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更新
听评论里小伙伴的意见看了1,也又看了一遍2。只针对我之前的一些想法再来聊两句吧。
第一部确实是能给人带来独特的惊悚体验,在不能出声音的背景之下各种紧张元素让人从心底里又想尖叫又不得不压抑住,可以想象如果坐在影院里,这种氛围这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不仅不比一般的恐怖片弱,而且能让人全程紧张,丝毫不敢放松。
第一部台词更少,但剧情却更加清晰明了,对亲情,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执着表现的也很到位,中间穿插的那个老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哭喊也在让人震惊的同时引起痛心和思考。
但是第一部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像是怪物的听力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打倒一个煤油灯都要紧张半天,到后面两个孩子开车回来一个怪物都没引来。还有男主和女儿之间的隔阂,作为父亲不应该把这件事的责任都怪到一个孩子身上,感觉男主也并不是从心里怨恨自己的女儿,那么为什么女儿会对父亲有这么深重的怨念呢,这里还是塑造的不够到位。还有怪物到底怕不怕水,第二部消防设施的水直接让怪物丧失行动能力,第一部怎么还能潜泳呢?最后提一嘴地下室的入口竟然是被一个床垫盖住的,看到这里属实是很出戏了,关键这床垫子还真挡住怪物了,哈哈哈哈哈有机会好想试验一下床垫子的隔音效果,或许这里不是bug?
评论区大家都是建议我看看一,会对二的理解有帮助,但我看完之后并没有觉得哪些疑惑解开了,只是感觉女主和两个孩子的形象更丰满了一些,也没有看到评论里提到的对第二部男主的介绍。
如果不去思考那些细节上的问题,那第一部还算是能让人有个连续的刺激的观影体验,但是第二部,不论是剧情还是节奏都比第一部要差很多,让人很难投入其中,而这也放大了它逻辑和细节上的问题。
以下为5.31发布的原文
并没有看过1,但印象里那一直是一部很有新意,没有尿点的惊悚恐怖片。正赶上有空,去电影院看了2,哎,原本是充满期待的,但看了一个小时就忍不住点开手机看看时间到哪了。
最主要的感觉就是剧情、细节做的太不到位,有时觉得在强行推进剧情,有时又觉得在尽力拖时长,槽点比较多,观感很一般。
影片最开始加入了一段前情的介绍,作为没看过1的观众,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用处的,大概能了解到故事是怎么开始的,但比较具体一些的重要的前情还是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关于女主的丈夫和另外一个孩子的不在没有说明,在后面提及时还是有些让人费解。不过这一点并不是电影的问题,本来这就是第二部,延续上一部剧集往下讲故事是主要内容,作为观众,想要更好的观感当然需要看完全部系列。观感上,开头这一段还是很紧张刺激的,尤其是对不了解这个系列的观众来说,确实是能引起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接下来问题就多了起来,那一处着火的原因不明不白,女主角突然就决定带着所有的孩子一起去镇上,很好奇如果他们没有遇到这个男主,那目的地在哪呢,一点应急的措施都没有??差一点就要被杀掉了,这就是计划吗?三个人带着孩子一起去,用所有人的生命去赌拿到氧气?
后面遇到男主角槽点就更加密集了,或许是因为没看过前作吧,根本不清楚这个男人与女主的关系,不知道他在这里做些什么,还急着赶主角母子三人走,一出场工具人属性就点满,角色形象很一般。
女孩踏上去往信号发射塔的旅程给人很着急的感觉。女孩发现高频声波能伤害怪物后,瞬间就决定要背着母亲去找信号发射塔,难道说服母亲会很难吗?然后瞬间人就走了,然后女主立刻求或者说是要求男主去找回自己的女儿,这里还是那个问题,根本不清楚这俩人的渊源,很难有共情,只有不理解。然后工具人男主就出发了,瞬间就在女孩被杀之前赶到,然后和女孩一起去往信号发射塔。这里还有一个槽点,整部影片有很多很多的主角们脚的特写,光脚肯定是为了安静,避免引来怪物,但为什么男主全程穿靴子呢?甚至男主的靴子也有很多特写,甚至还有女孩和男主一起走路时候的脚的特写??这是啥意思?对比啥呢?男主走路技术比较高,可以不出声音?
