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头没写影评了,当爹快八年,忽然想起这睽违二三十年的老电影。记忆很诡异:不记得电影名字,甚至不记得主演,只记得少时看过,是关于掰手腕的,又似乎不仅只关于掰手腕。于是,点开手机查了几分钟……噢,原来叫《飞跃巅峰》;又花了几分钟找链接,下载,观看。事毕发现,果然,模糊的记忆有其独到的精确。这是一部关于“掰手腕”的电影,但确实不止“掰手腕”,而是——经典。不同人生阶段的自己,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人,所谓“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之流行,不过是经事者对未更事者善意而无奈的调侃。都是自己,不过是站在人生时间线的不同位置,一回首,恍惚已是别人。林肯霍克,一个年少冲动,因岳父作梗,于婚后抛妻弃子。自我放逐后,成为大车司机,痴迷掰手腕赌钱。妻子病危后,坚持让他接贵族小学毕业的儿子麦克回家。麦克对林肯满心怨怼,林肯靠容忍和长途疲劳磨去麦克的爆发,又见缝插针的讨好及影响麦克:激麦克开大车,逼麦克与大个少年混混掰手腕赌钱,驾驶室过夜后一同晨练……父子关系逐渐融洽,可赶到医院得悉母亲已死,麦克尚未抚平的怨怼再次爆发,抛下林肯,奔回了外公的家。同样是父亲的我看到这觉得,算了吧,老兄,十年的父位缺失,岂是跑几天长途就能弥补的。可林肯不觉得,
上周末,又一个昏昏欲睡午后,随便切换着电视频道,无意中停留在一个老式美国西部片的画面上,我以为那是一个老式的西部片,因为史泰龙正开着一辆大卡车走在类似美国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旁边坐着一个小男孩,正不停的争吵着,孩子还不停的数落着旁边的史泰龙,说他没本事,而史泰龙一脸淡定地开着他的破卡车(后来才知道史泰龙面瘫!难怪淡定如斯)。
本想以此打发午后困倦的时光,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但没想到越看越有意思,原来片子里的史泰龙不是来打架秀肌肉的,旁边坐着那位穿着得体(一看就是某私立学校的校服)的小男孩是他的儿子,俩人争吵是因为小朋友从小就没见到过自己的老爸,用小朋友的话说,爸爸是抛弃了自己和妈妈,不过作为一名落魄的卡车司机,我想史泰龙扮演的Hawk没啥资本抛弃这么聪明的孩子和漂亮的老婆吧,肯定另有隐情。
果不其然,“坏人”很快出现了,是孩子的外公,一个超级富豪。这位到哪儿都坐着加长林肯、有私人飞机,住总统套房的人当然十分强势,估计年轻时Hawk是个穷光蛋,这位老丈人死活不肯承认这个女婿,硬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而十多年后他的女儿得了绝症,决定将孩子交还给他的亲身父亲,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我也不知道开头咋样,其实就是我无意中看到在高速公路上拉拉扯扯那段)——儿子估计是由自己富贵的外公抚养长大,在某个贵族学校上学,无法面对自己有一个如此落魄的父亲,是啊,想想自己从前锦衣玉食,接下来估计就得和这个穷光蛋一起生活,这事儿搁谁身上一时半会儿都无法接受。关键还有一个十分有权势的外公时时刻刻想夺取孩子的抚养权,从Hawk身边抢走这个乖巧的孩子。
无意复述故事的全部情节,就算傻子也能看出来,这部影片是描述父子感情的。问题在于,这个在老丈人看来一无是处的大男人,最后如何赢得孩子的尊重,如何拾起自己作为父亲和男人的尊严,除了老丈人所拥有的巨额财富以及所意味着的优渥生活无限的前途,他还能给孩子什么?
