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燕山与仁粹的最后时刻
据实录记载,燕山君提着刀进入大王大妃的寝宫
用力推了一下仁粹的胸口
野史上则说,燕山君用脚踢了仁粹,甚至还用头撞了她
随后王宫朝野开始了各种杀戮
就连郑昌孙、韩明浍、郑麟趾等都遭到了剖棺斩尸之刑
(将死者坟墓挖开,然后将尸身斩首)
仁粹大王大妃在废妃尹氏复位并追封为齐献王后仪式的前一天
于戌时在昌庆宫去世(气死的,不气死也打算自尽)
时年69岁(从世祖至睿宗、成宗、最后到燕山君时代)
当晚,将燕山抚养成人的月山大君夫人朴氏(仁粹大儿媳)自尽
其是日后发起中宗反正,推翻燕山君暴政的朴元宗的姐姐
2年后,即燕山君即位12年9月
中宗反正,晋城大君登上王位,燕山时代终结
由于仁粹大王大妃的存在,燕山君只得带着天生的缺陷登上王位
为了弥补缺陷(罪人的儿子),燕山图谋为其生母废妃尹氏复位之事
另外,在这过程中,燕山因向其王祖母行不孝之事而再次留下污点
此事不但造就了中宗反正的名分,亦是仁粹对废妃与其子的诅咒
正史+野史+狗血……
越看越变态的朝鲜君王历史
古今中外,王位的争夺向来都是血淋淋的历史
最悲催的还是那些没有当上王的宗亲以及驸马之类的
日子过得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身上流的血稍微高贵些
当年没看懂《王的男人》时代背景
而《公主的男人》又止步于首阳大君时代
(其发动的癸酉靖难是很出名的,被反复搬上荧屏,但因手段卑劣,后人评价褒贬不一)
《仁粹大妃》算是补脑了。尼玛,多少年了才看懂来龙去脉!
从《一枝梅》开始,偶就深陷朝鲜历史的泥潭里,都是李准基给害的!
《我的女孩》《狗和狼的时间》《一枝梅》还有让他大红大紫的《王的男人》都是经典!
嘿嘿,我心中永远的一枝梅!神话休息的时候偶转投JK去
新剧为啥又是古装,而且这次还带上大雄的九尾狐!
尼玛,真别扭。我看到申敏儿就会想到李胜基、鲁敏宇、还有瑟雍大伯。
2 ) 魅力韩贞 儒雅桃源
主要看的恩静版的部分,感觉含恩静把这个时期的韩贞演绎得很灵动,她有对最高权力的向往但是并不偏执 是有头脑的女性,和桃源君的爱情也很有看点 不是琼瑶式的你侬我侬 有包含有退让 命运邂逅和略带搞笑的开始也让这部宫斗有了些许温情和浪漫,还有很喜欢她爬树上不下来和大婚那晚的两场啊~桃源君死时真是伤心啊,然后没了他、没了明朗的韩贞 只有复仇 争斗什么的就不太想看下去了。但演员都表现得很好,是部不错的史剧。
3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不知怎地,最近忆起了桃源君
总有人评论说桃源君懦弱,可桃源君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不醉心权力、做人总有坚守、是追寻世外桃源般生活的人。
印象里最深刻的是世祖问仁粹“如果桃源君还活着,一定事事听你摆布吧”
仁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笑着看着世祖
世祖再次发问
仁粹淡淡笑了,她说“父亲,您看错桃源君了,您什么时候见过桃源君和您阿谀奉承呢?如果他有不认同您的地方,哪次不是堂堂正正的对抗您呢?”,仁粹的笑意中是带有惋惜,惋惜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也认知错了自己的儿子;
印象里最深刻是桃源君过世后,仁粹并无一刻忘记过他,甚至在教育儿子成为王的道路上也时刻提念着儿子要创建一个父亲曾梦想过的国家,在对儿子放手时刻也是因为想起了桃源君,此后的岁月里都有桃源君的身影,在寂寂的宫廷里特别是在儿子长大后的岁月里,她又曾多少次念起早逝的夫君呢,“我什么都可以抛弃,只要夫君您还在我身边,我什么野心都没有了”,泪目
对于编剧,一个男编剧,偏把桃源君和仁粹之间,甚至桃源去后那么几十年,他们之间编排的细腻,真是挺难得的
但是或许是大多数历史剧的漏区,有相爱的夫妻,总会遗忘他们的子女,在子女着墨上总会少了许多,像子女缘缺少一样,要么就是有一个如成宗这样成为王的儿子,如若没有成宗,怕是子女戏份更少吧,月山大君和明淑公主基本等于不提及,为何呢?将桃源仁粹两人描写的如此细了,却少了他们两个,就因为不是主角,如果这两个孩子戏份多,仁粹的人生才够圆满,也符合仁粹大妃之名啊。
说起月山大君,实在不了解剧中对他的定位,老有人说桃源君懦弱,而月山的人设才是剧中的懦弱之人,仅仅是为了显示月山的不行,所以仁粹才改选小儿子作为王?
