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人干过客服,又或者金融客服,女主在那样一个家庭背景下,干着那样一个高压强度下的工作
客服接线,是一个电话挂了下一个马上弹出来,你没有休息的机会,很少,也就是说上一个客户如果骂得你快哭了,下一个电话进线你也要笑着说:“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当然也会有那种挑刺的客户,故意打进来要求一笔一笔听自己的账单,稍有不对马上开始发作,当然也会接到很多说自己是赌鬼还不起钱了,说借款人去世了亲人帮他还,怎么操作,这份工作可以一边让你看尽人生百态,一边也消耗你的精神状态,高强度的精神集中以及每天都可能遇到肆意谩骂,故意刁难的客户,时间长了,你会变得木讷,宛如一具行尸
辞职以后,我也很开心,精神状态都变好了,只是偶尔还是会梦到客户在电话那头骂人,但是我不能还嘴,而且还要笑脸迎人的时候。未来可能会变好,也可能不会
最后希望每个人最后都能穿上一件喜庆颜色的衣服,从自己那片灰色里走出来
孔昇妍最近的的作品都很喜欢。比如上一部《代理人》,还有这部《独自生活的人们》。
电影的女主,每天过着孤独的独居生活,一个人住,一个人吃,一个人上班,连邻居和她打招呼,也经常故意带着耳机假装没听见。 工作是信用卡客服,每天要接各种各样的电话,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但是永远都能处变不惊,无论遇到的是无理的顾客,还是有精神病的顾客,仿佛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和她没什么关系。
有没有觉得像极了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喜欢独处。自从生了孩子,或者自从好朋友们生了孩子,我已经基本不怎么和朋友联系了,同事约我也懒得出去,就喜欢一个人,或者和老公孩子,和父母一起,连住在一起的公婆,都觉得要应付他们很累。我也经常戴着我的耳机,一个人走路、跑步、购物,这一切都让人很自在,很舒服。
这一切,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有。电影最后,女主没有也不算和出轨离家又回来的父亲和解,但是告诉父亲自己有在家装摄像头,每天都能看到他的动态;和自己带的实习生通了电话道了歉,没能好好相处;和新邻居一起祭奠孤独死去却没人发现的上一任邻居;离职前和上司约了一起吃饭……女主的孤独,也许还会继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不一定会增加,因为这就是一个孤独的社会。我也不想改变,至少我觉得现在这样很好,等到哪天我也开始怀念如世界杯一样热闹的场景的时候,也许改变就开始了呢?
▪️电影片名:<独自生活的人们>
▫️
好久没有独自一人窝在家里看一部很棒的电影
安安静静的看着电影的姑娘独自一人孤独的生活
·
她一个人住
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上班
每天带着耳机
习惯低头看手机
·
有一份特别普通的工作
有一个离开又回来的父亲
有一个离世的前邻居及刚搬来的后邻居
·
她喜欢穿一件绿色军大衣
她喜欢开着电视伴着入眠
她喜欢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她喜欢不闻窗外事的冷漠
▪️也许孤独是人生的终极形态吧
-
这更像是一部女主的纪录片
也许女主会终其一生的孤独
也许会如电影的结尾一般
她与父亲终将和解🌞
她主动与新人同事打电话
她拉开窗帘让阳光透进来
她也能向阳的继续生活着
👍
特别好的一部小众电影,找个周末日的时候,安安静静的看吧~
🌷
PS:好喜欢女主的颜,干净清透纯洁~那种静谧的美好!
