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喋血=狗血
我觉得赵导的影片还是不错的,《一路有你》拍得有范。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可这部喋血片的剧情实在是狗血,一群辛亥革命的誓死之徒成天只会嚷嚷,并未有精心的准备,这只能怪导演未将它展现出来,而展现出来的只有黑帮片(辛亥革命烈士帮广东第一黑帮收拢丐帮),爱情片(辛亥革命之徒与与黑帮夫人搞暧昧,结果黑帮老大杀死夫人,却被辛亥革命之徒的一番话给感动),演员们表演很另类(影帝们演的很癫狂,妄图演出革命烈士的铿锵热血,男主角从头至尾表情淡定,语气不变,唯有偶尔一笑),我想说好的演技得有好的故事作支撑。该片从剧情上实在是狗血,轻重不分,什么都要,结果什么都没。虽然有这些缺点在里面,但导演贯穿整片传达的那份对自由的渴望的主题并没有在这残缺的故事里凋零,感动了部分观影者。还有作为港片导演的赵导,该片的片名好像有像《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致敬的意味在里面。希望革命烈士们能像发哥一样热血豪情?
2 ) 请从绝处读侠气
《英雄.喋血》一上映我就马上去查它的排期,说不出的失望与难过,该片多处在佛山取景,而佛山的影院在首映日只有一场,而且是在吃饭时间这种聊胜于无的排期。这是一部地道的岭南电影,连岭南人都不支持,还谈什么岭南电影的振兴?
进了电影院,全程只有我和朋友两个,也许我们实在是太少有,一大早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十月围城》珠玉在前,《英雄.喋血》同样作为香港导演的手笔,相比起来是小制作,是经费不足,亦是导演有意为之。
我一直在想小椴的一句话“请从绝处读侠气!”,没错,香港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将主旋律的题材往侠义上靠。
我想《英雄.喋血》的导演赵崇基看到了黄花岗起义的本质,这些烈士都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道自己多半要赴死,而且起义的影响未必很大,但仍然想一次又一次坚持下去。这就是义,这就是侠气,当此绝途,请读侠气!
老实说,《英雄.喋血》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由于语言和地域问题,再加上《辛亥革命》那全国性宣传带来的打压,《英雄.喋血》要与之平分秋色可谓无望,尽管如此,该片依旧可圈可点。我欣赏电影的构思,也认同贯彻全片的岭南画意。
曾志伟的阴沉、廖启智的豪放、谢君豪的内敛,三人的演出很精彩。王建成的堂主不容小觑,饰演罗仲霍的赵炳锐是广美雕塑系毕业,难怪乎浑然天成的文艺青年气质,温碧霞经年不变的美。只是有一点,广东人讲普通话不准还能勉强说是还原真实,但黄兴普通话还这么烂实在不应该,不看字幕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谭校长戏感实在是不行,完全破坏了整个片子的气氛,拜托以后不要掺和电影了。就算是表示中韩人民友好吧,放个整天OL装没一句台词的韩国女保镖导演你不觉得违和吗?