着急地走完了前半程,后面的剧情又开始让人觉得拖拉。两人遇到一伙劫匪(可能是劫匪),不了解是不是有人会变异或是被怪物控制的设定,不过我个人理解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被怪物逼疯的人们,他们麻木而没有人性,通过打劫其他人来苟且偷生,然后这里劫匪把女主的衣服脱掉,还要带走,这里我是不理解要干什么,也没有台词,只是一堆看不出意义的镜头。等到了岛上就更离谱了,这俩人竟然在这里和其他人吃喝玩乐了起来......哎,难道不应该赶紧告诉大家有办法制服怪物了吗?还拖到第二天,还拿出来跟小孩子聊天玩儿???我当时都怀疑是不是导演觉得时长不够呢,在这里强行凑时长。然后就等来了漂过来的怪物,那个开车的村民也是降智工具人属性点满了,赶紧死掉给男主和女孩腾地方,哎。
还有很多问题,像是男孩儿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在下面呆着,非要出来,这出来了又是到了哪呢?还有关于这个高频声波的效力问题,到底它能造成多大伤害?为啥之前路上放了声波一枪打上去跟没事人似的,后面一杆子给捅死了,难道是跟音量有关?那我看着在女主那边一个小音响的效果也不错啊?
只看过一遍,肯定会有落下的地方,也会有没看明白的地方,不过是出乎意料的很失望,不吐不快。
以上仅为不专业的主观感受,欢迎指出问题,友好讨论。
相比较《寂静之地1》,《寂静之地2》呈现出了一个更完整的故事和架构。我们不需要去想象过去发生了什么,在那447天之前,怪兽席卷而来,无声的生存成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第一部的叙事非常简单,围绕一家人的生存展开,我们能够看到每个人为了家庭存活下去的努力与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希望。父亲在最后一刻为了孩子的生存而开枪吸引坏兽的注意力,与第二部女主开枪射击氧气瓶爆炸成为呼应。只是在那一刻,女主的母性力量爆棚,临危不乱之下利用火势给自己一次拯救孩子的机会。
2、人是多元的,总有一些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大事后无法沉着冷静的去分析和解决,只有吵闹和尖叫。智慧和运气是让人在极端情形下存活的机会。相反,只有同情心没有智慧不足以救人。首先你不确定救了对方会不会成为农夫与蛇;其次对方真是蛇,没有智慧和运气自己不可能活。
3、大智慧和勇气会赐予善良的人。大女儿子承父业愿意倾自己所能给他人带来帮助。原本不愿帮忙的好朋友也因为父亲的人品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女主一家人。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奉献的勇士。
恶人总有恶人磨,不管是和平还是动荡,总有一些人以弱小的名义去伤害你。但勇气和光明会赐予善良者,遇事不怕事。最后能不能成,看运气和天命。但绝对不坐以待毙。
4、勇气会传染,强将手下无弱兵,父母强孩子也不弱。相信孩子们的智慧,Kids拯救世界。
5、能量最强的地方也是最弱的地儿。怪兽刀枪不入铜墙铁壁,能够听声辩位。可是噪音对它损害极强,因为它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也是它致命的弱点。
真是一山还比一山坑啊,在坑爹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把爹坑走了开始坑娘,虽然娘是战斗力十足,毕竟刚生下来的小孩都能接受缺氧训练。所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家人们坑了一遍,然后开始有陌生人坑自己人。都快灭绝的人类居然还在自相残杀。先是莫名其妙跑出来一个和娘相认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爹上集刚完成使命,好家伙,这就开始粉墨登场了?