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是我影院看的,可能气氛和效果更好一些,很感人
周末无聊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第一个评论是比李焕英好看,仔细看确实很轻松,后边父亲坦白死亡的时候,总觉得有点理想化,嗯,一般吧
为什么人都会死 却都还活着呢 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实现梦想?为了更有钱?我感觉都是也都不是 更多的是要和爱的人一起去见证每一天的阳光 每一天的美好 即使很平凡的一天 也是有意义的一天 珍惜身边人 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好
比第一部强太多了。故事完整且丰富。整体故事围绕300完万葬礼,中间穿插各种小事。前面有点散乱,后面比较紧凑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镜头光影也很棒,最让我惊喜还有演员们的演技,非常的细腻。
范大明白和连襟,一起吃饭那段。连襟那种在老丈人眼前无比优越又假装低调的眼神太真实了。
范大明白拿钱就救曾宝还让人家打欠条那不情愿的样,也很有意思了。
赵大明白和儿子告别那段演的特别棒。
第二部里主题升华了,生死和亲情。最喜欢最后那句‘’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因为生死,亲情这话题太大了,电影没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而是让观众自己从电影里穿插的故事去感受。
戏外也感受到主创对待观众的平等心,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灌输给观众一个观点。
故事的主线,两个字足以概括:托孤。
男主范大明白,他的殡葬团队再次接到一个五百万级别的天价葬礼任务。但是到最后,发现真相居然是,与范大明白亦敌亦友的老对手,再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后,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的儿子乐乐托付给范大明白。
作为一部续作,《2》要从《1》中继承故事背景与人物关系设定。但是这也为再创作套上了枷锁。
我认为,从故事的角度看,《2》其实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主角团的人物性格表现缺乏完整性。有点工具化。
第二,故事的主线与旁支比例有些失衡。导致直观上,电影内容好像就是两场印象深刻的葬礼+一堆插科打诨的东北段子。
先说人物。范大明白的殡葬团队,除了范大明白之外,还有刀爷、老鹰、毛毛三人。在《1》中,刀爷与范大明白的父辈有纠葛。
但是把《2》当作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毕竟不是所有观众都是从《1》追到《2》),刀爷、老鹰、毛毛这三个主角团里的人物都没有完整的故事与性格展示。这三个人物浓缩成一个还是拉伸成五个,好像区别不大。
我认为,既然刀爷岁数大,可以尝试设置相关情节,把刀爷塑造成范大明白“迷茫时的人生导师”这类角色。
而社会闲散人员毛毛与带二娃相亲女的故事,我认为可以有更重要的主题价值。这个一会儿再说。
再说故事。
《东2》借用死亡的话题,表达的主题是亲情。电影中,男主的老对手,本来是多么不靠谱混不吝的一个人,可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殚精竭虑地为儿子乐乐打算。为儿子乐乐找一个靠谱的新家、为儿子留下财产。
那么,如果把亲情当作主题,主线之外的旁支故事应该怎么讲?
说个题外话。我认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除了主线故事,还应该有支线故事。但是支线故事应该或正或反地与主题相关。
举个栗子。《肖申克的救赎》中,主线故事是主角安迪用了19年的时间策划并最终成功越狱、重获自由。但是,电影中有一条支线,就是安迪有一个年迈的狱友,被释放后,因为适应不了监狱外的生活而自杀。
这条支线,正好就是主线的对照组:安迪对自由的坚持,狱友对自由的恐惧。
《东2》的问题就是,除了主线之外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是与主线无关的插科打诨,甚至可能连一条支线都算不上。
这些内容,包括:只会说中文的老外;二手月季、孙老师、书法家、卖手表的赚钱没底线的嘴脸;老丈人和东北澡堂,等等。
在短视频年代,这些内容都适合被剪出来,在网上流传,作为电影卖点或者博人一笑。但是,它们加在一起,过分挤占了主线剧情相关的空间。让整部电影有点散。
如果我是编剧,也许我认为内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稍作调整。
除了电影结尾男主老对手的葬礼之外,影片在一半的时候还重点表现了另一场葬礼。就是乐乐的小伙伴曾宝的葬礼。曾宝患癌,又被父母抛弃在医院。主角团赚到第一笔钱,想要救曾宝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主角团为曾宝办了葬礼。
我认为,曾宝的故事,除了让乐乐开始明白死亡这件事、增加主角团凝聚力之外,还应该有一个作用,就是应该与“亲情”的主题呼应。虽然曾宝的父母抛弃了他,但是故事设置上,可以让主角团的几个人,承担起曾宝“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个角色。
(说句题外话,血缘与亲情之间的关系,这是是枝裕和最喜欢拍的电影主题。比如《小偷家族》《如父如子》《第三度嫌疑人》《海街日记》)
还有前文提到的和毛毛相亲的带二娃女,也可以作亲情有关的深度挖掘。她为什么单身带两个孩子?她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辛酸?她为什么要给孩子找后爸?毛毛愿意当后爸吗?如果毛毛愿意,他会怎么做?如果不愿意,他为什么觉得自己无法承担这个责任?
