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长恨歌2005

HD

主演:郑秀文,梁家辉,胡军,吴彦祖,黄觉,蓝心妍,蔡纲,程枫,郑希怡,黄奕,苏岩,谭增卫,Lin Yan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2005

 剧照

长恨歌2005 剧照 NO.1长恨歌2005 剧照 NO.2长恨歌2005 剧照 NO.3长恨歌2005 剧照 NO.4长恨歌2005 剧照 NO.5长恨歌2005 剧照 NO.6长恨歌2005 剧照 NO.13长恨歌2005 剧照 NO.14长恨歌2005 剧照 NO.15长恨歌2005 剧照 NO.16长恨歌2005 剧照 NO.17长恨歌2005 剧照 NO.18长恨歌2005 剧照 NO.19长恨歌200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恨歌200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王琦瑶(郑秀文 饰)与同学蒋丽莉(苏岩 饰)到片场参观,认识了摄影师程先生(梁家辉 饰)。程先生为琦瑶拍照并倾心于她,后来更推荐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王琦瑶的风姿不仅使她赢得了第三名,还令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胡军 饰)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王琦瑶也全身心投入,可是李主任遭到了追杀后便销声匿迹了,王琦瑶倍感伤痛。期间她最好的朋友蒋丽莉也离开上海了。富家子康明逊(吴彦祖 饰)的出现使琦瑶的生活起来波澜,琦瑶更怀上了他的孩子,由于上海局势不定康明逊必须离开,王琦瑶只好用钱买来一段婚姻以换取给予孩子的名分。十年后,她遇到了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孩老克,并与老克有了一段忘年恋,可是这个年轻人即将要离开上海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长灯歌风间公亲-教场0-一代宗师粤语版人生滑下坡硬核亨利天王星2324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一季恋爱吧!千户大人灵异妙探3:吉斯的生活侦探者也迷雾篇犀牛2021极品妈妈上阵父子兵圣诞前夕飞虎天坑鹰猎绝世好B芝拉克女间谍2015荒岛余生2000黑夜巫师东北往事之我叫赵红兵健听女孩黑镜 第三季空镜子拉斯维加斯第五季白色杀机2

 长篇影评

 1 ) 长恨歌

一个女人没活明白的一辈子。与之有过情感纠葛的四个男人中,梁家辉的角色最为立体。本片的布景与光影均值得称道,但刻意使用偏离感强烈的机位划分割裂空间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镜头的美感。故事层面,电影化的改编在两个小时里不足以承载这段跨越了几十年的故事,年代跳跃的频繁令人难以入戏。
人物的命运被时代推着走,导演想拍个里程碑式大电影,却太破碎,根本连不成故事,旁白也不够好,人物太干瘪,暗示性镜头太多,却又给的暗示不够。郑秀文的普通话,为什么不配音的,尤其是吵架的时候,真想让她讲广东话吵。

 2 ) 《长恨歌》——在“她者”的城市里看不见自己的月亮

《长恨歌》——在“她者”的城市里看不见自己的月亮


“在自己的城市里看不见自己的城市,在错误的年代里总遇上自以为对的人。”——影片《长恨歌》撩开帘子就是如此张爱玲拥趸气息的谶语,于是关锦鹏这次自主命题的作文,刻意中蛊似的地写走了样,写岔了气。
 
《改变1995》曾唱道:“张爱玲在秋天渡过了她最后一夜”,就在那一年,小说《长恨歌》横空出世,整整十年之后的这个秋天,关锦鹏经营雕琢亮一出自家的《长恨歌》,千思万量终将“意难平”的情愫悬挂到银幕上方,按捺不住还是在影片后段用字幕昭告看客——遥祭那多少个十年前的月色。然而,《长恨歌》虽不是王安忆最好的小说,却是介入大众文化视野最深的一本;《长恨歌》是关锦鹏寓意最劲的电影,却是最“拆烂污”的一部。其实,这从《长恨歌》奔赴威尼斯电影节前审查遭遇的小波折里就已经征兆毕现了,当时听说瓶颈来自文革时期的戏份,我的心就猛一沉,阿关仍执着后殖民时期香港的文艺风潮,好端端的“上海风花雪月”题材却硬来“讲政治”,果不其然坏了事。
 