处心积虑设计的陷阱单纯是要捕杀人类?瞄准镜怼了半天最后人也没杀怪也没啥,还不如老娘的五步之内枪法如神。 登个船居然也能被弄明奇妙的海盗?土匪?坑上一顿。所以这群一分钟领盒饭的群演是导演组家里的亲戚?都不知道是上来干嘛,为了增加旅途的千辛万苦?莫名其妙就上来绑人,然后莫名其妙就被反杀团灭。所以应该理解是主角打boss前先清的一波兵?果然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666 最坑的还是外地人,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物啊。岛上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礼物是“全家匍街”,掌声鼓励一下。可笑是从登场就镇定自如的“岛上一哥”,在最后拿钥匙开门的一瞬间突然沙币上身,仔细一看,原来是预算不足该退场了。
姐姐初来乍到就懂得捯饬大型专业广播录音设备,危难关头临危不乱。大声公在手犹如驱鬼符咒,看你们谁还敢造次?姐我有尚方宝剑在手,另一边的傻弟弟差点失手把自己的小小弟弟闷在罐里吃盒饭,最后也同步持节云中,西北望,射天狼。
😳这特么还要分1和2?!情节紧凑一点,废话少说一点,无关人等少招一点,小屁孩少坑一点,要不就少生一点。简单点,套路都简单一点。我还可以少吐槽一点。6
劳拉·穆尔维曾指出,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与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首先是男人看/女人被看,是建立在男人/女人、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一系列二项对立式间的叙述与影像序列。[1]在电影《寂静之地》中,这种看与被看关系的转换则呈现为父权的倒塌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即父亲的牺牲与母亲和女儿作为主体对家庭的守卫。而到了续作《寂静之地2》中,这种关系则彻底替换为女性/看、男性/被看。
一、人物视角的转换
如上文中我们提到,《寂静之地》中看/被看关系转换体现在影片末尾“父亲的牺牲”这一情节之上。作为承上之作,《寂静之地2》于电影开头就向观众再次揭示了这一关系的承接与变化。
影片开头仍以父亲作为观看主体,展现灾难来临前小镇的平和模样与潜伏着的危险。平静,却又危机四伏。而当父亲抵达球场作为后,镜头下移至他拿刀切水果的动作。其后,女儿的手轻拍父亲的手,镜头上移对准女儿,通过女儿和父亲的手语,再向上移动,将父亲与女儿一其归入景框中。在此,父亲第一次从观看主体转为被看对象,而女儿则短暂掌握了“看”的主动权。即第一次人物视角转换。
这一视角的转换,不仅是对前作女儿接过父亲守卫家庭责任的呼应,更是为本片作为反传统商业片打下了基底色彩——女儿/女性成为掌握守卫权的主动方,而男性退居其次。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性别就此对换。
在怪物袭击小镇的片段中,相比男性,女性(女儿与母亲)更是占据了观看主体的地位。其后,以男性警察举枪射击怪物未果残忍被杀结束回忆片段,儿子惊恐地“闭眼捂耳”这一动作作为回忆与现实的过渡,到母亲举枪彻底开启现实部分。
到此,人物关系浮现——举枪反击的女性,影片中的拯救者/保护者;“闭眼捂耳”的男性,家庭里的被拯救者/被保护者。以往主流商业电影中的“男强女弱”公式就此颠覆。
二、拯救者与被拯救者
在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形象只是充当着构成奇观、诱发欲望观看的视觉动机[2],哪怕是到了女性作为主角的动作电影中,大部分女性也都以身着性感短装来满足银幕前男性观众对女主角的欲望式观看。而《寂静之地2》中的女性形象一反传统地成为了拯救者,拯救身陷囹圄的男性。
(一)拯救者