这才是这部影片想要告诉人们的。看完本片,不由得联想起另外两部同样是描写父子感情的美国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和《铁甲钢拳 Real Steel》,情节超级相似,基本都是孩子他妈或因病去世,或离家出走,总之都留下了一个8-12岁之间的小男生,留下两个男人相依为命,而且孩子他爸无一例外都正处于穷困潦倒中,或许有过事业的巅峰,但当前的处境实在不走运:最惨莫过于《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屡次被房东赶走,最后不得不睡在地铁站的公共厕所里,但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威尔·史密斯 也没忘记让自己的孩子保持乐观,充满梦想。《铁甲钢拳》里的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所饰演的前拳击手同样也是沦落到只能生活在一辆破卡车里,且债台高筑,因前妻去世,忽然必须得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
如果面对这样的困境,这些父亲们就此消沉下去,抛弃自己的孩子,或者得过且过,甚至让自己的孩子去偷窃乞讨,那么就不会有伟大的美国梦和美国精神了。
直到这部电影放完,看到字幕,才知道这部片子叫《飞越巅峰 Over the Top》,摄于1987年,编剧和主演都是史泰龙,难怪史泰龙把这个父亲的形象演绎的如此传神:他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在温室里长大的乖孩子无法适应现实残酷的世界,于是他让孩子挑战比自己个儿大的孩子去扳手腕,第一次输了,孩子非常失望地哭着跑出去的时候,史泰龙非常深情了讲了一段话:大意是成功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强的!怀揣着这种理念,孩子最终赢了那个看起来比他大且十分嚣张的小孩;史泰龙十分坚定的夺回自己孩子的抚养权,不惜开着自己的破卡车冲进老丈人的豪宅,企图抢回自己的孩子,当孩子亲口对他说出不愿跟他一起生活时,这位父亲看起来是屈服和默认了命运的安排;但没想到的是,他卖掉了自己唯一的资产,卡车,换得了7000美金,并以此作为赌注来到赌城拉斯维加斯,将7000美金全部投注在自己身上,参加了世界掰腕子大赛,结果肯定没悬念,经过一番艰难厮杀,尤其是决赛时,儿子意外的出现在观众里,并声嘶力竭的鼓励他鼓舞他,让史泰龙绝处逢生,最终打败5连冠夺得了冠军(此情节和铁甲钢拳何其相似啊,只不过铁甲钢拳是父子配合,飞跃巅峰是一个老男人的战斗)。
或许,父亲在擂台上的浴血奋战,在生活中的坚韧不屈,永远怀揣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努力争取,永不放弃,这些人生中最宝贵的奋斗精神就是一个父亲能给与孩子最大的财富。有了这样的信念,还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么?
这三部影片中,落魄的父亲都用自己实际行动在告诉孩子,只要自己努力争取,永不放弃,美好的生活就在明天。人们都说,母爱是无条件的,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而父爱,则不同。母爱给予我们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智慧,父爱则给予我们力量去冲破世界设下的种种藩篱,永不倒下,永不放弃,永远积极向上,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出类拔萃的人。反而观之,所有这些影片,那个看起来还弱小的孩子,也给予了父亲莫大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精灵,他们的人生才能更精彩,才能咸鱼翻身,才能Over the top,超越巅峰。所以父子之间,不是谁依靠谁的关系,而是彼此依靠,彼此都能给予对方力量和希望。
正好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放完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据称目前中国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是留守儿童。电视里那些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们,在本该天真浪漫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们,如今却都承担着生活的重担。是不是应该责备这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呢?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是城市里的辛苦挣来钱换来的漂亮衣服么?还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给他们的爱和关怀?城市的灯火啊,让多少山里的农村的父母们迷失,让多少孩子们的梦碎和心碎。如果父母们没有错,那错的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不是父母的拖累,他们也会让父母成长,给父母力量。当我们在给予孩子关爱时,孩子也在教育我们,让我们保持人之初应有的纯真、善良、坚持和无畏。
这是一部87年的老片子了,上映的那会儿我还只是个念小学的小P孩,一边高唱着《社会主义好》和《学习雷锋好榜样》,一边在水田的秧沟里摸鱼,脑海中只有万恶的资本主义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外国友人——当然,那都是大人们告诉我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灰姑娘——呃,应该是灰小伙的童话故事。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卡车司机(灰小伙)跟叉叉财团的富家女(公主)相爱,可是遭到了老丈人(王后)的竭力阻挠。终于,灰小伙离开了公主和自己的王子,从此过上了悲惨的生活。可是公主却得了绝症(怎么那么像韩剧的情节呢),弥留之际把王子托孤给了灰小伙。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灰小伙和自己的儿子(王子)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打开了心扉。最后,灰小伙利用自己的一计之长,赢得了某某比赛的冠军,向儿子,也向王后证明了自己……多么典型的童话故事呀!