电影开头,女主人公一张毫无表情的脸上满是冷漠,她一手拿着手机漫无目的滑着,头上则戴着客服人员专用的接话机,话筒另一头是客户无聊的抱怨,“为什么账单是这样的”,“我可没有去过的什么奇怪的地方呀”…女主角漫不经心的回答“是、是”,冷静的工作着。
接下来,镜头一转,来到她下班的场景。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女主人公坐在较为靠后的座位上,戴着有线耳机聚精会神的看着手机,仿佛四周拥挤不堪的人群与自己无关,她只是这硕大城市中的一员,每天过着再平凡不过的日子。早起上班,然后下班,再早起上班,然后再下班。她正是电影《独自生活到人们》的主人公,柳真雅。
本片由韩国电影学院出身的洪成恩导演执导,《独自生活的人们》是导演首部长篇作品,并获邀参加2021年第22届全州国际电影节的韩国竞赛单元。电影试图通过温暖的视线,描绘出不同世代1人家庭的生活场景。在韩国,根据《2019社会保障统计》显示,2019年单人家庭数为614.8万户,占韩国家庭总数的30.2%,预计到2025年将直逼700万,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已接近40%。根据另一项人口普查报告显示,首尔市家庭平均成员数量锐减至2.33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就像本片的主人公柳真雅一样,在面对母亲去世,多年前出轨离开家又回来的父亲这一系列让人着实无法瞬间就接受的现实下,她选择独自生活。有人是被迫独自生活,组成1人家庭,当然也有人主动选择。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其中应该也有他/她的无奈与苦衷。
家庭成员,从亲密无间到背叛与失去信任
就这样,平淡无奇的上班族生活被一通已故母亲的电话惊扰,是真雅的父亲使用母亲生前的手机打来的,那个17年前就出轨离开家的父亲,多年不曾联系,却在2年前母亲弥留之际突然回到母亲身边。父亲致电是为了讨论母亲的财产分割问题,尽管17年前父亲离开家的时候,已与母亲办理了离婚手续,从法律上真雅已是母亲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但根据母亲生前的遗嘱,财产全部由已在法律上解除多年夫妻关系的父亲继承,父亲的突然来电,是为了让真雅回里一趟,签署放弃继承权和追偿继承份额权保证书。只在生物学上存在的父亲做的很决绝,真雅回到家无暇顾及遗嘱的真实性,毫不犹豫的拿出图章盖了下去,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居住多年直到成年之后离开和母亲生前居住的家。本片在1人生活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原生家庭问题。一个劣迹斑斑的所谓的父亲,年老体弱时回归家庭,在母亲去世后不知所谓的继承了全部财产,却还口口声声说害怕女儿生气。而反观女儿,因忍受不了父亲当年的背叛,毅然决然选择离开。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必然的,缺乏信任感的家庭当沟通持续减少直至消失时,误解将会持续增加,最终将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分崩离析,成为陌路人。父亲17年前的背叛,必然会导致信任关系的瓦解,尽管女儿仍试图努力接受父亲,但可能成效甚微。
独居者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老年人,而相较于年轻人的独居,独居老人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韩国2020年包括独居在内的老年空巢家庭比例高达78.2%,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降至20.1%,希望同住的比例同期降至12.8%,自2008年首次调查时下降明显。在本片中,母亲的去世,留下了父亲和女儿,他们虽然有血缘关系,却选择各自独居生活,分别组成1人家庭,不再共同居住。
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公布的另一项数据显示,每周同子女联络一次以上的独居老年人占比从2017年的81%下降到2020年的63.5%,与邻里好友联络的比例从64.2%升至71%,每周与子女见面一次以上的比率仅为16.9%,比起与子女联络,多数的独居老人更多选择与邻里好友联络,而对于老人与子女之间联络次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日常生活过于忙碌,照顾下一代的压力,抑或是犹如本片女主人公那样,自动选择的疏离。父亲对真雅的抱怨和不满不断,催促她在母亲七七这天回来,女儿拒绝了。母亲七七这天,她透过摄像头看到父亲与教会认识的女人打情骂俏,而且还是当着母亲的面(母亲的遗照),很难猜测或相信父亲对于过去的所作所为懊悔,他对女儿的执着可能只是出于血缘关系对孩子的依赖。但无论父亲与女儿无法共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最后都导致了1人家庭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以及孤独感的提升。
躲也躲不掉的职场PUA