剧中也偏爱太过,仁粹和月山从未有过温情及交心戏份,一次,仁粹让两个儿子进宫问安,月山找借口说是国丧期间没吃肉,没有力气,弟弟倒是乖巧私下跟哥哥说进宫路过他的丈人家时,给哥哥找肉吃,月山闷闷不高兴的表示,他并不是因为饿的原因不想进宫,而是不喜欢宫,不喜欢那个不能让他自由呼吸的宫,全剧就那么一瞬间,月山说不喜欢宫,瞬间像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桃源君的影子,桃源君也曾表示不喜欢宫。但是无论是作为母亲的仁粹还是弟弟,他们都没有理解到月山的真正意思,反而仁粹还因此和月山发了顿脾气,认为他太不懂事了,另一面剧中就常显示仁粹如何小儿子有爱相处的画面、如何理解小儿子行为的剧情,以至于最后几集中月山的夫人和仁粹争执的时候,突然为丈夫抱屈,对仁粹说“母亲您从来没有一次温暖的对待过月山大君”,那时觉得月山好孤独
特地去看了实录,他的记录我看起来蛮像剧中他父亲一样翩翩君子的人物,其实可以这样,
成宗不变是父母的结合体又有着自己想法的君主;
月山大君也是剧中那个不爱宫廷的大君,是一个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君子,所不同的是他健康快乐的过上了父亲梦想中的生活;
明淑公主便可是另一个韩贞的翻版,承袭了父亲的懂事又有母亲的骄纵和聪慧,
这样的三个子女莫不是才是仁粹的圆满的吗?也是这个剧的圆满处呢
翻看史料的时候,依照记录来看成宗和他的哥哥姐姐关系是不错的,月山是男子原因吧,这方面的记录要多些,时常两人有来往,或许是因为从小家中父亲早逝,孩子们在私家长大又无继任那么大责任吧?
明淑过世,仁粹恸悼甚,为女儿设道场,成宗为姐姐停朝市五日又特许陪葬在父亲德宗旁,按礼制,是不能的
仁粹生病,月山伺病忧劳成疾,月山过世因坟墓之事逾制引发朝廷上书,成宗仍是维护哥哥
或许这些补充了不少缺失,也是为历史上的仁粹带来了安慰
剧中:
仁粹:“殿下,我和您讲个故事吧”
成宗:‘好’
仁粹:“母亲以前根本没有一点想嫁给你父亲的想法”
成宗:疑惑中
仁粹:“母亲心里早有另一个人了,但是你父亲找到家里来了,母亲的心一沉,一见面才知道他就是母亲心中的那个人”
成宗:(笑)真是天生的缘分啊
桃源君:“我是和夫人不一样的人,即使这样,我还和夫人举行婚礼,是因为真的不想失去你”~嘤嘤嘤!