就我个人的解读,《长恨歌》可以视为关锦鹏 “上海三部曲” 的收官之作——其他两部是《阮玲玉》与《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一个阶段总结。电影的引子与小说故事的起始一致,女主人公王琦瑶受同学蒋丽莉邀请同游一个电影片厂,一台摄影机透过窗玻璃与两个女子之间形成一个微妙的相互窥看效果,恍惚让人忆起《阮玲玉》的后现代质感——可惜只是错觉。这个简洁利落的开场之后,整个电影就完全沦陷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
 
小说《长恨歌》是王安忆于上海/女性书写传统下的世纪末独白,而身处作为上海“她者”的香港的关锦鹏,经历了九七回归的认同纠缠后,或许太希望布道自己“失城”的满胸感伤了,将原著处心积虑地动了手术。最大的更动在于,将小说里王琦瑶生命中的一个男人程先生提升为影片的旁观叙事者,没有让他在文革中自杀死去,而是贯彻终场,最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离世于香港——为上海和香港的“双城记”做了最苍白的注脚。于是这样一来,小说全景呈现的一个女子与一个城市关系就平白隔出了一重视点,观众不得不通过程先生的观看和解说再进行观看,硬生生要穿越他絮叨干瘪的“夫子自道”——多余。而更多余的是,小说中仅有一节的文革部分被毫无必要地添枝加叶拖沓放大,给自己增加了审查上的麻烦,而这种刻意的添加毫无章法,还破坏了影片勉强说得过去的前半段节奏。加法失当,减法亦莫名,电影竟将小说中与王琦瑶冶游忘年情的老克腊与杀死她的凶手长脚生凑成一个人,黄觉堪称近期内地影视圈层最具牛郎相的男性花瓶,他的模特身段不过衬托出同床共枕的郑秀文面容浮肿得触目惊心。
 
当然,电影与小说可以是两种独立的文本样式,撇开《长恨歌》原著不谈,单就影片本身而言,由于倾泄的诉求过于强烈,造成气息不畅,人物的语言也直白到痕迹遍布,本欲作断肠句却引发嘻笑声,由于琼瑶型台词密布,有一处吴彦祖与郑秀文黯然销魂时分,某观众手机竟响起光良的《童话》铃声,另一观众大声说道:“好行为艺术哦”,众人再也按捺不住,笑作一团。而最可笑的就是女主演郑秀文,她在都市轻喜剧里自成一派掌门,功力也就不过尔尔,偏巧《长恨歌》最败笔的一个造型竟然撞落在她身上,开腔时女学生的童花头,让人疑惑到骨头,咋这样也能选成上海三小姐?诠释如此烟视媚行的上海女子,郑秀文无论是收或放,都踩不到点,她一口粤语腔普通话硬着头皮演,观众硬着头皮看,特别是片中一处王琦瑶对程先生呼天抢地以及一处对女儿(黄奕饰演)发飙的戏,表现超越了常情的阈值,须知上海女人再到如何极致的境地,也是给自己留有一分余地的——这也是这个城市的安身立命之道。郑秀文自然不是张曼玉,关锦鹏似乎也没给自己从某种表达的怪圈中跳脱出来的余地。
 
其实,关锦鹏并不擅长作一个言志派,他拿捏得当的应是风月宝鉴的因缘小品。虽然曾经为许鞍华的《倾城之恋》担任过副导演,可是关锦鹏却没有老师驾驭大时代的掌控力——《千言万语》里棚区出身的贫家女也能大音希声,《长恨歌》拿堂堂的上海三小姐说事,却搞得辞不达意。而正宗上海老克腊王家卫,艰辛幻化《2046》为一个针对“50年不变”的隐喻,同样掣肘于与上影集团的合作和内地电检,仍然维持了相当的曼妙身姿,《长恨歌》若然有恨,“此恨不关风与月”,是阿关自作孽地飞蛾扑火,将自己置身于漩涡之内,风月之外。
 
上海与香港之间互为“她者”的“双城记”象征性勾连,在世纪之交的“怀旧电影”里透视出最熟悉的陌生感,关锦鹏或许想表达,上海死了,香港也死了;天长地久,此恨绵绵——可是,关卿底事?