作为拯救者,女儿——而非儿子——承接了父亲的衣钵,是父亲形象的接班人。虽不难由此看出父亲消逝后父权的残留,——例如:女儿借着父亲遗留下来的东西试图找到生还者,并将他们拯救——但更多的是呈现为一种冲破父权、代表父亲拯救他人的意志。前作中,父亲以一种领袖的形象连接着各个地区的生还者,以给予自己和对方生存的希望。到了续作,相比于父亲只停留在联络阶层的行为,女儿的行动已不再局限于此,取而代之的,是以身赴险,将生存之法传递给生还者。
甚至在遭到儿子的拒绝和父亲朋友埃米特(以下简称朋友)的劝说后仍坚定信念,独身一人前往危险之地。女儿的行为,与杰曼·翰苏饰演的小岛领袖发现可以躲避怪物追杀之地后对其他地区生还者的无所作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前作中的女性角色的奋起反抗总裹挟着父权的幽魂,那么到了本片,这种裹挟着父权的幽魂已成功转化为对残留父权的冲破。
(二)被拯救者
被拯救者在大部分电影中的功用在于一种修饰作用,即凭自己的柔弱来衬托出拯救者的智慧与勇敢,有时甚至存在“拖后腿”的嫌疑。
在《寂静之地2》中,被拯救者更多的是陷入自身的心魔困境无法自拔,而非一无是处。他们与拯救者一起承担着保护彼此、辅助叙事的功能。
儿子作为家庭中除开婴儿外唯一一个被拯救者,他是脆弱的,他的行动也多是被动的。在逃亡中他无意间踩到捕兽夹上,疼痛难忍之余是母亲第一时间赶来捂住他的嘴巴以防他发出声响引来怪物;在母亲冒死外出寻找必需品时,他则和婴儿一起躲在安全处等待母亲归来,甚至因自己的好奇心而将家庭成员推入危险境地。虽然如此,可到了最后关头,他同样迅速成长,举枪与怪物搏斗,守卫了自己的家庭。这一举动不仅是拯救者使被拯救者战胜心魔,得以拯救的体现,更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形象的一次对换。
同样作为被拯救者的还有朋友。比起儿子的脆弱,他所呈现的初始特征是自私。这种自私代表着的是大部分生还者的自私,而女儿对他的拯救对照着的是女儿自己力图拯救其他生还者的目的。在这儿,朋友作为被拯救者的形象,即代表了剩下所有生还者的被拯救者形象。
朋友无疑是一种男权力量的体现,他们有着强大的力量去保护他人,在影片中,他们也确实一次次保护了母亲的家庭。可到了真正需要拯救他人的关头,他所表现出的却是退缩。在母亲带着孩子们向他祈求帮助时,他是拒绝的;在母亲祈求他为自己寻回出走的女儿时,她同样遭到了拒绝。他掌握着力量与主动权,却选择做一个自私懦弱的人。而他之所以出手帮助,也都是借着父亲,——在此可视为一种男权残留——的关系。而他自私懦弱的形成,其原因确实其妻子的逝去,即女性的缺失,是一个身陷囹圄无法自拔的待拯救者。
因此,在朋友和女儿一起踏上拯救生还者旅程中,他与女儿之间不仅表现为男/女性力量的相互抗衡,甚至男性力量一度超越女性、保护女性,但总目的则在于展现旅程中二者相伴之下女儿对朋友心灵上的救赎,从而达到对剩余生还者的拯救与男女性的一种平衡。
有趣的是,当怪物渡河降临小岛,本应承担起拯救者形象的小岛领袖在最后关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惧怕,因退缩逃离而被怪物杀害,拯救重担就此落在朋友和女儿二人身上;当朋友终于完成自我拯救,像女儿父亲一样准备为了保护女儿牺牲自己时,女儿又再次举杆杀死怪物,拯救朋友,同时也是对自己未能拯救父亲这一遗憾的弥补。
不同于以往的商业电影,在本片中,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在此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相辅相成,共历磨难,保护着彼此,最终达到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之态。
三、女性影响下男性的成长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寂静之地2》作为主流商业电影的反叛。这种反叛对于“女性为主体叙述故事”给予肯定之态。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反叛甚至给予了一种更为大胆的展现,那就是对换性别,体现了男性是如何在女性的影响下成长的。
