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以回忆之名
尽管一再降低期望,以为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可是黄教主还是带着他女朋友一起冲破了我的底线。评一星是因为没有负分,也仅仅是为了曾经魂牵梦绕的标题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八个字,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喜欢的爱情故事,在少女之心最初绽开的时候。
我对这个故事是一见钟情的。
原著和电视版我都看过。记得最初知道这个故事只是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一小块的报道,配上了徐静蕾和刘汉强两个人的剧照,当时短短几句介绍,我就觉得这一定是我喜欢的故事。那时候永不瞑目和玉观音都还没出来,海岩剧的火爆更是几年后的事情,所以我很幸运在没有受海岩剧模式和俗套的影响下最早看到的是这部戏。
电视剧好像是95年完成,但到了98年才播的,那时我几乎一集不落的追着看完,每天唯一纠结的事就是能不能准时看到这部剧,包括片头和片尾曲。已经不记得是先看的书还是电视剧了,只记得买到原著时,心真的如小鹿乱撞,激动不已,回家还特意包了封皮怕家长看见(不过我怀疑我爸妈当时肯定是审阅过了,因为我的举止太反常了。。。)。
原著的故事性流畅性真实性,让我忘了这只是一部小说,里面表达的复杂细腻多层的情感,绝对不是AB和教主卖卖萌,耍耍酷,然后让在熙甩几句英语可以转述的。吕月月和潘小伟的感情起伏,特别是吕月月的复杂心境,通过书里的人物对话,读者即使不能认同,也能理解了。而不是像AB演成的那样,活脱脱一个恐怖的碧池,每一个行为都无法用常理解释。不得不说,虽然当年徐静蕾仍稍显青涩,但她演的吕月月让你觉得,是的,那就是一个年轻心气高没社会经验的女孩子会做的事,她的私奔她的背叛就像任何一个有点脾气有点任性的女孩子跟男朋友谈恋爱闹脾气会做出的事,只不过因为她同时也是警察,所以后果那样的惨烈,超出了她的想象和控制。而刘汉强虽然演技虽然有点不接地气,而且台湾腔太浓,但对潘小伟的把握还算准确。再加上其他配角,都恰到好处的各司其职,而不像教主在电影中明明是酱油,却又不甘心当绿叶,时时刻刻在把自己当男主处理,哦,我忘了,人家好像是制片人还是出品人之一呢,当然得我的地盘我做主。
好了,吐到这里也差不多了,原本就没抱着很大希望去看,也知道青春只能自己回味,也不用再说了。就这样吧。
2 ) 这是一场天花乱坠二逼十足的事
风花雪月只是幻想,天花乱坠和二逼十足才是主题。观影慎重。
必须要吐槽,不吐槽对不起我那25块钱的电影票。
1、演员。
请问黄晓明在片中是干嘛的?是装逼专业户?还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彰显片子的二逼程度?在《中国合伙人》里他让人眼前一亮,看这部片子时抱着很大的期待,结果单单是这部片子让黄哥的二逼气质彰显得淋漓尽致,怎一个酣畅了得。最后月月走了,黄哥在大雨天里遇到那个吹萨克斯的那段,请问他是吃了翔才如此欲罢不能吗?
听说寻找女主角的困难程度不亚于张艺谋寻找女演员?好吧,对于女主角演技就不加评判了,可是,最后那个生孩子的场景,让我心头一颤,觉得片中的那个人脸似曾相识,我恍然大悟,我艹,这不是之前网上盛传泷泽萝拉高潮时的模样吗?这个月月是那个小月月吗?
一直好奇的是,剧中安排一个讲着满口方言的上级干嘛?还是个打酱油的?这让人想到在庄严的会议厅有一个人穿着拖鞋和大裤衩子出场,以为这是在拍《厨子痞子戏子》吗?以为还在陕北抗日吗?
2、剪辑。
我艹,不得不说,剧中为了营造紧张的氛围用到快切镜头理论上确实是对的,可是切得眼花缭乱,让人分不清这些人是在干嘛是片子的目的吗?比如说那头气氛紧张,这头黄哥正在外面听路上卖唱的。这头马上要死人了,黄哥还在外面听路上卖唱的。
记得中间有个抓捕活动,镜头一顿胡乱剪切,大概半秒一个镜头?制造紧张感吗?观众还没反应过来,还让人误以为这些警察是在赶着去菜市场买菜呢。
3、配乐
配乐的好坏不做评判,可是尼玛配乐处处戛然而止这是闹玩儿吗?烘托氛围?OK,一惊一乍就是此片要得氛围?