 3 ) 到底是单薄

昨晚看了《长恨歌》。
以关锦鹏的电影修养以及精细,电影自然不会差,
说到影像的精致,颜色的配搭,剧本的细腻,显然还是在一般电影之上。
电影的开头我是很喜欢的,尤其是仿宋体的片名,黑底,
穿插全片的小楷,竖体,只字片语,交代一点情绪,以及背景,还有旧人卒去。
他让所有人都死在异乡,只有王琦瑶留守上海,与这座城市共存亡。
这种出字幕的方式,很沟口,很东方,候孝贤也用过。我是喜欢的。

故事的讲述方式我也是喜欢的。
小说原本我不喜欢,我一向不喜欢一辈子的长度,什么跌宕起伏的人生,爱恨情仇的纠葛,
还有大上海乱世佳人的调子,以及王安忆过分庞大的野心:王琦瑶就是弄堂的女儿,王琦瑶就是上海。
说实话,我觉得很恶。
关锦鹏的故事讲得浮光掠影,攫取片断。画卷般的,人物众多,戏分寥寥。重的戏都是感情戏,虚掉了时代,国家,重的是男女私情。
蜻蜓点水般。间离。

郑秀文到底演的怎么样?我想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因为采访过她,更加好奇。我采访的时候,意外言谈甚欢,还满喜欢她。
又因为听她说了许多电影的点滴,还是觉得想看的。

公平的说,郑秀文显然已经突破和提高了自己,
但是距离一个好的女演员的标准,还是相差甚远。
与胡军的激情戏,比如突然从背后抱上来,那种小感觉的拿捏,还是不错滴,
但是大场的重头戏,明显还是弱得很,
她的表达,还是撕心裂肺,捶胸顿足那一种。
看得出,很卖力,很投入,很苦,很真,但是……不美了。
并且糟糕的是,她与所有人的对峙,争吵,出来的情绪都是同样一种,没有层次,没有分别。
而三四个年龄段,不同的岁月感,似乎也不是很精确。
对四个男人不同的感觉,一个女人的坚韧,狡猾,艰难,幸福与心酸,——她并没有表达出来。
造型帮助很大,我个人觉得老妆比较牵强。(确实胖了很多)
相比,梁家辉实在演得好太多了。
他的那种潦倒,凋敝,那种温吞和疲倦,斯文,斯文没落后的斯文,以及守护这段感情所能体现出来的绅士气度——真是很高贵的。
胡军很不错,他有点匪气,有点柔情,是一个女人可以托付终身的。
吴彦祖也不错,我很意外,他能在瞬间爆发出来,可以哭,可以掉头,
可以想承担但是无力承担那种无奈。他骨子里有华贵的公子气,很好看那种。
黄觉就是年轻吧,躯体有力,显得肉欲,有些危险,好似一出场就是犯罪,
注定了结局。
结尾不是很好,但是那两句话还是很出色:
“一个城市永远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年轻人走向灿烂的明天。”

只有他对她的爱,能让我有点感触吧。

看完了意犹未尽,想看《阮玲玉》。于是拿出来重看。
张曼玉被众人指摘,悍然漠然的一个回头,顿时,再次(不知多少次了),又征服了我。
而《阮玲玉》的影像色调偏黄,偏暖,《长恨歌》偏绿,偏冷,更细致雅洁,
但是太新了,簇新。
音乐,我则完全没有印象。不过白光的歌声响起时,我笃定的说:“白光!”
《阮玲玉》有三个层面,也有纪实和电影两种影像,感觉丰富,对照。
《长恨歌》比起来,到底是单薄了。