到最后这片子依旧透出岭南人的内敛,烈士就义前没有说什么煽情的话,罗仲霍还是如平常般轻松的告别,这样的处理更好,谁想昨日还谈笑风生的青年,明日却已永诀。潘达微收敛烈士遗骸亦是如此,岭南人平日不会义愤填膺,但需要站出来的时候就会站出来。
片尾我觉得是省委宣传部搞的鬼,非要给黄花岗来个2011年的近景,生生加了宣传说教变成了教育片。
若千秋皆老追忆不老,一腔不需倾诉同行奠君。
3 ) 黄花岗后黄花雨,喋血倾注愅命花
这次资深戏骨,两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廖启智’似乎在本片里失了以往的演技水准。本片中主角‘高剑父’(廖启智饰)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现实中应也是一个举止文雅,宠辱不惊的文人。无奈‘廖启智’把他擅长演绎现代黑帮片里老混混特有的粗鲁洒脱言行举止,原样照搬进了本片中‘高剑父’的角色里。廖式‘高剑父’的岭南腔普通话还算因地制宜的话,那痞子口吻的‘高剑父’未免也就失了文化人的气质了吧。
我没看过‘赵崇基’导演的作品,单只这一部看来,口气大些地说,不过如此吧。影片都已经看了一半儿了,也未见过有让人精神高潮的点。‘罗仲霍’用中医按摩点穴术暗伤了丐帮帮助刘四,有惊险但剧情却是相当的扯。影片就一直这么不温不火的僵持着我的眼睛,有点儿让人受不了了。我只能静候片尾那场足以震惊寰宇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的巷战了。
相对比本年度另一部愅命影片‘辛亥愅命’,似乎让我明白这么一个坑爹的道理。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不一定能票房与口碑兼收;但木有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要二者兼收是恨难的。
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爱人,直到失去生命。有神马能够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我们曾经活过吗?一场用炸弹作礼花的葬礼,不是谁都有机会赶上的。起码在这个充满闹剧的年代里,我们能证明,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场闹剧….
漫天瓢泼大雨中导演终于在片尾,带给我们愅命失败后不一般的壮烈与凄美。
英雄喋血⌒黄花岗后黄花雨,喋血倾注愅命花
4 ) 《英雄喋血》黄花岗72烈士
《英雄喋血》:观影时间:2011年9月14日,个人评分:8分(满分十分)
2011年有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特别纪念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以及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关于这两个重大的纪念日,我们的大荧幕当然不能落后,上映了好多主旋律电影。六月份基本上都是迎接建党的电影,而到了国庆档,就是辛亥革命的天下了。除了著名的史诗大片《辛亥革命》以外,今天又看到了另一部纪念辛亥革命相关历史的电影《英雄喋血》。
看电影之前我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电影的导演和主要演员,开演之后,我才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中学的历史书里曾经讲过的著名的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而且是全港班出演。
印象中这还是首次看到全港班的主旋律电影,所以很是好奇。整部电影刚开始轻松幽默,还不停的穿插着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还有年轻人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那种热情。随着电影的进行,观众一直期待的高潮终于到来了。本以为是一场场面宏大的大决战,谁知导演用了另一种手法来处理,通过男女主人公那种难过绝望的表情烘托出了当时悲壮惨烈的起义场面。
当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年人明知是去送死,还甘愿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坚定不移的进行这场没有归路的起义,生命在这一刻比什么都宝贵,能有今天幸福的日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影片结束后,主创都来到了现场,其中有儿时喜欢的明星温碧霞,现在依然风采依旧。郁闷的是现场灯光不给力,所以照出来的效果有点花,只能发两张给各位朋友将就将就了。
5 ) 我只想说~编剧弱弱的.弱弱的,弱弱的.....
首先~要先感谢小米兼老驴,ziyue,and 低调的小九姐的赠票,使喃和喃们有机会在这秋风沉醉的晚上有功夫回忆百年前英雄们....
其次~喃想说~温姐老了,豪哥老了,校长也不是二十五岁了,就曾小胖还那么青春永驻~
再次~不看战争场面,不看故事情节,粤式景色还是挺漂亮的~
最后~喃要咆哮了:编剧阿亲~咱情节能不这么一帆风顺不?能不这么一帆风顺不?
6 ) 边看边吐槽
画面拍得挺漂亮……音乐,音乐。
普通话,普通话,宁可都讲粤语。等到大家都讲普通话才突然发现谢生的普通话讲得真不赖……
到25min,男女主这是什么发展,什么奇怪的台词
天啊,我现在听到粤剧都觉得有点亲切风味
……男主会胸口碎大石,不是,隔空打牛?
