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成

HD中字

主演:基努·里维斯,大卫·芬奇,马丁·斯科塞斯,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索德伯格,丹尼·博伊尔,克里斯托弗·诺兰,拉娜·沃卓斯基,拉斯·冯·提尔,大卫·林奇,乔治·卢卡斯,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迈克尔·查普曼,杰西·布拉德福特,瑞德·穆拉诺,格蕾塔·葛韦格,理查德·林克莱特,沃利·菲斯特,莉娜·邓纳姆,安东尼·多德·曼妥,维托里奥·斯托拉罗,维尔莫什·日格蒙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阴阳相成 剧照 NO.1阴阳相成 剧照 NO.2阴阳相成 剧照 NO.3阴阳相成 剧照 NO.4阴阳相成 剧照 NO.5阴阳相成 剧照 NO.6阴阳相成 剧照 NO.13阴阳相成 剧照 NO.14阴阳相成 剧照 NO.15阴阳相成 剧照 NO.16阴阳相成 剧照 NO.17阴阳相成 剧照 NO.18阴阳相成 剧照 NO.19阴阳相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阴阳相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胶片技术从蛮荒走到成熟,电影人采用化学摄影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和视觉奇迹。而当时间逐渐走向21世纪时,化学摄影法趋近临界点,几无上升空间,且越来越无法应对电影工业对新技术和全新拍摄手法、理念的诉求。与此同时,数字摄影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入传统技术固若金汤的电影领域。从Dogma 95对手提DV的使用,到乔治•卢卡斯大胆的HD摄影之应用,伴随着“顽固派”和“革新派”的政治和讨论,数字摄影蚕食着传统胶片的领土,逐渐成为当今电影工业的主流。在这一过程中,配光、摄影、剪辑等工作也相继受到冲击和影响。  这是一场全新的革命,是对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展望……我也是花波吉亚家族(法国版) 第二季如果还有明天2016美国情事女王的法医学~尸活师~3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恋爱之瘾粤语牧羊人:一只犹太狗的故事熄灯追缉令猎者之心前门糖果区域母语红髅去他的爱 팽后启示录杨门女将之再战金沙滩666永:逝者代言人粤语千岁血君奠基者爱很美味电影版叛逆喜剧:冲出动物园神奇两女侠1987渔王智取威虎山电影纪录片之打虎上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天黑白祖孙情昨日的果实重口味赤裸的美奈子曼谷杀手永远宠爱张国荣奥莉佛是狗,(天哪!!)这家伙 续篇毫无痕迹第一季女人香气清须会议心心相印一诺重如山我的不惑青春小警风云之寻车记基督山伯爵2024家有外星人2

 长篇影评

 1 ) 观后关于胶片与数字的一些感想

数字与胶片的一次辩论,每一方都有最偏激的代表人物,走在数字技术前段的卢卡斯与卡梅隆;胶片最坚实的拥护者诺兰。作为被革新的那一方,胶片有很多不如数字的地方:花费高,拍摄复杂,剪辑困难,存放不易等等。但拍摄出来的画质与胶片的那种非常具有颗粒感的画面,是至今的数字技术都不能比的。发展到现在,数字已经处于强势的地位,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拍那种商业特效片的,始终有一些人不需要数字的优点而忠于胶片,但恐怕未来在资本的推动下他们只能和胶片说再见,实在不想看到这一天。 1.基努里维斯推动的这次讨论干货很多,凭他的实力请来了很多大导演(可惜胶片方昆汀没来),诚意满满,但他确实不适合采访,尤其和这些导演的谈话,始终说不到点上。

2.作为弱势一方的代表人物,诺兰的每一次谈话都是在重要问题上发表的,对方对胶片的质疑以及对自己数字的过分自信。

3.如果把诺兰和卢卡斯卡梅隆关在一个房间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估计会非常精彩。