ps:剧集最大的bug就是贞熹王后的人设了吧,不单是和史料差距太远的原因,很多所为过于迷惑
4 ) 女人天下之三 处变
仁粹大妃 女人天下
第三篇 处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时贤者的理想,而在古代朝鲜李氏王朝篡位王者李瑈的理想里,为了王位,他也只能颠倒次序:
齐家,治国,修身,平天下。
因此,这是一段残酷的历程,却是他无法回避的历程。果不出首阳大君李瑈所料,世子将要来避接,哪怕妻子尹氏再不情愿,儿媳韩贞也得回到婆家准备迎接,若是没有了儿媳妇,这成何体统。所以,这一次尹氏与韩贞的赌气以婆母尹氏气愤难当却又不得不让步告终,或者说,这是公公首阳大君以不动声色操控政局的手腕帮助儿媳妇韩贞下了台阶,挣得了一点面子,也让妻子尹氏无可奈何。可是,首阳大君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史书记载中,甚至说世祖完全不管家事,尹氏一力承担所有家务,可是这回他为什么要以这样不露声色的办法帮忙?其实不为别的,就为他欣赏儿媳妇韩贞是个人物,更有跟随篡位起事之心,家里若是有了这样的孩子坐镇,哪怕局面再麻烦,也有办法挽回。
这不,世子真的来了,首阳大君府邸内可真是热闹,忙坏了众人。在世子来到之前,本剧已经清楚地交待了宫内相关情况:
哪怕身为宗亲之首的让宁大君如何劝说自己的幼弟世宗大王李祹选择立下次子李瑈为世子,王也万分为难。他不是不清楚次子李瑈比长子李珦更有能耐,身体更好,可是要怪也只能怪这小子比长子更晚出生,排在第二,哪怕也是嫡出子嗣,也必须排在世子之后,只能成为辅佐王的宗亲,可是当让宁大君拿出王父太宗李芳远当年为立幼弟为世子时采取的清算手段为例要大王除去世子身边所有问题人物的时候,王也犹豫了。老国王李祹此时的态度,简言之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若是为保护世子李珦继位,杀了次子李瑈,不行,其实李瑈只是比较出色,比世子更适合成为君主,可是不能因为他天赋过人,也有人支持就要杀掉自己的儿子,更何况次子李瑈是个谨慎聪明的人,这么多年来并没有犯什么错。更可怕的是,若是重复了太宗李芳远的作为,则又造成那个时代的人心惶惶与血色乱局,这当然是世宗大王不愿意看到的。
·若是为朝鲜的江山社稷考虑,选择立次子李瑈为世子,也不行。因为按照朝鲜的立储之制: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若是选择了次子成为世子,则会带来更大问题,若是没有当年王父太宗李芳远那样的魄力和手段就没办法镇住朝臣要保住长子为嗣的言论。若要力排众议,必须还是要采取太宗李芳远那样的杀朝臣的清算办法。
说到这里,好像问题又绕回来了,之所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理由是因为不管怎么做,都会把形势变成如同是太宗李芳远为立幼子李祹为世子而采取的血腥清理的状况。所以,决定让世子李珦继承王位的世宗大王其实是左右为难,权衡再三也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以认为,世宗大王的选择是一个极为无奈的选择。因此,为了保住长子的继承,他遗命文官出身的武将金宗瑞家族镇守都城汉阳,又要皇甫仁等一批老臣稳住朝纲,为的是帮助长子确立权威,也要看住次子李瑈一家,为的就是要两个儿子都动弹不得。这个主意好吗?
这是个最糟糕的办法。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稳住了形势,也保住了长子的继位,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哪怕世宗大王再信任金宗瑞及其属下,老金由于手握兵权朝权,又为王族宗室所忌惮,因为世宗的遗命其实是给了金宗瑞家族名正言顺归入这个小国最高统治行列的机会。这么一来,中殿娘娘的宝座始终悬空,宫中无内主人,王又病笃,世子年幼,反而给金宗瑞篡位提供了机会,形势反而变成了当年高丽王朝末代的情况,正是因为高丽王朝的统治者无力治国,宫中又虚空,才给太祖李成桂篡位提供了机会。说到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人,在世宗大王李祹身故之后,不是文宗大王李珦而是名将金宗瑞。此时,金宗瑞紧张与为难的状况简言之也可以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来形容:
