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这是一部上映于1931年的老爷爷级的电影,1931年在上海中国上映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单从时间的角度看,影片中的瑕疵和纰漏都可以原谅。故事发生在1889年,美国总统哈里逊允许拿出印第安人居住的奥克拉河200万英亩土地,让白人跑马占地,盎格鲁撒克逊人掠夺的本性暴露无遗。
不过跑马圈地的场面非常壮观,两声号角,一顿乱枪响过之后,万马奔腾,各式马车争相斗艳。杨西一马当先直奔他早已看中那块土地飞奔而去,不想却因为英雄救美而功亏一篑,美女狄西李赢得了这片土地,不过赢得不光彩。
行走江湖多年的杨西决意抛弃安逸的生活和报社、律师事务所的事业,去奥克拉河发展,妻子萨芙拉坚决要和丈夫一起去。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还遭遇劫匪,好在杨西具有长期野外生存的经验,更有广泛的人脉,这些困难和风险都被他轻松应对,一一化解。
在奥克拉河,杨西干起办报纸的老本行,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铲除恶势力。一晃五年过去,这个新兴的城市安定下来,各项事业有条不紊的顺利发展,生性喜欢闯荡世界的杨西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仿佛是天性使然,他这次抛开家庭独自和一群牛仔出去四处闯荡,期间传言和印第安人一起生活,参加了美国和西班牙的大战,最后凯旋而归。
回归家庭和事业的的杨西依然不安分守己,不顾妻子和民众的意愿,向当地司法机关挑战,自愿替家庭变故,又遭遇渣男,生活所迫,逼良为娼的狄西李伸张正义,打赢了官司。为了保护印第安人的利益,争取他们合法的公民权,他不惜利用自己的报纸,公开向美国政府开战,为此得罪了权贵,再次离家出走,从此渺无音信。
多年以后,萨芙拉有幸成为奥克拉马州的第一位女性议员。在一次视察油田时,遇到井喷,一个流浪汉舍身相救,保住了油井和所有人,自己却身负重伤,这个流浪汉就是杨西。萨芙拉终于见到了失联多年的丈夫,此时杨西已经奄奄一息,夫妻俩人的最后一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4# <Cimarron> (壮志千秋)第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片长123分钟。从这部影片获奖开始,有了所谓美国西部片的概念。首次在影片中表达了对印第安人的善意和为他们争取平等的思想。后来这部影片是美国杂志《首映》评选以往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中的10部最烂影片之一。
该片可以看作美国Oklalhoma为缩影的一部西部发展编年史。近40年时间Oklalhoma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发展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石油城市。男主角Yancy是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律师,又是一个神枪手。他带着妻子Sabra从东部冲到那片土地。他办报纸,杀匪徒,抨击时政。他为印第安人的权益大声疾呼,不惜得罪权贵。他不甘平静生活数次漂泊在外寻求新的冒险天地。撇开Yancy和Sabra匪夷所思的感情线索不谈,Yancy是作者展现当时一批勇往直前,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西部开拓者的正面的形象。
影片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开头5‘30“到9’30。广袤的大地上跑马圈地场面。喧嚣的马蹄声,凄厉的马嘶声和人们的呼喝声中尘土飞扬。间或有篷车和早期的大小轮自行车也在拼命往前冲。仅仅一个小时,200万英亩土地一抢而光。在当时没有航拍技术的情况下,4分钟的画面体现了导演的调度能力和抓拍技术。
从影片内容上看,实在是乏善可陈。也许最佳影片的荣誉是给予客观展现了那段热血历史,和崇尚冒险,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国精神。
