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被那些奉献生命的人感动~
本来我就很关注黑手党题材的一切~一开始都是因为带感嘛!
先是看了法国记者的书(书除了影片中涉及的这个帮派~还有同时期其他猖獗的黑帮)除了美剧电影~这是我接触的写黑手党的真正的记录文学~
今天巧合发现了这部电影~将书中的文字化为画面呈现~
一半孩童视角一半成年人~
看片的你会跟着主角的长大~认识到真正的巴勒莫~和真正的西西里黑帮~
当你嘲笑好莱坞影片的做作和虚假~却没想到真实生活不过更粗暴~
没有残忍~杀人如同吃了一顿三明治~简单直接~
影片从男孩为了博得青梅竹马的心而盲目关心政治~崇拜国家总理讲起~到最后俩人真正了解政治~了解黑手党以及他们给在夹缝中生活的普通民众造成的破坏~
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著名的教父之一~托托·里纳“我们的事业”帮掌控的巴勒莫的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明媚的音乐、天真的孩童的点滴生活和前赴后继被杀害的‘打击黑手党势力’~强力衬托出西西里黑帮最强盛的时代~
神父、法官、将军~你可以选择加入或选择死亡~
最后一段纪录片视角~民众暴动只为给履行自己职责的而死亡的法官送行~男女主角身在其中~他们从见证者变成不再麻木的反抗者~他们最终的结合~与其说是爱情~是多年的锲而不舍~不如说是精神、经历想通的结果~
“这是我们的城市~他们为我们而死~”
“把黑手党从国家赶出去~”
2 ) 大义寄于普通人
说句实话,这个片子让我看的确实很难带入,首先,黑手党这个词平时就很少出现,还是我在看别的国家的综艺的实话看到的。那么,对于黑手党的历史、普通民众与黑手党之间的感情纠纷究竟是怎样的,我也很难感同身受。所以我的带入感也是比较差。
导演把黑手党的作为、民众对于黑手党的情感,基本上寄于一对情侣身上。这样也更便于去理解这部片子。
法官死了之后的那一段确实是挺震撼的,大场面调度的很有条理,虽然描述的是一个混乱的场面,但是片子中表现出来的很有逻辑性。
对于表演,我觉得最难的应该就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带有共性的情感,和自己的爱情之间的融合。
3 ) 以前我觉得历史和政治只是被操作的玩偶,该远之
“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阿图罗父亲对年少的阿图罗说。
二十多年后,阿图罗抱着自己的儿子,走过一块块纪念碑前,跟儿子说起当年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阿图罗说,黑手党影响着他家乡人的生活。然后所有的事件都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跟阿图罗的生活,尤其是他的爱情扭在一起。这一点像极了《阿甘正传》,但是毕竟阿甘的是正传,阿图罗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像“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一样充满了各种讽刺和歪说。
从被黑手党的子弹影响而出生,担心因为爱情被黑手党杀掉,从父亲那里听到“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眼见着他敬爱的警长、将军、法官们倒在血泊中,他崇拜的偶像让他失望。最终阿图罗在为法官葬礼的示威人群里与自己的恋人拥吻,直到他们有了孩子,阿图罗才终于明白他人生的意义,之一。他终于能做一个比他父亲更称职的父亲,重写当年父亲的那句“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
毕竟,我们不能把世界交给那些欲图奴役我们的人,我们的子孙有权利,也有必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样子,和那些为更好世界奋斗过和牺牲过的生命。
4 ) 那么冬天呢?
纯粹是因为被“黑手党”这三个字吸引所以来看电影,看过发现其实和黑手党无甚关系。虽然无甚关系,但是也不能说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我懂得影片本身是想含蓄的表达当时黑手党对意大利的影响的,不过是用爱情戏做了个幌子,但是爱情占得比重实在是很大,而且看到最后都不清楚电影为什么选了这么一句话来做题目。
第一次看意大利的片子,先说两点肤浅的感觉,一是意大利人长得真像印度人,二是终于出现比美国大片更难记的人名了,一向记不住人名的我从头到尾只记住了男女主的名字,那些死去的人和黑手党目的名字倒是一个没记住,所以后来在豆瓣看到一篇影评说是把里面提到的人全都搜了一下,瞬间涌出崇拜之情。
好了,认真的说这个片子。这个片子的叙述方式给人的感觉很好,男主的腼腆性格搭配上电影的黑色幽默,给人一种百看不腻的感觉。我很喜欢电影营造出的这种冷幽默的氛围,和《布达佩斯大饭店》有一些像,当然不能这么比较,因为这部电影是更靠前一些出来的,但后者吸引我的更多是它鲜明的色彩对比,而这部的叙述,让恐怖的事情变得不严肃,也是一种境界。
男主自出生就与黑手党有着奇妙的联系,以及他说的第一句话,虽然我觉得这点是为了影片效果的刻意为之。在之后的成长中,黑手党似乎就活在他的身边,其实也真的是活在他的身边。影片似乎可以把黑手党的形象塑造的“可爱”了些许,没有戾气,说干就干,很傻很天真,算得上是嘲讽,毕竟这是一部黑色喜剧。唉,说到黑手党我真的很想写点儿什么,无奈知识匮乏。
我始终觉得如果爱情故事可以撑得起强大的历史背景,那它也必然是个强大的爱情。男女主之间的爱情,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开始,男人爱上女人就会被杀掉,真是天真的可爱,而女主对男主似乎也是奇妙的一见钟情,墓地中的告别,多年后的想见,在一起的太突然。
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那么冬天呢?
