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这该死的爱
起先,宣传片说,这是一个感动海峡两岸的爱情故事,生死不移、浓烈悲怆,撼天动地,几近完美。
镜头里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梁祝、铁达尼、痞子蔡汗轻舞飞扬,都有童叟无欺的真挚感情,但能不能感动人,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看的第一部爱情小说,是琼瑶的《月满西楼》,男女主角的缠绵别离,在我眼前起码晃了半年,才终于看到最后一页“多累啊,死的死,不想活的不想活。”而至今,唯一能记起的,也就是书里出现的一曲童谣“三轮车跑得快,后面跟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而陈秋水与王碧云一起唱的童谣,就先进多了,起码是外文,我残留的英语语感仅能分辩出是这么样的“one~~~~~”(呼唤高手能告知)。他们俩的爱情很校园,相见彼此有好感,浓情蜜情,无忧无虑。但作为社会贫富差距的支持者,王碧云的母亲拆散了这对璧人的眉来眼去,然而她万没料到,女大不中留的事,终于发生在他们家。王碧云下乡,与陈秋水你浓我浓,好不容易捱到谈婚论嫁,陈秋水竟然要走。走就走罢,还留下一堆承诺,让这个本来就有点胜利意味的爱情,显得支离破碎。
徐若萱、陈坤,都是我喜欢的角儿,在里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贫穷贵公子,怎么看怎么像是要私奔的一对才子佳人。却出忽我所料!-_-。陈秋水要离开的那天夜里,王碧云的爸爸冒死载着她去见陈秋水,我以为,这下该奔了吧,没有。。。这场戏也拍得好,扮演王爸爸的秦汉,连哄带赖的骗过把关大兵,那种镇定啊,无畏啊,像是一种伟人的视角。同情的劝说女儿,静谧的助一臂之力,不由分说的甩手就走。我看得几乎要掉下泪来,他一定是担心女儿不听话会私奔,他那样乖乖巧巧的女儿如果离开他身边,肯定过不好。
其实女儿不仅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更是爸爸贴身的剃须刀。
可王碧云没走,相反打扮得漂漂亮亮,与陈秋水演了一场生离死别的哭戏,末了隔着汽车玻璃大喊“秋水秋水”,秋水就随了古今中外的大流,在车外跟着跑。我实在不敏感的心,也因此失去兴趣------我记得在车外跟着跑,始终是一个忠诚的动物,而不是,至死不渝的爱人。
故事接着讲。秋水到了祖国,开始过上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参加抗美援朝,援藏,与一个上海姑娘邂逅,而后死去。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他对王碧云的思念,仅停留在看看她给他的画册,去学校翻翻有没有她的学籍登记,他始终没想过要写信给王碧云,或者,回去见她。而那时的王碧云,正在履行着他们分别时的诺言,照顾他的母亲,养老送终,并且,并且,她仍单身等着他回到身边。
有时候,有时候我想说,爱情是不是廉价的,廉价到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以抹杀。陈秋水在吃王金娣的白米饭时,不会想到与王碧云的爱情。在意无返顾的奔往西藏时,没有想到王碧云的爱情,哦,想到了,他把王金娣那张脸当成了王碧云。但王金娣是王金娣,王碧云是王碧云。他的感情始终默默保留,过着与历史符合的生活,娶了改名叫王碧云的王金娣,而且,还有很力量的死在的雪山脚下。
你会感动么?至少我没有!真正的王碧云在台湾,从一个青葱美少女变成了老葱女妇人,她不断拒绝深爱着她的薛子路,并始终未与母亲和解,她坚定的,勇敢的等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陈秋水。这种骨了里的刚烈,有几个人会有?世事纷乱,都与她都无关,她更像一个旁观者,只有爱情能够令她刻骨铭心。爱情在她的心底有生命,画在纸上,念在口中,不由任何人打扰,很酷的姿态吧。仔细想想,女性的韧性犹如冬眠的动物,等不到春天,我就关门沉睡,心中所待的花开灿烂时,便怒放。
当然,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传达---两岸的关系。两岸关系的政治因素,影响了一份真挚的情感。这所谓的复杂因素,在昨天看了龙应台先生的“请用文明说服我”,更使得我由明白至糊涂,好一个扑朔迷离啊。但确定的是,美好的事物,要有统一的思想,至于手法与策略,则是要技巧的。
陈秋水与王碧云的感情在一个时代里无法彻底理清,那么延续到再一个时代,陈秋水的儿子,王碧云的侄女。而结局,已寒凉,我根本去意去看完,毕竟,王碧云依赖的那点感情,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化成现实。就像七色彩虹美得让人想爬,走过去,却只是太阳反射的一排水珠而已。
这该死的爱,如果不是他们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
