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看“回家”也是在夏季,那个夏季充斥着狂躁不安与绝望的激情,不知怎么的昨晚又翻出来看了一遍,看到一半内心早已泪雨滂沱,然而却面无表情,也许偶尔有些抽筋,反正我自己也看不到。今天下午坐在书吧发呆的时候我又想起来这部电影,猛地心痛难忍,我在想,一个人要怎样的深爱自己的爱人才能有那般孤绝的勇气和恒久的忍耐(我也曾有过么?),在这个人人为物欲疯狂的世界里,那样的爱情,还存在么?三年,三年是多长的时候,日日夜夜陪伴、照料、治疗所爱之人的尸体,对着尸体说话,想象着尸体的回答,因为他说“灵魂还留在TA体内”,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日都像是末日,每一日都期待着复活日,如此,日复一日,他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每个人都认为这是神经错乱,只有他们坚定的相信奇迹。
他是中医师,他和妻子的尸体住在香港几近荒废的旧警察宿舍里,看到开始也许有人在猜这个恐怖片讲的是一个变态的杀妻者,恐怖看点之一就是她美丽而苍白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慢慢看下去才明白电影中蕴含的深意。
数千年前,中国古代流传一门绝学,只要在死者气绝半日内,将之扼死,之后以针灸、按摩、药贴、洗髓等方法医治‘尸体’,三年 后便可复生。
结局是那么的苍凉,让人寒到骨髓里。导演的残忍当然是故意的。现世中多少平平淡淡油盐柴米的夫妻,他们没有这样的故事,也演不出这样的爱情,总有各种诱惑、各种纷扰来侵蚀爱情的纯洁,或者说,又有多少夫妻在结合时是真正纯洁的为了爱情?
适时而纯洁的死亡吧,为了爱情,然而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又有多么渺茫的概率能让勇敢的我们遇到值得为之如此付出的爱人?据教科书上说“概率太小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说,这是一部绝望的电影,有一点象是发生在另外一个时空的事情。
是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听片尾曲“好像在我的耳旁”,让人凄惶。我突然很想哭很想痛哭,但是理智的头脑仿佛在暗示,为不相信的事物痛哭流涕,那既矫情,又可笑。
重看《盒葬》:光怪陆离阴郁梦
文:火神纪
梦总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
我想。三池崇史是一个阴郁的家伙,所以一部电影会被起作一个如此阴郁的名字。盒葬,用一个盒子,装还活着的人,裹着薄膜纸,被裹子的人还在努力地呼吸,然而已经被狠狠地埋在泥土里。
影片在一个梦里开始,在一个梦醒结束,是不是想告诉我们这些观众,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场恶梦罢了。而这场梦的中间,无所不在的暧昧和奢华的臆想,构成了所有梦醒来后安寂的寂静。
所以,我可以不安分在坐在这里书写,然后说,这部电影我居然看了三次。
自闭似的小说作家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的渴望里,时时刻刻不停地用幻想来满足自己。永远不停地叨念着“盒子太小,我快窒息了一样无法呼吸……”盒子,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梦呢,或者是生活,或者思索,甚至别的。
永远在缓缓爬行的上楼者。弯着腰弓着背,在音乐盒的那些悦耳的声响里一边哼唱一边爬行。
冤死的姐姐回来找妹妹,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童年的回忆是遍地的红白玫瑰,在某个瞬间被唤醒的了之后,红白相映得有些刺眼。白的是肌肤,红的也许是鲜血了,或是燃烧得正旺的花火。
渴望被爱,渴望被搂抱着睡觉。仅此而已。
似有似无的爱情,似是非无的亲情。站在雪地里守望着一个远久的回忆,拖着脚步向前的声音里回荡着不灭的渴望。
一些邪恶的念头在滋生,在十年以后的雪地里被自己偷偷窥见。然后一边看着自己所做的那些年轻时候不知所谓的事,没有声音,一切在安寂里流逝去。
嘴里喊着不要的时候,也许,是一种追悔莫及的哀伤。
意外的事情促成了后面所有发生的一切。雪地狂奔,从一个小女孩奔成一个女人。只是,小女孩狂奔的时候仅仅只是逃跑,而女人狂奔的时候像是在追寻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
雪地里无可奈何的挣扎。梦境和现实被镜头揉碎之后重组成一种支离破碎的光怪陆离。
洁白的雪地是纯洁的渴望,黑色的泥土是邪恶的祈盼。一切都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然后被下葬。
空荡荡的公车驶向一个未知的所在。永远的雪地和永远在雪地上挣扎前行的女人。一切都会回到起点。
在做梦的地方睡去,也在做梦的地方醒来。经历过无数的担忧,害怕和后悔。一切都会变成灰烬。走过了无数的路途。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地。
骨折的声音在梦里不停地响动,在自己的身体紧缩的时候。
死去的亡灵在祈求被救赎。沉重的急喘的呼吸声。
女人终究还是像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一样地逃奔。只是逃,总逃不出自己的恶梦。