 2 ) 关于胶片和数码的几个想法

算不了什么评论,一些感触,毕竟也是和每天的工作有关。想到其他会再补充。
       
       去年回家和家人吃饭,有人送给表妹一个富士拍立得作生日礼物,表妹也不过80后,她随口问这是什么原理,是不是有个打印机什么的,我吃了一惊,才深刻地意识到胶卷的时代确实离我们远去了。作为家用的摄影,胶片和数码早已尘埃落定。而作为电影工业,也基本上大势已趋。
        直到我在做纳尼亚卡斯边王子那部的时候,我们镜头做到差不多,会做film out也就是把做好的镜头印到胶片上,送到soho的lab里洗出来,第二天大家到楼下的电影院去看film daily, 看合成在胶片上的效果。那个时候我的总管说你们都要珍惜这个film daily,这个大概是最后的机会了。果然从那部片子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film daily了,做好的东西只要用投影放出来就可以了。虽然这样少了个环节,进度也快了许多,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film daily确实有特别的让人怀念的地方。
        昨天看了side by side这部纪录片,我就记起上面两件事来。这部片子的话题,似乎是每个业内人都有鲜明立场,制片人提到在拍这部片时大家都很容易就打开了话匣子。围绕着数码还是胶片这个话题,这个纪录片简单的对流程历史做了介绍,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采访的都是业界大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些人都会有很多佚事,还是满引人入胜的。通过这部片,不论情愿与否,观众也不得不意识到,作为商业用途,胶片真的是没有前景了,富士最近也宣布了停产电影胶片,这真是个让人伤心的事实,更不幸的是,因为制作胶片牵涉的成本,连带会影响到电影另一市场范围渺小但意义重大的范畴,比如艺术 —— 这点在片中到没有涉及。 作为一个触摸得到的实体,胶片本身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实验的对象,早期前卫实验电影在胶片上摩擦的痕迹,只能随着胶片的消失而消失么?所以看了这部片子后第一个也是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我真的要囤点胶片了’。当然,以胶片为媒体的艺术家已经意识到这个威胁,不久前Tacita Dean撰文感叹胶片的来源越来越有限,冲洗胶片的地方越来越少,她更在tate modern做了以film为题的装置艺术,这是对这一逐渐消失的媒体的至高致敬,抑或是一曲挽歌。
        我个人并不反对数码技术的推进,我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希望两者可以并存,或者是象片中有人提到,不是新的选择的出现而彻底去掉了旧的选择。这是两个不同的媒体,数码的低成本和容易上手带来的所带来的解放感,轻巧的体积所带来的急迫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就像Festen的摄影师初次接触到索尼的小摄像机,那种豁然开朗的激动溢于言表,我想起我在上学时初次看到新浪潮电影的时候也是有这种‘电影可以这样拍’的激动。数码技术带走的电影制作的神圣光环,带来的是电影制作的民主,虽然同时会带来更多的垃圾作品。
        片中采访到的新技术的推动者,比如卢卡斯,卡梅隆等等,则可谓是至上的geek,他们非常执意,有什么问题就会一鼓作气集中精力去解决,这种精神可以说干我这行是非常熟悉的,让人敬佩,也是不可缺少,但是当卡梅隆骄傲地说阿凡达的丛林没有一片叶子是真正存在的,我暗暗在感叹weta工作人员的工时同时也为至上的geek感到一丝悲哀,你可以没日没夜在电脑前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但你也可以看一看真正的丛林,难道自然不能提供让人叹为观止,想象之外的魅力么?
        从数码技术的推动到后期调色的广泛使用,更带走了胶片所特有的魔力和尊敬,这大概是老一辈从业人员怀旧感伤的来源,但是也透露了电影工业的一些自我满足的特性。比如以前大家要到翌日才看到到底胶片捕捉的影象,摄影师如同魔术师的地位,固然很有吸引力也会让一些控制欲强的导演非常恼火。特别是采访的一个DI,充满着’我是最后一个碰这部片子’的窃喜。。。呃,我还是讨厌DI。作为合成工作人员,其实我们是对所拍摄的东西非常尊敬的,我们会小心翼翼地保持所拍摄的data,胶片扫进来也好,数码数据也好,合成上的元素也会和拍摄的所配合。哎,可是跑进来个没有经验的DI, 加上个没有主意的导演,后果往往是破坏了所有当时捕捉的美丽。如果没有特殊的目的,你为什么你要去改树叶的颜色?就像有个著名摄影师说的,除了象一些特定的fantasy或是stylised的片子,很多效果就是可以在拍摄时达到的,调色自然应该是谨慎的。由于胶片的成本和物理上的特性,在拍摄,剪辑,后期的制作上会少一点浮躁和匆忙,更多些尊敬和认真,这个态度我觉得即便是媒介的变化,还是应该保留。
        我们看到数码技术不断进步和突破的前景,如果要我选择拍片的媒介,我恐怕也是多选择数码,但是只是希望还是可以有机会用胶片。
        一个简单的机械原理,几块玻璃,在薄薄一条上保存下的光影,一百年后对着个光源马上可以再现,本身就是有种简单的优雅和诗意。虽然这是感性的一面,但是我们是有情感的动物。

 3 ) 胶片?数字?