 4 ) 电影《长恨歌》:长恨杀不死改编者

电影《长恨歌》:长恨杀不死改编者
by TOM论坛一生何求心

  长篇小说《长恨歌》原是大陆女作家王安忆的一部力作,她用女性独特的细腻,通过描述一个临近解放才产生的上海小姐王绮瑶的坎坷一生,反映了普通上海市民跨越旧上海、解放到文革、改革开放三个时代的生活、观念的变迁。这种变迁是王绮瑶式的乖巧地随遇而安,蒋莉莉式的生吞活剥地接受,程先生式的孤傲高洁地自我毁灭。文中的其他人物,无不是为了衬托这三种变迁,比如康明逊的懦弱的消失,老克腊的怀旧而引起的恋母情结,长脚和张永红故作洒脱的张扬,这些都衬托出了王绮瑶作为一个女子,虽然命运多舛,然而始终聪明内敛,秀外慧中的本质。虽然她成为上海小姐以后,一时糊涂错走了一步,做了上海时政要人的外室,并且为了这个糊涂一步付出了毕生的代价,但她始终是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食其力、自保自得的生存境界,从不自甘堕落,在不堕落的同时又尽自己的最大力量追求着爱情的热烈和友情的纯洁,这就是这个女人的可爱、可敬之处。就连结尾她的带有宿命色彩的死亡一幕,也还是显示出了这个女人的聪慧一面。她以太聪慧而错走了人生至关一步,又以太聪慧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上海小姐的人生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我想这才是这部小说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吧。

  而看到电影版的《长恨歌》,忍着恶心勉强看到底,是觉得剧中梁家辉扮演的程先生虽被改编得太过可怜和郁闷,然影帝的演技仍是不俗,颇有出彩之处。到看到最后改编者把老克腊和长脚这两个原著中从性格到角色身份完全不同的人合而为一,让郑秀文许娘半老、风韵犹存地缠绵在这个混血怪胎的怀中时,俺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了。此时的郑秀文版王绮瑶摇摇晃晃地对着明显更倾向于长脚角色的狂野混血怪胎频抛媚眼,地地道道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破鞋舞女形象。及至最后一个镜头是王绮瑶摇摇晃晃、却仍风情万种地倒向她和剧中的老克腊欢好的沙发、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俺用力啪地按下了电视关闭键,深深痛悔白白浪费了将近俩小时的时间。

  姑且不论人高马大的郑秀文画着妖冶的艳妆、操着恶劣之极的香港口音普通话来演绎上海女人的清秀、小巧玲珑和吴侬软语是多么地可笑,也不论蒋莉莉在剧中的时尚造型,从人物的改编和把握来说,电影版《长恨歌》完全是为了迎合现代商业娱乐的需要,把一部内涵的作品改变成了集做妾、偷情、母子辈不伦之恋的荒唐情史。

  且让我们来看看改编者是如何把剧中人随意拆分、捏合成不伦不类的怪胎的。

  剧中的王绮瑶在‘老公’李主任外逃而不是原著的飞机失事完活以后,成功搭上了小资产家庭的独子康明逊,并且很快怀上了孩子。原著里王绮瑶之所以和康明逊走到一处,不是肉体的吸引和欲望的泛滥引起的,而是康本身就是二房的孩子,不得不极力巴结大妈,甚至嫌弃是二房的生母,可又可怜她的生母,厌烦和可怜造成了他的无处可诉的郁闷,在他遇到王绮瑶之后,王的善解人意和悉心体贴首先使他感受到了不舍的温情,进而才惺惺相惜产生了爱情。这种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互相慰藉,然而由于王绮瑶的不明来历被阻隔,最终无疾而终。这种不得已才衬托出了王绮瑶的乖巧的随遇而安。她不奢望,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剧中人康明逊留着可笑的小胡子,皱着看上去不知道比王绮瑶大多少岁的面孔,去香港承继事业以前,信誓旦旦地对着王发誓会寄钱回来照顾她肚子里的孩子,而王也敢于直面女儿承认康是她的生父,让康的无奈成了一段简单的风流韵史而已,硬给王安上了烟花女子本性的第一条罪状。