4、剧情
这是怎一个狗血了得?一个金佛引发的血案?还是因为生了个孩子那个花儿开了就风花雪月了?在片尾快结束的时候再制造个小高潮是想给观众神经刺激吗?神经刺激到了再生个孩子?
或者是整个片子没有任何重点,没有任何高潮?那么这片子的功能也太障碍了吧?或者是想让观众觉得处处都是高潮?我艹,这得多迫害观影人的内心啊。制造跌拓起伏之感都没有这样去制造的。
在这个不伦不类似警匪似情感的片子里,让一个罪犯去爱上一个警察本就是错误的事,最后还安排跟罪犯睡了一夜的警察来揭发罪犯,导演组们没觉得这很残忍吗?这合乎情理吗?还是这个警察太他吗讲究职业道德了,被睡了,被怀孕了,依然大义灭亲地去完成任务?这也太不人性化了吧?
好了,微吐槽。就到这里,风花雪月只是幻想,天花乱坠和二逼十足才是主题。观影慎重。
3 ) 一部坑爹卖姐的戏
我不知道原著是怎样的,只能说,导游拍得很烂。
首先,对故事的主线抓得不好。我根本看不懂这戏想表达什么,以杨颖为主写她在正义和爱情之间的挣扎?还是警队的情义深重?好像一直写破案,但电影又说是风花雪月的事?是想怎样?如果是写情,那就太多不必要的枝节了,好像那个终身为刑警奋斗的老伯、一场严肃的警队葬礼,不是分散观众对剧情的注意吗!
第二,拍摄的功力太差。前半段的那个汽车追逐战,有没有看得糊里糊涂,我就知道牺牲很多辆车,有很多特效,但剪接差,不断地看出破绽,中间又拍个民警的死和黄晓明的装帅,将本来足足5分钟的追逐变成不知所谓,之后更是潦草收场。
第三,人物表现得不够充分。我看不出黄晓明和杨颖是情侣咯,然后这么大一个警局,会英文的就只有一个杨颖?说到警局就更抓狂,学什么人家香港警局,穿个西装,好好的警服你不穿,连所剩的正气也没有了。而且那队伍又官僚、又争权、管理更是缺位,好好看看《寒战》学学嘛,每次开会一大堆人,全部是跑龙套,看不出分工,你是故意黑内地警队的吧。至于杨颖,你真的好好当个花瓶就好,好像《狄仁杰》里卖弄一下就行,多好啊。我是真看不出你喜欢哪个咯。
最后,是时间逻辑很差,其实你只要好好拍电影,根本没人关心你拍多少个美景,一时又搞得像深圳宣传片,但找个夜总会你却找个上世纪出现的地方,你不是黑深圳吗?导演,你别告诉我你没去过,深圳的夜场比这漂亮多了!!然后你的那些说句话跑去红树林,买个菜有汽车却硬要来场踩单车甜蜜蜜这些姐都忍了,金式兄弟和杨颖逃跑,一个人开车,从深圳开去新疆西藏?!这tm太侮辱智商了吧,然后警察来抓人就一个晚上全到了?哆啦a梦随意门啊!而且所有警察都全副武装,黄晓明就一件皮衣装帅,还冲在前面,帅能挡子弹?一个重重包围的小院,要抓的人集体给对手杀光,然后就凭空消失了?我去,真的逼姐无下限的吐槽啊!