阴阳相成影评
        看个标题很容易认为是鬼片,其实说的是电影制作两种不同设备,胶片还是数字?
        导演和摄影师比较新潮喜欢接受新设备新事物,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数字,就像大卫芬奇,卡梅隆,贫民富翁的百万富翁的导演,有些导演认为数码摄影就像好吃可口的垃圾食物,人们吃完爽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喜欢了,就像烟花一样消逝,代表导演是诺兰,还有诺兰的摄影师。
        导演认为阿凡达之所以需要3d是因为他的作品需要这样呈现,重新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而3d这种影像技术创造的电影却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动不动就3d,没有意识到是不是影片真正的需要,而是为了迎合大口口味,赚取票房,所以这点是诺兰极其痛恨的,相反胶片摄影对摄影师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胶片拍完之后,只能换下一卷,回放作品时候必须等到第二天,所以前一天摄影师只能通过想象来知道画面,数码摄影的随摄随放,给了导演更大的空间发挥,拍的不好就可以立马改,这是胶片不能给的。而且数码摄影可以让后期做更多东西,增加的更多,微调的更多,而不是胶片,调个整体电影色调才能完成的。
       看到西方国家拍电影那种严密的分工机制,怪不得他们电影产业发展的这么成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力求做到更好,没有最好。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奖励机制,差不多每个电影工作者都或多或少的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获得奖项,就像他们的最高荣誉奖奥斯卡。
        电子技术的普及导致搞电影的也不止是少数人可以搞得起的,热爱电影的人可以用5d或者7d啊,平常人甚至可以用苹果手机来完成他们的小电影,当工具的普及,很多人都可以用,这其实给专业电影人带来了很多冲击。就像摄影一样更普遍了。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样普及不是一件好事么,其实不然,这反而是一件坏事,拍摄周期的缩短,使得很多人都很少关注品质的问题了。
        胶片摄影是不是会死,其实不会的,卢卡斯在前20年就说过胶片时代会死亡,但是现在依然有电影人像诺兰,坚持用胶片,因为胶片给我们呈现的是数字所无法带来的体验,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无论是胶片和数字,这只是一种技术,而真正操纵这个技术的是人类。用心做,就好。

 4 ) 胶片和数字各方之争

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之争主要在以下几大方面几个小点:


【电影拍摄过程方面】

一、质感上,胶片的动态范围更广,颗粒感也更有真实感觉。但是数字却是亮的太亮,暗的太暗,颗粒感失真。

二、后期调色上。胶片:DP摄影指导要格外注意颜色,构图,角度等画面问题,比如光在皮肤上的感觉。数字:想怎么拍怎么来,不行再重来,这样常常出现中断,每个人都可以评判,削弱了DP的权利。

三、拍摄成本和时间。胶片:成本高,一般是隔天才能看到所摄画面,一方面对当时画面效果无法完全把控,一方面却因独特的质感而收获意外惊喜。数字:成本非常便宜,想怎么拍怎么拍,不用考虑胶片的成本问题,所拍所得,降低的预算可以给导演更多的自由度,大大提高电影生产数量,但在数字早期(《家宴》是第一步数字电影,1998年,DV拍摄),数字画面非常不好。

四、电影语言——拍摄的方式。胶片:相对数字而言显得笨重,不灵活,拍摄的角度受到更多的局限。数字:通过灵活、轻便的数字摄影机,可以传递更多的运动,动作和情感,比如手持摄影机情绪化的特点,可以营造一种奔跑带来画面晃动而引发各种情感,从而改变在胶片时代许多方面,比如演员表演的方式,导演即兴发挥的能力。

五、演员表演方式。胶片:拍摄过程不可以随意中断,除非CUT,所有的人,包括演员,都要全身心投入,因为胶片一开动就是钱在烧着。数字:导演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指导演员,这使原本很好的氛围会被破坏,演员的情感也被中断,要求再来,但是很多时候,感人的画面常常是昙花一现,可遇不可求。

