神真的会让我觉得在强行渲染电影主旨和精神!但凡安排女主妈把纯美送到孤儿院或者别人家养,我觉得拔高精神真的就够了!亲自领养仇人女儿大可不必!
ps:以上均为个人对电影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看法,自己写影评,不要跟我杠!我读书不多但我顶嘴超快!
惊叹了,曹舒慈受伤了还跳得这么美。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很难想象这是伤病上不了台之后演的
“就是特别纯粹的一个人,才能在舞台上和别人不一样。” 白烨林那段确实有点惊讶到了。一下子就想到这句话,感觉确实如此。真的太感慨了,好难得,从未见到过。
剧情很简单,但是第一次听到有用芭蕾的音乐配抗日战争的。别出心裁,但是效果上毫无违和感。天鹅湖中那段儿配乐和拿枪扫射的的紧张范围居然意外得搭。能把抗日战争里带入美的意境,连男主死的时候,就是那种明明知道完蛋了,但是还是笼罩着一层美的感觉
很罕见 能把抗日战争和艺术融合起来的。在白烨林里穿着破旧的红裙子跳芭蕾,和穿着天鹅湖的衣服在光照下,跳不停地闪着切换,配上挥鞭转的每一下,完全把那个紧张的氛围调动起来了。
和辛德勒的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一片全是深暗色调的狼藉里面,女主穿上大红裙子。
鹅儿的安德烈死了,家里所有去参军的男的都死了。日军的妻子难产死了,自己最后也死了,孩子没有爸爸妈妈了。战争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善终。
这部电影拍的真好。芭蕾舞每一场剧都很美,但演得何尝不是一个个心碎的故事。“我战火中的恋人,和我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永远沉睡在了这片土地上”
不过曹舒慈长得真的真漂亮,正面看眼距宽宽的,鼻子高高的,眼睛又很大 像洋娃娃。侧面看又非常精致美。太上镜了,中芭的演员真的很漂亮。事实证明不仅仅有影视明星才上镜,普通人里也有长得非常漂亮的。演技体现的不算多,但是芭蕾功底杠杠的哈哈。
你们宁可去看小时代也不愿意看她就是因为她身上烙着“八一制片厂”你们说她不好看就是因为她是主旋律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出至少导演是真、诚、的、而你们连理解祖国历史苦难的真诚都、没、有!
画面很有质感
下载后跳过了所有和芭蕾无关的部分才看完的,主要也是为了看曹舒慈(她露额头真是比齐刘海双辫造型好看太多),专业架子果然就算穿大棉袄也挡不住!这种片子选择芭蕾也是蛮有趣,因为现在的日本国民对芭蕾也是相当热情的(优衣库不止一次选择芭蕾舞者代言)。可惜啦非得往主旋律上靠拢难免吃力不讨好。
呃…我是去看小曹的,反正吧,镜头没她的时候我都快睡着了…不过每个画面都是壁纸,很美~
7.4
亲情戏仅表现了巧合,爱情戏过程不足太跳跃,战争戏只为收个死旗。
“我战火中的恋人和我一去不返的岁月,永远沉睡在了这片土地上”
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 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战争盟友 付出惨痛代价 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 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 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 从中国人引爆火车刚烈 日本军官枪杀男孩 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 惊心动魄战争片氛围 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首先史诗和艺术不是装就能装出来的!演技捉急与剧情干瘪是真的要命!其次是我们思考历史,面对战争的态度还是有问题!最后看来看去也就是海报不错。。。
开端很有俄大片风范,那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功劳;之后就继承了国产电视剧钟爱的抗日神剧+妈妈找儿子狗血剧,这是八一厂的功劳。
俄罗斯男主帅帅的
这部电影太美,以至于我完全沉浸在其中。尤其是银杏树中的那一段芭蕾,将美、情以及电影的本身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好摄影 好质感 这种片子 你还要求什么
这部电影的画面风格非常美(忽略最后那个枫叶的五毛特效)配上天鹅湖的那段动人的音乐,看一下小曹的那段舞蹈忽略那段狗血的抗战情节,你会享受此片!
画面美
觉得不错
抗日,套路
除了不喜欢过于主旋律的味道:伟光正。电影整体质量不错,画面也唯美,称得上用心制作,仅此而已。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虽然看着难过,但发人深省。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