这次,猛男史泰龙难得不演动作片,改走亲情路线了。虽然他老人家面瘫,喜怒哀乐都是一个表情,不过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努力。结尾灰小伙和王子紧紧相拥的那一幕,还是挺感人的。
不过岁月不饶人啊。史泰龙还是老了,在今年即将上映的《敢死队》预告片中,明显看得出他那下垂的脸颊和隆起的肚子。其实,谁又能抵抗岁月的侵袭呢?不过欣慰的是,当年的对手——阿诺州长和光头老布——这次终于跟史泰龙携手走到了一起。当年动作片的三巨头破天荒的联手了,光凭这个,就让我对《敢死队》无比期待了。呃,离题了……咔!
这个电影还是很早看过,最近因为疫情推迟开学,便开始和老婆闺女在家看电影,有幸又翻出来看,愿以为女孩子会不爱看,没想到她看的激动到不行。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能超越年龄,还能超越性别。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再让孩子们读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已经有些不合适宜了。
占时间精力不说,关键是很难读,孩子们大多读的昏昏欲睡。
我不想硬逼着她啃。而且硬啃也没有什么效果。
我便让她读精简版的,让她能了解名著里的人物和故事,然后再看一些书评即可。
毕竟我们生活的不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了。我们现在的纸质媒体已经形将灭亡了。
人类社会的文化载体将越来越依靠图形和影像了。文字的艺术性审美,恐怕会越来越难以有人热爱体会揣摩了。说实话,我认为文字的美是在那个人类文化表达手段贫乏阶段的产物,未来将走向消亡。
我们现代社会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影视作品,完全可以让他们从这些里面积取营养。
所以,我愿意用影视来培养孩子的审美爱好和价值观。
飞越巅峰是部励志电影,充满阳刚气,又充满父子男人之间的温情,在这个小鲜肉横溢的年代太需要进入我们年轻人的欣赏视野了。
我很高兴,闺女会爱看。
我无意刻意影响她未来的伴侣取向,只是希望她能有一个积极的拼搏的勇气、毅力和志气。
我不敢断言所有中国孩子会未富先奢,但确实有很多孩子正走在这个路上,这对还需要拼搏奋斗的中国来说也许不是一件好事。
最近看了一部老片子,由史泰龙主演的《超越巅峰》。看片名和主演,以为是个动作片,但却是个非常不错的温情片。那时的史泰龙还是非常年轻帅气的,饰演的是一位经济状况不佳的单身父亲。由于当初和一位家境优越的女人相恋,而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结果史泰龙主动放弃了婚事,独自离去,但他没想到那是他们已有了孩子。多年后,这个孩子有了一次机会与这位父亲单独相处,两人间的父子感情逐渐磨合,最终亲情使父子两人再也无法分开。
故事看到最后,片中的多处感动一幕一幕在我的脑中回闪。不仅是为这对父子最终的重拾血肉亲情而感动,更是因故事中几处父子间的交流道出的一些人生真谛而感叹。
“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想要就自己去争取。”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说的,在不同的情景出现了好几次。其实,这句话不仅是这位父亲用来教育儿子的,更折射了他自己。他曾因为没有继续坚持和他的爱人在一起,轻易放弃了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机会,导致了自己、爱人和儿子无法享受美满家庭生活的不幸。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此而懊悔,因此想告诉他的儿子,不要重蹈覆辙。虽然他为之前没有努力争取而懊恼,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去改正自己,仅仅是不断以此借鉴来要求儿子,他在争取儿子抚养权的事情又再次差点选择放弃,在最后参加掰腕子比赛的时候,他又一次差点选择放弃。虽然最终赢得了胜利,但若不是儿子对他的几次激励,恐怕他仍有会放弃的可能。