六、镜头拍摄的多角度。胶片:相对数字而言,只能做一到两个不同角度同时拍摄,遇到需要多角度拍摄,则需要把刚刚演出的再重来一遍。数字:可以架10个镜头在不同位置同时拍摄,节约成本和时间,而且给拍摄方式很大自由度。


【剪辑方面】

一、剪辑。胶片:长长的一捆胶片,用剪刀剪辑,时间耗费大,剪辑机器设备成本高,人工成本大;同时对于剪辑师的水平要求更高,因为剪辑就是通过剪刀使两个不同的胶片连接在一起,因为胶片很贵,剪辑师会思考更多的画面的东西,但是数字在这方面却大大降低了对剪辑师的剪辑能力要求。数字:全部在电脑上进行,时间和人力成本大大下降,同时也不需要拿去洗,又省了一笔钱。(P.S.自从数字剪辑机出现,胶片可以转化为数字,再用电脑剪辑,80年代末)

二、CGI特效。胶片:对摄影技巧,灯光技术,精细模型和洗印技术要求格外高,他们用来改变真实并提升观影体验,通过把胶片一张叠一张的方式来制造特效,但过程对胶片损耗大,而随后这种物理式胶片剪辑方式被后来的“把胶片变为数字格式”所取代,这能省下很多钱。数字:用电脑合成特效,想怎么做怎么做,甚至能给你创造一个真实科幻世界,就像《阿凡达》里面所有的森林部分都是CG的效果。


【调色方面】

一、电影经过拍摄,剪辑和加入视觉特效后,调色师或者洗印厂的配光师继续调整画面。

胶片:光化学时代的负片,需要经过显影,印片过程。在黑白片时代,配光师通过浸泡胶片时间的长度来决定画面的明暗,在彩色片阶段,则通过有限的红、绿、蓝和亮度四个按钮来调整画面的色感,使得不同画面的色彩保持一致。数字调色最先应用在短片上,比如MV和广告。数字:同胶片后期时代。调色师或者配光师会喝DP产生矛盾,到底谁是决定画面的最后一个人?


【放映方面】

一、拷贝和放映方面。胶片:很多时候会因为放映机不同,不同光照强度,以及其他不同的变数,这一切都交给放映员来处理,声音,画面等等,使得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画面是不一样的。数字:99年全美只有4台数字放映机,2011年已经全部数字化。从99年开始,数字化开始发展,使用CCD或者CMOS感光的数字摄影机研发和生产不断推进,从2005年起,美国企业潘那维申,它是制造胶片摄像机的先驱,以CCD制造出大型传感器“创世”数字数字摄像机,这样第一台应用于电影拍摄的35mmCCD传感全画幅数字摄影机诞生了,它获得与胶片相似的景深效果,但动态范围是硬伤(画面宽容度,明暗过渡的真实效果)。2007年RED数字摄影机制造公司研制出RED ONE(4K),从SD—HD—2K—4K,分辨率大大提高。2009年奥斯卡第一次颁奖给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数字电影开始得到广泛认可。《公众之敌》,《第九区》,《泰特罗》,都是用SONY F23拍摄;《告密者》RED ONE,《阿凡达》不止SONY F950。

二、CGI特效使用问题。胶片:可以保留原始物体展示的真实效果。数字:电脑合成,缺乏真实感,但是卡梅隆说胶片时代哪些绿色的布景又算是真实吗?CGI可以给导演更多的表现方式。

三、数字摄影机腾飞时代。RED EPIC阿丽萨摄影机(4K)在动态范围上做得更好,电影《龙纹身的女孩》2011,《超凡蜘蛛侠》2011,《霍比特人》2011,。ARRI摄影机制造公司的艾丽莎摄影机,2010生产,拍过电影《雨果》,《亡命驾驶》2011,《忧郁症》2011,《时间规划局》2011。

四、影片运输问题。胶片:笨重的胶片要被运输到全国各地影院,其中的运输成本很高;而且在拷贝过程中因为几乎不是原始负片而面临拷贝出来的片子失真。数字:采用数字放映机的影院,拷贝可以做到无限次拷贝不失真,因为它复制出一模一样的片子,不存在片子失真问题。