电影中作用不大的人物支线可以砍掉。比如乐乐的亲妈。
电影中还有对《枪火》《菊次郎的夏天》的致敬。但我认为前者,就是电影开头踢纸团的那段情节,对故事发展作用有限,有点突兀。
以上写了这么多,并非是对电影的嫌弃。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些内容打动了我,所以我希望它可以更好。
比如,曾宝葬礼上,范大明白向乐乐诠释他对于死亡的理解:也许是庄周梦蝶,死去的人在这个世界消失,会在另一个真实的世界醒来。
比如,两场葬礼哀而不伤的格调,明明是死亡,却处处是爱与关怀。让人相信活下来的人会带着逝者的心愿与祝福继续幸福下去。
比如杜鹃,老对手告诉儿子乐乐,杜鹃可以寄托思念,自己死后会变成杜鹃。老对手的葬礼上,真的有杜鹃飞来。这时刀爷不忘提醒范大明白,杜鹃鸟有把蛋下在别人窝里的习惯——我特别喜欢电影这个地方的设计,在最哀伤的地方幽了一默。
有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钢的琴》,同样是一部带有强烈东北地域风格的电影。但是,即使是东北题材,也没有必要把《钢的琴》当作唯一的打开方式。电影这件事,应该更多元、更包容。
春节档看的第一部电影!
真的可以算得上能上院线的程度!
很多人说这部很像网大欢乐版《人生大事》,因为也是讲述丧葬业也是男主带领几个不靠谱却实在的主角团收养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从影片一开始就笑料不断,一个接一个的包袱,也不必考虑逻辑,毕竟随便出现一个人物都是短视频几百万上千万粉丝的东北籍搞笑博主,但基本故事线也都在情理之中。让我爆笑的几个片段是和连襟通过各自孩子对对方的“喊话”和澡堂子遇岳父,岳父与老友拼桑拿结果双双皮肤烫伤去医院!把我笑死了!
还有就是百乔带孩子和主角团打架那段,真的不上春晚可惜了!
后半程开始揭秘三百万丧葬费的来由,大长脸贡献了本片的最大泪点,虽说有点煽情但并不说教,拿唐人小哥的人生给儿子做未来教育温馨中透着辛酸和一丝狡黠!
小男孩演的可好!跑向白塔的那组镜头非常好看,有种从稚嫩向成熟跑步前进的青春感!人生相聚易懂,离别却难解释,这里的大人并没有说什么矫情难懂得鸡汤台词,而是直接给了问题不一定都有答案的答案。
结尾佳佳说有些事你也不用懂,我说的也未必对,这算是东北人对人生最豁达的解释了,那就是我们且活且看!
这个影片大可以叫《我们不白活》。
补充一下才发现还有一,简单看了一后觉得挺好,弄个系列不错!
这一部我愿意给一个四颗星推荐,但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喜剧,第一部对殡葬行业和边缘群体做了一个小探讨,第二部对人的生与死进行了一个思考,两部的主题都很好,但作为一部喜剧,第二部的笑点依旧还是继承第一部,没有新意,大多集中在前半段,由第一部中出演的孙越、二手玫瑰龙姨等明星网红提供,而且因为主题的原因,是带着些许严肃的悲伤的情绪在里面,且悲大于喜,所以我认为第二部的喜剧部分与第一部相比还是差一些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第二部讲了一个很不错的故事,作为一部故事片来讲。我十分喜欢这部作品,朴实接地气。
我非常惊喜的是第二部于洋饰演的赵大明的演出,非常有感染力,让我非常感动,很好的演绎出了一个身患肺癌的即将离世的父亲形象。一场篝火夜谈,一场夜晚酒桌畅谈,于洋的平静且略带哭腔的言语着实将赵大明这个人物演绎的非常出色。
但是,影片最后的煽情还是有点不对味。与前面的悲伤氛围总感觉有些不搭。且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彩蛋后,孩子被妈妈带走的那个结局。
但不得不说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用心的好作品,非常值得大家去看一下这个系列。
今天元宵节,闲来无事打算挑部搞笑片看。
为了看三体买了腾讯svip,于是去腾讯电影库随便挑了一部,意外的竟然很好看。
片名《东北送别天团》,故事是关于一个除了老板所有职工都是出狱人员的白事事务所,突然收到了一个300万预算的葬礼订单之后的故事。
2022年4月份上线了第一部,说是网大,我觉得已经够到了上院线喜剧片的水准,比起开心麻花的一系列硬挠痒痒式作品,这部电影显然在喜剧外壳下展露现实这部分做了更多努力。
第一部看完,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在主角看《教父》电影那段,小弟夸他看的电影高级,他说:“看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看这教父的葬礼规格”。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台词节奏有当年第一次看冯小刚那部《甲方乙方》的感觉,当然幽默程度还有改进空间,但方向是对的。