  在原著中,程先生对王绮瑶的痴情不是一个简单的‘痴’字可以概括下的。他既是王的追求者,更是王的知己,王的保护神。可怜王因了与康明逊有孕在先而再次拒绝了程先生,程在安抚照顾她孩子生下出了满月之后自动退出。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由于他的孤傲和摄影爱好被打成特务跳楼自尽,质本洁来还洁去。剧中人程先生居然结了婚,怀着一颗无可救药的暗恋之心始终追随在王绮瑶左右,老婆愤而出走。并且最叫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幕是,编剧居然安排他在隔壁喝着闷酒,自始至终听着王绮瑶和怪胎老克腊亲热的喘息等等声音。这种浅薄的改编真是滑稽之极。当吃饭间漂亮时尚的蒋莉莉和王绮瑶当着程先生夫妇跳着舞步唱着小曲的时候,程先生那个紧紧追随王绮瑶火爆身材的眼光简直只有俩字可以形容:色狼。在王绮瑶跟康明逊偷情之后,编剧又塞给王一段对其美貌和身材的暗恋不遂,呵呵,够桃色外加风尘的。对程先生这个灵魂人物的随意捏造,彻底改变了原著的精神和内涵,我简直要怀疑编剧有没有认真读过这个小说,还是只听人讲了一个大概的某男跟某女、某女又跟某男、某男最后又跟某某女之后这种情色框架的杰作。

  按照上帝的宽容美德,以上两个改编还勉强可恕的话,对于老克腊和长脚这两个角色合为一体的无聊改编绝对可以让人唾弃编剧到死。原著中老克腊是一个天生被怀旧情结所缚的人,所以才有了跟母亲一样年龄的王绮瑶的一段不伦之恋。王绮瑶可以说是代表了他心中的一个旧时代的梦,这个梦随着王绮瑶染不黑的白发和从情感上想进一步占有他的渴望而被吓醒。这是他的悲剧,更是年过半百的王绮瑶的悲剧。为了跟老克腊的分手引起的情绪挫折,导致她对长脚的入室盗窃不肯原谅,被激迫之下长脚掐死了她。并且掐死她以后长脚有一句话极其残忍地揭示了她和老克腊的感情注定是孽缘的原因:这脖颈是何等的细,只包着一层枯皮,真是令人作呕得很!这是瘪三长脚的切实感受。这个瘪三在王绮瑶家好吃好喝,受到礼待,装大款失败以后来偷窃王绮瑶的救命金条,在被发现以后求告,求告未准顿起杀机。这样天上地下的两个角色居然被编剧编成了一个胸肌发达、用野蛮情欲征服半老徐娘的怪胎,这使王绮瑶在剧中始终是一个风尘女子的定位得到进一步的深刻化。至此我无语,只能让人想起了大话西游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吐啊吐啊,吐着吐着还是不习惯啊。

  至于蒋莉莉对程先生的痴情和因爱成自暴自弃的悲剧,从而以她的‘痴’衬托程先生对王绮瑶的‘痴’的苍凉和彻骨的无奈,编剧更是轻轻带过,安排她去了香港做了阔少奶奶,而这本是原著中吴佩珍的角色。共产国际的流浪儿萨沙,王绮瑶刻意安排代康明逊受过的孩子父亲,在剧中成了王绮瑶使心计花了一根金条买来的名义痨病丈夫。这买来的很快就死了的痨病名义丈夫使得王绮瑶在剧中完完全全蜕化成了下等的风尘女子。至于她居然在晚年收到那个‘老公’从国外寄来的大批财物,因此对他思念不已,更是无稽之编,除了衬托出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势利风尘女子,再也看不出其他的用处。

  胡编滥造到这个份上再叫《长恨歌》这个名字,那简直就是糟蹋了这三个字,还不如直接叫《一个上海小姐和她的N个男人》来的叫座。也许,这才是近乎白痴的电影版改编者所要表达的吧。
  2006-2-16 22:31