【传统影院和崛起的互联网之间的冲突】

一、放映环境。传统影院:诺大的银幕。互联网:各式各样的放映设备,手机,电脑,平板等等,越来越占据人们的观影时间。

二、拍摄设备。传统影片:使用专业的摄像机,比如RED,ARRI等。互联网:人人可拍电影的时代,成本低廉,只要你有佳能,尼康,索尼等微型摄影就可以完成。《微型家具》,2010,佳能7D。但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还是有很多影片采用胶片拍摄,比如《战马》2011,《生命之树》2011,《碟中谍幽灵协议》2011,《点石成精》2011,《大艺术家》2011,《黑暗骑士崛起》2011。


【影片存储问题】

一、影片存储问题。胶片:轻松存个几十年再拿出来拷贝,放映等都没有问题,维护成本低。数字:存放几年如果没有保养,拿出来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画面失真,或者影片内容丧失,维护成本很高。


【最后】

即使胶片影片在2007年达到巅峰,而数字影片从新世纪出开始强势崛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材质进行摄影,最后都会回归到一件事:如果你用心去做,如果你有诚意和感受力,那你用什么做到的并不重要。(Everything comes down to one thing.If you do something with your heart. If you do something that you are convinced of and feel about it.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re using.)

 5 ) 电影所带的真情(灵气)。

1.用胶片的基本没有渣滓,而用数字的渣滓偏多(看那几个只宣扬数字的表情与才华得出)。
2.胶片更易达顶峰,数字较难。
3.胶片太紧张了(钱,益:集中注意力;弊:心理包袱(我不喜欢这样))
4.有钱的大导演什么的胶片肯定好,没钱的只能用数字。
5.数字的及时性。
6.大家都能拍片了(数字)。
7.用电脑调出的颜色永远当不到胶片。
8.胶片的纹理质感确实远超过数字。
9.商业片几乎是数字(诺兰是个牛逼)
10.DI只是辅助,但创造一个新世界DI是最好的选择。
11.数字对胶片不够尊重。
12.阿莱ALEXA哇哦(找到了数字中的胶片),可惜却终止了。
13.艺术家、科学家都很淳朴,这其实很和谐。他们总是在互相推进。

都是有利有弊,在我看来,使用哪种,更取决于你所拍摄的影片本身。【希望演员带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影片最终的效果(你所需要的),是否依靠DP,是否需要更换胶片的间隙(其实数字也能人为的拥有),等等】

这部电影不只是讨论胶片与数字,还有电影的现状和未来。


还是应以影片的结尾来结束:
所有的最后都回归到一件事,如果你用心去做,如果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它,那你用什么做到的并不重要。

 6 ) 伦敦preview上的几个梗 (乱入)

片子立意明确扎实 --- 一部又geeky又techinal的纪录片 按制片人自己的话说就是绝对对的起荷包 短短一百分钟相当于电影学院一年的课程了 咳咳 (但却是不是浮夸,本片涵盖了20几年的电影技术发展史,并且用这个产业最有价值最具代表力的声音)

首先有意思的是电影名字本身,在电影和制片人Justin 后来的谈话中出现多次,但意义又大不相同。

首先整部电影的起源在影片最后调色室里(DI),一边放着胶片,一边放着数码 side by side,所以产生了拍一部关于两者之间对比调查的想法。

稍微往下挖一层,就是目前的电影时代正处于胶片与数码的过渡期,两者共存side by side, 有的电影两种拍摄技术都会用到,有的只用于后期剪切,引起名导们各种褒贬。(话说其实片中只有诺兰和诺兰的cinmotographer 在誓死做最后一个拍胶卷的人吧。。。喂喂)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3D拍摄技术,是采用两个相机side by side, 就如人眼认识世界一样拍摄,录下两个有相对距离的世界产生3D效果。

下面讲讲好玩的事情:
采访这么多大导演很困难吧?猜猜谁最难邀请到?还能有谁?诺兰呗!

电话那头说在将来的16个月里,无论在世界上哪个角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给我们20分钟,我们就会感到做采访。

电话这头说:不。 然后挂掉了

后来基努李维投其所好,专门搞来一个老板打字机,写信给诺兰。诺神终于开恩说我给你们20分钟。之后还在采访过程中格外大方的多加了5分钟。。。

观众问:片子中一直提到,胶片已经发展到极致了,但是数字录像技术还在初始阶段,所以电影人应该一起去努力为研发新技术。但是IMAX film cameras 已经在技术上又把胶卷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有越来越普及(dark knight rises)。 难道在采访过程中,没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吗?