韦斯利.拉格尔斯导演的这部影片曾获得第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项金像奖,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是雷电华早期的代表作。 在美国西部开拓时期主人公辛马龙携妻从东部来到俄克纳马拉。在土地肥沃矿业丰富的大草原上定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改善了生存环境。但是也因侵犯了牧场主的利益而经常发生纠纷和格斗,强盗土匪的不断袭扰也使他们寝食不安。辛马龙见义勇为劫富济贪,尤其同情当地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为了维护东部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社会权益,他组织亲友开发油田,并办起声张正义扬善惩恶的报纸。这一切使敌对势力对辛马龙更加仇视,不幸的是一次油田失火事故中辛马龙的血肉之躯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西部理想”都化为灰烬。影片以辽阔无艰的俄克纳马拉大草原为背景,通过辛马龙的奋斗生涯展示了印第安文化和西部的变迁,赞扬了主人公的正义感和献身品德褒扬了西部开发精神。
这世上从不缺少天生爱折腾的人,平淡无奇的人生绝不是他们想要的,或许你我不是,却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扬西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发生的年代,已是西进运动尾声阶段,但仍不失为一个大时代,万马奔腾的西部,扬西开始他的冒险。抛开东部优渥的生活,携带妻儿来到俄克拉荷马,击毙恶棍后站稳脚跟;一场枪战中无奈射杀的劫匪,却是旧时同在草原上喝酒吃肉的好友;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继续西进,甚至投军参加了美西战争;不顾众人反对,在法庭上为声名狼藉的妓女辩护;在有望竞选州长之时,愤然发声为印第安人打抱不平;最后在油田的意外中倒下,离世前与妻子重逢。每个故事都令人动容,某种程度上说,也算得上一部史诗电影了。该片的成功,可以说开启了美国西部片数十年兴盛。
当然必定有人对影片结局不太满意,然而对一个冒险家来说,恐怕你不能期待扬西按部就班地竞选上州长,或是乐当富家翁,和妻儿过着幸福美满地生活。毕竟并不是所有人以成功为目标,有的人永远在路上。
今日看书看到这么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革命最大的敌人就是革命的成功(The greatest enemy of a revolution is its success)。这里说的是互联网,一个人按照某个革命性思潮出来的人(说他是草根英雄也好,网络英雄也好),一旦他获得了造就,就会转化成了新一轮革命的对象。出于生存战略,他必须去弄出新的事端来,去延续他当初掀起的风暴,不然他就完了。因为他只会这个玩法。
奥巴马在竞选当中,总是喜欢用“运动”这个词。当他当上总统后,他仍然说“Our movement”. 有时候不由让人纳闷: what movement? 他的“运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竞选完了,他还在“运动”,因为他不能停,他必须把他的竞选对手转化成AIG, GM, 等等。美国这个国家,我个人的感觉是民主党适合去创业,共和党适合去经营。
我们人有的天生是革命者、创业者,他能破坏或创造,但是他不能守成。这句话或许可以解释切·格瓦拉为什么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跑出去从头再来,一再“输出革命”。我看过一部关于这个州牛仔英雄Yancey的老电影Cimmaron(中译:壮志千秋),上面的Yancey也是,在俄克拉荷马跑马圈地的那阵子,他跑到一个地方,从头做起,把一个小镇给整得像模像样。等一家人都已经适应后,他又懈怠了,再次出走,不知所终。后来发现他其实就在附近,但就是不露面,最后他救了个人,死了。死时没有人知道他当初的辉煌。这是个悲剧,但也是一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能看着自己一手造就的事业旁落,自己去隐退的。
切·格瓦拉和Yancey的一生都是悲剧,他们自己成了个英雄。而这世上另外一些人,却会抓着自己的基业不肯放手,依旧用旧的规则,去经营被自己攻下来的秩序,于是这世上便有了文革。
第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电影。但我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另外主演理查德·迪克斯和理查德·哈里斯非常像,我还错以为他们是父子呢?名字都很像。