2 ) 那碗翡翠白玉汤
乱世里的儿女情早就是奢侈品
然而碧云一直等金水
他却有了王金堤
最后他死,他眼前浮现的不是碧云的脸,而是共度多年的王金堤,多年来的点点滴滴
我不喜欢李冰冰
我很矛盾。
这个结局,我没哭,只是难过。
后来在飞机上,有人在看,边看边哭,用了几包纸巾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人八十岁迟暮,想见初恋情人
他的结发妻子就托人寻找,寻找到了,两位老人在一起诉说当年
这是一档催泪弹的电视节目的内容
但是我觉得悲凉,一起共度岁月平淡的发妻连你这样的要求都满足,你却只感念当时初恋的一低头的温柔
好像朱元璋
落魄时候的一碗翡翠白玉汤
多年后王宫里的御厨天天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的为你准备菜品,搭配营养
你却只记得那碗翡翠白玉汤
寻的之后,又如何,发现不过是菠菜豆腐汤
无法下咽
这和已经完结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有些感情,当时是爱,多年后早就是蒸发了水分,当时是鲜活
如今已经干瘪
只是情节
有人说,真爱一个人,那舍得与他举案齐眉
应该只在午夜梦回,看到他的眉目
然后继续和他人平淡流年,讨论吃什么,孩子去哪上学,工资定存还是买股票
岁月有水滴石穿的能力,更哪堪的脆弱的爱
3 ) 秋水蒹葭碧云天——再看《云水谣》
所谓相思,望而不可即,即而不可见,见而不可求,求而不可得。
陈秋水自二二八事件离台直至牺牲,与王碧云音讯全无,十余年的苦等,幽幽情思从王金娣对他的追求过程之中清晰可见。从第一次对话陈秋水说:“一个人牙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心很好。”这话出自王碧云的父亲,秦汉出演的那个牙医。陈秋水到大陆后更名为徐秋云,姓随母亲,而名字则意味着他与碧云的结合。那只钢笔,当金娣在火车徐徐开动时拿走了那只笔,秋水急切地说:“我的笔,把笔还给我……好好地保管,用纯蓝的墨水……”,那是碧云送给他的。当听说有个叫王碧云的人找他,他魂不守舍的神情,踉踉跄跄的脚步。直至金娣改名为碧云时,金娣抱着他说道:“不用再等她了,不用再这么苦等……我就是王碧云。”,秋水毅然地挣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王碧云,第一次与陈秋水擦肩而过,心亦随之而去,直至终老。漾漾情怀从青丝至白发沁人肺腑。少不更事的徒步找寻,为了“只想看看你”。到送别时的“我不让你走,我要跟你一起走”,“你不要担心,我会替你尽孝,她也是我妈妈。”这句话,她说了,也做到了。漫长的等待,辗转的找寻,直至等来的消息是陈秋水与王碧云双双于雪崩遇难时的无声的悲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所谓相守,投瓜非瓜,报桃非桃,琼瑶以至,永之为好。
王金娣,一个来自上海的娇丫头,自手术时结识徐秋云后,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秋水来到西藏,她追到西藏;秋水心中始终有个碧云,她就将名字改为碧云。这等苦恋,足可谓感天动地。至新婚之夜,她对那个空置的代表王碧云的酒杯说:“姐姐,他一直在等你。是我不让他等了,对不起。”酒一饮而尽,“今生今世,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又一杯饮下,泪尽下。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所谓爱,起相思,得相恋,终相守,谓之久矣。
病中再看《云水谣》所感,记下。
4 ) 等待,就是一种折磨
时代环境迫害下变得两岸相隔支离破碎的古典爱情,她一直觉得他们天生是一路人,于是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一生等待终身未嫁,以执着的心抵抗着时间的力量,爱情最终化为心酸的眼泪。而他也在拼命找她,只是苦寻无果后另娶了身边的别人。终究还是女人更坚忍,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只是被政治被时光阻隔的爱情,又能去责怪谁。
当时的徐若瑄真的是美的惊为天人,王碧云等了陈秋水一生,薛子路等着王碧云,而陈秋水虽然心里爱着王碧云却在几年之后和别人结婚了,这大概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吧,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等待与否都是自己的决定。至于你等的那个人是否也如此选择,从来只是人性的不同。
所谓爱,起相思,得相恋,终相守,谓之久矣。孤独的人与寒冷的夜总相配。太多沉溺于深海,无从寄托的孤独灵魂。等待,就是一种反复折磨。
5 ) 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文_谢长留
是年少气盛,还是天生宿命,这些年来,还时不时得意忘形!