Justin: emmmm...我们有一部分专门讲IMAX
的。。。与整个电影主题不符。。。所以被剪掉了。。。(为维持向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有超过一半的采访在片中并没有用到,之后会留出。。。)

一些我记下来的对电影史有重大意义的影片:

1998 celebration 电影用一台dv拍摄,整补电影的取景在那种特别的角度和摇摇欲坠的效果下完成。让电影导演重新反思是否大制作大班底才是未来的出路?还是这种降低技术却解放自由框架的艺术革新更重要?本片启发Danny boyle 与该片cinematographer, 一起合作了 after 28 days (虽然是烂片)但是在技术上却使小成本迅速多角度拍废气的伦敦成为可能。(据说只阻碍了10分钟交通而已啦)

然后Boyle对电子无法自拔,第一次采用几乎全数字录用技术拍摄了 slumdog millonnair. 整个电影只是源于Boyle想利用数码相机的便携性拍摄有动感流畅,大型胶卷相机难以达到的角度所产生的,故事完全服务于这个初始想法, 并大获成功。

星战就不用提了 卢卡斯疯狂迷恋数字化的效果 开拓了胶片拍摄录入为数字化格式去做后期效果 也恰恰是因为他大成本投资才使现代电影成为可能 (膜拜)

Social network里芬其要求Red (专业电影摄像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制作一个电子摄像机可以减小机身重量,将录像部分与其他机身分开 (之为拍划船那俩镜头),还声明几天之后就需要,人家回复,机子已做好,已经在您桌上了。
(顺便提一下Red只做了第一步真正可以媲美胶卷拍摄水准的摄影机,虽然经常死机,需要在相机上放上冰块降温,拍摄效果容忍度不高(指画面中可以看到的最亮的区域与最暗的区域的差值)但还是受到了电影界的广泛认可,因此有了片中著名一梗;“我要打电话给胶片,告诉他我遇到别人了。)


最后的最后,导演很用心的把马丁留在了最后鄙视一切来了一句这一切都不重要,虽然整部电影都在探讨技术上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到了电影本身的内涵与价值。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电影的初始与最终的目的还是讲故事,无论采用什么手段,何种技术,把故事讲好,其余的都不那么重要了 :)

- 讽刺的是,整部电影全部在讨论胶片与数字,但是电影本身全部是数码拍摄完成,也在某种层面上体现了时代难以抵挡的潮流。



本文通过笔者短暂的金鱼记忆回忆而成,加上看片的时候难以有点激情澎湃,由于片子还没有正式公映,目前很多具体信息还难以考察,若有失误之处,还请交流指点,谢谢。

 短评

无论胶片还是数字,电影最终的目的是讲故事。大卫林奇说的在理:每个人都有纸和笔,又有几个人成了优秀的作家呢?

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如果说《电影剪接的魔力》是对剪辑师工作的一次游览展示,那么《阴阳相成》就是一篇以胶片和数码为中心的论文,迷影人不可错过的纪录片!受访阵容中丹尼·鲍尔像昆汀般富有激情,芬奇就是个满嘴FUCK的痞子嘛,当然谁也阻止不了斯科塞斯卖萌啊!

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中译名阴阳相成似乎多了些哲学意味,其实是数字电影和传统胶片菲林拍片的探讨。个人觉得,就像电子书占据实体书领域一样,数字化将会是未来大趋势,但个人还是喜欢菲林胶片,喜欢那种颗粒感、即时的演绎、调动画面的艺术感和第二天出样片的那种期待。未来数码和菲林如何融合,见仁见智吧。8.4

1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内容丰富、剪辑流畅,非常棒的一部关于电影制作的科普纪录片。我们能够见证胶片与数字电影的并行时代,实属幸运。不过即便你对这场争执不感兴趣,光是看看一众大师级导演(林奇还是最帅有木有)和摄影师现身说法的壮丽,也完全对得起这一个半小时的光影之旅。(9.0/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在那些老一辈眼中,电影更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这是对电影的敬畏,是好电影得以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在技术的帮助下,制作电影变得普遍化的时候,好电影反而变得异常稀缺了。当技术的一次次革新带给电影改变时,电影似乎总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但不管怎样改变,电影都应该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17分钟前
  • 老K脸
  • 力荐

诺兰这个憋吃真讨厌

20分钟前
  • KREJERK
  • 推荐

虽然出镜导演名单闪的不行,但听他们聊胶片摄影机像素成像后期制作的专业名词实在是太晦涩了,所以这个给业内人士看更合适吧。不过看看每个导演的个人风格也不错,Danny Boyle特活泼,诺兰特严肃,斯科塞斯特有激情,林奇特“legend”,芬奇是个老愤青,说了影片里所有的F词....