如上述所提及的那样,儿子在最后关头冲破了被拯救者的形象,成为了举枪保护母亲和婴儿的拯救者。而影片在这一表现过程中,混合着的是另一边女儿在广播室举杆杀死怪物的平行镜头。女儿、儿子杀死怪物的过程一步步交叉对照,观众可以从一逐步放大的女儿/儿子的脸中看到二人形成的一种你我不变的形态,女儿/儿子逐渐相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勇敢保卫家园的守护者的化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镜头展现为母亲怀抱婴儿看着成功杀死怪物的儿子,作为观看主体的母亲看着一直被保护的儿子终成为保护这个家庭的人。
在这一剪辑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从女儿/儿子那两张脸中看出彼此的影子,或可称之为女性保护下男性成长的影子,也可以从母亲与儿子/看与被看的叙述关系上看出在女性对整个家庭的保护中,男性深受的影响。
更不用提朋友在看到女儿虽势单力薄,却为保护其余生还者所做出的远比自己更加勇敢的反抗行为从而改变自己、走出自我困境的成长。而这些行为行为,都可视作本片的一大“反常”之举。
四、结语
《寂静之地2》作为一部承上之作,在延续了前作片尾所体现出的“女性举枪保卫家园”这一主题的同时,将反传统的变式进行到底,进一步向观众展现出脱离男性后女性自我的成长、男权与女性力量的抗衡甚至是女性用自己的力量感染他人、拯救末世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寂静之地》系列作为主流商业电影中的反叛者,仍值得观众与创作者们持续性的学习与关注。
参考文献:
[1][2]戴锦华.《电影批评》.第四章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银幕之梦:《香草天空》
看宣传挺不错的,看完挺失望的。说说个人感觉最大的三个槽点:
第一,美式圣母。女主被男主救了之后,还责怪男的没有早点救他们。住着别人家,吃着别人的饭,最后还让别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娃,太圣母了,换我都没脸开口。
第二,花式作死。妹妹(不确定是妹妹还是姐姐)幻想自己拯救大家,一个人跑出去找避难所,要不是男的及时相救,早早就挂了。在这之后,间接害死了船上的一群人(不管这群人是好是坏),又把灾难带给了岛上的一帮人。弟弟也不遑多让,好好的家不待,非要跑出去作,结果害的一个庇护所被拆,差点也害死一家人。
第三,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姐弟俩就知道怪物的弱点,但是上岛之后居然不及时和岛上的人分享信息,做好防护准备,结果等到岛上的人死伤惨重,最后才开主角挂弄死怪物。
综合来看,片子题材不错,但是逻辑硬伤太多,依然延续美式靠作死推动剧情的老套路。
拖后腿的大儿子就不说了,每部电影总有这么几个这样的。然后吐槽着吐槽着突然很奇怪为啥怪物要攻击人类呢?不是食物也不是因为繁殖,那干啥盯着人类呢?乌鸦嘎嘎叫飞过都不管,人类不小心叫了就立马跳出来了!
然后想到难道怪物是外星人为了占领地球提前在地球放的怪物为了消灭人类?艾玛,这样一想就说得通为啥人类不小心碰到啥发出声音怪物就跑来了,那老鼠啥的不小心弄出声音怪物也会跑来?那怪物不是累死了!
那它是咋分辨是哪个弄出的声音呢?为啥锲而不舍和人类不死不休呢?就是外星人👽做的哎!可能这些怪物就是外星实验室作品,把杀死人类作为最高纲领,已经刻入它的基因里面了!所以一直追杀人类!所以它既怕超声波又不会游泳还能被枪/棍子啥的爆头,因为它就是一战争的先头部队也就炮灰咯,只是放出来先消灭清除一大部分人类咯,好用就行,有弱点啥的,后面实验室还会改进呀!和丧尸一样不停滴进化咯,要是有第三部估计是会飞会水不怕超声波啥的都有了!