 5 ) 黑背景

《长恨歌》的拍摄技巧,最典型的方式是大量使用了“黑背景”。这个特点,在当代的其他电影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既体现出电影导演的独到审美,也体现出画面跟故事情节的合理的共振。
因为我是先看了《银饰》,之后才看《长恨歌》,所以对两部片子之间,格外有一种不自觉的横向比较。我觉得《银饰》里面大量使用了“阴阳脸”的摄影方式,比如小银匠第一次给小媳妇送银饰时候,镜头游移在两个人的脸上,一会儿是小银匠的脸,一会儿是小媳妇的脸,都使用了半黑半白的用光方式,出现出“阴阳脸”的特殊效果,很一种故意的暗示。《长恨歌》就不同,其中的脸,很光亮,但是脸部之外的背景,就非常暗,形成了特殊的“黑背景”效果。这一点,有些模仿伦勃朗的人物肖像。只不过,伦勃朗的绘画中特意使用了高光,而《长恨歌》里面没有使用高光。就我看来,《长恨歌》的这种方式,并不精到。因为电影语言,完全可以表现得比伦勃朗的绘画语言更为丰富的变化,但是,《长恨歌》没有做到,这显然很令人遗憾。
《长恨歌》的字幕方式,我也不喜欢。主要是因为用得太多啦,打断了电影的连贯性。如果你使用一两次,交代这段情节跟下段情节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可以啦,偏偏电影中使用得不厌其烦,这使我感觉到导演和编剧都没有能力从王安忆的小说的叙述模式中跳出圈外,这令我觉得非常的蹩脚和不过瘾。电影就是电影,它要有自己的方式和特点,片面地模仿和抄袭小说的叙事方式,这就自己把自己给坑害啦。再说啦,何必呢?
《长恨歌》的结尾,很有意思。但是,我不觉得这是电影的创意,而应该归功于小说的精彩。它把观众的视野,拉回到若干年前的青春记忆,这个表现方式比较好,比较唯美,比较轻松和惬意。那人,那伞,还有那话,跟观众的心情一起,共振,共鸣。也许,这也可以算是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的情节之一吧。

 6 ) 关于长恨歌(-10/19)-记录在胡宏的音乐课

    虽然长恨歌的电影与王安忆的原著有一些我没有办法妥协的差别 但是我想用原著来评价它的电影是不公正的 虽然我们总是这样做 金庸的武侠 张爱玲的爱情 都没有幸免
  
  如果不从这个永远争论不完的切如点出发 单单从电影本身来说 关锦鹏的风格是适合旧上海的气味的 比如光线的穿越 比如车笛的背景 比如女子们神秘而犹豫的神情 比如男人们典型的沉重 在电影播放的现场 同学们会对郑秀文的对白腔调大肆嘘声 但是就是这些上述的比如比如 让我有冲动相信 在旧上海 人们 女人们 男人们 就是这样说话的 就是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长恨歌里的女子们的命运 也许都在一个情节里 表示出来了 就是在旅馆的门外 李先生的"救命恩人"对着斑驳的墙壁发呆 门内李先生与摄影师交涉 她就懒懒地用图满指甲油地手指一点一点剥下破碎的陈旧油漆 兰绿的颜色 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表征 代表着渴望被人簇拥的心情 干净没有负担的生活 这些都是 那个时代的女子所梦想的 但是最后的命运大多与这墙壁类似 陈了 斑驳了 没有人理睬 没有人会试图去关切 只有同病的人才会理解 不过她们每个人都无暇互相顾忌 只能被动的接受现实 有的不甘心 想到要主动争取 比如这位在墙边的舞女 有的对现实做了妥协 平平静静地 清苦地过没有颜色的日子 比如摄影师的老婆 有的虽然不甘心 但是也没有主动争取 可能她也知道主动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 所以她就相信了爱情 相信浪漫的图案 然而爱的脆弱在那个虚幻中兰绿色 现实里咖啡色的上海来说 是残酷的 让人迷乱 虽然每一次的付出 都带有上一次的教训 但是因为心没有改变 所以结果不会从这边到另一边
  