电影伊始,我们就看到了女主人公真雅的工作场景,一边滑着手机,一边接听客服电话。无论对方是自称发明了穿梭时光机器的旅行者,还是在无法使用信用卡时发疯的男客户,真雅都面不改色,一一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平复他们的情绪,完美的完成一个个电话的接听工作。谁曾想,作为直属上司嘴里最出色职员的真雅,却要迎来职场生活中的一次考验,带新人。带新人可是个苦差事,不仅影响日常考核收入,同时还得忍受新人的坏脾气。按照女上司金海娜说的,现在人员流失严重都是因为新人培训做的不到位,而真雅作为最出色的接线员理应接受这样的安排。当然带新人是很费心力的,需要忍受新人的坏脾气、无知无畏,还得手把手的指导,就算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也不代表新人就能一一学起来。就这样,因为忍受不了客服工作中来自客人的谩骂,新人不辞而别,而这都被上司金海娜认为是真雅的责任,“为什么不能耐心的再教教她”,“给她打电话说服她来上班”,或者“她的离开你就没有责任吗”等等,职场PUA没有半点儿犹豫的统统砸向真雅,而真雅嘴里的一句“前辈当时也是这么带我的”却戳中事实真相,职场向来是一个人的战斗。
算不算职场PUA,那得看韩国《勤劳基准法》如何界定。根据《勤劳基准法》规定,给劳动者造成身体、精神痛苦超出正常范围的,以及工作环境的持续恶化等一切行为属于职场欺凌。但如果在业务上存在关联性,就会被判定为不属于欺凌。PUA源于美国,全称是Pick-up Artist,即搭讪艺术家,是指从简单的搭讪扩展到整个两性之间的交往。实际上,PUA的核心不是性别,而是搭讪技巧,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PUA的目的是诱骗洗脑。在职场中广义的PUA,不再限于两性关系,而是领导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利用利益、语言进行控制,通过语言上的打击与否定等心理暗示,令你丧失自信,再利用花言巧语令你顺从。上司金海娜一边称赞真雅是部门中最优秀的职员,一边又怪罪她为什么没有带好新人,留住新人。在职场中,前辈必须照顾后辈,后辈出错都怪罪在前辈头上等等,这样的规则实在太多了,想想我们初入职场的时候,除了前任同事简单的工作交接,还有其他更多的学习机会吗?谁不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崎岖的职场进阶之路谁又不是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还是那句老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辈能够教导的大多是在职场中做人的道理以及简单的入门本领,而真正有效的工作方法还是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孤独不是好朋友 我们渴望与真人交往
下班乘坐公交回到家,真雅独自居住在一个看着有些年代的公寓里,她不太使用客厅,房间里摆满了生活必须品,就连冰箱、微波炉也一应俱全。韩国未婚人口比重急剧增加,必然导致1人家庭数量持续上升。根据韩国社会保健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社会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韩国25至29岁男性未婚率达到了90%,女性则接近80%,分别较1995年以来大幅提升。近几年,“晚婚”“不婚”以及“晚育”“不育”等原因是造成1人家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导致这些趋势出现的最根本原因,表现为经济低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导致青年世代的生活困境,社会阶层身份由上升转为下降,进而出现以“后物质”“低欲望”为代表的后现代转向心态。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年轻人变得无欲无求,特别是YOLO(you only live once)和极简主义生活风潮的流行,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信条做到淋漓尽致。而1人家庭的问题在于孤独感,他们好像与生俱来,而且快速适应。独自生活的人习惯与以电视机、手机为代表的视听影音设备为伴,无论是上班路上、乘坐公交汽车时,或者走路回家,都无时无刻的不盯着手机屏幕,晚上睡觉开着电视,也不知道是播放的节目特别好看,还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都说一个人的时候特别害怕安静,特别害怕遇到难事。
这天回到家,住在隔壁的男邻居和真雅搭讪,她跟邻居们交往甚少,只是敷衍的几句“嗯,嗯”。而在几天后,搭讪真雅的男邻居居然自杀了,已经死了一周了,因为尸体腐烂的臭味弥漫开来,才被人发现。“听说他死的特别不体面”等难听的话,在邻里之间传播开来。真雅实在不能相信,刚搭过话的邻居,居然尸体已经腐烂到这般地步,那她看到的是人还是鬼,真是难以分辨。这起案件还上了新闻,记者将该案件称作“孤独死案”,将死因归咎于死者儿时的孤立和放任自流,以及对社会的不适应。根据韩国保健福利部和韩国生命尊重希望财团发布的资料显示,2019年韩国自杀人数13799人,同比增加0.9%。每10万人口有近30人自杀,其中,男性自杀人数占比70.5%,女性占比29.5%,男性自杀率为女性的2.4倍。按年龄段来看,50多岁年龄段自杀人数最多,其次占比较多的依次是60-80多岁老年人和9至24岁的年轻人。1988年才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可能是导致退休后许多韩国人没有收入来源的原因之一。孤独、贫穷、担心生计,迫使一部分韩国老人不得不选择自杀,以减轻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对于成年人来说,贫困和来自的社会压力是导致高自杀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 2018年10-39岁韩国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自杀。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导致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而经济困难则使情况更加糟糕。相关研究还表明,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有可能导致韩国居民产生自杀想法。