电影最大的惊喜还要算最后半小时的大反转,算是做到了出乎观众预料但回想起来处处有铺垫的反转,比春节档《满江红》里硬生生莫名其妙的反转强一百倍。
看完第一部,没想到第二部都出了。
第一部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第二部比起来拍摄手法是更成熟了,但剧本好像部分借鉴了《人生大事》,凭空塑造了一个小孩子的剧情。
我个人认为第二部如果砍掉这个小孩的戏份,专注于讲述由预算300万的葬礼大单引发的大流量下的众生相可能会更好一点。
这个小孩子演得过于老成,我经常被他过于油滑的表演腻到,以至于每次看到他的镜头我就开始玩手机。
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可以上院线的成熟水准了,开心麻花要小心了。
第二部让我笑出声的是开头那个葬礼的一句台词。
第一部里有段剧情,是有两个出狱小弟去洗英语,然后被其他小孩家长投诉,然后他们结束了学英语。
第二部开头,这两个没学完英语的出狱小弟磕磕巴巴的用英语在满是洋人的葬礼上致辞,跑来了中介想拼命阻止:“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说英语。”
笑死。
一部喜剧片,笑点一般,有一半时间都在刻意煽情,搞深沉,笑不出来,哭不出来,味如嚼蜡。
挺好看,温馨又搞笑
爱你的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到你身边,可能是一枝花,可能是一场梦,也可能是你寒冷时,照在你身上的那一缕阳光。前有人生大事,后有告别天团,大年初二意外赚足眼泪。
另一个版本的人生大事。
搞笑版《人生大事》,崔志佳拍的算很走心了。二手月季可还行,哈哈。
赵大明白欠范大明白太多了。
网大惊喜之作
崔志佳,未来可期!好作品,院线等你
比第一部完成的好太多了,最后一段话太多余。。。
2023春节看的第一部电影,没看过前一部,直接看的这部,挺惊喜。一些笑点笑死我了,猜中两句“台词”哈哈哈哈!有关生死的话题,总能触动人,引人思考。于洋不错,人胖了,崔志佳也胖了。
3.5星。这个ip算立起来了。其实,无他法,踏实的剧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桥段。小体量的剧情片照样有他的春天。还是向善,积极的对普通人生活的描述。和商业大片差异化,挺好。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崔志佳如此高产的背后,是一边练手一边憋大招。上一部结尾叨咕《当年情》,这一部开场就来一段《枪火》踢纸球,港片情怀还在,但是剧本就直接照搬《人生大事》,偷懒耍滑比较明显。网红更多了,包袱也更密集了,完成度更高了,但也仅限于此,讲了一个别人已经讲过的故事,照猫画虎再讲一遍,还没有原版讲的好,多少有点尴尬。花光X百万办葬礼+众多名人捧场+一个将死之人的心愿,这个剧本模型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冯小刚的《大腕》啊。但是显然崔志佳没那么愤怒,如果继续延续这个模型,他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大概是《甲方乙方》,能感觉到他的野心,但是执行力和审美确实有待提高。名人挨个串场抖包袱确实是老式贺岁电影常用的招数,可是故事一旦失去真实感,包袱也就显得廉价,范大明白要抚养乐乐竟然不和媳妇儿商量?太扯了。
完成度比第一集好。《枪火》的踢纸团和菊次郎的桥段复刻有点意思。
太好笑了,坐救护车那大哥,我真的要笑死,崔志佳可以啊,春节档喜剧担当,笑哭了版《人生大事》,填补 2023 全国各台春晚喜剧空白!!!
笑中带泪,整体很喜欢。
比第一部好很多,完整度和笑点衔接的也很到位,cos菊次郎的父子情深也不算煽情,虽然白事和春节档相冲,但这不比一些公映的国产电影强太多嚒?
相比第一部:情节散了,故事薄了,逗乐少了,鸡汤多了,演员杂了,演技没了
笑点和泪点齐飞,很难想象,一部电影蕴含着两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而且都能让你感染到,可能就是因为表达得很有说服力吧,不自觉就陷入整个故事和情感当中了。
比第一部好看多了,甚至要好过一些院线喜剧片,至少能找到笑点,情节流畅完整,也花了心思去埋伏笔和写感情。反正在网大领域,这么拍下去这个IP我看行。
左手山寨《枪火》,右手致敬《菊次郎的夏天》,好土好上头好好笑,竟然比1还好。制作上其实还是有点掉价,有一搭没一搭用刻板印象、低俗烂梗和东北口音制造笑料,但是完成度已经比大多数开心麻花演员主演院线片好看多了!明年跨年档使使劲往院线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