23分钟前
  • Iberian
  • 推荐

数字化肯定会大范围的替代胶片,就像mp3代替卡带,网络代替纸媒,数码相机代替胶片相机,但传统仍然会有一席之地,有些是个人兴趣爱好,有些是功能上的特殊需求。但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技术永远是为艺术服务的,不论用胶片用数码,用ARRI还是用iphone,只要有故事,有冲突,用心去拍,都能成就伟大。

26分钟前
  • jin.hao2940
  • 力荐

胶片之殇。数码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所以影像在泛滥。个人认为,数码实质上是对观众体验的一种剥夺,我能清晰地记起看过的每一部胶片的感觉,就像一个个奇迹,但数字,很可惜,只是放大的电脑屏幕而已。纪录片应该访谈观众,一部电影的完成观众也是一部分。导演的片面之词,是自私的考虑。顶诺兰

2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好吧,其實片中的導演全部都支持電影數碼化。每當說到數碼技術的演化如何,音樂節奏便明朗輕快,旁人在笑,我睇到一殼眼淚。整部電影裡,全面支持菲林的,其實只有Christopher Nolan一個而已。當製作電影的人面對這些抉擇,其實作為觀眾,除了買票入場,究竟可以做甚麼?

33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其实这片攒明星的意义要大于影片本身的主题。找到了大批的导演、摄影、剪辑、特效等大牌参与访问,观点其实很明确。重要的是从业者对这些变化的感受,从摄影、剪辑到调色、放映、存储,都是全面数字大潮,这是大势所趋,恐怕很难有逆转了。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剪的不错嘛~这片子简而言之来说就是电影界人士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喜迎数字时代的到来,而以诺兰为首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胶片派遗老遗少不自量力螳臂当车......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路上无聊端着pad一边走神一边说话一边看完的,坐稳了根本看不下去,keanu君,一副很孱弱的知识储备不足的气场啊,作为采访者怎么行,完全没做好一个攒局人。

3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把电影摄制从胶片到数字的演进过程同其自摄影,调度,成像,显像,调色再到剪辑,洗印的诞生过程联系起来并配以众多名导及其摄像班底对于胶片时代,老旧特效和技术革新的昨日今夕之描述和远景设想对影迷来说本身就是一针鸡血。

4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对于电影技术的堪忧~心情欠佳有待重看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感谢竹雨推荐。电影纪录片。采访无数电影业内一线大咖。包括导演,摄影,制片,剪辑等。探讨电影胶片的没落与数字化浪潮的汹涌。无论是摄影,剪辑,放映还是存档,数字化确实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以诺兰为代表的胶片党依旧坚持着胶片拍摄。片子浅显易懂。既可大众科普也可业内学习。推荐!

4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电影制作的介绍性“论文”,从拍摄到剪辑到调整色彩到当下最先进的高清摄影机和3D技术,我是完完全全地被吸进去了~赞!基努这个发型变化也是很狂野啊,啧啧。卡梅隆像科学家,诺兰很绅士,芬奇好流氓啊,丹尼鲍尔好激情!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迷影人必看!电影的数字与胶片之争。胶片死了吗…?此片从电影制作的各个角度来寻找答案,在各种电影技术活工匠的各式各样的态度中,观众应该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诺兰和他的御用摄影果然是坚定的胶片派!"我会用胶片用到死!(意译)"而卡梅隆和芬奇则是坚定的数字派。"龌龊司机"姐弟真是姐弟…

55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力荐

立场都是打哈哈的用语,一个个骑墙派,除了诺兰。电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该停止的事情,真不希望看到电影进入下一个技术时代,那种不再需要现场指挥,不再需要出外景,不再需要演员表演,不在需要摄影机和录音设备,完全靠计算机做出来的东西,还可称为电影吗?

59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我给这个片做了个字幕,怕是看的最仔细的电影了吧。所以感觉很难说,就不说了吧

1小时前
  • 普赖尔蒂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