本片探讨的话题几乎涵盖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包括1人家庭、自杀、独居、职场等,电影中没有华丽的场景,只有公寓、工作场所、饭馆几个简单的布景,女主人公也是未施粉黛,穿着的是简洁普通的衣服,扎着马尾辫,勾勒出一个普通上班族的真实模样。电影画面也以冬季特有的暗色调为主,凸显出寒冷的季节下人们更为冰冷的、平静的内心。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女主人公的特写镜头,将她脸上的冷漠表情无限放大,透过平和的叙述,渲染出当代年轻人的普通日常生活。电影选取的几个故事情节的拍摄手法代入感很强,镜头里讲述的那一幕幕故事也好似发生在我们身边,女主人公柳真雅可以是我们的朋友,亦或是我们自己,让我们从普通的观影者进而变成旁观者、体验者,使我们更设身处地的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仿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电影的主人公。
循着电影中故事的发展脉络,我们一点点发现了真雅的变化。从一开始厌恶与父亲接触,到后来接听电话和警告“你要好好做我可都看着呢”,从一开始对新人的不接纳,到后来打电话哭着说“还没有好好道别”,从对隔壁男邻居死亡的缄默,到后来试着对新邻居敞开心扉以及对逝者的哀思,我们看到了故事结尾,导演洪成恩对真雅的救赎。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孤独的,背后总有一个家是接纳你的,但随着自己的长大,慢慢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社会关系,而父母没有办法在这一路都时时陪伴,所以说长大是一门学问,我们还没有学会和孤独自处,只是迫于现实却不得不假装孤独是我们的好朋友,但事实上我们渴望必要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
电视里播放着无关紧要的节目,醒了的真雅在被窝里深思了一小会儿便从床上爬了起来。她打开窗帘,冬天的阳光看起来也好像有点刺眼,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房间里的气氛好像明朗了起来。真雅简单收拾了下便来到公司,跟上司请了假。金海娜追问:“你不会不回来了吧”,真雅低头微笑跟上司道别,然后上了公交车,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了下来。真雅拿出手机,将电话簿里的妈妈改成了爸爸,按下了拨通健。
不是很理解一些评论如此剧烈的反应,仿佛主角的冷漠和疏离是一种十恶不赦的罪过一样。诚然,独自生活的人们是一种客观的生活状态,独自生活并不一定与孤独挂钩,也不一定与冷漠挂钩。
但是,冷漠和疏离也不是一种罪过,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主角自始至终,除了在那个米粉店里刻意地孤立了她带的实习生,我觉得她没有刻意去伤害任何人。
我们的文化天然带有一种无视别人设立的边界感的肆意,那种我也是为了你好的热情,热情不能得到同等回报就感到气愤的强迫和自以为是,本质上就是一种自以为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有的评论说没必要如此冷漠,又不是每个人都想害你。拜托,女主冷漠,但是她也没有害人之心好么。大家好像也都忽视了主角的人物背景,她不久前才失去了她心目中唯一的亲人—母亲。评论指责她的冷漠和她出轨的父亲指责她葬礼上不哭的无情一样,对他人的情感表达指手画脚,来获得所谓的道德优越感?
主角有很长时间的单亲家庭生活经历,而且从工作来看她也就是在底层挣扎的普通人,她当然缺乏爱,自然也缺乏给予爱和热情的能力。她独自生活,对其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但是她也害怕孤独,她睡觉开着电视,一个人走路坐车吃饭,都戴着耳机,用吃播、综艺和音乐填补她感受到的孤独的空缺。而且,在那个实习生以及新邻居的影响下,她也选择和自己以及自己的孤独和解。开始试着放过自己,原谅父亲,给予别人关心,寻找自己的意义。
其实我觉得这个结尾甚至有点流俗,父亲对原生家庭的破坏以及对主角情感造成的伤害,“我们就以这种方式保持联系“我觉得都是一种极大的原谅。只能希望是火柴点燃的烟雾也点燃了她心中的火光,坐在公交车上的她也终于在意起窗外的风景。
一句话总结,独自生活的人们,孤独不是必然,热情当然好,但也有选择孤独的权利。
低欲 逃离 生疏。缺乏社交技能但又渴望。
虽然不至于一直开着电视 有声音陪伴。但是睡觉也必须有定时关闭的视频入眠。没有朋友没有恋人 原生家庭不幸福不健康。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下 语言也退化了。女主好歹有个工作 还能社交。我又没有工作 只有一只猫。隔壁邻居死了一周身体腐烂了才被发现,我可能是被猫吃的七七八八了才会被发现吧。