·若是为保护文宗大王的世子继位,杀了世宗大王的次子李瑈,不行,因为大王不让,是大王自己不愿意成为争权夺利而丧心病狂到了杀死二弟这种程度的王,更重要的是他与二弟李瑈的感情一向深厚,他不能相信二弟的忠心,可是也不乐意变成这么可怕的王。哪怕金宗瑞向他担保他自己来杀人,他自己的手染上鲜血,文宗大王也不乐意,他就是不希望弟弟一家都死去。
·若是为朝鲜的江山社稷考虑,留下首阳大君李瑈一家,也不行。因为首阳大君此人城府如此之深,就连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想要干什么。这么心机深沉又可怕的人,一边示弱一边在拉拢自己的势力,朝臣甚至有专门投靠他的人,如何能够放他过关。这是要留下后患的,弄不好世子的王位不保,就连自己的家族相关人员也活不成。
如此说来,最为难的人其实不是病重的文宗大王李珦,而是临危受命的金宗瑞。他既被想要篡位的首阳大君一伙痛恨,说他是国家的祸患,也被他要辅佐的李珦父子忌惮,担心他要篡位,夺了李氏王朝的江山。年幼的世子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避接,因为宫内压抑的气氛实在不适合这么年幼的孩子,况且这孩子虽然聪明活泼又健康,根本无法理解给他的束缚和礼数教导,再加上他年幼丧母,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自然格外渴望来自亲人的安慰和鼓励,所以,首阳大君一家人就是这样迎来了世子的避接。在描述世子避接之前,先要来看看世子的身世,这才能理解迎接世子前后,尹氏婆媳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何种用意。对照【朝鲜王朝实录】相关记录,引用如下:
以下引用
世宗 93卷, 23年(1441 辛酉 / (正統) 6年) 9月 21日(甲寅)
○葬显德嫔于古安山瓦里山。 其志文曰:
谨按嫔姓权氏, 远祖金幸, 新罗大姓也, 守福州。 高丽太祖攻新罗, 行至福, 幸举邑以降, 太祖曰: “幸可谓有权矣。” 因赐姓曰权, 官至太师。 由是金氏始为权, 世多贤哲, 荣盛莫比。 曾祖讳正平, 赠通政大夫二曹参议、行通直郞、版图正郞; 祖讳伯宗嘉善大夫、检校汉城尹, 赠中枢院副使; 父讳专, 今为资宪大夫、中枢院使, 母崔氏, 高丽大儒中书令文宪公讳冲之十二世孙, 书云副正讳墉之女也。 以永乐戊戌三月壬申, 生嫔于洪州合德县之私第。 嫔生而淑懿, 姿相异常, 言行中节。 宣德辛亥, 选入世子宫, 为承徽, 未几升良媛。 正统丁巳二月, 嫔奉氏以不德废, 遂册封为嫔。 肃承两宫, 怡愉奉欢, 左右媵侍, 常蒙假与颜色, 克成肃雝之美。 岁辛酉七月二十三日丁巳免身, 元孙乃生, 两宫喜甚, 一国臣民莫不交贺。 是日, 上御勤政殿, 颁降敎书, 大宥境内, 又将举元孙生之礼, 翌日戊午, 忽疾发终于东宫资善堂, 春秋二十有四。 医不及施其药, 祷不得徧于神, 两宫轸悼, 国人莫不悲焉。 呜呼痛哉! 两宫服大功五日, 世子服期三十日。 以九月初七日, 谥曰显德。 以礼葬于安山郡治之古邑山。 嫔天姿闲静, 入宫多誉, 克配东宫, 生此元孙, 一国之庆。 夫何一疾, 遽至莫医? 呜呼痛哉! 嫔生一男一女, 女旣龁, 男卽元孙也。 铭曰: 柔惠之德, 婉娈之容。 媚于两宫, 受厥册封。 式修嫔则, 允配元良。 元孙乃生, 其泣皇皇。 庆衍宗祊, 喜溢朝野。 天乎何故, 年不之假? 奄然辞世, 莫以享福。 悲哉奈何? 刻词于石。
引用完
意思是说:
○将显德嫔下葬于古安山瓦里山。 她的志文说道:
谨按世子嫔姓权氏, 远祖为金幸, 是新罗大姓, 镇守福州。 高丽太祖攻入新罗, 行至福州时, 金幸带着整个邑来归降, 太祖说:
“这幸运可说是有权啊。”
因此就赐姓为权, 金幸官至太师。 由此金氏开始改姓为权, 每一代都多出贤者与哲人, 繁荣昌盛无比。 (显德嫔)曾祖名讳为权正平, 追赠通政大夫二曹参议、行通直郞、版图正郞; 显德嫔祖父名讳为权伯宗,官至嘉善大夫、检校汉城尹, 赠中枢院副使; 显德嫔的父亲名讳为权专, 如今为资宪大夫、中枢院使, 母亲崔氏, 为高丽大儒中书令文宪公讳冲之十二世孙, 书云副正名讳为崔墉的女儿。 崔氏于永乐戊戌三月壬申日, 在洪州合德县的私第产下显德嫔。 显德嫔生而贤淑懿德, 姿色相貌非同寻常, 言行举止得体且符合礼仪。 宣德年间辛亥年, 显德嫔被选入世子宫, 封为承徽, 没过多久就升任良媛。 正统丁巳年二月, 废世子嫔奉氏因为失德被废, 于是(大王)就册封显德嫔为嫔。(显德嫔)侍奉两宫, 带来不少愉快和欢乐, 左右女官, 常常受到她和蔼地对待, 恪尽进退得宜之则。 岁辛酉年七月二十三日丁巳日免身, 元孙降生, 两宫非常高兴, 一国臣民都在庆贺。 第二天, 世宗大王来到勤政殿, 颁布降下教旨, 大赦全国, 又将举行元孙降生的仪式, 第二天下午, 显德嫔忽然发急病死于东宫资善堂, 享年二十四岁。 来不及医治用药, 等不得祈祷于神佛, 两宫都在哀悼, 国人都感到非常悲伤。 哎呀痛心啊! 两宫为显德嫔服丧五天, 世子服丧三十天。 在九月初七这一天, 谥为显德。 将显德嫔以礼下葬在安山郡治的古邑山。 显德嫔天姿悠闲安静, 入宫后受到不少赞扬, 与世子非常般配, 生下元孙, 是一国值得庆贺的事。 然而奈何一场疾病, 快得都来不及医治? 哎呀痛心啊! 显德嫔生下一男一女, 女儿刚换牙, 儿子就是元孙。 铭文说:
柔惠之德娈之容。 媚于两宫, 受厥册封。 式修嫔则, 允配元良。 元孙乃生, 其泣皇皇。 庆衍宗祊, 喜溢朝野。 天乎何故, 年不之假? 奄然辞世, 莫以享福。 悲哉奈何? 刻词于石。
以上记录中提到的世子就是剧中提到的文宗大王李珦,而提到的元孙就是现如今的世子,而显德嫔所生的长女,当时尚且年幼,那时候还在换牙,就是日后被史书频频记载的敬惠公主,若想要确认敬惠公主的生平事迹请看新编历史剧【公主的男人】,这里要分析的仅是敬惠公主的幼弟,也是如今的世子,日后的瑞宗大王。从显德王后权氏的志文已经能够看出世子的基本情况:
·母系家族虽出身显赫,但也仅是徒有虚名而已,权氏家族仅为文臣,没有掌握兵权,真正掌握兵权的是老臣金宗瑞,要依靠的是金宗瑞家族,说到底,权氏家族虽然出了显德王后权氏,可是王后早逝,权氏家族根本没有实权,还是要受制于人,不能亲身帮助世子确立权威;
·自幼丧母致使世子格外注重亲情,尤其渴望家庭温暖,对于有家人又和气的堂兄桃源君李崇格外亲切,不仅是因为哥俩的感情好,也是因为他尤其羡慕李崇有个温暖的家,哪怕二婶尹氏特别干练强势,他也希望有个这样的母亲。
年幼的世子就是这样对自己的王父文宗大王提出了要求,想要去宫外避接,其实哪里是避接,是去哥哥家串门子,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去,只能找到避接的借口,去哥哥家吃好吃的东西,好好休息一下。写到这里,叹气,虽然善良直率,但毕竟只是个孩子,他的王祖父世宗大王李祹和王父李珦虽然爱重他,却没有教会他如何成为朝鲜李氏王朝强有力的王者,他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还不懂事,需要好好调教,方能成大器,若是不给他学习成长的机会,他自然只能成为被冤杀的废王。
世子来到首阳大君家的这段剧情,描写的尤为惊心动魄。世子刚到首阳大君家门口,就受到了首阳大君李瑈与桃源君李崇父子的跪迎,世子虽然感到不好意思也不适应,认为这么大年纪的叔叔不应该给自己施礼,却被身边的内官阻止,说这是君臣大礼,不可不受。可见,是要帮助世子确立王室尊严,而且是在有篡位意图的首阳大君面前确立权威,这么说来,内官严自治的压力也不小。