最后的最后居然还有,又是装逼说在北京,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是北京,然后买完菜回家会开车开到有山路的。姐没去过北京,但也知道北京7环内都是住宅吧都是人吧,怎么可能出现最后那种荒山野岭呢?!结局看到杨颖怀孕9个月还穿紧身裤,穿着裤子还能生小孩,姐表示真的无力吐槽,果然是一部坑爹卖姐的戏。
4 ) 影评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讲述韩国黑帮老大儿子来中国避难,竟与保护他的女警有了暧昧关系并一发不可收拾的故事。说实话,本片本来非常期待,但看过后却一头雾水。片中仅有的亮点,是那差点能和美国大片比肩的高速路追车戏,着实把我给小小的震撼到了。其余都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就这样。总之,爱看不看。
5 ) 那场传说中风花雪月的事
风花雪月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呢?它能让你和男友看完后,再无心情谈什么风花雪月。和闺蜜看完后,只想赶快回家各找各妈。如果更不幸你是和忙蓓一起(当然前提条件设为可能),她会用村长夫人骄矜的神态轻轻弹弹指甲,那落下的灰尘就是你灵魂的渣渣。
昨天,我选了这样一部名字风雅的电影。在电影院里,和我一位看电影时一向斯文温和的老朋友相顾无言到尽头。
全程真是充满了蛋蛋的忧桑。
其实当时选片的时候也是半分犹豫都没有的。面对铺天盖地的小时代二,我保持了一根傲骨选了排片看起来小可怜,名字看起来小文艺,海报看起来小恐怖的此片。现在想来,真是……一言难尽。所以当看到一半时,我身旁这位温和的姑娘悄悄说“其实,我觉得隔壁的小时代可能更好看一点。”而我只得在心里默念一百遍台词“我叫杨不悔,我娘说她永远不后悔。”
看看演职员表,也多少能理解这个片出来后为什么是这般姿态。女主AB,印象中还是那个看照片哇好美好美的嫩模。男主在熙,虽然大部分人看的都是豪杰春香或者魔女幼熙,我却只记得在《空房间》里,他站在女主老公背后与正和老公拥抱的女主接吻的镜头。另一个男主黄晓明,没能保持住程冬青的光辉形象,重新走回装酷装逼怎么看怎么像反派的不归路。编剧海岩,他依旧热衷那些灰色空间的事。至于导演高群书,一开始被我错当成拍《三国》的高希希,以至于一想到他平时拍的片都是七八十集,突然让拍短短90分钟的电影,也难怪手忙脚乱造就如此犀利后现代风的剪辑。后来一查,好家伙,竟然是凭《神探亨特张》拿过奖凭《风声》口碑还不错的导演。这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猜测也许本片副导演是在韩国拍鬼片出身的吧。
所以电影整体意境就是韩国高富帅在熙再次挥起榔头干起撬墙角的活,这回他恋上了只要一出现就像一副画,又因为出现过多连成动态PPT的美丽女主AB。而AB原本暗恋一个怎么看都还是日本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的同事黄晓明。于是三人与一身浓浓东南亚风的国宝,展开了一段需要细细咂摸的故事。
看到这,你会不会觉得:哇,好风花雪月!
影片一开头,伴随着优美舒展的BGM,镜头飘啊飘啊飘到了气氛紧张的警局。这里在开会,会上在讨论一个大案。但是因为被刚才优美的BGM勾走到了神,等我反应过来时,只看到在熙在照片上对我露出那副好牙口,我觉得有些眼熟。可是直到影片结束,我才反应过来,他这口牙和老三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走神,我前二十分钟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大案。但是看到电影极力酝酿的紧张气氛,我告诉自己肯定是个了不得的跨国集团犯罪。结果——还真是。
而当AB和晓明去看望躺在医院的倪大红时,那段优美的BGM又响起了。可是插科打诨的剧情铺垫这么悲伤的情绪,我只知道那个时候起我的频道已经完全和电影岔开了。所以大部分时候,我都不知道AB到底在想什么,AB到底在哭什么,AB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对着那么多有声照片,我只想呐喊:老天,赐我一个杨幂的旁白吧。
而云里雾里地看完了这部留白甚多的电影,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也第一次品尝到了那种不知道该怎么吐槽的惊恐。
这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凌厉的剪辑完全不逊于任何一部鬼片。它玩的就是心跳。一次次难以忍受的跳跃式剪辑看得人头晕眼花。在熙第一次闪亮登场时的破墙而出虽然已经提醒我们导演喜欢玩这样的把戏。可是全程看下来还是止不住的惊吓。这种惊吓有可能是来自于雷声有可能是来自于枪声还有可能是来自于黄晓明凶狠的强吻。所以当最后在熙对AB露出迷人的微笑时,我舒了口气,终于要结束了,在熙要挂了,不用担心他会开挂走毛杰模式再整出老长一段玉观音了。可是,我都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巨大的枪声还是让我的心脏又过了一次电。海报真是诚不欺我呀!
最后提一句,AB整得太成功了。最后她化身郭夫人野地生郭靖那段声嘶力竭的表情,绝对是思密达流水线下来的产品做不到的!