看过片查完资料才意识到这是个虚构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实在是编得不够精细。三颗星给台词和技术成就,一颗星向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西部片致敬。
虽有不少缺陷,但那种振奋人心的西部精神,缔造历史缔造神话的情绪洋溢正片。男主人公被刻画成一个wanderlust,正是西部拓殖进取的典范。
任何年代的西部片都不是我的菜。。。。补片过程真辛苦,口音真心受不了。。。但是开场万马奔腾的情景还是很震撼的
为占有土地,众多人骑马或驾驶马车蜂拥而上(万马奔腾)的段落,算是本片最让我开眼界的场面了(由此也感觉这部电影放在1931年也算得上是大制作的大片)。看完电影特地查询了下,据说本片并非改编自真人真事,那电影中的部分情节设置就更为我有所不满(比如黑人艾沙亚之死、劫匪基德之死),尤其是结尾,简直就是大败笔!不过,光明伟岸的扬西的蛮多“政治正确”的所作所为还是值得点赞的。电影整体观感还是超过豆瓣7.0评分带来的预期。
比我想象的好,让我跟着追逐梦想的男人激动,陪着思念丈夫的女人哀怨
美国铁人王进喜~
两星半,在本片59年后才有第二部西部片《不可饶恕》获奥斯卡金像奖,少有的原版远逊于翻拍版的电影。这版留了一个特别恬噪的黑人男仆,结尾也是扬西在井喷时为救人而死,电影塑造人物极度扁平化,几次死人和法庭辩护戏都十分做作,你感受不到男主追求正义的信念,只是单纯感觉他在卖弄。开始的纵马抢地群演挺多,也是少有的非B级早期西部片,和翻拍版一本正经不同,黄金时代的好莱坞还是非常鼓励这种一惊一乍的舞台剧风格。安东尼曼在多年后的翻拍版中结尾处理的好:主角借妻子收到的信件中,表明其战死于一战之中
此片奇异地集政治正确与政治不正确于一身:正确在肯定了白人与印第安人通婚、塑造了黑人的忠仆形象、展现了妻子在职业领域的成就;不正确在依旧言语轻视印第安人、只把黑人当仆人、对妻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锅大杂烩,展现了一些美国开拓西部的风情,但男主角厉害时太过,落魄时太惨,有失真实感。
一个永远追逐新生事物又永远为正义公理而斗争的平民英雄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和西部相互成就。无法理解他如何能做到抛却深爱的家人与平静的生活而不停地追逐颠沛流离?想起了切格瓦拉,当然,故事对这种心灵史言之太少。
没字幕,看得很晕。1931年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已经很厉害了。
草原辽阔 万马奔腾 来自30年代的开幕3分钟就值得3颗星 其他方面缺陷太多 话说那时候的表演不是用过火形容而是夸张造作 又是一部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的BP
1990年与狼共舞之前唯一的西部片奥斯卡最佳,雷电华仅有两部最佳之一。今天看来,除了引子部分的倒数撒花抢头地,整体上过于陈旧(主要是燕西角色塑造的太满,争地、护弱、灭匪……每个节点的表现都太高光)、煽情、表演夸张,角色也较套路化,犹太的裁缝和黑人的奴仆。不过挂在屋顶扇扇子一节让人想起大卫里恩。桂河大桥和印度之行都出现“人力风扇”。
第四届 Oscar Best film,史诗 西部。
闷片而已,不想吐槽
影片的主角是一匹拴不住的野马,在一个地方很难待过五年,他热心助人,争取印第安人权利,犹太人、苦命的女人都深受其惠,他的妻子在片中的份量似乎超过了他,相对保守的她坚守杨西的报社运营,放任丈夫一味冒险,比重分配值得商榷,伟大被夫妻二人分了流。
最早獲得奧斯卡獎項的美國西部類型片。美國西行闖業者的不懈探索,守業者的苦心經營,西部俄克拉荷馬的城鎮興起,對婦女、黑人與印第安族裔初步平權的意識覺醒,締造了楊西·克拉萬棱角分明、至善至勇的角色光環,也令電影難逃善惡分明的俗套;主角暮年落寞的自我犧牲,也折射出大蕭條社會的榮華盡逝。
我了个去。。超好的电影。。就是被一个狗血结局搅和了。。。接受不鸟啊。。擦擦擦~~~~看这部电影感觉实在看美国历史一样。超喜欢NANCY这个角色。还有里面的各种配角~~可惜就是最后一个狗血结局!
还好吧西部风光+一场法庭戏都值得看。又见《乱世佳人》式混蛋逻辑:知道去维护印地安人的权利,为什么对剥削黑人就那么心安理得呢。
3.5。西部拓荒一览,风头男主与花瓶女主正好是两种价值观的代表,但仅仅如此便失于片面,结尾的过于美化可见一斑,但却刚好符合老美的价值观。不过男主身上的探索精神则值得赞赏,骚年们要多学习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