世子避接看似是个大孩子的任性要求,可苦了不少人,跟随世子的尚宫们,心都拎到了嗓子眼,就连大气都不敢喘,而内官严自治则是如临大敌,生怕世子被扣为人质,或是被下毒致死,甚至要求世子不要吃首阳大君家的食物。属下都已经紧张到了这个程度,世子却有点紧张有点好奇,毕竟,他是第一次来到二叔的家,他想要的也只是好好休息而已。不用世子担心,他的新嫂子韩贞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让人暗自点头,其实她也只是打算表现出精明强干的一面。看到韩贞此时的装扮,又是一声喝彩,真真好俏丽!哪怕尹氏看到儿媳的华丽装扮不满意,首阳大君也明白了儿媳此时的用意——
韩贞并非只是为了出风头才插上了明朝的首饰,而是为了刻意表现出首阳大君家眷的水准和权威,尤其是为了显示出首阳大君亲家韩氏家族的权势,这才戴上了只有明朝受封诰命家眷才能佩戴的首饰。
韩贞倒真是明白,她插戴的这些个首饰,不但朝鲜内宫的尚宫闻所未闻,就连见多识广的首阳大君正室也是她的婆母尹氏都看不出来首饰的来历,只知道是儿媳妇的娘家带来的陪嫁,可是首阳大君看到儿媳妇的打扮已经心中有数,不但拦下了妻子的责怪,甚至还称赞儿媳妇打扮漂亮,穿着得体。公公与儿媳的一番眼神交流,彼此心里都有了底:这一次避接绝对不简单。为了表示善意和体贴,韩贞甚至让出了自己与桃源君的新房,要给世子休息,她的大度举动让世子宽心不少。可是,她此举是为表现,而真意。如此说来,确实如此,这一次避接不简单。哪怕晚间吃饭,尹氏辛苦了许久做出的饭食,也要被尚宫内官们怀疑一番,看看是否下毒,还是儿媳韩贞机灵,一下子就言语相激,点出了众人的担心:是否下毒。于是她自行验毒,又自行试吃,行使了至密尚宫的指责,局势这才有所缓解,也帮助世子避免了不能吃饭的尴尬,可见韩贞这女子虽然年纪轻轻还是初嫁,却已经显出王者之妻的风范。
这一次避接也只是显出了首阳大君一家对王室对世子的忠心和好意,让文宗大王十分满意,这其中韩贞立功不小。她的大度举动,不仅让世子喜欢,也让丈夫桃源君放心。他们夫妇从此成为世子的座上客,她自己也成为世子亲热称呼的嫂子。无论是怎样的释放善意,也只是篡位之前的前奏罢了——
要来的终究还是会来,要走的还是会走。
文宗大王终于病故,当年幼的世子看到动刀剑的军士来到东宫院内,当悲声四起,李氏王朝的王者之历将去向另一个阶段:篡位之乱。这是一个难以言喻的乱世,这是一个血腥屠戮的时代,古代朝鲜李氏王朝在经历了世宗大王李祹带来的平和安宁的治世数十年之后即将再次陷入动乱,这一次还是因为子嗣之争。哪怕再圣明的君主,只要无法正确选择继承人,还将带来国家的动荡,社稷的灾变,这是无法避免的劫难,而在另一方面,这是一个重立国本的治世,这是一个人物辈出的年代,若是没有了乱世又哪来的传奇,而看戏的观众此刻要做的只是跟随剧中描摹的人物一起经历这乱世的困局而已。那么,在这乱世之中,年轻的新嫁娘韩贞该如何面对困局,又要如何协助夫家篡位,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5 ) 鹤与狼
金英浩这版世祖与《观相》李政宰版世祖称得上是相映生辉。
两部作品,对首阳大君的出场,都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的手法,也都成为了相关影视作品里的经典片段。
通过主角的视角,去认识了解这个世人口中褒贬不一的世祖。
李政宰的世祖作为观相全片大boss,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拖到最后兵变之前才出场。一出场就是带着私兵狩猎归来,国丧期间杀生打猎,见其跋扈与桀骜,是一头欲噬人的饿狼。
拍摄者立场的不同,金英浩的世祖出场,是为文宗及还是世子的端宗献舞。从女主的角度看来,那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美鹤,不能继承世宗大王的宝位实在暴殄天物。
而帅大叔此次的造型也当得起美鹤之誉,一扫之前《美人图》给我留下的阴影。
难怪女主会仰慕他,甚至嫁入他家。
哈哈哈,编剧的恶趣味,因为喜欢你,就当你儿媳妇。
这也许是对历史上世祖在懿敬世子死后染指其后宫传闻的一种戏剧处理吧?