6 ) 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这片子的排片真少,被《小时代》挤得几乎无容身之处,我去了电影院两趟最后只好咬咬牙花75块钱看了个VIP场。
九十年代徐静蕾演的电视剧版我是一集不落追看完了的,后来也把原著看了一遍。抛开既有印象来讲,这个题材其实蛮适合拍成电影,冲突激烈,情节也快,只可惜电影导演实在没把很多细节安排好,生生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首先要吐槽的是演员。AB那张太像外国人的脸,演演青春偶像剧还行,演个国内的女警察就太违和了,漂亮得太不符合场景了!这样一个心里有很多挣扎的复杂角色,她的那张脸只能说美则美矣接近面瘫。教主友情加盟演个男二使劲抢男一号的戏也就罢了,在警察里美貌得鹤立鸡群我也忍了,但拜托耍帅也有个限度!顶头上司都没他那招摇得瑟的劲,出任务别人都一脸正常他戴个墨镜拽得二五八万的是什么意思?让一个演员的风头盖过了所有人和整出戏的内容,这是导演的无能。他跟AB的脸+气质跟这部戏的感觉实在是太不搭了,恕我时时出戏。在熙的形象本来还比较适应金正熙这个角色,但在教主的虎视眈眈迫人压力和AB的稚嫩演技下,完全看不出他跟AB有什么化学反应,爱得有点莫名其妙(他要是敢在教主眼皮子下跟AB有反应他就死定了)。
所以电影就变成了这样:男一很弱,男二强得有点怪,女主角基本是个摆饰。那些爱恨情仇的故事看起来都有些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为什么男一突然就爱女主角爱得要死,把他哥哥的心头宝偷出去送给女主角也要跟她在一起,逃亡路上也要拉着她。女主角就看不出对男一有什么感情,最接近打动她的那个刹那应该是男一把金佛掏出来以换取女主角跟他走,可惜片中女主角完全沉溺在“国宝到手,毁掉不行”,感情上还没到达要跟他亡命江湖的度,就开始跟他走了。走了就走了,最后为什么她又突然想回头了,这些铺垫都很不够,因而很难让人信服。
最最让人吐槽无力的是吕月月又会英语(他们那个警局的人是有多撮才会只有这个女警察一个人能听说简单的日常英语)又会韩语,却还要跟金正熙用英语对话??!!而且这两人的英语发音都不咋地!直接改成金正熙只会韩语,而局里只有吕月月一个人会韩语都靠谱得多。
--------------------我是回忆老版电视剧的分割线-------------------
老版《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徐静蕾的处女作,她当年凭这部片子一炮而红。她的漂亮就一个内地女警察的程度来说刚刚好,算是普通人里比较漂亮的那种,演一个刚毕业女警察带点茫然和稚嫩的感觉也比较对。薛宇是姜武演的,那种混了一些年混得不是很得意的近中年警察他把握的度也比较好,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吕月月虽然感谢他对她的好却不是很看得上他。她心气有点儿高,薛宇这种人已经进入了过日子的状态,她还有点小女孩儿的爱情幻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会义无反顾的跟人走,因为潘小伟(就是戏里金正熙)把她突然拖到一场带着华丽和冒险的盛宴里满足了她对爱情的幻想。
戏里对吕月月心理的铺垫也很到位,她妈妈一直希望她有点成就,洗刷自己做知青以来的不得意。她一门心思想出人头地,但又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对的。她的所有选择都基于她还是一个年轻女孩,不大明白梦想和现实中爱情的落差,想要很多却没有那个心理素质去承担后果,她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却被家庭和单位寄予了太大的责任和负担,超过了她的能力。周围的人都抛弃了她,她一个人在选择的苦果中沉沦,最后万劫不复。这对于一个刚涉世的年轻女孩来说太过于残忍,但很多时候这就是现实。
-------------------------我是回来的分割线-------------------
看到最后AB在漂亮的荒山野岭里一个人生孩子,然后就结局了,我表示十分无语.....导演这是想表达什么?本来吕月月的选择就够莫名了,最后想跟随原著表达一下批判,拜托跟就跟到底,批判就批判到底,落到半路上真让人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干嘛。
另外我不知道国内什么警察局已经用上了LOFT风格的装修,而且内部开会都不用穿警服。还有AB结尾被领导骂了“很可怕”后,突然又有钱买个皮卡还能在要生的时候自己开车,我望了望天很想问导演一句:她现在到底是还在当警察呢还是用皮卡给人送货挣钱了?怎么看怎么跟前面不搭调。
总之这是一部让我很失望的片子,可惜了这个题材。
20130802@竞园VS沐非 名字起错了吧?应该叫《一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才对得起高导的天马行空撒! 顺便替赵又廷吼一句Angelababy你神经病啊啊啊!!!
