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ngge.blogbus.com/logs/2006/04/2198752.html “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是电影开始的第一句话——我喜欢这句话,然而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追求梦想的励志,而是父子之情。
圣地亚哥喜欢踢足球,跟着父亲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父亲不支持他踢球,希望儿子跟着他工作,他告诉他圣地亚哥:“所谓的梦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并且拿走了他打工攒下来准备去英国踢球的路费,因此父子间爆发了冲突:父亲要圣地亚哥放弃梦想,告诉圣地亚哥他如何撑起这个家,什么才是人生的“正途”...而圣地亚哥只说了一句话:“It's your life,not mine(那是你的人生,不是我的)!”
圣地亚哥离家去英国之后,父亲一直不肯原谅他的出走甚至拒绝跟圣地亚哥通电话,而在圣地亚哥第一次正式上场比赛的时候,父亲去了酒吧。看到电视中圣地亚哥出场,酒吧里的人们问:“这个小子是谁?”在一旁的圣地亚哥的父亲骄傲的说:“That's my son(那是我儿子)!”
最终,经过几番波折和磨砺,圣地亚哥最终在最后出线的一场比赛中“一球成名”,并晋身成为球坛新星(在接下来后二集中会加盟皇家马德里队,将和贝克.汉姆并肩踢球)。
我看到屏幕上圣地亚哥和他父亲,想到的是自己的老爸,因为我对老爸说过同样的话:“这是你的安排,不是我的选择”——老爸安排是让我去做公务员,而自己大一就开始炒股票,当时被他认为是“不务正业”,毕业之后虽然我觉得一直在做自己的“事业”,可是在老爸眼里我跟“无业游民”差不多——直到24岁做到省区副总,他才认可我自己的选择。然而我知道:在我24岁之前,他已经在心里为我骄傲。因为,他看到我努力和付出的,比他所预料的,多了很多很多。之所以他一直不肯接受我的选择,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公务员更“稳妥”一些吧~
天下的父母,大抵心情上都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生活能够有“保障”,但是每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处理和子女的关系却各不相同。XuXing的母亲肯让她一个17岁的女孩只身去美国而数年没有去看她,我钦佩的不是自己17岁就把自己“办”到美国的XuXing,而是她的母亲——中国有这样“狠心”的母亲不多。转眼6、7年过去,XuXing从美国打电话回来说她马上要拿到绿卡想回国发展,我想起她未曾谋面的母亲,依然是敬佩。
然而,我同样敬佩自己的父亲:如果不是他对我从小的严格要求,如果不是他“正统”的教育,如果不是他“刺激”我一步步走自己的路...我很难想像,现在会是什么样。因为父亲的严厉,才有我今天的性格,虽然没有如他所愿去做公务员,但其实我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呢?
曾经还看过一部《跳出我天地》,和这部电影一样,我建议看到这篇blog的所有人,都能去看看《一球成名》——不要抱怨父母为你、或者没有为你做什么,对他们而言,他们永远没有做错。
因为他们爱的,永远是你。
不折不扣的无坚不摧
我就看哭了怎么着。。
足球也能拍的那么好看
一个梦
希望 失望,之间徘徊
试训三礼拜进预备队,预备队踢两场进一线队,一线队踢了一场成主力,结果上去就进球还打入欧冠,问题是这天才还是个没练过的野路子。C罗梅西你们别混了,都是没天赋的家伙
看个球啊
很商业,很过瘾
比较专业
看完第二和第三部,我觉得第一部已经算不错了。。。
经典
早了,05年就看了~
这故事真是相当的无趣啊,还好使个足球相关
那些客串的哥哥们是大亮点。
发现女猪是Anna Friel便有点不爽,因为她曾经跟Lee Pace合作“Pushing Daisies”,他们无数次隔着什么东西牵手、亲吻,甚至睡在一起——美貌的Lee Pace啊,都被她玷污了~ 看到题目便能猜到剧情和结局,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惊喜,特别是对于我等不热爱足球
我在06年世界杯英格兰与瑞典对决的第二天,也就是欧文韧带撕裂的第二天看这部电影,哭得死去活来。
it did touch me a lot
球迷不可错过
【不错的电影,美丽的足球梦想】 还是那句老话,心中有梦自会飞,面对父亲的责难和冷嘲,能否坚持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成了他面前哈姆雷特一般的两难抉择,后面的路程还是很长,幸好他遭受了挫折,也结识了朋友,最后也取得了成功。还有,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无言和隐忍,父亲只会在酒吧的小角落中观看孩子
记得是全班一起排排坐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