故事并不是独自生活的“人们”,仅仅是女主一个人而已,独自生活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愉悦的,并不是要切断和周围世界的所有联系,拒人于千里之外,还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显而易见,眼下这些《独自生活的人们》已经不擅长「面对面」交流了。在原子化、娱乐化和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隔着屏幕「对话」早已成为相对安全和舒适的社交场景。讽刺的是,还在试图与人建立连接的「客服」早就将自己活成了一个缺少链接感的机器人,而《工作的她》以及《她的工作》也很快就会被更年轻更高效的「空心人」取代。这正是本片令人细思恐极的部分:因个性而美丽的人在毫无《羞耻》意识的情况下,被系统抹杀个性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了「杀人系统」的帮凶。幸与不幸,摆脱不掉的女性身份和与生俱来的「火光」让女主意识到了「附近」的存在。在被各种「小程序」填满的智能社会中,这部处女作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摩擦和审视「人」的行为习惯来追踪且定位「我是谁」这一初始命题。这就是为何作者和「用人单位」强调「姓甚名谁」的原因。
#TIFF 2021#上班路上看着手机视频,接听电话时说着录音机般的话语,吃饭时一个人一碗面,睡觉时要开着电视,隔壁邻居死了一周无人知晓,不是不需要人情温暖,而是伸出善意之手,就可能遍体鳞伤,科技发达的今日,都市空巢青年的生活,如同齿轮一样机械地轮回着,独自生活的人们啊,如果有时光机,真想回到过去。
疏离克制。好喜欢。配乐都很精致。成年人充斥着尴尬、硬头皮的世界和真实的小问题不断的职场,那些淡淡的细节,那些藏在瞳孔里的震动——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哪来那么多drama,麻木麻木麻木里几个小波澜,就挺好。
一种孤独感透着荧幕渗出来,对于世界的冷漠,周围的漠不关心,看着美食节目独自吃饭,邻居去世一周才被人发现,母亲的葬礼没掉一滴眼泪。似乎现代社会把人慢慢变成一具空壳,找不到灵魂的出口。忽略附近关系,人与人的交流变成冷冰冰的网络,虚无和一道道屏障。其实大家都怕孤独,只是有的人被冲淡学会了伪装,有的人只能不断麻木自己躲避现实。
独不独自生活……女主在外面对人这么冷漠冷淡没必要吧,又不是每个人都想害你,很多情况下别人还是好意。不是我想象中这个题目应该拍出的电影
永远拉着出租屋的窗帘,路上一定插着耳机,一直吃同一家店的同一样饭,多一个人就会不自在…如此真实。是一个关于孤独和道别的故事,因为孤独连道别都如此困难,是一部完全可以共情的电影。
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工作;独来独往、清心寡欲的生活。午餐吃米线,公交上追综艺,下班后被窝里看剧到沉沉睡去。人来人往的闹市,北欧式的社交距离。在一堆淫秽物品中死去的邻居,想回到2002韩日世界杯的精神病人,沉迷宗教团体的父亲......外面的喧闹与我无关,在朝九晚五的通勤中消磨着日复一日的孤独。七月的惊喜,连看好几部韩国文艺片,总算有部让人眼前一亮。【SMURF/5.5GB/英字】
21_111。害怕孤独,所以就算没人或者是在睡觉家里的电视也一直不关。虽然是一个人通勤一个人吃饭,但一直开着吃播或者是剧来陪着。虽然希望有声音,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要不是为了工资而维持每天外出,大概会一直呆在家里对着电视?孤独也许不是一种选择,只是随波逐流活成了一种模式,主角的新邻居,应该会影响她改变吧。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这部电影把孤独表现到极致,只要是认真看的人,都会被戳中。独自生活,以前只是老年人,今后,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真的只有活着吗?
这么高的寂寞浓度,我们称之为当代生活。“我啊,最近有个想法,我们做事太专注了,应该马马虎虎才好。”
很喜歡(為什麼要坐時光機去2002年那段 聽到了咚咚咚那段 吃不下飯那段 告別那段 火柴點煙那段⋯
独自生活的人们也并不都是孤独的。
不鸡汤,不治愈,现实社会如实地展现出来。不如意的生活里还有那些可爱的人会给你一丝温暖,让你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个世界大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不能给人供给足够的意义…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危机……
挺好的一鬼片,如果不跟世界和解就更好了
戴上耳机,看着屏幕,减少交流和互动,以一种拒绝的姿态生活着。当这不是一种舒服的生活时,想要改变,就得承认自己过得很不好,并学习与烦恼相处、与世界为伍,情感微妙复杂,表达出来、直接一点哪怕需要一点妥协,也会更自在一些。
反映的是独居的生活方式和独居的困难,以此为切口,切开现代韩国生活的一角。还有对普通韩国女性的欲望、亲密关系及手机依赖的讨论。女主角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残酷生活时刻,可能会加剧观众的孤独和恐惧。
太夸张了吧!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也可以呼朋唤友啊……这片子是不是拍来给长辈们催婚用的???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自己一个人到底有多惨???招谁惹谁了要被黑成这样???只能说女主真的过分特别了……本片可以说是奇葩大赏……(如果是表现个案,请命名为《独自生活的人》别加复数好么......)
我们都讨厌孤独,却又习惯孤独。虽然想摆脱孤独,最后也还是孤独。这就是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