  心迷惘了 身体也就不属于了自己 想起一首歌 <我为你流的泪> 不是因为歌词 而是从歌手的声音本身 听出隐隐的眼泪 就像琦瑶 看不到眼泪 但听见声音 感到心碎

 短评

演员不对,剧本不对,戏的节奏也不对

10分钟前
  • 方舒逸
  • 较差

重新看了一遍,看了上次错过的开头,开篇文字很喜欢,之前打三星主要觉得郑秀文演得太差,但其实梁家辉演得很好。。。许多镜头处理也不错~可以给个三星半

14分钟前
  • 陈轮
  • 推荐

关锦鹏的失误,郑秀文的错误。家辉依旧。

17分钟前
  • Gemini
  • 还行

梁家辉演的真好啊。郑秀文如果不听说话,不看皮肤,看眼神还是演的不错的,毕竟年龄跨度这么大,皮肤真的误导剧情啊。

20分钟前
  • 小呀嘛小悟空
  • 推荐

两半,巧了,扎堆看了上海香港前世今生的片子。多年来只记得上了年纪的女主角睡了一个女儿的同学(其实不是同学),完全不记得是黄觉演的。年轻异性的肉体是对衰老恐惧的安慰。年代和年龄还是有点模糊,梁家辉每个年纪的妆都化得很好,在一堆惺惺作态的演员中从容不迫。视点飘忽,女主角的故事,却总要老程来注解。情节猛跑而角色毫无累积,故而非常故事会。郑秀文开场的学生头简直像鬼片,爱司头才对了路。摄美像是《花样年华》套拍片一样,恨不得把吴彦祖拍成张震,配音太低音炮而没有戏。郑秀文的口音像口里含了水,即使不愿全配,至少也要像《霸王别姬》那样把杨立新和张国荣无缝衔接一下。王琦瑶对康明逊调皮地说:“我们终于闯了祸”,非常可爱和反叛,“先开心后难过”。每个人的故事结束于卒日的年份,真·领便当。毁灭是烟花的尽头

23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一星给张叔平 一星给梁家辉 其实本来还应该给郑秀文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一星的 但是无奈 我实在太忍不了这烂片了

28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较差

这本子不好拍,画面还是很精致的,喜欢梁家辉的演绎,处处是戏。

33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还行吧,花样年华

38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电影是满烂的,但也不至于让郑秀文郁闷的生病啊。

40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值得回忆的篇章。

42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没字幕绝对不能看

46分钟前
  • 血源2出了吗?
  • 还行

一座城市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

49分钟前
  • Sweetkiller
  • 还行

灯光太资本主义了!!!原来也是花样年华

51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香港A区蓝光,没看过王安忆的小说,一直想看这部关锦鹏的失败之作,前天把它看了,失败之处就用错了女主角,演的又认真又失败,看得出她为了这部电影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但是国语是一大硬伤,要不是张叔平,这个女主角就一无是处! 电影我给2星,一星给张叔平,一星给梁家辉,关锦鹏一蹶不振

52分钟前
  • Mike Suen
  • 较差

然而在错误的年代 却总碰到以为对的人

55分钟前
  • 凉老板
  • 推荐

好片儿。

60分钟前
  • 清水非非
  • 力荐

弄堂里的那些事儿。

1小时前
  • 小乙
  • 还行

师哥胡军的肉体与演技给满分 丹尼尔吴彦祖的哭给五星 梁家辉终极程先生给六分 三米的颜与旗袍五分 剪辑零分 【好 看小说去

1小时前
  • 张佳喵
  • 还行

啧啧。

1小时前
  • 在废土扫垃圾
  • 还行

爲什麽我沒覺得書裡的王琦瑤淫蕩,但是電影裡的覺得很淫蕩?!

1小时前
  • 嘉沐難再續.K
  • 很差