算了,谢生普通话也不咋地,但是他站在那里低着头笑就是卖萌了
整个台词实在太弱了,给画面减分
感情线真的很没意思,我无聊到只想吐槽,真的无聊……
天啊我终于听到一段配乐了
靠吃饭我看饿了
念台词给点爆发力吧,球球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感情戏啊啊啊
娶亲这段剧情逻辑太弱智了
突然就革命了,这个电影真的有主题吗
摄影真的不错,不如拍默片
就当是风景纪录片……
他真的很有文人气质,他是我见过最有中国文人气质的演员,呜呜
廖老师也很棒
谢生之后,或许再不能见人穿长衫了!
他还在雨里打伞,过分了!本来想再扣一星,看在谢生哭得很漂亮……(。)
结尾倒是有在好好点题,就当是革命教育片……
查查潘达微,竟然和江太史也有一段关系。广州啊。
本来想给4星的,但是国语配音真差,还有男主角那个扑克脸就应该减1星
在高剑父纪念馆看到片段,翻来看看。画面还不错,可惜很好的一个辛亥革命故事题材,还是被编剧霍霍了,看前半段就有点昏昏欲睡(后半段倒开始有意思了起来,结果也是烂尾)。演罗的演员的台词有点劝退,还好坚持下来了。这片子最感人的地方,是革命烈士明知此次起义会失败还慷慨赴死的那种乐观,临起义前还一片乐呵呵的场景。
不见一兵一卒的革命主旋律,侧面展现黄花岗起义全程,拍出了些不同以往的味道。散文化叙事,偏倚构图,戏剧光效,几小段剪辑很喜欢;场景漂亮,浓重的岭南腔。比看标题海报之后想象的要好,这礼献得还不算违心。@望京点映&主创见面会
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失去,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爱人,直到失去生命。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曾经活过吗?——《英雄·喋血》
片名太不着调了,片子十分清新,摄影调子优美,岭南风情地道。为谢生去看的,却发现赵炳瑞出乎意外地好,年轻人能这么沉稳练达,难得。剧情虽然完全是侧面描写,但快两个小时下来并不觉得闷,人物鲜明,一个都不二。片尾有烈士们的照片,看装束个个家境不俗。革命者都走了,剩下的,只有流氓无产者了。
主旋律拍成了小清新
好雷人的片头
作为讲述广州起义的影片,却除了枪炮声没有任何正面描述起义战斗的过程,将重点放在了前后人物的心路变化上,虽是主旋律,却并不刻板说教。最大的问题只是男一号的台词功力实在不敢恭维,从头到尾的照本宣科
港腔普通话听起来非常不严肃
广州根本又红又专....擦
某某某是江南水乡上回眸一笑 某某某却是黄花岗喋血~~~~~~~~
那个年代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明知看不到革命胜利之时,燃尽自己的生命之光只为了点燃革命之火,72烈士中随便拿出一个罗仲霍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淡化了起义之日的残酷可算是别出心裁,可是黑帮的戏份有点喧宾夺主。PS:不管谁是主角,与妻书总是无法避开的泪点
雖然人物形象性格有些單一,但比《辛亥革命》好看,哇哈哈哈
没看完
這段歷史剛好跟敝人的研究有部分重疊,個人覺得考究不夠也就算了,編導也挺馬虎的(拜託,有人會在信封上寫「與妻書」三字嗎?你要寄給誰?)。唯一合格的,大概就是攝影了。謝君豪國語不錯,趙炳銳演馬華人士非常不像。江若琳那個角色比起前傳《夜.明》的李心潔,差多了。
后面半段怎么突然就阳痿了
文艺气息好浓...这个男一从相貌到声音都让我反胃...温阿姨都老成这样了...
又是一部以同盟会为题材的影片 在那个特殊时期 辛亥革命之前的那段时间大伙为推翻帝制 为了三民主义以后的推广及衍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造就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 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个片子看的热血沸腾 新一代的青年有着新一代的思想 而赵崇基导演的作品均已细腻而著称 从小小的一幅画就入手了
你们哭了吗?大家都笑了~终于见着酒剑仙了,貌似很痞啊
海报、片名,严重不靠谱,但片子不错,命题作文,作辛亥革命文章,却比《百年情书》《秋之白华》《秋瑾》伍的,都要好些。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