从火里走出来的男人不断地抚摸着女人的身体。亲吻和不停意淫。只是这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满足那种崎恶的欲望和复仇的渴望。
在误会里开始,也在误会里结束。
痛苦地呻吟或者是满足的呻吟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了。亡灵复活。也许不是为了自己无法散去的怨气,只是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还活着的人安心地活下去罢了。
梦总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就在自己该醒来的时候。
连体的畸形人的两个头颅在对话,看起来像是还在那个没有做完的梦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看,这个梦成了自己杀死自己的一种渴望。或者杀了那个和自己一起占有同一个身体的另一个头颅的渴望。
在做梦的地方睡去,也在做梦的地方醒来。经历过无数的担忧,害怕和后悔。一切都会变成灰烬。走过了无数的路途。终究还是回到了原地。
雪地里那个拿着铁锹的男人也许是一种最美的祈盼。爱,不可分割的爱。女孩,还有女人。
雪地里那个拿着铁锹的男人说,翔子和京子是不能分开的,你们,是最完美的一对。
仅仅像是男人,也像父亲。
三池崇史是一个阴郁的家伙,所以用一个盒子,装还活着的人,裹着薄膜纸,被裹子的人还在努力地呼吸,然而已经被狠狠地埋在泥土里。
我喜欢这部电影,首先从迷恋这部电影的名字开始。《盒葬》,看起来已经是阴郁无比了。而看完这部电影,也许,迷恋也只是在这个名字里结束。
有时候我有点怀疑,那个雪地里拿着铁锹的男人是不是就是三池这个阴郁的家伙呢。一样是深色调的沉静。
2006-01-18乙酉年十二月十九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752445716955/
《回家》四星,其他两星。苏照彬的惊悚片在华语地区首屈一指。
回家一己之力填平了其他两个杂作
3星半 其实很容易就看出3位导演都在尝试风格化的表现,可第2个故事太过简单,缺乏韵味,第1个故事比较写意,稍有嚼头时又终止了,整体来看,陈导的第3个故事调度最高,他如水一般适应性极强的风格再次证明他是类型片的全才,在恐怖片的外衣下讲了个人情的故事,因而它比前者要温存许多,也最像一声悲鸣
陈可辛的【回家】太棒了,记得当年大一的时候还在用它做影片分析。过了这么多年才看到另外两部啊!时光啊!★★★★
三段风格迥异。这样三个承接的逻辑意义,还不如每个单独拍成长片。
回家。那神经质般的爱情与执着,感动得我泪流满面。三年时间,人们大多选择忘记,而他们一天天熬过来。活着没有等到她,在另一个世界,请不要再分开。
因为这部片首次认为黎明很有演技,执念可让人起死回生,只要你相信,它就会存在,当然!也包括幻觉。
黎明人品大爆发,演技真是可圈可点……全篇看来,还是香港导演拍的最好。
今儿又看了一遍,正好发现没标。之前看泰国那个就感觉云里雾里的,这次看了依然如此,但也无所谓,因为终于发现,《回家》确实比另外两个高出太多了。而且黎明好适合演这类木讷又多情的角色。
6.0/10。1、也就结尾感动罢罢,3个故事里最好的一个也不过如此,三星半。2、金知云最次,故弄玄乎、不知所云、断指流脑也能无聊要死,两星滚粗~3、泰国佬的‘’巫毒娃娃‘’凑合着能看,三星。
《轮回》有一个看似光鲜的主题,可惜过于流于表面,另外总觉得泰国的这类地方特色不是易于被我接受;《失忆》讲故事的方式高于它讲述的故事;《回家》无论在前段气氛的营造上,后段感情的升华上都超过一般恐怖片,那种凄凉的爱情让人久久不能释怀,4星全给陈可辛的《回家》越来越容易被别人的故事感动
不明白《回忆》和《轮回》怎么有脸和《回家》组成合集。
看来当年也只是看过黎明那一part。如今看来陈可辛完胜。韩国的“吓人”是下乘,情节扣合得不好。泰国也是在设定范围内加入意外的元素。而《回家》,从美术、摄影、音乐都非常合拍,胶片的颗粒、反差、色调有设计感且融合到位。黎明蜷缩蹲在地上等着妻子苏醒,那种小孩子等妈妈回家的感觉,神来之笔。都市传说的故事多少都有取巧的地方,这部胜在制作过硬。黎明的表演偶尔有些蹊跷,原丽淇短短一段的录像带独白拿下新人奖是有实力的
心血来潮要看恐怖片,心想着还是得挑讲母语的,粗糙一点的,奈何《三更》里的前面两部短片都还是过于风格化了,风格化的恐怖片就容易露馅,总让人察觉导演的身影在镜头之后,有自作聪明之感,一切也就不好玩了。第三个故事好,老层香港公寓大楼,生与死,真与假,看出了温情。
喜欢黎明那个,像爱情更多
回家五星。陈可辛在他们面前就是大师
《回忆》基本靠血腥吓人,非得拍那么长的镜头,导演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收拾。其实关键在于故事的内核到底如何,吓人什么的都是其次,这也是《回家》会比其他两个都更好看的原因之一。前两个揭露的是人性的恶,后一个则是将好与坏混合在一起,相互掩蔽,最后发现真的真挚的东西往往最难发现
星星全给陈可辛,相衬之下其他两部都是学生作业!
三更才回家告诉我们:黎明是偶像派,也有演技;中医是玄学,不是科学。
有了这片子,黎明也可以说自己是演技派。《回家》给我的震撼无以复加,爱的尽头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另外两段,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