演员各种不在一个次元上。导演也不知道想干啥,到最后我都觉得他要放弃的感觉
en。为无数内心喊话而撼动 “为毛阿?为毛阿?为毛阿?为毛阿?点解?点解?点解?点解?”这天色,这镜头,这人流,这疯这花这血这月。都是啥个意思阿?我。在熙好帅阿!英日韩阿! 就是不说中文爱咋咋地!
咬着后槽牙给了三星,其实有点给高了。海岩的故事没得多,但毕竟是电视剧的容量,改编剧本后,就没有了足够的剧情铺垫发展,人物本就复杂有难度,再碰见这么几个不会演戏的演员,对角色的破坏是摧毁性的。剧本阶段就失败了,叙事乱得一塌糊涂。就连剪辑和后期的调色都假到不忍直视。
看了首映,觉得一个AB一个林志玲这样的美女,就别演戏了,你们真不太会。站着笑就好了。。。埋下的线导演都忘了吧这,埋得太深没人看得懂啊
剧情像富春山居图。。。
配乐有点奇怪,故事不行
高群书一直都是我比较欣赏的国内导演,从风声到现在,他的片子还是值得看看的,让baby去演吕月月这么纠结的角色有点吃力,杀手追车那段戏拍的很精彩,有大片范。
三位主角都是烟雾弹,巍子等一群警匪对决才是高群书真正想要的影片基调,剧本问题太大,从海岩原作中砍掉的部分缺少了铺垫,让影片女主角吕月月的行为和动机都显得莫名其妙,薛宇这个角色更是装腔作势,追车戏尚可,不过这也是全片花钱最多的地方,应该的。
海岩的小说结局总是令人唏嘘,虽然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结果的结局,但是选择另一个答案也许才是正确和安全的,就像男人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一样,吕月是圆满的,对于男人来说,爱一个自己爱的女人并为之付出才是幸福,不管身边有多少为你付出爱的女人,那个你真心付出的才真正值得,薛宇也是圆满的
感觉没怎么拍完啊。好像就是把现有素材胡乱拼上,勉强算把故事讲完了。不过其中的人物动机、转变都没有,尤其吕月月完全是个扁平角色,不知在想些什么。而黄晓明就是从头到尾的各种伤感苦情。引以为傲的追车戏也没看出什么好,乱得一塌糊涂,就知道瞎晃,空间关系巨乱,也不知是在追些什么。
这么2逼的名字谁起的?为我家AB给五星,黄晓明扣三星。
呃,许队才是正解,我一个快五十的人你能骗得了我?有利可图而已 晓明哥这戏太苦了,这可是真实女友好吗,不过那个墨镜倒挺适合他,不穿防弹衣就往里面冲,威武霸气。最后长达两分钟的面部特写还真实难为angelaBB了。恩,导演肯定跟她有仇,原来她没料诶。至于配乐。。至于九个月后。。周末吐槽欢乐片
与其说是警匪片,不如说是女性题材电影。关于现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面临的爱情与职业发展的两难困境,导演抛出了一个问号。女主角面对两位帅哥的模糊态度想必会是个争议,也是个噱头。也许由于电影拍摄时间略早,警察黍黍的侦察技术真心落伍啊。。看的人捉急。。
黄晓明和在熙“撸”月月(angelababy),乐哉悠哉
故事里所有人物的思维都神经兮兮的,女主的脑子尤其不可捉摸。要我看懂,微臣做不到阿~~~
不知所谓。两星全给在熙。
这帮韩国人还真够壮烈的。
没有不想看的选项,也没有0零的选项。演员演技为0,AB假脸穿警服要有多违和就有多违和。这些都有不足挂齿了,但是导演嘛,长相负分,人品负分,滚粗。
看完有人对比原著的吐槽的后,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NC....你们都别说我没骨气!在熙和黄晓明,我一定毫不犹豫的跟前者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