6 ) 前面很好,后面崩
老实说这剧挺有意思的,既有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有温馨浪漫的时刻。
即便是出身高贵傲气的女主,也会对着男主说:“政治斗争本来就是这样”,好像不该是一个
女人说出的话,剧里设定儿媳妇欣赏公公的野心,公公也要靠儿媳妇的娘家来支持。或许就像有的人说的,如果韩贞在年轻二十岁,两个人是很般配的,因为他们都信奉一样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温情脉脉不适合朝鲜王室的斗争。
历史上凡是政治上有一点风吹草动,第一个遭受屠刀的便一定是李朝的王室,而君主若是不能镇压住自己的臣子,要么就会造成两个局面,要么被手握大权的大臣控制,要么奋起反抗。
这段历史被称为李朝版靖难之役,只是不同的是年幼君主未有明朝历史上建文帝那般致命甚至有些愚蠢的决策,便早早的领了便当,侄子的悲惨死去成为世祖一辈子噩梦,但是就算时光倒流,从新回到原点,世祖一定会也必然会再一次举起屠刀吧。
把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做主角还真不是好编的,韩剧编剧们角度确实挺新颖。女主从来不是玛丽苏小白兔,甚至让人讨厌她的出身高贵,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去要求别人。
王妃之梦破碎只是对她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而然而后面开始崩了,前面对女主念白感动不已,她不只是因为自己的大妃梦,同时也是为了丈夫,为了实现自己父亲梦想。以为女主后面会做做对朝廷有益的事情,结果斗天都地都婆婆,斗完婆婆斗儿媳。
出身卑微的废妃为了爱情要死要活,到底眼界小了点,韩贞为了出自己那口恶气,也为了她所谓出身高贵论,以及废妃确实没有王后责任的能力,推波助澜了一把。
历史适合证明了就算受到良好教育,可惜天性不怎么好的人怎么教也教不好。固然韩贞教育方法有些苛刻,燕山君只拿失去母亲做幌子不能自圆其说。
所以到底是出身决定人的性格?还是天性决定本性?
还挺精彩的,剧情波折起伏,就是集数太长
死长死长的
《观相》后遗症,跳着看了首阳出场的部分。
女主很对。废妃尹氏神烦,小时候就不喜欢她,丛林法则疯狂崇拜者,有奶就是娘,奇怪为什么人见人爱你TM是在逗我?朝鲜王朝的宫廷真是简陋啊,我是说斗智和手段那方面。
赞!演员充满舞台张力的表演很赞!
墨迹到看不下去了………………
主角青年部分就是一古装爱情剧,还凑合。主角丧夫出宫到再度入宫一段很不错。之后就呈现烂尾趋势。。。。。演员很不错,就是这六十集的篇幅实在没有安排好,节奏相当有问题。
只看了前23集。小白笑起来和10年前一样温暖,很高兴恩静有机会展示和舞台上不一样的魅力,虽然前几集的妆容把她所有缺点都显示出来,但是很快进入状态, 真的演的很好!
看了前4集,女主第一眼不好看,但是越看越好看。性格活泼要强,故事轻松幽默,很有趣,很期待,剧情也不拖沓。
四十多集,仁粹大妃看到近20岁的儿子时回忆起自己的丈夫,那些片段真的挺感人的
不够好,说起来中国人玩起心计哪国人都比不了。
跟着解说号看完的,蛮有张力!
三个朝鲜王朝女人之间发生的情缘与恶缘,被称为韩国版《金枝欲孽》。重点看咸恩静,扮演少年时期的昭惠王后。古装扮相怪怪的,人设胆大妄为、俏皮可爱,“请让我成为王妃吧”
50集!!!
某音追完
看了2集觉得精彩,但是为么不太想看下去···
演技都好,可是故事很烦,尤其讨厌那个什么慧彬,坚持看下来就是为了骂她
韩国人也有异于常人的审美标准
剧太长了,看了删繁就简的90分钟解说,觉得挺精彩的
剧情张弛有度。恩静很有爱。得知历史上道源君的英年早逝。追剧至16集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