这么一想瞬间觉得恍然大悟,和小伙伴一讨论也觉得炒鸡有道理啊,豁然开朗😆😆
总之一句话,看的时候不要带脑子!不要带脑子!不要带脑子!套路还是第一部那些,就是靠jump scare吓你一激灵,但也确实是屡试不爽,氛围营造的相当不错。续集经费明显增多,怪物的出场频率也高了,娱乐性依旧很不错。然而问题也和第一部一样,不适合带脑子去看,很多情节只要仔细一想就滑稽了起来,部分危机的制造和解决都太生硬、刻意。母亲外出寻找补给前,竟然不提醒独自留守的男孩,婴儿的氧气罐快要没气。小男孩不作就不会死,非要带着脚伤上楼毫无意义的弄出些动静。小女孩看到废弃车厢不绕行非要冒险,虽然给了个想要拿急救箱的目的解释,但实在有些牵强,毕竟拿到了她也没有回去给弟弟治脚,而是继续前进。长期生活在水边的一群人不知道怪物不会水,出了事只有主角往水里跳,其他人都在岸上等着领便当下班。
看到那个钉子隔了两年还没拔出来我真的太开心了
恐怖片不吓人是原罪。怪物不能游泳的设定,到底是怎么把人类逼到这种地步的……儿子到底爬出去干什么?美团都没他能送。还有那群莫名其妙的海盗(?)不过观影体验还不错。
PG-13的恐怖片,基本上还是在安全射程范围内。保持了第一部的氛围,以及短小精悍的时长,并且在前作“噤声”的概念上,这部更是让人“屏住呼吸”,对于观众调动观感来说是多维的。视听设计仍然是有想法的,结尾的平行剪辑也还不错,但也结束的略显仓促。三星可看。
希望每个电影院剧院都标配一只这个怪兽
是我错觉吗?第一部讲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繁殖欲望,第二部则是爸爸死了必须找个新爸爸的故事。(以下轻度剧透)男主本已躺平,女主冲过来对他打开宝箱展示人类幼崽,脸上表情写着“这你能拒绝吗?你不能。”之后母女俩先后对男主提出要求:Be a man。如此这般,让你找回“父性”,成为新的爸爸。
看这个片子都堵不住有些人吧吧吧的嘴
受不住日式恐怖,又想去影院找点一惊一乍的刺激,可以去看看这部。紧张的氛围营造的很好,基本上是“我知道接下来怪物就要出场了,但不清楚具体哪一下会出场”。我没看过1直接去看的2,开头有些人物关系会抓不住,不过也不太影响。惊吓程度我和朋友一致给3星,偶尔会哆嗦一下的程度。
最大的快乐来自全程安静一有动静就互相嘘的观众
从影院出来的时候,我指着耳中的助听器和女朋友说,我也能保护你。
怪物不会游泳的设定太拉垮了,完全破坏了对外面的想象,这种一不会飞、二不会游泳的东西是怎么把人类灭绝的?还是说第三部准备走出美洲大陆,结果发现亚欧非人民完全不受影响?
比第一部好看,剧情不磨叽了,主要角色不拖后腿。第一次看到胡子拉碴的基里安墨菲。补充:我就特别烦那些说“不会游泳不会飞的怪物凭啥能毁灭世界”的杠精,丧尸也不会游泳不会飞,那所有丧尸片也都逻辑有问题呗?新冠病毒远远不如丧尸病毒危险,就已经把人类社会折腾得不行了,如果真出现丧尸病毒或者异形,人类哪来的自信能应对自如?
每个某地电影院都应该配一只这样的怪物
他们拿小女孩当诱饵,我们拿助听器当武器。荒芜的末世,比怪兽更可怕的是缺氧,饥饿,秩序的崩塌和关系的覆灭。曾经我们是朋友,此刻是需要自保的陌生人。曾经我们是家人,如今是天人永隔的十字墓碑。即便聚在一起,铜墙铁壁的厂房也不是我的家。即使分割两地,利用电台和强磁噪音共同拯救的仍是家人。
这就是那种只能在电影院看的恐怖片,音效太尼玛吓人了。。。
这,近几年来,看过的,最烂的烂片
比第一部好太多,抛弃复杂故事,专注惊悚场景,不拖泥带水,双线叙事,加倍刺激,从头到尾手心冒汗~Kids Power小朋友雄起~
上岛以后为啥不能稍作整顿直奔广播室呢?
本来可以打四星,但是实在受不了女主和她女儿一脉相承的道德绑架。
瞎编不满九十分钟,只好慢吞吞蹦台词了,恐怖片狂煽什么鬼情?除了几个一惊一乍,恐怖程度也几乎为零。相比第一部瀑布、钉子、生孩子、父爱的几个设计,这部弱鸡到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怪物太适合每个电影院标配一个了,委派观影过程保持安静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