电影的结局应该是很直接的表达的整部电影的内层含义的。每一个不畏惧与反抗黑手党的人,都是他们心中的英雄。
第一次看意大利电影,以后可以多看几部说不定可以体味到更深的意境。
5 ) 小正太沟女奇遇西西里黑手
【2017意大利电影周·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2013】当《两小无猜》遇到《杀人记忆》。用情窦初开的小正太沟女奇遇记串联起西西里的打黑史,小男孩像阿甘一样闯进无数个历史瞬间,他踏破青山寻找真爱的历险就发生在西西里的黑手党丛林里,一黑一红一明一暗一阴一阳的两条线索交织出20世纪中叶意大利生活图景。构思奇幻,选题和角度都很犀利,可惜导演力有不逮,未能自如驾驭,电影偶有佳句却没能成就佳篇。
6 ) 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
阿图罗在黑手党横行的巴勒莫长大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一直爱恋着一个初中女孩,在锲而不舍的追求中表现出平凡英雄的品格和对黑手党的蔑视。
Growing-up and loving in the Mafia-ridden city of Palermo. A story that spans 20 year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a child, Arturo, who is brought-up in a fascinating and terrible city, where none the less there is still place for passion and laughter. It describes the attempts by Arturo to win the heart of his beloved Flora, a classmate that he took a fancy to in junior school and that he regards as a princess.
意大利版两小无猜,政治意味很深,当地经历过的人可能会哭出来吧,女主好美,男主长得像马修
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小人物,黑手党,70、80年代,算是一种角度观察意大利吧!有趣味!
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见证社会的进步。用喜感包裹黑暗,导演有想法,但挖掘不足,体会不到深度。
这是个爱情故事,名字跟女主一样吸引有。有些像《毒枭》
不了解他们的历史看起来有点困难
中华艺术宫 意大利电影周 --- 2015/06/07
惊喜之作。倒不像是意大利人拍的,很法国的感觉。前半段各种笑飙泪,后半段严肃起来之后,加上穿插的各种新闻片段,放大了乱世社会对小人物的冲击,但本片并没有辛辣的讽刺,结尾另外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对历史的一次审视,结合前半段对童年时期的回忆,那一缕乡愁才是导演想要抒发和表达的最终情感。
你们得相信我。。。我打四分以上的都是好片子
还以为是黑色幽默的黑帮片,结果却是政治正确的伪纪录片。
电影艺术和技法上,本片欠缺的地方比较多。但在故事内容上,用一个人的青年时代串起整个意大利反黑手党历史,而且用如此荒诞黑色幽默的手法,还是很有创新性的。可惜没将这种手法应用到底,开头喜欢女孩却不能接近的梗、扮演总统的梗、只在夏天杀人的梗,在后面都没有呼应,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不了解意大利反黑手党历史,也搞不清那些人谁是谁,所以一直只能当爱情片看……但最后带着孩子讲述为之奋斗过的人的事迹时,有点懂了它的意义。20171210
黑手党世界中王子与公主一起成长的故事?小女孩的演技颇成熟,很有大人的范儿。黑手党残酷的杀戮行径令人发指。
第一次参加北影节,可惜因为前任在卢米埃影城外面等我,我于心不忍,没有看完电影就溜出来约会了2015.04.20
无法投入,汗
收尾实在有煞风景,男孩成长与爱情的故事和真实历史的重叙原本相得益彰,各有动人之处,最后却糊里糊涂地唱成了主旋律的反黑英雄赞歌,以至之前对恶行的揭露,对腐败和自欺欺人的讽刺都显得莫名其妙。作为导演的Pif似乎还是不够自信戏剧(尤其是喜剧)超越现实的力量。
《巴黎淘气帮》+《怦然心动》,纯真的爱情故事和暗黑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巧妙地把历史与人生融为一体。★★★☆
喜欢这种以孩子的视角解构社会变迁的故事,中间还穿插着少年懵懂的爱情故事,有点像《爸爸去出差》,主旋律又恰到好处,没有说教感和仪式感。
无论影坛衰败多少年,在运用时代政治背景这点上,意大利电影完美诠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身为人父之后男主角意识到的责任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远离邪恶,并意识到什么是邪恶。这部话唠的意大利黑色喜剧浓缩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西里的社会背景和黑手党历史,小男孩为了追求自己喜欢小女孩干着各种喜感的事情,在他成长懂事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些事情背后荒诞讽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