李冰冰扮演的王招娣,太容易讨好观众了。这角色起伏波动较大,人物性格饱满,何况向来在银幕上扮丑的女星都会赢得更多的好评,所以她凭这部戏获奖,也无惊异。但主要是王招娣的最终胜利还是不禁要引人深思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活生生把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拍砸了,感觉有些伪文艺。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文艺不文艺这东西本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答案和限制,都是因人而异的。我只想知道,到底在爱情这个节骨眼上,是应该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徐若瑄的角色本来就不出彩,加上她的演技实在有些矫揉造作,似乎更为她的悲情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好像,如果最后她和陈秋水破镜重圆了,还真让观众从心往外不待见。不过她又着实演了一个为爱情,甘心放弃大好青春,执着等候的角色。这个角色本应该让观众为之感动,心之所向,最起码是让人觉得可惜而又慨而叹之的,可最后风头全被活泼直爽的王招娣夺去,不光是演技上的锋芒,甚至连观众的心也一并被夺去。
观众看到最后,甚至不会去抱怨陈秋水出尔反尔、没能像王碧云一样坚守阵地,大家一致认为他和王招娣的结合才是民意所向,因为王招娣的破釜沉舟和愿意跟随陈秋水浪迹天涯的决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相爱的人要远走他乡,或留学,或工作,或回故乡,每当这时另一人就要做出对当时的她来讲天大的抉择——分手还是随他而去!大部分人衡量再三之后,最终选择放弃,因为眼下的这块地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事业、有她的朋友还有她的未来,与彼人的分手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一切可以重头再来。于是,每当遇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她便如此这般解决,到头来,她也结婚了,也生儿育女了,也老死在这一片不败的温床上。但她却一生都没能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青春冲动过。
王招娣的家在上海,她固执又冲动,认定的人和道理,就一如既往的跟定了走下去,她不管那么多约定俗成,也不问未来,她只知道那一刻,如果她不跟着陈秋水奔赴西藏,她一生都会后悔。
最终打败陈秋水的当然不是日积月累的孤独,更不是杳无音信的望眼欲穿,是王招娣铁打的决心和执着的眼神。
女人,是应该像个贞洁烈妇般痴心守空闺,坐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还是应该舍得一身剐,跟着他四海为家!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坚守的固然伟大,却只能萧瑟收场;追随的虽然鲁莽,却即便在雪崩当头之时,仍能有被对方紧握住手同生共死的力量。
如果爱,就请勇敢去爱。不管是金戈铁马还是荒漠草原,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驻守一隅,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天长地久更安心。
6 ) 烂
去看了一下云水谣, 所谓战争和爱情的混合大片,从来是奥斯卡不二的喜欢. 所以蛮好奇,中国式的这种片子会拍的如何.
简单的评价几句:
1. 故事本身, 显得荒诞, 爱情可以禁受住很多考验,但时空的分离却不在其中. 即使当事人还在有感觉,却是遥远的一道残影. 歌颂瞬间的辉煌是一种美丽,歌颂长时间的煎熬,是一种残忍,
2.演员; 功力太差, 应该弄两张陌生脸来演, 一身媚骨的徐若萱,咋看都不像那种one trick mind 的人. 男主角的造型,也毫无坚毅的感觉.
3. 陈秋水后来的经历,简直是画蛇添足, 抗美援朝;西藏支边, ,,还要英勇就义,,,md 伟大, 光辉,,正确,,都齐了,,,咋不加上在文革是被当间谍玩死. 干脆悲情到底...
4,导演嘎奇怪的,,特喜欢拉镜头,,,很少切换的,,,尤其是金娣找秋水的那一段...感觉就是走迷宫...这种手法,,二三回就够了,,,多了倒胃口..
5, 对白的白痴和演员夸张的哭泣,,,,,情到深处人寂寞,,,,不知道怎么编剧的.
平实的故事,简单的生活,拍一部爱情片,,咋能嘎烂呢.
(俺在贴吧的评论,已经被群殴过了)
其实还不错啦,赏心悦目
夜半归家,一个人,电视。剪辑一塌糊涂。女人都是美的。歌谣也是。其它不提。
深情得太做作,选择台湾大陆分隔两地的敏感话题..爱情时代片的基础,却始终发掘得太浅,和类型相似的《滚滚红尘》一比,高下立见。
故事不错,演员不行
算不上烂片,也算不上好。
喜欢陈坤
演员太做作,表演过于用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还是很细腻的。
难看 演员全部太用劲了
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完美,我还是被感动了很多次.
战争中的爱情禁不起岁月的等待。。。
不怎么动人的爱情小品,挖得不深,演得平淡,但有几个细节还算细腻。
两情相悦
最后那个镜头...你还真行啊
我轻轻滴抽泣,我竟然哭了!
陈坤是帅的
把生和死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的又是什么?云遥遥,水滔滔,云水难相交。
十分讨厌那个徐若宣说话
很好看~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叫骂声一片 可是我却哭的稀里哗啦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实现起来很难,可惜了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