通过这段有关于“争取”的情节,有几点总结:
1. 我们教育或劝诫别人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自己曾在此跌倒,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再因此而跌倒。但也要意识到,自己已在此跌倒,但不要再次因此而跌倒,我们意识到了失败的原因,就不要让它过去,要去改正它,改正它成功就还来得及。
2. 我们可能需要长期、经常与这个问题做斗争,今天我们赢了,但下一次又有可能跌倒,要持续不断的与我们的顽疾做斗争,这样才能真正成功。
3. 任何成功都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不要期待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甚至需要付出青春、汗水、泪水才会有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当我们做的时候未必能够忍受,因此,还要记得,我们“争取”成功是和自我“争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是自己允许了失败。
事实证明史泰龙早年的演技还是很好的,监狱与儿子告别一段很让人动容。
看到身為一個父親,為兒子而戰、為親情而戰,我在象徵男人力與美的腕力中看到其中的鐵漢柔情...
这片子的边角倒更有意思,孩子妈临死前把男人找回来托付儿子,身份落差导致两人不能在一起,但她知道他能做好,这是了解和爱;富有外公眼看掰手腕的卡车司机抢走女儿,10年后又抢走外孙,这个心痛真……痛。片尾的掰手腕大赛呈现的热闹,那些龙套选手都很投入(还像模像样的安排了采访环节),观众席的众路人也没出戏。反倒是主线比较弱,很明显史泰龙将和儿子修复感情,小演员的演技也不行,整体太外露太浮于表面,听闻生父曾寄来无数信以后这男孩从车上逃跑还横穿车流,这无厘头的反应和他小大人的风格完全不搭啊
迎着朝阳,携着强大的小宇宙,父子俩人驾车向意味着未来的洛杉矾奔去…… 整张OST原声谱写着力量与情感,融合演绎出了美国式的成功~
扳手腕这个运动有点缺乏观赏性啊,不过去打拳击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怎么样。。父子亲情修复类电影太多了,不算特别好,但也过得去。
没有人能够永远帮你,要做到最好的自己
看完电影 感动之余 我还和老爸掰了下腕子
这种父子情深的电影有很多,模仿这个故事的套路的还有铁甲钢拳以及一些国产电影电视剧。这片子比我年纪还大(引进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大些了),饱含着我父辈们的一些青春记忆。温情和热血并济,可能也和有人总炒冷饭有点关系,现在看着也不觉得难看。
卡车很帅,史泰龙开着的时候总觉得他会“吱吱吱吱…汽车人!出击!”
小学时候看的了, 印象中父子情深,很感人, 隐隐约约史泰龙扳手劲鼻血都流出来了.
儿时的记忆……记得那个特殊的扳手腕的动作。
终于想起了那根粗胳膊
龙哥写给儿子的信肯定很肉麻
故事类型数次切换,终要over the top. A predictably excellent family movie!史泰龙电影真的很少让我失望。
史泰龙能演戏,施瓦辛格就不一定了
感觉钢甲铁拳和激战里都有很多这个片子中的元素。史泰龙这不只是年轻了简直可以说是青涩,但肌肉线条还是那么漂亮。前面和儿子的戏码也很温情,不过终归是有些俗套。掰手腕这个东西也没有真正打架给人那么强的视觉冲击力,尽管也很精彩,但片子的感觉还是有些撑不起来。最后那段戏史泰龙表情大赞~!
很久前看过的,都忘记了
很小的时候看的。实在很不错。不知道为什么IMDB的评分那么低······
励志格斗类电影的男主角模式大多都是赢完奖金喜当爹!
难怪入选了十大励志电影。人一定要靠自己,就输了,也要有胜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